'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

快樂的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還好嗎,暑假期間孩子有沒有惹家長生氣呢?

"

快樂的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還好嗎,暑假期間孩子有沒有惹家長生氣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前幾天,閨蜜帶著兒子齊齊到我們家玩。齊齊今年4歲半,開學就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了,每次來我家,都特別靦腆。看到桌子上自己喜歡的零食,先是滿臉開心,然後會抱著媽媽肩膀,趴在媽媽耳朵邊小聲的問:“媽媽,我能吃這個嗎?”閨蜜總是很無奈地說:“這個,我覺得可以,不過你還是問下阿姨吧!”

後來齊齊去玩玩具,閨蜜悄悄的對我說:“我真想對齊齊翻白眼,每次在家都跟小霸王似的,遇到不想做、不會做的事情,就會發脾氣,嗓門也會變大,還不聽指令,有時甚至還會頂嘴;可是一出門,就像變了個人,不但靦腆、謹慎,有時還會害羞。上次去遊樂場,他的球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他只敢輕輕的抱怨一下,什麼也不敢說,就會對著我發脾氣、哭鬧,簡直太無語了……”

"

快樂的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還好嗎,暑假期間孩子有沒有惹家長生氣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前幾天,閨蜜帶著兒子齊齊到我們家玩。齊齊今年4歲半,開學就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了,每次來我家,都特別靦腆。看到桌子上自己喜歡的零食,先是滿臉開心,然後會抱著媽媽肩膀,趴在媽媽耳朵邊小聲的問:“媽媽,我能吃這個嗎?”閨蜜總是很無奈地說:“這個,我覺得可以,不過你還是問下阿姨吧!”

後來齊齊去玩玩具,閨蜜悄悄的對我說:“我真想對齊齊翻白眼,每次在家都跟小霸王似的,遇到不想做、不會做的事情,就會發脾氣,嗓門也會變大,還不聽指令,有時甚至還會頂嘴;可是一出門,就像變了個人,不但靦腆、謹慎,有時還會害羞。上次去遊樂場,他的球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他只敢輕輕的抱怨一下,什麼也不敢說,就會對著我發脾氣、哭鬧,簡直太無語了……”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齊齊現在的狀況,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窩裡橫”吧!在家“小霸王”,在外秒變“小綿羊”。為什麼家裡家外,孩子的行為如此不同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聯。每一個窩裡橫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毫無規則、無限寵溺的父母。

1、家長太嬌慣孩子,什麼都順著他,一旦哭鬧就全部滿足孩子的要求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一個人身上,總是什麼事情都順著他,生怕孩子受委屈,對於孩子也都是有求必應。哪怕孩子的要求太無理,偶爾拒絕他,也架不住孩子發脾氣、哭鬧,一會就會乖乖投降。

這樣的行為表面看起來是對孩子好,一直把他捧在手心裡;實際上,是在無形中告訴孩子:哭鬧對家長很有用,只要哭鬧,想要的東西就能得到。

對孩子來說,發脾氣不但有用,而且簡單,根本不用動腦筋,簡直是生活中的萬能法則:遇到困難,發脾氣;心情不好,發脾氣;需要關注,發脾氣……

"

快樂的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還好嗎,暑假期間孩子有沒有惹家長生氣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前幾天,閨蜜帶著兒子齊齊到我們家玩。齊齊今年4歲半,開學就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了,每次來我家,都特別靦腆。看到桌子上自己喜歡的零食,先是滿臉開心,然後會抱著媽媽肩膀,趴在媽媽耳朵邊小聲的問:“媽媽,我能吃這個嗎?”閨蜜總是很無奈地說:“這個,我覺得可以,不過你還是問下阿姨吧!”

後來齊齊去玩玩具,閨蜜悄悄的對我說:“我真想對齊齊翻白眼,每次在家都跟小霸王似的,遇到不想做、不會做的事情,就會發脾氣,嗓門也會變大,還不聽指令,有時甚至還會頂嘴;可是一出門,就像變了個人,不但靦腆、謹慎,有時還會害羞。上次去遊樂場,他的球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他只敢輕輕的抱怨一下,什麼也不敢說,就會對著我發脾氣、哭鬧,簡直太無語了……”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齊齊現在的狀況,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窩裡橫”吧!在家“小霸王”,在外秒變“小綿羊”。為什麼家裡家外,孩子的行為如此不同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聯。每一個窩裡橫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毫無規則、無限寵溺的父母。

1、家長太嬌慣孩子,什麼都順著他,一旦哭鬧就全部滿足孩子的要求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一個人身上,總是什麼事情都順著他,生怕孩子受委屈,對於孩子也都是有求必應。哪怕孩子的要求太無理,偶爾拒絕他,也架不住孩子發脾氣、哭鬧,一會就會乖乖投降。

這樣的行為表面看起來是對孩子好,一直把他捧在手心裡;實際上,是在無形中告訴孩子:哭鬧對家長很有用,只要哭鬧,想要的東西就能得到。

對孩子來說,發脾氣不但有用,而且簡單,根本不用動腦筋,簡直是生活中的萬能法則:遇到困難,發脾氣;心情不好,發脾氣;需要關注,發脾氣……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2、父母太愛孩子,幫孩子做的太多。

毫無疑問,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總想盡自己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家長不但要給孩子愛,還要教會孩子一些規則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不要幫孩子做的太多,否則孩子大了以後,也會特別依賴家人,不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只會對父母提要求。

上次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我注意到一個小男孩,大概5、6歲,玩什麼項目都要拉著媽媽一起,一會看不到媽媽,就會東張西望一直尋找。

他玩滑梯時,有個3歲左右的小朋友坐在滑梯底部玩,因為出口被擋住了,小男孩沒辦法滑,就一直坐在上面生氣。媽媽鼓勵他主動跟小朋友商量,讓小朋友挪一下位置,但小男孩只是噘著嘴,一動不動,還時不時給媽媽眼色,讓媽媽去。僵持了一會,最後還是媽媽敗下陣來,主動去找小朋友商量。

"

快樂的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還好嗎,暑假期間孩子有沒有惹家長生氣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前幾天,閨蜜帶著兒子齊齊到我們家玩。齊齊今年4歲半,開學就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了,每次來我家,都特別靦腆。看到桌子上自己喜歡的零食,先是滿臉開心,然後會抱著媽媽肩膀,趴在媽媽耳朵邊小聲的問:“媽媽,我能吃這個嗎?”閨蜜總是很無奈地說:“這個,我覺得可以,不過你還是問下阿姨吧!”

後來齊齊去玩玩具,閨蜜悄悄的對我說:“我真想對齊齊翻白眼,每次在家都跟小霸王似的,遇到不想做、不會做的事情,就會發脾氣,嗓門也會變大,還不聽指令,有時甚至還會頂嘴;可是一出門,就像變了個人,不但靦腆、謹慎,有時還會害羞。上次去遊樂場,他的球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他只敢輕輕的抱怨一下,什麼也不敢說,就會對著我發脾氣、哭鬧,簡直太無語了……”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齊齊現在的狀況,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窩裡橫”吧!在家“小霸王”,在外秒變“小綿羊”。為什麼家裡家外,孩子的行為如此不同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聯。每一個窩裡橫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毫無規則、無限寵溺的父母。

1、家長太嬌慣孩子,什麼都順著他,一旦哭鬧就全部滿足孩子的要求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一個人身上,總是什麼事情都順著他,生怕孩子受委屈,對於孩子也都是有求必應。哪怕孩子的要求太無理,偶爾拒絕他,也架不住孩子發脾氣、哭鬧,一會就會乖乖投降。

這樣的行為表面看起來是對孩子好,一直把他捧在手心裡;實際上,是在無形中告訴孩子:哭鬧對家長很有用,只要哭鬧,想要的東西就能得到。

對孩子來說,發脾氣不但有用,而且簡單,根本不用動腦筋,簡直是生活中的萬能法則:遇到困難,發脾氣;心情不好,發脾氣;需要關注,發脾氣……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2、父母太愛孩子,幫孩子做的太多。

毫無疑問,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總想盡自己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家長不但要給孩子愛,還要教會孩子一些規則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不要幫孩子做的太多,否則孩子大了以後,也會特別依賴家人,不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只會對父母提要求。

上次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我注意到一個小男孩,大概5、6歲,玩什麼項目都要拉著媽媽一起,一會看不到媽媽,就會東張西望一直尋找。

他玩滑梯時,有個3歲左右的小朋友坐在滑梯底部玩,因為出口被擋住了,小男孩沒辦法滑,就一直坐在上面生氣。媽媽鼓勵他主動跟小朋友商量,讓小朋友挪一下位置,但小男孩只是噘著嘴,一動不動,還時不時給媽媽眼色,讓媽媽去。僵持了一會,最後還是媽媽敗下陣來,主動去找小朋友商量。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像這位媽媽一樣,當孩子和同齡人的交往遇到問題時,總會忍不住幫助孩子,而孩子也因為媽媽的幫助,心安理得的做起了甩手掌櫃。但是,如果孩子一直依賴發脾氣的策略,久而久之,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就會落後於同齡的孩子。就算他想說,也未必能準確地描述自己的需要和主張。

怎麼改善“窩裡橫”的現狀:

1、制定規則,給孩子有邊界的愛。

放假期間,孩子除了玩玩具,接觸最多的就是電子產品了。孩子天生對動畫片沒有抵抗力,總想看完一集再接著看下一集,動畫片之於孩子,就像電視劇之於家長,如果沒有自制力把關,看一天都不覺得累。

為了讓孩子開學不變成近視眼,家長需要給孩子制定一個電子產品使用計劃書,嚴格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比如每天只能看一個小時,那麼到時間後就必須要把電子產品收起來,不管孩子如何撒潑打滾、大喊大叫,家長也不能妥協。

"

快樂的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還好嗎,暑假期間孩子有沒有惹家長生氣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前幾天,閨蜜帶著兒子齊齊到我們家玩。齊齊今年4歲半,開學就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了,每次來我家,都特別靦腆。看到桌子上自己喜歡的零食,先是滿臉開心,然後會抱著媽媽肩膀,趴在媽媽耳朵邊小聲的問:“媽媽,我能吃這個嗎?”閨蜜總是很無奈地說:“這個,我覺得可以,不過你還是問下阿姨吧!”

後來齊齊去玩玩具,閨蜜悄悄的對我說:“我真想對齊齊翻白眼,每次在家都跟小霸王似的,遇到不想做、不會做的事情,就會發脾氣,嗓門也會變大,還不聽指令,有時甚至還會頂嘴;可是一出門,就像變了個人,不但靦腆、謹慎,有時還會害羞。上次去遊樂場,他的球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他只敢輕輕的抱怨一下,什麼也不敢說,就會對著我發脾氣、哭鬧,簡直太無語了……”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齊齊現在的狀況,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窩裡橫”吧!在家“小霸王”,在外秒變“小綿羊”。為什麼家裡家外,孩子的行為如此不同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聯。每一個窩裡橫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毫無規則、無限寵溺的父母。

1、家長太嬌慣孩子,什麼都順著他,一旦哭鬧就全部滿足孩子的要求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一個人身上,總是什麼事情都順著他,生怕孩子受委屈,對於孩子也都是有求必應。哪怕孩子的要求太無理,偶爾拒絕他,也架不住孩子發脾氣、哭鬧,一會就會乖乖投降。

這樣的行為表面看起來是對孩子好,一直把他捧在手心裡;實際上,是在無形中告訴孩子:哭鬧對家長很有用,只要哭鬧,想要的東西就能得到。

對孩子來說,發脾氣不但有用,而且簡單,根本不用動腦筋,簡直是生活中的萬能法則:遇到困難,發脾氣;心情不好,發脾氣;需要關注,發脾氣……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2、父母太愛孩子,幫孩子做的太多。

毫無疑問,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總想盡自己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家長不但要給孩子愛,還要教會孩子一些規則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不要幫孩子做的太多,否則孩子大了以後,也會特別依賴家人,不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只會對父母提要求。

上次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我注意到一個小男孩,大概5、6歲,玩什麼項目都要拉著媽媽一起,一會看不到媽媽,就會東張西望一直尋找。

他玩滑梯時,有個3歲左右的小朋友坐在滑梯底部玩,因為出口被擋住了,小男孩沒辦法滑,就一直坐在上面生氣。媽媽鼓勵他主動跟小朋友商量,讓小朋友挪一下位置,但小男孩只是噘著嘴,一動不動,還時不時給媽媽眼色,讓媽媽去。僵持了一會,最後還是媽媽敗下陣來,主動去找小朋友商量。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像這位媽媽一樣,當孩子和同齡人的交往遇到問題時,總會忍不住幫助孩子,而孩子也因為媽媽的幫助,心安理得的做起了甩手掌櫃。但是,如果孩子一直依賴發脾氣的策略,久而久之,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就會落後於同齡的孩子。就算他想說,也未必能準確地描述自己的需要和主張。

怎麼改善“窩裡橫”的現狀:

1、制定規則,給孩子有邊界的愛。

放假期間,孩子除了玩玩具,接觸最多的就是電子產品了。孩子天生對動畫片沒有抵抗力,總想看完一集再接著看下一集,動畫片之於孩子,就像電視劇之於家長,如果沒有自制力把關,看一天都不覺得累。

為了讓孩子開學不變成近視眼,家長需要給孩子制定一個電子產品使用計劃書,嚴格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比如每天只能看一個小時,那麼到時間後就必須要把電子產品收起來,不管孩子如何撒潑打滾、大喊大叫,家長也不能妥協。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剛開始,孩子可能會說:媽媽是壞媽媽,甚至打媽媽,表示再也不喜歡媽媽了!但是家長不要妥協,只要說,時間到了、要把電視關了就可以,幾次以後他會發現,哭鬧好像並沒有什麼用,也就慢慢的接受了這個結果。以至於後來,只要提醒他:時間到了,孩子就會乖乖的關上電腦。這也就是簡尼爾森教授的《正面管教》中提到的“溫柔而堅定”。

所以,在制定規則後,只有堅決執行,孩子才會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他才會意識到,“‘窩裡橫’是沒用的,爸媽不會因為我哭鬧而妥協。

"

快樂的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還好嗎,暑假期間孩子有沒有惹家長生氣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前幾天,閨蜜帶著兒子齊齊到我們家玩。齊齊今年4歲半,開學就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了,每次來我家,都特別靦腆。看到桌子上自己喜歡的零食,先是滿臉開心,然後會抱著媽媽肩膀,趴在媽媽耳朵邊小聲的問:“媽媽,我能吃這個嗎?”閨蜜總是很無奈地說:“這個,我覺得可以,不過你還是問下阿姨吧!”

後來齊齊去玩玩具,閨蜜悄悄的對我說:“我真想對齊齊翻白眼,每次在家都跟小霸王似的,遇到不想做、不會做的事情,就會發脾氣,嗓門也會變大,還不聽指令,有時甚至還會頂嘴;可是一出門,就像變了個人,不但靦腆、謹慎,有時還會害羞。上次去遊樂場,他的球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他只敢輕輕的抱怨一下,什麼也不敢說,就會對著我發脾氣、哭鬧,簡直太無語了……”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齊齊現在的狀況,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窩裡橫”吧!在家“小霸王”,在外秒變“小綿羊”。為什麼家裡家外,孩子的行為如此不同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聯。每一個窩裡橫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毫無規則、無限寵溺的父母。

1、家長太嬌慣孩子,什麼都順著他,一旦哭鬧就全部滿足孩子的要求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一個人身上,總是什麼事情都順著他,生怕孩子受委屈,對於孩子也都是有求必應。哪怕孩子的要求太無理,偶爾拒絕他,也架不住孩子發脾氣、哭鬧,一會就會乖乖投降。

這樣的行為表面看起來是對孩子好,一直把他捧在手心裡;實際上,是在無形中告訴孩子:哭鬧對家長很有用,只要哭鬧,想要的東西就能得到。

對孩子來說,發脾氣不但有用,而且簡單,根本不用動腦筋,簡直是生活中的萬能法則:遇到困難,發脾氣;心情不好,發脾氣;需要關注,發脾氣……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2、父母太愛孩子,幫孩子做的太多。

毫無疑問,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總想盡自己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家長不但要給孩子愛,還要教會孩子一些規則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不要幫孩子做的太多,否則孩子大了以後,也會特別依賴家人,不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只會對父母提要求。

上次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我注意到一個小男孩,大概5、6歲,玩什麼項目都要拉著媽媽一起,一會看不到媽媽,就會東張西望一直尋找。

他玩滑梯時,有個3歲左右的小朋友坐在滑梯底部玩,因為出口被擋住了,小男孩沒辦法滑,就一直坐在上面生氣。媽媽鼓勵他主動跟小朋友商量,讓小朋友挪一下位置,但小男孩只是噘著嘴,一動不動,還時不時給媽媽眼色,讓媽媽去。僵持了一會,最後還是媽媽敗下陣來,主動去找小朋友商量。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像這位媽媽一樣,當孩子和同齡人的交往遇到問題時,總會忍不住幫助孩子,而孩子也因為媽媽的幫助,心安理得的做起了甩手掌櫃。但是,如果孩子一直依賴發脾氣的策略,久而久之,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就會落後於同齡的孩子。就算他想說,也未必能準確地描述自己的需要和主張。

怎麼改善“窩裡橫”的現狀:

1、制定規則,給孩子有邊界的愛。

放假期間,孩子除了玩玩具,接觸最多的就是電子產品了。孩子天生對動畫片沒有抵抗力,總想看完一集再接著看下一集,動畫片之於孩子,就像電視劇之於家長,如果沒有自制力把關,看一天都不覺得累。

為了讓孩子開學不變成近視眼,家長需要給孩子制定一個電子產品使用計劃書,嚴格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比如每天只能看一個小時,那麼到時間後就必須要把電子產品收起來,不管孩子如何撒潑打滾、大喊大叫,家長也不能妥協。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剛開始,孩子可能會說:媽媽是壞媽媽,甚至打媽媽,表示再也不喜歡媽媽了!但是家長不要妥協,只要說,時間到了、要把電視關了就可以,幾次以後他會發現,哭鬧好像並沒有什麼用,也就慢慢的接受了這個結果。以至於後來,只要提醒他:時間到了,孩子就會乖乖的關上電腦。這也就是簡尼爾森教授的《正面管教》中提到的“溫柔而堅定”。

所以,在制定規則後,只有堅決執行,孩子才會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他才會意識到,“‘窩裡橫’是沒用的,爸媽不會因為我哭鬧而妥協。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2、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和大人一樣,孩子也要在鍛鍊中成長。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社交的技巧和方法,鼓勵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這些最好在家裡就要開始練習,成為家裡的日常用語。

比如當孩子想吃蘋果時,不要他一個眼神,家長就直接湊上來問東問西。要教孩子主動說:“媽媽,我想吃蘋果,可以幫我拿一個嗎?”;孩子想跟你玩遊戲時,教孩子說:“你現在能陪我一起玩一會嗎?”當孩子想要玩你手裡的玩具時,教孩子說:”我想玩你那個玩具,等你玩過了,咱們倆交換一下吧?”

學會了這些社交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家長的鼓勵和幫助,孩子在和其他小夥伴交往的時候,才不至於“出門慫”。

"

快樂的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還好嗎,暑假期間孩子有沒有惹家長生氣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前幾天,閨蜜帶著兒子齊齊到我們家玩。齊齊今年4歲半,開學就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了,每次來我家,都特別靦腆。看到桌子上自己喜歡的零食,先是滿臉開心,然後會抱著媽媽肩膀,趴在媽媽耳朵邊小聲的問:“媽媽,我能吃這個嗎?”閨蜜總是很無奈地說:“這個,我覺得可以,不過你還是問下阿姨吧!”

後來齊齊去玩玩具,閨蜜悄悄的對我說:“我真想對齊齊翻白眼,每次在家都跟小霸王似的,遇到不想做、不會做的事情,就會發脾氣,嗓門也會變大,還不聽指令,有時甚至還會頂嘴;可是一出門,就像變了個人,不但靦腆、謹慎,有時還會害羞。上次去遊樂場,他的球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他只敢輕輕的抱怨一下,什麼也不敢說,就會對著我發脾氣、哭鬧,簡直太無語了……”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齊齊現在的狀況,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窩裡橫”吧!在家“小霸王”,在外秒變“小綿羊”。為什麼家裡家外,孩子的行為如此不同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聯。每一個窩裡橫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毫無規則、無限寵溺的父母。

1、家長太嬌慣孩子,什麼都順著他,一旦哭鬧就全部滿足孩子的要求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一個人身上,總是什麼事情都順著他,生怕孩子受委屈,對於孩子也都是有求必應。哪怕孩子的要求太無理,偶爾拒絕他,也架不住孩子發脾氣、哭鬧,一會就會乖乖投降。

這樣的行為表面看起來是對孩子好,一直把他捧在手心裡;實際上,是在無形中告訴孩子:哭鬧對家長很有用,只要哭鬧,想要的東西就能得到。

對孩子來說,發脾氣不但有用,而且簡單,根本不用動腦筋,簡直是生活中的萬能法則:遇到困難,發脾氣;心情不好,發脾氣;需要關注,發脾氣……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2、父母太愛孩子,幫孩子做的太多。

毫無疑問,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總想盡自己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家長不但要給孩子愛,還要教會孩子一些規則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不要幫孩子做的太多,否則孩子大了以後,也會特別依賴家人,不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只會對父母提要求。

上次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我注意到一個小男孩,大概5、6歲,玩什麼項目都要拉著媽媽一起,一會看不到媽媽,就會東張西望一直尋找。

他玩滑梯時,有個3歲左右的小朋友坐在滑梯底部玩,因為出口被擋住了,小男孩沒辦法滑,就一直坐在上面生氣。媽媽鼓勵他主動跟小朋友商量,讓小朋友挪一下位置,但小男孩只是噘著嘴,一動不動,還時不時給媽媽眼色,讓媽媽去。僵持了一會,最後還是媽媽敗下陣來,主動去找小朋友商量。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像這位媽媽一樣,當孩子和同齡人的交往遇到問題時,總會忍不住幫助孩子,而孩子也因為媽媽的幫助,心安理得的做起了甩手掌櫃。但是,如果孩子一直依賴發脾氣的策略,久而久之,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就會落後於同齡的孩子。就算他想說,也未必能準確地描述自己的需要和主張。

怎麼改善“窩裡橫”的現狀:

1、制定規則,給孩子有邊界的愛。

放假期間,孩子除了玩玩具,接觸最多的就是電子產品了。孩子天生對動畫片沒有抵抗力,總想看完一集再接著看下一集,動畫片之於孩子,就像電視劇之於家長,如果沒有自制力把關,看一天都不覺得累。

為了讓孩子開學不變成近視眼,家長需要給孩子制定一個電子產品使用計劃書,嚴格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比如每天只能看一個小時,那麼到時間後就必須要把電子產品收起來,不管孩子如何撒潑打滾、大喊大叫,家長也不能妥協。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剛開始,孩子可能會說:媽媽是壞媽媽,甚至打媽媽,表示再也不喜歡媽媽了!但是家長不要妥協,只要說,時間到了、要把電視關了就可以,幾次以後他會發現,哭鬧好像並沒有什麼用,也就慢慢的接受了這個結果。以至於後來,只要提醒他:時間到了,孩子就會乖乖的關上電腦。這也就是簡尼爾森教授的《正面管教》中提到的“溫柔而堅定”。

所以,在制定規則後,只有堅決執行,孩子才會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他才會意識到,“‘窩裡橫’是沒用的,爸媽不會因為我哭鬧而妥協。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2、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和大人一樣,孩子也要在鍛鍊中成長。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社交的技巧和方法,鼓勵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這些最好在家裡就要開始練習,成為家裡的日常用語。

比如當孩子想吃蘋果時,不要他一個眼神,家長就直接湊上來問東問西。要教孩子主動說:“媽媽,我想吃蘋果,可以幫我拿一個嗎?”;孩子想跟你玩遊戲時,教孩子說:“你現在能陪我一起玩一會嗎?”當孩子想要玩你手裡的玩具時,教孩子說:”我想玩你那個玩具,等你玩過了,咱們倆交換一下吧?”

學會了這些社交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家長的鼓勵和幫助,孩子在和其他小夥伴交往的時候,才不至於“出門慫”。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3、不要怕孩子生氣,孩子生氣時要做好情緒疏導

“窩裡橫”的孩子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會主動提出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這是因為他們表達能力有限,除了大哭大鬧,想不到別的解決辦法。

情緒與生俱來,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更何況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教孩子認識、正視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抱著他,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是因為剛才媽媽不給你買棒棒糖,所以不開心對嗎?但是很抱歉,媽媽現在真的不能給你買糖吃,因為你已經吃過一根了……

一方面提醒孩子有情緒很正常,幫孩子分析產生情緒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堅定地告訴他,發脾氣不會達到目的。

"

快樂的暑假馬上就要結束了,爸爸媽媽和孩子們相處的還好嗎,暑假期間孩子有沒有惹家長生氣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前幾天,閨蜜帶著兒子齊齊到我們家玩。齊齊今年4歲半,開學就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了,每次來我家,都特別靦腆。看到桌子上自己喜歡的零食,先是滿臉開心,然後會抱著媽媽肩膀,趴在媽媽耳朵邊小聲的問:“媽媽,我能吃這個嗎?”閨蜜總是很無奈地說:“這個,我覺得可以,不過你還是問下阿姨吧!”

後來齊齊去玩玩具,閨蜜悄悄的對我說:“我真想對齊齊翻白眼,每次在家都跟小霸王似的,遇到不想做、不會做的事情,就會發脾氣,嗓門也會變大,還不聽指令,有時甚至還會頂嘴;可是一出門,就像變了個人,不但靦腆、謹慎,有時還會害羞。上次去遊樂場,他的球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他只敢輕輕的抱怨一下,什麼也不敢說,就會對著我發脾氣、哭鬧,簡直太無語了……”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齊齊現在的狀況,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窩裡橫”吧!在家“小霸王”,在外秒變“小綿羊”。為什麼家裡家外,孩子的行為如此不同呢?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聯。每一個窩裡橫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毫無規則、無限寵溺的父母。

1、家長太嬌慣孩子,什麼都順著他,一旦哭鬧就全部滿足孩子的要求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一個人身上,總是什麼事情都順著他,生怕孩子受委屈,對於孩子也都是有求必應。哪怕孩子的要求太無理,偶爾拒絕他,也架不住孩子發脾氣、哭鬧,一會就會乖乖投降。

這樣的行為表面看起來是對孩子好,一直把他捧在手心裡;實際上,是在無形中告訴孩子:哭鬧對家長很有用,只要哭鬧,想要的東西就能得到。

對孩子來說,發脾氣不但有用,而且簡單,根本不用動腦筋,簡直是生活中的萬能法則:遇到困難,發脾氣;心情不好,發脾氣;需要關注,發脾氣……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2、父母太愛孩子,幫孩子做的太多。

毫無疑問,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總想盡自己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家長不但要給孩子愛,還要教會孩子一些規則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不要幫孩子做的太多,否則孩子大了以後,也會特別依賴家人,不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只會對父母提要求。

上次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我注意到一個小男孩,大概5、6歲,玩什麼項目都要拉著媽媽一起,一會看不到媽媽,就會東張西望一直尋找。

他玩滑梯時,有個3歲左右的小朋友坐在滑梯底部玩,因為出口被擋住了,小男孩沒辦法滑,就一直坐在上面生氣。媽媽鼓勵他主動跟小朋友商量,讓小朋友挪一下位置,但小男孩只是噘著嘴,一動不動,還時不時給媽媽眼色,讓媽媽去。僵持了一會,最後還是媽媽敗下陣來,主動去找小朋友商量。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像這位媽媽一樣,當孩子和同齡人的交往遇到問題時,總會忍不住幫助孩子,而孩子也因為媽媽的幫助,心安理得的做起了甩手掌櫃。但是,如果孩子一直依賴發脾氣的策略,久而久之,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就會落後於同齡的孩子。就算他想說,也未必能準確地描述自己的需要和主張。

怎麼改善“窩裡橫”的現狀:

1、制定規則,給孩子有邊界的愛。

放假期間,孩子除了玩玩具,接觸最多的就是電子產品了。孩子天生對動畫片沒有抵抗力,總想看完一集再接著看下一集,動畫片之於孩子,就像電視劇之於家長,如果沒有自制力把關,看一天都不覺得累。

為了讓孩子開學不變成近視眼,家長需要給孩子制定一個電子產品使用計劃書,嚴格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比如每天只能看一個小時,那麼到時間後就必須要把電子產品收起來,不管孩子如何撒潑打滾、大喊大叫,家長也不能妥協。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剛開始,孩子可能會說:媽媽是壞媽媽,甚至打媽媽,表示再也不喜歡媽媽了!但是家長不要妥協,只要說,時間到了、要把電視關了就可以,幾次以後他會發現,哭鬧好像並沒有什麼用,也就慢慢的接受了這個結果。以至於後來,只要提醒他:時間到了,孩子就會乖乖的關上電腦。這也就是簡尼爾森教授的《正面管教》中提到的“溫柔而堅定”。

所以,在制定規則後,只有堅決執行,孩子才會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他才會意識到,“‘窩裡橫’是沒用的,爸媽不會因為我哭鬧而妥協。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2、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和大人一樣,孩子也要在鍛鍊中成長。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社交的技巧和方法,鼓勵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這些最好在家裡就要開始練習,成為家裡的日常用語。

比如當孩子想吃蘋果時,不要他一個眼神,家長就直接湊上來問東問西。要教孩子主動說:“媽媽,我想吃蘋果,可以幫我拿一個嗎?”;孩子想跟你玩遊戲時,教孩子說:“你現在能陪我一起玩一會嗎?”當孩子想要玩你手裡的玩具時,教孩子說:”我想玩你那個玩具,等你玩過了,咱們倆交換一下吧?”

學會了這些社交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家長的鼓勵和幫助,孩子在和其他小夥伴交往的時候,才不至於“出門慫”。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3、不要怕孩子生氣,孩子生氣時要做好情緒疏導

“窩裡橫”的孩子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會主動提出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這是因為他們表達能力有限,除了大哭大鬧,想不到別的解決辦法。

情緒與生俱來,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更何況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教孩子認識、正視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抱著他,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是因為剛才媽媽不給你買棒棒糖,所以不開心對嗎?但是很抱歉,媽媽現在真的不能給你買糖吃,因為你已經吃過一根了……

一方面提醒孩子有情緒很正常,幫孩子分析產生情緒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堅定地告訴他,發脾氣不會達到目的。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別急著推卸責任,很可能是家長慣的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只有沒教好的孩子。如果真的愛孩子,就請給孩子有邊界的愛,教孩子正確的社交方法和規則,多給孩子鼓勵,只有孩子真正學會表達自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真正擺脫“窩裡橫,出門慫”的現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