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不完美媽媽 文章 C位媽媽 2019-09-03
"

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個朋友曾經向我請教如何教育子女,她說:“自從孩子上學以後,這脾氣真的一下子就變差了很多,總是忍不住跟孩子吼。”

  • 她每天幾乎從早上孩子準備起床就開始了一天的“吼”。
  • “天天起床,叫好多遍也不起,只有一聲吼,才能立馬起床。
  • 寫作業速度慢,一邊寫一邊玩,好好提醒沒有用,只有一聲吼才能老老實實的寫會作業。
  • 給他講錯題也不認真聽,只有跟他喊著說話才能注意力集中一會兒。”

朋友說,看著孩子被她喊完後委屈的表情,心裡也很後悔,有一次還嚷著再也不要她這個媽媽了,看著孩子她就會想起她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吼的樣子。

朋友說:“我從小就深深體會到了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的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我竟然潛移默化的學會了父母的說話方式,我竟然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和這種說話方式帶給了我的孩子,我知道這樣和孩子說話對孩子的傷害,可是我卻控制不住我自己……”

"

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個朋友曾經向我請教如何教育子女,她說:“自從孩子上學以後,這脾氣真的一下子就變差了很多,總是忍不住跟孩子吼。”

  • 她每天幾乎從早上孩子準備起床就開始了一天的“吼”。
  • “天天起床,叫好多遍也不起,只有一聲吼,才能立馬起床。
  • 寫作業速度慢,一邊寫一邊玩,好好提醒沒有用,只有一聲吼才能老老實實的寫會作業。
  • 給他講錯題也不認真聽,只有跟他喊著說話才能注意力集中一會兒。”

朋友說,看著孩子被她喊完後委屈的表情,心裡也很後悔,有一次還嚷著再也不要她這個媽媽了,看著孩子她就會想起她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吼的樣子。

朋友說:“我從小就深深體會到了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的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我竟然潛移默化的學會了父母的說話方式,我竟然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和這種說話方式帶給了我的孩子,我知道這樣和孩子說話對孩子的傷害,可是我卻控制不住我自己……”

“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教育孩子,任何一個家長都避免不了“吼叫”

關於如何教育子女相信很多父母都懂那些道理,但是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很多父母還是忍不住,而事後又常常會後悔,而下次再發生類似情形的時候又會忍不住,最後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我國的一個教育平臺曾經做過網絡調查,來揭祕“中國式吼叫”,調查後的結果顯示:

在我國的西部、中部、東部地區均有超過88%的父母跟孩子吼叫過,另外有數據顯示,越低齡的父母越喜歡跟孩子吼叫,其中30歲左右的新手父母常吼孩子的比例很高。 

在教育子女面前,吼叫似乎成了很多父母心中的結,但是用吼的方式教育孩子真的有效嗎?那麼我們先來看看父母都出於哪些原因會和孩子吼叫的?

  • 認為只有“吼叫”效果最好

身邊很多朋友都說,對孩子和風細雨的說話根本沒用,溫柔=聽不見,嗓子都說幹了孩子也沒個反應,有時候孩子還會和父母嘻嘻哈哈的不在意,很多父母都會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在“對牛彈琴”。

沒辦法之下,有的父母就會吼一嗓子,孩子會瞬間的出現害怕的表情,那麼就會短期內老老實實的聽父母的話,可是過一段時間還是我行我素,最後父母發現溫柔說話幾乎沒用,那麼以後只需要“一聲吼”是最有效的。

  • 發洩內心的負面情緒

很多父母身上承載著太多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還有社會壓力,回到家以後還要面對著“不聽話”的孩子,那麼內心壓抑的負面情緒很容易發洩到孩子身上,那麼“吼”是最容易表現出來的情緒。

有的父母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短,甚至說不太會和孩子相處,這本身就讓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了一定的隔閡,那麼父母再用吼叫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內心是很受傷的,也是不服氣的,最後慢慢的會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

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個朋友曾經向我請教如何教育子女,她說:“自從孩子上學以後,這脾氣真的一下子就變差了很多,總是忍不住跟孩子吼。”

  • 她每天幾乎從早上孩子準備起床就開始了一天的“吼”。
  • “天天起床,叫好多遍也不起,只有一聲吼,才能立馬起床。
  • 寫作業速度慢,一邊寫一邊玩,好好提醒沒有用,只有一聲吼才能老老實實的寫會作業。
  • 給他講錯題也不認真聽,只有跟他喊著說話才能注意力集中一會兒。”

朋友說,看著孩子被她喊完後委屈的表情,心裡也很後悔,有一次還嚷著再也不要她這個媽媽了,看著孩子她就會想起她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吼的樣子。

朋友說:“我從小就深深體會到了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的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我竟然潛移默化的學會了父母的說話方式,我竟然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和這種說話方式帶給了我的孩子,我知道這樣和孩子說話對孩子的傷害,可是我卻控制不住我自己……”

“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教育孩子,任何一個家長都避免不了“吼叫”

關於如何教育子女相信很多父母都懂那些道理,但是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很多父母還是忍不住,而事後又常常會後悔,而下次再發生類似情形的時候又會忍不住,最後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我國的一個教育平臺曾經做過網絡調查,來揭祕“中國式吼叫”,調查後的結果顯示:

在我國的西部、中部、東部地區均有超過88%的父母跟孩子吼叫過,另外有數據顯示,越低齡的父母越喜歡跟孩子吼叫,其中30歲左右的新手父母常吼孩子的比例很高。 

在教育子女面前,吼叫似乎成了很多父母心中的結,但是用吼的方式教育孩子真的有效嗎?那麼我們先來看看父母都出於哪些原因會和孩子吼叫的?

  • 認為只有“吼叫”效果最好

身邊很多朋友都說,對孩子和風細雨的說話根本沒用,溫柔=聽不見,嗓子都說幹了孩子也沒個反應,有時候孩子還會和父母嘻嘻哈哈的不在意,很多父母都會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在“對牛彈琴”。

沒辦法之下,有的父母就會吼一嗓子,孩子會瞬間的出現害怕的表情,那麼就會短期內老老實實的聽父母的話,可是過一段時間還是我行我素,最後父母發現溫柔說話幾乎沒用,那麼以後只需要“一聲吼”是最有效的。

  • 發洩內心的負面情緒

很多父母身上承載著太多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還有社會壓力,回到家以後還要面對著“不聽話”的孩子,那麼內心壓抑的負面情緒很容易發洩到孩子身上,那麼“吼”是最容易表現出來的情緒。

有的父母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短,甚至說不太會和孩子相處,這本身就讓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了一定的隔閡,那麼父母再用吼叫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內心是很受傷的,也是不服氣的,最後慢慢的會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 為了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

還有一部分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心理抗壓能力太差,罵一句打一下,就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自殺。溫溫柔柔的說話其實就是在“害”孩子,在“慣”孩子,跟孩子吼才能增強孩子的心理抗壓抗挫能力。

如果真的因為父母的溫柔的說話導致孩子心理變脆弱了,那麼原因只有兩個:

  • 一個是這個孩子父母雙方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走兩個極端;
  • 一個就是父母的溫柔是沒有底線的溫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溺愛。

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的前提是孩子內心必須有足夠的安全感,但是吼叫不但不能建立安全感反而是破壞孩子內心的安全感,這會讓孩子內心常常處於一種矛盾糾結的狀態,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

  • 自己的童年重現

很多父母認為:我的童年就是被父母吼到大的,我也沒什麼心理陰影和心理問題啊,棍棒底下出孝子嘛,祖祖輩輩這麼做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當被別人吼叫的時候,人的內心或身體很容易出現本能的應激反應,從而產生負面情緒,一旦身體出現這種反應的時候大腦就會出現“當機”狀態,導致孩子根本做不到大人的要求。

吼叫可以,但是這3種吼叫萬萬不可

孩子的一些行為常常讓父母崩潰,常常讓父母無可奈何,最後總是免不了用吼的方式讓孩子“聽話”或者讓孩子停止當前的行為。

偶爾的吼叫可以讓孩子馬上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但是長期的吼叫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以下3種吼叫更是孩子們最害怕的:

"

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個朋友曾經向我請教如何教育子女,她說:“自從孩子上學以後,這脾氣真的一下子就變差了很多,總是忍不住跟孩子吼。”

  • 她每天幾乎從早上孩子準備起床就開始了一天的“吼”。
  • “天天起床,叫好多遍也不起,只有一聲吼,才能立馬起床。
  • 寫作業速度慢,一邊寫一邊玩,好好提醒沒有用,只有一聲吼才能老老實實的寫會作業。
  • 給他講錯題也不認真聽,只有跟他喊著說話才能注意力集中一會兒。”

朋友說,看著孩子被她喊完後委屈的表情,心裡也很後悔,有一次還嚷著再也不要她這個媽媽了,看著孩子她就會想起她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吼的樣子。

朋友說:“我從小就深深體會到了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的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我竟然潛移默化的學會了父母的說話方式,我竟然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和這種說話方式帶給了我的孩子,我知道這樣和孩子說話對孩子的傷害,可是我卻控制不住我自己……”

“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教育孩子,任何一個家長都避免不了“吼叫”

關於如何教育子女相信很多父母都懂那些道理,但是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很多父母還是忍不住,而事後又常常會後悔,而下次再發生類似情形的時候又會忍不住,最後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我國的一個教育平臺曾經做過網絡調查,來揭祕“中國式吼叫”,調查後的結果顯示:

在我國的西部、中部、東部地區均有超過88%的父母跟孩子吼叫過,另外有數據顯示,越低齡的父母越喜歡跟孩子吼叫,其中30歲左右的新手父母常吼孩子的比例很高。 

在教育子女面前,吼叫似乎成了很多父母心中的結,但是用吼的方式教育孩子真的有效嗎?那麼我們先來看看父母都出於哪些原因會和孩子吼叫的?

  • 認為只有“吼叫”效果最好

身邊很多朋友都說,對孩子和風細雨的說話根本沒用,溫柔=聽不見,嗓子都說幹了孩子也沒個反應,有時候孩子還會和父母嘻嘻哈哈的不在意,很多父母都會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在“對牛彈琴”。

沒辦法之下,有的父母就會吼一嗓子,孩子會瞬間的出現害怕的表情,那麼就會短期內老老實實的聽父母的話,可是過一段時間還是我行我素,最後父母發現溫柔說話幾乎沒用,那麼以後只需要“一聲吼”是最有效的。

  • 發洩內心的負面情緒

很多父母身上承載著太多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還有社會壓力,回到家以後還要面對著“不聽話”的孩子,那麼內心壓抑的負面情緒很容易發洩到孩子身上,那麼“吼”是最容易表現出來的情緒。

有的父母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短,甚至說不太會和孩子相處,這本身就讓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了一定的隔閡,那麼父母再用吼叫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內心是很受傷的,也是不服氣的,最後慢慢的會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 為了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

還有一部分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心理抗壓能力太差,罵一句打一下,就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自殺。溫溫柔柔的說話其實就是在“害”孩子,在“慣”孩子,跟孩子吼才能增強孩子的心理抗壓抗挫能力。

如果真的因為父母的溫柔的說話導致孩子心理變脆弱了,那麼原因只有兩個:

  • 一個是這個孩子父母雙方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走兩個極端;
  • 一個就是父母的溫柔是沒有底線的溫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溺愛。

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的前提是孩子內心必須有足夠的安全感,但是吼叫不但不能建立安全感反而是破壞孩子內心的安全感,這會讓孩子內心常常處於一種矛盾糾結的狀態,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

  • 自己的童年重現

很多父母認為:我的童年就是被父母吼到大的,我也沒什麼心理陰影和心理問題啊,棍棒底下出孝子嘛,祖祖輩輩這麼做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當被別人吼叫的時候,人的內心或身體很容易出現本能的應激反應,從而產生負面情緒,一旦身體出現這種反應的時候大腦就會出現“當機”狀態,導致孩子根本做不到大人的要求。

吼叫可以,但是這3種吼叫萬萬不可

孩子的一些行為常常讓父母崩潰,常常讓父母無可奈何,最後總是免不了用吼的方式讓孩子“聽話”或者讓孩子停止當前的行為。

偶爾的吼叫可以讓孩子馬上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但是長期的吼叫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以下3種吼叫更是孩子們最害怕的:

“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警告性吼叫

“趕緊把杯子放下,別弄打了!”
“別跑了,前面有石頭!”
“別擺弄插座,危險!”
“沒洗手就吃東西,趕緊洗手去!”

每每看到孩子處在危險的邊緣時,很多父母都會用高聲貝的“一聲吼”來制止孩子這種危險的行為,恨不能馬上、立刻的制止住孩子的行為。

安全問題和行為準則從來都是父母們放在第一位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父母們養育孩子的底線。

可是父母要知道的是,這種警告性的大喊偶爾使用是有效的,但是經常依靠這種方式來提醒孩子的行為規則,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免疫”,會將一些重要的事情當耳旁風,出現“你喊你的,我做我的”這種現象

對於安全問題和行為準則的方面的教育,父母可以將日常中孩子常常會犯的錯誤類型分為不同的等級。

比如:孩子不聽話自己亂跑到了馬路邊和孩子不洗手就吃東西的行為不能劃為同一個警告等級。

那麼在對待不同事情的時候分出不同的警告,那麼孩子慢慢的也會在心中對這些安全問題和行為準則分出不同的標準,慢慢的會按照這些標準去做事情。

命令性吼叫

“都幾點了還不起床,上學要遲到了!”
“都幾點了還不睡覺,幹什麼呢?”
“寫了這麼長時間作業就寫這麼點,你都幹什麼呢?”
“告訴你多少遍了,還犯這種錯誤!”

有的父母在反反覆覆的提醒之下孩子還是我行我素,那麼父母在忍無可忍之下只能變成“吼”。孩子們之所以明知自己在沒聽父母的提醒之下會換來“一聲吼”,那麼為什麼還要磨磨蹭蹭呢?

其實孩子心裡跟“明鏡”似的,無論父母如何催促“我自巋然不動”,孩子們會根據父母說話的聲調和情緒來判斷父母要求的這件事情的緊迫性。這就說明“每一個磨嘰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嘮叨的父母。

  • 你給我記住了!
  • 這點必須做到!
  • 做不到肯定不行!

這些命令式的吼叫喊出後,其實都是父母喊給自己聽的,是因為孩子的“忤逆”行為讓父母感到權威被動搖的挫敗感。

如果父母的吼叫不帶有任何的目的性和教育意義,那麼這種吼叫是完全沒用的,對孩子除了傷害便沒有任何意義。這很容易讓孩子學著父母的樣子,長大後成為父母的“翻版”。

過激性吼叫

父母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後,看到被孩子弄亂的屋子,畫花的牆面,扔的到處的玩具,一瞬間的疲憊和委屈變成怒火,崩潰中開啟了過激的吼叫,甚至用“河東獅吼”來形容也不為過。

生活帶給父母們的勞累和委屈很容易讓我們遷怒於幼小且不知愁為何物的孩子。其實屋子弄亂、玩具丟的到處都是,只是一個導火線而已,父母和孩子吼叫的根源在於父母內心的負面情緒。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場災難!哪一個孩子不是父母含辛茹苦的養大,很多父母認為我養他愛他,至於什麼情緒對他這都不重要。真的是這樣嗎?

"

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個朋友曾經向我請教如何教育子女,她說:“自從孩子上學以後,這脾氣真的一下子就變差了很多,總是忍不住跟孩子吼。”

  • 她每天幾乎從早上孩子準備起床就開始了一天的“吼”。
  • “天天起床,叫好多遍也不起,只有一聲吼,才能立馬起床。
  • 寫作業速度慢,一邊寫一邊玩,好好提醒沒有用,只有一聲吼才能老老實實的寫會作業。
  • 給他講錯題也不認真聽,只有跟他喊著說話才能注意力集中一會兒。”

朋友說,看著孩子被她喊完後委屈的表情,心裡也很後悔,有一次還嚷著再也不要她這個媽媽了,看著孩子她就會想起她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吼的樣子。

朋友說:“我從小就深深體會到了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的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我竟然潛移默化的學會了父母的說話方式,我竟然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和這種說話方式帶給了我的孩子,我知道這樣和孩子說話對孩子的傷害,可是我卻控制不住我自己……”

“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教育孩子,任何一個家長都避免不了“吼叫”

關於如何教育子女相信很多父母都懂那些道理,但是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很多父母還是忍不住,而事後又常常會後悔,而下次再發生類似情形的時候又會忍不住,最後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我國的一個教育平臺曾經做過網絡調查,來揭祕“中國式吼叫”,調查後的結果顯示:

在我國的西部、中部、東部地區均有超過88%的父母跟孩子吼叫過,另外有數據顯示,越低齡的父母越喜歡跟孩子吼叫,其中30歲左右的新手父母常吼孩子的比例很高。 

在教育子女面前,吼叫似乎成了很多父母心中的結,但是用吼的方式教育孩子真的有效嗎?那麼我們先來看看父母都出於哪些原因會和孩子吼叫的?

  • 認為只有“吼叫”效果最好

身邊很多朋友都說,對孩子和風細雨的說話根本沒用,溫柔=聽不見,嗓子都說幹了孩子也沒個反應,有時候孩子還會和父母嘻嘻哈哈的不在意,很多父母都會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在“對牛彈琴”。

沒辦法之下,有的父母就會吼一嗓子,孩子會瞬間的出現害怕的表情,那麼就會短期內老老實實的聽父母的話,可是過一段時間還是我行我素,最後父母發現溫柔說話幾乎沒用,那麼以後只需要“一聲吼”是最有效的。

  • 發洩內心的負面情緒

很多父母身上承載著太多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還有社會壓力,回到家以後還要面對著“不聽話”的孩子,那麼內心壓抑的負面情緒很容易發洩到孩子身上,那麼“吼”是最容易表現出來的情緒。

有的父母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短,甚至說不太會和孩子相處,這本身就讓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了一定的隔閡,那麼父母再用吼叫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內心是很受傷的,也是不服氣的,最後慢慢的會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 為了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

還有一部分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心理抗壓能力太差,罵一句打一下,就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自殺。溫溫柔柔的說話其實就是在“害”孩子,在“慣”孩子,跟孩子吼才能增強孩子的心理抗壓抗挫能力。

如果真的因為父母的溫柔的說話導致孩子心理變脆弱了,那麼原因只有兩個:

  • 一個是這個孩子父母雙方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走兩個極端;
  • 一個就是父母的溫柔是沒有底線的溫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溺愛。

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的前提是孩子內心必須有足夠的安全感,但是吼叫不但不能建立安全感反而是破壞孩子內心的安全感,這會讓孩子內心常常處於一種矛盾糾結的狀態,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

  • 自己的童年重現

很多父母認為:我的童年就是被父母吼到大的,我也沒什麼心理陰影和心理問題啊,棍棒底下出孝子嘛,祖祖輩輩這麼做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當被別人吼叫的時候,人的內心或身體很容易出現本能的應激反應,從而產生負面情緒,一旦身體出現這種反應的時候大腦就會出現“當機”狀態,導致孩子根本做不到大人的要求。

吼叫可以,但是這3種吼叫萬萬不可

孩子的一些行為常常讓父母崩潰,常常讓父母無可奈何,最後總是免不了用吼的方式讓孩子“聽話”或者讓孩子停止當前的行為。

偶爾的吼叫可以讓孩子馬上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但是長期的吼叫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以下3種吼叫更是孩子們最害怕的:

“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警告性吼叫

“趕緊把杯子放下,別弄打了!”
“別跑了,前面有石頭!”
“別擺弄插座,危險!”
“沒洗手就吃東西,趕緊洗手去!”

每每看到孩子處在危險的邊緣時,很多父母都會用高聲貝的“一聲吼”來制止孩子這種危險的行為,恨不能馬上、立刻的制止住孩子的行為。

安全問題和行為準則從來都是父母們放在第一位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父母們養育孩子的底線。

可是父母要知道的是,這種警告性的大喊偶爾使用是有效的,但是經常依靠這種方式來提醒孩子的行為規則,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免疫”,會將一些重要的事情當耳旁風,出現“你喊你的,我做我的”這種現象

對於安全問題和行為準則的方面的教育,父母可以將日常中孩子常常會犯的錯誤類型分為不同的等級。

比如:孩子不聽話自己亂跑到了馬路邊和孩子不洗手就吃東西的行為不能劃為同一個警告等級。

那麼在對待不同事情的時候分出不同的警告,那麼孩子慢慢的也會在心中對這些安全問題和行為準則分出不同的標準,慢慢的會按照這些標準去做事情。

命令性吼叫

“都幾點了還不起床,上學要遲到了!”
“都幾點了還不睡覺,幹什麼呢?”
“寫了這麼長時間作業就寫這麼點,你都幹什麼呢?”
“告訴你多少遍了,還犯這種錯誤!”

有的父母在反反覆覆的提醒之下孩子還是我行我素,那麼父母在忍無可忍之下只能變成“吼”。孩子們之所以明知自己在沒聽父母的提醒之下會換來“一聲吼”,那麼為什麼還要磨磨蹭蹭呢?

其實孩子心裡跟“明鏡”似的,無論父母如何催促“我自巋然不動”,孩子們會根據父母說話的聲調和情緒來判斷父母要求的這件事情的緊迫性。這就說明“每一個磨嘰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嘮叨的父母。

  • 你給我記住了!
  • 這點必須做到!
  • 做不到肯定不行!

這些命令式的吼叫喊出後,其實都是父母喊給自己聽的,是因為孩子的“忤逆”行為讓父母感到權威被動搖的挫敗感。

如果父母的吼叫不帶有任何的目的性和教育意義,那麼這種吼叫是完全沒用的,對孩子除了傷害便沒有任何意義。這很容易讓孩子學著父母的樣子,長大後成為父母的“翻版”。

過激性吼叫

父母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後,看到被孩子弄亂的屋子,畫花的牆面,扔的到處的玩具,一瞬間的疲憊和委屈變成怒火,崩潰中開啟了過激的吼叫,甚至用“河東獅吼”來形容也不為過。

生活帶給父母們的勞累和委屈很容易讓我們遷怒於幼小且不知愁為何物的孩子。其實屋子弄亂、玩具丟的到處都是,只是一個導火線而已,父母和孩子吼叫的根源在於父母內心的負面情緒。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場災難!哪一個孩子不是父母含辛茹苦的養大,很多父母認為我養他愛他,至於什麼情緒對他這都不重要。真的是這樣嗎?

“吼叫”對孩子來說是“毒藥”,家長一定要廢掉這些“獅吼功”

​幼小的孩子面對情緒激動不停吼叫的父母真的是一點的反抗能力都沒有,他們會擔驚受怕的面對回家後的父母,生怕一個不小心換來父母的吼叫。這樣小心翼翼敏感的情緒會一直伴隨著他們,會一直影響著他們的身心的成長。

日本著名教育家井深大說:“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讓孩子進入‘一流’幼兒園和‘一流’學校,就必須使孩子在‘一流’家庭裡接受薰陶。”

一流的家庭就要有一流的父母,一流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榜樣,竭嘶底裡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也同樣的深遠的。

蒙臺梭利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今日互動:以上的3種吼叫,你中招了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C位媽媽】,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迴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