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特曾說過:“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今日,我們就來說說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傳奇父親。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才是中國最牛的父親

▲ 1906年,樑思順、樑思永、梁啟超、樑思成(從右至左)。

1924年,天津民族路46號有一棟淺白色的小洋樓,是一位文人潛心著書之所,取名為“飲冰室”。這位文人極少讓人進入飲冰室,可他卻常輕喚他最小的兒子:老baby,過來,爸爸教你寫字。甚至還讓孩子直接站到凳子上,握著孩子的手,一筆一劃,無比耐心。

這個人,便是梁啟超。在歷史長河中,愛國救亡的隊伍永遠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可身為父親,他從未落下教育子女的責任,還是中國近代史上少見的成功父親──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啟超9個成年子女個個成才:長女思順,詩詞研究專家、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長子思成,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三子思忠,西點軍校畢業,曾參與淞滬抗戰;次女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四子思達,著名經濟學家,參與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三女思懿,著名社會活動家,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四女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五子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科院院士。

其中,樑思成參與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樑思永帶頭髮掘了龍山文化遺址,是我國近代考古學奠基人;樑思禮參與設計了“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是我國導彈控制系統的創始人。三人均為中科院院士,可謂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一個孩子成功,可能存在著個體差異,九個孩子都成功,無疑要歸功於家庭教育。從梁啟超與子女們的相處中,他的家教方式可見一斑。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才是中國最牛的父親

▲ 1908年,梁啟超子女於日本橫濱雙濤園。思順(後排最高者)、思永(思順前)、思莊(中間椅子上最年

表達父愛毫不含蓄

與其他傳統保守寡言的深沉父愛不同,梁啟超絲毫不掩飾自己對子女的愛,甚至常常掛在嘴邊、筆端,乃至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中無不滲透著他對孩子們無微不至的愛。

梁啟超一生給子女寫了400多封家書,總計百餘萬字,佔他著作總量的1/10。這些家書有的只寥寥十幾字,報平安或敘家事,有的則長達幾千字,論時事或談心得。從政局艱難到個人煩憂,從吃了美味到買了好書,無不備述。他在家書中反覆提到一點:“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

梁啟超稱大女兒思順為“大寶貝”,給三女兒思懿取了個外號叫“司馬懿”,給小兒子思禮的代號是“老白鼻(老baby的諧音)”,其他子女的稱呼也是“達達”“忠忠”等,發自內心地親暱。

在給樑思莊的信中,梁啟超寫道:“小寶貝莊莊:我想你得狠,所以我把這得意之作裱成這玲瓏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給你。你姐姐(長女思順)呢,她老成了不會搶你的,你卻要提防你那兩位淘氣的哥哥,他們會氣不忿呢,萬一用起杜工部那‘剪取吳淞半江水’的手段來卻糟了,小乖乖,你趕緊收好吧。”字裡行間都是滿滿的父愛。

梁啟超生前,成家的僅長女長子,他充沛的父愛也無私地惠及了女婿兒媳。他贊女婿周希哲“是天地間堂堂的一個人”,寫信給樑思成、林徽因,表達對他們婚姻的喜悅:“我以素來偏愛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兒,其可愛與我原有的女兒們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極愉快的一件事。”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才是中國最牛的父親

▲1934年,樑思寧、樑思懿、樑思禮、樑思達(左起)在天津“飲冰室”前。

細節照顧無微不至

除了給兒女們講大道理,梁啟超還非常注重生活細節的具體關懷,兒女們上什麼學校、讀什麼專業、看什麼課外書,如何保養身體、如何培養業餘愛好、如何修身養性、如何勞逸結合等,他都會一一指導,詳細叮囑。

1923年5月,樑思成因車禍受傷住院,梁啟超一方面從生活上、心理上關懷,一方面還指導他讀書,這樣既容易打發病床上的無聊時光,又增加了知識。他在給樑思成的信中說:“吾欲汝以在院兩月中取《論語》《孟子》,溫習諳誦,務能略舉其辭,尤於其中有益修身之文句,細加玩味,次則將《左傳》《戰國策》全部瀏覽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更有餘日讀《荀子》則益善。”

即使是在飯桌上,梁啟超一方面給孩子們以十分平等的地位,一方面也不忘給子女們傳播各種知識。

他的外孫女吳荔明記稱:“當年在家吃飯時,除了樑家幾個較小的孩子不上桌吃飯,每天都有一大桌人一起吃飯,大多是親戚寄養在這裡的孩子。天津家中吃飯也很自由,公公坐在中間,必等人都到齊後,由他先拿起筷子才能開始吃,他在飯桌上天南海北不停地講。誰先吃完飯誰可以先走,有時公公和婆婆吃得慢,最後只剩下他們兩人,也毫不介意,他仍和婆婆興致勃勃地聊天。誰吃完了離開桌子,又過一會兒再回來吃些菜,都不會受到任何干涉,因此,全家把吃飯看作是每天團聚交流感情的好時光,既可飽餐一頓,又可聆聽公公有趣的談話,每到這時大家都無拘無束地圍坐在一起,十分高興。”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才是中國最牛的父親

▲ 1918年,樑思永、樑思達、母親李夫人、樑思莊、樑思成、樑思忠(從右至左)。

重視教育不計成本

梁啟超將子女的教育主要放在學校教育上。為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梁啟超可謂不惜巨資,用心良苦,他寧肯別的方面節省一點,也絕不讓孩子上差一點的學校。

樑思順作為長女,曾隨父母在日本生活,當時神戶沒有適合華僑子弟的學校,梁啟超就親自在家教女兒讀書,並專門請了家教輔導數理化,還在家裡建了一座實驗室,讓孩子們在遇到想不通的理化問題時,自己動手做實驗,加強理解。

1924年以後,幾個大孩子出國留學,梁啟超忙於政事,自覺對身邊幾個年紀小的孩子教誨不多,於是決定讓思達、思懿、思寧休學一年,專門聘請了謝國楨做家教,給他們補習國學、史學。

為了讓樑思成和林徽因在建築學上大展宏圖,梁啟超專門籌集了5000美金,讓畢業新婚的樑思成、林徽因取道歐洲回國,兼度蜜月和考察。這番張羅是在梁啟超去世前僅一年,當時他身患腎病,時常便血,極為痛苦,且家境已不富裕。

對於兒女的學業,梁啟超傾盡全力,可對於孩子的成績,梁啟超啟超卻並不在乎。次女思莊在一次考試中得了十六名,她非常難過。梁啟超得知後寫信給她:“莊莊: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我對於你們功課絕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

對於孩子學業傾盡全力,但並不是為了得到那個驕傲的分數。梁啟超只希望孩子能遇事有相當的常識,有果斷的智慧。梁啟超生平最敬佩曾國藩的一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是一位父親最大的寬心。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才是中國最牛的父親

▲ 1910年,梁啟超抱著三歲的思忠(右)和兩歲的思莊。

給予孩子充分自由

梁啟超在孩子專業的選擇上,可謂獨闢蹊徑、別具一格,思成學了建築學,思永也學了冷僻的考古學專業。兄弟倆都學有所成,都成了院士,樑思永的女兒樑柏說過,父親樑思永之所以選擇考古,是因為祖父梁啟超的影響。當時外國人來中國盜挖文物牟取暴利很是猖獗,祖父梁啟超覺得不能放任自家寶貝被人奪走,中國應該建立自己的考古學科,於是她的父親樑思永便義不容辭地赴美學習考古了。

梁啟超為孩子的專業和前途精心策劃,但也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梁啟超把子女看做是平等友愛的朋友,對子女的個性選擇和發展意願,從來都基於平等、尊重的立場,諄諄勸誘,從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們。

1927年,思莊讀加拿大著名的麥基爾大學滿一年,該選具體專業的時候,梁啟超考慮到現代生物學當時在中國還是空白,希望她學這門專業,思莊遵從了他的意願。但麥基爾大學的生物學課程無法引起思莊的興趣,她十分苦惱,向大哥思成訴說。梁啟超知道後,深為自己的引導不安,趕緊寫信給思莊說:“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所推薦的學科未必合你的式,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話。”思莊改學圖書館學,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梁啟超的摯友,梁啟超和林長民想做兒女親家,更加親密。但梁啟超在介紹樑思成和林徽因認識的同時,明確告訴當時才18歲的樑思成和15歲的林徽因:儘管兩位父親都贊成這門親事,但最後還得由他們自己做決定。事實上,這個決定又過了4年才最終做出。

梁啟超非常看重子女生活的趣味。他寫信告誡在美國留學的樑思成:“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於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

樑思禮先搞導彈控制再擴展到計算機應用,也得益於興趣的驅使。他年近九旬時還常常想起父親:“他與孩子們之間,除父親與子女之情外,還是知心的朋友。孩子們提出不解的問題及個人前途的選擇,這一切父親均能逐個給以詳盡的解答並予以鼓勵。除了以上談及之外,他更關注對子女們人格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在這方面他更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循循善誘。”

除此之外,梁啟超還有許多珍貴的教育觀點,比如“失望沮喪,是我們生命上最可怖之敵,我們須終身不許它侵入”“大抵凡關於個人利害的事,只是‘隨緣’最好”等等,字字珠璣,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良方。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才是中國最牛的父親

▲ 林徽因與女兒樑再冰合影,為了紀念飲冰室主人梁啟超,取名再冰。

教育子女愛國如家

在梁啟超的心中,國家佔有非同尋常的比重,他題寫的“人必真有愛國心,然後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樑家9個子女未來的路。

梁啟超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將一生不變的家國情懷,融入了幾代梁氏後人的血脈,他的9個子女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其中7個留學海外,面對當時處於戰亂之中的祖國,7個子女們都義無反顧地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選擇與自己的祖國休慼與共。

梁啟超的長子樑思成與長兒媳林徽因,在四川過著清貧且疾病纏身的生活,卻頑強工作,斷然拒絕日本的物質利誘和美國的高薪請,“我的祖國正在危難之中,我不能離開她”。他們夫妻二人在交通不便、兵荒馬亂的十幾年間,踏遍中國15省200多個縣,考察古建築,完成了中國第一部《中國建築史》,使中國建築在國際上閃耀出燦爛的光輝。北平解放前夕,解放軍圍城,樑思成幫助解放軍標明城內古文物古建築位置,以免遭到炮擊,為保護古都古蹟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9月,剛剛獲得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自動控制專業博士學位的梁啟超九子樑思禮,從舊金山港乘船回國,參與新中國的建設。後來樑思禮對於當初回國的選擇如此闡述:“我有個好朋友留在美國,後來他任美國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我任中國航天部的總工程師,我們地位相當但收入相差很多。有人問我,對此作何感想。我的回答是,他研製的導彈是瞄準中國的,而我研製成功的東風五號導彈是保衛祖國的,這就是我們的差別。”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才是中國最牛的父親

▲ 1920年,梁啟超攝於巴黎。

有人說,真正的教育,從來就不是點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也許,如何做家長,我們應該多瞭解一下樑啟超。

◎本文原載於《人民政協報》(作者毛夢溪,民進中央宣傳部長),原文有修改補充,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