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嘮叨的媽媽,越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如何改變“嘮叨”的習慣

“浩浩,你怎麼老是玩了玩具不知道收拾呢?”

“浩浩,叫你做作業,你怎麼還不動?”

“浩浩,你看身上的衣服髒不髒啊,還不去洗澡換衣服?”

“浩浩,你把沙發弄那麼亂,還不快收拾一下?”

“浩浩,看你的床,亂得像豬窩一樣,豬窩都比你房間整潔。”

……

媽媽無數遍的催促,無數次的埋怨,媽媽的行為就是一個話癆,一個抱怨者。結果浩浩依然“我行我素”,從來不會主動收拾一下,甚至和媽媽頂嘴:“那是我的房間,又沒影響到你,也不需要你收拾。”看來媽媽越嘮叨,孩子越抗拒,越不願意去改正。

媽媽為此也沒少難過,但每次都是媽媽無可奈何的唉聲嘆氣,不知道要怎麼教育孩子,才能讓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媽媽為什麼愛嘮叨、抱怨?

媽媽很時候,很多次的嘮叨 ,不過是機械性的重複類似的話。在媽媽看來,嘮叨是愛孩子的表現,想要孩子什麼都能學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因為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所有的期望都在孩子身上,擔心孩子這不會,那不懂,用一遍遍的重複的叮囑,讓孩子記住媽媽說的話。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也許不是很適合教育孩子。

越嘮叨的媽媽,越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如何改變“嘮叨”的習慣

愛嘮叨、抱怨的媽媽,對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樂樂厭煩了媽媽的嘮叨,天天就像是安排任務一樣,要是速度慢了,就一會兒提醒一下,一會兒提醒一下。要是沒做,就一次次的埋怨、抱怨,甚至抓住樂樂的缺點不放。樂樂有時就會故意的不做,或者是弄得更亂。

可以看出來,媽媽的嘮叨讓男孩煩不勝煩,一次次的抱怨,讓孩子容易失去信心,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以樂樂的話:“媽媽就像一隻‘蒼蠅’一樣,在耳朵邊嗡嗡的響個不停。”這樣下去,孩子不僅可能不聽話,甚至還會更加叛逆。

有的媽媽還時常提及孩子缺點,一次次的放大孩子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對比,更有的媽媽還冷嘲熱諷的“刺激”孩子,媽媽想要一次來促使孩子進步,但這卻更大可能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來說是“災難”。

越嘮叨的媽媽,越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如何改變“嘮叨”的習慣

愛嘮叨、抱怨的媽媽,和孩子的關係怎麼樣?

可可也有個愛嘮叨的媽媽,她厭煩了媽媽的嘮叨,希望每天都上學讀書,那樣就不會和媽媽待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也沒什麼話好說。回了老家,就說想和爺爺奶奶一起時生活,讓媽媽自己回去。媽媽開始以為孩子是愛學習;喜歡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是有愛心的表現。但可可每次都那麼說,媽媽就感到不高興了,抱怨孩子不愛自己,不和自己親近,強制性的把可可帶走。

原來,媽媽管教可可太嚴,而且什麼事情都要說無數遍,提醒、催促、抱怨,讓可可煩透了,更要命的是媽媽會抓住可可的缺點不放。媽媽總是不斷的提醒和督促孩子,對於一個心智上不成熟的孩子來說,會給他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讓孩子心生抗拒,從而“討厭”媽媽。孩子心理產生強烈的抗拒、甚至是叛逆心理,又或者以沉默的態度,對抗媽媽,從而導致媽媽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惡化。

越嘮叨的媽媽,越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如何改變“嘮叨”的習慣

媽媽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對他好?

1、媽媽控制過度的關心,只做到必要的叮囑

媽媽當然不能對孩子不聞不問,不然那就真的成了不負責任的表現,當然也幾乎沒有哪個媽媽願意那樣對孩子。媽媽過度關心,又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甚至是反感這種行為,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是小孩子,他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孩子做什麼事情,媽媽只需說一兩遍,點到即止,至於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那就只有拭目以待了。也許孩子沒有聽媽媽的叮囑要做作業,到了學校,老師檢查的時候,他沒有完成作業就會被留堂。比如天涼了,提醒孩子多穿衣服,他聽見了而沒那麼做,感冒了也只有自己承擔。慢慢的他就會發現,媽媽只說一兩遍,如果自己不記住媽媽說的那些話,就會“吃苦”,也就會更加主動的去接受媽媽的“嘮叨”。

越嘮叨的媽媽,越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如何改變“嘮叨”的習慣

2、不要過分關注,適當的忽略嘮叨孩子

媽媽總是希望孩子每個方面都表現得優秀,希望自己有無數雙眼睛盯著孩子,看看孩子有沒有什麼缺點的地方。媽媽過分的關注,無疑會把孩子的缺點全部找出來,看著孩子的缺點,媽媽怎麼忍得住不嘮叨呢?看著孩子表現不好,自己心情也不好,嘮叨的機率就更到了。

教育孩子時,適當的忽略孩子,大部分時間給孩子自由發揮,只在一些時間裡,和孩子來聊聊天,增進和孩子的親近關係,瞭解孩子的心裡想法。做一個“簡單”的媽媽,媽媽輕鬆,孩子也會更輕鬆快樂,甚至因為媽媽的給孩子的“自由自在”,當媽媽再叮囑他是,他反而坦然接受。

3、媽媽適當培養自己的興趣,把專注孩子的精力分散一點

美美是獨生子,媽媽是全職媽媽,為的就是全方位的照顧和教育美美,對美美的一舉一動關注備至,美美因此而感到精神壓力巨大,想要逃出“媽媽的手掌心”,平常也不怎麼和媽媽交流,甚至不搭理媽媽。

媽媽聽從了好朋友的建議,不要把專注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培養一點自己的興趣,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媽媽抱了一個瑜伽班,除了照顧孩子必要的飲食起居以為,大部分時間就去研究和練習瑜伽了。孩子也因此而有了更多的自由,只要自己不過分,都不會受到責罰。美美感到開心,甚至在玩,在做作業的時候,還主動找媽媽幫助。和媽媽有了更多接觸,不僅增進的親子間的關係,孩子還能主動去學習了。

越嘮叨的媽媽,越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如何改變“嘮叨”的習慣

4、指責改為指導,命令的口氣改成建議的口氣

愛嘮叨的媽媽,往往有強制孩子順著自己意思做事的行為,是一種命令的口氣,包含有指責,責怪的意思。孩子一般不願意主動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即使媽媽說的是正確的。孩子有他自己稀奇古怪的想法,那是因為他想通過各種方面去嘗試,感受不同的經歷。而媽媽命令似的口氣是讓孩子直接跳過經歷去感受結果,孩子沒有選擇。

如果媽媽用指導和建議的口氣和孩子說話,孩子就有了選擇權,他可以接受或者不接受,當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往往給孩子選擇或強制要求他怎麼樣的的時候,他往往喜歡去選擇。比如,我孩子做作業,我就會說:今晚上老師佈置的作業,你是先做數學題,還是先做語文題呢?我建議先做語文,因為那個簡單一點。他可能就開始在心裡計劃了:“那我先選數學吧,把難的先做了,做簡單的速度更快。”

但在以前,我會說,老師佈置的作業,你必須做完,不然留堂了別管我。孩子就會說:“那麼多,我不想做那麼多。”

這也是我在平常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結出來的。

越嘮叨的媽媽,越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如何改變“嘮叨”的習慣

5、別抓住孩子的缺點不放,多提他的優點

陽陽的媽媽就像一個話癆,喋喋不休,對孩子一天有說不完的話,而且還經常提孩子缺點,在外人面前也是如此,這讓陽陽很沒面子。

媽媽覺得提出孩子的缺點,是想讓孩子能儘快改正缺點。但是媽媽卻發現孩子慢慢不愛說話了,也不怎麼和自己親近了。他因此還打罵過孩子,但最後的結果沒變好,反而親子關係變差了不少。

後來別人就給她舉例,說:“你經常被別人說你不好的,你會高興嗎?”媽媽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後來她改變了一下方式,把陽陽的優點能表揚的時候,都表揚。比如,我覺得你今天表現很好,居然能自己洗襪子了,必須表揚陽陽的進步。對於孩子的缺點,用包容的心態。比如:你這到題做錯了,我覺得可能是你餓了,沒有力氣了才沒看清楚的,我去給你拿吃的。孩子不會覺得心裡難受,甚至會覺得媽媽對自己真好。兩種態度表達的方式不一樣,給還在感受不一樣,這樣能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心情。

越嘮叨的媽媽,越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如何改變“嘮叨”的習慣

生活中,很多媽媽急於求成,想要孩子一下子就變得優秀,但所使用的方式又阻礙了孩子前進的步伐。別小看媽媽拿一句抱怨、那一句嘮叨,你自認為是為孩子好的隨口一說,但在孩子心理就是一塊大大的石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要想孩子變得優秀,就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而不是隻管自己發洩了情緒。孩子因父母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而獲得不一樣人生,你還願意用自己隨心所欲的“嘮叨”方式教育孩子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