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記憶丨如果可以,誰不願意做那個被呵護的孩子呢?'

不完美媽媽 讀書 體育 春節家書 養牛 發現佩奇 愛叨叨的小P孩 2019-08-17
"

1974年11月22日,一個平凡不過的日子裡,出現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媽媽。

外婆是23歲生的我媽,那個年代,23歲生孩子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更何況是二胎;

我媽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卻不是最受疼愛的那個;

在當時,家中特別希望有個男孩出現,可以下田、砍柴、養牛、做活、繼承香火……成為家中的頂樑柱,而我媽,是個落空的希望。

在我媽很小的時候,一個人被放在家中已是常有的事,姐姐要讀書、父母要幹活賺錢,毫不誇張地說,媽媽就是這樣摸爬滾打地長大起來的。

弗洛伊德曾說,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

所以從小,在工作和陪伴我的選擇裡,她總會偏向於我,可能對她而言,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不要同小時候的自己一樣,孤零零被扔在家裡吧。

在重男輕女的時候,女孩子沒有什麼地位,也沒有什麼話語權,作為家中的小女兒,許多事太早就驅趕著明白,太多的無可奈何,讓媽媽吃了不少的苦

記得她偶爾會抱著我,講起小時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小時候,她養著比自己都肥大好多的豬,每天割草餵給它們吃,清洗豬棚、打掃衛生,看著一隻豬越長越大,越變越胖,心心念念地想著自己何時能吃上豬肉,就這樣想著想著啊,到了過年邊,卻不料,外公毫不留情地牽著豬進入菜市場買了換錢,卻連一塊豬肉也沒買回家,為此,媽媽還在角落裡哭了好久....

那時,聽著我媽說的話,實在是想不明白,為何家裡連豬肉都吃不上,同情時也莫名感到好笑,感覺太誇張了點

再到後來,等媽媽長大一點去學堂,面對如同外星語一樣的漢字,她說就跟我剛開始一樣,實在是頭疼不行,但好在,這功課雖然馬馬虎虎,我媽的體育可非常優秀,只要一有跑步比賽項目,拿獎一定是不在話下的,她說一個項目十塊錢,那年她連連拿下三個項目,也就是三十塊錢,可別說,三十塊錢在那時相當值錢,歡歡喜喜的她,便抓著這三十塊錢衝到毛線店,買了毛線和針給自己織上一件毛衣,獨自樂呵了好久呢!

我媽的前半生,聽她說起來可真有趣的緊:

功課雖不好,但頂著體育生的名頭穩穩進了最好的縣高中,去過省裡和市裡的各種比賽,因為之後,家裡供不起兩個人讀書,我媽就放棄了讀書,獨自去社會上闖蕩去了:

最初是跟著早餐的大爺大媽起早貪黑,她說,一開始那些老大爺老大媽看她年紀這麼小,還小胳膊小腿的,可是死活不同意讓她去幹活,但媽媽當時已經窮叮噹響了,哭著喊著求他們留下自己,也沒能感動那對夫婦,不僅如此,他們還將我媽一直往外推,推到門口外邊後將大門關緊,我媽也是個死心眼,就那麼一直坐著,坐在店鋪的門口,一坐就是一整天;

那後來,就像各大電視劇裡一樣,夫婦心軟就將我媽留在了店裡;每天的生活就是——天還沒亮就起床,抹黑準備營業的東西,在熱氣騰騰的廚房間和外廳忙活,這一忙起來就是一整個上午,下午就簡單收拾店鋪裡的桌椅板凳,這些七七八八的事物,基本上一天下來,腰痠背痛是免不了的,到了晚上,她就獨自睡在雜貨間裡,平板床、蜘蛛網是基礎配套,無論是被燙傷還是拖地的時候摔了,她一聲不吭,那些身上的痕跡在如今,依舊能隱隱約約看出;

我媽為了多拿到每個月的工錢,就努力多幹一份活,她說那時最開心的,就是聽著硬幣進入塑料罐裡的聲音,壓著枕頭底下慢慢鼓起來的紙袋子入睡....

之後的之後,媽媽又輾轉了多個行業,比如在理髮店當學徒、去賣燒餅、在紡織工裡當繡娘、或是去工廠裡像雕塑樣上色,一坐就是一整天、甚至還跟小姐妹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競爭模特,進入了前十名……她總說“三十六行,你媽我啊,起碼做過二十行,你說我厲不厲害”,那驕傲的小表情,就跟得了甜頭的小孩一模一樣。

聽著她的故事,我才明白為何生活裡,她懂得的事物如此多;

看著我媽現在的模樣,轉念想想,她啊,還真像極了電影的女主角,經歷了重重挫折和困難,最終獲得了幸福而美滿的人生,酷炫極了。

但我很難想象,那個時候的她,雖說也已經是高中生了,但面對複雜的社會,她還那麼小,是如何一個人打拼出頭的,在那些黑暗的夜晚,一個人、一個陌生的城市,是怎樣堅持下去的……

同樣的年紀,我會問如果是自己,自己還能像我媽一樣樂觀成長嗎?

我清楚的知道答案:不能。

對了,我媽有一句總愛掛在嘴邊的話:“記得,世界上只有你自己靠得住!”

其實,人從來不是生來就強大,也並非生來面對大風大浪就能處變不驚的,那是在生活的壓迫和被逼無奈下磨練,才成長為如今的模樣,如果可以,誰不願意做那個被呵護的公主呢,看似精彩的生活,背後隱藏的又是多少辛酸與苦楚。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但我的媽媽,在我還未出生前,她就已經是個堅強的女子。

"

1974年11月22日,一個平凡不過的日子裡,出現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媽媽。

外婆是23歲生的我媽,那個年代,23歲生孩子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更何況是二胎;

我媽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卻不是最受疼愛的那個;

在當時,家中特別希望有個男孩出現,可以下田、砍柴、養牛、做活、繼承香火……成為家中的頂樑柱,而我媽,是個落空的希望。

在我媽很小的時候,一個人被放在家中已是常有的事,姐姐要讀書、父母要幹活賺錢,毫不誇張地說,媽媽就是這樣摸爬滾打地長大起來的。

弗洛伊德曾說,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

所以從小,在工作和陪伴我的選擇裡,她總會偏向於我,可能對她而言,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不要同小時候的自己一樣,孤零零被扔在家裡吧。

在重男輕女的時候,女孩子沒有什麼地位,也沒有什麼話語權,作為家中的小女兒,許多事太早就驅趕著明白,太多的無可奈何,讓媽媽吃了不少的苦

記得她偶爾會抱著我,講起小時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小時候,她養著比自己都肥大好多的豬,每天割草餵給它們吃,清洗豬棚、打掃衛生,看著一隻豬越長越大,越變越胖,心心念念地想著自己何時能吃上豬肉,就這樣想著想著啊,到了過年邊,卻不料,外公毫不留情地牽著豬進入菜市場買了換錢,卻連一塊豬肉也沒買回家,為此,媽媽還在角落裡哭了好久....

那時,聽著我媽說的話,實在是想不明白,為何家裡連豬肉都吃不上,同情時也莫名感到好笑,感覺太誇張了點

再到後來,等媽媽長大一點去學堂,面對如同外星語一樣的漢字,她說就跟我剛開始一樣,實在是頭疼不行,但好在,這功課雖然馬馬虎虎,我媽的體育可非常優秀,只要一有跑步比賽項目,拿獎一定是不在話下的,她說一個項目十塊錢,那年她連連拿下三個項目,也就是三十塊錢,可別說,三十塊錢在那時相當值錢,歡歡喜喜的她,便抓著這三十塊錢衝到毛線店,買了毛線和針給自己織上一件毛衣,獨自樂呵了好久呢!

我媽的前半生,聽她說起來可真有趣的緊:

功課雖不好,但頂著體育生的名頭穩穩進了最好的縣高中,去過省裡和市裡的各種比賽,因為之後,家裡供不起兩個人讀書,我媽就放棄了讀書,獨自去社會上闖蕩去了:

最初是跟著早餐的大爺大媽起早貪黑,她說,一開始那些老大爺老大媽看她年紀這麼小,還小胳膊小腿的,可是死活不同意讓她去幹活,但媽媽當時已經窮叮噹響了,哭著喊著求他們留下自己,也沒能感動那對夫婦,不僅如此,他們還將我媽一直往外推,推到門口外邊後將大門關緊,我媽也是個死心眼,就那麼一直坐著,坐在店鋪的門口,一坐就是一整天;

那後來,就像各大電視劇裡一樣,夫婦心軟就將我媽留在了店裡;每天的生活就是——天還沒亮就起床,抹黑準備營業的東西,在熱氣騰騰的廚房間和外廳忙活,這一忙起來就是一整個上午,下午就簡單收拾店鋪裡的桌椅板凳,這些七七八八的事物,基本上一天下來,腰痠背痛是免不了的,到了晚上,她就獨自睡在雜貨間裡,平板床、蜘蛛網是基礎配套,無論是被燙傷還是拖地的時候摔了,她一聲不吭,那些身上的痕跡在如今,依舊能隱隱約約看出;

我媽為了多拿到每個月的工錢,就努力多幹一份活,她說那時最開心的,就是聽著硬幣進入塑料罐裡的聲音,壓著枕頭底下慢慢鼓起來的紙袋子入睡....

之後的之後,媽媽又輾轉了多個行業,比如在理髮店當學徒、去賣燒餅、在紡織工裡當繡娘、或是去工廠裡像雕塑樣上色,一坐就是一整天、甚至還跟小姐妹們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競爭模特,進入了前十名……她總說“三十六行,你媽我啊,起碼做過二十行,你說我厲不厲害”,那驕傲的小表情,就跟得了甜頭的小孩一模一樣。

聽著她的故事,我才明白為何生活裡,她懂得的事物如此多;

看著我媽現在的模樣,轉念想想,她啊,還真像極了電影的女主角,經歷了重重挫折和困難,最終獲得了幸福而美滿的人生,酷炫極了。

但我很難想象,那個時候的她,雖說也已經是高中生了,但面對複雜的社會,她還那麼小,是如何一個人打拼出頭的,在那些黑暗的夜晚,一個人、一個陌生的城市,是怎樣堅持下去的……

同樣的年紀,我會問如果是自己,自己還能像我媽一樣樂觀成長嗎?

我清楚的知道答案:不能。

對了,我媽有一句總愛掛在嘴邊的話:“記得,世界上只有你自己靠得住!”

其實,人從來不是生來就強大,也並非生來面對大風大浪就能處變不驚的,那是在生活的壓迫和被逼無奈下磨練,才成長為如今的模樣,如果可以,誰不願意做那個被呵護的公主呢,看似精彩的生活,背後隱藏的又是多少辛酸與苦楚。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但我的媽媽,在我還未出生前,她就已經是個堅強的女子。

媽媽的記憶丨如果可以,誰不願意做那個被呵護的孩子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