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不完美媽媽 文章 尼莫媽媽日記 2019-08-19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我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由於是週末,也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到遊樂園裡面玩耍。所以,遊樂園裡有很多人。

走著走著,孩子就不小心推倒了別的孩子。看到那個被推倒的孩子急忙將摔在地上的孩子扶起來,我對孩子說:"你推倒別的小朋友了,趕緊去向人家道歉。"

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說:"我沒有推倒他,我就碰了一下他,是他站不穩,不小心摔倒了。"

聽到孩子的話,對面的小孩子大聲地說:"媽媽,他騙人,就是他推倒我的,才不是我站不穩!"

我說:"我都看到你推倒人家了,但是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你趕緊向人家道個歉就好了。"

孩子說:"我不——"

我生氣地說:"你趕緊道歉,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啊!"最後,在我的強硬態度下,孩子終於向道歉了。

在成長路上,孩子就避免不了犯錯。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正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否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我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由於是週末,也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到遊樂園裡面玩耍。所以,遊樂園裡有很多人。

走著走著,孩子就不小心推倒了別的孩子。看到那個被推倒的孩子急忙將摔在地上的孩子扶起來,我對孩子說:"你推倒別的小朋友了,趕緊去向人家道歉。"

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說:"我沒有推倒他,我就碰了一下他,是他站不穩,不小心摔倒了。"

聽到孩子的話,對面的小孩子大聲地說:"媽媽,他騙人,就是他推倒我的,才不是我站不穩!"

我說:"我都看到你推倒人家了,但是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你趕緊向人家道個歉就好了。"

孩子說:"我不——"

我生氣地說:"你趕緊道歉,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啊!"最後,在我的強硬態度下,孩子終於向道歉了。

在成長路上,孩子就避免不了犯錯。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正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否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孩子犯錯,父母多采用"強硬"態度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少數父母採用"講大道理""哄孩子"的軟方式以外,大部分父母都選擇採用強硬的方式解決問題。

那麼,為什麼父母會選擇"強硬"方式呢?

1、 最直接最快

強硬方式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是一個比較直接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這種方式也與父母沒有太多的耐心有關聯。孩子天性調皮,沒有多大的耐心。

由於孩子的腦海裡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所以孩子對自己"是對是錯"的意識並不太高。這時,如果父母選擇強硬方式,讓孩子說出自己的錯誤,就遠比花費大量時間講大道理省事地多。

然而,孩子雖然能夠說出自己的錯誤,但是在孩子的意識裡,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是錯的。更多的,孩子是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才選擇順從父母的要求。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我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由於是週末,也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到遊樂園裡面玩耍。所以,遊樂園裡有很多人。

走著走著,孩子就不小心推倒了別的孩子。看到那個被推倒的孩子急忙將摔在地上的孩子扶起來,我對孩子說:"你推倒別的小朋友了,趕緊去向人家道歉。"

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說:"我沒有推倒他,我就碰了一下他,是他站不穩,不小心摔倒了。"

聽到孩子的話,對面的小孩子大聲地說:"媽媽,他騙人,就是他推倒我的,才不是我站不穩!"

我說:"我都看到你推倒人家了,但是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你趕緊向人家道個歉就好了。"

孩子說:"我不——"

我生氣地說:"你趕緊道歉,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啊!"最後,在我的強硬態度下,孩子終於向道歉了。

在成長路上,孩子就避免不了犯錯。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正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否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孩子犯錯,父母多采用"強硬"態度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少數父母採用"講大道理""哄孩子"的軟方式以外,大部分父母都選擇採用強硬的方式解決問題。

那麼,為什麼父母會選擇"強硬"方式呢?

1、 最直接最快

強硬方式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是一個比較直接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這種方式也與父母沒有太多的耐心有關聯。孩子天性調皮,沒有多大的耐心。

由於孩子的腦海裡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所以孩子對自己"是對是錯"的意識並不太高。這時,如果父母選擇強硬方式,讓孩子說出自己的錯誤,就遠比花費大量時間講大道理省事地多。

然而,孩子雖然能夠說出自己的錯誤,但是在孩子的意識裡,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是錯的。更多的,孩子是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才選擇順從父母的要求。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2、 父母對孩子的高要求

每一個父母對自家的孩子都有高的期望,從某種意義來說,這種期望也是一

種要求。通常情況下,父母幾乎不會說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反而是說出自己對孩子的要求。

其實,期望是帶有正面意義的,而要求是帶有一定的負面意義的。期望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要求是帶有強制性的。面對父母的期望,孩子不一定會將父母的期望放在心上;但是面對父母的要求,很多孩子卻會將這些要求放在心上。

孩子是否犯錯,也是根據父母的要求的做判斷。如果孩子做的某一件事情沒有達到父母對他的要求,那麼父母就會覺得孩子是錯誤的。

大部分父母認為,沒有達到要求的孩子就是在違反自己。面對忤逆的行為,父母採取"強硬"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我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由於是週末,也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到遊樂園裡面玩耍。所以,遊樂園裡有很多人。

走著走著,孩子就不小心推倒了別的孩子。看到那個被推倒的孩子急忙將摔在地上的孩子扶起來,我對孩子說:"你推倒別的小朋友了,趕緊去向人家道歉。"

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說:"我沒有推倒他,我就碰了一下他,是他站不穩,不小心摔倒了。"

聽到孩子的話,對面的小孩子大聲地說:"媽媽,他騙人,就是他推倒我的,才不是我站不穩!"

我說:"我都看到你推倒人家了,但是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你趕緊向人家道個歉就好了。"

孩子說:"我不——"

我生氣地說:"你趕緊道歉,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啊!"最後,在我的強硬態度下,孩子終於向道歉了。

在成長路上,孩子就避免不了犯錯。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正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否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孩子犯錯,父母多采用"強硬"態度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少數父母採用"講大道理""哄孩子"的軟方式以外,大部分父母都選擇採用強硬的方式解決問題。

那麼,為什麼父母會選擇"強硬"方式呢?

1、 最直接最快

強硬方式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是一個比較直接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這種方式也與父母沒有太多的耐心有關聯。孩子天性調皮,沒有多大的耐心。

由於孩子的腦海裡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所以孩子對自己"是對是錯"的意識並不太高。這時,如果父母選擇強硬方式,讓孩子說出自己的錯誤,就遠比花費大量時間講大道理省事地多。

然而,孩子雖然能夠說出自己的錯誤,但是在孩子的意識裡,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是錯的。更多的,孩子是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才選擇順從父母的要求。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2、 父母對孩子的高要求

每一個父母對自家的孩子都有高的期望,從某種意義來說,這種期望也是一

種要求。通常情況下,父母幾乎不會說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反而是說出自己對孩子的要求。

其實,期望是帶有正面意義的,而要求是帶有一定的負面意義的。期望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要求是帶有強制性的。面對父母的期望,孩子不一定會將父母的期望放在心上;但是面對父母的要求,很多孩子卻會將這些要求放在心上。

孩子是否犯錯,也是根據父母的要求的做判斷。如果孩子做的某一件事情沒有達到父母對他的要求,那麼父母就會覺得孩子是錯誤的。

大部分父母認為,沒有達到要求的孩子就是在違反自己。面對忤逆的行為,父母採取"強硬"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軟硬兼施"具有"恰到好處"的效果

在解決孩子錯誤的過程中,父母的"軟硬兼施"態度具有"恰到好處"的效果。"軟硬兼施"的態度既能夠解決孩子的問題,又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具體來說,"軟硬兼施"的態度能夠達到以下效果:

1、 徹底解決問題

一些父母採用"強硬"的態度,會造成孩子"表裡不一"的形象。表面上,

孩子雖然是向父母服軟了,也承認自己的錯誤了,但是孩子的內心還是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父母留心觀察,聚會發現,孩子在"服軟"時說的話,完全就是照著父母之前說的話。比如說,"你怎麼能推人家小朋友呢?你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你應該向人家小朋友道歉啊!"

然後,孩子就說:"我不該推人家小朋友,我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我應該向人家小朋友道歉。"這只是一種表面的認錯。

"軟硬兼施"可以讓孩子弄清問題的本質,讓孩子徹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2、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有時候,孩子會在公眾場所裡犯下錯誤,如果父母直接在公眾場所裡強行教

育孩子,這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損。面對公眾的目光與父母的指責,孩子會覺得很無助和委屈,還會產生一種羞恥感。

"軟硬兼施"的教育模式還講究一點"隱私感",父母表面會露出一副嚴肅認真的神請,孩子看到這幅神請,就會變得警惕、注意力集中。然後,父母在用恰當不粗暴的語言教育孩子。

父母這種態度、這種手段,就不會輕易地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我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由於是週末,也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到遊樂園裡面玩耍。所以,遊樂園裡有很多人。

走著走著,孩子就不小心推倒了別的孩子。看到那個被推倒的孩子急忙將摔在地上的孩子扶起來,我對孩子說:"你推倒別的小朋友了,趕緊去向人家道歉。"

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說:"我沒有推倒他,我就碰了一下他,是他站不穩,不小心摔倒了。"

聽到孩子的話,對面的小孩子大聲地說:"媽媽,他騙人,就是他推倒我的,才不是我站不穩!"

我說:"我都看到你推倒人家了,但是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你趕緊向人家道個歉就好了。"

孩子說:"我不——"

我生氣地說:"你趕緊道歉,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啊!"最後,在我的強硬態度下,孩子終於向道歉了。

在成長路上,孩子就避免不了犯錯。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正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否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孩子犯錯,父母多采用"強硬"態度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少數父母採用"講大道理""哄孩子"的軟方式以外,大部分父母都選擇採用強硬的方式解決問題。

那麼,為什麼父母會選擇"強硬"方式呢?

1、 最直接最快

強硬方式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是一個比較直接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這種方式也與父母沒有太多的耐心有關聯。孩子天性調皮,沒有多大的耐心。

由於孩子的腦海裡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所以孩子對自己"是對是錯"的意識並不太高。這時,如果父母選擇強硬方式,讓孩子說出自己的錯誤,就遠比花費大量時間講大道理省事地多。

然而,孩子雖然能夠說出自己的錯誤,但是在孩子的意識裡,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是錯的。更多的,孩子是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才選擇順從父母的要求。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2、 父母對孩子的高要求

每一個父母對自家的孩子都有高的期望,從某種意義來說,這種期望也是一

種要求。通常情況下,父母幾乎不會說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反而是說出自己對孩子的要求。

其實,期望是帶有正面意義的,而要求是帶有一定的負面意義的。期望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要求是帶有強制性的。面對父母的期望,孩子不一定會將父母的期望放在心上;但是面對父母的要求,很多孩子卻會將這些要求放在心上。

孩子是否犯錯,也是根據父母的要求的做判斷。如果孩子做的某一件事情沒有達到父母對他的要求,那麼父母就會覺得孩子是錯誤的。

大部分父母認為,沒有達到要求的孩子就是在違反自己。面對忤逆的行為,父母採取"強硬"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軟硬兼施"具有"恰到好處"的效果

在解決孩子錯誤的過程中,父母的"軟硬兼施"態度具有"恰到好處"的效果。"軟硬兼施"的態度既能夠解決孩子的問題,又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具體來說,"軟硬兼施"的態度能夠達到以下效果:

1、 徹底解決問題

一些父母採用"強硬"的態度,會造成孩子"表裡不一"的形象。表面上,

孩子雖然是向父母服軟了,也承認自己的錯誤了,但是孩子的內心還是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父母留心觀察,聚會發現,孩子在"服軟"時說的話,完全就是照著父母之前說的話。比如說,"你怎麼能推人家小朋友呢?你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你應該向人家小朋友道歉啊!"

然後,孩子就說:"我不該推人家小朋友,我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我應該向人家小朋友道歉。"這只是一種表面的認錯。

"軟硬兼施"可以讓孩子弄清問題的本質,讓孩子徹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2、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有時候,孩子會在公眾場所裡犯下錯誤,如果父母直接在公眾場所裡強行教

育孩子,這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損。面對公眾的目光與父母的指責,孩子會覺得很無助和委屈,還會產生一種羞恥感。

"軟硬兼施"的教育模式還講究一點"隱私感",父母表面會露出一副嚴肅認真的神請,孩子看到這幅神請,就會變得警惕、注意力集中。然後,父母在用恰當不粗暴的語言教育孩子。

父母這種態度、這種手段,就不會輕易地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3、 維持和諧的親子關係

態度太過"強硬"的父母容易給孩子造成壓迫感、緊張感,孩子長期生活在

這種環境下,心理壓力會增大。父母的一味指責、否定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父母的嚴肅、憤怒神請,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感。

"軟硬兼施"能夠達到的一個效果就是,孩子知道父母是一個既"軟"又"硬"的人。

孩子知道哪些方面是父母的"禁忌",當孩子觸犯到這些"禁忌"時,父母會變"硬"。但是,孩子也知道,如果自己能夠做好某一些事情時,父母的態度就會變"軟"。

基於這一點,孩子會下意識地去避免觸碰那些"禁忌",減少自己的錯誤。美好和諧的家庭環境是需要親子雙方一起維護的,如果親子雙方都互相配合,那麼整個家庭就會呈現一個溫暖的氛圍。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我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由於是週末,也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到遊樂園裡面玩耍。所以,遊樂園裡有很多人。

走著走著,孩子就不小心推倒了別的孩子。看到那個被推倒的孩子急忙將摔在地上的孩子扶起來,我對孩子說:"你推倒別的小朋友了,趕緊去向人家道歉。"

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說:"我沒有推倒他,我就碰了一下他,是他站不穩,不小心摔倒了。"

聽到孩子的話,對面的小孩子大聲地說:"媽媽,他騙人,就是他推倒我的,才不是我站不穩!"

我說:"我都看到你推倒人家了,但是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你趕緊向人家道個歉就好了。"

孩子說:"我不——"

我生氣地說:"你趕緊道歉,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啊!"最後,在我的強硬態度下,孩子終於向道歉了。

在成長路上,孩子就避免不了犯錯。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正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否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孩子犯錯,父母多采用"強硬"態度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少數父母採用"講大道理""哄孩子"的軟方式以外,大部分父母都選擇採用強硬的方式解決問題。

那麼,為什麼父母會選擇"強硬"方式呢?

1、 最直接最快

強硬方式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是一個比較直接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這種方式也與父母沒有太多的耐心有關聯。孩子天性調皮,沒有多大的耐心。

由於孩子的腦海裡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所以孩子對自己"是對是錯"的意識並不太高。這時,如果父母選擇強硬方式,讓孩子說出自己的錯誤,就遠比花費大量時間講大道理省事地多。

然而,孩子雖然能夠說出自己的錯誤,但是在孩子的意識裡,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是錯的。更多的,孩子是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才選擇順從父母的要求。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2、 父母對孩子的高要求

每一個父母對自家的孩子都有高的期望,從某種意義來說,這種期望也是一

種要求。通常情況下,父母幾乎不會說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反而是說出自己對孩子的要求。

其實,期望是帶有正面意義的,而要求是帶有一定的負面意義的。期望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要求是帶有強制性的。面對父母的期望,孩子不一定會將父母的期望放在心上;但是面對父母的要求,很多孩子卻會將這些要求放在心上。

孩子是否犯錯,也是根據父母的要求的做判斷。如果孩子做的某一件事情沒有達到父母對他的要求,那麼父母就會覺得孩子是錯誤的。

大部分父母認為,沒有達到要求的孩子就是在違反自己。面對忤逆的行為,父母採取"強硬"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軟硬兼施"具有"恰到好處"的效果

在解決孩子錯誤的過程中,父母的"軟硬兼施"態度具有"恰到好處"的效果。"軟硬兼施"的態度既能夠解決孩子的問題,又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具體來說,"軟硬兼施"的態度能夠達到以下效果:

1、 徹底解決問題

一些父母採用"強硬"的態度,會造成孩子"表裡不一"的形象。表面上,

孩子雖然是向父母服軟了,也承認自己的錯誤了,但是孩子的內心還是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父母留心觀察,聚會發現,孩子在"服軟"時說的話,完全就是照著父母之前說的話。比如說,"你怎麼能推人家小朋友呢?你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你應該向人家小朋友道歉啊!"

然後,孩子就說:"我不該推人家小朋友,我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我應該向人家小朋友道歉。"這只是一種表面的認錯。

"軟硬兼施"可以讓孩子弄清問題的本質,讓孩子徹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2、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有時候,孩子會在公眾場所裡犯下錯誤,如果父母直接在公眾場所裡強行教

育孩子,這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損。面對公眾的目光與父母的指責,孩子會覺得很無助和委屈,還會產生一種羞恥感。

"軟硬兼施"的教育模式還講究一點"隱私感",父母表面會露出一副嚴肅認真的神請,孩子看到這幅神請,就會變得警惕、注意力集中。然後,父母在用恰當不粗暴的語言教育孩子。

父母這種態度、這種手段,就不會輕易地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3、 維持和諧的親子關係

態度太過"強硬"的父母容易給孩子造成壓迫感、緊張感,孩子長期生活在

這種環境下,心理壓力會增大。父母的一味指責、否定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父母的嚴肅、憤怒神請,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感。

"軟硬兼施"能夠達到的一個效果就是,孩子知道父母是一個既"軟"又"硬"的人。

孩子知道哪些方面是父母的"禁忌",當孩子觸犯到這些"禁忌"時,父母會變"硬"。但是,孩子也知道,如果自己能夠做好某一些事情時,父母的態度就會變"軟"。

基於這一點,孩子會下意識地去避免觸碰那些"禁忌",減少自己的錯誤。美好和諧的家庭環境是需要親子雙方一起維護的,如果親子雙方都互相配合,那麼整個家庭就會呈現一個溫暖的氛圍。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做到"軟硬兼施"需要一定方法

父母應該如何做到"軟硬兼施"呢?

1、 制定規矩

《不平等的童年》裡寫到: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級普遍實行協作教育,大致可以理解為"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說的"放養"。

中國有句古話: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可以從這裡看出規矩的重要性。父母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個圈,在這個圈裡,孩子可以自由地幹自己想幹的事情,一旦觸碰了這個"圈子",或者是越過了這個"圈子",父母就必須要採取一定措施。

父母可以把這個"圈子"理解為是"規矩",孩子必須要遵循規矩,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2、經常溝通

除了制定規矩以外,父母還應該經常與孩子溝通,溝通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還可以拉近親子關係。很多時候,很多家庭矛盾就是由不會溝通引發的。父母採取"強硬"的態度,也有和孩子溝通不下去的原因。

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父母要有耐心,要尊重孩子,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對待孩子。在溝通過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問題,讓孩子真正明白自己的問題,這才是溝通的主要目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我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由於是週末,也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到遊樂園裡面玩耍。所以,遊樂園裡有很多人。

走著走著,孩子就不小心推倒了別的孩子。看到那個被推倒的孩子急忙將摔在地上的孩子扶起來,我對孩子說:"你推倒別的小朋友了,趕緊去向人家道歉。"

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說:"我沒有推倒他,我就碰了一下他,是他站不穩,不小心摔倒了。"

聽到孩子的話,對面的小孩子大聲地說:"媽媽,他騙人,就是他推倒我的,才不是我站不穩!"

我說:"我都看到你推倒人家了,但是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你趕緊向人家道個歉就好了。"

孩子說:"我不——"

我生氣地說:"你趕緊道歉,不然我就對你不客氣了啊!"最後,在我的強硬態度下,孩子終於向道歉了。

在成長路上,孩子就避免不了犯錯。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很重要,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正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否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孩子犯錯,父母多采用"強硬"態度

當孩子犯錯時,除了少數父母採用"講大道理""哄孩子"的軟方式以外,大部分父母都選擇採用強硬的方式解決問題。

那麼,為什麼父母會選擇"強硬"方式呢?

1、 最直接最快

強硬方式解決孩子犯錯的問題,是一個比較直接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這種方式也與父母沒有太多的耐心有關聯。孩子天性調皮,沒有多大的耐心。

由於孩子的腦海裡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所以孩子對自己"是對是錯"的意識並不太高。這時,如果父母選擇強硬方式,讓孩子說出自己的錯誤,就遠比花費大量時間講大道理省事地多。

然而,孩子雖然能夠說出自己的錯誤,但是在孩子的意識裡,孩子並不知道自己是錯的。更多的,孩子是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才選擇順從父母的要求。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2、 父母對孩子的高要求

每一個父母對自家的孩子都有高的期望,從某種意義來說,這種期望也是一

種要求。通常情況下,父母幾乎不會說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反而是說出自己對孩子的要求。

其實,期望是帶有正面意義的,而要求是帶有一定的負面意義的。期望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要求是帶有強制性的。面對父母的期望,孩子不一定會將父母的期望放在心上;但是面對父母的要求,很多孩子卻會將這些要求放在心上。

孩子是否犯錯,也是根據父母的要求的做判斷。如果孩子做的某一件事情沒有達到父母對他的要求,那麼父母就會覺得孩子是錯誤的。

大部分父母認為,沒有達到要求的孩子就是在違反自己。面對忤逆的行為,父母採取"強硬"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軟硬兼施"具有"恰到好處"的效果

在解決孩子錯誤的過程中,父母的"軟硬兼施"態度具有"恰到好處"的效果。"軟硬兼施"的態度既能夠解決孩子的問題,又不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具體來說,"軟硬兼施"的態度能夠達到以下效果:

1、 徹底解決問題

一些父母採用"強硬"的態度,會造成孩子"表裡不一"的形象。表面上,

孩子雖然是向父母服軟了,也承認自己的錯誤了,但是孩子的內心還是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父母留心觀察,聚會發現,孩子在"服軟"時說的話,完全就是照著父母之前說的話。比如說,"你怎麼能推人家小朋友呢?你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你應該向人家小朋友道歉啊!"

然後,孩子就說:"我不該推人家小朋友,我這種行為是不禮貌的,我應該向人家小朋友道歉。"這只是一種表面的認錯。

"軟硬兼施"可以讓孩子弄清問題的本質,讓孩子徹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2、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有時候,孩子會在公眾場所裡犯下錯誤,如果父母直接在公眾場所裡強行教

育孩子,這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損。面對公眾的目光與父母的指責,孩子會覺得很無助和委屈,還會產生一種羞恥感。

"軟硬兼施"的教育模式還講究一點"隱私感",父母表面會露出一副嚴肅認真的神請,孩子看到這幅神請,就會變得警惕、注意力集中。然後,父母在用恰當不粗暴的語言教育孩子。

父母這種態度、這種手段,就不會輕易地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3、 維持和諧的親子關係

態度太過"強硬"的父母容易給孩子造成壓迫感、緊張感,孩子長期生活在

這種環境下,心理壓力會增大。父母的一味指責、否定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父母的嚴肅、憤怒神請,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感。

"軟硬兼施"能夠達到的一個效果就是,孩子知道父母是一個既"軟"又"硬"的人。

孩子知道哪些方面是父母的"禁忌",當孩子觸犯到這些"禁忌"時,父母會變"硬"。但是,孩子也知道,如果自己能夠做好某一些事情時,父母的態度就會變"軟"。

基於這一點,孩子會下意識地去避免觸碰那些"禁忌",減少自己的錯誤。美好和諧的家庭環境是需要親子雙方一起維護的,如果親子雙方都互相配合,那麼整個家庭就會呈現一個溫暖的氛圍。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做到"軟硬兼施"需要一定方法

父母應該如何做到"軟硬兼施"呢?

1、 制定規矩

《不平等的童年》裡寫到: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級普遍實行協作教育,大致可以理解為"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說的"放養"。

中國有句古話: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可以從這裡看出規矩的重要性。父母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個圈,在這個圈裡,孩子可以自由地幹自己想幹的事情,一旦觸碰了這個"圈子",或者是越過了這個"圈子",父母就必須要採取一定措施。

父母可以把這個"圈子"理解為是"規矩",孩子必須要遵循規矩,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2、經常溝通

除了制定規矩以外,父母還應該經常與孩子溝通,溝通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還可以拉近親子關係。很多時候,很多家庭矛盾就是由不會溝通引發的。父母採取"強硬"的態度,也有和孩子溝通不下去的原因。

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父母要有耐心,要尊重孩子,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對待孩子。在溝通過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問題,讓孩子真正明白自己的問題,這才是溝通的主要目的。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強硬'解決?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2、 軟硬有度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還應該把握"軟""硬"的尺度。

首先,父母在態度上要強硬,但是在教育方式上不能太強硬。強硬的態度會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對這件事情的注視程度以及這件事情的嚴重性。而教育的方式應該要軟一點,過於強硬的方式會讓孩子產生消極的一面。

也就是說,父母的態度可以硬一點,但是語言和行為不能太粗暴。

其次,父母的"軟硬"還要分場合,在很多外人面前,父母最好表現地"軟"一點,私下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的態度可以"硬"一點。

最後,父母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調節軟硬的強度。如果這時孩子的情緒已經完全崩潰了,父母就不能再採用"強硬"的態度,否則只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總而言之,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才是父母採取"軟硬兼施"態度的最終目的。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