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監視、批評、管制,英子被逼到踹不出過氣,連續34天失眠,甚至患上中度抑鬱症,常常在深夜裡痛哭,難受得猛錘自己腦袋。

英子最想考南大,但是媽媽心裡只有清北,英子情緒崩潰了,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跳海自殺。

當宋倩在後面追著英子,聲嘶力竭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言下之意,清北不好嗎?聽我的不好嗎?留在媽媽身邊不好嗎?

英子哭喊著,再也壓抑不住心裡那句“實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監視、批評、管制,英子被逼到踹不出過氣,連續34天失眠,甚至患上中度抑鬱症,常常在深夜裡痛哭,難受得猛錘自己腦袋。

英子最想考南大,但是媽媽心裡只有清北,英子情緒崩潰了,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跳海自殺。

當宋倩在後面追著英子,聲嘶力竭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言下之意,清北不好嗎?聽我的不好嗎?留在媽媽身邊不好嗎?

英子哭喊著,再也壓抑不住心裡那句“實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很多看完的觀眾彷彿看到了自己,因為這樣的專制、獨斷的父母,自己曾經也體會過。

特別是宋倩對英子成績的苛刻到變態的地步,很多人都表示“簡直和我媽一模一樣!”即使隔著屏幕,也感覺到那個被罵的人就是當年的自己。

對於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卻只想遠遠地逃離,一部《小歡喜》把中國家庭的常態暴露無遺。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欺騙了多少中國家庭

前不久,陶虹在一檔採訪節目《你好媽媽》中,分享了自己女兒玩積木的故事。

“我女兒不肯玩積木,怎麼哄都沒有用,但是我不在的時候她會去摸那個積木,我只要一出現她轉身就走了。
慢慢我發現,是因為我玩得太好了,她會覺得自己怎麼搭都搭不好,所以她去嘗試的時候看到我來就跑掉了。
後來我讓孩子她爸去孩子面前表演失敗,她馬上就去玩了。”


因為小孩子看到大人也會犯錯,知道了即使失敗也沒關係,一下子自信心就起來了。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監視、批評、管制,英子被逼到踹不出過氣,連續34天失眠,甚至患上中度抑鬱症,常常在深夜裡痛哭,難受得猛錘自己腦袋。

英子最想考南大,但是媽媽心裡只有清北,英子情緒崩潰了,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跳海自殺。

當宋倩在後面追著英子,聲嘶力竭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言下之意,清北不好嗎?聽我的不好嗎?留在媽媽身邊不好嗎?

英子哭喊著,再也壓抑不住心裡那句“實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很多看完的觀眾彷彿看到了自己,因為這樣的專制、獨斷的父母,自己曾經也體會過。

特別是宋倩對英子成績的苛刻到變態的地步,很多人都表示“簡直和我媽一模一樣!”即使隔著屏幕,也感覺到那個被罵的人就是當年的自己。

對於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卻只想遠遠地逃離,一部《小歡喜》把中國家庭的常態暴露無遺。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欺騙了多少中國家庭

前不久,陶虹在一檔採訪節目《你好媽媽》中,分享了自己女兒玩積木的故事。

“我女兒不肯玩積木,怎麼哄都沒有用,但是我不在的時候她會去摸那個積木,我只要一出現她轉身就走了。
慢慢我發現,是因為我玩得太好了,她會覺得自己怎麼搭都搭不好,所以她去嘗試的時候看到我來就跑掉了。
後來我讓孩子她爸去孩子面前表演失敗,她馬上就去玩了。”


因為小孩子看到大人也會犯錯,知道了即使失敗也沒關係,一下子自信心就起來了。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件事讓陶虹明白,我們人生是允許失敗的,敢於面對錯誤,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在家庭的教育裡常常是缺失的。很多父母, 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要求他們不能犯錯。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在以前的採訪中, 陶虹還分享了她女兒的另一個故事。

那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馬上劈頭蓋臉地訓斥,卻發現孩子的眼中充滿了恐懼。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監視、批評、管制,英子被逼到踹不出過氣,連續34天失眠,甚至患上中度抑鬱症,常常在深夜裡痛哭,難受得猛錘自己腦袋。

英子最想考南大,但是媽媽心裡只有清北,英子情緒崩潰了,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跳海自殺。

當宋倩在後面追著英子,聲嘶力竭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言下之意,清北不好嗎?聽我的不好嗎?留在媽媽身邊不好嗎?

英子哭喊著,再也壓抑不住心裡那句“實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很多看完的觀眾彷彿看到了自己,因為這樣的專制、獨斷的父母,自己曾經也體會過。

特別是宋倩對英子成績的苛刻到變態的地步,很多人都表示“簡直和我媽一模一樣!”即使隔著屏幕,也感覺到那個被罵的人就是當年的自己。

對於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卻只想遠遠地逃離,一部《小歡喜》把中國家庭的常態暴露無遺。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欺騙了多少中國家庭

前不久,陶虹在一檔採訪節目《你好媽媽》中,分享了自己女兒玩積木的故事。

“我女兒不肯玩積木,怎麼哄都沒有用,但是我不在的時候她會去摸那個積木,我只要一出現她轉身就走了。
慢慢我發現,是因為我玩得太好了,她會覺得自己怎麼搭都搭不好,所以她去嘗試的時候看到我來就跑掉了。
後來我讓孩子她爸去孩子面前表演失敗,她馬上就去玩了。”


因為小孩子看到大人也會犯錯,知道了即使失敗也沒關係,一下子自信心就起來了。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件事讓陶虹明白,我們人生是允許失敗的,敢於面對錯誤,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在家庭的教育裡常常是缺失的。很多父母, 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要求他們不能犯錯。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在以前的採訪中, 陶虹還分享了她女兒的另一個故事。

那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馬上劈頭蓋臉地訓斥,卻發現孩子的眼中充滿了恐懼。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給她帶來深深的震動,也引起了她的反思。

小孩子犯錯了,面臨的往往是父母暴風雨式的責罵,懵懂的小孩就會以為事情很嚴重、做錯事就要受懲罰,受懲罰是很可怕的。

實際上,這些懲罰會加劇我們對面過錯時的恐懼,讓我們的行為變得畏手畏腳。比如,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僅僅只是因為孩子打翻了東西、做錯了題就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教育。

回想起小時候和我媽在一起的時光,有一幕至今我都忘不了。

那時候我10歲,剛上小學4年級,期中考,數學考試因為看錯了一個數字,多扣了5分。 媽媽知道後特別生氣,當著鄰居的面拿著藤條就直接往我手上打了下來,現在還能隱隱看到一條痕。

到現在一看到手上的舊痕,我還是會想起當時的恐懼和緊張。

為了逃避失敗的懲罰,很多人在心底裡就形成了“我不能失敗”的意識,卻失去了面對失敗的能力。

不能失敗的人生,有多慘?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福建一縣高考狀元因為大學掛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撿破爛為生。

一個人為何僅僅因為大學掛科就離家出走十年?因為他承擔了全村人的希望,早已不堪重負。

他考差了,父母會責怪他,“為什麼考得這麼差”: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監視、批評、管制,英子被逼到踹不出過氣,連續34天失眠,甚至患上中度抑鬱症,常常在深夜裡痛哭,難受得猛錘自己腦袋。

英子最想考南大,但是媽媽心裡只有清北,英子情緒崩潰了,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跳海自殺。

當宋倩在後面追著英子,聲嘶力竭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言下之意,清北不好嗎?聽我的不好嗎?留在媽媽身邊不好嗎?

英子哭喊著,再也壓抑不住心裡那句“實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很多看完的觀眾彷彿看到了自己,因為這樣的專制、獨斷的父母,自己曾經也體會過。

特別是宋倩對英子成績的苛刻到變態的地步,很多人都表示“簡直和我媽一模一樣!”即使隔著屏幕,也感覺到那個被罵的人就是當年的自己。

對於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卻只想遠遠地逃離,一部《小歡喜》把中國家庭的常態暴露無遺。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欺騙了多少中國家庭

前不久,陶虹在一檔採訪節目《你好媽媽》中,分享了自己女兒玩積木的故事。

“我女兒不肯玩積木,怎麼哄都沒有用,但是我不在的時候她會去摸那個積木,我只要一出現她轉身就走了。
慢慢我發現,是因為我玩得太好了,她會覺得自己怎麼搭都搭不好,所以她去嘗試的時候看到我來就跑掉了。
後來我讓孩子她爸去孩子面前表演失敗,她馬上就去玩了。”


因為小孩子看到大人也會犯錯,知道了即使失敗也沒關係,一下子自信心就起來了。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件事讓陶虹明白,我們人生是允許失敗的,敢於面對錯誤,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在家庭的教育裡常常是缺失的。很多父母, 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要求他們不能犯錯。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在以前的採訪中, 陶虹還分享了她女兒的另一個故事。

那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馬上劈頭蓋臉地訓斥,卻發現孩子的眼中充滿了恐懼。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給她帶來深深的震動,也引起了她的反思。

小孩子犯錯了,面臨的往往是父母暴風雨式的責罵,懵懂的小孩就會以為事情很嚴重、做錯事就要受懲罰,受懲罰是很可怕的。

實際上,這些懲罰會加劇我們對面過錯時的恐懼,讓我們的行為變得畏手畏腳。比如,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僅僅只是因為孩子打翻了東西、做錯了題就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教育。

回想起小時候和我媽在一起的時光,有一幕至今我都忘不了。

那時候我10歲,剛上小學4年級,期中考,數學考試因為看錯了一個數字,多扣了5分。 媽媽知道後特別生氣,當著鄰居的面拿著藤條就直接往我手上打了下來,現在還能隱隱看到一條痕。

到現在一看到手上的舊痕,我還是會想起當時的恐懼和緊張。

為了逃避失敗的懲罰,很多人在心底裡就形成了“我不能失敗”的意識,卻失去了面對失敗的能力。

不能失敗的人生,有多慘?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福建一縣高考狀元因為大學掛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撿破爛為生。

一個人為何僅僅因為大學掛科就離家出走十年?因為他承擔了全村人的希望,早已不堪重負。

他考差了,父母會責怪他,“為什麼考得這麼差”: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全村人會對他投來失望的目光,“你是我們村的希望和驕傲啊”: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監視、批評、管制,英子被逼到踹不出過氣,連續34天失眠,甚至患上中度抑鬱症,常常在深夜裡痛哭,難受得猛錘自己腦袋。

英子最想考南大,但是媽媽心裡只有清北,英子情緒崩潰了,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跳海自殺。

當宋倩在後面追著英子,聲嘶力竭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言下之意,清北不好嗎?聽我的不好嗎?留在媽媽身邊不好嗎?

英子哭喊著,再也壓抑不住心裡那句“實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很多看完的觀眾彷彿看到了自己,因為這樣的專制、獨斷的父母,自己曾經也體會過。

特別是宋倩對英子成績的苛刻到變態的地步,很多人都表示“簡直和我媽一模一樣!”即使隔著屏幕,也感覺到那個被罵的人就是當年的自己。

對於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卻只想遠遠地逃離,一部《小歡喜》把中國家庭的常態暴露無遺。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欺騙了多少中國家庭

前不久,陶虹在一檔採訪節目《你好媽媽》中,分享了自己女兒玩積木的故事。

“我女兒不肯玩積木,怎麼哄都沒有用,但是我不在的時候她會去摸那個積木,我只要一出現她轉身就走了。
慢慢我發現,是因為我玩得太好了,她會覺得自己怎麼搭都搭不好,所以她去嘗試的時候看到我來就跑掉了。
後來我讓孩子她爸去孩子面前表演失敗,她馬上就去玩了。”


因為小孩子看到大人也會犯錯,知道了即使失敗也沒關係,一下子自信心就起來了。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件事讓陶虹明白,我們人生是允許失敗的,敢於面對錯誤,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在家庭的教育裡常常是缺失的。很多父母, 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要求他們不能犯錯。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在以前的採訪中, 陶虹還分享了她女兒的另一個故事。

那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馬上劈頭蓋臉地訓斥,卻發現孩子的眼中充滿了恐懼。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給她帶來深深的震動,也引起了她的反思。

小孩子犯錯了,面臨的往往是父母暴風雨式的責罵,懵懂的小孩就會以為事情很嚴重、做錯事就要受懲罰,受懲罰是很可怕的。

實際上,這些懲罰會加劇我們對面過錯時的恐懼,讓我們的行為變得畏手畏腳。比如,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僅僅只是因為孩子打翻了東西、做錯了題就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教育。

回想起小時候和我媽在一起的時光,有一幕至今我都忘不了。

那時候我10歲,剛上小學4年級,期中考,數學考試因為看錯了一個數字,多扣了5分。 媽媽知道後特別生氣,當著鄰居的面拿著藤條就直接往我手上打了下來,現在還能隱隱看到一條痕。

到現在一看到手上的舊痕,我還是會想起當時的恐懼和緊張。

為了逃避失敗的懲罰,很多人在心底裡就形成了“我不能失敗”的意識,卻失去了面對失敗的能力。

不能失敗的人生,有多慘?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福建一縣高考狀元因為大學掛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撿破爛為生。

一個人為何僅僅因為大學掛科就離家出走十年?因為他承擔了全村人的希望,早已不堪重負。

他考差了,父母會責怪他,“為什麼考得這麼差”: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全村人會對他投來失望的目光,“你是我們村的希望和驕傲啊”: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他是不被允許失敗的,他可是從小到大都是考第一名的人,是全家人以及全村人的驕傲,怎麼可以辜負大家的期望呢?

人無完人,沒有長勝的將軍。這麼簡單的道理大家都聽過,可是真正理解的人又有多少?

因為害怕家人和村裡鄰居的目光,這位縣高考狀元選擇了流浪,而這一流浪就是10年。

還看過另一個新聞,14歲的強強考入某市重點中學“火箭班”後,相比之前成績下滑,便揹著書包從11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僅僅14歲的生命。

他的日記裡寫到:

來了重點中學以後,我再也不能像小學一樣考前三名了,每次老師在講臺上念大家的考試分數,我就害怕得手心發抖。
如果我沒考到好成績,所有人都會對我失望,我不想看到爸爸媽媽失望的眼神。


簡直難以想象,在一個14歲的孩子看來,父母失望的眼神竟比死亡更可怕。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對待犯錯和失誤的態度,只能讓我們產生更大的恐懼,而且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躺在地鐵車尾的座椅上,在車上睡過了頭,但當工作人員詢問他家裡的聯繫方式時,孩子卻隻字不提。

而就在半個多月前,另一條地鐵線上也發生過一次類似的事情,後來才發現兩次“睡過頭”的男孩原來是一個人。

小男孩說:是因為作業沒寫怕被家長罵,所以才不敢回家,選擇睡地鐵。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監視、批評、管制,英子被逼到踹不出過氣,連續34天失眠,甚至患上中度抑鬱症,常常在深夜裡痛哭,難受得猛錘自己腦袋。

英子最想考南大,但是媽媽心裡只有清北,英子情緒崩潰了,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跳海自殺。

當宋倩在後面追著英子,聲嘶力竭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言下之意,清北不好嗎?聽我的不好嗎?留在媽媽身邊不好嗎?

英子哭喊著,再也壓抑不住心裡那句“實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很多看完的觀眾彷彿看到了自己,因為這樣的專制、獨斷的父母,自己曾經也體會過。

特別是宋倩對英子成績的苛刻到變態的地步,很多人都表示“簡直和我媽一模一樣!”即使隔著屏幕,也感覺到那個被罵的人就是當年的自己。

對於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卻只想遠遠地逃離,一部《小歡喜》把中國家庭的常態暴露無遺。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欺騙了多少中國家庭

前不久,陶虹在一檔採訪節目《你好媽媽》中,分享了自己女兒玩積木的故事。

“我女兒不肯玩積木,怎麼哄都沒有用,但是我不在的時候她會去摸那個積木,我只要一出現她轉身就走了。
慢慢我發現,是因為我玩得太好了,她會覺得自己怎麼搭都搭不好,所以她去嘗試的時候看到我來就跑掉了。
後來我讓孩子她爸去孩子面前表演失敗,她馬上就去玩了。”


因為小孩子看到大人也會犯錯,知道了即使失敗也沒關係,一下子自信心就起來了。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件事讓陶虹明白,我們人生是允許失敗的,敢於面對錯誤,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在家庭的教育裡常常是缺失的。很多父母, 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要求他們不能犯錯。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在以前的採訪中, 陶虹還分享了她女兒的另一個故事。

那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馬上劈頭蓋臉地訓斥,卻發現孩子的眼中充滿了恐懼。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給她帶來深深的震動,也引起了她的反思。

小孩子犯錯了,面臨的往往是父母暴風雨式的責罵,懵懂的小孩就會以為事情很嚴重、做錯事就要受懲罰,受懲罰是很可怕的。

實際上,這些懲罰會加劇我們對面過錯時的恐懼,讓我們的行為變得畏手畏腳。比如,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僅僅只是因為孩子打翻了東西、做錯了題就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教育。

回想起小時候和我媽在一起的時光,有一幕至今我都忘不了。

那時候我10歲,剛上小學4年級,期中考,數學考試因為看錯了一個數字,多扣了5分。 媽媽知道後特別生氣,當著鄰居的面拿著藤條就直接往我手上打了下來,現在還能隱隱看到一條痕。

到現在一看到手上的舊痕,我還是會想起當時的恐懼和緊張。

為了逃避失敗的懲罰,很多人在心底裡就形成了“我不能失敗”的意識,卻失去了面對失敗的能力。

不能失敗的人生,有多慘?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福建一縣高考狀元因為大學掛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撿破爛為生。

一個人為何僅僅因為大學掛科就離家出走十年?因為他承擔了全村人的希望,早已不堪重負。

他考差了,父母會責怪他,“為什麼考得這麼差”: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全村人會對他投來失望的目光,“你是我們村的希望和驕傲啊”: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他是不被允許失敗的,他可是從小到大都是考第一名的人,是全家人以及全村人的驕傲,怎麼可以辜負大家的期望呢?

人無完人,沒有長勝的將軍。這麼簡單的道理大家都聽過,可是真正理解的人又有多少?

因為害怕家人和村裡鄰居的目光,這位縣高考狀元選擇了流浪,而這一流浪就是10年。

還看過另一個新聞,14歲的強強考入某市重點中學“火箭班”後,相比之前成績下滑,便揹著書包從11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僅僅14歲的生命。

他的日記裡寫到:

來了重點中學以後,我再也不能像小學一樣考前三名了,每次老師在講臺上念大家的考試分數,我就害怕得手心發抖。
如果我沒考到好成績,所有人都會對我失望,我不想看到爸爸媽媽失望的眼神。


簡直難以想象,在一個14歲的孩子看來,父母失望的眼神竟比死亡更可怕。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對待犯錯和失誤的態度,只能讓我們產生更大的恐懼,而且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躺在地鐵車尾的座椅上,在車上睡過了頭,但當工作人員詢問他家裡的聯繫方式時,孩子卻隻字不提。

而就在半個多月前,另一條地鐵線上也發生過一次類似的事情,後來才發現兩次“睡過頭”的男孩原來是一個人。

小男孩說:是因為作業沒寫怕被家長罵,所以才不敢回家,選擇睡地鐵。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據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課題組調查研究:

32.5%的人害怕困難,34.2%的人膽小屈從,20.4%的人生活自理能力差,19.5%認為自己經不起挫折。

這些人格缺陷背後,有著不允許他們犯錯的父母,和不被理解的童年。

進化心理學家哈瑟爾頓和列託曾說,“人類是以‘犯錯’的方式來適應世界的,不犯小的錯誤,可能就會犯更嚴重的錯誤。

犯錯是人生的常態 ,卻不是一生汙點。

失敗,不等同於成為一個失敗者

很多人嚴格要求子女,初衷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上進,事業有成。很多人嚴格要求自己,是認為這樣可以逼迫自己更加努力,永不滿足。

真的是這樣嗎?

腦科學家謝伯讓在1999年做了一個實驗,他想了解“天才的起源”,也就是創意是如何產生的。

他發現:大多數成功人士,居里夫人、愛迪生、愛因斯坦、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非常願意失敗。

他們失敗的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人,但還是願意不斷嘗試、不斷失敗。

不僅如此,外國的很多學校都十分重視“失敗教育”,有很多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失敗周”的活動,有時候還會邀請知名人士來學校分享他們失敗的經歷。

從2010年起,芬蘭就成了“國際失敗日”(Day of failure)。

每年10月13日,芬蘭人都會鼓勵全世界人民“自曝己短”,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擺脫對於失敗的恐懼。

他們甚至在官網上列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失敗指南”,教人們如何“失敗”:

1、用自己的方式,盡情地失敗一次2、把你的失敗發佈在twitter或ins上,貼上話題#dayforfailure#,同時,盡情為其他同樣經歷了失敗的小夥伴點贊 3、買超棒的食材,仔細研讀食譜,一切準備就緒以後,把所有食材燒掉,等到冷卻之後,再把它們吃下去。4、把你的“囧照”分享到ins5、人們都說,錢不是萬能的,趁這天好好破費一次吧6、把你喜歡的男孩或女孩約出來7、在youtube上搜索“失敗”。記住,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拍一部“失敗”的作用,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失敗”的視頻?8、在Facebook上分享你今天遇到的一件囧事,越讓你尷尬的事情越好9、請私藏這個行動指南10、從你的失敗中學習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監視、批評、管制,英子被逼到踹不出過氣,連續34天失眠,甚至患上中度抑鬱症,常常在深夜裡痛哭,難受得猛錘自己腦袋。

英子最想考南大,但是媽媽心裡只有清北,英子情緒崩潰了,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跳海自殺。

當宋倩在後面追著英子,聲嘶力竭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言下之意,清北不好嗎?聽我的不好嗎?留在媽媽身邊不好嗎?

英子哭喊著,再也壓抑不住心裡那句“實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很多看完的觀眾彷彿看到了自己,因為這樣的專制、獨斷的父母,自己曾經也體會過。

特別是宋倩對英子成績的苛刻到變態的地步,很多人都表示“簡直和我媽一模一樣!”即使隔著屏幕,也感覺到那個被罵的人就是當年的自己。

對於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卻只想遠遠地逃離,一部《小歡喜》把中國家庭的常態暴露無遺。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欺騙了多少中國家庭

前不久,陶虹在一檔採訪節目《你好媽媽》中,分享了自己女兒玩積木的故事。

“我女兒不肯玩積木,怎麼哄都沒有用,但是我不在的時候她會去摸那個積木,我只要一出現她轉身就走了。
慢慢我發現,是因為我玩得太好了,她會覺得自己怎麼搭都搭不好,所以她去嘗試的時候看到我來就跑掉了。
後來我讓孩子她爸去孩子面前表演失敗,她馬上就去玩了。”


因為小孩子看到大人也會犯錯,知道了即使失敗也沒關係,一下子自信心就起來了。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件事讓陶虹明白,我們人生是允許失敗的,敢於面對錯誤,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在家庭的教育裡常常是缺失的。很多父母, 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要求他們不能犯錯。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在以前的採訪中, 陶虹還分享了她女兒的另一個故事。

那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馬上劈頭蓋臉地訓斥,卻發現孩子的眼中充滿了恐懼。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給她帶來深深的震動,也引起了她的反思。

小孩子犯錯了,面臨的往往是父母暴風雨式的責罵,懵懂的小孩就會以為事情很嚴重、做錯事就要受懲罰,受懲罰是很可怕的。

實際上,這些懲罰會加劇我們對面過錯時的恐懼,讓我們的行為變得畏手畏腳。比如,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僅僅只是因為孩子打翻了東西、做錯了題就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教育。

回想起小時候和我媽在一起的時光,有一幕至今我都忘不了。

那時候我10歲,剛上小學4年級,期中考,數學考試因為看錯了一個數字,多扣了5分。 媽媽知道後特別生氣,當著鄰居的面拿著藤條就直接往我手上打了下來,現在還能隱隱看到一條痕。

到現在一看到手上的舊痕,我還是會想起當時的恐懼和緊張。

為了逃避失敗的懲罰,很多人在心底裡就形成了“我不能失敗”的意識,卻失去了面對失敗的能力。

不能失敗的人生,有多慘?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福建一縣高考狀元因為大學掛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撿破爛為生。

一個人為何僅僅因為大學掛科就離家出走十年?因為他承擔了全村人的希望,早已不堪重負。

他考差了,父母會責怪他,“為什麼考得這麼差”: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全村人會對他投來失望的目光,“你是我們村的希望和驕傲啊”: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他是不被允許失敗的,他可是從小到大都是考第一名的人,是全家人以及全村人的驕傲,怎麼可以辜負大家的期望呢?

人無完人,沒有長勝的將軍。這麼簡單的道理大家都聽過,可是真正理解的人又有多少?

因為害怕家人和村裡鄰居的目光,這位縣高考狀元選擇了流浪,而這一流浪就是10年。

還看過另一個新聞,14歲的強強考入某市重點中學“火箭班”後,相比之前成績下滑,便揹著書包從11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僅僅14歲的生命。

他的日記裡寫到:

來了重點中學以後,我再也不能像小學一樣考前三名了,每次老師在講臺上念大家的考試分數,我就害怕得手心發抖。
如果我沒考到好成績,所有人都會對我失望,我不想看到爸爸媽媽失望的眼神。


簡直難以想象,在一個14歲的孩子看來,父母失望的眼神竟比死亡更可怕。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對待犯錯和失誤的態度,只能讓我們產生更大的恐懼,而且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躺在地鐵車尾的座椅上,在車上睡過了頭,但當工作人員詢問他家裡的聯繫方式時,孩子卻隻字不提。

而就在半個多月前,另一條地鐵線上也發生過一次類似的事情,後來才發現兩次“睡過頭”的男孩原來是一個人。

小男孩說:是因為作業沒寫怕被家長罵,所以才不敢回家,選擇睡地鐵。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據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課題組調查研究:

32.5%的人害怕困難,34.2%的人膽小屈從,20.4%的人生活自理能力差,19.5%認為自己經不起挫折。

這些人格缺陷背後,有著不允許他們犯錯的父母,和不被理解的童年。

進化心理學家哈瑟爾頓和列託曾說,“人類是以‘犯錯’的方式來適應世界的,不犯小的錯誤,可能就會犯更嚴重的錯誤。

犯錯是人生的常態 ,卻不是一生汙點。

失敗,不等同於成為一個失敗者

很多人嚴格要求子女,初衷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上進,事業有成。很多人嚴格要求自己,是認為這樣可以逼迫自己更加努力,永不滿足。

真的是這樣嗎?

腦科學家謝伯讓在1999年做了一個實驗,他想了解“天才的起源”,也就是創意是如何產生的。

他發現:大多數成功人士,居里夫人、愛迪生、愛因斯坦、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非常願意失敗。

他們失敗的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人,但還是願意不斷嘗試、不斷失敗。

不僅如此,外國的很多學校都十分重視“失敗教育”,有很多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失敗周”的活動,有時候還會邀請知名人士來學校分享他們失敗的經歷。

從2010年起,芬蘭就成了“國際失敗日”(Day of failure)。

每年10月13日,芬蘭人都會鼓勵全世界人民“自曝己短”,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擺脫對於失敗的恐懼。

他們甚至在官網上列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失敗指南”,教人們如何“失敗”:

1、用自己的方式,盡情地失敗一次2、把你的失敗發佈在twitter或ins上,貼上話題#dayforfailure#,同時,盡情為其他同樣經歷了失敗的小夥伴點贊 3、買超棒的食材,仔細研讀食譜,一切準備就緒以後,把所有食材燒掉,等到冷卻之後,再把它們吃下去。4、把你的“囧照”分享到ins5、人們都說,錢不是萬能的,趁這天好好破費一次吧6、把你喜歡的男孩或女孩約出來7、在youtube上搜索“失敗”。記住,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拍一部“失敗”的作用,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失敗”的視頻?8、在Facebook上分享你今天遇到的一件囧事,越讓你尷尬的事情越好9、請私藏這個行動指南10、從你的失敗中學習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美國史密斯學院曾在入學教育上播放了一則視頻,視頻裡播放著各種學生的自述,一些同齡人最糟糕的失敗經歷被公開投射到了學校的大屏幕上:

“我考砸了大學的第一次寫作考試,沒及格。”“我對我媽媽出櫃了。”“我來自一個主要是非裔美國人的社區,赤貧、幾乎沒有資源。” 大屏幕上還出現了老師的面孔,一名深受學生愛戴的英語教授對著鏡頭說:“我沒有讀完大學。大二時因為整個學期沒有一門課是及格的,被學校勒令退學。” 另一名文學和美國研究學者告訴同學們:“我寫過一首名為‘巧克力焦糖’的詩,至今已經被21個期刊退稿。”……


這門課的名字叫做“正確面對失敗”,在史密斯學院,每個加入“失敗”課的學生,都會收到一張“失敗許可證”。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監視、批評、管制,英子被逼到踹不出過氣,連續34天失眠,甚至患上中度抑鬱症,常常在深夜裡痛哭,難受得猛錘自己腦袋。

英子最想考南大,但是媽媽心裡只有清北,英子情緒崩潰了,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跳海自殺。

當宋倩在後面追著英子,聲嘶力竭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言下之意,清北不好嗎?聽我的不好嗎?留在媽媽身邊不好嗎?

英子哭喊著,再也壓抑不住心裡那句“實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很多看完的觀眾彷彿看到了自己,因為這樣的專制、獨斷的父母,自己曾經也體會過。

特別是宋倩對英子成績的苛刻到變態的地步,很多人都表示“簡直和我媽一模一樣!”即使隔著屏幕,也感覺到那個被罵的人就是當年的自己。

對於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卻只想遠遠地逃離,一部《小歡喜》把中國家庭的常態暴露無遺。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欺騙了多少中國家庭

前不久,陶虹在一檔採訪節目《你好媽媽》中,分享了自己女兒玩積木的故事。

“我女兒不肯玩積木,怎麼哄都沒有用,但是我不在的時候她會去摸那個積木,我只要一出現她轉身就走了。
慢慢我發現,是因為我玩得太好了,她會覺得自己怎麼搭都搭不好,所以她去嘗試的時候看到我來就跑掉了。
後來我讓孩子她爸去孩子面前表演失敗,她馬上就去玩了。”


因為小孩子看到大人也會犯錯,知道了即使失敗也沒關係,一下子自信心就起來了。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件事讓陶虹明白,我們人生是允許失敗的,敢於面對錯誤,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在家庭的教育裡常常是缺失的。很多父母, 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要求他們不能犯錯。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在以前的採訪中, 陶虹還分享了她女兒的另一個故事。

那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馬上劈頭蓋臉地訓斥,卻發現孩子的眼中充滿了恐懼。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給她帶來深深的震動,也引起了她的反思。

小孩子犯錯了,面臨的往往是父母暴風雨式的責罵,懵懂的小孩就會以為事情很嚴重、做錯事就要受懲罰,受懲罰是很可怕的。

實際上,這些懲罰會加劇我們對面過錯時的恐懼,讓我們的行為變得畏手畏腳。比如,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僅僅只是因為孩子打翻了東西、做錯了題就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教育。

回想起小時候和我媽在一起的時光,有一幕至今我都忘不了。

那時候我10歲,剛上小學4年級,期中考,數學考試因為看錯了一個數字,多扣了5分。 媽媽知道後特別生氣,當著鄰居的面拿著藤條就直接往我手上打了下來,現在還能隱隱看到一條痕。

到現在一看到手上的舊痕,我還是會想起當時的恐懼和緊張。

為了逃避失敗的懲罰,很多人在心底裡就形成了“我不能失敗”的意識,卻失去了面對失敗的能力。

不能失敗的人生,有多慘?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福建一縣高考狀元因為大學掛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撿破爛為生。

一個人為何僅僅因為大學掛科就離家出走十年?因為他承擔了全村人的希望,早已不堪重負。

他考差了,父母會責怪他,“為什麼考得這麼差”: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全村人會對他投來失望的目光,“你是我們村的希望和驕傲啊”: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他是不被允許失敗的,他可是從小到大都是考第一名的人,是全家人以及全村人的驕傲,怎麼可以辜負大家的期望呢?

人無完人,沒有長勝的將軍。這麼簡單的道理大家都聽過,可是真正理解的人又有多少?

因為害怕家人和村裡鄰居的目光,這位縣高考狀元選擇了流浪,而這一流浪就是10年。

還看過另一個新聞,14歲的強強考入某市重點中學“火箭班”後,相比之前成績下滑,便揹著書包從11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僅僅14歲的生命。

他的日記裡寫到:

來了重點中學以後,我再也不能像小學一樣考前三名了,每次老師在講臺上念大家的考試分數,我就害怕得手心發抖。
如果我沒考到好成績,所有人都會對我失望,我不想看到爸爸媽媽失望的眼神。


簡直難以想象,在一個14歲的孩子看來,父母失望的眼神竟比死亡更可怕。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對待犯錯和失誤的態度,只能讓我們產生更大的恐懼,而且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躺在地鐵車尾的座椅上,在車上睡過了頭,但當工作人員詢問他家裡的聯繫方式時,孩子卻隻字不提。

而就在半個多月前,另一條地鐵線上也發生過一次類似的事情,後來才發現兩次“睡過頭”的男孩原來是一個人。

小男孩說:是因為作業沒寫怕被家長罵,所以才不敢回家,選擇睡地鐵。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據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課題組調查研究:

32.5%的人害怕困難,34.2%的人膽小屈從,20.4%的人生活自理能力差,19.5%認為自己經不起挫折。

這些人格缺陷背後,有著不允許他們犯錯的父母,和不被理解的童年。

進化心理學家哈瑟爾頓和列託曾說,“人類是以‘犯錯’的方式來適應世界的,不犯小的錯誤,可能就會犯更嚴重的錯誤。

犯錯是人生的常態 ,卻不是一生汙點。

失敗,不等同於成為一個失敗者

很多人嚴格要求子女,初衷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上進,事業有成。很多人嚴格要求自己,是認為這樣可以逼迫自己更加努力,永不滿足。

真的是這樣嗎?

腦科學家謝伯讓在1999年做了一個實驗,他想了解“天才的起源”,也就是創意是如何產生的。

他發現:大多數成功人士,居里夫人、愛迪生、愛因斯坦、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非常願意失敗。

他們失敗的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人,但還是願意不斷嘗試、不斷失敗。

不僅如此,外國的很多學校都十分重視“失敗教育”,有很多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失敗周”的活動,有時候還會邀請知名人士來學校分享他們失敗的經歷。

從2010年起,芬蘭就成了“國際失敗日”(Day of failure)。

每年10月13日,芬蘭人都會鼓勵全世界人民“自曝己短”,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擺脫對於失敗的恐懼。

他們甚至在官網上列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失敗指南”,教人們如何“失敗”:

1、用自己的方式,盡情地失敗一次2、把你的失敗發佈在twitter或ins上,貼上話題#dayforfailure#,同時,盡情為其他同樣經歷了失敗的小夥伴點贊 3、買超棒的食材,仔細研讀食譜,一切準備就緒以後,把所有食材燒掉,等到冷卻之後,再把它們吃下去。4、把你的“囧照”分享到ins5、人們都說,錢不是萬能的,趁這天好好破費一次吧6、把你喜歡的男孩或女孩約出來7、在youtube上搜索“失敗”。記住,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拍一部“失敗”的作用,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失敗”的視頻?8、在Facebook上分享你今天遇到的一件囧事,越讓你尷尬的事情越好9、請私藏這個行動指南10、從你的失敗中學習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美國史密斯學院曾在入學教育上播放了一則視頻,視頻裡播放著各種學生的自述,一些同齡人最糟糕的失敗經歷被公開投射到了學校的大屏幕上:

“我考砸了大學的第一次寫作考試,沒及格。”“我對我媽媽出櫃了。”“我來自一個主要是非裔美國人的社區,赤貧、幾乎沒有資源。” 大屏幕上還出現了老師的面孔,一名深受學生愛戴的英語教授對著鏡頭說:“我沒有讀完大學。大二時因為整個學期沒有一門課是及格的,被學校勒令退學。” 另一名文學和美國研究學者告訴同學們:“我寫過一首名為‘巧克力焦糖’的詩,至今已經被21個期刊退稿。”……


這門課的名字叫做“正確面對失敗”,在史密斯學院,每個加入“失敗”課的學生,都會收到一張“失敗許可證”。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圖片來自Smith College官網

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告訴他們:


你們有失敗的權力,即使失敗了,你們依舊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且優秀的人。

失敗不等於成為失敗者,我們可以失敗,但沒有人可以把我們定義為失敗者。

前不久國際泳聯世錦賽,洪荒少女傅園慧在無緣100米仰泳決賽之後,再次無緣50米仰泳決賽。

面對記者的採訪,她表示:

“是我自己沒有遊好,但訓練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比不好也很正常,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失敗,但永遠不要放棄。”

"

電視劇《小歡喜》自開播以來,頻頻上熱搜,馬上要迎來大結局。

從預告可以看出,由陶虹飾演的宋倩和她的女兒英子最終和解了,學子們都得償所願,這樣的結局讓不少網友放下了心頭大石。

畢竟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曾經變態到讓人感到窒息。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為了能隨時知道女兒在房間裡幹什麼,她把女兒臥室裡的圍牆改造成透明玻璃;
她嚴格控制英子的飲食,麻辣燙、麥當勞等這些食品一律禁止,每天還要喝各種養生的中藥;
第一次分班考試,因為來了一位更厲害的插班生,英子僅僅考了年級第二,就便被她當面訓斥:“考個第二,有什麼好高興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監視、批評、管制,英子被逼到踹不出過氣,連續34天失眠,甚至患上中度抑鬱症,常常在深夜裡痛哭,難受得猛錘自己腦袋。

英子最想考南大,但是媽媽心裡只有清北,英子情緒崩潰了,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跳海自殺。

當宋倩在後面追著英子,聲嘶力竭地問她:“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啊?”

言下之意,清北不好嗎?聽我的不好嗎?留在媽媽身邊不好嗎?

英子哭喊著,再也壓抑不住心裡那句“實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很多看完的觀眾彷彿看到了自己,因為這樣的專制、獨斷的父母,自己曾經也體會過。

特別是宋倩對英子成績的苛刻到變態的地步,很多人都表示“簡直和我媽一模一樣!”即使隔著屏幕,也感覺到那個被罵的人就是當年的自己。

對於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卻只想遠遠地逃離,一部《小歡喜》把中國家庭的常態暴露無遺。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欺騙了多少中國家庭

前不久,陶虹在一檔採訪節目《你好媽媽》中,分享了自己女兒玩積木的故事。

“我女兒不肯玩積木,怎麼哄都沒有用,但是我不在的時候她會去摸那個積木,我只要一出現她轉身就走了。
慢慢我發現,是因為我玩得太好了,她會覺得自己怎麼搭都搭不好,所以她去嘗試的時候看到我來就跑掉了。
後來我讓孩子她爸去孩子面前表演失敗,她馬上就去玩了。”


因為小孩子看到大人也會犯錯,知道了即使失敗也沒關係,一下子自信心就起來了。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件事讓陶虹明白,我們人生是允許失敗的,敢於面對錯誤,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在家庭的教育裡常常是缺失的。很多父母, 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要求他們不能犯錯。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是我聽過最毒的雞湯。

在以前的採訪中, 陶虹還分享了她女兒的另一個故事。

那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馬上劈頭蓋臉地訓斥,卻發現孩子的眼中充滿了恐懼。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這一幕,給她帶來深深的震動,也引起了她的反思。

小孩子犯錯了,面臨的往往是父母暴風雨式的責罵,懵懂的小孩就會以為事情很嚴重、做錯事就要受懲罰,受懲罰是很可怕的。

實際上,這些懲罰會加劇我們對面過錯時的恐懼,讓我們的行為變得畏手畏腳。比如,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僅僅只是因為孩子打翻了東西、做錯了題就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教育。

回想起小時候和我媽在一起的時光,有一幕至今我都忘不了。

那時候我10歲,剛上小學4年級,期中考,數學考試因為看錯了一個數字,多扣了5分。 媽媽知道後特別生氣,當著鄰居的面拿著藤條就直接往我手上打了下來,現在還能隱隱看到一條痕。

到現在一看到手上的舊痕,我還是會想起當時的恐懼和緊張。

為了逃避失敗的懲罰,很多人在心底裡就形成了“我不能失敗”的意識,卻失去了面對失敗的能力。

不能失敗的人生,有多慘?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福建一縣高考狀元因為大學掛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撿破爛為生。

一個人為何僅僅因為大學掛科就離家出走十年?因為他承擔了全村人的希望,早已不堪重負。

他考差了,父母會責怪他,“為什麼考得這麼差”: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全村人會對他投來失望的目光,“你是我們村的希望和驕傲啊”: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他是不被允許失敗的,他可是從小到大都是考第一名的人,是全家人以及全村人的驕傲,怎麼可以辜負大家的期望呢?

人無完人,沒有長勝的將軍。這麼簡單的道理大家都聽過,可是真正理解的人又有多少?

因為害怕家人和村裡鄰居的目光,這位縣高考狀元選擇了流浪,而這一流浪就是10年。

還看過另一個新聞,14歲的強強考入某市重點中學“火箭班”後,相比之前成績下滑,便揹著書包從11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僅僅14歲的生命。

他的日記裡寫到:

來了重點中學以後,我再也不能像小學一樣考前三名了,每次老師在講臺上念大家的考試分數,我就害怕得手心發抖。
如果我沒考到好成績,所有人都會對我失望,我不想看到爸爸媽媽失望的眼神。


簡直難以想象,在一個14歲的孩子看來,父母失望的眼神竟比死亡更可怕。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對待犯錯和失誤的態度,只能讓我們產生更大的恐懼,而且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躺在地鐵車尾的座椅上,在車上睡過了頭,但當工作人員詢問他家裡的聯繫方式時,孩子卻隻字不提。

而就在半個多月前,另一條地鐵線上也發生過一次類似的事情,後來才發現兩次“睡過頭”的男孩原來是一個人。

小男孩說:是因為作業沒寫怕被家長罵,所以才不敢回家,選擇睡地鐵。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據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課題組調查研究:

32.5%的人害怕困難,34.2%的人膽小屈從,20.4%的人生活自理能力差,19.5%認為自己經不起挫折。

這些人格缺陷背後,有著不允許他們犯錯的父母,和不被理解的童年。

進化心理學家哈瑟爾頓和列託曾說,“人類是以‘犯錯’的方式來適應世界的,不犯小的錯誤,可能就會犯更嚴重的錯誤。

犯錯是人生的常態 ,卻不是一生汙點。

失敗,不等同於成為一個失敗者

很多人嚴格要求子女,初衷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上進,事業有成。很多人嚴格要求自己,是認為這樣可以逼迫自己更加努力,永不滿足。

真的是這樣嗎?

腦科學家謝伯讓在1999年做了一個實驗,他想了解“天才的起源”,也就是創意是如何產生的。

他發現:大多數成功人士,居里夫人、愛迪生、愛因斯坦、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非常願意失敗。

他們失敗的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人,但還是願意不斷嘗試、不斷失敗。

不僅如此,外國的很多學校都十分重視“失敗教育”,有很多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失敗周”的活動,有時候還會邀請知名人士來學校分享他們失敗的經歷。

從2010年起,芬蘭就成了“國際失敗日”(Day of failure)。

每年10月13日,芬蘭人都會鼓勵全世界人民“自曝己短”,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擺脫對於失敗的恐懼。

他們甚至在官網上列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失敗指南”,教人們如何“失敗”:

1、用自己的方式,盡情地失敗一次2、把你的失敗發佈在twitter或ins上,貼上話題#dayforfailure#,同時,盡情為其他同樣經歷了失敗的小夥伴點贊 3、買超棒的食材,仔細研讀食譜,一切準備就緒以後,把所有食材燒掉,等到冷卻之後,再把它們吃下去。4、把你的“囧照”分享到ins5、人們都說,錢不是萬能的,趁這天好好破費一次吧6、把你喜歡的男孩或女孩約出來7、在youtube上搜索“失敗”。記住,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拍一部“失敗”的作用,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失敗”的視頻?8、在Facebook上分享你今天遇到的一件囧事,越讓你尷尬的事情越好9、請私藏這個行動指南10、從你的失敗中學習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美國史密斯學院曾在入學教育上播放了一則視頻,視頻裡播放著各種學生的自述,一些同齡人最糟糕的失敗經歷被公開投射到了學校的大屏幕上:

“我考砸了大學的第一次寫作考試,沒及格。”“我對我媽媽出櫃了。”“我來自一個主要是非裔美國人的社區,赤貧、幾乎沒有資源。” 大屏幕上還出現了老師的面孔,一名深受學生愛戴的英語教授對著鏡頭說:“我沒有讀完大學。大二時因為整個學期沒有一門課是及格的,被學校勒令退學。” 另一名文學和美國研究學者告訴同學們:“我寫過一首名為‘巧克力焦糖’的詩,至今已經被21個期刊退稿。”……


這門課的名字叫做“正確面對失敗”,在史密斯學院,每個加入“失敗”課的學生,都會收到一張“失敗許可證”。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圖片來自Smith College官網

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告訴他們:


你們有失敗的權力,即使失敗了,你們依舊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且優秀的人。

失敗不等於成為失敗者,我們可以失敗,但沒有人可以把我們定義為失敗者。

前不久國際泳聯世錦賽,洪荒少女傅園慧在無緣100米仰泳決賽之後,再次無緣50米仰泳決賽。

面對記者的採訪,她表示:

“是我自己沒有遊好,但訓練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比不好也很正常,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失敗,但永遠不要放棄。”

《小歡喜》大結局,陶虹一句話揭露了1000萬家庭的扎心真相

我特別佩服她,能夠如此坦然地面對。

不是因為傅園慧不難過,而是她知道,失敗之後沒時間氣餒,還有很多的努力需要做,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失敗的過程,只要你別放棄就永遠不會真的失敗。

失敗一點也不丟人,只有失敗過一次就再也不敢上戰場的人,才會輸。

忘掉那些失敗的過去吧,往後的人生,還有很多機會能贏,別放棄。

據說《小歡喜》大結局裡,英子最後還是和自己的媽媽和解了,宋倩也明白了自己的過錯,找到了與女兒相處的正確方式。

點個“贊”,願我們也都能與自己的失敗和解,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