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幼兒園 小象日記 2019-08-21
"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漸增長,開始入讀了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了,伴隨著社交機會越來越多,也開始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朋友之間接觸的時候避免不了會相互喜歡對方的玩具或者食物等等。這個時候小朋友之間就會存在一種行為“分享”。孩子之間的分享,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而不能強迫。看看小元媽媽是如何教小元分享的?

"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漸增長,開始入讀了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了,伴隨著社交機會越來越多,也開始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朋友之間接觸的時候避免不了會相互喜歡對方的玩具或者食物等等。這個時候小朋友之間就會存在一種行為“分享”。孩子之間的分享,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而不能強迫。看看小元媽媽是如何教小元分享的?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小元有位要好的朋友叫小莉,她們都很喜歡對方,小元也很樂意與她分享玩具,然而對方一見到小元手上拿著什麼,都要是一手搶去。因為對方是小元認定的好友,小元都總是諸般忍讓。可是,小莉媽媽對女兒的行為不甚滿意,就請教我要怎樣教好她。這一來我才回想過去,發現小元從沒有從其他小孩手上搶走物件。我總結了四個重點,想必是這些原則讓小元學懂這個社交道理。

"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漸增長,開始入讀了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了,伴隨著社交機會越來越多,也開始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朋友之間接觸的時候避免不了會相互喜歡對方的玩具或者食物等等。這個時候小朋友之間就會存在一種行為“分享”。孩子之間的分享,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而不能強迫。看看小元媽媽是如何教小元分享的?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小元有位要好的朋友叫小莉,她們都很喜歡對方,小元也很樂意與她分享玩具,然而對方一見到小元手上拿著什麼,都要是一手搶去。因為對方是小元認定的好友,小元都總是諸般忍讓。可是,小莉媽媽對女兒的行為不甚滿意,就請教我要怎樣教好她。這一來我才回想過去,發現小元從沒有從其他小孩手上搶走物件。我總結了四個重點,想必是這些原則讓小元學懂這個社交道理。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1|辨別自己和別人的物品

小元沒到兩歲,我已開始教導她辨認自己和家人的私人物品,所以她從少就明白那些是自己的東西,那些是爸爸媽媽的東西,是不可亂碰的。這是很重要的起點,讓孩子由個人伸展至家人,再由家人延伸至朋友、陌生人及整個社區。

"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漸增長,開始入讀了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了,伴隨著社交機會越來越多,也開始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朋友之間接觸的時候避免不了會相互喜歡對方的玩具或者食物等等。這個時候小朋友之間就會存在一種行為“分享”。孩子之間的分享,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而不能強迫。看看小元媽媽是如何教小元分享的?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小元有位要好的朋友叫小莉,她們都很喜歡對方,小元也很樂意與她分享玩具,然而對方一見到小元手上拿著什麼,都要是一手搶去。因為對方是小元認定的好友,小元都總是諸般忍讓。可是,小莉媽媽對女兒的行為不甚滿意,就請教我要怎樣教好她。這一來我才回想過去,發現小元從沒有從其他小孩手上搶走物件。我總結了四個重點,想必是這些原則讓小元學懂這個社交道理。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1|辨別自己和別人的物品

小元沒到兩歲,我已開始教導她辨認自己和家人的私人物品,所以她從少就明白那些是自己的東西,那些是爸爸媽媽的東西,是不可亂碰的。這是很重要的起點,讓孩子由個人伸展至家人,再由家人延伸至朋友、陌生人及整個社區。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方法很簡單,你可取出孩子常見或經常接觸的物品,讓他多運用和觀察自己的物品。你可在物品上加上特別的記號去代表使用者,如孩子相片、貼紙等,又或讓孩子擁有一套專屬餐具或衣物,讓孩子更易認出物品誰屬。首先向孩子介紹這是他的物品,然後請孩子從物品中辨別及拿取屬於自己的物品,予以讚賞。再加入家長的物品,讓孩子分辨及拿取自己的東西。讚賞加強了孩子的正確行為,孩子做得對就一定要讚揚。如孩子未能做到,家長可口頭及動作提示,再接再厲。通過這些小訓練,孩子就會開始意識到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亂取。

"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漸增長,開始入讀了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了,伴隨著社交機會越來越多,也開始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朋友之間接觸的時候避免不了會相互喜歡對方的玩具或者食物等等。這個時候小朋友之間就會存在一種行為“分享”。孩子之間的分享,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而不能強迫。看看小元媽媽是如何教小元分享的?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小元有位要好的朋友叫小莉,她們都很喜歡對方,小元也很樂意與她分享玩具,然而對方一見到小元手上拿著什麼,都要是一手搶去。因為對方是小元認定的好友,小元都總是諸般忍讓。可是,小莉媽媽對女兒的行為不甚滿意,就請教我要怎樣教好她。這一來我才回想過去,發現小元從沒有從其他小孩手上搶走物件。我總結了四個重點,想必是這些原則讓小元學懂這個社交道理。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1|辨別自己和別人的物品

小元沒到兩歲,我已開始教導她辨認自己和家人的私人物品,所以她從少就明白那些是自己的東西,那些是爸爸媽媽的東西,是不可亂碰的。這是很重要的起點,讓孩子由個人伸展至家人,再由家人延伸至朋友、陌生人及整個社區。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方法很簡單,你可取出孩子常見或經常接觸的物品,讓他多運用和觀察自己的物品。你可在物品上加上特別的記號去代表使用者,如孩子相片、貼紙等,又或讓孩子擁有一套專屬餐具或衣物,讓孩子更易認出物品誰屬。首先向孩子介紹這是他的物品,然後請孩子從物品中辨別及拿取屬於自己的物品,予以讚賞。再加入家長的物品,讓孩子分辨及拿取自己的東西。讚賞加強了孩子的正確行為,孩子做得對就一定要讚揚。如孩子未能做到,家長可口頭及動作提示,再接再厲。通過這些小訓練,孩子就會開始意識到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亂取。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2|讓幼兒掌握分享的權利

既然孩子懂得分辨自己和別人的東西,你就得給予孩子分享他自己東西的權利。不少家長常強迫孩子跟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生怕被別人冠以自私之名。我本來都持著這種傳統思想,但經元爸及朋友提醒,在大人的世界裡,你不會無故把愛不惜手的手機借給剛碰面的陌生人,為何我卻要強迫孩子與陌生人分享自己所愛的玩具、糖果,是為了別人讚賞而得來的點點虛榮心吧了,大人可真虛偽!你讓孩子自己決定分享與否,反過來,孩子就會明白別人的東西,別人也有權決定分享與否,而不會強行把玩具搶過來。當你都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們便能學會彼此尊重。

"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漸增長,開始入讀了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了,伴隨著社交機會越來越多,也開始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朋友之間接觸的時候避免不了會相互喜歡對方的玩具或者食物等等。這個時候小朋友之間就會存在一種行為“分享”。孩子之間的分享,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而不能強迫。看看小元媽媽是如何教小元分享的?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小元有位要好的朋友叫小莉,她們都很喜歡對方,小元也很樂意與她分享玩具,然而對方一見到小元手上拿著什麼,都要是一手搶去。因為對方是小元認定的好友,小元都總是諸般忍讓。可是,小莉媽媽對女兒的行為不甚滿意,就請教我要怎樣教好她。這一來我才回想過去,發現小元從沒有從其他小孩手上搶走物件。我總結了四個重點,想必是這些原則讓小元學懂這個社交道理。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1|辨別自己和別人的物品

小元沒到兩歲,我已開始教導她辨認自己和家人的私人物品,所以她從少就明白那些是自己的東西,那些是爸爸媽媽的東西,是不可亂碰的。這是很重要的起點,讓孩子由個人伸展至家人,再由家人延伸至朋友、陌生人及整個社區。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方法很簡單,你可取出孩子常見或經常接觸的物品,讓他多運用和觀察自己的物品。你可在物品上加上特別的記號去代表使用者,如孩子相片、貼紙等,又或讓孩子擁有一套專屬餐具或衣物,讓孩子更易認出物品誰屬。首先向孩子介紹這是他的物品,然後請孩子從物品中辨別及拿取屬於自己的物品,予以讚賞。再加入家長的物品,讓孩子分辨及拿取自己的東西。讚賞加強了孩子的正確行為,孩子做得對就一定要讚揚。如孩子未能做到,家長可口頭及動作提示,再接再厲。通過這些小訓練,孩子就會開始意識到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亂取。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2|讓幼兒掌握分享的權利

既然孩子懂得分辨自己和別人的東西,你就得給予孩子分享他自己東西的權利。不少家長常強迫孩子跟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生怕被別人冠以自私之名。我本來都持著這種傳統思想,但經元爸及朋友提醒,在大人的世界裡,你不會無故把愛不惜手的手機借給剛碰面的陌生人,為何我卻要強迫孩子與陌生人分享自己所愛的玩具、糖果,是為了別人讚賞而得來的點點虛榮心吧了,大人可真虛偽!你讓孩子自己決定分享與否,反過來,孩子就會明白別人的東西,別人也有權決定分享與否,而不會強行把玩具搶過來。當你都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們便能學會彼此尊重。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3|引導孩子分享

孩子都是自我為中心的,認為父母,以至整個世界都是圍著他轉一樣。這是正常不過的事,也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引導他們分享,由家人開始,到朋友,一步一步地學習分享,但不要強迫他們,否則弄巧成拙。平日在家中吃飯,你可嘗試請孩子分享一樣他愛吃的食物,假若孩子願意分享,記緊讚賞他們的好行為,並且一定要吃下他分享給你的食物。很多父母在孩子願意分享後都沒有把食物吃下,這會混淆了分享的意義,切忌!假若孩子願意分享給家人,你就可進一步引導他分享給朋友,多準備足夠份量的糖果(叫他知道有足夠糖果留給自己,他們會更樂意分享)給他帶到公園、學校,請他分享給朋友。

"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漸增長,開始入讀了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了,伴隨著社交機會越來越多,也開始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朋友之間接觸的時候避免不了會相互喜歡對方的玩具或者食物等等。這個時候小朋友之間就會存在一種行為“分享”。孩子之間的分享,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而不能強迫。看看小元媽媽是如何教小元分享的?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小元有位要好的朋友叫小莉,她們都很喜歡對方,小元也很樂意與她分享玩具,然而對方一見到小元手上拿著什麼,都要是一手搶去。因為對方是小元認定的好友,小元都總是諸般忍讓。可是,小莉媽媽對女兒的行為不甚滿意,就請教我要怎樣教好她。這一來我才回想過去,發現小元從沒有從其他小孩手上搶走物件。我總結了四個重點,想必是這些原則讓小元學懂這個社交道理。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1|辨別自己和別人的物品

小元沒到兩歲,我已開始教導她辨認自己和家人的私人物品,所以她從少就明白那些是自己的東西,那些是爸爸媽媽的東西,是不可亂碰的。這是很重要的起點,讓孩子由個人伸展至家人,再由家人延伸至朋友、陌生人及整個社區。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方法很簡單,你可取出孩子常見或經常接觸的物品,讓他多運用和觀察自己的物品。你可在物品上加上特別的記號去代表使用者,如孩子相片、貼紙等,又或讓孩子擁有一套專屬餐具或衣物,讓孩子更易認出物品誰屬。首先向孩子介紹這是他的物品,然後請孩子從物品中辨別及拿取屬於自己的物品,予以讚賞。再加入家長的物品,讓孩子分辨及拿取自己的東西。讚賞加強了孩子的正確行為,孩子做得對就一定要讚揚。如孩子未能做到,家長可口頭及動作提示,再接再厲。通過這些小訓練,孩子就會開始意識到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亂取。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2|讓幼兒掌握分享的權利

既然孩子懂得分辨自己和別人的東西,你就得給予孩子分享他自己東西的權利。不少家長常強迫孩子跟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生怕被別人冠以自私之名。我本來都持著這種傳統思想,但經元爸及朋友提醒,在大人的世界裡,你不會無故把愛不惜手的手機借給剛碰面的陌生人,為何我卻要強迫孩子與陌生人分享自己所愛的玩具、糖果,是為了別人讚賞而得來的點點虛榮心吧了,大人可真虛偽!你讓孩子自己決定分享與否,反過來,孩子就會明白別人的東西,別人也有權決定分享與否,而不會強行把玩具搶過來。當你都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們便能學會彼此尊重。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3|引導孩子分享

孩子都是自我為中心的,認為父母,以至整個世界都是圍著他轉一樣。這是正常不過的事,也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引導他們分享,由家人開始,到朋友,一步一步地學習分享,但不要強迫他們,否則弄巧成拙。平日在家中吃飯,你可嘗試請孩子分享一樣他愛吃的食物,假若孩子願意分享,記緊讚賞他們的好行為,並且一定要吃下他分享給你的食物。很多父母在孩子願意分享後都沒有把食物吃下,這會混淆了分享的意義,切忌!假若孩子願意分享給家人,你就可進一步引導他分享給朋友,多準備足夠份量的糖果(叫他知道有足夠糖果留給自己,他們會更樂意分享)給他帶到公園、學校,請他分享給朋友。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4|引導孩子輪流等候

物質再豐富,孩子在公園還得與其他孩子分享設施。懂得排隊等候就能令孩子明白物品是大家的,要輪流玩耍。在公園打鞦韆的時候,經常都會見到一個情況,不是父母代孩子排隊輪候,就是大人請正在打鞦韆的孩子讓位給幼兒,還有說辭幼兒年紀太小,沒有辦法排隊,玩一玩就還給你之類。這是都是很壞的例子,不能教導孩子輪流等候的好習慣。父母可要堅持作個好榜樣,一同排隊等候,讓孩子養成這個好習慣。

"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漸增長,開始入讀了幼兒園或者學前班了,伴隨著社交機會越來越多,也開始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朋友之間接觸的時候避免不了會相互喜歡對方的玩具或者食物等等。這個時候小朋友之間就會存在一種行為“分享”。孩子之間的分享,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而不能強迫。看看小元媽媽是如何教小元分享的?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小元有位要好的朋友叫小莉,她們都很喜歡對方,小元也很樂意與她分享玩具,然而對方一見到小元手上拿著什麼,都要是一手搶去。因為對方是小元認定的好友,小元都總是諸般忍讓。可是,小莉媽媽對女兒的行為不甚滿意,就請教我要怎樣教好她。這一來我才回想過去,發現小元從沒有從其他小孩手上搶走物件。我總結了四個重點,想必是這些原則讓小元學懂這個社交道理。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1|辨別自己和別人的物品

小元沒到兩歲,我已開始教導她辨認自己和家人的私人物品,所以她從少就明白那些是自己的東西,那些是爸爸媽媽的東西,是不可亂碰的。這是很重要的起點,讓孩子由個人伸展至家人,再由家人延伸至朋友、陌生人及整個社區。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方法很簡單,你可取出孩子常見或經常接觸的物品,讓他多運用和觀察自己的物品。你可在物品上加上特別的記號去代表使用者,如孩子相片、貼紙等,又或讓孩子擁有一套專屬餐具或衣物,讓孩子更易認出物品誰屬。首先向孩子介紹這是他的物品,然後請孩子從物品中辨別及拿取屬於自己的物品,予以讚賞。再加入家長的物品,讓孩子分辨及拿取自己的東西。讚賞加強了孩子的正確行為,孩子做得對就一定要讚揚。如孩子未能做到,家長可口頭及動作提示,再接再厲。通過這些小訓練,孩子就會開始意識到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亂取。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2|讓幼兒掌握分享的權利

既然孩子懂得分辨自己和別人的東西,你就得給予孩子分享他自己東西的權利。不少家長常強迫孩子跟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生怕被別人冠以自私之名。我本來都持著這種傳統思想,但經元爸及朋友提醒,在大人的世界裡,你不會無故把愛不惜手的手機借給剛碰面的陌生人,為何我卻要強迫孩子與陌生人分享自己所愛的玩具、糖果,是為了別人讚賞而得來的點點虛榮心吧了,大人可真虛偽!你讓孩子自己決定分享與否,反過來,孩子就會明白別人的東西,別人也有權決定分享與否,而不會強行把玩具搶過來。當你都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們便能學會彼此尊重。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3|引導孩子分享

孩子都是自我為中心的,認為父母,以至整個世界都是圍著他轉一樣。這是正常不過的事,也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引導他們分享,由家人開始,到朋友,一步一步地學習分享,但不要強迫他們,否則弄巧成拙。平日在家中吃飯,你可嘗試請孩子分享一樣他愛吃的食物,假若孩子願意分享,記緊讚賞他們的好行為,並且一定要吃下他分享給你的食物。很多父母在孩子願意分享後都沒有把食物吃下,這會混淆了分享的意義,切忌!假若孩子願意分享給家人,你就可進一步引導他分享給朋友,多準備足夠份量的糖果(叫他知道有足夠糖果留給自己,他們會更樂意分享)給他帶到公園、學校,請他分享給朋友。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4|引導孩子輪流等候

物質再豐富,孩子在公園還得與其他孩子分享設施。懂得排隊等候就能令孩子明白物品是大家的,要輪流玩耍。在公園打鞦韆的時候,經常都會見到一個情況,不是父母代孩子排隊輪候,就是大人請正在打鞦韆的孩子讓位給幼兒,還有說辭幼兒年紀太小,沒有辦法排隊,玩一玩就還給你之類。這是都是很壞的例子,不能教導孩子輪流等候的好習慣。父母可要堅持作個好榜樣,一同排隊等候,讓孩子養成這個好習慣。

別總是逼著孩子去分享,也許這種行為會害了他

小孩子的行為是自小養成的,可不要覺得他們年紀還小就處處忍讓,不然一旦成為陋習,你可要用上更多時間心力去改變,三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