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管的不是孩子,而是無法取悅自己的心

你需要管的不是孩子,而是無法取悅自己的心

成為我的讀者

☀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婚姻、兩性、三代人、社會教育、影評書評、心理學、終身教育等內容的原創雜談!關注本微信訂閱號(ID: wentwith)回覆“認識作者”可獲得我的個人簡介。

"乖,要聽媽媽的話知道嗎?"

"你現在的任務就是把學習管好。"

"我跟你在說話你有沒有在聽?"

"你看看你這次考的成績?!"

"看你寫的這軟綿綿的字!"

……

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學校老師……無數人在用著各種各樣的方式,試圖去“管”孩子,其實這種管根本上都是控制。

有控制慾的父母,就有叛逆的孩子

我們家樓下有一對母子,幾乎每天晚上22點以後都在吵架。男孩跟我們家孩子在同一所小學,讀三年級,喜歡看偵探小說,喜歡玩樂高。男孩的父母每天下班都很晚,平時都是外婆負責接送孩子放學、做晚飯、做家務。為了管好孩子的功課,聽說男孩的媽媽還請了一個家教老師每天上門來輔導,但男孩的外婆總跟我說“父母不管,下班回來只知道凶孩子,請再好的家教也沒用。”男孩外婆這話真是說到點子上了。

我們這所小學是附近出了名的“作業多”。一年級下半學期每天光是寫字就有0號本、1號本、2號本、家默本等等,然後隔三差五語舒數外各一張試卷、每週五還有周末卷和報紙要寫。基本上平均每天書面作業的量就要佔據1個小時(每次分階段測評之前的一週更多)。反之學校就是積極觀察“大語文”的教學方針,經常是體育課、音樂課、自然課、探究課都可以隨意改成語文數學課或者寫作業課。所以我們學校的家長普遍都焦慮程度很高,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也比附近其他幾個學校要多。

每天接送孩子放學時,我都能看到校門口有衝著孩子發脾氣甚至上手就扇耳光的家長。實在是罵得累了、打得沒用了就送晚託。就這樣,孩子每天都看不到父母,也不想再看到父母,因為一看到父母就要被罵被打,跟我們樓下那個男孩一樣:他媽媽越是罵他、打他,他越是調皮搗蛋、不好好寫作業、拖延、跟媽媽對著幹。

管不好自己的大人才會去管小孩

我以前也有過一陣不知道怎麼去“管”孩子,那是在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吧,因為還不知道怎麼當好一個母親、不知道怎麼去平衡家裡那些養育孩子的不同觀念。後來我通過追溯自己的成長,慢慢發現了很多小孩身上的問題其實都是大人自己的問題。

比如在隔代育兒這件事上,50年代出生的人和80年代出生的人養育孩子的理念有差距是很自然的事情。你沒法說服一個老人去理解什麼叫做科學養育、心理養育,因為在他/她們那個年代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是匱乏的,一個匱乏的心靈是沒有力量喚醒另一個心靈的。所以,如果要避免或減少隔代育兒的矛盾,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帶!

那麼問題來了,自己要上班又要帶孩子怎麼平衡?這就要看你和你的伴侶如何討論家庭分工了。當一個家庭裡,爸爸和媽媽真正開始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後,孩子自然會管好自己。在找的這個過程裡,痛苦是無可避免的,因為你要面對的是如何與“害怕”和“不安”和諧相處。

控制慾的源頭是安全感的缺失

只有當你能夠很坦然地面對你的“害怕”和“不安”以後,你才能真正擁有安全感,而那些忍不住要去管孩子的大人,往往都是缺乏安全感的。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奶奶在吃飯的時候不停地跟她的孫子說話。“乖哦,這個蝦仁很好吃的,是我特地買的大蝦仁,你要多吃一點哦!”、“你要飯和菜一起吃啊!先喝湯對胃不好的!”、“這個魚肉我拆給你哦,好不好吃啊?好吃你就多吃點哦!”、“你這個蔬菜也要吃的呀!不能只吃蝦仁和魚的呀!”、“哎哎哎!你吃完就走啦?不陪奶奶說說話啦?”……

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我,聽得都覺得累,別說那個一直在聽大人說話的孩子了。我要是那個孩子,我內心的旁白就是這樣的:奶奶……你能不能讓我安安靜靜吃個飯啊?

如果你連自己都無法取悅,那沒有人能讓你滿意

大部分學齡期的媽媽都有這樣的體會:我的孩子自從上學以後就不是我的孩子了,而是功課的孩子、是作業的孩子。每天我下班回來除了給孩子講作業就還是講作業,要麼就是課外輔導作業,要麼就是陪著學樂器,反之親子之間的溝通就沒有第三件事可聊了。結果自己弄得累得夠嗆,孩子不領情,老公看不慣,老師來告狀,裡外不是人。

一般情況下都是媽媽有這樣抱怨的多一些。但是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反過來的例子。那個家裡是孩子爸爸看什麼都不順眼:看到孩子寫作業字寫得不夠好看了就罵孩子字醜,看到孩子寫作文文不對題了就罵孩子沒腦子,看到孩子考了C就罵孩子的媽媽沒教好。不僅在孩子作業上這樣,在其他事情上也是如此。那個媽媽告訴我,她老公今天只要工作不順、心情不好、累了或煩了,回到家一定是看誰都不順眼、看什麼事都不稱心。然後那個媽媽學給我看她老公平時對她說話的樣子:

“你看看你,桌子怎麼擦的,都是印子沒擦掉!”

“你整天不上班在家都幹嘛了?就燒這點菜給我吃?每一個菜是我喜歡吃的。”

“孩子的成績上不去,你是怎麼教的?”

“我跟你說,我爸媽來的時候隨便他們怎麼帶孩子,你看不慣你也得給我憋著。”

“你別跟我想著出去上班的事了,就你這能力?能做什麼工作啊?能賺多少錢啊?養活你自己都不夠的!”

老實說,我是挺驚訝的。因為那個媽媽真的已經算是五好媽媽了,別說廚藝是我們朋友圈裡公認的好,就是教孩子也非常有一套,對公婆也是客客氣氣。即使是出去工作也完全有能力找到一份不錯的。可是到了她老公的嘴裡居然能把她說得一無是處。

看著那個媽媽委屈的樣子,我也不知道怎麼安慰才好。聽她說得次數多了以後,我慢慢發現其實她沒有必要接受她老公所有的壞情緒,因為那些壞情緒都是她老公自己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讓自己滿意的話,那麼無論別人做什麼、怎麼做,都無法讓這個人對自己滿意。

相反地,她如果不能認識到自己根本就不是她老公嘴裡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她如果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那麼她就會成為她老公壞情緒的“回收站”,永遠被動接受那些她老公不敢對外人發洩的惡語。

有時候,孩子出了問題都是因為你的心態先出了問題

在陪伴兒子走過一年級這個過渡期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強項會無形中成為孩子的壓力。因為“我“在這個方面比較優秀,所以“我”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在這方面不優秀或。但實際上的情況往往是:你的孩子有權利活成和你不一樣的人。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我就跟我老公溝通,說好我不主動管孩子作業的理由和著重培養孩子習慣的方法,並且表示我需要得到他的支持。當然,我老公可以不接受我的觀念,但是時間會證明誰的方法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很多家長和我交流孩子問題的時候,也都會反饋說:“我覺得這孩子不是笨,就是不用心。”一般聽到類似這樣一句話,我就不會再跟對方聊下去了,因為我知道如果一個父母不能接受每個孩子在觀察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上是有不同的話,那無論你請教哪個教育專家都沒用。如果一個父母不能允許自己的孩子普通和平凡的話,那麼無論這個孩子現在成績考得有多好都不代表這個孩子教育得好。

你需要管的不是孩子,而是無法取悅自己的心

彬漁家長成長計劃

歡迎你的加入

一、 專注力訓練家長指導班

內容包括基礎理論課、技術理論課、實際操練課。通過督導後的家長確保可以獨立完成1對1、1對4的專注力訓練,不僅可以提高自己孩子的專注力,更可以幫助身邊更多的爸爸媽媽們。

專注力訓練指導班適用於:

(1)想要提高孩子專注力,但因為路途較遠暫時無法每天送孩子來彬漁上課的家庭。

(2)孩子已經在彬漁上專注力課但是回到家後,家長髮現不知道如何延續彬漁教過孩子的方法。

(3)本人對幼教、早教感興趣想要進入這個行業學習或從業的。

二、 沙盤遊戲治療指導班

內容包括:基礎理論課、技術理論課、實踐觀摩課、沙盤督導課。通過督導的家長確保可以獨立完成1對1的沙盤遊戲治療。沙盤遊戲是廣泛被應用在青少兒心理健康輔導的一種行為治療法,有效地改善孩子的內心衝突、親子關係,並且在兒童行為障礙上也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沙盤遊戲指導班適用於:

(1)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但苦於找不到方法,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家庭。(2)孩子的行為有出現不同程度的情況(或障礙)、孩子的情緒起伏比較大,以至於已經影響到學業和同伴關係的。

(3)家長意識到親子關係或家庭裡的親密關係出現危機,想要改善這些問題的家庭。

(4)自閉症兒童家庭,或有自閉傾向、語言發育遲滯的兒童家庭。

三、 兒童遊戲治療師

內容包括:基礎理論課、技術理論課和實踐課。通過督導的家長確保可以完成兒童個案諮詢、家庭心理諮詢,不僅可以幫助家長更多地瞭解自己孩子的內心,更可以有機會成為指定小學、幼兒園、幼托的心理支持老師。

兒童遊戲治療師指導班適用於:

(1)不太擅長在言語交流上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家長、平時工作忙不知道如何做到高效陪伴孩子的家庭。

(2)家有偏向動覺型的孩子,不喜歡機械化和填鴨式學習而經常和父母的期望相左,由此父母想要改變現狀、激發孩子自主學習和求知慾的。

(3)對兒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和互動式遊戲教學方式感興趣的、想要做到寓教於樂的家長。

彬漁心理工作室是什麼機構?

在做哪些事?

彬漁青少兒心理工作室由數位多年從事青少年及兒童心理諮詢工作的諮詢師共同發起設立。我們的諮詢師團隊均已獲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質,以及青少年及兒童心理諮詢治療的相關資質。同時還聘請了參與心理諮詢師督導與培訓、主持青少年及兒童心理諮詢相關項目的專家。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專業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指導與分享廣大父母如何更瞭解自己的孩子、更融洽地和孩子相處,以及更智慧地引導孩子

想要詳細瞭解“彬漁家長計劃”的爸爸媽媽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添加項目負責人微信諮詢並報名:

姝惠老師(微信號:jonnerunahui)

你需要管的不是孩子,而是無法取悅自己的心

長按二維碼識別

來添加我吧

工作室地址:楊浦區控江路1555號信息科技大廈A 418室(新華醫院旁)

交通路線:地鐵8號線江浦路站1號出口(紫荊廣場地下車庫可以停車)

往期回顧

家庭教育

PS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靠“聽”出來的

總在玩手機的父母,教不出愛看書的孩子

怎樣讓孩子避免被“過度教育”摧殘?

孩子的作業管還是不管?人到中年的又一難題

孩子總是拖拉粗心唱反調,怎麼“治”?

作者的話

“瞳心仲致”是在2013年夏天創建、經過兩次更名至今的。2019年伊始,我有幸成為了彬漁心理工作室的一員,立志和我們團隊的老師們一起努力,將兒童心理學普及到千家萬戶,讓更多的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