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不完美媽媽 藝術 文章 逗兒媽媽 2019-09-01
"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很多時候發現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張姐就會很直接了當的開始批評孩子。很多時候張姐的話語過於嚴厲讓孩子有些無法接受。一天,孩子還沒有完成作業就跑出了房間看動畫片。張姐發現後很生氣,於是責備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啊,隔壁家的小孩可沒有你這麼不聽話。”“下次考試再考不好,我就打你屁股!”“怎麼說你都不聽,你這麼倔想要學習好比登天還難!”孩子在張姐連珠炮似的的責備聲中灰溜溜的回了房間。孩子很害怕媽媽的責備,晚飯的時候也是趕緊吃了兩口就跑回房間繼續寫作業了。

"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很多時候發現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張姐就會很直接了當的開始批評孩子。很多時候張姐的話語過於嚴厲讓孩子有些無法接受。一天,孩子還沒有完成作業就跑出了房間看動畫片。張姐發現後很生氣,於是責備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啊,隔壁家的小孩可沒有你這麼不聽話。”“下次考試再考不好,我就打你屁股!”“怎麼說你都不聽,你這麼倔想要學習好比登天還難!”孩子在張姐連珠炮似的的責備聲中灰溜溜的回了房間。孩子很害怕媽媽的責備,晚飯的時候也是趕緊吃了兩口就跑回房間繼續寫作業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很多家長和張姐一樣,雖然初衷是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表達方式的不恰當讓孩子很受傷。就像張姐家的孩子一樣,雖然乖乖的聽話了,但是孩子的內心卻並不開心,甚至對於學習更加的牴觸。孩子疲於無奈選擇的學習顯然很難有成績上的提高。家長們在推崇“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時,卻忽視了孩子,這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父母對孩子的“忠言逆耳”,效果其實並不好

王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延續的是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方式,可以說在教育方式上比較直接,很注重家長的權威。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王姐通常會直接的提出來,希望能夠加深孩子的印象而有所改善。一次在坐地鐵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書包落在了地鐵上,王姐當即罵了孩子,並且表示孩子再丟三落四的就會捱揍。最終王姐通過工作人員的幫助把書包找回來了,不過王姐還是對孩子狠狠的進行了一頓“思想教育”,孩子邊哭邊聽,最後哭著睡著了。

"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很多時候發現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張姐就會很直接了當的開始批評孩子。很多時候張姐的話語過於嚴厲讓孩子有些無法接受。一天,孩子還沒有完成作業就跑出了房間看動畫片。張姐發現後很生氣,於是責備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啊,隔壁家的小孩可沒有你這麼不聽話。”“下次考試再考不好,我就打你屁股!”“怎麼說你都不聽,你這麼倔想要學習好比登天還難!”孩子在張姐連珠炮似的的責備聲中灰溜溜的回了房間。孩子很害怕媽媽的責備,晚飯的時候也是趕緊吃了兩口就跑回房間繼續寫作業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很多家長和張姐一樣,雖然初衷是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表達方式的不恰當讓孩子很受傷。就像張姐家的孩子一樣,雖然乖乖的聽話了,但是孩子的內心卻並不開心,甚至對於學習更加的牴觸。孩子疲於無奈選擇的學習顯然很難有成績上的提高。家長們在推崇“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時,卻忽視了孩子,這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父母對孩子的“忠言逆耳”,效果其實並不好

王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延續的是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方式,可以說在教育方式上比較直接,很注重家長的權威。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王姐通常會直接的提出來,希望能夠加深孩子的印象而有所改善。一次在坐地鐵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書包落在了地鐵上,王姐當即罵了孩子,並且表示孩子再丟三落四的就會捱揍。最終王姐通過工作人員的幫助把書包找回來了,不過王姐還是對孩子狠狠的進行了一頓“思想教育”,孩子邊哭邊聽,最後哭著睡著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1. 不分場合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尷尬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分場合,過於嚴重的批評讓孩子很尷尬。而當孩子沉浸在尷尬的氛圍中時,很難對父母的說教有所領悟,更多的時候是逃避。所以這種情況下,“忠言逆耳”只會令孩子覺得沮喪,而缺少了教育意義。

2. 不分內容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難接受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直接,或者是用詞過於嚴苛,甚至有一些過激的詞語表達,這就使得孩子很難接受,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這時候的“忠言逆耳”只會讓孩子覺得很有挫敗感,而不會積極的去聽取。

3. 不分原因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受傷

有些父母對於“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過分的推崇,不分原因的情況下就對孩子大加批評。而這往往會有一些情況的誤解,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產生,對父母的教育越發的反感、牴觸。

"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很多時候發現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張姐就會很直接了當的開始批評孩子。很多時候張姐的話語過於嚴厲讓孩子有些無法接受。一天,孩子還沒有完成作業就跑出了房間看動畫片。張姐發現後很生氣,於是責備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啊,隔壁家的小孩可沒有你這麼不聽話。”“下次考試再考不好,我就打你屁股!”“怎麼說你都不聽,你這麼倔想要學習好比登天還難!”孩子在張姐連珠炮似的的責備聲中灰溜溜的回了房間。孩子很害怕媽媽的責備,晚飯的時候也是趕緊吃了兩口就跑回房間繼續寫作業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很多家長和張姐一樣,雖然初衷是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表達方式的不恰當讓孩子很受傷。就像張姐家的孩子一樣,雖然乖乖的聽話了,但是孩子的內心卻並不開心,甚至對於學習更加的牴觸。孩子疲於無奈選擇的學習顯然很難有成績上的提高。家長們在推崇“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時,卻忽視了孩子,這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父母對孩子的“忠言逆耳”,效果其實並不好

王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延續的是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方式,可以說在教育方式上比較直接,很注重家長的權威。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王姐通常會直接的提出來,希望能夠加深孩子的印象而有所改善。一次在坐地鐵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書包落在了地鐵上,王姐當即罵了孩子,並且表示孩子再丟三落四的就會捱揍。最終王姐通過工作人員的幫助把書包找回來了,不過王姐還是對孩子狠狠的進行了一頓“思想教育”,孩子邊哭邊聽,最後哭著睡著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1. 不分場合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尷尬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分場合,過於嚴重的批評讓孩子很尷尬。而當孩子沉浸在尷尬的氛圍中時,很難對父母的說教有所領悟,更多的時候是逃避。所以這種情況下,“忠言逆耳”只會令孩子覺得沮喪,而缺少了教育意義。

2. 不分內容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難接受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直接,或者是用詞過於嚴苛,甚至有一些過激的詞語表達,這就使得孩子很難接受,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這時候的“忠言逆耳”只會讓孩子覺得很有挫敗感,而不會積極的去聽取。

3. 不分原因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受傷

有些父母對於“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過分的推崇,不分原因的情況下就對孩子大加批評。而這往往會有一些情況的誤解,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產生,對父母的教育越發的反感、牴觸。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孩子的內心是敏感、脆弱的,所以父母的“忠言逆耳”更加接近於是一種負面的評價。其實,“忠言”不一定需要採用“逆耳”的方式進行表達,也可以採用“順耳”的方式,並且父母“好好說話”孩子的接受度會更高。

二、說話也是一門藝術,“忠言逆耳”和“忠言順耳”只在一念之間

孫姐家的孩子和爸爸的關係更好,雖然孫姐是照顧孩子的主力。原來孫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較為直接,孩子有時候會很難接受,但是孫姐的老公對孩子卻非常的有耐心。孩子犯錯的時候,會耐心的和孩子分析,並且鼓勵孩子尋找補救的方法,所以孩子自然更願意與爸爸親近。一天,孩子把花瓶打碎了,正巧孫姐老公也在家,孫姐剛要大罵孩子一通,孫姐的老公趕緊來救場,先是安撫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別害怕,然後是讓孩子幫自己拿掃帚,自己開始動手打掃,孩子站在一邊看著爸爸忙活著,孩子小聲的說“爸爸,我錯了!”這讓孫姐很是驚訝,因為在她的管教下,孩子從來都沒主動認過錯。

"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很多時候發現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張姐就會很直接了當的開始批評孩子。很多時候張姐的話語過於嚴厲讓孩子有些無法接受。一天,孩子還沒有完成作業就跑出了房間看動畫片。張姐發現後很生氣,於是責備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啊,隔壁家的小孩可沒有你這麼不聽話。”“下次考試再考不好,我就打你屁股!”“怎麼說你都不聽,你這麼倔想要學習好比登天還難!”孩子在張姐連珠炮似的的責備聲中灰溜溜的回了房間。孩子很害怕媽媽的責備,晚飯的時候也是趕緊吃了兩口就跑回房間繼續寫作業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很多家長和張姐一樣,雖然初衷是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表達方式的不恰當讓孩子很受傷。就像張姐家的孩子一樣,雖然乖乖的聽話了,但是孩子的內心卻並不開心,甚至對於學習更加的牴觸。孩子疲於無奈選擇的學習顯然很難有成績上的提高。家長們在推崇“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時,卻忽視了孩子,這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父母對孩子的“忠言逆耳”,效果其實並不好

王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延續的是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方式,可以說在教育方式上比較直接,很注重家長的權威。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王姐通常會直接的提出來,希望能夠加深孩子的印象而有所改善。一次在坐地鐵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書包落在了地鐵上,王姐當即罵了孩子,並且表示孩子再丟三落四的就會捱揍。最終王姐通過工作人員的幫助把書包找回來了,不過王姐還是對孩子狠狠的進行了一頓“思想教育”,孩子邊哭邊聽,最後哭著睡著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1. 不分場合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尷尬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分場合,過於嚴重的批評讓孩子很尷尬。而當孩子沉浸在尷尬的氛圍中時,很難對父母的說教有所領悟,更多的時候是逃避。所以這種情況下,“忠言逆耳”只會令孩子覺得沮喪,而缺少了教育意義。

2. 不分內容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難接受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直接,或者是用詞過於嚴苛,甚至有一些過激的詞語表達,這就使得孩子很難接受,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這時候的“忠言逆耳”只會讓孩子覺得很有挫敗感,而不會積極的去聽取。

3. 不分原因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受傷

有些父母對於“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過分的推崇,不分原因的情況下就對孩子大加批評。而這往往會有一些情況的誤解,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產生,對父母的教育越發的反感、牴觸。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孩子的內心是敏感、脆弱的,所以父母的“忠言逆耳”更加接近於是一種負面的評價。其實,“忠言”不一定需要採用“逆耳”的方式進行表達,也可以採用“順耳”的方式,並且父母“好好說話”孩子的接受度會更高。

二、說話也是一門藝術,“忠言逆耳”和“忠言順耳”只在一念之間

孫姐家的孩子和爸爸的關係更好,雖然孫姐是照顧孩子的主力。原來孫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較為直接,孩子有時候會很難接受,但是孫姐的老公對孩子卻非常的有耐心。孩子犯錯的時候,會耐心的和孩子分析,並且鼓勵孩子尋找補救的方法,所以孩子自然更願意與爸爸親近。一天,孩子把花瓶打碎了,正巧孫姐老公也在家,孫姐剛要大罵孩子一通,孫姐的老公趕緊來救場,先是安撫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別害怕,然後是讓孩子幫自己拿掃帚,自己開始動手打掃,孩子站在一邊看著爸爸忙活著,孩子小聲的說“爸爸,我錯了!”這讓孫姐很是驚訝,因為在她的管教下,孩子從來都沒主動認過錯。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1. 父母“好好說話”孩子更愛聽

父母有必要多花心思在與孩子的溝通上,讓教育理念以一種可以被孩子接受的方式進行傳達。父母可以做到好好說話後,孩子會更加的願意配合。孩子的內心不必因為承受了過多的壓力而不敢面對。

2.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父母的發洩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不到情緒管控,孩子成了父母的出氣筒,當父母對孩子發洩脾氣的時候還美其名曰是忠言逆耳,顯然這樣明顯的道德綁架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3. 忠言順耳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急躁的情緒,這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會被感染,這就很容易出現不良的溝通狀態。所以當父母對孩子更加有耐心的時候,父母的教育表達才更加有成效。

"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很多時候發現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張姐就會很直接了當的開始批評孩子。很多時候張姐的話語過於嚴厲讓孩子有些無法接受。一天,孩子還沒有完成作業就跑出了房間看動畫片。張姐發現後很生氣,於是責備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啊,隔壁家的小孩可沒有你這麼不聽話。”“下次考試再考不好,我就打你屁股!”“怎麼說你都不聽,你這麼倔想要學習好比登天還難!”孩子在張姐連珠炮似的的責備聲中灰溜溜的回了房間。孩子很害怕媽媽的責備,晚飯的時候也是趕緊吃了兩口就跑回房間繼續寫作業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很多家長和張姐一樣,雖然初衷是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表達方式的不恰當讓孩子很受傷。就像張姐家的孩子一樣,雖然乖乖的聽話了,但是孩子的內心卻並不開心,甚至對於學習更加的牴觸。孩子疲於無奈選擇的學習顯然很難有成績上的提高。家長們在推崇“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時,卻忽視了孩子,這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父母對孩子的“忠言逆耳”,效果其實並不好

王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延續的是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方式,可以說在教育方式上比較直接,很注重家長的權威。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王姐通常會直接的提出來,希望能夠加深孩子的印象而有所改善。一次在坐地鐵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書包落在了地鐵上,王姐當即罵了孩子,並且表示孩子再丟三落四的就會捱揍。最終王姐通過工作人員的幫助把書包找回來了,不過王姐還是對孩子狠狠的進行了一頓“思想教育”,孩子邊哭邊聽,最後哭著睡著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1. 不分場合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尷尬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分場合,過於嚴重的批評讓孩子很尷尬。而當孩子沉浸在尷尬的氛圍中時,很難對父母的說教有所領悟,更多的時候是逃避。所以這種情況下,“忠言逆耳”只會令孩子覺得沮喪,而缺少了教育意義。

2. 不分內容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難接受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直接,或者是用詞過於嚴苛,甚至有一些過激的詞語表達,這就使得孩子很難接受,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這時候的“忠言逆耳”只會讓孩子覺得很有挫敗感,而不會積極的去聽取。

3. 不分原因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受傷

有些父母對於“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過分的推崇,不分原因的情況下就對孩子大加批評。而這往往會有一些情況的誤解,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產生,對父母的教育越發的反感、牴觸。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孩子的內心是敏感、脆弱的,所以父母的“忠言逆耳”更加接近於是一種負面的評價。其實,“忠言”不一定需要採用“逆耳”的方式進行表達,也可以採用“順耳”的方式,並且父母“好好說話”孩子的接受度會更高。

二、說話也是一門藝術,“忠言逆耳”和“忠言順耳”只在一念之間

孫姐家的孩子和爸爸的關係更好,雖然孫姐是照顧孩子的主力。原來孫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較為直接,孩子有時候會很難接受,但是孫姐的老公對孩子卻非常的有耐心。孩子犯錯的時候,會耐心的和孩子分析,並且鼓勵孩子尋找補救的方法,所以孩子自然更願意與爸爸親近。一天,孩子把花瓶打碎了,正巧孫姐老公也在家,孫姐剛要大罵孩子一通,孫姐的老公趕緊來救場,先是安撫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別害怕,然後是讓孩子幫自己拿掃帚,自己開始動手打掃,孩子站在一邊看著爸爸忙活著,孩子小聲的說“爸爸,我錯了!”這讓孫姐很是驚訝,因為在她的管教下,孩子從來都沒主動認過錯。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1. 父母“好好說話”孩子更愛聽

父母有必要多花心思在與孩子的溝通上,讓教育理念以一種可以被孩子接受的方式進行傳達。父母可以做到好好說話後,孩子會更加的願意配合。孩子的內心不必因為承受了過多的壓力而不敢面對。

2.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父母的發洩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不到情緒管控,孩子成了父母的出氣筒,當父母對孩子發洩脾氣的時候還美其名曰是忠言逆耳,顯然這樣明顯的道德綁架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3. 忠言順耳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急躁的情緒,這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會被感染,這就很容易出現不良的溝通狀態。所以當父母對孩子更加有耐心的時候,父母的教育表達才更加有成效。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有必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好好說話是很有必要的,那麼父母們怎樣才能做到好好說話呢?

三、家長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開心的接受建議

1.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孩子的視角和大人顯然是不同的,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顯然可以為家長提供更多的教育切入點,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狀態,更加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引導。

2. 對孩子抱有同理心

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情緒狀態,父母需要對孩子抱有同理心,讓孩子有被關注的感受,讓孩子可以沒有束縛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3. 保持和孩子的雙向溝通

有孩子反饋的溝通更有教育意義,父母單方的說教智慧讓孩子牴觸反感,而得到孩子迴應的教育方式才更加有意義。

"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很多時候發現孩子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張姐就會很直接了當的開始批評孩子。很多時候張姐的話語過於嚴厲讓孩子有些無法接受。一天,孩子還沒有完成作業就跑出了房間看動畫片。張姐發現後很生氣,於是責備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啊,隔壁家的小孩可沒有你這麼不聽話。”“下次考試再考不好,我就打你屁股!”“怎麼說你都不聽,你這麼倔想要學習好比登天還難!”孩子在張姐連珠炮似的的責備聲中灰溜溜的回了房間。孩子很害怕媽媽的責備,晚飯的時候也是趕緊吃了兩口就跑回房間繼續寫作業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很多家長和張姐一樣,雖然初衷是愛孩子,但是卻因為表達方式的不恰當讓孩子很受傷。就像張姐家的孩子一樣,雖然乖乖的聽話了,但是孩子的內心卻並不開心,甚至對於學習更加的牴觸。孩子疲於無奈選擇的學習顯然很難有成績上的提高。家長們在推崇“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時,卻忽視了孩子,這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父母對孩子的“忠言逆耳”,效果其實並不好

王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延續的是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方式,可以說在教育方式上比較直接,很注重家長的權威。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王姐通常會直接的提出來,希望能夠加深孩子的印象而有所改善。一次在坐地鐵的時候,孩子不小心把書包落在了地鐵上,王姐當即罵了孩子,並且表示孩子再丟三落四的就會捱揍。最終王姐通過工作人員的幫助把書包找回來了,不過王姐還是對孩子狠狠的進行了一頓“思想教育”,孩子邊哭邊聽,最後哭著睡著了。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1. 不分場合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尷尬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分場合,過於嚴重的批評讓孩子很尷尬。而當孩子沉浸在尷尬的氛圍中時,很難對父母的說教有所領悟,更多的時候是逃避。所以這種情況下,“忠言逆耳”只會令孩子覺得沮喪,而缺少了教育意義。

2. 不分內容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難接受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直接,或者是用詞過於嚴苛,甚至有一些過激的詞語表達,這就使得孩子很難接受,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這時候的“忠言逆耳”只會讓孩子覺得很有挫敗感,而不會積極的去聽取。

3. 不分原因的“忠言逆耳”讓孩子很受傷

有些父母對於“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過分的推崇,不分原因的情況下就對孩子大加批評。而這往往會有一些情況的誤解,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產生,對父母的教育越發的反感、牴觸。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孩子的內心是敏感、脆弱的,所以父母的“忠言逆耳”更加接近於是一種負面的評價。其實,“忠言”不一定需要採用“逆耳”的方式進行表達,也可以採用“順耳”的方式,並且父母“好好說話”孩子的接受度會更高。

二、說話也是一門藝術,“忠言逆耳”和“忠言順耳”只在一念之間

孫姐家的孩子和爸爸的關係更好,雖然孫姐是照顧孩子的主力。原來孫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較為直接,孩子有時候會很難接受,但是孫姐的老公對孩子卻非常的有耐心。孩子犯錯的時候,會耐心的和孩子分析,並且鼓勵孩子尋找補救的方法,所以孩子自然更願意與爸爸親近。一天,孩子把花瓶打碎了,正巧孫姐老公也在家,孫姐剛要大罵孩子一通,孫姐的老公趕緊來救場,先是安撫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別害怕,然後是讓孩子幫自己拿掃帚,自己開始動手打掃,孩子站在一邊看著爸爸忙活著,孩子小聲的說“爸爸,我錯了!”這讓孫姐很是驚訝,因為在她的管教下,孩子從來都沒主動認過錯。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1. 父母“好好說話”孩子更愛聽

父母有必要多花心思在與孩子的溝通上,讓教育理念以一種可以被孩子接受的方式進行傳達。父母可以做到好好說話後,孩子會更加的願意配合。孩子的內心不必因為承受了過多的壓力而不敢面對。

2.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父母的發洩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不到情緒管控,孩子成了父母的出氣筒,當父母對孩子發洩脾氣的時候還美其名曰是忠言逆耳,顯然這樣明顯的道德綁架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3. 忠言順耳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急躁的情緒,這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會被感染,這就很容易出現不良的溝通狀態。所以當父母對孩子更加有耐心的時候,父母的教育表達才更加有成效。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有必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好好說話是很有必要的,那麼父母們怎樣才能做到好好說話呢?

三、家長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開心的接受建議

1.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孩子的視角和大人顯然是不同的,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顯然可以為家長提供更多的教育切入點,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狀態,更加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引導。

2. 對孩子抱有同理心

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情緒狀態,父母需要對孩子抱有同理心,讓孩子有被關注的感受,讓孩子可以沒有束縛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3. 保持和孩子的雙向溝通

有孩子反饋的溝通更有教育意義,父母單方的說教智慧讓孩子牴觸反感,而得到孩子迴應的教育方式才更加有意義。

說話也是門藝術,孩子犯錯家長“數落”效果甚微,換種說法會更好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的評價對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建立非常重要,家長有必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溫柔,讓孩子可以敞開心扉坦露自己。好好說話更加有利於教育目的的實現。

各位家長們,您對忠言逆耳的教育方式有著怎樣的認知呢?您會用哪種方式讓孩子知錯能改呢?歡迎大家留言與逗兒媽媽一起探討!

我是逗兒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