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說明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經驗中,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發表不同意見之後,會被打壓或是體罰。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聽話照做”,可是也喪失了學習處理衝突的機會和經驗。

心理學家李雪說:最好的父母,不會切斷孩子的體驗。允許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

處理衝突的能力,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在父母身上實現。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說明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經驗中,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發表不同意見之後,會被打壓或是體罰。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聽話照做”,可是也喪失了學習處理衝突的機會和經驗。

心理學家李雪說:最好的父母,不會切斷孩子的體驗。允許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

處理衝突的能力,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在父母身上實現。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近杭州一對父子因為互相毆打,“火”了。

原來,這個孩子中考完之後,一大家人為孩子舉行中考慶功宴。

期間因為這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拿著手機玩,爸爸就講了不少大道理。

孩子沒聽從父親還頂了嘴,父親覺得沒面子,出手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氣不過,便開始還手。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說明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經驗中,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發表不同意見之後,會被打壓或是體罰。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聽話照做”,可是也喪失了學習處理衝突的機會和經驗。

心理學家李雪說:最好的父母,不會切斷孩子的體驗。允許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

處理衝突的能力,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在父母身上實現。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近杭州一對父子因為互相毆打,“火”了。

原來,這個孩子中考完之後,一大家人為孩子舉行中考慶功宴。

期間因為這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拿著手機玩,爸爸就講了不少大道理。

孩子沒聽從父親還頂了嘴,父親覺得沒面子,出手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氣不過,便開始還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後父子兩人扭打起來。

爸爸覺得下不來臺,便離家出走了。直到第二天,民警才通過電話找到了這位爸爸。

孩子被父母打了,大家都認為沒有什麼,可是孩子也有獨立的自尊和人格。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要被滿足,而只讓孩子聽話的父母,往往只關注自己內在的“小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需求有衝突,就會出現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孫雲曉老師說:孩子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其實也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學習,他要通過和父母的較量,學會服從及討價還價,知道對於別人的要求要怎樣去聽,這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不會因為孩子說不,就不愛他,這是孩子未來面對衝突時,最堅實的底氣。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說明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經驗中,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發表不同意見之後,會被打壓或是體罰。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聽話照做”,可是也喪失了學習處理衝突的機會和經驗。

心理學家李雪說:最好的父母,不會切斷孩子的體驗。允許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

處理衝突的能力,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在父母身上實現。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近杭州一對父子因為互相毆打,“火”了。

原來,這個孩子中考完之後,一大家人為孩子舉行中考慶功宴。

期間因為這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拿著手機玩,爸爸就講了不少大道理。

孩子沒聽從父親還頂了嘴,父親覺得沒面子,出手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氣不過,便開始還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後父子兩人扭打起來。

爸爸覺得下不來臺,便離家出走了。直到第二天,民警才通過電話找到了這位爸爸。

孩子被父母打了,大家都認為沒有什麼,可是孩子也有獨立的自尊和人格。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要被滿足,而只讓孩子聽話的父母,往往只關注自己內在的“小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需求有衝突,就會出現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孫雲曉老師說:孩子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其實也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學習,他要通過和父母的較量,學會服從及討價還價,知道對於別人的要求要怎樣去聽,這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不會因為孩子說不,就不愛他,這是孩子未來面對衝突時,最堅實的底氣。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曾看過這樣一本繪本,名叫《你不能欺負我》,故事是這樣的:

凱文特別想去遊樂場玩滑梯和鞦韆,可是薩米是那裡的“國王”。他不允許凱文靠近遊樂場的任何玩具。

薩米還經常威脅凱文,如果他碰了玩具,就會把他綁在鞦韆上,或是扔進大土坑,或是放進動物的柵欄裡。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說明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經驗中,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發表不同意見之後,會被打壓或是體罰。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聽話照做”,可是也喪失了學習處理衝突的機會和經驗。

心理學家李雪說:最好的父母,不會切斷孩子的體驗。允許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

處理衝突的能力,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在父母身上實現。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近杭州一對父子因為互相毆打,“火”了。

原來,這個孩子中考完之後,一大家人為孩子舉行中考慶功宴。

期間因為這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拿著手機玩,爸爸就講了不少大道理。

孩子沒聽從父親還頂了嘴,父親覺得沒面子,出手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氣不過,便開始還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後父子兩人扭打起來。

爸爸覺得下不來臺,便離家出走了。直到第二天,民警才通過電話找到了這位爸爸。

孩子被父母打了,大家都認為沒有什麼,可是孩子也有獨立的自尊和人格。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要被滿足,而只讓孩子聽話的父母,往往只關注自己內在的“小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需求有衝突,就會出現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孫雲曉老師說:孩子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其實也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學習,他要通過和父母的較量,學會服從及討價還價,知道對於別人的要求要怎樣去聽,這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不會因為孩子說不,就不愛他,這是孩子未來面對衝突時,最堅實的底氣。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曾看過這樣一本繪本,名叫《你不能欺負我》,故事是這樣的:

凱文特別想去遊樂場玩滑梯和鞦韆,可是薩米是那裡的“國王”。他不允許凱文靠近遊樂場的任何玩具。

薩米還經常威脅凱文,如果他碰了玩具,就會把他綁在鞦韆上,或是扔進大土坑,或是放進動物的柵欄裡。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每次凱文出門不一會兒,就回來了。爸爸很疑惑地跟他對話,才知道凱文和薩米之間的事情。

凱文的爸爸,並沒有幫孩子出頭。他引導孩子去思考,如果薩米真的對他做那些威脅他的行為時,他應該做些什麼來反抗。

這樣經過三天的往返後,凱文穿上了蜘蛛俠的衣服和內褲,感覺自己勇敢了許多,儘管他內心還是無比緊張,但他想突破自己的行為限制。

他勇敢的踏入了薩米正在玩的沙坑,不顧薩米的威脅,一步步的深入沙坑,發現薩米並沒有能把他怎麼樣。

他們各自在沙坑的一邊玩,中間因為撞到頭,產生了語言連接,最後成為一起遊戲的夥伴。

過程中,凱文有恐懼,父親沒有否定他的情緒,而是幫他客觀分析事件本身。凱文被理解之後,找回了力量和勇氣,最終自己去面對薩米,解決人際關係課題。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說明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經驗中,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發表不同意見之後,會被打壓或是體罰。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聽話照做”,可是也喪失了學習處理衝突的機會和經驗。

心理學家李雪說:最好的父母,不會切斷孩子的體驗。允許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

處理衝突的能力,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在父母身上實現。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近杭州一對父子因為互相毆打,“火”了。

原來,這個孩子中考完之後,一大家人為孩子舉行中考慶功宴。

期間因為這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拿著手機玩,爸爸就講了不少大道理。

孩子沒聽從父親還頂了嘴,父親覺得沒面子,出手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氣不過,便開始還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後父子兩人扭打起來。

爸爸覺得下不來臺,便離家出走了。直到第二天,民警才通過電話找到了這位爸爸。

孩子被父母打了,大家都認為沒有什麼,可是孩子也有獨立的自尊和人格。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要被滿足,而只讓孩子聽話的父母,往往只關注自己內在的“小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需求有衝突,就會出現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孫雲曉老師說:孩子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其實也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學習,他要通過和父母的較量,學會服從及討價還價,知道對於別人的要求要怎樣去聽,這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不會因為孩子說不,就不愛他,這是孩子未來面對衝突時,最堅實的底氣。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曾看過這樣一本繪本,名叫《你不能欺負我》,故事是這樣的:

凱文特別想去遊樂場玩滑梯和鞦韆,可是薩米是那裡的“國王”。他不允許凱文靠近遊樂場的任何玩具。

薩米還經常威脅凱文,如果他碰了玩具,就會把他綁在鞦韆上,或是扔進大土坑,或是放進動物的柵欄裡。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每次凱文出門不一會兒,就回來了。爸爸很疑惑地跟他對話,才知道凱文和薩米之間的事情。

凱文的爸爸,並沒有幫孩子出頭。他引導孩子去思考,如果薩米真的對他做那些威脅他的行為時,他應該做些什麼來反抗。

這樣經過三天的往返後,凱文穿上了蜘蛛俠的衣服和內褲,感覺自己勇敢了許多,儘管他內心還是無比緊張,但他想突破自己的行為限制。

他勇敢的踏入了薩米正在玩的沙坑,不顧薩米的威脅,一步步的深入沙坑,發現薩米並沒有能把他怎麼樣。

他們各自在沙坑的一邊玩,中間因為撞到頭,產生了語言連接,最後成為一起遊戲的夥伴。

過程中,凱文有恐懼,父親沒有否定他的情緒,而是幫他客觀分析事件本身。凱文被理解之後,找回了力量和勇氣,最終自己去面對薩米,解決人際關係課題。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比起那些孩子受了欺負,大人大打出手的做法,這種讓孩子自己想辦法面對衝突,解決問題的方式,高明太多。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提出課題分離理論,簡單的說,其實就是要分清楚什麼是你的事,什麼是我的事,以及別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的區別。

薩米不喜歡別人和他一起在遊樂場玩,那是他的事,他的情緒。而遊樂場是公共場所,凱文想去玩,就需要戰勝自己內在的恐懼,學會自己處理和薩米之間的衝突。

儘管孩子在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會犯錯,會有挫敗感,會有不良情緒,但這些才是最真實,最有效的學習處理衝突的方式。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說明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經驗中,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發表不同意見之後,會被打壓或是體罰。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聽話照做”,可是也喪失了學習處理衝突的機會和經驗。

心理學家李雪說:最好的父母,不會切斷孩子的體驗。允許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

處理衝突的能力,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在父母身上實現。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近杭州一對父子因為互相毆打,“火”了。

原來,這個孩子中考完之後,一大家人為孩子舉行中考慶功宴。

期間因為這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拿著手機玩,爸爸就講了不少大道理。

孩子沒聽從父親還頂了嘴,父親覺得沒面子,出手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氣不過,便開始還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後父子兩人扭打起來。

爸爸覺得下不來臺,便離家出走了。直到第二天,民警才通過電話找到了這位爸爸。

孩子被父母打了,大家都認為沒有什麼,可是孩子也有獨立的自尊和人格。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要被滿足,而只讓孩子聽話的父母,往往只關注自己內在的“小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需求有衝突,就會出現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孫雲曉老師說:孩子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其實也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學習,他要通過和父母的較量,學會服從及討價還價,知道對於別人的要求要怎樣去聽,這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不會因為孩子說不,就不愛他,這是孩子未來面對衝突時,最堅實的底氣。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曾看過這樣一本繪本,名叫《你不能欺負我》,故事是這樣的:

凱文特別想去遊樂場玩滑梯和鞦韆,可是薩米是那裡的“國王”。他不允許凱文靠近遊樂場的任何玩具。

薩米還經常威脅凱文,如果他碰了玩具,就會把他綁在鞦韆上,或是扔進大土坑,或是放進動物的柵欄裡。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每次凱文出門不一會兒,就回來了。爸爸很疑惑地跟他對話,才知道凱文和薩米之間的事情。

凱文的爸爸,並沒有幫孩子出頭。他引導孩子去思考,如果薩米真的對他做那些威脅他的行為時,他應該做些什麼來反抗。

這樣經過三天的往返後,凱文穿上了蜘蛛俠的衣服和內褲,感覺自己勇敢了許多,儘管他內心還是無比緊張,但他想突破自己的行為限制。

他勇敢的踏入了薩米正在玩的沙坑,不顧薩米的威脅,一步步的深入沙坑,發現薩米並沒有能把他怎麼樣。

他們各自在沙坑的一邊玩,中間因為撞到頭,產生了語言連接,最後成為一起遊戲的夥伴。

過程中,凱文有恐懼,父親沒有否定他的情緒,而是幫他客觀分析事件本身。凱文被理解之後,找回了力量和勇氣,最終自己去面對薩米,解決人際關係課題。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比起那些孩子受了欺負,大人大打出手的做法,這種讓孩子自己想辦法面對衝突,解決問題的方式,高明太多。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提出課題分離理論,簡單的說,其實就是要分清楚什麼是你的事,什麼是我的事,以及別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的區別。

薩米不喜歡別人和他一起在遊樂場玩,那是他的事,他的情緒。而遊樂場是公共場所,凱文想去玩,就需要戰勝自己內在的恐懼,學會自己處理和薩米之間的衝突。

儘管孩子在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會犯錯,會有挫敗感,會有不良情緒,但這些才是最真實,最有效的學習處理衝突的方式。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人際交往過程中,衝突無可避免,那麼如何能養育出不怕衝突的孩子呢?

首先,要做個“聽話”的父母

做“聽話”的父母,並不意味著無條件的縱容孩子,而是最大限度的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橫向的溝通關係。

尹建莉老師在書中講過一段圓圓的故事: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說明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經驗中,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發表不同意見之後,會被打壓或是體罰。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聽話照做”,可是也喪失了學習處理衝突的機會和經驗。

心理學家李雪說:最好的父母,不會切斷孩子的體驗。允許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

處理衝突的能力,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在父母身上實現。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近杭州一對父子因為互相毆打,“火”了。

原來,這個孩子中考完之後,一大家人為孩子舉行中考慶功宴。

期間因為這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拿著手機玩,爸爸就講了不少大道理。

孩子沒聽從父親還頂了嘴,父親覺得沒面子,出手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氣不過,便開始還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後父子兩人扭打起來。

爸爸覺得下不來臺,便離家出走了。直到第二天,民警才通過電話找到了這位爸爸。

孩子被父母打了,大家都認為沒有什麼,可是孩子也有獨立的自尊和人格。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要被滿足,而只讓孩子聽話的父母,往往只關注自己內在的“小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需求有衝突,就會出現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孫雲曉老師說:孩子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其實也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學習,他要通過和父母的較量,學會服從及討價還價,知道對於別人的要求要怎樣去聽,這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不會因為孩子說不,就不愛他,這是孩子未來面對衝突時,最堅實的底氣。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曾看過這樣一本繪本,名叫《你不能欺負我》,故事是這樣的:

凱文特別想去遊樂場玩滑梯和鞦韆,可是薩米是那裡的“國王”。他不允許凱文靠近遊樂場的任何玩具。

薩米還經常威脅凱文,如果他碰了玩具,就會把他綁在鞦韆上,或是扔進大土坑,或是放進動物的柵欄裡。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每次凱文出門不一會兒,就回來了。爸爸很疑惑地跟他對話,才知道凱文和薩米之間的事情。

凱文的爸爸,並沒有幫孩子出頭。他引導孩子去思考,如果薩米真的對他做那些威脅他的行為時,他應該做些什麼來反抗。

這樣經過三天的往返後,凱文穿上了蜘蛛俠的衣服和內褲,感覺自己勇敢了許多,儘管他內心還是無比緊張,但他想突破自己的行為限制。

他勇敢的踏入了薩米正在玩的沙坑,不顧薩米的威脅,一步步的深入沙坑,發現薩米並沒有能把他怎麼樣。

他們各自在沙坑的一邊玩,中間因為撞到頭,產生了語言連接,最後成為一起遊戲的夥伴。

過程中,凱文有恐懼,父親沒有否定他的情緒,而是幫他客觀分析事件本身。凱文被理解之後,找回了力量和勇氣,最終自己去面對薩米,解決人際關係課題。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比起那些孩子受了欺負,大人大打出手的做法,這種讓孩子自己想辦法面對衝突,解決問題的方式,高明太多。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提出課題分離理論,簡單的說,其實就是要分清楚什麼是你的事,什麼是我的事,以及別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的區別。

薩米不喜歡別人和他一起在遊樂場玩,那是他的事,他的情緒。而遊樂場是公共場所,凱文想去玩,就需要戰勝自己內在的恐懼,學會自己處理和薩米之間的衝突。

儘管孩子在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會犯錯,會有挫敗感,會有不良情緒,但這些才是最真實,最有效的學習處理衝突的方式。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人際交往過程中,衝突無可避免,那麼如何能養育出不怕衝突的孩子呢?

首先,要做個“聽話”的父母

做“聽話”的父母,並不意味著無條件的縱容孩子,而是最大限度的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橫向的溝通關係。

尹建莉老師在書中講過一段圓圓的故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圓圓2歲的時候,他們一家人和親戚一起去天安門廣場玩,去公交站時要經過一個天橋,圓圓不想走臺階,想走橋旁邊的水泥臺子。

親戚不建議圓圓走不安全的地方,圓圓不聽,尹建莉老師就保護著她的安全,讓我順利走過了天橋邊的水泥臺。

儘管這一段路程很難走,很費力,圓圓走完之後卻很興奮。還樂此不疲的走了第二次。

心時代研究院院長王紀瓊提出了親子溝通中的雙圈理論,就是在出現問題時,父母先和孩子站在統一戰線,一起去解決問題。

這樣能夠讓孩子有穩定的安全感,親子關係會越來越好。

Dr魏在《家庭教育課》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家長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個穩定的,支持的環境給孩子。

其次,給孩子足夠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孩子前段時間在幼兒園裡,經歷了一次調班的過程。

剛調班時,他早起不願意上幼兒園,每次到學校門口就各種鬧情緒。要麼讓我陪他上課,要麼就是我還沒走兩步,他就又追過來抱著我。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說明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經驗中,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發表不同意見之後,會被打壓或是體罰。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聽話照做”,可是也喪失了學習處理衝突的機會和經驗。

心理學家李雪說:最好的父母,不會切斷孩子的體驗。允許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

處理衝突的能力,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在父母身上實現。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近杭州一對父子因為互相毆打,“火”了。

原來,這個孩子中考完之後,一大家人為孩子舉行中考慶功宴。

期間因為這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拿著手機玩,爸爸就講了不少大道理。

孩子沒聽從父親還頂了嘴,父親覺得沒面子,出手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氣不過,便開始還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後父子兩人扭打起來。

爸爸覺得下不來臺,便離家出走了。直到第二天,民警才通過電話找到了這位爸爸。

孩子被父母打了,大家都認為沒有什麼,可是孩子也有獨立的自尊和人格。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要被滿足,而只讓孩子聽話的父母,往往只關注自己內在的“小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需求有衝突,就會出現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孫雲曉老師說:孩子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其實也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學習,他要通過和父母的較量,學會服從及討價還價,知道對於別人的要求要怎樣去聽,這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不會因為孩子說不,就不愛他,這是孩子未來面對衝突時,最堅實的底氣。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曾看過這樣一本繪本,名叫《你不能欺負我》,故事是這樣的:

凱文特別想去遊樂場玩滑梯和鞦韆,可是薩米是那裡的“國王”。他不允許凱文靠近遊樂場的任何玩具。

薩米還經常威脅凱文,如果他碰了玩具,就會把他綁在鞦韆上,或是扔進大土坑,或是放進動物的柵欄裡。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每次凱文出門不一會兒,就回來了。爸爸很疑惑地跟他對話,才知道凱文和薩米之間的事情。

凱文的爸爸,並沒有幫孩子出頭。他引導孩子去思考,如果薩米真的對他做那些威脅他的行為時,他應該做些什麼來反抗。

這樣經過三天的往返後,凱文穿上了蜘蛛俠的衣服和內褲,感覺自己勇敢了許多,儘管他內心還是無比緊張,但他想突破自己的行為限制。

他勇敢的踏入了薩米正在玩的沙坑,不顧薩米的威脅,一步步的深入沙坑,發現薩米並沒有能把他怎麼樣。

他們各自在沙坑的一邊玩,中間因為撞到頭,產生了語言連接,最後成為一起遊戲的夥伴。

過程中,凱文有恐懼,父親沒有否定他的情緒,而是幫他客觀分析事件本身。凱文被理解之後,找回了力量和勇氣,最終自己去面對薩米,解決人際關係課題。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比起那些孩子受了欺負,大人大打出手的做法,這種讓孩子自己想辦法面對衝突,解決問題的方式,高明太多。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提出課題分離理論,簡單的說,其實就是要分清楚什麼是你的事,什麼是我的事,以及別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的區別。

薩米不喜歡別人和他一起在遊樂場玩,那是他的事,他的情緒。而遊樂場是公共場所,凱文想去玩,就需要戰勝自己內在的恐懼,學會自己處理和薩米之間的衝突。

儘管孩子在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會犯錯,會有挫敗感,會有不良情緒,但這些才是最真實,最有效的學習處理衝突的方式。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人際交往過程中,衝突無可避免,那麼如何能養育出不怕衝突的孩子呢?

首先,要做個“聽話”的父母

做“聽話”的父母,並不意味著無條件的縱容孩子,而是最大限度的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橫向的溝通關係。

尹建莉老師在書中講過一段圓圓的故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圓圓2歲的時候,他們一家人和親戚一起去天安門廣場玩,去公交站時要經過一個天橋,圓圓不想走臺階,想走橋旁邊的水泥臺子。

親戚不建議圓圓走不安全的地方,圓圓不聽,尹建莉老師就保護著她的安全,讓我順利走過了天橋邊的水泥臺。

儘管這一段路程很難走,很費力,圓圓走完之後卻很興奮。還樂此不疲的走了第二次。

心時代研究院院長王紀瓊提出了親子溝通中的雙圈理論,就是在出現問題時,父母先和孩子站在統一戰線,一起去解決問題。

這樣能夠讓孩子有穩定的安全感,親子關係會越來越好。

Dr魏在《家庭教育課》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家長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個穩定的,支持的環境給孩子。

其次,給孩子足夠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孩子前段時間在幼兒園裡,經歷了一次調班的過程。

剛調班時,他早起不願意上幼兒園,每次到學校門口就各種鬧情緒。要麼讓我陪他上課,要麼就是我還沒走兩步,他就又追過來抱著我。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我理解新班級讓他沒有安全感和熟悉感,所以我每次都儘量做到不生氣,不強迫。

而是告訴他,等他走進教室我才離開,放學會按時接他,我會等他慢慢適應這個班級的。

這樣的情況,大概經歷了2個月之後,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說:媽媽,我好像聞到了我老師的味道。

那一刻,我就隱約覺得孩子對老師熟悉了,有親密感了。果然第二天早上,他不再胡鬧,而是一個人走進了校園。

對新環境的恐懼感多數孩子都有,要給孩子更多的愛和耐心,讓他慢慢適應,擁有安全感和掌控感。

最後,幫孩子設立邊界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邊界

孩子從6個月開始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和母親不是同一個人,開始慢慢的有獨立意識,要允許孩子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從10-18個月,是孩子建立邊界感的練習階段,他學會拒絕,而身為父母,該無條件的愛孩子。

"

最近一個年僅20歲的大學生,從10樓當著母親的面跳了下去,真的讓人心痛不已。

事發的晚上,男孩和母親一起去吃燒烤,並且聊到了深夜,孩子說想和媽媽一起在媽媽的房間睡覺,媽媽擔心大的落地窗不安全,於是讓孩子去了小屋睡覺。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過了一會,母親感覺不對勁,去小屋一看,孩子坐在窗戶邊上抽菸。

母親一把抱住了孩子,而孩子說: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母親鬆手的一瞬間,孩子從10樓跳了下去。

原來男孩之前因為數學課簽到的問題,與班上一個同學發生了衝突,同學帶著室友去和男孩有了肢體接觸。此後,男孩便經常跟母親說不想再上學了。男孩還向班主任說過:老感覺還會被別人打,別人老是針對我這樣。

可見這個孩子其實懼怕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人際關係裡害怕衝突,遇到衝突就退縮,封閉自己,是一種固有的行為模式,和這個人過去的經驗是分不開的。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說明這個孩子在過去的經驗中,不被允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發表不同意見之後,會被打壓或是體罰。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聽話照做”,可是也喪失了學習處理衝突的機會和經驗。

心理學家李雪說:最好的父母,不會切斷孩子的體驗。允許孩子完整的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

處理衝突的能力,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在父母身上實現。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近杭州一對父子因為互相毆打,“火”了。

原來,這個孩子中考完之後,一大家人為孩子舉行中考慶功宴。

期間因為這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拿著手機玩,爸爸就講了不少大道理。

孩子沒聽從父親還頂了嘴,父親覺得沒面子,出手打了孩子兩巴掌。孩子氣不過,便開始還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最後父子兩人扭打起來。

爸爸覺得下不來臺,便離家出走了。直到第二天,民警才通過電話找到了這位爸爸。

孩子被父母打了,大家都認為沒有什麼,可是孩子也有獨立的自尊和人格。孩子也有自己的需求,要被滿足,而只讓孩子聽話的父母,往往只關注自己內在的“小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需求有衝突,就會出現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孫雲曉老師說:孩子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其實也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學習,他要通過和父母的較量,學會服從及討價還價,知道對於別人的要求要怎樣去聽,這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不會因為孩子說不,就不愛他,這是孩子未來面對衝突時,最堅實的底氣。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曾看過這樣一本繪本,名叫《你不能欺負我》,故事是這樣的:

凱文特別想去遊樂場玩滑梯和鞦韆,可是薩米是那裡的“國王”。他不允許凱文靠近遊樂場的任何玩具。

薩米還經常威脅凱文,如果他碰了玩具,就會把他綁在鞦韆上,或是扔進大土坑,或是放進動物的柵欄裡。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每次凱文出門不一會兒,就回來了。爸爸很疑惑地跟他對話,才知道凱文和薩米之間的事情。

凱文的爸爸,並沒有幫孩子出頭。他引導孩子去思考,如果薩米真的對他做那些威脅他的行為時,他應該做些什麼來反抗。

這樣經過三天的往返後,凱文穿上了蜘蛛俠的衣服和內褲,感覺自己勇敢了許多,儘管他內心還是無比緊張,但他想突破自己的行為限制。

他勇敢的踏入了薩米正在玩的沙坑,不顧薩米的威脅,一步步的深入沙坑,發現薩米並沒有能把他怎麼樣。

他們各自在沙坑的一邊玩,中間因為撞到頭,產生了語言連接,最後成為一起遊戲的夥伴。

過程中,凱文有恐懼,父親沒有否定他的情緒,而是幫他客觀分析事件本身。凱文被理解之後,找回了力量和勇氣,最終自己去面對薩米,解決人際關係課題。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比起那些孩子受了欺負,大人大打出手的做法,這種讓孩子自己想辦法面對衝突,解決問題的方式,高明太多。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提出課題分離理論,簡單的說,其實就是要分清楚什麼是你的事,什麼是我的事,以及別人的情感和我的情感的區別。

薩米不喜歡別人和他一起在遊樂場玩,那是他的事,他的情緒。而遊樂場是公共場所,凱文想去玩,就需要戰勝自己內在的恐懼,學會自己處理和薩米之間的衝突。

儘管孩子在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會犯錯,會有挫敗感,會有不良情緒,但這些才是最真實,最有效的學習處理衝突的方式。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人際交往過程中,衝突無可避免,那麼如何能養育出不怕衝突的孩子呢?

首先,要做個“聽話”的父母

做“聽話”的父母,並不意味著無條件的縱容孩子,而是最大限度的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橫向的溝通關係。

尹建莉老師在書中講過一段圓圓的故事: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圓圓2歲的時候,他們一家人和親戚一起去天安門廣場玩,去公交站時要經過一個天橋,圓圓不想走臺階,想走橋旁邊的水泥臺子。

親戚不建議圓圓走不安全的地方,圓圓不聽,尹建莉老師就保護著她的安全,讓我順利走過了天橋邊的水泥臺。

儘管這一段路程很難走,很費力,圓圓走完之後卻很興奮。還樂此不疲的走了第二次。

心時代研究院院長王紀瓊提出了親子溝通中的雙圈理論,就是在出現問題時,父母先和孩子站在統一戰線,一起去解決問題。

這樣能夠讓孩子有穩定的安全感,親子關係會越來越好。

Dr魏在《家庭教育課》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家長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個穩定的,支持的環境給孩子。

其次,給孩子足夠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孩子前段時間在幼兒園裡,經歷了一次調班的過程。

剛調班時,他早起不願意上幼兒園,每次到學校門口就各種鬧情緒。要麼讓我陪他上課,要麼就是我還沒走兩步,他就又追過來抱著我。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我理解新班級讓他沒有安全感和熟悉感,所以我每次都儘量做到不生氣,不強迫。

而是告訴他,等他走進教室我才離開,放學會按時接他,我會等他慢慢適應這個班級的。

這樣的情況,大概經歷了2個月之後,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說:媽媽,我好像聞到了我老師的味道。

那一刻,我就隱約覺得孩子對老師熟悉了,有親密感了。果然第二天早上,他不再胡鬧,而是一個人走進了校園。

對新環境的恐懼感多數孩子都有,要給孩子更多的愛和耐心,讓他慢慢適應,擁有安全感和掌控感。

最後,幫孩子設立邊界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邊界

孩子從6個月開始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和母親不是同一個人,開始慢慢的有獨立意識,要允許孩子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從10-18個月,是孩子建立邊界感的練習階段,他學會拒絕,而身為父母,該無條件的愛孩子。

大學生從10樓跳下來: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比關注成績重要百倍

孩子從18-36個月,孩子學習的重點是和人分開,再連接。他開始意識到每個人是獨立的,同時也可以有親密關係。父母不要怕孩子犯錯,不要怕和孩子有衝突,讓孩子承受錯誤的自然後果。

此後一直到青春期,孩子的邊界感會擴張,能夠負責事情越來越多。父母要溫和而堅定的引導孩子,不以孩子為中心,守住自己的界線,尊重孩子的界線。

這樣孩子從成長的過程中,以父母為榜樣,才能學會設立自己的邊界,尊重他人的邊界。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多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學會處理衝突,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設立看得見的榜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