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昕談自卑:培養自信的孩子,智慧的父母會做這三件事'

"

前幾天,吳昕在《脫口秀大會》節目中談及自己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而自卑會讓她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輸。

她講到自己在主持節目的時候,每說一段都會看觀眾的反應,如果觀眾激烈的迴應,就會越說越好,如果大家的反應不好,就會長時間的看地,不敢直視觀眾。

"

前幾天,吳昕在《脫口秀大會》節目中談及自己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而自卑會讓她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輸。

她講到自己在主持節目的時候,每說一段都會看觀眾的反應,如果觀眾激烈的迴應,就會越說越好,如果大家的反應不好,就會長時間的看地,不敢直視觀眾。

吳昕談自卑:培養自信的孩子,智慧的父母會做這三件事

網友紛紛迴應自己也是這樣的人:

"很多都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沒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

"不自信,真的會跟你一輩子"。

自卑情結是很多人的煩惱,自卑的人,一生都在這種情緒中掙扎、對抗,內心充滿痛苦。

心理學研究顯示,父母的教養方式與自卑心理顯著相關。

積極樂觀的教養方式幫助孩子走出自卑,建立自信。

而如果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懂得尊重孩子、忽略孩子的感受,沒有及時給孩子充分的肯定,剝奪孩子的獨立性等這些消極的教養方式,會使孩子的自卑感逐漸增強。

孩子因為信任父母進而信任自己,讓孩子遠離自卑情結的牽絆,健康自信,獨立勇敢,是父母的必修課!

智慧的父母,懂得選擇積極正面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從自卑變自信。

01 給孩子充分的肯定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最開始往往源於成人的評價,父母的肯定,是孩子自信的基石。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最初都是源於父母,源於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

人類歷史上登月第一人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6六歲時跟媽媽說:"我要到月球上去"。

媽媽笑著說:"好啊,記得從月球上回來,回家吃飯"。

試想,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身邊,一個六歲的孩子說自己要去月球,我們可能會說:別瞎想了,趕緊寫作業。

人是需要認可和鼓勵的,有了認可和鼓勵,才會有動力和目標,才會有堅定的信念,才會相信"我能行"、"我可以"。

阿姆斯特丹年幼的想象在媽媽詼諧的回答中得到了肯定,才有了後來首位登陸月球的人。

哲學家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智慧的父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信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

前幾天,吳昕在《脫口秀大會》節目中談及自己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而自卑會讓她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輸。

她講到自己在主持節目的時候,每說一段都會看觀眾的反應,如果觀眾激烈的迴應,就會越說越好,如果大家的反應不好,就會長時間的看地,不敢直視觀眾。

吳昕談自卑:培養自信的孩子,智慧的父母會做這三件事

網友紛紛迴應自己也是這樣的人:

"很多都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沒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

"不自信,真的會跟你一輩子"。

自卑情結是很多人的煩惱,自卑的人,一生都在這種情緒中掙扎、對抗,內心充滿痛苦。

心理學研究顯示,父母的教養方式與自卑心理顯著相關。

積極樂觀的教養方式幫助孩子走出自卑,建立自信。

而如果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懂得尊重孩子、忽略孩子的感受,沒有及時給孩子充分的肯定,剝奪孩子的獨立性等這些消極的教養方式,會使孩子的自卑感逐漸增強。

孩子因為信任父母進而信任自己,讓孩子遠離自卑情結的牽絆,健康自信,獨立勇敢,是父母的必修課!

智慧的父母,懂得選擇積極正面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從自卑變自信。

01 給孩子充分的肯定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最開始往往源於成人的評價,父母的肯定,是孩子自信的基石。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最初都是源於父母,源於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

人類歷史上登月第一人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6六歲時跟媽媽說:"我要到月球上去"。

媽媽笑著說:"好啊,記得從月球上回來,回家吃飯"。

試想,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身邊,一個六歲的孩子說自己要去月球,我們可能會說:別瞎想了,趕緊寫作業。

人是需要認可和鼓勵的,有了認可和鼓勵,才會有動力和目標,才會有堅定的信念,才會相信"我能行"、"我可以"。

阿姆斯特丹年幼的想象在媽媽詼諧的回答中得到了肯定,才有了後來首位登陸月球的人。

哲學家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智慧的父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信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吳昕談自卑:培養自信的孩子,智慧的父母會做這三件事

02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一個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兩樣東西,歸屬感和價值感。

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他會通過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取得的成績,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網絡上流行著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朋友,一天放學回家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今天跑步比賽我是第一名。"

媽媽語氣平淡的問:"為什麼跑步呢?和誰比賽啊? "

"今天體育課上我們比賽。我跑了第一,老師還誇我身體素質好。"他得意地說著。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業嗎?趕緊去做作業吧!"媽媽好像根本沒有感受到他的開心。

媽媽的反應讓他很失望,悶悶不樂地去寫作業了。 他不能接受自己跑步得了第一名,媽媽卻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更沒有誇獎他。

可是爸爸卻發現了孩子的閃光點。

他對兒子說:"兒子, 你真是厲害,繼續努力,以後還會得第一名的!"

兒子堅定地點著頭回答:"嗯,我以後還要跑第一名。"

在爸爸的鼓勵下,他在多次體育比賽中獲獎。

心理學家認為,5-12歲是兒童最需要父母和老師支持和鼓勵的階段,忽視孩子的需求,拒絕孩子,是導致自卑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一句話,一次毫不在意的態度,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產生陰影,孩子有那麼多優點,我們為什麼要只盯著他的不足?

愛迪生從小喜歡刨根問底,經常問老師一些奇怪的問題。

有一天在學校愛迪生拆了老師的新買的教具,氣的老師請來了愛迪生的媽媽,讓愛迪生改掉愛拆東西的壞毛病。

但愛迪生的媽媽認為兒子這正是愛迪生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是兒子最大的優點,並鼓勵愛迪生多動手、多做實驗。

愛迪生的媽媽發現了兒子的獨特之處,保護著孩子的好奇心,引導他發揮自己的潛能,使愛迪生終於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發明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彼得•L•本森說過:"幾乎每個孩子都具備某種潛力——包括興趣、熱情、天賦或者關注等等。這些潛力是他們的"火花",一旦被激發,則能為他們帶來巨大的快樂和自信,讓他們更具前進的動力與方向"。

父母要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優缺點,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孩子才有信心和勇氣展現最好的自己。

"

前幾天,吳昕在《脫口秀大會》節目中談及自己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而自卑會讓她不自覺地去討好別人,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輸。

她講到自己在主持節目的時候,每說一段都會看觀眾的反應,如果觀眾激烈的迴應,就會越說越好,如果大家的反應不好,就會長時間的看地,不敢直視觀眾。

吳昕談自卑:培養自信的孩子,智慧的父母會做這三件事

網友紛紛迴應自己也是這樣的人:

"很多都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沒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

"不自信,真的會跟你一輩子"。

自卑情結是很多人的煩惱,自卑的人,一生都在這種情緒中掙扎、對抗,內心充滿痛苦。

心理學研究顯示,父母的教養方式與自卑心理顯著相關。

積極樂觀的教養方式幫助孩子走出自卑,建立自信。

而如果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懂得尊重孩子、忽略孩子的感受,沒有及時給孩子充分的肯定,剝奪孩子的獨立性等這些消極的教養方式,會使孩子的自卑感逐漸增強。

孩子因為信任父母進而信任自己,讓孩子遠離自卑情結的牽絆,健康自信,獨立勇敢,是父母的必修課!

智慧的父母,懂得選擇積極正面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從自卑變自信。

01 給孩子充分的肯定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最開始往往源於成人的評價,父母的肯定,是孩子自信的基石。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最初都是源於父母,源於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

人類歷史上登月第一人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6六歲時跟媽媽說:"我要到月球上去"。

媽媽笑著說:"好啊,記得從月球上回來,回家吃飯"。

試想,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身邊,一個六歲的孩子說自己要去月球,我們可能會說:別瞎想了,趕緊寫作業。

人是需要認可和鼓勵的,有了認可和鼓勵,才會有動力和目標,才會有堅定的信念,才會相信"我能行"、"我可以"。

阿姆斯特丹年幼的想象在媽媽詼諧的回答中得到了肯定,才有了後來首位登陸月球的人。

哲學家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智慧的父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信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吳昕談自卑:培養自信的孩子,智慧的父母會做這三件事

02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一個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兩樣東西,歸屬感和價值感。

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他會通過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取得的成績,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網絡上流行著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朋友,一天放學回家高興地對媽媽說:"媽媽,今天跑步比賽我是第一名。"

媽媽語氣平淡的問:"為什麼跑步呢?和誰比賽啊? "

"今天體育課上我們比賽。我跑了第一,老師還誇我身體素質好。"他得意地說著。

"哦,知道了。今天有作業嗎?趕緊去做作業吧!"媽媽好像根本沒有感受到他的開心。

媽媽的反應讓他很失望,悶悶不樂地去寫作業了。 他不能接受自己跑步得了第一名,媽媽卻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更沒有誇獎他。

可是爸爸卻發現了孩子的閃光點。

他對兒子說:"兒子, 你真是厲害,繼續努力,以後還會得第一名的!"

兒子堅定地點著頭回答:"嗯,我以後還要跑第一名。"

在爸爸的鼓勵下,他在多次體育比賽中獲獎。

心理學家認為,5-12歲是兒童最需要父母和老師支持和鼓勵的階段,忽視孩子的需求,拒絕孩子,是導致自卑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一句話,一次毫不在意的態度,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產生陰影,孩子有那麼多優點,我們為什麼要只盯著他的不足?

愛迪生從小喜歡刨根問底,經常問老師一些奇怪的問題。

有一天在學校愛迪生拆了老師的新買的教具,氣的老師請來了愛迪生的媽媽,讓愛迪生改掉愛拆東西的壞毛病。

但愛迪生的媽媽認為兒子這正是愛迪生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是兒子最大的優點,並鼓勵愛迪生多動手、多做實驗。

愛迪生的媽媽發現了兒子的獨特之處,保護著孩子的好奇心,引導他發揮自己的潛能,使愛迪生終於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發明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彼得•L•本森說過:"幾乎每個孩子都具備某種潛力——包括興趣、熱情、天賦或者關注等等。這些潛力是他們的"火花",一旦被激發,則能為他們帶來巨大的快樂和自信,讓他們更具前進的動力與方向"。

父母要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優缺點,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孩子才有信心和勇氣展現最好的自己。

吳昕談自卑:培養自信的孩子,智慧的父母會做這三件事

03 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

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可見,引導孩子獨立是如此的重要。

著名親子教育短片《如何帶好孩子?》中講到:"我們要怎樣確保子女長大之後,能對自己有信心,也對社會有所貢獻呢?"

答案就是讓孩子發揮發的自決力。

每個孩子都應該自然、自由的成長,而不應該被控制、訓練或者佔有。

作者說:"孩子的破壞自己的東西或者一直煩你、破壞家庭的祥和這種"報復"行為,是在捍衛他的自決力,唯有讓孩子發揮他的自決力,才能保有他的那份愛與甜美。"

自決力是孩子擁有獨立精神的基礎。

懂得培養孩子獨立性的父母會懂得從生活的小事出發,循序漸進的鍛鍊孩子。

胡可最近在微博上分享了兒子安吉自己疊衣服的視頻,並配文"我家的家務小能手上線了"。

作為最會教育孩子的明星媽媽,胡可時常在微博上分享兒子做家務、幫助父母、照顧弟弟的經歷。

在綜藝節目中,安吉也總是懂得幫助、照顧、鼓勵同伴,像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小男子漢。

胡可在分享自己的育兒經時說,父母乾的越多,孩子就乾的越少,父母要在適當的時候示弱,給孩子給大人提供幫助的機會,讓孩子獨立的去解決問題,會在一點一滴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比爾蓋茨說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是讓孩子僅僅具有獨立的意識和態度就夠了,必須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讓他自己掃除障礙。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到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決問題"。

智慧的父母,懂得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在不斷的嘗試中變得自信、自立。

著名教育學家,知心姐姐盧勤曾說:"愛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方法"。

做到以上幾點,會幫助我們養育一個更健康、快樂、自信的孩子。

—END—

作者簡介:如煙,做媽媽四年,始終堅信育兒即育己,希望和孩子一起慢慢長大。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羽木舒,說說你關注的話題,說不定下一篇文章就是為你而定製的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