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

前陣子,有個媽媽帶12歲的女兒小文來諮詢一個問題:

為什麼性格內向、乖巧,為人老實,成績不差,長相中等偏上的女兒,非常不討老師喜歡?

媽媽說:小文各方面雖不拔尖,但也不算很差,為什麼無論校內老師,還是校外輔導班老師,都不喜歡女兒呢?

我問:關於“不喜歡”,有沒有具體事例?

媽媽情緒有點激動地說:“小文受欺負,找老師告狀,老師從來不管,還嫌她煩,但班裡其他孩子去告狀,老師就會處理。

還有,老師從來沒有耐心聽小文講一句完整的話,總是打斷她,然後又說她“話也說不清楚”。”

媽媽說現在小文很自卑,不愛說話,遇事很退縮,宅,有厭學情緒。

"

前陣子,有個媽媽帶12歲的女兒小文來諮詢一個問題:

為什麼性格內向、乖巧,為人老實,成績不差,長相中等偏上的女兒,非常不討老師喜歡?

媽媽說:小文各方面雖不拔尖,但也不算很差,為什麼無論校內老師,還是校外輔導班老師,都不喜歡女兒呢?

我問:關於“不喜歡”,有沒有具體事例?

媽媽情緒有點激動地說:“小文受欺負,找老師告狀,老師從來不管,還嫌她煩,但班裡其他孩子去告狀,老師就會處理。

還有,老師從來沒有耐心聽小文講一句完整的話,總是打斷她,然後又說她“話也說不清楚”。”

媽媽說現在小文很自卑,不愛說話,遇事很退縮,宅,有厭學情緒。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仔細打量小文,她基本不和人眼神對視,包括媽媽,

說話聲音很輕,我和她相隔1米多點,卻聽不清她說什麼,需要坐她旁邊媽媽充當翻譯。

容貌上,小文絕對算美女,五官、臉型、體型,都屬於百裡挑一。

這麼個靦腆、害羞、美麗、瘦弱的女孩,照理應該讓人忍不住想呵護,可為何事實並非如此呢?

小文媽媽說:“我們也明白,所有老師都不喜歡她,或許問題不在老師,而在孩子身上,所以,我想帶她來看看,是什麼問題導致的?”

"

前陣子,有個媽媽帶12歲的女兒小文來諮詢一個問題:

為什麼性格內向、乖巧,為人老實,成績不差,長相中等偏上的女兒,非常不討老師喜歡?

媽媽說:小文各方面雖不拔尖,但也不算很差,為什麼無論校內老師,還是校外輔導班老師,都不喜歡女兒呢?

我問:關於“不喜歡”,有沒有具體事例?

媽媽情緒有點激動地說:“小文受欺負,找老師告狀,老師從來不管,還嫌她煩,但班裡其他孩子去告狀,老師就會處理。

還有,老師從來沒有耐心聽小文講一句完整的話,總是打斷她,然後又說她“話也說不清楚”。”

媽媽說現在小文很自卑,不愛說話,遇事很退縮,宅,有厭學情緒。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仔細打量小文,她基本不和人眼神對視,包括媽媽,

說話聲音很輕,我和她相隔1米多點,卻聽不清她說什麼,需要坐她旁邊媽媽充當翻譯。

容貌上,小文絕對算美女,五官、臉型、體型,都屬於百裡挑一。

這麼個靦腆、害羞、美麗、瘦弱的女孩,照理應該讓人忍不住想呵護,可為何事實並非如此呢?

小文媽媽說:“我們也明白,所有老師都不喜歡她,或許問題不在老師,而在孩子身上,所以,我想帶她來看看,是什麼問題導致的?”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提出和小文單獨談談,

媽媽離開後,小文很緊張,

在引導、鼓勵了很久之後,才斷斷續續說了一些:

  • 老師、同學經常說她“髒”,“不愛乾淨”

她承認自己不愛洗澡、不愛刷牙,可能因此有異味。

  • 長期接觸她的大人,都不喜歡她

不單是老師,生活中親戚、鄰居等,都不喜歡她。

關於後一條,我曾問小文:你喜歡什麼樣的人?

她說:有耐心,對我好的。

我問:你身邊誰是符合這條件的?

她想了很久,然後說:沒有。

停頓了下,又補充道:其他人沒有,爸爸媽媽還可以。

"

前陣子,有個媽媽帶12歲的女兒小文來諮詢一個問題:

為什麼性格內向、乖巧,為人老實,成績不差,長相中等偏上的女兒,非常不討老師喜歡?

媽媽說:小文各方面雖不拔尖,但也不算很差,為什麼無論校內老師,還是校外輔導班老師,都不喜歡女兒呢?

我問:關於“不喜歡”,有沒有具體事例?

媽媽情緒有點激動地說:“小文受欺負,找老師告狀,老師從來不管,還嫌她煩,但班裡其他孩子去告狀,老師就會處理。

還有,老師從來沒有耐心聽小文講一句完整的話,總是打斷她,然後又說她“話也說不清楚”。”

媽媽說現在小文很自卑,不愛說話,遇事很退縮,宅,有厭學情緒。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仔細打量小文,她基本不和人眼神對視,包括媽媽,

說話聲音很輕,我和她相隔1米多點,卻聽不清她說什麼,需要坐她旁邊媽媽充當翻譯。

容貌上,小文絕對算美女,五官、臉型、體型,都屬於百裡挑一。

這麼個靦腆、害羞、美麗、瘦弱的女孩,照理應該讓人忍不住想呵護,可為何事實並非如此呢?

小文媽媽說:“我們也明白,所有老師都不喜歡她,或許問題不在老師,而在孩子身上,所以,我想帶她來看看,是什麼問題導致的?”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提出和小文單獨談談,

媽媽離開後,小文很緊張,

在引導、鼓勵了很久之後,才斷斷續續說了一些:

  • 老師、同學經常說她“髒”,“不愛乾淨”

她承認自己不愛洗澡、不愛刷牙,可能因此有異味。

  • 長期接觸她的大人,都不喜歡她

不單是老師,生活中親戚、鄰居等,都不喜歡她。

關於後一條,我曾問小文:你喜歡什麼樣的人?

她說:有耐心,對我好的。

我問:你身邊誰是符合這條件的?

她想了很久,然後說:沒有。

停頓了下,又補充道:其他人沒有,爸爸媽媽還可以。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在和小文對話中,我不斷觀察她,結合她和她母親提供的內容,

我發現小文在與人交流中,確實有些問題:

1,邋遢的習慣

  • 衛生習慣差

幾乎不刷牙;冬天時2個多月洗次澡;夏天3天左右洗一次,

肉眼可見,脖子、手肘、小腿有垢。

在養成好習慣的問題上,言傳身教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監督。

孩子小時候,父母將好習慣告知、培養、監督,

持續一段時間後,孩子自然就養成好習慣了。

  • 作業髒亂

生活中衛生習慣差,反應到作業上,自然就變成隨意塗改、字跡潦草、格式馬虎等。

小文也知道同學的作業本都比她的整潔、漂亮,

但已經12歲的她,對此表示:自己真的做不到。

其實有什麼做不到的,還是願不願意約束自己的問題。

改變一個固有的習慣,比形成一個新習慣,要難多了,

所以,在改變之初,需要父母花時間監督,給孩子適度的壓力,推他們一把,幫助他們把新習慣堅持下去。

"

前陣子,有個媽媽帶12歲的女兒小文來諮詢一個問題:

為什麼性格內向、乖巧,為人老實,成績不差,長相中等偏上的女兒,非常不討老師喜歡?

媽媽說:小文各方面雖不拔尖,但也不算很差,為什麼無論校內老師,還是校外輔導班老師,都不喜歡女兒呢?

我問:關於“不喜歡”,有沒有具體事例?

媽媽情緒有點激動地說:“小文受欺負,找老師告狀,老師從來不管,還嫌她煩,但班裡其他孩子去告狀,老師就會處理。

還有,老師從來沒有耐心聽小文講一句完整的話,總是打斷她,然後又說她“話也說不清楚”。”

媽媽說現在小文很自卑,不愛說話,遇事很退縮,宅,有厭學情緒。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仔細打量小文,她基本不和人眼神對視,包括媽媽,

說話聲音很輕,我和她相隔1米多點,卻聽不清她說什麼,需要坐她旁邊媽媽充當翻譯。

容貌上,小文絕對算美女,五官、臉型、體型,都屬於百裡挑一。

這麼個靦腆、害羞、美麗、瘦弱的女孩,照理應該讓人忍不住想呵護,可為何事實並非如此呢?

小文媽媽說:“我們也明白,所有老師都不喜歡她,或許問題不在老師,而在孩子身上,所以,我想帶她來看看,是什麼問題導致的?”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提出和小文單獨談談,

媽媽離開後,小文很緊張,

在引導、鼓勵了很久之後,才斷斷續續說了一些:

  • 老師、同學經常說她“髒”,“不愛乾淨”

她承認自己不愛洗澡、不愛刷牙,可能因此有異味。

  • 長期接觸她的大人,都不喜歡她

不單是老師,生活中親戚、鄰居等,都不喜歡她。

關於後一條,我曾問小文:你喜歡什麼樣的人?

她說:有耐心,對我好的。

我問:你身邊誰是符合這條件的?

她想了很久,然後說:沒有。

停頓了下,又補充道:其他人沒有,爸爸媽媽還可以。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在和小文對話中,我不斷觀察她,結合她和她母親提供的內容,

我發現小文在與人交流中,確實有些問題:

1,邋遢的習慣

  • 衛生習慣差

幾乎不刷牙;冬天時2個多月洗次澡;夏天3天左右洗一次,

肉眼可見,脖子、手肘、小腿有垢。

在養成好習慣的問題上,言傳身教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監督。

孩子小時候,父母將好習慣告知、培養、監督,

持續一段時間後,孩子自然就養成好習慣了。

  • 作業髒亂

生活中衛生習慣差,反應到作業上,自然就變成隨意塗改、字跡潦草、格式馬虎等。

小文也知道同學的作業本都比她的整潔、漂亮,

但已經12歲的她,對此表示:自己真的做不到。

其實有什麼做不到的,還是願不願意約束自己的問題。

改變一個固有的習慣,比形成一個新習慣,要難多了,

所以,在改變之初,需要父母花時間監督,給孩子適度的壓力,推他們一把,幫助他們把新習慣堅持下去。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2,缺乏整理意識

  • 對“亂”和“乾淨”的理解偏差

小文家裡很亂,父母認為,只要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就不算亂,而是“另一種有序”。

這導致了,小文對“亂”和“乾淨”的理解偏差。

有次,老師要求每個學生提供在家朗讀課文的視頻,

結果小文拿出的視頻,在班裡一放,被同學嘲笑了好多天,

原來小文在視頻裡是坐地上朗讀的,背後則是堆滿東西的沙發、茶几、椅子等等。

這件事讓小文很不開心,她認為同學們都看不起她。

如果小文能意識到這是“亂”的,相信整理後再拍視頻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 書和本子都是皺巴巴的

缺乏整理的壞習慣,還讓小文的書包、筆盒、書桌永遠都是亂哄哄的。

雖然她總能在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本子和書,

但因為亂,拿出來的紙質材料都是卷邊的,看上去又髒又破。

有幾次,老師甚至致電家長,請他們給孩子買套新的教材,因為實在是太髒了。

家長呢,買了新的了事,並沒有重視孩子的這個問題。

  • 著裝不加整理就出門

缺乏整理還體現在衣著上,

褲腿短一截,襪子一高一低,衣服寬大不合體,質地陳舊…

小文媽媽說:家裡是不允許談論美醜的,因為小文爸爸認為“打扮”就是攀比,就是沒出息。

其實孩子的著裝不需要特別時髦、新款,只要保持整潔、合體就行,

這也是一種自尊、自愛的表現。

"

前陣子,有個媽媽帶12歲的女兒小文來諮詢一個問題:

為什麼性格內向、乖巧,為人老實,成績不差,長相中等偏上的女兒,非常不討老師喜歡?

媽媽說:小文各方面雖不拔尖,但也不算很差,為什麼無論校內老師,還是校外輔導班老師,都不喜歡女兒呢?

我問:關於“不喜歡”,有沒有具體事例?

媽媽情緒有點激動地說:“小文受欺負,找老師告狀,老師從來不管,還嫌她煩,但班裡其他孩子去告狀,老師就會處理。

還有,老師從來沒有耐心聽小文講一句完整的話,總是打斷她,然後又說她“話也說不清楚”。”

媽媽說現在小文很自卑,不愛說話,遇事很退縮,宅,有厭學情緒。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仔細打量小文,她基本不和人眼神對視,包括媽媽,

說話聲音很輕,我和她相隔1米多點,卻聽不清她說什麼,需要坐她旁邊媽媽充當翻譯。

容貌上,小文絕對算美女,五官、臉型、體型,都屬於百裡挑一。

這麼個靦腆、害羞、美麗、瘦弱的女孩,照理應該讓人忍不住想呵護,可為何事實並非如此呢?

小文媽媽說:“我們也明白,所有老師都不喜歡她,或許問題不在老師,而在孩子身上,所以,我想帶她來看看,是什麼問題導致的?”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提出和小文單獨談談,

媽媽離開後,小文很緊張,

在引導、鼓勵了很久之後,才斷斷續續說了一些:

  • 老師、同學經常說她“髒”,“不愛乾淨”

她承認自己不愛洗澡、不愛刷牙,可能因此有異味。

  • 長期接觸她的大人,都不喜歡她

不單是老師,生活中親戚、鄰居等,都不喜歡她。

關於後一條,我曾問小文:你喜歡什麼樣的人?

她說:有耐心,對我好的。

我問:你身邊誰是符合這條件的?

她想了很久,然後說:沒有。

停頓了下,又補充道:其他人沒有,爸爸媽媽還可以。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在和小文對話中,我不斷觀察她,結合她和她母親提供的內容,

我發現小文在與人交流中,確實有些問題:

1,邋遢的習慣

  • 衛生習慣差

幾乎不刷牙;冬天時2個多月洗次澡;夏天3天左右洗一次,

肉眼可見,脖子、手肘、小腿有垢。

在養成好習慣的問題上,言傳身教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監督。

孩子小時候,父母將好習慣告知、培養、監督,

持續一段時間後,孩子自然就養成好習慣了。

  • 作業髒亂

生活中衛生習慣差,反應到作業上,自然就變成隨意塗改、字跡潦草、格式馬虎等。

小文也知道同學的作業本都比她的整潔、漂亮,

但已經12歲的她,對此表示:自己真的做不到。

其實有什麼做不到的,還是願不願意約束自己的問題。

改變一個固有的習慣,比形成一個新習慣,要難多了,

所以,在改變之初,需要父母花時間監督,給孩子適度的壓力,推他們一把,幫助他們把新習慣堅持下去。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2,缺乏整理意識

  • 對“亂”和“乾淨”的理解偏差

小文家裡很亂,父母認為,只要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就不算亂,而是“另一種有序”。

這導致了,小文對“亂”和“乾淨”的理解偏差。

有次,老師要求每個學生提供在家朗讀課文的視頻,

結果小文拿出的視頻,在班裡一放,被同學嘲笑了好多天,

原來小文在視頻裡是坐地上朗讀的,背後則是堆滿東西的沙發、茶几、椅子等等。

這件事讓小文很不開心,她認為同學們都看不起她。

如果小文能意識到這是“亂”的,相信整理後再拍視頻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 書和本子都是皺巴巴的

缺乏整理的壞習慣,還讓小文的書包、筆盒、書桌永遠都是亂哄哄的。

雖然她總能在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本子和書,

但因為亂,拿出來的紙質材料都是卷邊的,看上去又髒又破。

有幾次,老師甚至致電家長,請他們給孩子買套新的教材,因為實在是太髒了。

家長呢,買了新的了事,並沒有重視孩子的這個問題。

  • 著裝不加整理就出門

缺乏整理還體現在衣著上,

褲腿短一截,襪子一高一低,衣服寬大不合體,質地陳舊…

小文媽媽說:家裡是不允許談論美醜的,因為小文爸爸認為“打扮”就是攀比,就是沒出息。

其實孩子的著裝不需要特別時髦、新款,只要保持整潔、合體就行,

這也是一種自尊、自愛的表現。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3,不敢說觀點,總是在解釋

與小文對話,能明顯感到她的不自信,總在偷瞄對方,看對方臉色小心翼翼地說話。

這導致了她說話特別慢。

同時對開放式問題,如:“為什麼”、“詳細說說”,顯得很無措,要思考很久才能回答。

此外,她沒法直接說觀點,而一定要按部就班地從頭把事情描述一下。

有次,班裡的投影儀壞了,

老師問“投影儀怎麼壞了?上節課還好好的。”

最後老師鎖定兩個學生,一個是小文,另一個是個男生。

男生回答:“不知道,課間休息時我去上廁所了。”

小文的回答則是:“因為我上節英語課,課文背誦沒過關,所以,英語老師讓我課間休息去她辦公室,找她補背一遍課文。我一下課就去英文老師辦公室了,因為還是背的不好,所以,背了三遍,直到上課鈴響,英語老師才放我回來。”

無謂的冗長解釋,讓小文顯得答非所問、心虛,以及非常懦弱。

為什麼小文會用這種方式回答問題呢?

因為她想到了後面的後面的後面,

簡單說,就是她想太多了。

小文告訴我,如果她說觀點,會不會讓人覺得太敷衍,會不會不滿意,會不會讓她“解釋清楚”……

想太多的結果,就是回答速度慢,以及答非所問。

這點在成年人中也經常會發生,

越在乎,越答錯,

其實只要放鬆心態,緊扣問題,給出最直接的答案,就可以了。

"

前陣子,有個媽媽帶12歲的女兒小文來諮詢一個問題:

為什麼性格內向、乖巧,為人老實,成績不差,長相中等偏上的女兒,非常不討老師喜歡?

媽媽說:小文各方面雖不拔尖,但也不算很差,為什麼無論校內老師,還是校外輔導班老師,都不喜歡女兒呢?

我問:關於“不喜歡”,有沒有具體事例?

媽媽情緒有點激動地說:“小文受欺負,找老師告狀,老師從來不管,還嫌她煩,但班裡其他孩子去告狀,老師就會處理。

還有,老師從來沒有耐心聽小文講一句完整的話,總是打斷她,然後又說她“話也說不清楚”。”

媽媽說現在小文很自卑,不愛說話,遇事很退縮,宅,有厭學情緒。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仔細打量小文,她基本不和人眼神對視,包括媽媽,

說話聲音很輕,我和她相隔1米多點,卻聽不清她說什麼,需要坐她旁邊媽媽充當翻譯。

容貌上,小文絕對算美女,五官、臉型、體型,都屬於百裡挑一。

這麼個靦腆、害羞、美麗、瘦弱的女孩,照理應該讓人忍不住想呵護,可為何事實並非如此呢?

小文媽媽說:“我們也明白,所有老師都不喜歡她,或許問題不在老師,而在孩子身上,所以,我想帶她來看看,是什麼問題導致的?”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提出和小文單獨談談,

媽媽離開後,小文很緊張,

在引導、鼓勵了很久之後,才斷斷續續說了一些:

  • 老師、同學經常說她“髒”,“不愛乾淨”

她承認自己不愛洗澡、不愛刷牙,可能因此有異味。

  • 長期接觸她的大人,都不喜歡她

不單是老師,生活中親戚、鄰居等,都不喜歡她。

關於後一條,我曾問小文:你喜歡什麼樣的人?

她說:有耐心,對我好的。

我問:你身邊誰是符合這條件的?

她想了很久,然後說:沒有。

停頓了下,又補充道:其他人沒有,爸爸媽媽還可以。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在和小文對話中,我不斷觀察她,結合她和她母親提供的內容,

我發現小文在與人交流中,確實有些問題:

1,邋遢的習慣

  • 衛生習慣差

幾乎不刷牙;冬天時2個多月洗次澡;夏天3天左右洗一次,

肉眼可見,脖子、手肘、小腿有垢。

在養成好習慣的問題上,言傳身教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監督。

孩子小時候,父母將好習慣告知、培養、監督,

持續一段時間後,孩子自然就養成好習慣了。

  • 作業髒亂

生活中衛生習慣差,反應到作業上,自然就變成隨意塗改、字跡潦草、格式馬虎等。

小文也知道同學的作業本都比她的整潔、漂亮,

但已經12歲的她,對此表示:自己真的做不到。

其實有什麼做不到的,還是願不願意約束自己的問題。

改變一個固有的習慣,比形成一個新習慣,要難多了,

所以,在改變之初,需要父母花時間監督,給孩子適度的壓力,推他們一把,幫助他們把新習慣堅持下去。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2,缺乏整理意識

  • 對“亂”和“乾淨”的理解偏差

小文家裡很亂,父母認為,只要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就不算亂,而是“另一種有序”。

這導致了,小文對“亂”和“乾淨”的理解偏差。

有次,老師要求每個學生提供在家朗讀課文的視頻,

結果小文拿出的視頻,在班裡一放,被同學嘲笑了好多天,

原來小文在視頻裡是坐地上朗讀的,背後則是堆滿東西的沙發、茶几、椅子等等。

這件事讓小文很不開心,她認為同學們都看不起她。

如果小文能意識到這是“亂”的,相信整理後再拍視頻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 書和本子都是皺巴巴的

缺乏整理的壞習慣,還讓小文的書包、筆盒、書桌永遠都是亂哄哄的。

雖然她總能在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本子和書,

但因為亂,拿出來的紙質材料都是卷邊的,看上去又髒又破。

有幾次,老師甚至致電家長,請他們給孩子買套新的教材,因為實在是太髒了。

家長呢,買了新的了事,並沒有重視孩子的這個問題。

  • 著裝不加整理就出門

缺乏整理還體現在衣著上,

褲腿短一截,襪子一高一低,衣服寬大不合體,質地陳舊…

小文媽媽說:家裡是不允許談論美醜的,因為小文爸爸認為“打扮”就是攀比,就是沒出息。

其實孩子的著裝不需要特別時髦、新款,只要保持整潔、合體就行,

這也是一種自尊、自愛的表現。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3,不敢說觀點,總是在解釋

與小文對話,能明顯感到她的不自信,總在偷瞄對方,看對方臉色小心翼翼地說話。

這導致了她說話特別慢。

同時對開放式問題,如:“為什麼”、“詳細說說”,顯得很無措,要思考很久才能回答。

此外,她沒法直接說觀點,而一定要按部就班地從頭把事情描述一下。

有次,班裡的投影儀壞了,

老師問“投影儀怎麼壞了?上節課還好好的。”

最後老師鎖定兩個學生,一個是小文,另一個是個男生。

男生回答:“不知道,課間休息時我去上廁所了。”

小文的回答則是:“因為我上節英語課,課文背誦沒過關,所以,英語老師讓我課間休息去她辦公室,找她補背一遍課文。我一下課就去英文老師辦公室了,因為還是背的不好,所以,背了三遍,直到上課鈴響,英語老師才放我回來。”

無謂的冗長解釋,讓小文顯得答非所問、心虛,以及非常懦弱。

為什麼小文會用這種方式回答問題呢?

因為她想到了後面的後面的後面,

簡單說,就是她想太多了。

小文告訴我,如果她說觀點,會不會讓人覺得太敷衍,會不會不滿意,會不會讓她“解釋清楚”……

想太多的結果,就是回答速度慢,以及答非所問。

這點在成年人中也經常會發生,

越在乎,越答錯,

其實只要放鬆心態,緊扣問題,給出最直接的答案,就可以了。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網絡圖

4,父母對老師的成見

在小文這個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 母親認為:老師們對小文不好。
  • 而小文的感受是:所有人都對自己不好。

由此可見,父母對老師是有點成見的。

這種觀點在日常交流中,會潛移默化傳導給孩子,

  • 外向、強勢的孩子,或許因此對老師會有敵意;
  • 而內向、膽小如小文這樣的孩子,則會更怕老師,更恐懼被“針對”。

這也是導致她退縮的原因之一。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達,或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老師的不滿

心理學有個實驗:走道里,兩陌生人相遇,甲先衝乙微笑,乙大概有50%的概率會回一個笑臉,但也有可能不回。

第二次,甲乙相遇,乙有83%的概率會主動向甲微笑。

如果前兩次,甲都向乙微笑,那麼第三次甲乙遇到,97%的乙會主動微笑點頭打招呼。

這說明,當你向別人持續釋放善意、欣賞,回報率幾乎是百分百的

孩子在學校裡也是如此,

家長要引導、鼓勵孩子,多看到老師辛苦、知識豐富、真誠的那一面,

讓孩子從心底裡認可、尊敬老師,

豎立這樣的想法,最終保護的是自己孩子。

"

前陣子,有個媽媽帶12歲的女兒小文來諮詢一個問題:

為什麼性格內向、乖巧,為人老實,成績不差,長相中等偏上的女兒,非常不討老師喜歡?

媽媽說:小文各方面雖不拔尖,但也不算很差,為什麼無論校內老師,還是校外輔導班老師,都不喜歡女兒呢?

我問:關於“不喜歡”,有沒有具體事例?

媽媽情緒有點激動地說:“小文受欺負,找老師告狀,老師從來不管,還嫌她煩,但班裡其他孩子去告狀,老師就會處理。

還有,老師從來沒有耐心聽小文講一句完整的話,總是打斷她,然後又說她“話也說不清楚”。”

媽媽說現在小文很自卑,不愛說話,遇事很退縮,宅,有厭學情緒。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仔細打量小文,她基本不和人眼神對視,包括媽媽,

說話聲音很輕,我和她相隔1米多點,卻聽不清她說什麼,需要坐她旁邊媽媽充當翻譯。

容貌上,小文絕對算美女,五官、臉型、體型,都屬於百裡挑一。

這麼個靦腆、害羞、美麗、瘦弱的女孩,照理應該讓人忍不住想呵護,可為何事實並非如此呢?

小文媽媽說:“我們也明白,所有老師都不喜歡她,或許問題不在老師,而在孩子身上,所以,我想帶她來看看,是什麼問題導致的?”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提出和小文單獨談談,

媽媽離開後,小文很緊張,

在引導、鼓勵了很久之後,才斷斷續續說了一些:

  • 老師、同學經常說她“髒”,“不愛乾淨”

她承認自己不愛洗澡、不愛刷牙,可能因此有異味。

  • 長期接觸她的大人,都不喜歡她

不單是老師,生活中親戚、鄰居等,都不喜歡她。

關於後一條,我曾問小文:你喜歡什麼樣的人?

她說:有耐心,對我好的。

我問:你身邊誰是符合這條件的?

她想了很久,然後說:沒有。

停頓了下,又補充道:其他人沒有,爸爸媽媽還可以。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在和小文對話中,我不斷觀察她,結合她和她母親提供的內容,

我發現小文在與人交流中,確實有些問題:

1,邋遢的習慣

  • 衛生習慣差

幾乎不刷牙;冬天時2個多月洗次澡;夏天3天左右洗一次,

肉眼可見,脖子、手肘、小腿有垢。

在養成好習慣的問題上,言傳身教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監督。

孩子小時候,父母將好習慣告知、培養、監督,

持續一段時間後,孩子自然就養成好習慣了。

  • 作業髒亂

生活中衛生習慣差,反應到作業上,自然就變成隨意塗改、字跡潦草、格式馬虎等。

小文也知道同學的作業本都比她的整潔、漂亮,

但已經12歲的她,對此表示:自己真的做不到。

其實有什麼做不到的,還是願不願意約束自己的問題。

改變一個固有的習慣,比形成一個新習慣,要難多了,

所以,在改變之初,需要父母花時間監督,給孩子適度的壓力,推他們一把,幫助他們把新習慣堅持下去。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2,缺乏整理意識

  • 對“亂”和“乾淨”的理解偏差

小文家裡很亂,父母認為,只要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就不算亂,而是“另一種有序”。

這導致了,小文對“亂”和“乾淨”的理解偏差。

有次,老師要求每個學生提供在家朗讀課文的視頻,

結果小文拿出的視頻,在班裡一放,被同學嘲笑了好多天,

原來小文在視頻裡是坐地上朗讀的,背後則是堆滿東西的沙發、茶几、椅子等等。

這件事讓小文很不開心,她認為同學們都看不起她。

如果小文能意識到這是“亂”的,相信整理後再拍視頻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 書和本子都是皺巴巴的

缺乏整理的壞習慣,還讓小文的書包、筆盒、書桌永遠都是亂哄哄的。

雖然她總能在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本子和書,

但因為亂,拿出來的紙質材料都是卷邊的,看上去又髒又破。

有幾次,老師甚至致電家長,請他們給孩子買套新的教材,因為實在是太髒了。

家長呢,買了新的了事,並沒有重視孩子的這個問題。

  • 著裝不加整理就出門

缺乏整理還體現在衣著上,

褲腿短一截,襪子一高一低,衣服寬大不合體,質地陳舊…

小文媽媽說:家裡是不允許談論美醜的,因為小文爸爸認為“打扮”就是攀比,就是沒出息。

其實孩子的著裝不需要特別時髦、新款,只要保持整潔、合體就行,

這也是一種自尊、自愛的表現。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3,不敢說觀點,總是在解釋

與小文對話,能明顯感到她的不自信,總在偷瞄對方,看對方臉色小心翼翼地說話。

這導致了她說話特別慢。

同時對開放式問題,如:“為什麼”、“詳細說說”,顯得很無措,要思考很久才能回答。

此外,她沒法直接說觀點,而一定要按部就班地從頭把事情描述一下。

有次,班裡的投影儀壞了,

老師問“投影儀怎麼壞了?上節課還好好的。”

最後老師鎖定兩個學生,一個是小文,另一個是個男生。

男生回答:“不知道,課間休息時我去上廁所了。”

小文的回答則是:“因為我上節英語課,課文背誦沒過關,所以,英語老師讓我課間休息去她辦公室,找她補背一遍課文。我一下課就去英文老師辦公室了,因為還是背的不好,所以,背了三遍,直到上課鈴響,英語老師才放我回來。”

無謂的冗長解釋,讓小文顯得答非所問、心虛,以及非常懦弱。

為什麼小文會用這種方式回答問題呢?

因為她想到了後面的後面的後面,

簡單說,就是她想太多了。

小文告訴我,如果她說觀點,會不會讓人覺得太敷衍,會不會不滿意,會不會讓她“解釋清楚”……

想太多的結果,就是回答速度慢,以及答非所問。

這點在成年人中也經常會發生,

越在乎,越答錯,

其實只要放鬆心態,緊扣問題,給出最直接的答案,就可以了。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網絡圖

4,父母對老師的成見

在小文這個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 母親認為:老師們對小文不好。
  • 而小文的感受是:所有人都對自己不好。

由此可見,父母對老師是有點成見的。

這種觀點在日常交流中,會潛移默化傳導給孩子,

  • 外向、強勢的孩子,或許因此對老師會有敵意;
  • 而內向、膽小如小文這樣的孩子,則會更怕老師,更恐懼被“針對”。

這也是導致她退縮的原因之一。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達,或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老師的不滿

心理學有個實驗:走道里,兩陌生人相遇,甲先衝乙微笑,乙大概有50%的概率會回一個笑臉,但也有可能不回。

第二次,甲乙相遇,乙有83%的概率會主動向甲微笑。

如果前兩次,甲都向乙微笑,那麼第三次甲乙遇到,97%的乙會主動微笑點頭打招呼。

這說明,當你向別人持續釋放善意、欣賞,回報率幾乎是百分百的

孩子在學校裡也是如此,

家長要引導、鼓勵孩子,多看到老師辛苦、知識豐富、真誠的那一面,

讓孩子從心底裡認可、尊敬老師,

豎立這樣的想法,最終保護的是自己孩子。

老實孩子為啥不受老師待見?或許是這4方面出了問題,父母要重視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別做老實人,容易吃虧,

但其實老實並不會讓孩子吃虧,

真正讓孩子碰壁的是自身的不良習慣、表達上的不恰當、以及對社會的敵意,

而所有這些,趁孩子還較小,父母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日積月累地幫孩子調整好。

—End—

·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處處有心】,每日都有微頭條,或長文章更新~


作者簡介:

處處有心

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學專業,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

營養師,教師,EAP諮詢師,婚姻家庭治療師,育兒類原創文章獲獎作者。

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實戰經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