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閒聊之幫助孩子在6歲之前發展一定的生活能力

不完美媽媽 數學 發現佩奇 調味品 旮旯裡的神仙洞 2019-07-10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教育閒聊之幫助孩子在6歲之前發展一定的生活能力

很多家庭都迎來了長達兩個月的暑假生活,不過各地各校在時間和安排上也並不同步。不管怎樣,暑假還是一個相對比較長的家人們可以在一起適當休息放鬆的好機會,要好好享受,不能浪費。孩子們假期中的日常活動一般完全是由家庭來安排的,但能夠安排地既有趣,還能有教育的價值就真是太考驗父母們的教育水平了。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六歲以下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吧,看看是否您的家庭在以下兩方面都做得足夠好了呢?

為什麼要聊這兩個點呢是因為對於中國的孩子普遍都缺乏一種能力——生活能力,而從小的生活能力會影響到個體未來成年的生活質量及幸福感,同是也會影響到孩子接下來的學習成績。但無論是幼兒小朋友,還是放假回家的大學生,都很少能夠體現出各年齡段該有的生活能力。不過在很多家庭似乎這並不是一個什麼大問題,畢竟父母們感覺自己身體還算硬朗,還有足夠的能力和精力能照顧自己的大小孩子,不過這並不是一個科學的教育理念哦!

教育閒聊之幫助孩子在6歲之前發展一定的生活能力

仔細想想,這確實是個大問題。因為任何能力都是需要從小開始練習的,不是說孩子成年了就自然會的。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因為遲早有一天孩子們都會脫離父母的羽翼而獨立行走於世,如果沒有足夠的生活能力,未來會受很多的苦,有身體上的,更有心理上的,他們會被嫌棄會被疏離會被各種瞧不起。現實中很多學習方面很突出的孩子卻是生活小白,雖然學習是學生很重要的一項任務,但除此之外還有太多需要同步發展。看看自己的朋友圈子,有多少是沒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夠過得幸福快樂的?

特別是那些成家沒幾年的小夫妻的家庭中,我們發現他們並不能很獨立,可以用一地雞毛形容,也可以用沒有斷奶的嬰孩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很多都還依賴於老人的幫助或者採用僱傭保姆的方式,並不是所有的僱傭傭人都是為了節省時間創造更大的價值。不管是基本的家務清潔整理還是每日必須的吃喝拉撒,都很難能夠維持生活的正常運轉。一方面會嚴重影響家庭生活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到家庭成員們的情緒和孩子的正常成長,孩子是需要在一個窗明几淨、擺放有序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再說也並不是都屬於丁克一族吧。

教育閒聊之幫助孩子在6歲之前發展一定的生活能力

除了正常的家庭瑣事,同時也需要大家能夠在日常中用情感和創意來為家庭增添些驚喜和格調,畢竟日復一日相同的內容都會使人產生厭倦,特別是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幼兒來說也會缺少必要的各種刺激,孩子的差距其實從簡單的每日生活中已經悄無聲息地拉開了。那麼對於嬰幼兒來說要如何做呢?

嬰幼兒時期的大腦發育是最快的,需要通過外界不斷的豐富刺激來滿足大腦內神經生長的需求,所以我們看到6歲之前的孩子們對於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都會伸手去觸摸。當語言能力還很低的時候,孩子們只能用“咿咿呀呀哼哼”並伴隨小手的伸夠來向撫養者表達想要了解某物,但此時其實父母需要以最簡單的字詞來回應孩子關注的物品名稱。隨著語言能力的持續發展,孩子們開始向撫養者頻繁地問著同一個問題:“這是什麼?”“是什麼”背後隱藏的就是孩子們求知的動機,如果這種動機能夠在嬰幼兒時期得到充分的滿足,進入小學後開始接受系統的教育就會避免出現對於學習沒有興趣的情況,而興趣是孩子們持續十幾年學習的最大原發動力。

教育閒聊之幫助孩子在6歲之前發展一定的生活能力

但現實情況是,父母們都很難能夠持續在長達四五年的時間內,一直耐心地告訴孩子們這是什麼,以及幫助孩子完整地建立大腦內對於生活中各類事物的認知。甚至是從三歲開始就已經非常厭煩孩子們的提問了。這種厭煩每天在各大超市都能夠看到,超市是個不錯的認識事物的豐富場所,基本上連鎖超市都能滿足孩子們認識事物的需求。對於更小一點的孩子其實家庭也是不錯的場所,無論是超市還是家庭,同時都需要父母們能夠有意識且更有耐心地去引導孩子認識物品。

逐漸地在認識完物品的名稱以後也可以循序漸進地認識事物的功能、類別、屬性等。比如家裡冰箱的三個功能區,到底超市裡買回的各式物品哪些需要放進冰箱,又要放到哪個合適的功能區裡呢?這些都可以引導孩子完成。做飯的時候也需要孩子們能夠參與其中,認識各類的蔬菜瓜果肉食調味品等,以及如何清洗、加工、搭配、製作和各種調味品的功用,同時在品嚐味道時也要讓孩子能夠對應上哪種調料是哪種味道。還有關於計量的問題,這也是能夠為孩子們上小學時對於數學中數、量、重提前有個概念的大好機會,小學一二年級父母們經常因為給孩子講不清楚而大發雷霆,因為孩子們對於數學中的很多概念真的無法理解。其實孩子們學習的任何學科都來源於生活中,生活是一切學科的起源,學科又會反作用於生活,讓生活更有品質。

教育閒聊之幫助孩子在6歲之前發展一定的生活能力

同時在廚房內除了認識物品以外,還需要讓孩子們能夠動手。因為大腦的發育更多地需要依賴於身體各部分器官的一起活動,特別是手的發育,這也是“心靈手巧”的緣起,是能保證孩子們上學後可以拿穩筆,寫字不出格,能夠持續寫字的身體條件。現在我們發現小學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們寫作業很慢,半小時的內容需要用一兩個小時來完成,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手部肌肉的發育緩慢,這和6歲前孩子很少進行有意識地手部鍛鍊有很大關係。

教育閒聊之幫助孩子在6歲之前發展一定的生活能力

其實父母仔細觀察下孩子從出生起手的發育,剛開始一直是握拳狀態,逐漸地開始舒展,慢慢地又是整個手掌的活動,逐漸才會開始發展各個手指,但手指從開始啟用到能夠靈活使用需要幾年的時間,有些孩子的手很靈巧,有些卻很笨拙,雖然有男女性別差異,但總體上還是缺乏有意識地訓練。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未來能夠有足夠良好的動手能力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很多成人就存在這樣的問題,他們雖然大腦裡清楚該如何做,但動手去實際操作的時候卻並沒有想象的那樣可以做得到,我們通常會調侃這類人“愛耍嘴皮子”,動手能力不強會影響到有些人的夢想實現,特別是那些在創意製作上有天賦的人們。

教育閒聊之幫助孩子在6歲之前發展一定的生活能力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現在很多家庭喜歡在網上購買傢俱,但發回來的都是材料和配件,需要自己進行組裝才能使用,在這個過程中就能看出成人們的實際動手能力了。雖然都有提供圖紙,但即使看懂如何組裝,還是無法順利地、快速地完成。對於難度較大的物品也就只能花錢請組裝師傅上門服務了。拋開錢的問題,重要的是能力的缺失。如果成人某方面的能力缺失,也就意味著下一代孩子們也會相應缺乏此能力,而動手能力又會影響到大腦的水平最後體現在孩子們的學習上。

所以未來如果想要收穫一枚學習成績好、心靈手巧的孩子就從小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吧,如果未來想要收穫一枚通過卓越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而作出一定成就的理想型孩子也從小開始訓練吧,如果想要孩子們能夠持續保持對於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也從小開始吧,而這個“從小”的最好時段就是0-6歲。那麼這個7、8月就讓我們動起來吧!

教育閒聊之幫助孩子在6歲之前發展一定的生活能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