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別等到10年後才後悔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您的孩子上學前班了嗎?”芽芽媽最近像著魔似的,見到家長便問這句話。原來芽芽馬上就要升幼兒園大班了,可是,最近同班很多小朋友都陸陸續續地退園了。芽芽媽一打聽才知道,這些孩子的父母都給他們報了學前班,所以,下學期就不上幼兒園了。

本來,芽芽媽不希望芽芽過早地背上學業負擔。可是,班裡只剩下3個小朋友的消息傳來,芽芽媽有些慌了……

明明不想給孩子壓力,但又怕孩子跟不上,怕落後......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別等到10年後才後悔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上海一位5歲小男孩的入學簡歷,刷爆了朋友圈。

一份15頁之多,頁面精美、內容豐富的PPT,全方位展示了小朋友的優秀履歷。

他讀“萬卷書”,識1500字,每週寫3篇英文日記,一年閱讀500本英文書。

他行“萬里路”,5年時間足跡遍佈全國,以及日本、東南亞。

很多網友質疑道:成人都做不到的事,被一個5歲孩子完成,那他得吃多少苦?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別等到10年後才後悔

“拔苗助長”讓孩子的生活節奏比成人還快、壓力比成人還大,這對幼小的他們來說,真的“超前”了嗎?

國務院辦公廳曾下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禁止應試、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並對校外培訓機構提出多項具體要求。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別等到10年後才後悔

其中,不難看出,對於超前教育,是違反孩子的發展情況與教育規律的,弊遠大於利,當然,現實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國家在《幼兒園管理條例》和《綱要》中強調:學前教育為3-6歲兒童,遊戲是學前兒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教育部指出要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

消息一出,有的家長拍手稱快,但有的家長變得更加焦慮,學校不教,再不上些校外課,孩子豈不是輸在起跑線上?

該不該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

其實,教育從來都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技藝或者引領學生自我發展。但是對所有孩子進行無差別的超前教育是不合理的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別等到10年後才後悔

多少孩子在被超前教育?

上小學之前,芽芽媽朋友孩子的幼兒園曾經請小學老師進行過一次學前輔導,其中有一個環節,老師統計孩子已經通過輔導班等形式學習英語的家長請舉手。

“當時我環顧四周,近百個家長,除了我和另一個家長,其他的都齊刷刷的舉起了手。”朋友無奈的說,孩子的班裡曾統計過,參加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請舉手,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舉起了手。

這就是我們家長面臨的一個現實,保守估計,80%以上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都學習過小學內容。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別等到10年後才後悔

在這種現實情況下,難怪教育部門提出治理幼兒園小學化會讓一部分家長恐慌。

幼兒園不教,自己不教,但其他的家長已經通過輔導班等形式都教過了,很顯然,你的寶寶很大程度上就可能落後......

不進行超前教育,孩子是否會輸在起跑線上?

一段時間內可能會,而且這種可能性會很大,特別是剛開始上學的第一年。這個階段,家長和孩子都會比較痛苦,自信心會受到打擊,思想會很糾結。

上一年級前,孩子總共認識不到一百個字,會寫10以內的數,至於英語,數學計算,語文讀寫、拼音,一概是空白。

前兩個月,幾乎每天都被打擊。拼音跟不上,計算做不完,考試墊底。面對孩子的這些表現,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並開始後悔沒有讓他上幼小銜接。

每天頂著不小的壓力,家裡氛圍緊張,大人和孩子都不好過。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別等到10年後才後悔

但是別擔心,雖然這種狀況會持續幾個月甚至更長的適應和痛苦期。但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所以,我們要不要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

心理學專家藺秀雲曾說:兒童發展有自身規律,這世上超過95%的孩子都處於正常發展規律,打破這一規律往往會適得其反

早期,超前教育會讓他們感覺“高人一等”,因為經過超前教育,他們會比同齡的孩子懂得更多,會有一種優越感,稍遇挫折,就會有巨大的落差

超前教育,會限制孩子的全面發展,家長們注重超前教育其實也很無奈,一個統一的標杆,一次基於高考而產生的資源再分配、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各方面提升的機會,會讓大家覺得教育公平遠比教育內容更重要,但一味地追求成績,往往會忽視孩子品德、品質、習慣的培養。

曾經的天才少年魏永康,以逆天的履歷驚歎世人,卻又在世人的驚歎聲中摔落神壇。

他出生兩個月就被抱著認字,2歲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

4歲時,基本學完了初中課程,8歲直接進入重點中學讀書。

13歲時,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

17歲時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

但在20歲時,魏永康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勒令勸退了。

勸退的理由是“知識結構不完整”以及“生活、交際能力差”。

原來,為了讓兒子學習更多知識,母親把魏永康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念高中了,還堅持餵飯。

魏永康去湘潭念大學,母親就陪讀了四年,以此來節省兒子的時間,讓他再去學習更多更新的東西。

直到讀研,魏永康獨自赴京,但因沒有獨立生活經驗,甚至無法生存。

退學後的魏永康,因為不善交際,更沒有工作能力,整日在家啃老。

而曾以他為榮,以他為傲的母親,也害怕別人提起自己的兒子。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別等到10年後才後悔

所以,對於超前教育的現實問題,芽芽媽有兩點建議

1、如果家長覺得心裡沒底,承擔不了孩子上學之後一段時間內成績不好的打擊,可以適當的誘導讓孩子學習一些基礎內容,比如認認字,算算術,而不是強迫式,填鴨式。

2、孩子上學後,特別是一二年級,家長需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孩子度過這段艱難時期,面對挫折,家長要特別鼓勵孩子,擺好心態,積極、勇敢、自信得堅持下去。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猶如一場馬拉松,開始跑得快的,不一定一直跑得快,但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力精力。

所以與其提前搶跑,不如幫助孩子在恰當的時期,多下功夫,保持一個良好的競技狀態,一往直前。

芽芽媽認為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成長特點,不顧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一味的灌輸知識,拔苗助長未必是件好事,隨著社會發展,我們更多的應該去注重培養孩子的情商力、動手能力、創造力、想象力等綜合能力,這些對於孩子拓展思維,掌握學習方法更為有效。

芽芽媽寫在最後:

我們希望培養的是一個“太陽花”一樣的孩子,而不是學習機器,希望每一位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是自然的、放鬆的、開心的、簡單的,祝好!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別等到10年後才後悔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