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未被父母肯定過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雯子說:孩子最重要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很多是來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這是孩子一生溫暖的底色,也是行走一世的重要力量。

那些從未被父母肯定過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文/ 雯子

今年春季學期開學後,"誇誇群"在各大高校興起,就連清華、浙大、復旦等高校也不例外。

據瞭解,僅清華大學,類似的群組就有十多個。學子們只要進入名稱為"誇誇群"的微信群,不管遇到什麼糟心事,都能得到大家爭先恐後的安慰。

錢包丟了、考試砸了、錯過機會了,大家都能把你的煩惱往好的方向"解讀",無論發什麼都會收到別人的誇獎和讚揚,同樣的,你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主動誇讚別人。

前不久,清華大學畢業生木木拉了一個"誇誇群",不到兩天時間,就滿了上限500人。

木木剛參加工作不久,初入社會的她偶爾感到疲憊和無助,渴望與朋友們分享一些小情緒。

木木認為,不管是在讀大學生,還是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大家都有想吐槽或需要治癒心靈創傷的時候。

復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職心理諮詢師周子涵說:"人們渴望被關注、被肯定的需求,與能過幫助他人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在"誇誇群"裡能得到一定滿足。"

更是有社會學專家表示:學生求誇的心態,表明了生活中他們缺少這樣的激勵。

那些從未被父母肯定過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1

"求求你,表揚我"

姜文做客《十三邀》時,當被問及"你這麼多年,遇到最大的失敗是什麼?"

他竟然說到,"和母親的關係一直都處不好,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情高興。"

作為中國最有個性的演員兼導演,即使獲得再多的影帝,也無法掩飾內心得不到母親肯定的遺憾。

姜文的母親一直對他採用的是一種"否定教育"。

姜文拿著中戲錄取通知書,給母親看時,母親卻讓姜文去把衣服洗了,這種被忽視和挫敗感令他至今仍無法釋懷。

姜文的母親很愛看影視劇,卻從來不看兒子拍的電影,連捧場都不願意。

姜文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和所有人的認可,唯獨,沒有得到他母親的肯定。

說起這件事,姜文的定義是"失敗",也是他心中那根很脆弱的弦。

孩子最重要的存在感和價值感,很多是來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這是孩子一生溫暖的底色,也是行走一世的重要力量。

而持有固定型思維的家長總會對孩子的努力視而不見,無論孩子做得有多好,獲得多少成績,卻總也不得到肯定和讚許,最終在孩子心底留下傷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讚美、欽佩、尊重。"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來自至親的肯定會更有分量。

"求求你,表揚我"!是隱藏在許多孩子心底的聲音。

那些從未被父母肯定過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2

付出一切,不如一句鼓勵

我有一個朋友,他熱情且充滿自信,大學畢業後,他從最初的銷售做起,到現在已經是小有成就的企業家了。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非常健康,他的父母雖然都只是農民,但是他們從來都是鼓勵孩子,而不是對他冷嘲熱諷甚至棍棒教育。

無論他遭受了什麼挫折,父母都會堅定地說:"你一定行!"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例子。

小雨是個優秀的女孩,她從小被母親嚴格要求,成績好、性格好、懂事又乖巧。可是,只要她的成績稍有退步,輕則會遭到責罵,重則便是一頓暴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雨的父母對她的教育是成功的。小雨上了一所重點大學,之後有了一份好的工作。

可是,參加工作後的小雨卻與父母不怎麼親熱,因為,她的心中有無法壓制的恨。

心理學上說,人只有被愛和滿足,才更容易相信和追求真善美,找到生而為人的幸福感。

前蘇聯教育學家索絡維契克也指出:"童年時代受人喜歡的孩子,從小就覺得是善良聰明的,因此才受人喜愛,於是他也就盡力使自己的行為成名副其實而造就自己,成為有自信心的人。"

但是傳統的中國父母,不會覺得孩子快樂是一種成功,一家人彼此相愛是一種成功,他們為孩子設定的幸福永遠是比別人強,出人頭地。

因此,他們悲壯地發明了打壓式的親子關係:

"你恨我沒關係,只要你有出息就行了。"

滿滿的犧牲與付出,卻不知道,多少孩子心裡藏著對父母的怨恨與遺憾,掙扎一生,痛苦一生!

有位心理學家曾呼籲: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讚賞他,鼓勵他……

那些從未被父母肯定過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3

優秀的孩子是被鼓勵出來的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事實上,全世界最優秀的孩子都是被"鼓勵"出來的,鼓勵教育是第一家庭教育,它能使孩子獲得勇氣、自信自主性和上進心這是成功的重要基石。"

知乎上有話題:"從小到大不被父母認可是什麼感受?"

答案一個比一個扎心:

"我從小成績就很好,就因為一次考砸,父母把我貶到谷底,對我的一切都毫不在乎。他們的道歉,我可能一輩子都等不到了。"

"爸爸一直覺得使我成長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我不認可,以為這樣可以讓我堅強。我今年31歲了,依然活得很自卑。"

"抑鬱症5年,我一度覺得是他們兩個正常人,生出了我一個不正常的孩子。"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是"原生自卑",主要由於孩童時期的家庭教育不當導致,最典型的的幾個特徵是:讓孩子感到無助、自己弱小、自己的不如同齡人。

英國著名教育家史賓塞曾經說過:"對孩子的一次喝彩,勝過百次訓斥。喝彩和鼓勵,可以讓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

因此,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喝彩和鼓勵意味著對他們的肯定,正是這種喝彩和鼓勵,使孩子充滿了自信和前進的動力,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那些從未被父母肯定過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雯子:兩個男孩的媽,眼裡有光,心中有夢的中年少女。關注【雯子育兒】,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