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不完美媽媽 讀書 哪吒 快樂可可獅 2019-09-08
"
"
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
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在成人的世界裡,不隨意評價別人,是一種修養。

然而在育兒的過程中,大人對於孩子的評價常常過於隨意且負面。這種負面的聲音,最終成為了一種偏見,對孩子來說是非常糟糕的暗示。

1

電影《哪吒》中有句臺詞:“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得動。”

在電影中,人人都把哪吒當妖怪,不管他怎麼努力都是一樣的結果,後來他放棄了:

“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其實孩子也一樣。

當你對他說:

  你總是磨磨蹭蹭!

你從來不好好做作業!

就你嬌氣,幼兒園就你最愛哭!

孩子也會這樣認同自己,他就限制在這些條條框框裡面: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我就是會做出磨蹭、不愛做作業、愛哭的事。

有個同事,小時候被爺爺奶奶說挑食,經常說她不愛吃青菜,什麼青菜都不吃,她印象最深的是奶奶說她:嘴巴真刁。

結果她真的每次吃飯都不挑青菜吃。

後來她去外地上大學,學校的餐廳裡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青菜,有一次不小心點了一份青菜,她猛然發現,其實青菜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接受,一直不吃青菜的習慣,突然就改過來了。

  很多時候,孩子身上的毛病和問題,都是被父母不斷放大和強化的。

2

因為對一個完美孩子的渴望,我們常常忍不住對孩子責怪抱怨,孩子一出現問題,就開始焦慮。

孩子撒謊,擔心長大會是撒謊精;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小氣沒禮貌;孩子內向,長大很有可能沒出息.....

這種邏輯,不僅父母焦慮,最終也傳遞給了孩子,它沒有讓孩子越變越好,反而讓孩子學會了自暴自棄。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考試考差,有的父母會批評他笨、說他不是讀書的料,有的父母會批評孩子花得功夫不夠。

這兩者的區別在哪?

花得功夫不夠,孩子還可以用努力彌補,還有很大的機會考個好成績,但父母說他笨、不是讀書的料,意味著這個孩子今後怎樣做都無濟於事。

於是,不是讀書的料,就成了孩子心裡的一道牆,他連反抗都懶得反抗了。

美國有位校長曾經說:“一個人評價他人的話,不是祝福,就是詛咒。”

父母的負面評價和標籤,就是孩子的詛咒。

"
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在成人的世界裡,不隨意評價別人,是一種修養。

然而在育兒的過程中,大人對於孩子的評價常常過於隨意且負面。這種負面的聲音,最終成為了一種偏見,對孩子來說是非常糟糕的暗示。

1

電影《哪吒》中有句臺詞:“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得動。”

在電影中,人人都把哪吒當妖怪,不管他怎麼努力都是一樣的結果,後來他放棄了:

“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其實孩子也一樣。

當你對他說:

  你總是磨磨蹭蹭!

你從來不好好做作業!

就你嬌氣,幼兒園就你最愛哭!

孩子也會這樣認同自己,他就限制在這些條條框框裡面: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我就是會做出磨蹭、不愛做作業、愛哭的事。

有個同事,小時候被爺爺奶奶說挑食,經常說她不愛吃青菜,什麼青菜都不吃,她印象最深的是奶奶說她:嘴巴真刁。

結果她真的每次吃飯都不挑青菜吃。

後來她去外地上大學,學校的餐廳裡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青菜,有一次不小心點了一份青菜,她猛然發現,其實青菜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接受,一直不吃青菜的習慣,突然就改過來了。

  很多時候,孩子身上的毛病和問題,都是被父母不斷放大和強化的。

2

因為對一個完美孩子的渴望,我們常常忍不住對孩子責怪抱怨,孩子一出現問題,就開始焦慮。

孩子撒謊,擔心長大會是撒謊精;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小氣沒禮貌;孩子內向,長大很有可能沒出息.....

這種邏輯,不僅父母焦慮,最終也傳遞給了孩子,它沒有讓孩子越變越好,反而讓孩子學會了自暴自棄。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考試考差,有的父母會批評他笨、說他不是讀書的料,有的父母會批評孩子花得功夫不夠。

這兩者的區別在哪?

花得功夫不夠,孩子還可以用努力彌補,還有很大的機會考個好成績,但父母說他笨、不是讀書的料,意味著這個孩子今後怎樣做都無濟於事。

於是,不是讀書的料,就成了孩子心裡的一道牆,他連反抗都懶得反抗了。

美國有位校長曾經說:“一個人評價他人的話,不是祝福,就是詛咒。”

父母的負面評價和標籤,就是孩子的詛咒。

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3

每個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一開始都是從別人的態度中慢慢建立起來的。

特別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愛的人,對孩子說的話,往往對孩子的影響也最大。

  所以在評價孩子的時候,父母需要特別注意語言,特別是負面的語言。

評價孩子之前,要始終牢記一點:每個孩子其實是非常期待成為好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並不是他本意,他也很無助,父母要做的,是給他們信心,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我有一個朋友就做得很好,他的孩子天生有些內向,不如其他孩子活潑,特別是見人就躲在爸爸媽媽後頭不出來。

我們經常能遇到這樣的孩子,按照一般情況,父母肯定非常生氣,會拉著孩子出來打招呼,邊催邊罵孩子沒用。

但是朋友卻選擇了另外的方式,他通過小遊戲來幫助孩子,給孩子讀兒童社交類的繪本,讓孩子每天早上跟家裡的玩具打招呼,他甚至還告訴孩子,微笑也是打招呼的一種。

最開始,孩子遇見陌生人還是躲在他身後,他也不著急,只是拍拍孩子的頭,介紹來人給孩子認識,孩子雖然沒有開口叫人,卻也會害羞的微笑。

等人走後,朋友就會鼓勵孩子:這次比上次好多了。

經過很多次的積極暗示,如今孩子遇到人,不再那麼害怕,有時候甚至會主動叫叔叔阿姨。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比起蓋棺定論的結論,孩子更需要的是你的愛和幫助,將矛頭指向孩子做錯的事情上,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
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在成人的世界裡,不隨意評價別人,是一種修養。

然而在育兒的過程中,大人對於孩子的評價常常過於隨意且負面。這種負面的聲音,最終成為了一種偏見,對孩子來說是非常糟糕的暗示。

1

電影《哪吒》中有句臺詞:“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得動。”

在電影中,人人都把哪吒當妖怪,不管他怎麼努力都是一樣的結果,後來他放棄了:

“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其實孩子也一樣。

當你對他說:

  你總是磨磨蹭蹭!

你從來不好好做作業!

就你嬌氣,幼兒園就你最愛哭!

孩子也會這樣認同自己,他就限制在這些條條框框裡面: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我就是會做出磨蹭、不愛做作業、愛哭的事。

有個同事,小時候被爺爺奶奶說挑食,經常說她不愛吃青菜,什麼青菜都不吃,她印象最深的是奶奶說她:嘴巴真刁。

結果她真的每次吃飯都不挑青菜吃。

後來她去外地上大學,學校的餐廳裡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青菜,有一次不小心點了一份青菜,她猛然發現,其實青菜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接受,一直不吃青菜的習慣,突然就改過來了。

  很多時候,孩子身上的毛病和問題,都是被父母不斷放大和強化的。

2

因為對一個完美孩子的渴望,我們常常忍不住對孩子責怪抱怨,孩子一出現問題,就開始焦慮。

孩子撒謊,擔心長大會是撒謊精;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小氣沒禮貌;孩子內向,長大很有可能沒出息.....

這種邏輯,不僅父母焦慮,最終也傳遞給了孩子,它沒有讓孩子越變越好,反而讓孩子學會了自暴自棄。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考試考差,有的父母會批評他笨、說他不是讀書的料,有的父母會批評孩子花得功夫不夠。

這兩者的區別在哪?

花得功夫不夠,孩子還可以用努力彌補,還有很大的機會考個好成績,但父母說他笨、不是讀書的料,意味著這個孩子今後怎樣做都無濟於事。

於是,不是讀書的料,就成了孩子心裡的一道牆,他連反抗都懶得反抗了。

美國有位校長曾經說:“一個人評價他人的話,不是祝福,就是詛咒。”

父母的負面評價和標籤,就是孩子的詛咒。

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3

每個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一開始都是從別人的態度中慢慢建立起來的。

特別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愛的人,對孩子說的話,往往對孩子的影響也最大。

  所以在評價孩子的時候,父母需要特別注意語言,特別是負面的語言。

評價孩子之前,要始終牢記一點:每個孩子其實是非常期待成為好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並不是他本意,他也很無助,父母要做的,是給他們信心,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我有一個朋友就做得很好,他的孩子天生有些內向,不如其他孩子活潑,特別是見人就躲在爸爸媽媽後頭不出來。

我們經常能遇到這樣的孩子,按照一般情況,父母肯定非常生氣,會拉著孩子出來打招呼,邊催邊罵孩子沒用。

但是朋友卻選擇了另外的方式,他通過小遊戲來幫助孩子,給孩子讀兒童社交類的繪本,讓孩子每天早上跟家裡的玩具打招呼,他甚至還告訴孩子,微笑也是打招呼的一種。

最開始,孩子遇見陌生人還是躲在他身後,他也不著急,只是拍拍孩子的頭,介紹來人給孩子認識,孩子雖然沒有開口叫人,卻也會害羞的微笑。

等人走後,朋友就會鼓勵孩子:這次比上次好多了。

經過很多次的積極暗示,如今孩子遇到人,不再那麼害怕,有時候甚至會主動叫叔叔阿姨。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比起蓋棺定論的結論,孩子更需要的是你的愛和幫助,將矛頭指向孩子做錯的事情上,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沒有滿是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美國兒童臨床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

我不相信有壞孩子,當他們不乖時,我會想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每個孩子身體裡都有一個杯子,需要用愛,關注,照顧和理解來蓄滿。有時候孩子焦躁不安,心煩意亂,其實只是因為他的杯子空了。

深以為然。

孩子不乖不可怕,可怕是父母的標籤和負面評價,只要父母多給孩子一些愛和理解,他們終將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