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不完美媽媽 讀書 文章 青蛙 嗯哼媽媽 2019-08-22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設”是什麼?常見家長給孩子設立哪些“人設”呢?其實,“人設”一詞最早是用於塑造小說、漫畫、動漫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相關角色明顯區別於他人的性格特質、行為舉止、形象氣質等。

但是,自從2016以後,“人設”這一詞就開始跳出二次元的世界來到我們的現實世界,用來形容各類明星為了吸引粉絲而扮演和設立的人物特點,例如:吃貨人設、霸道總裁人設、傻白甜人設等等。

家長們也會給孩子設定各種各樣的人設,比如說,爸爸媽媽們會跟寶貝說:“你看小黃讀書多麼認真,你也要成為那樣的‘學霸’知道嗎?那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或者這樣的:“你個‘搗蛋鬼’整天給媽媽搗亂,該幹嘛幹嘛去”,無形或有形給孩子灌輸了各種各樣的人設思想,教育孩子最好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應該是怎樣的,彷彿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讓孩子的性格發展失去了眾多的可能性。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設”是什麼?常見家長給孩子設立哪些“人設”呢?其實,“人設”一詞最早是用於塑造小說、漫畫、動漫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相關角色明顯區別於他人的性格特質、行為舉止、形象氣質等。

但是,自從2016以後,“人設”這一詞就開始跳出二次元的世界來到我們的現實世界,用來形容各類明星為了吸引粉絲而扮演和設立的人物特點,例如:吃貨人設、霸道總裁人設、傻白甜人設等等。

家長們也會給孩子設定各種各樣的人設,比如說,爸爸媽媽們會跟寶貝說:“你看小黃讀書多麼認真,你也要成為那樣的‘學霸’知道嗎?那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或者這樣的:“你個‘搗蛋鬼’整天給媽媽搗亂,該幹嘛幹嘛去”,無形或有形給孩子灌輸了各種各樣的人設思想,教育孩子最好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應該是怎樣的,彷彿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讓孩子的性格發展失去了眾多的可能性。
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世上現象萬萬千,落到每個人的眼裡都是不一樣的,孩子眼裡看到的世界也與大人所看到的不一樣。那些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的家長們對此的體會應該更加深刻,他們也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的關注點和大人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大人眼裡看到的往往是天空飛鳥、小橋流水、綠樹紅花、亭臺樓閣……而同樣走在公園裡,家裡的孩子看到更多的也許是路邊的小石子、飛舞的蝴蝶、飛翔的小風箏、積水的小水坑,還有正在搬家的小螞蟻、呱呱叫的小青蛙、成群結隊的小鴨子……

一些成人關注的更多的東西孩子對其興致缺缺,而孩子關注的東西也容易被成年人所忽略。

差異存在於此,又不止於此,還有大人與小孩對世界看法的不同。也許在大人眼裡品學兼優、勤奮讀書、努力向上、讀書改變命運的“學霸”。在孩子眼裡只是不愛玩愛讀書的聽話且沒有自由的同齡人罷了,還不如自己這個‘野孩子’活得出彩。

也許,家長眼裡的愛搞破壞、不聽話的“壞孩子”“搗蛋鬼”,在孩子心裡不過是貪玩了點調皮了點,想要大家更多的關注的幼稚鬼而已,而且還覺得蠻好玩的。

爸爸媽媽們想要孩子成為的,也許孩子心裡並不想要,家長們為孩子設立的優秀人設,反而成為束縛孩子成長的枷鎖。家長給孩子設立人設,會給孩子帶來哪些束縛呢?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設”是什麼?常見家長給孩子設立哪些“人設”呢?其實,“人設”一詞最早是用於塑造小說、漫畫、動漫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相關角色明顯區別於他人的性格特質、行為舉止、形象氣質等。

但是,自從2016以後,“人設”這一詞就開始跳出二次元的世界來到我們的現實世界,用來形容各類明星為了吸引粉絲而扮演和設立的人物特點,例如:吃貨人設、霸道總裁人設、傻白甜人設等等。

家長們也會給孩子設定各種各樣的人設,比如說,爸爸媽媽們會跟寶貝說:“你看小黃讀書多麼認真,你也要成為那樣的‘學霸’知道嗎?那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或者這樣的:“你個‘搗蛋鬼’整天給媽媽搗亂,該幹嘛幹嘛去”,無形或有形給孩子灌輸了各種各樣的人設思想,教育孩子最好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應該是怎樣的,彷彿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讓孩子的性格發展失去了眾多的可能性。
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世上現象萬萬千,落到每個人的眼裡都是不一樣的,孩子眼裡看到的世界也與大人所看到的不一樣。那些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的家長們對此的體會應該更加深刻,他們也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的關注點和大人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大人眼裡看到的往往是天空飛鳥、小橋流水、綠樹紅花、亭臺樓閣……而同樣走在公園裡,家裡的孩子看到更多的也許是路邊的小石子、飛舞的蝴蝶、飛翔的小風箏、積水的小水坑,還有正在搬家的小螞蟻、呱呱叫的小青蛙、成群結隊的小鴨子……

一些成人關注的更多的東西孩子對其興致缺缺,而孩子關注的東西也容易被成年人所忽略。

差異存在於此,又不止於此,還有大人與小孩對世界看法的不同。也許在大人眼裡品學兼優、勤奮讀書、努力向上、讀書改變命運的“學霸”。在孩子眼裡只是不愛玩愛讀書的聽話且沒有自由的同齡人罷了,還不如自己這個‘野孩子’活得出彩。

也許,家長眼裡的愛搞破壞、不聽話的“壞孩子”“搗蛋鬼”,在孩子心裡不過是貪玩了點調皮了點,想要大家更多的關注的幼稚鬼而已,而且還覺得蠻好玩的。

爸爸媽媽們想要孩子成為的,也許孩子心裡並不想要,家長們為孩子設立的優秀人設,反而成為束縛孩子成長的枷鎖。家長給孩子設立人設,會給孩子帶來哪些束縛呢?

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父母為孩子制定好人設,讓孩子失去更多的可能性

爸爸媽媽們給孩子設立“人設”,其實就是一種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而這正是教育界所警惕的。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尚淺,他們不像大部分大人一樣認為所謂的“學霸”或者“乖乖女”就是好的。

在成長的路上,他們探索而行,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最讓自己開心的處事方式,這也是世界多姿多彩的一種奇妙呈現,如果每個孩子都如家長打的標籤那樣長大,失去的必將是一種珍貴和更多的可能性。

為什麼說父母給孩子設立人設,會使孩子失去更多可能性呢?

原因是這樣的,家長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去強化孩子“內向”、“膽小”、“調皮”之類的印象,會讓孩子更加往這些特徵上去靠,也許孩子本來沒有這些弱點或者只是稍微有點傾向,在父母的強調下,孩子心裡逐漸相信自己本身就是“內向”、“膽小”、“調皮”的,最終真的養成這樣的性格,減少了孩子性格養成的可能性。

老一輩也許更加喜歡通過嘮叨這樣的方式去改變孩子的行為,但是這輩母親們彷彿也沒有更加高級,大家只是升級成更“時代化”的玩法,給孩子設立了“人設”:暖男、公主、女漢子、學霸、學渣……即使這樣的詞彙可能使溝通變得更有趣,也無法磨滅它們可能給孩子帶來的束縛和錯誤引導。

既知如此,那麼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擁有更多可能性,自由成長呢?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設”是什麼?常見家長給孩子設立哪些“人設”呢?其實,“人設”一詞最早是用於塑造小說、漫畫、動漫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相關角色明顯區別於他人的性格特質、行為舉止、形象氣質等。

但是,自從2016以後,“人設”這一詞就開始跳出二次元的世界來到我們的現實世界,用來形容各類明星為了吸引粉絲而扮演和設立的人物特點,例如:吃貨人設、霸道總裁人設、傻白甜人設等等。

家長們也會給孩子設定各種各樣的人設,比如說,爸爸媽媽們會跟寶貝說:“你看小黃讀書多麼認真,你也要成為那樣的‘學霸’知道嗎?那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或者這樣的:“你個‘搗蛋鬼’整天給媽媽搗亂,該幹嘛幹嘛去”,無形或有形給孩子灌輸了各種各樣的人設思想,教育孩子最好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應該是怎樣的,彷彿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讓孩子的性格發展失去了眾多的可能性。
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世上現象萬萬千,落到每個人的眼裡都是不一樣的,孩子眼裡看到的世界也與大人所看到的不一樣。那些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的家長們對此的體會應該更加深刻,他們也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的關注點和大人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大人眼裡看到的往往是天空飛鳥、小橋流水、綠樹紅花、亭臺樓閣……而同樣走在公園裡,家裡的孩子看到更多的也許是路邊的小石子、飛舞的蝴蝶、飛翔的小風箏、積水的小水坑,還有正在搬家的小螞蟻、呱呱叫的小青蛙、成群結隊的小鴨子……

一些成人關注的更多的東西孩子對其興致缺缺,而孩子關注的東西也容易被成年人所忽略。

差異存在於此,又不止於此,還有大人與小孩對世界看法的不同。也許在大人眼裡品學兼優、勤奮讀書、努力向上、讀書改變命運的“學霸”。在孩子眼裡只是不愛玩愛讀書的聽話且沒有自由的同齡人罷了,還不如自己這個‘野孩子’活得出彩。

也許,家長眼裡的愛搞破壞、不聽話的“壞孩子”“搗蛋鬼”,在孩子心裡不過是貪玩了點調皮了點,想要大家更多的關注的幼稚鬼而已,而且還覺得蠻好玩的。

爸爸媽媽們想要孩子成為的,也許孩子心裡並不想要,家長們為孩子設立的優秀人設,反而成為束縛孩子成長的枷鎖。家長給孩子設立人設,會給孩子帶來哪些束縛呢?

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父母為孩子制定好人設,讓孩子失去更多的可能性

爸爸媽媽們給孩子設立“人設”,其實就是一種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而這正是教育界所警惕的。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尚淺,他們不像大部分大人一樣認為所謂的“學霸”或者“乖乖女”就是好的。

在成長的路上,他們探索而行,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最讓自己開心的處事方式,這也是世界多姿多彩的一種奇妙呈現,如果每個孩子都如家長打的標籤那樣長大,失去的必將是一種珍貴和更多的可能性。

為什麼說父母給孩子設立人設,會使孩子失去更多可能性呢?

原因是這樣的,家長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去強化孩子“內向”、“膽小”、“調皮”之類的印象,會讓孩子更加往這些特徵上去靠,也許孩子本來沒有這些弱點或者只是稍微有點傾向,在父母的強調下,孩子心裡逐漸相信自己本身就是“內向”、“膽小”、“調皮”的,最終真的養成這樣的性格,減少了孩子性格養成的可能性。

老一輩也許更加喜歡通過嘮叨這樣的方式去改變孩子的行為,但是這輩母親們彷彿也沒有更加高級,大家只是升級成更“時代化”的玩法,給孩子設立了“人設”:暖男、公主、女漢子、學霸、學渣……即使這樣的詞彙可能使溝通變得更有趣,也無法磨滅它們可能給孩子帶來的束縛和錯誤引導。

既知如此,那麼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擁有更多可能性,自由成長呢?

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父母應適度讓孩子“野蠻生長”

  • 家長不要盲目對孩子的行為下結論,貼標籤

不是所有的行為都帶有明顯的目的的,有時候孩子做出個別行為只是一時興起或者是無意識做出的,因此這些行為具有短暫性。

比如,孩子只是一次不小心忘記帶作業去上學了,爸爸媽媽就對孩子說:“你這個粗心鬼,怎麼連作業也忘記帶”給孩子打上“粗心鬼”的標籤,深化孩子“我很粗心”的認知,孩子可能會逐漸養成這樣的毛病。

父母如果對這些短暫無意識行為貼上自己的標籤,形成結論,孩子則可能真的會出現這個毛病。

  • 家長對孩子一些行為要淡化處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孩子更是容易犯錯,爸爸媽媽們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不要過分苛責。對於孩子的一些無關輕重的錯誤行為,要淡化處理,不去過分關注,避免加深孩子對錯誤行為的印象,形成對孩子的負面暗示。

比如,當家裡來客人時,孩子露出了膽怯怕生的表情,家長捕捉到後,就對孩子講:“孩子,你不能那麼膽小怕生你知道嗎,不然你以後可怎麼辦呀!”,過分地向孩子強調她的膽怯和這樣的危害,會加深孩子自己膽小的認知,形成負面的心理暗示“我就是一個膽小的難以適應社會的人”。因此,家長對孩子一些行為要淡化處之,不要過分強調。
"

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設”是什麼?常見家長給孩子設立哪些“人設”呢?其實,“人設”一詞最早是用於塑造小說、漫畫、動漫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相關角色明顯區別於他人的性格特質、行為舉止、形象氣質等。

但是,自從2016以後,“人設”這一詞就開始跳出二次元的世界來到我們的現實世界,用來形容各類明星為了吸引粉絲而扮演和設立的人物特點,例如:吃貨人設、霸道總裁人設、傻白甜人設等等。

家長們也會給孩子設定各種各樣的人設,比如說,爸爸媽媽們會跟寶貝說:“你看小黃讀書多麼認真,你也要成為那樣的‘學霸’知道嗎?那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或者這樣的:“你個‘搗蛋鬼’整天給媽媽搗亂,該幹嘛幹嘛去”,無形或有形給孩子灌輸了各種各樣的人設思想,教育孩子最好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應該是怎樣的,彷彿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讓孩子的性格發展失去了眾多的可能性。
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世上現象萬萬千,落到每個人的眼裡都是不一樣的,孩子眼裡看到的世界也與大人所看到的不一樣。那些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的家長們對此的體會應該更加深刻,他們也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的關注點和大人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大人眼裡看到的往往是天空飛鳥、小橋流水、綠樹紅花、亭臺樓閣……而同樣走在公園裡,家裡的孩子看到更多的也許是路邊的小石子、飛舞的蝴蝶、飛翔的小風箏、積水的小水坑,還有正在搬家的小螞蟻、呱呱叫的小青蛙、成群結隊的小鴨子……

一些成人關注的更多的東西孩子對其興致缺缺,而孩子關注的東西也容易被成年人所忽略。

差異存在於此,又不止於此,還有大人與小孩對世界看法的不同。也許在大人眼裡品學兼優、勤奮讀書、努力向上、讀書改變命運的“學霸”。在孩子眼裡只是不愛玩愛讀書的聽話且沒有自由的同齡人罷了,還不如自己這個‘野孩子’活得出彩。

也許,家長眼裡的愛搞破壞、不聽話的“壞孩子”“搗蛋鬼”,在孩子心裡不過是貪玩了點調皮了點,想要大家更多的關注的幼稚鬼而已,而且還覺得蠻好玩的。

爸爸媽媽們想要孩子成為的,也許孩子心裡並不想要,家長們為孩子設立的優秀人設,反而成為束縛孩子成長的枷鎖。家長給孩子設立人設,會給孩子帶來哪些束縛呢?

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父母為孩子制定好人設,讓孩子失去更多的可能性

爸爸媽媽們給孩子設立“人設”,其實就是一種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而這正是教育界所警惕的。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尚淺,他們不像大部分大人一樣認為所謂的“學霸”或者“乖乖女”就是好的。

在成長的路上,他們探索而行,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最讓自己開心的處事方式,這也是世界多姿多彩的一種奇妙呈現,如果每個孩子都如家長打的標籤那樣長大,失去的必將是一種珍貴和更多的可能性。

為什麼說父母給孩子設立人設,會使孩子失去更多可能性呢?

原因是這樣的,家長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去強化孩子“內向”、“膽小”、“調皮”之類的印象,會讓孩子更加往這些特徵上去靠,也許孩子本來沒有這些弱點或者只是稍微有點傾向,在父母的強調下,孩子心裡逐漸相信自己本身就是“內向”、“膽小”、“調皮”的,最終真的養成這樣的性格,減少了孩子性格養成的可能性。

老一輩也許更加喜歡通過嘮叨這樣的方式去改變孩子的行為,但是這輩母親們彷彿也沒有更加高級,大家只是升級成更“時代化”的玩法,給孩子設立了“人設”:暖男、公主、女漢子、學霸、學渣……即使這樣的詞彙可能使溝通變得更有趣,也無法磨滅它們可能給孩子帶來的束縛和錯誤引導。

既知如此,那麼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擁有更多可能性,自由成長呢?

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父母應適度讓孩子“野蠻生長”

  • 家長不要盲目對孩子的行為下結論,貼標籤

不是所有的行為都帶有明顯的目的的,有時候孩子做出個別行為只是一時興起或者是無意識做出的,因此這些行為具有短暫性。

比如,孩子只是一次不小心忘記帶作業去上學了,爸爸媽媽就對孩子說:“你這個粗心鬼,怎麼連作業也忘記帶”給孩子打上“粗心鬼”的標籤,深化孩子“我很粗心”的認知,孩子可能會逐漸養成這樣的毛病。

父母如果對這些短暫無意識行為貼上自己的標籤,形成結論,孩子則可能真的會出現這個毛病。

  • 家長對孩子一些行為要淡化處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孩子更是容易犯錯,爸爸媽媽們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不要過分苛責。對於孩子的一些無關輕重的錯誤行為,要淡化處理,不去過分關注,避免加深孩子對錯誤行為的印象,形成對孩子的負面暗示。

比如,當家裡來客人時,孩子露出了膽怯怕生的表情,家長捕捉到後,就對孩子講:“孩子,你不能那麼膽小怕生你知道嗎,不然你以後可怎麼辦呀!”,過分地向孩子強調她的膽怯和這樣的危害,會加深孩子自己膽小的認知,形成負面的心理暗示“我就是一個膽小的難以適應社會的人”。因此,家長對孩子一些行為要淡化處之,不要過分強調。
為孩子制定好“人設”,用夾板套住孩子的人生,孩子失去更多可能

花都是一朵一朵獨立地開,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拿出你們的耐心和時間,靜靜陪伴孩子成長,不要簡單粗暴地把孩子們裁剪成你想要的樣子。爸爸媽媽們為孩子制定好各種各樣的“人設”,就好像是用夾板夾住了孩子的人生,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失去更多可能,去掉標籤和人設,讓孩子野蠻生長,是聰明的家長的選擇!

今日互動:你家孩子的“人設”是什麼?歡迎評論分享。

————————

學無止境,育兒知識更是需要我們用心,細心的去專研的一門學問。嗯哼媽媽在這裡隨時聆聽並解決各位家長的問題。

關注【嗯哼媽媽】,細心聆聽父母心聲,刻苦專研育兒方式,讓每一個育兒難題都不再是難題。歡迎諮詢,我們共同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