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均衡發展孩子這三種意識行為,媽媽們要特別注意第三點

要均衡發展孩子這三種意識行為,媽媽們要特別注意第三點

諮詢中遇到很多父母,讓他們困惑的是,我的孩子為什麼把自己鎖在屋裡。我的孩子為什麼不出去找自己的同學或者朋友玩兒?我的孩子為什麼不和我交流?還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孩子在裝病,因為孩子思維清楚,邏輯性強。特別是很多雙向情感障礙,或者精神分裂的孩子,如果不在發病期,他們和我們沒什麼不同,有的甚至更聰明,想的問題更深入。

一、一個人只關注自我意識,孩子在和他人的關係中就不會得到拓展。

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自我的感覺中,就會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牢籠。自我意識最突出的表現是自戀,他人意識最集中的表現就是共情。缺乏自我意識,我們就失去了自我。而缺乏他人意識,我們的自我就不能在人和人的關係中展開。所以這樣的人會出現這種情況,自己學習好的時候,自己做事兒成功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超人一等。自己非常高傲,非常自戀。當自己在競爭中失敗的時候,又會心裡特別懊惱,或者做出很多非理性的行為。

要均衡發展孩子這三種意識行為,媽媽們要特別注意第三點

嬰兒從來不會顧及父母的辛苦,他什麼時間餓了,什麼時間就會大哭。可是有很多青年人或者成年人,雖然他們不是孩子,可是他們的意識還停留在嬰兒時期。那些從小被溺愛長大的孩子,特別是家庭中所有成員都圍著一個孩子轉,所有最好的東西都是滿足孩子。這樣的孩子缺乏他人意識和共情能力,他只能看到自己的痛苦。所有人都應該幫我忙,所有人對我都應該有求必應,在家裡可以。然後他會把家裡的感受擴展都外面,對外面的同學同事,也是有這種無理要求。當別人不能幫忙的時候,她就會開始疏離或者怨恨別人。

二、一個人能關注他人意識,才能有同理心,才能共情。

很多有心理問題的大人會活在自我之中,他總會覺得別人應該看到我的感受,別人應該知道我想要什麼。這樣的人只活在自我的意識之中,我們常說自以為是,是因為他總用自己的想法,來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如果一個媽媽有這樣的心理問題,她就感受不到孩子的喜怒哀樂,感受不到孩子的真實需求。她就總會用自己的想法來推測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是無奈和崩潰的。

要均衡發展孩子這三種意識行為,媽媽們要特別注意第三點

和別人建立不起來關係,慢慢就會給自己陷入自我為中心的牢籠。因為和別人建立關係的過程,自己看不到別人的需要,然後還認為別人不理解自己,我都付出那麼多了,別人看不到。因為一個活在自我想象中的人,她認為我做了,實際上沒有行動。我在諮詢中遇到一個女抑鬱症患者,她每次吃好東西的時候,她都不讓自己開心享受,在她的心裡,我享受著這頓飯了。可是我媽媽還沒有吃,我就是不孝順的。所以我不能開心的吃,在我痛苦的吃的過程中,我就認為我對得起我媽了。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生命三大任務是工作,社交和兩性。如果一個人不與他人合作就很難完成工作,如果一個人不顧及他人感受,就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生活中我們能遇到很多那種不顧及別人感受的人,他認為我喜歡吃的東西,你就必須喜歡。我喜歡的行為,你就必須喜歡。只看到自己感受,看不到別人感受的人。做什麼事情他都會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要求對方,這樣的人不但把家庭會變成戰場,在生活中也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

要均衡發展孩子這三種意識行為,媽媽們要特別注意第三點

三、一個人能發展出組織意識,這樣的人同時能看到自己的感受,也能看到他人的需要。

最初幾個月,孩子只依賴媽媽,然後孩子要在媽媽的引導下,來認識爸爸。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和母親之外的人感興趣兒,也就是和爸爸開始也建立關係,這是培養孩子的組織意識的關鍵。一個孩子對媽媽和爸爸的信任,是孩子信任的開始,這樣的孩子才會把信任向外拓展。有很多自閉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關係不好的父母親。這樣的孩子從小沒建立起來信任,長大了也不願意和別人親近。

有一種自私和控制慾非常強的媽媽,她們只讓孩子和自己親近,只有媽媽最疼孩子。你爸爸,你奶奶,你姥姥都不行。這樣長大的孩子就不願意與其他人交往,他只會把母親作為自己心靈的寄託,將所有能吸引母親關注的人當成敵人。這樣長大的孩子不會和別人建立關係,那些初中,高中乃至到大學都和媽媽關係特別親近的孩子,她們和異性建立不了關係,和同性關係也不好。這時很多孩子會出現心理疾病,有的甚至會出現同性戀,因為她對異性是恐懼的,從小對異性是失望的,源自於從小對爸爸的時候。

要均衡發展孩子這三種意識行為,媽媽們要特別注意第三點

所以一個人只有跳出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牢籠,一個人才會開始覺察自己,觀察他人。否則一個人帶著太多的不信任和恐懼,總是認為自己是安全的,所有人都是有目的性。太嚴重的人就會衍生出被害妄想,所以這樣人會出現兩種極端,對內攻擊的會出現抑鬱症,對外攻擊的會成為反社會人格。在我諮詢中遇到很多的雙向情感障礙患者,他們會把別人都看成敵人,所以他時時準備報復別人或者打擊別人。

所以一個人從嬰兒意識轉化成他人意識,這樣的人就不會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必須懂我,所有人必須讚美我,我永遠是高高在上的。當自己不能高高在上的時候,就會掉入幻想的漩渦,有很多輟學者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兒自己學習學不進去了,非常厭學,另一方面兒自己又要上重點中學或者重點大學。更有甚者有的會進入到幻想,在幻想裡想自己多了不起,我和某某大人物在一起稱兄道弟,我在聯合國研究解決世界性的問題。

要均衡發展孩子這三種意識行為,媽媽們要特別注意第三點

當有的人做完諮詢之後,她會很感慨地說,當父母真不容易。實際上這話說的非常對,我們把當父母看成簡單的事情,所以我們才會出錯。因為當父母既要無微不至的關心孩子,培養他們的自我意識,但又不能溺愛,溺愛會讓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他人意識和組織意識。很多父母困惑,養孩子到底是控制好還是放手好?我說哪樣都不好,沒有什麼是固定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該管的管,該放手的放手。大事引導孩子,小事學會放手。然後孩子也會從父母這裡學到了彈性的思想,否則僵化的父母,只能教出固定思維的孩子,也就是那種非黑即白的孩子。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際催眠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老師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三清老師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你,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私信我。(歡迎心理諮詢師合作和投稿)

要均衡發展孩子這三種意識行為,媽媽們要特別注意第三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