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說:“人是善於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壞,全看模型的好壞,有如素絲,染於青則青,染於黃則黃。”

對於年齡小,認知發展不足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家長是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因此也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對象,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所以我們常聽說一句話:“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為孩子做了什麼重要多了。”

想要收穫一個習慣好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成為習慣好的家長。下面這幾個很容易帶壞孩子的習慣,務必要改過來。

玩手機、打電子遊戲、看電視

南京市有位10歲男孩,離家出走10多次。最近的一次在地鐵站被民警發現,給他買了晚飯並耐心開導。

談及頻繁離家出走的原因,男孩說:“總覺得父母天天在玩手機,沒有顧及他,想通過這種離家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說:“人是善於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壞,全看模型的好壞,有如素絲,染於青則青,染於黃則黃。”

對於年齡小,認知發展不足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家長是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因此也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對象,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所以我們常聽說一句話:“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為孩子做了什麼重要多了。”

想要收穫一個習慣好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成為習慣好的家長。下面這幾個很容易帶壞孩子的習慣,務必要改過來。

玩手機、打電子遊戲、看電視

南京市有位10歲男孩,離家出走10多次。最近的一次在地鐵站被民警發現,給他買了晚飯並耐心開導。

談及頻繁離家出走的原因,男孩說:“總覺得父母天天在玩手機,沒有顧及他,想通過這種離家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聽了讓人感到很心酸。

比起孩子,家長愛玩手機的現象反而更常見,新聞報道中經常有家長玩手機,險些造成孩子出意外的案例。

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也是一種“冷暴力”。不管孩子說什麼,只會“嗯嗯、啊啊”敷衍,沒有給孩子積極的迴應。這樣的冷漠和忽視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更重要的是會讓孩子也養成愛玩手機的習慣。

手機、電子遊戲、電視這些電子產品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恆久的,會破壞孩子注意力,讓他難以集中精力在學習、閱讀等更重要的活動上,越晚讓孩子接觸越好。

中華詩詞大會的才女武亦姝,今年高考被清華大學錄取,她的爸爸從她很小的時候開始,16:30後就不用手機,專心陪伴孩子。

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實在應該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努力戒掉手機。多關注家人和孩子,陪孩子做遊戲、運動、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多閱讀,提升自己,過一種更自律的生活。

生活作息不規律

有很多父母,不太注重自己的作息時間,熬夜、睡懶覺是常有的事。

其實家庭成員的作息是會互相影響的。自己晚睡晚起,卻逼著孩子早睡早起,孩子很難信服,也不會乖乖聽話。

孩子的生長髮育需要規律的生活作息,尤其是充足的睡眠時間,會幫助他長高、身體發育得更健康。而且,家長早睡早起、按時吃飯、規律生活,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容易養成懶散、磨蹭的壞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會遷移到孩子的學習中來,他會更加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處理學習任務時更加有條理性。

想要孩子身體好、長得高、思維清晰有條理、學習習慣好,就先從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開始吧!可以全家人共同制訂一份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每天遵守,不要因假期或一時想偷懶而鬆懈。

抱怨、亂髮脾氣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一位網友的回答道出了其中的真相:“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竄上來,深深的無奈與悲哀,終身難忘。”

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許多父母習慣了抱怨、或者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哪怕在孩子面前,也不懂得收斂。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說:“人是善於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壞,全看模型的好壞,有如素絲,染於青則青,染於黃則黃。”

對於年齡小,認知發展不足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家長是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因此也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對象,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所以我們常聽說一句話:“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為孩子做了什麼重要多了。”

想要收穫一個習慣好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成為習慣好的家長。下面這幾個很容易帶壞孩子的習慣,務必要改過來。

玩手機、打電子遊戲、看電視

南京市有位10歲男孩,離家出走10多次。最近的一次在地鐵站被民警發現,給他買了晚飯並耐心開導。

談及頻繁離家出走的原因,男孩說:“總覺得父母天天在玩手機,沒有顧及他,想通過這種離家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聽了讓人感到很心酸。

比起孩子,家長愛玩手機的現象反而更常見,新聞報道中經常有家長玩手機,險些造成孩子出意外的案例。

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也是一種“冷暴力”。不管孩子說什麼,只會“嗯嗯、啊啊”敷衍,沒有給孩子積極的迴應。這樣的冷漠和忽視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更重要的是會讓孩子也養成愛玩手機的習慣。

手機、電子遊戲、電視這些電子產品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恆久的,會破壞孩子注意力,讓他難以集中精力在學習、閱讀等更重要的活動上,越晚讓孩子接觸越好。

中華詩詞大會的才女武亦姝,今年高考被清華大學錄取,她的爸爸從她很小的時候開始,16:30後就不用手機,專心陪伴孩子。

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實在應該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努力戒掉手機。多關注家人和孩子,陪孩子做遊戲、運動、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多閱讀,提升自己,過一種更自律的生活。

生活作息不規律

有很多父母,不太注重自己的作息時間,熬夜、睡懶覺是常有的事。

其實家庭成員的作息是會互相影響的。自己晚睡晚起,卻逼著孩子早睡早起,孩子很難信服,也不會乖乖聽話。

孩子的生長髮育需要規律的生活作息,尤其是充足的睡眠時間,會幫助他長高、身體發育得更健康。而且,家長早睡早起、按時吃飯、規律生活,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容易養成懶散、磨蹭的壞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會遷移到孩子的學習中來,他會更加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處理學習任務時更加有條理性。

想要孩子身體好、長得高、思維清晰有條理、學習習慣好,就先從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開始吧!可以全家人共同制訂一份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每天遵守,不要因假期或一時想偷懶而鬆懈。

抱怨、亂髮脾氣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一位網友的回答道出了其中的真相:“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竄上來,深深的無奈與悲哀,終身難忘。”

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許多父母習慣了抱怨、或者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哪怕在孩子面前,也不懂得收斂。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殊不知,習慣性的抱怨,會給孩子帶來無意識的焦慮。

早早地接觸成人世界中的紛繁複雜,會讓孩子內心充滿了不安定因素,影響身體、心理和精神的健康。

動不動發脾氣,不僅會讓孩子淪為無辜的承受者,破壞他的安全感,也很容易被孩子模仿,遇到一點不順心就埋怨、責備別人,發一些無謂的脾氣。

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家長應該讓孩子看到的是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以樂觀堅強的心態去面對,而不是隻會一味地抱怨、埋怨、責備身邊人。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管理情緒的能力,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多把堅強、樂觀的心態傳遞給孩子,用正確的方式紓解自己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中。

不守規則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

擠地鐵,明明車門都快關上了,警示的口哨聲也響起了,卻非要“爭分奪秒”地帶孩子衝進去;

過馬路時,看著來往車輛不多,就抱著僥倖心理,帶著孩子闖紅燈過馬路;

乘高鐵錯過時間,為了等自己的家人,非要攔著車門不讓走,跟乘務人員鬧得不可開交,全然不管一邊慌亂的孩子······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說:“人是善於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壞,全看模型的好壞,有如素絲,染於青則青,染於黃則黃。”

對於年齡小,認知發展不足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家長是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因此也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對象,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所以我們常聽說一句話:“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為孩子做了什麼重要多了。”

想要收穫一個習慣好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成為習慣好的家長。下面這幾個很容易帶壞孩子的習慣,務必要改過來。

玩手機、打電子遊戲、看電視

南京市有位10歲男孩,離家出走10多次。最近的一次在地鐵站被民警發現,給他買了晚飯並耐心開導。

談及頻繁離家出走的原因,男孩說:“總覺得父母天天在玩手機,沒有顧及他,想通過這種離家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聽了讓人感到很心酸。

比起孩子,家長愛玩手機的現象反而更常見,新聞報道中經常有家長玩手機,險些造成孩子出意外的案例。

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也是一種“冷暴力”。不管孩子說什麼,只會“嗯嗯、啊啊”敷衍,沒有給孩子積極的迴應。這樣的冷漠和忽視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更重要的是會讓孩子也養成愛玩手機的習慣。

手機、電子遊戲、電視這些電子產品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恆久的,會破壞孩子注意力,讓他難以集中精力在學習、閱讀等更重要的活動上,越晚讓孩子接觸越好。

中華詩詞大會的才女武亦姝,今年高考被清華大學錄取,她的爸爸從她很小的時候開始,16:30後就不用手機,專心陪伴孩子。

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實在應該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努力戒掉手機。多關注家人和孩子,陪孩子做遊戲、運動、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多閱讀,提升自己,過一種更自律的生活。

生活作息不規律

有很多父母,不太注重自己的作息時間,熬夜、睡懶覺是常有的事。

其實家庭成員的作息是會互相影響的。自己晚睡晚起,卻逼著孩子早睡早起,孩子很難信服,也不會乖乖聽話。

孩子的生長髮育需要規律的生活作息,尤其是充足的睡眠時間,會幫助他長高、身體發育得更健康。而且,家長早睡早起、按時吃飯、規律生活,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容易養成懶散、磨蹭的壞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會遷移到孩子的學習中來,他會更加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處理學習任務時更加有條理性。

想要孩子身體好、長得高、思維清晰有條理、學習習慣好,就先從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開始吧!可以全家人共同制訂一份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每天遵守,不要因假期或一時想偷懶而鬆懈。

抱怨、亂髮脾氣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一位網友的回答道出了其中的真相:“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竄上來,深深的無奈與悲哀,終身難忘。”

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許多父母習慣了抱怨、或者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哪怕在孩子面前,也不懂得收斂。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殊不知,習慣性的抱怨,會給孩子帶來無意識的焦慮。

早早地接觸成人世界中的紛繁複雜,會讓孩子內心充滿了不安定因素,影響身體、心理和精神的健康。

動不動發脾氣,不僅會讓孩子淪為無辜的承受者,破壞他的安全感,也很容易被孩子模仿,遇到一點不順心就埋怨、責備別人,發一些無謂的脾氣。

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家長應該讓孩子看到的是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以樂觀堅強的心態去面對,而不是隻會一味地抱怨、埋怨、責備身邊人。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管理情緒的能力,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多把堅強、樂觀的心態傳遞給孩子,用正確的方式紓解自己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中。

不守規則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

擠地鐵,明明車門都快關上了,警示的口哨聲也響起了,卻非要“爭分奪秒”地帶孩子衝進去;

過馬路時,看著來往車輛不多,就抱著僥倖心理,帶著孩子闖紅燈過馬路;

乘高鐵錯過時間,為了等自己的家人,非要攔著車門不讓走,跟乘務人員鬧得不可開交,全然不管一邊慌亂的孩子······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很多父母,一邊教孩子要遵守規則,一邊自己在破壞規則。這會造成孩子的規則意識淡薄,影響他的價值判斷,破壞規則的行為也會被孩子不斷效仿。

社會有了規則才能正常有序地運轉,不守規則的孩子,拋去人身安全不說,也遲早會被社會淘汰。

真正優秀的父母,就是要從自身做起,言行一致,該遵守的社會規範嚴格遵守。不鑽空子、不投機取巧、不因一點蠅頭小利就成為規則的破壞者。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樹立規則意識,將來才能走得更遠。

背後說人壞話

地鐵上,一個奶奶在對五六歲的孫子說孩子媽媽的壞話。

小男孩聽了一會兒,說:“奶奶,媽媽有缺點,你要告訴她了她才知道改。”

奶奶:“我還告訴她?這話怎麼能當著她的面說!”

小男孩:“媽媽說了,當人面不能說的話,背地裡也別說,不然就不是光明磊落的君子。”

地鐵裡的人聽了都笑了,孩子奶奶一臉尷尬……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說:“人是善於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壞,全看模型的好壞,有如素絲,染於青則青,染於黃則黃。”

對於年齡小,認知發展不足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家長是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因此也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對象,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所以我們常聽說一句話:“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為孩子做了什麼重要多了。”

想要收穫一個習慣好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成為習慣好的家長。下面這幾個很容易帶壞孩子的習慣,務必要改過來。

玩手機、打電子遊戲、看電視

南京市有位10歲男孩,離家出走10多次。最近的一次在地鐵站被民警發現,給他買了晚飯並耐心開導。

談及頻繁離家出走的原因,男孩說:“總覺得父母天天在玩手機,沒有顧及他,想通過這種離家出走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聽了讓人感到很心酸。

比起孩子,家長愛玩手機的現象反而更常見,新聞報道中經常有家長玩手機,險些造成孩子出意外的案例。

家長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也是一種“冷暴力”。不管孩子說什麼,只會“嗯嗯、啊啊”敷衍,沒有給孩子積極的迴應。這樣的冷漠和忽視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造成親子關係疏離;更重要的是會讓孩子也養成愛玩手機的習慣。

手機、電子遊戲、電視這些電子產品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恆久的,會破壞孩子注意力,讓他難以集中精力在學習、閱讀等更重要的活動上,越晚讓孩子接觸越好。

中華詩詞大會的才女武亦姝,今年高考被清華大學錄取,她的爸爸從她很小的時候開始,16:30後就不用手機,專心陪伴孩子。

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實在應該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努力戒掉手機。多關注家人和孩子,陪孩子做遊戲、運動、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多閱讀,提升自己,過一種更自律的生活。

生活作息不規律

有很多父母,不太注重自己的作息時間,熬夜、睡懶覺是常有的事。

其實家庭成員的作息是會互相影響的。自己晚睡晚起,卻逼著孩子早睡早起,孩子很難信服,也不會乖乖聽話。

孩子的生長髮育需要規律的生活作息,尤其是充足的睡眠時間,會幫助他長高、身體發育得更健康。而且,家長早睡早起、按時吃飯、規律生活,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容易養成懶散、磨蹭的壞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會遷移到孩子的學習中來,他會更加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處理學習任務時更加有條理性。

想要孩子身體好、長得高、思維清晰有條理、學習習慣好,就先從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開始吧!可以全家人共同制訂一份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每天遵守,不要因假期或一時想偷懶而鬆懈。

抱怨、亂髮脾氣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一位網友的回答道出了其中的真相:“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一股寒意從脊背竄上來,深深的無奈與悲哀,終身難忘。”

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許多父母習慣了抱怨、或者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哪怕在孩子面前,也不懂得收斂。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殊不知,習慣性的抱怨,會給孩子帶來無意識的焦慮。

早早地接觸成人世界中的紛繁複雜,會讓孩子內心充滿了不安定因素,影響身體、心理和精神的健康。

動不動發脾氣,不僅會讓孩子淪為無辜的承受者,破壞他的安全感,也很容易被孩子模仿,遇到一點不順心就埋怨、責備別人,發一些無謂的脾氣。

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家長應該讓孩子看到的是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以樂觀堅強的心態去面對,而不是隻會一味地抱怨、埋怨、責備身邊人。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管理情緒的能力,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多把堅強、樂觀的心態傳遞給孩子,用正確的方式紓解自己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中。

不守規則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

擠地鐵,明明車門都快關上了,警示的口哨聲也響起了,卻非要“爭分奪秒”地帶孩子衝進去;

過馬路時,看著來往車輛不多,就抱著僥倖心理,帶著孩子闖紅燈過馬路;

乘高鐵錯過時間,為了等自己的家人,非要攔著車門不讓走,跟乘務人員鬧得不可開交,全然不管一邊慌亂的孩子······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很多父母,一邊教孩子要遵守規則,一邊自己在破壞規則。這會造成孩子的規則意識淡薄,影響他的價值判斷,破壞規則的行為也會被孩子不斷效仿。

社會有了規則才能正常有序地運轉,不守規則的孩子,拋去人身安全不說,也遲早會被社會淘汰。

真正優秀的父母,就是要從自身做起,言行一致,該遵守的社會規範嚴格遵守。不鑽空子、不投機取巧、不因一點蠅頭小利就成為規則的破壞者。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樹立規則意識,將來才能走得更遠。

背後說人壞話

地鐵上,一個奶奶在對五六歲的孫子說孩子媽媽的壞話。

小男孩聽了一會兒,說:“奶奶,媽媽有缺點,你要告訴她了她才知道改。”

奶奶:“我還告訴她?這話怎麼能當著她的面說!”

小男孩:“媽媽說了,當人面不能說的話,背地裡也別說,不然就不是光明磊落的君子。”

地鐵裡的人聽了都笑了,孩子奶奶一臉尷尬……

不想帶壞孩子,家長這幾種習慣一定要改

生活中,許多父母背後議論別人時不注意避開孩子,對親朋好友,甚至家裡的長輩都說三道四。以為孩子不懂,其實他都會聽了去。

過早地把成人世界裡的口是心非、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帶給孩子,會給他本身純真無邪的世界造成衝擊,形成扭曲的是非觀。

一方面有損父母在孩子心中正直善良、權威的形象,也會讓孩子對身邊的人印象很差,感到困擾,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身邊的人。還容易讓孩子也變得虛偽、喜歡挑別人毛病、背後說人壞話,很難長成一個真誠善良的人。

做睿智的父母,應當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妄加議論,有意見當面說清楚。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不要忘了,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編輯:顧軍 陳曦(實習生)責任編輯:張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