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是“壞人”

作者:徐大維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良叔愛看名人傳記,而且最好是第三方寫的,這樣觀點會比較中立,對人的評價比較客觀。

說實話吧,真正做成大事的人,都不是常規意義的好人,相反,多數人都是混球。

比如丘吉爾,簡直是個惡魔,電影《至暗時刻》將他美化了不少,說他聽取了群眾的建議,才決定抗擊德國納粹。

屁嘞,他為人粗暴,一意孤行,根本不聽議院的,還將他們上上下下折騰的夠嗆,大家沒辦法了,才聽他的。

但是應了那句話:“惡人自有惡人磨”,他是個魔頭,但站在希特勒的對面,卻成就了他。

他有能力,但是在很多人眼裡,就是壞人一個。

再比如,商海奇才前通用CEO韋爾奇,也是個徹底的混球——他不守信用。

他在通用中層時,要跳槽,和別人把條件都談好了,也和同事告別了。

然而,領導說會給他個晉升機會,他便義無反顧地留了下來。

你說,這臉得有多厚?

他當權時,被稱為“通用原子彈”,但再好的同事交情,在他眼裡也一文不值,說讓你下課就下課,兒子也因此在學校被打,而打人者就是通用員工的孩子。

埃隆·馬斯克、貝佐斯、芒格、巴菲特、還有中國幾個輪流坐莊的首富,良叔對他們的真實情況都比較瞭解,可以很負責任地說,他們吸引人的地方,僅僅在於事業的成功,關於道德嘛......咱們還是說點別的吧。

很抱歉,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是“壞人”

上帝讓貓愛吃魚,卻不讓它學會游泳,遺憾和矛盾才是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

所以,如果你的領導是很有能力的那種,我敢大膽猜測,他多半也不會招你喜歡。

就像下面這位讀者的留言。

很抱歉,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是“壞人”

其實,還是值得慶幸的,最起碼沒遇到一個沒能力還壞的領導,而這,才是最壞的情況。

這位讀者遇到的只是一個普通情況,良叔認為40%的人,都會有這個境遇。

此時的選擇,難嗎?

其實一點也不,你只需要運用倒推法,從選擇入手,也就是二選一,留下還是離開:

1、如果你不能忍受,又有別的去處,當然要走;

2、如果你能忍受,又沒別的去處,當然要留。

這是兩個最容易的選擇,但還剩兩個難一點的選擇組合:

1、你不能忍受,又沒別的去處,怎麼辦?

那要看你的家底,如果你有足夠的積蓄,支撐失業個1年,慢慢再找工作也未嘗不可。

但如果你沒什麼家底,那還是留下來吧,現在經濟不怎麼景氣,畢竟生存大於一切。

2、你能忍受,但又有別的去處,怎麼辦?

這要看看,你的去處待遇如何,一般得是現在待遇的1.5倍,才建議選擇。

離開原有單位,實際是損失機會成本的,這是要算入賬內,所以理想狀態,工資得達到2倍。

去之前,還要找人瞭解一下情況。很多時候,你跳槽後會發現並不是那回事,想回頭一切都晚了。

很抱歉,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是“壞人”

良叔的建議已經夠明確了,接下來只需要處理“留”的問題。

其實,前天良叔的小隨(《我的第一份工作,工資只有1500》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已經說到一個觀點:

凡事只要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一切都不一樣了。

你遇到一個有能力的領導,即使他對你再不好,那也是一種運氣,你可以貼身觀察,以便知道他為什麼這麼牛逼。

這時你可以運用一個黃金圈法則:

WHAT、WHY、HOW.

WHAT:你說副總有水平實力,那麼寫下來,到底哪些地方讓你有這種感覺。

這點很重要,感覺有時會欺騙人,你只有寫下具體的事,才知道對方的能力到底體現在哪裡。

WHY:接著,你就可以考慮,他為什麼這麼有水平,是他的性格使然?還是某種習慣造就?還是他在這方面本身就很專業?

HOW:最後,你把他的能力進行劃分,看哪些是你可以學習的,再去考慮自己如何應用。

沒多久,你就能把他的優點,吸收到自己身上。

人天生很難處理一件矛盾的事,一個讓你不喜歡的人,你就不願意承認他的優點,更不願意去學習這些優點,這是我們不願接受複雜性的秉性。

然而,你想卓越,就要突破這個障礙。

年輕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一塊吸鐵石,去拼命吸收別人的優點和長處,這樣在你中年時,你才能遊刃有餘。

至於是不是“壞人”這事兒,真的不用這麼糾結,我之前就說過,善惡只是環境和利益的產物,我們平常心對待即可。

很抱歉,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是“壞人”

你的領導是怎樣的?敢不敢留言吐槽?

良叔小隨每天等你,我還會再堅持 166天。

-END-

很抱歉,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是“壞人”

好久沒晨練了...... ——攝於2019年6月26日

點擊瞭解更多,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