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在父母嚴密監控下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喜歡控制別人,要麼容易依賴別人。他們也常常會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人空間。

第二種是忽略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愛都很少,親子關係很冷淡。

通常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適應力最差,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種家庭,父母的教養等同於完全缺失的狀態。

季楊楊的家庭就屬於忽略型。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孩子高三,父母才“空降”迴歸家庭。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在父母嚴密監控下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喜歡控制別人,要麼容易依賴別人。他們也常常會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人空間。

第二種是忽略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愛都很少,親子關係很冷淡。

通常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適應力最差,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種家庭,父母的教養等同於完全缺失的狀態。

季楊楊的家庭就屬於忽略型。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孩子高三,父母才“空降”迴歸家庭。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雖然家庭條件富足,季楊楊卻成了大城市裡的“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之愛的他,非常叛逆。他甚至說他的家長是舅舅,根本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性格強勢又孤僻。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在父母嚴密監控下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喜歡控制別人,要麼容易依賴別人。他們也常常會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人空間。

第二種是忽略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愛都很少,親子關係很冷淡。

通常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適應力最差,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種家庭,父母的教養等同於完全缺失的狀態。

季楊楊的家庭就屬於忽略型。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孩子高三,父母才“空降”迴歸家庭。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雖然家庭條件富足,季楊楊卻成了大城市裡的“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之愛的他,非常叛逆。他甚至說他的家長是舅舅,根本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性格強勢又孤僻。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好在季勝利是一位擅長學習的父親,在妻子劉靜的幫助下,修補了兒子對他的陌生和疏遠。

他能在父子關係僵化時,當著孩子同學和家長的面,低下頭認認真真地道歉;會在早晨起床給妻子和孩子準備早餐,會主動了解並參與孩子的興趣愛好。

母親劉靜溫柔、脾氣好,素養也很高。她知道孩子怨他們缺席多年的陪伴,從來不過分勉強孩子,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他感覺到真實的溫暖和被愛。

有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孩子再怎麼面冷,心都是熱的。他懂得了媽媽的溫柔,也明白了爸爸的有心。

季楊楊的家庭開始從忽略型,轉為我們將要講的,第三種家庭——權威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既有期待和要求,同時也會有支持和尊重,這兩者相輔相成。也就是說,他們會明確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許,也會仔細聽孩子的需要和心聲。重大的事情,他們都會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賦予孩子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方一凡的原生家庭大概是每個孩子最嚮往的,有足夠的愛,足夠的溫暖,自然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安全感。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在父母嚴密監控下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喜歡控制別人,要麼容易依賴別人。他們也常常會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人空間。

第二種是忽略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愛都很少,親子關係很冷淡。

通常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適應力最差,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種家庭,父母的教養等同於完全缺失的狀態。

季楊楊的家庭就屬於忽略型。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孩子高三,父母才“空降”迴歸家庭。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雖然家庭條件富足,季楊楊卻成了大城市裡的“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之愛的他,非常叛逆。他甚至說他的家長是舅舅,根本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性格強勢又孤僻。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好在季勝利是一位擅長學習的父親,在妻子劉靜的幫助下,修補了兒子對他的陌生和疏遠。

他能在父子關係僵化時,當著孩子同學和家長的面,低下頭認認真真地道歉;會在早晨起床給妻子和孩子準備早餐,會主動了解並參與孩子的興趣愛好。

母親劉靜溫柔、脾氣好,素養也很高。她知道孩子怨他們缺席多年的陪伴,從來不過分勉強孩子,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他感覺到真實的溫暖和被愛。

有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孩子再怎麼面冷,心都是熱的。他懂得了媽媽的溫柔,也明白了爸爸的有心。

季楊楊的家庭開始從忽略型,轉為我們將要講的,第三種家庭——權威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既有期待和要求,同時也會有支持和尊重,這兩者相輔相成。也就是說,他們會明確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許,也會仔細聽孩子的需要和心聲。重大的事情,他們都會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賦予孩子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方一凡的原生家庭大概是每個孩子最嚮往的,有足夠的愛,足夠的溫暖,自然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安全感。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方圓和童文潔深愛彼此,互相體諒,每一個愛的表達都不只是嘴上隨便說說,他們都能做到行為裡,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和言語都對上號。

有人說,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也許這樣家庭養出來的孩子他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方一凡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到發小英子的抑鬱情緒,給她溫暖的擁抱,也能勇敢地為自己對同學季楊楊的偏見而道歉。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在父母嚴密監控下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喜歡控制別人,要麼容易依賴別人。他們也常常會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人空間。

第二種是忽略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愛都很少,親子關係很冷淡。

通常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適應力最差,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種家庭,父母的教養等同於完全缺失的狀態。

季楊楊的家庭就屬於忽略型。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孩子高三,父母才“空降”迴歸家庭。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雖然家庭條件富足,季楊楊卻成了大城市裡的“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之愛的他,非常叛逆。他甚至說他的家長是舅舅,根本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性格強勢又孤僻。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好在季勝利是一位擅長學習的父親,在妻子劉靜的幫助下,修補了兒子對他的陌生和疏遠。

他能在父子關係僵化時,當著孩子同學和家長的面,低下頭認認真真地道歉;會在早晨起床給妻子和孩子準備早餐,會主動了解並參與孩子的興趣愛好。

母親劉靜溫柔、脾氣好,素養也很高。她知道孩子怨他們缺席多年的陪伴,從來不過分勉強孩子,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他感覺到真實的溫暖和被愛。

有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孩子再怎麼面冷,心都是熱的。他懂得了媽媽的溫柔,也明白了爸爸的有心。

季楊楊的家庭開始從忽略型,轉為我們將要講的,第三種家庭——權威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既有期待和要求,同時也會有支持和尊重,這兩者相輔相成。也就是說,他們會明確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許,也會仔細聽孩子的需要和心聲。重大的事情,他們都會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賦予孩子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方一凡的原生家庭大概是每個孩子最嚮往的,有足夠的愛,足夠的溫暖,自然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安全感。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方圓和童文潔深愛彼此,互相體諒,每一個愛的表達都不只是嘴上隨便說說,他們都能做到行為裡,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和言語都對上號。

有人說,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也許這樣家庭養出來的孩子他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方一凡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到發小英子的抑鬱情緒,給她溫暖的擁抱,也能勇敢地為自己對同學季楊楊的偏見而道歉。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他能為了解開表弟磊兒的心結,絞盡腦汁找辦法勸說爸媽生下二胎,也會在知道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想辦法掙錢。

第四種是溺愛型。

這種家庭父母會全身心滿足孩子,卻不會對孩子提什麼要求,所以小孩備受呵護,少規則,而且不必用力和努力就能夠得到一切包括讚美。

這種家庭養出的孩子一般善於交際,自尊高,但是往往也會更容易衝動,缺乏必要的規則意識,以及必要的自控能力。

在健全和諧的原生家庭里長大,是一種幸運。

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

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你向孩子灌輸什麼樣的思想,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所以,當你指責孩子的種種“問題”時,請先審視自己;當你覺得孩子有問題時,請先審視家庭關係和氛圍是不是也出了問題。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在父母嚴密監控下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喜歡控制別人,要麼容易依賴別人。他們也常常會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人空間。

第二種是忽略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愛都很少,親子關係很冷淡。

通常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適應力最差,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種家庭,父母的教養等同於完全缺失的狀態。

季楊楊的家庭就屬於忽略型。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孩子高三,父母才“空降”迴歸家庭。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雖然家庭條件富足,季楊楊卻成了大城市裡的“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之愛的他,非常叛逆。他甚至說他的家長是舅舅,根本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性格強勢又孤僻。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好在季勝利是一位擅長學習的父親,在妻子劉靜的幫助下,修補了兒子對他的陌生和疏遠。

他能在父子關係僵化時,當著孩子同學和家長的面,低下頭認認真真地道歉;會在早晨起床給妻子和孩子準備早餐,會主動了解並參與孩子的興趣愛好。

母親劉靜溫柔、脾氣好,素養也很高。她知道孩子怨他們缺席多年的陪伴,從來不過分勉強孩子,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他感覺到真實的溫暖和被愛。

有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孩子再怎麼面冷,心都是熱的。他懂得了媽媽的溫柔,也明白了爸爸的有心。

季楊楊的家庭開始從忽略型,轉為我們將要講的,第三種家庭——權威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既有期待和要求,同時也會有支持和尊重,這兩者相輔相成。也就是說,他們會明確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許,也會仔細聽孩子的需要和心聲。重大的事情,他們都會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賦予孩子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方一凡的原生家庭大概是每個孩子最嚮往的,有足夠的愛,足夠的溫暖,自然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安全感。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方圓和童文潔深愛彼此,互相體諒,每一個愛的表達都不只是嘴上隨便說說,他們都能做到行為裡,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和言語都對上號。

有人說,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也許這樣家庭養出來的孩子他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方一凡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到發小英子的抑鬱情緒,給她溫暖的擁抱,也能勇敢地為自己對同學季楊楊的偏見而道歉。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他能為了解開表弟磊兒的心結,絞盡腦汁找辦法勸說爸媽生下二胎,也會在知道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想辦法掙錢。

第四種是溺愛型。

這種家庭父母會全身心滿足孩子,卻不會對孩子提什麼要求,所以小孩備受呵護,少規則,而且不必用力和努力就能夠得到一切包括讚美。

這種家庭養出的孩子一般善於交際,自尊高,但是往往也會更容易衝動,缺乏必要的規則意識,以及必要的自控能力。

在健全和諧的原生家庭里長大,是一種幸運。

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

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你向孩子灌輸什麼樣的思想,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所以,當你指責孩子的種種“問題”時,請先審視自己;當你覺得孩子有問題時,請先審視家庭關係和氛圍是不是也出了問題。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過:“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於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前段時間,有一組視頻看哭了很多人。

當時,臺灣某電視臺以廣告公司試鏡的名義,將鏡頭對準五組家庭,進行了一次真實的測試。

第一個視頻是小女兒和媽媽。兩個人一起去試鏡,女兒先去節目現場,媽媽忙完工作再去。期間,女兒給媽媽打電話,問媽媽在哪裡了。媽媽騎車在路上,說話語氣很不好。女兒掛了電話之後,怏怏地說,打電話給媽媽,卻被媽媽罵了。

等了一會兒,媽媽還沒到,女兒又撥通了媽媽的電話。這時,媽媽更加不耐煩,電話一接通就罵女兒,“我快到了,你一直打一直打,很煩呢!”

女兒在電話這頭,很委屈,眼淚忍不住流出來了。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在父母嚴密監控下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喜歡控制別人,要麼容易依賴別人。他們也常常會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人空間。

第二種是忽略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愛都很少,親子關係很冷淡。

通常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適應力最差,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種家庭,父母的教養等同於完全缺失的狀態。

季楊楊的家庭就屬於忽略型。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孩子高三,父母才“空降”迴歸家庭。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雖然家庭條件富足,季楊楊卻成了大城市裡的“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之愛的他,非常叛逆。他甚至說他的家長是舅舅,根本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性格強勢又孤僻。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好在季勝利是一位擅長學習的父親,在妻子劉靜的幫助下,修補了兒子對他的陌生和疏遠。

他能在父子關係僵化時,當著孩子同學和家長的面,低下頭認認真真地道歉;會在早晨起床給妻子和孩子準備早餐,會主動了解並參與孩子的興趣愛好。

母親劉靜溫柔、脾氣好,素養也很高。她知道孩子怨他們缺席多年的陪伴,從來不過分勉強孩子,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他感覺到真實的溫暖和被愛。

有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孩子再怎麼面冷,心都是熱的。他懂得了媽媽的溫柔,也明白了爸爸的有心。

季楊楊的家庭開始從忽略型,轉為我們將要講的,第三種家庭——權威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既有期待和要求,同時也會有支持和尊重,這兩者相輔相成。也就是說,他們會明確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許,也會仔細聽孩子的需要和心聲。重大的事情,他們都會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賦予孩子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方一凡的原生家庭大概是每個孩子最嚮往的,有足夠的愛,足夠的溫暖,自然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安全感。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方圓和童文潔深愛彼此,互相體諒,每一個愛的表達都不只是嘴上隨便說說,他們都能做到行為裡,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和言語都對上號。

有人說,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也許這樣家庭養出來的孩子他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方一凡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到發小英子的抑鬱情緒,給她溫暖的擁抱,也能勇敢地為自己對同學季楊楊的偏見而道歉。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他能為了解開表弟磊兒的心結,絞盡腦汁找辦法勸說爸媽生下二胎,也會在知道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想辦法掙錢。

第四種是溺愛型。

這種家庭父母會全身心滿足孩子,卻不會對孩子提什麼要求,所以小孩備受呵護,少規則,而且不必用力和努力就能夠得到一切包括讚美。

這種家庭養出的孩子一般善於交際,自尊高,但是往往也會更容易衝動,缺乏必要的規則意識,以及必要的自控能力。

在健全和諧的原生家庭里長大,是一種幸運。

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

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你向孩子灌輸什麼樣的思想,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所以,當你指責孩子的種種“問題”時,請先審視自己;當你覺得孩子有問題時,請先審視家庭關係和氛圍是不是也出了問題。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過:“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於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前段時間,有一組視頻看哭了很多人。

當時,臺灣某電視臺以廣告公司試鏡的名義,將鏡頭對準五組家庭,進行了一次真實的測試。

第一個視頻是小女兒和媽媽。兩個人一起去試鏡,女兒先去節目現場,媽媽忙完工作再去。期間,女兒給媽媽打電話,問媽媽在哪裡了。媽媽騎車在路上,說話語氣很不好。女兒掛了電話之後,怏怏地說,打電話給媽媽,卻被媽媽罵了。

等了一會兒,媽媽還沒到,女兒又撥通了媽媽的電話。這時,媽媽更加不耐煩,電話一接通就罵女兒,“我快到了,你一直打一直打,很煩呢!”

女兒在電話這頭,很委屈,眼淚忍不住流出來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第二個視頻,是年老的媽媽和工作的女兒。媽媽先到節目現場,打電話問女兒到哪裡了,還要多久才到。女兒也是沒好氣地說:“我就快到,你幹嘛一直打?很煩呢!”“我在路上,哪裡知道還要多久?”電話那端的媽媽聽完,沒有說話,但是眼睛裡卻有委屈的淚花在閃。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在父母嚴密監控下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喜歡控制別人,要麼容易依賴別人。他們也常常會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人空間。

第二種是忽略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愛都很少,親子關係很冷淡。

通常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適應力最差,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種家庭,父母的教養等同於完全缺失的狀態。

季楊楊的家庭就屬於忽略型。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孩子高三,父母才“空降”迴歸家庭。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雖然家庭條件富足,季楊楊卻成了大城市裡的“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之愛的他,非常叛逆。他甚至說他的家長是舅舅,根本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性格強勢又孤僻。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好在季勝利是一位擅長學習的父親,在妻子劉靜的幫助下,修補了兒子對他的陌生和疏遠。

他能在父子關係僵化時,當著孩子同學和家長的面,低下頭認認真真地道歉;會在早晨起床給妻子和孩子準備早餐,會主動了解並參與孩子的興趣愛好。

母親劉靜溫柔、脾氣好,素養也很高。她知道孩子怨他們缺席多年的陪伴,從來不過分勉強孩子,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他感覺到真實的溫暖和被愛。

有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孩子再怎麼面冷,心都是熱的。他懂得了媽媽的溫柔,也明白了爸爸的有心。

季楊楊的家庭開始從忽略型,轉為我們將要講的,第三種家庭——權威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既有期待和要求,同時也會有支持和尊重,這兩者相輔相成。也就是說,他們會明確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許,也會仔細聽孩子的需要和心聲。重大的事情,他們都會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賦予孩子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方一凡的原生家庭大概是每個孩子最嚮往的,有足夠的愛,足夠的溫暖,自然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安全感。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方圓和童文潔深愛彼此,互相體諒,每一個愛的表達都不只是嘴上隨便說說,他們都能做到行為裡,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和言語都對上號。

有人說,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也許這樣家庭養出來的孩子他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方一凡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到發小英子的抑鬱情緒,給她溫暖的擁抱,也能勇敢地為自己對同學季楊楊的偏見而道歉。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他能為了解開表弟磊兒的心結,絞盡腦汁找辦法勸說爸媽生下二胎,也會在知道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想辦法掙錢。

第四種是溺愛型。

這種家庭父母會全身心滿足孩子,卻不會對孩子提什麼要求,所以小孩備受呵護,少規則,而且不必用力和努力就能夠得到一切包括讚美。

這種家庭養出的孩子一般善於交際,自尊高,但是往往也會更容易衝動,缺乏必要的規則意識,以及必要的自控能力。

在健全和諧的原生家庭里長大,是一種幸運。

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

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你向孩子灌輸什麼樣的思想,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所以,當你指責孩子的種種“問題”時,請先審視自己;當你覺得孩子有問題時,請先審視家庭關係和氛圍是不是也出了問題。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過:“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於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前段時間,有一組視頻看哭了很多人。

當時,臺灣某電視臺以廣告公司試鏡的名義,將鏡頭對準五組家庭,進行了一次真實的測試。

第一個視頻是小女兒和媽媽。兩個人一起去試鏡,女兒先去節目現場,媽媽忙完工作再去。期間,女兒給媽媽打電話,問媽媽在哪裡了。媽媽騎車在路上,說話語氣很不好。女兒掛了電話之後,怏怏地說,打電話給媽媽,卻被媽媽罵了。

等了一會兒,媽媽還沒到,女兒又撥通了媽媽的電話。這時,媽媽更加不耐煩,電話一接通就罵女兒,“我快到了,你一直打一直打,很煩呢!”

女兒在電話這頭,很委屈,眼淚忍不住流出來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第二個視頻,是年老的媽媽和工作的女兒。媽媽先到節目現場,打電話問女兒到哪裡了,還要多久才到。女兒也是沒好氣地說:“我就快到,你幹嘛一直打?很煩呢!”“我在路上,哪裡知道還要多久?”電話那端的媽媽聽完,沒有說話,但是眼睛裡卻有委屈的淚花在閃。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這兩個視頻一前一後播放出來,很容易讓人想到:第二個視頻中的女兒就是當年那個小女兒長大了,她用從媽媽那裡學習到的說話方式,跟媽媽說話。

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曾經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當我們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孩子的眼睛正看著你,你的言行就是孩子參照的榜樣。

著名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兒子上小學時,每次放學回來都會主動先把作業寫完,再出去玩。兒子同學的家長就來取經,問鄭淵潔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鄭淵潔自己也想不明白,就去問兒子。

沒想到兒子回答說:“有一次,我看到你早上四點半就起床寫作了。我就問你為什麼要這麼早。你告訴我,要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做完,再去做別的事情,這樣做別的事情也就沒有任何顧慮了。”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如是說: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如果父母天天看電視,就不能怪孩子偷偷看視頻;

如果父母在家裡從沒打開過一本書,就更沒有資格要求孩子每天讀書;

如果孩子問“愛是什麼”,我們並不需要每天長篇大論跟他解釋愛,而只要維護好你的夫妻關係,好好愛孩子就好……

在《園丁與木匠》的序言中,頂級心理學家Alison Gopnik寫道:父母之愛的意義,不是為了改變我們所愛的人,而是為了給他們提供條件,讓他們蓬勃發展。

深以為然。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在父母嚴密監控下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喜歡控制別人,要麼容易依賴別人。他們也常常會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人空間。

第二種是忽略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愛都很少,親子關係很冷淡。

通常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適應力最差,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種家庭,父母的教養等同於完全缺失的狀態。

季楊楊的家庭就屬於忽略型。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孩子高三,父母才“空降”迴歸家庭。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雖然家庭條件富足,季楊楊卻成了大城市裡的“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之愛的他,非常叛逆。他甚至說他的家長是舅舅,根本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性格強勢又孤僻。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好在季勝利是一位擅長學習的父親,在妻子劉靜的幫助下,修補了兒子對他的陌生和疏遠。

他能在父子關係僵化時,當著孩子同學和家長的面,低下頭認認真真地道歉;會在早晨起床給妻子和孩子準備早餐,會主動了解並參與孩子的興趣愛好。

母親劉靜溫柔、脾氣好,素養也很高。她知道孩子怨他們缺席多年的陪伴,從來不過分勉強孩子,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他感覺到真實的溫暖和被愛。

有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孩子再怎麼面冷,心都是熱的。他懂得了媽媽的溫柔,也明白了爸爸的有心。

季楊楊的家庭開始從忽略型,轉為我們將要講的,第三種家庭——權威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既有期待和要求,同時也會有支持和尊重,這兩者相輔相成。也就是說,他們會明確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許,也會仔細聽孩子的需要和心聲。重大的事情,他們都會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賦予孩子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方一凡的原生家庭大概是每個孩子最嚮往的,有足夠的愛,足夠的溫暖,自然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安全感。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方圓和童文潔深愛彼此,互相體諒,每一個愛的表達都不只是嘴上隨便說說,他們都能做到行為裡,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和言語都對上號。

有人說,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也許這樣家庭養出來的孩子他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方一凡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到發小英子的抑鬱情緒,給她溫暖的擁抱,也能勇敢地為自己對同學季楊楊的偏見而道歉。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他能為了解開表弟磊兒的心結,絞盡腦汁找辦法勸說爸媽生下二胎,也會在知道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想辦法掙錢。

第四種是溺愛型。

這種家庭父母會全身心滿足孩子,卻不會對孩子提什麼要求,所以小孩備受呵護,少規則,而且不必用力和努力就能夠得到一切包括讚美。

這種家庭養出的孩子一般善於交際,自尊高,但是往往也會更容易衝動,缺乏必要的規則意識,以及必要的自控能力。

在健全和諧的原生家庭里長大,是一種幸運。

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

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你向孩子灌輸什麼樣的思想,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所以,當你指責孩子的種種“問題”時,請先審視自己;當你覺得孩子有問題時,請先審視家庭關係和氛圍是不是也出了問題。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過:“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於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前段時間,有一組視頻看哭了很多人。

當時,臺灣某電視臺以廣告公司試鏡的名義,將鏡頭對準五組家庭,進行了一次真實的測試。

第一個視頻是小女兒和媽媽。兩個人一起去試鏡,女兒先去節目現場,媽媽忙完工作再去。期間,女兒給媽媽打電話,問媽媽在哪裡了。媽媽騎車在路上,說話語氣很不好。女兒掛了電話之後,怏怏地說,打電話給媽媽,卻被媽媽罵了。

等了一會兒,媽媽還沒到,女兒又撥通了媽媽的電話。這時,媽媽更加不耐煩,電話一接通就罵女兒,“我快到了,你一直打一直打,很煩呢!”

女兒在電話這頭,很委屈,眼淚忍不住流出來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第二個視頻,是年老的媽媽和工作的女兒。媽媽先到節目現場,打電話問女兒到哪裡了,還要多久才到。女兒也是沒好氣地說:“我就快到,你幹嘛一直打?很煩呢!”“我在路上,哪裡知道還要多久?”電話那端的媽媽聽完,沒有說話,但是眼睛裡卻有委屈的淚花在閃。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這兩個視頻一前一後播放出來,很容易讓人想到:第二個視頻中的女兒就是當年那個小女兒長大了,她用從媽媽那裡學習到的說話方式,跟媽媽說話。

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曾經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當我們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孩子的眼睛正看著你,你的言行就是孩子參照的榜樣。

著名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兒子上小學時,每次放學回來都會主動先把作業寫完,再出去玩。兒子同學的家長就來取經,問鄭淵潔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鄭淵潔自己也想不明白,就去問兒子。

沒想到兒子回答說:“有一次,我看到你早上四點半就起床寫作了。我就問你為什麼要這麼早。你告訴我,要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做完,再去做別的事情,這樣做別的事情也就沒有任何顧慮了。”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如是說: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如果父母天天看電視,就不能怪孩子偷偷看視頻;

如果父母在家裡從沒打開過一本書,就更沒有資格要求孩子每天讀書;

如果孩子問“愛是什麼”,我們並不需要每天長篇大論跟他解釋愛,而只要維護好你的夫妻關係,好好愛孩子就好……

在《園丁與木匠》的序言中,頂級心理學家Alison Gopnik寫道:父母之愛的意義,不是為了改變我們所愛的人,而是為了給他們提供條件,讓他們蓬勃發展。

深以為然。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為人父母者,最大的責任,莫過於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教養環境。

❶ 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更具幸福感以及安全感

有這樣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中的男孩跟同伴說,自己想自殺。因為父母最近在鬧離婚,他說:

“他們兩個人以前不是這樣的。現在,總是吵架,吵完架,他們都生氣。母親會衝進我的房間,不停地給我挑刺,我坐得不行,就打我的背,我頭離書本近,就不停打我的頭;她出去之後,就是我的父親進來了,父親很沉默地坐著,他坐在身後的時候,我不敢發出任何聲響,他是一個情緒很差的人。”

10歲的他沒有機會刨根問底,而他看到的父母,就是一對整天對他大吼大叫的父母,以及一個惴惴不安的自己。

第二個故事的主角也是離異家庭的孩子,但不一樣的是,她的父母離婚處理得像是分手,不動聲色,也不在孩子的面前吵架。孩子跟了母親,父親整理了很多衣物,是母親幫他整理的,走的時候,還互相說著保重。這之後呢,每週他的父親都會來看望他們,偶爾還單獨帶著她出去玩。

這個孩子,情緒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每天還是高高興興地上學、放學,每天依舊和小朋友們開開心心地玩耍。

暴躁的父母,讓孩子從小就處於一個不安全的家庭環境中。他們長大後,要麼學習父母那一套,只會一味地發洩情緒,而不能夠冷靜地分析問題;要麼就成為一個懦弱、自卑的人,只會小心翼翼地討好他人,無法好好地愛護自己和麵對未來。

而溫和的父母,哪怕離異了,他們處理問題也比較從容,即便有情緒,也能很快穩定下來,給予孩子的永遠是溫暖又有力量的港灣。孩子在這樣充滿愛和正面情緒的環境中長大,自然而然會沾染父母的氣質,心態健康而陽光。

❷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是好好愛自己

“只要孩子快樂我就快樂”“孩子過得好比什麼都重要”,這是無數中年父母的生活準則。

他們自己可以省吃儉用,卻可以毫不猶豫給孩子一擲千金;他們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沒有了自我。孩子成了他們人生的全部的夢想和期望。

“我們為你花了這麼多錢,付出這麼多,你憑什麼不努力?!”

無形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壓制:孩子必須聽父母的,你必須走我們為你鋪好的路。

可是,一生圍著孩子打轉的愛,對於孩子來說實在太過沉重了。你的不易、你的委屈、你的淚與苦,孩子都看在眼裡。在父母無畏的自我犧牲中,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幸福和快樂,感受到的只有不敢辜負的期盼和不堪承受的重擔。

《發現母親》一書的作者王東華說:“要想孩子偉大,父母必須先偉大。父母能走多遠,孩子就能走多遠。”

前段時間,papi醬提到自己的母親給自己發信息:

我媽跟我說,哎你最近很忙很累吧,媽媽很心疼啊,你要照顧好自己哦,媽媽現在要去K歌了。

很多人看完會心一笑,表示知道papi醬的開朗性格到底從何而來了。

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就是給女兒最好的愛;對自己的生活放輕鬆,孩子的人生也會跟著輕盈起來。

在這種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還愁他沒有一個獨立、勇敢、欣喜的未來嗎?

"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昨晚,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小歡喜》大結局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有人說,從劇中看到了中國家庭的真實面貌。

家庭,是一個人的終極宿命。

我們不同的人生走向,都很大程度上帶有父母身上的烙印和無形中的“指引”。

在電視劇《小歡喜》當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三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三對性格迥異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不同類型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種是專制型。

這種家庭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或者會很苛刻,而且很少去理解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跟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不匹配。

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乖很聽話,在人際關係中也傾向於討好和退讓,但是他們自尊會比較低,容易有情緒問題。

《小歡喜》中宋倩就是典型的專制型媽媽。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喬衛東和宋倩的女兒喬英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年排名第一。但喬家夫妻離婚多年,喬英子跟著媽媽宋倩一起生活,但兩位大人依舊一見面就掐架,完全不顧女兒的感受。

離婚後的宋倩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生活裡唯一目標,變成了一個控制慾極強的媽媽。

  • 英子喜歡樂高和天文學,她沒收了英子所有的玩具,叫她不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
  • 英子和爸爸吃火鍋提前慶祝生日,她不斷髮來短信催英子趕緊回家做作業;
  • 英子想考南京大學,她偷偷替英子取消了南大的冬令營,完全不顧英子的想法;
  • 為隨時瞭解女兒在做什麼,她在英子房間做了監視窗,開關由她從屋外進行控制;
  • 為使得女兒營養全面,她強迫英子每天生吃一個海蔘,即使咽不下去也不準吐掉;
  • ……

這些讓人窒息的“愛”,最終讓英子精神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她爬上站臺想要跳海,宋倩悲慼的臉上止不住的困惑,問女兒:“媽媽只是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呀?”

英子大喊:“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武志紅在《家為何會傷人》中寫道:在父母嚴密監控下的孩子,長大以後要麼喜歡控制別人,要麼容易依賴別人。他們也常常會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人空間。

第二種是忽略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愛都很少,親子關係很冷淡。

通常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適應力最差,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為這種家庭,父母的教養等同於完全缺失的狀態。

季楊楊的家庭就屬於忽略型。季勝利、劉靜夫婦因為工作一直在外地,導致季楊楊跟著外公外婆和舅舅一起生活,直到孩子高三,父母才“空降”迴歸家庭。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雖然家庭條件富足,季楊楊卻成了大城市裡的“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之愛的他,非常叛逆。他甚至說他的家長是舅舅,根本不願意跟父母溝通,性格強勢又孤僻。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好在季勝利是一位擅長學習的父親,在妻子劉靜的幫助下,修補了兒子對他的陌生和疏遠。

他能在父子關係僵化時,當著孩子同學和家長的面,低下頭認認真真地道歉;會在早晨起床給妻子和孩子準備早餐,會主動了解並參與孩子的興趣愛好。

母親劉靜溫柔、脾氣好,素養也很高。她知道孩子怨他們缺席多年的陪伴,從來不過分勉強孩子,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他感覺到真實的溫暖和被愛。

有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孩子再怎麼面冷,心都是熱的。他懂得了媽媽的溫柔,也明白了爸爸的有心。

季楊楊的家庭開始從忽略型,轉為我們將要講的,第三種家庭——權威型。

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既有期待和要求,同時也會有支持和尊重,這兩者相輔相成。也就是說,他們會明確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許,也會仔細聽孩子的需要和心聲。重大的事情,他們都會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賦予孩子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方一凡的原生家庭大概是每個孩子最嚮往的,有足夠的愛,足夠的溫暖,自然就有足夠的底氣和安全感。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方圓和童文潔深愛彼此,互相體諒,每一個愛的表達都不只是嘴上隨便說說,他們都能做到行為裡,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和言語都對上號。

有人說,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也許這樣家庭養出來的孩子他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方一凡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到發小英子的抑鬱情緒,給她溫暖的擁抱,也能勇敢地為自己對同學季楊楊的偏見而道歉。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他能為了解開表弟磊兒的心結,絞盡腦汁找辦法勸說爸媽生下二胎,也會在知道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想辦法掙錢。

第四種是溺愛型。

這種家庭父母會全身心滿足孩子,卻不會對孩子提什麼要求,所以小孩備受呵護,少規則,而且不必用力和努力就能夠得到一切包括讚美。

這種家庭養出的孩子一般善於交際,自尊高,但是往往也會更容易衝動,缺乏必要的規則意識,以及必要的自控能力。

在健全和諧的原生家庭里長大,是一種幸運。

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

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你向孩子灌輸什麼樣的思想,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

所以,當你指責孩子的種種“問題”時,請先審視自己;當你覺得孩子有問題時,請先審視家庭關係和氛圍是不是也出了問題。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過:“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於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前段時間,有一組視頻看哭了很多人。

當時,臺灣某電視臺以廣告公司試鏡的名義,將鏡頭對準五組家庭,進行了一次真實的測試。

第一個視頻是小女兒和媽媽。兩個人一起去試鏡,女兒先去節目現場,媽媽忙完工作再去。期間,女兒給媽媽打電話,問媽媽在哪裡了。媽媽騎車在路上,說話語氣很不好。女兒掛了電話之後,怏怏地說,打電話給媽媽,卻被媽媽罵了。

等了一會兒,媽媽還沒到,女兒又撥通了媽媽的電話。這時,媽媽更加不耐煩,電話一接通就罵女兒,“我快到了,你一直打一直打,很煩呢!”

女兒在電話這頭,很委屈,眼淚忍不住流出來了。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第二個視頻,是年老的媽媽和工作的女兒。媽媽先到節目現場,打電話問女兒到哪裡了,還要多久才到。女兒也是沒好氣地說:“我就快到,你幹嘛一直打?很煩呢!”“我在路上,哪裡知道還要多久?”電話那端的媽媽聽完,沒有說話,但是眼睛裡卻有委屈的淚花在閃。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這兩個視頻一前一後播放出來,很容易讓人想到:第二個視頻中的女兒就是當年那個小女兒長大了,她用從媽媽那裡學習到的說話方式,跟媽媽說話。

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曾經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當我們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孩子的眼睛正看著你,你的言行就是孩子參照的榜樣。

著名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兒子上小學時,每次放學回來都會主動先把作業寫完,再出去玩。兒子同學的家長就來取經,問鄭淵潔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鄭淵潔自己也想不明白,就去問兒子。

沒想到兒子回答說:“有一次,我看到你早上四點半就起床寫作了。我就問你為什麼要這麼早。你告訴我,要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做完,再去做別的事情,這樣做別的事情也就沒有任何顧慮了。”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如是說: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如果父母天天看電視,就不能怪孩子偷偷看視頻;

如果父母在家裡從沒打開過一本書,就更沒有資格要求孩子每天讀書;

如果孩子問“愛是什麼”,我們並不需要每天長篇大論跟他解釋愛,而只要維護好你的夫妻關係,好好愛孩子就好……

在《園丁與木匠》的序言中,頂級心理學家Alison Gopnik寫道:父母之愛的意義,不是為了改變我們所愛的人,而是為了給他們提供條件,讓他們蓬勃發展。

深以為然。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為人父母者,最大的責任,莫過於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教養環境。

❶ 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更具幸福感以及安全感

有這樣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中的男孩跟同伴說,自己想自殺。因為父母最近在鬧離婚,他說:

“他們兩個人以前不是這樣的。現在,總是吵架,吵完架,他們都生氣。母親會衝進我的房間,不停地給我挑刺,我坐得不行,就打我的背,我頭離書本近,就不停打我的頭;她出去之後,就是我的父親進來了,父親很沉默地坐著,他坐在身後的時候,我不敢發出任何聲響,他是一個情緒很差的人。”

10歲的他沒有機會刨根問底,而他看到的父母,就是一對整天對他大吼大叫的父母,以及一個惴惴不安的自己。

第二個故事的主角也是離異家庭的孩子,但不一樣的是,她的父母離婚處理得像是分手,不動聲色,也不在孩子的面前吵架。孩子跟了母親,父親整理了很多衣物,是母親幫他整理的,走的時候,還互相說著保重。這之後呢,每週他的父親都會來看望他們,偶爾還單獨帶著她出去玩。

這個孩子,情緒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每天還是高高興興地上學、放學,每天依舊和小朋友們開開心心地玩耍。

暴躁的父母,讓孩子從小就處於一個不安全的家庭環境中。他們長大後,要麼學習父母那一套,只會一味地發洩情緒,而不能夠冷靜地分析問題;要麼就成為一個懦弱、自卑的人,只會小心翼翼地討好他人,無法好好地愛護自己和麵對未來。

而溫和的父母,哪怕離異了,他們處理問題也比較從容,即便有情緒,也能很快穩定下來,給予孩子的永遠是溫暖又有力量的港灣。孩子在這樣充滿愛和正面情緒的環境中長大,自然而然會沾染父母的氣質,心態健康而陽光。

❷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是好好愛自己

“只要孩子快樂我就快樂”“孩子過得好比什麼都重要”,這是無數中年父母的生活準則。

他們自己可以省吃儉用,卻可以毫不猶豫給孩子一擲千金;他們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沒有了自我。孩子成了他們人生的全部的夢想和期望。

“我們為你花了這麼多錢,付出這麼多,你憑什麼不努力?!”

無形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壓制:孩子必須聽父母的,你必須走我們為你鋪好的路。

可是,一生圍著孩子打轉的愛,對於孩子來說實在太過沉重了。你的不易、你的委屈、你的淚與苦,孩子都看在眼裡。在父母無畏的自我犧牲中,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幸福和快樂,感受到的只有不敢辜負的期盼和不堪承受的重擔。

《發現母親》一書的作者王東華說:“要想孩子偉大,父母必須先偉大。父母能走多遠,孩子就能走多遠。”

前段時間,papi醬提到自己的母親給自己發信息:

我媽跟我說,哎你最近很忙很累吧,媽媽很心疼啊,你要照顧好自己哦,媽媽現在要去K歌了。

很多人看完會心一笑,表示知道papi醬的開朗性格到底從何而來了。

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就是給女兒最好的愛;對自己的生活放輕鬆,孩子的人生也會跟著輕盈起來。

在這種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還愁他沒有一個獨立、勇敢、欣喜的未來嗎?

黃磊海青《小歡喜》大結局:這 4 種家庭的孩子,人生截然不同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

所謂父母,就是不斷對著孩子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那些人。

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控制,不入侵,有親密更有分離的親子關係,才是對孩子和自己最好的成全。

這樣,家,不僅僅是孩子的宿命,更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

沒有完美的家庭,但,我們願意去努力接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