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
"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兒童的成長,需要穩定的、安全的、溫潤的愛。

安全感是一種自我的感覺,是內心深處感受到的確認性和危險度,是一種穩定的、不害怕的感覺。

安全感強的孩子,能充分展現幼兒的天性——探索和任性,表現的活潑好動,積極探索和汲取知識增強認知;同時在人際和情緒方面,展現出適齡的規則意識和自由表達。

兒子小名“臭臭”,1歲10個月,對比了一下同年齡的兒童,能說的詞少很多,這一度讓我與他媽媽很是焦慮。

最近一段時間,感覺他很是缺乏安全感,經常有如下幾個表現:

1、喜歡吃手指,平常如果沒有在玩玩具的時候,閒著沒事就會吃,睡覺的時候是必須吃;

2、很黏媽媽,媽媽幾乎不能離開視線範圍;

3、怕生、不敢跟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

我不知道這是否是缺乏安全感導致的,所以找了一些資料,整理如下:

一、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

保姆或者是在其他親人照顧的時候,孩子表現的很乖,但是一旦看見了媽媽,就會粘著不放。有時會別表現出委屈,甚至是眼淚汪汪的樣子。之後,只要媽媽離開或者是一動的話,就會緊張的大哭大鬧,扯著媽媽的衣服不讓離開。

2、

稍微有點不順心的地方,就會和自己周圍的小夥伴發生衝突,甚至是拳腳相加,如果父母去勸告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把攻擊的對象轉移到大人身上,或者是用大聲哭鬧來抗議。

3、

外出的時候,在陌生人的面前不敢抬頭,神情表示的非常緊張,自己的小手還會不停的擺動或者是拉扯自己的衣角。

4、

會有喜歡吃大拇指的現象出現,其實這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安慰,缺少安全感的表現。

5、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輾轉反側,睡的也不踏實,還會時不時的摸摸身邊是否有人或者是把陪他睡的人抱的很緊。

很不巧,這幾項臭臭基本都有,所以更加確定臭臭缺乏安全感,仔細回想一下過去2年,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這種情況?

"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兒童的成長,需要穩定的、安全的、溫潤的愛。

安全感是一種自我的感覺,是內心深處感受到的確認性和危險度,是一種穩定的、不害怕的感覺。

安全感強的孩子,能充分展現幼兒的天性——探索和任性,表現的活潑好動,積極探索和汲取知識增強認知;同時在人際和情緒方面,展現出適齡的規則意識和自由表達。

兒子小名“臭臭”,1歲10個月,對比了一下同年齡的兒童,能說的詞少很多,這一度讓我與他媽媽很是焦慮。

最近一段時間,感覺他很是缺乏安全感,經常有如下幾個表現:

1、喜歡吃手指,平常如果沒有在玩玩具的時候,閒著沒事就會吃,睡覺的時候是必須吃;

2、很黏媽媽,媽媽幾乎不能離開視線範圍;

3、怕生、不敢跟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

我不知道這是否是缺乏安全感導致的,所以找了一些資料,整理如下:

一、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

保姆或者是在其他親人照顧的時候,孩子表現的很乖,但是一旦看見了媽媽,就會粘著不放。有時會別表現出委屈,甚至是眼淚汪汪的樣子。之後,只要媽媽離開或者是一動的話,就會緊張的大哭大鬧,扯著媽媽的衣服不讓離開。

2、

稍微有點不順心的地方,就會和自己周圍的小夥伴發生衝突,甚至是拳腳相加,如果父母去勸告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把攻擊的對象轉移到大人身上,或者是用大聲哭鬧來抗議。

3、

外出的時候,在陌生人的面前不敢抬頭,神情表示的非常緊張,自己的小手還會不停的擺動或者是拉扯自己的衣角。

4、

會有喜歡吃大拇指的現象出現,其實這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安慰,缺少安全感的表現。

5、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輾轉反側,睡的也不踏實,還會時不時的摸摸身邊是否有人或者是把陪他睡的人抱的很緊。

很不巧,這幾項臭臭基本都有,所以更加確定臭臭缺乏安全感,仔細回想一下過去2年,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這種情況?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二、安全感缺乏形成原因

缺乏安全感三個常見形成原因:

一是孩子的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被粗暴制止吃手、突然中斷哺乳,得不到應有的引導和滿足;

二是由於爸爸關係缺位,經常不在家、很少跟孩子做遊戲,缺少一些挑戰性大膽鍛鍊的機會,或缺乏有效的陪伴方式;

三是孩子脾虛、胃寒,常生病的孩子安全感也會差,其中剖腹產和家有潔癖的較多。

額。。。制止吃手、缺乏爸爸陪伴、脾虛、剖腹產、家有潔癖(超嚴重,劃重點)。。。我家臭臭全中!

"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兒童的成長,需要穩定的、安全的、溫潤的愛。

安全感是一種自我的感覺,是內心深處感受到的確認性和危險度,是一種穩定的、不害怕的感覺。

安全感強的孩子,能充分展現幼兒的天性——探索和任性,表現的活潑好動,積極探索和汲取知識增強認知;同時在人際和情緒方面,展現出適齡的規則意識和自由表達。

兒子小名“臭臭”,1歲10個月,對比了一下同年齡的兒童,能說的詞少很多,這一度讓我與他媽媽很是焦慮。

最近一段時間,感覺他很是缺乏安全感,經常有如下幾個表現:

1、喜歡吃手指,平常如果沒有在玩玩具的時候,閒著沒事就會吃,睡覺的時候是必須吃;

2、很黏媽媽,媽媽幾乎不能離開視線範圍;

3、怕生、不敢跟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

我不知道這是否是缺乏安全感導致的,所以找了一些資料,整理如下:

一、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

保姆或者是在其他親人照顧的時候,孩子表現的很乖,但是一旦看見了媽媽,就會粘著不放。有時會別表現出委屈,甚至是眼淚汪汪的樣子。之後,只要媽媽離開或者是一動的話,就會緊張的大哭大鬧,扯著媽媽的衣服不讓離開。

2、

稍微有點不順心的地方,就會和自己周圍的小夥伴發生衝突,甚至是拳腳相加,如果父母去勸告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把攻擊的對象轉移到大人身上,或者是用大聲哭鬧來抗議。

3、

外出的時候,在陌生人的面前不敢抬頭,神情表示的非常緊張,自己的小手還會不停的擺動或者是拉扯自己的衣角。

4、

會有喜歡吃大拇指的現象出現,其實這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安慰,缺少安全感的表現。

5、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輾轉反側,睡的也不踏實,還會時不時的摸摸身邊是否有人或者是把陪他睡的人抱的很緊。

很不巧,這幾項臭臭基本都有,所以更加確定臭臭缺乏安全感,仔細回想一下過去2年,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這種情況?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二、安全感缺乏形成原因

缺乏安全感三個常見形成原因:

一是孩子的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被粗暴制止吃手、突然中斷哺乳,得不到應有的引導和滿足;

二是由於爸爸關係缺位,經常不在家、很少跟孩子做遊戲,缺少一些挑戰性大膽鍛鍊的機會,或缺乏有效的陪伴方式;

三是孩子脾虛、胃寒,常生病的孩子安全感也會差,其中剖腹產和家有潔癖的較多。

額。。。制止吃手、缺乏爸爸陪伴、脾虛、剖腹產、家有潔癖(超嚴重,劃重點)。。。我家臭臭全中!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既然事情已經形成了,只能想想辦法彌補修復了。

三、安全感的建立和修復

安全感強的孩子狀態平穩、性情溫和、自信樂觀,面對困難的時候積極正向,內心堅信自己是可愛的、是被愛的,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缺乏安全感往往感到孤獨、焦慮、不自信、害怕被拋棄,內心隱藏著強烈的自卑或敵對情緒,不懂得表達愛,往往覺得自己沒資格去愛。

建立健康的親子依戀關係,讓孩子學會愛,學會表達和分享愛,是孩子安全感修復的重要任務,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要先成為怎樣的人。

1、樹立兩個基本教育觀

第一,在孩子面前,不要恃強。培養聽話順從的孩子不是能耐,是沒文化、好面子的結果;你hold住孩子的當下,也把孩子飛翔的羽翼給毀了!

第二,學會示弱,讓Ta幫幫你。用孩子才能培養有用的孩子,讓孩子在生活的操作中感覺到大人對Ta的需要,鼓勵其能幹、包容其試錯,搞砸了、弄壞了也沒關係!

2、把握安全敏感期教育

孩子一歲半自我意識逐漸清晰增強後,發覺身邊沒人陪伴就會敏感。兒童怕黑,往往是因為獨自睡眠熄燈、關門後的一種孤獨無助。讀完繪本、Ta來關燈、輕撫晚安,才是正確步驟。

孩子兩三歲爬桌子、沙發上跳來跳去,常登高才不恐高;兩歲前不願出門、兩歲半後不願回家很正常,四歲不願出門要注意。這是安全敏感期的四個特徵性標誌,須多鼓勵!

3、家庭堅持做好十件事

首先,我愛你,讓孩子感受到對Ta的愛和理解;

其次,兩不責:睡前不責、吃飯不責;

第三,全心陪,(玩具少)玩法多,鼓勵孩子走在大人前面;

第四,多運動,多巴胺的快樂能抵消去甲腎上腺素的焦慮;

第五,常擁抱,是Ta擁抱你、不僅是你抱Ta;

第六,做榜樣,孩子最佩服也擅於模仿自己的爸爸;

第七,遇到困難和挫折給孩子一些正面鼓勵,不要負面引導;

第八,能預見孩子感覺危險時唱唱歌,如夜裡下樓梯;

第九,增加孩子自由規劃的機會,時間留白,減少興趣班;

第十,Ta的事情Ta做主,包括買東西和穿衣服。

"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兒童的成長,需要穩定的、安全的、溫潤的愛。

安全感是一種自我的感覺,是內心深處感受到的確認性和危險度,是一種穩定的、不害怕的感覺。

安全感強的孩子,能充分展現幼兒的天性——探索和任性,表現的活潑好動,積極探索和汲取知識增強認知;同時在人際和情緒方面,展現出適齡的規則意識和自由表達。

兒子小名“臭臭”,1歲10個月,對比了一下同年齡的兒童,能說的詞少很多,這一度讓我與他媽媽很是焦慮。

最近一段時間,感覺他很是缺乏安全感,經常有如下幾個表現:

1、喜歡吃手指,平常如果沒有在玩玩具的時候,閒著沒事就會吃,睡覺的時候是必須吃;

2、很黏媽媽,媽媽幾乎不能離開視線範圍;

3、怕生、不敢跟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

我不知道這是否是缺乏安全感導致的,所以找了一些資料,整理如下:

一、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

保姆或者是在其他親人照顧的時候,孩子表現的很乖,但是一旦看見了媽媽,就會粘著不放。有時會別表現出委屈,甚至是眼淚汪汪的樣子。之後,只要媽媽離開或者是一動的話,就會緊張的大哭大鬧,扯著媽媽的衣服不讓離開。

2、

稍微有點不順心的地方,就會和自己周圍的小夥伴發生衝突,甚至是拳腳相加,如果父母去勸告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把攻擊的對象轉移到大人身上,或者是用大聲哭鬧來抗議。

3、

外出的時候,在陌生人的面前不敢抬頭,神情表示的非常緊張,自己的小手還會不停的擺動或者是拉扯自己的衣角。

4、

會有喜歡吃大拇指的現象出現,其實這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安慰,缺少安全感的表現。

5、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輾轉反側,睡的也不踏實,還會時不時的摸摸身邊是否有人或者是把陪他睡的人抱的很緊。

很不巧,這幾項臭臭基本都有,所以更加確定臭臭缺乏安全感,仔細回想一下過去2年,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這種情況?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二、安全感缺乏形成原因

缺乏安全感三個常見形成原因:

一是孩子的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被粗暴制止吃手、突然中斷哺乳,得不到應有的引導和滿足;

二是由於爸爸關係缺位,經常不在家、很少跟孩子做遊戲,缺少一些挑戰性大膽鍛鍊的機會,或缺乏有效的陪伴方式;

三是孩子脾虛、胃寒,常生病的孩子安全感也會差,其中剖腹產和家有潔癖的較多。

額。。。制止吃手、缺乏爸爸陪伴、脾虛、剖腹產、家有潔癖(超嚴重,劃重點)。。。我家臭臭全中!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既然事情已經形成了,只能想想辦法彌補修復了。

三、安全感的建立和修復

安全感強的孩子狀態平穩、性情溫和、自信樂觀,面對困難的時候積極正向,內心堅信自己是可愛的、是被愛的,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缺乏安全感往往感到孤獨、焦慮、不自信、害怕被拋棄,內心隱藏著強烈的自卑或敵對情緒,不懂得表達愛,往往覺得自己沒資格去愛。

建立健康的親子依戀關係,讓孩子學會愛,學會表達和分享愛,是孩子安全感修復的重要任務,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要先成為怎樣的人。

1、樹立兩個基本教育觀

第一,在孩子面前,不要恃強。培養聽話順從的孩子不是能耐,是沒文化、好面子的結果;你hold住孩子的當下,也把孩子飛翔的羽翼給毀了!

第二,學會示弱,讓Ta幫幫你。用孩子才能培養有用的孩子,讓孩子在生活的操作中感覺到大人對Ta的需要,鼓勵其能幹、包容其試錯,搞砸了、弄壞了也沒關係!

2、把握安全敏感期教育

孩子一歲半自我意識逐漸清晰增強後,發覺身邊沒人陪伴就會敏感。兒童怕黑,往往是因為獨自睡眠熄燈、關門後的一種孤獨無助。讀完繪本、Ta來關燈、輕撫晚安,才是正確步驟。

孩子兩三歲爬桌子、沙發上跳來跳去,常登高才不恐高;兩歲前不願出門、兩歲半後不願回家很正常,四歲不願出門要注意。這是安全敏感期的四個特徵性標誌,須多鼓勵!

3、家庭堅持做好十件事

首先,我愛你,讓孩子感受到對Ta的愛和理解;

其次,兩不責:睡前不責、吃飯不責;

第三,全心陪,(玩具少)玩法多,鼓勵孩子走在大人前面;

第四,多運動,多巴胺的快樂能抵消去甲腎上腺素的焦慮;

第五,常擁抱,是Ta擁抱你、不僅是你抱Ta;

第六,做榜樣,孩子最佩服也擅於模仿自己的爸爸;

第七,遇到困難和挫折給孩子一些正面鼓勵,不要負面引導;

第八,能預見孩子感覺危險時唱唱歌,如夜裡下樓梯;

第九,增加孩子自由規劃的機會,時間留白,減少興趣班;

第十,Ta的事情Ta做主,包括買東西和穿衣服。

孩子經常這樣做,原來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4、孩子安全感不強

首先,與愛人分析檢討生成的原因,找出真因才好卸除恐懼的源頭;

其次,要開家庭會議,分析和接納孩子的當下,並對安全感不足帶來的影響達成共識;

最後,要一起努力,多做以下幾件事:

(1)、多爬山,登高望遠,親近大自然;

(2)、帶著孩子和小朋友們做遊戲,孩子最愉悅輕鬆;

(3)、多說話,讓孩子情緒不至於悶於內心;

(4)、讓孩子從背後抱抱爸爸,不要直視孩子的眼睛;

(5)、陪孩子在黑暗中捉迷藏,在Ta的房間由Ta關燈,做做帶眼罩的遊戲;

(6)、讓孩子摔幾樣東西,做幾次“做了壞事還受表揚的沒想到!”

(7)、告訴孩子,你也曾經很膽小,越具體越好!

5、幼兒園做到10件事

(1)、入園階段,幫助家長了解分離焦慮,幫助孩子確立安全感和歸屬感;

(2)、創造安全的環境和設施,讓孩子盡情地撒歡和體驗;

(3)、營造自由的課堂和遊戲,讓孩子積極地探索和挑戰;

(4)、鼓勵孩子們小組互動、區角協助、團隊合作,每人八個好朋友;

(5)、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在戶外障礙體驗、運動出汗;

(6)、集體教學時,給參與度不夠的孩子更多的機會,讓Ta在嘗試中積極活潑;

(7)、區角遊戲和午睡時,多陪伴一些焦慮敏感內化的孩子;

(8)、針對攻擊性強的孩子,在做好引導、約束的同時,保護好“易感人群”;

(9)、家園共育,多引導一些專業的分享、多創造小朋友玩耍的機會!

6、孩子犯了錯誤、遇到挫折,要認同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努力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煩的製造者,要把他們當做解決問題的參與者,先給個擁抱,說聲我愛你,再用積極的引導代替想懲罰的衝動。

如孩子被攻擊了,你讓他打回去,只會讓他更無助!我們應該跟他分析,“他是不是想跟你玩而不知道如何跟你玩呀”“下次他再這樣你有三種方法……”

①想出一個解決措施讓孩子來幫忙補救;

②表示自己對孩子的理解,不許對孩子抱怨和指責;

③闡明你的期望;

④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⑤讓孩子體驗到不良行為的後果。

讀懂孩子,用溫潤而堅定的努力,幫助孩子篤定溫暖的愛!

如果覺得文章有用,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關注奶爸,一起交流,探討和解析寶貝孩子成長的一切話題,包括安全感、專注力、適宜性發展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