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
"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磊之前聽老師講過“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嚥,對健康才有好處”。

於是,小磊在吃飯時都會嚴格遵守細嚼慢嚥的原則。

可是小磊的媽媽是個急性子,每次都等著小磊吃完飯刷碗 等待的過程會讓媽媽心情變得非常煩躁。

小磊的媽媽看到所有人都吃飽了,小磊孩子慢悠悠地嚼著飯菜,就會同往常一樣用筷子打小磊的手,讓小磊快點吃,打得狠了小磊的手上便會出現兩道紅印。由於經常被媽媽用筷子打手,小磊便對吃飯產生了心理陰影,導致現在“談飯色變”。

"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磊之前聽老師講過“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嚥,對健康才有好處”。

於是,小磊在吃飯時都會嚴格遵守細嚼慢嚥的原則。

可是小磊的媽媽是個急性子,每次都等著小磊吃完飯刷碗 等待的過程會讓媽媽心情變得非常煩躁。

小磊的媽媽看到所有人都吃飽了,小磊孩子慢悠悠地嚼著飯菜,就會同往常一樣用筷子打小磊的手,讓小磊快點吃,打得狠了小磊的手上便會出現兩道紅印。由於經常被媽媽用筷子打手,小磊便對吃飯產生了心理陰影,導致現在“談飯色變”。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環境的影響,會影響孩子的認知

孩子的認知是後天在不斷地接觸新事物的過程中形成的,在孩子不斷了解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極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家庭又是孩子小的時候最初接觸的環境和接觸最多的環境,所以家庭環境的影響對孩子認知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連接孩子和外界的樞紐,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也多是通過家庭環境來體現。

比如,父母感情不融洽,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就會使得孩子和他人的交流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認為意見出現分歧時只能通過吵架的方式來解決,很容易歪曲孩子對於如何處理社會關係的認知。

我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經歷三次搬家才搬到適合孟子讀書學習的地方。也正是環境的影響力,使得孟子自小就受文化的薰陶,成為留名史冊的一代大儒。

現代的父母又何嘗不是?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工作買學區房。可是,父母在給孩子創造了硬性條件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心理的培養,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作用。

如果家長下了班回家就看電視、刷朋友圈,又如何能夠要求孩子專心致志地學習呢?只有當自己拿起書本,同孩子一起讀書才會更有利於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

環境的影響在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長一定要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在孩子認知形成的過程中起好導向作用。

上文中所說的孩子害怕吃飯,並不是孩子對飯有恐懼心理,而是在孩子吃飯的過程中,家長給孩子埋下了“情緒地雷”。

孩子被埋下“情緒地雷”的幾種情況

1.在公共場合責罵孩子

孩子做錯了事理應接受批評,在平時面對家長的責備孩子還是可以虛心接受的。可是,在人比較多的場合一定要顧及孩子的面子,因為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若是不給孩子面子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比如,小紅和媽媽出去遊玩,剝的一個果殼順手就扔在了地上。媽媽責令小紅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小紅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趕緊撿起來扔進了垃圾桶。
可是當小紅扔完後,媽媽還是不依不饒,讓小紅在人最多的地方特別大聲地背誦環保小知識,所有人都投來好奇的目光,很快就吸引了一波人圍觀。
小紅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揹著揹著便哭了起來,媽媽則呵斥小紅:“自己亂扔垃圾還有臉哭!”
小紅自此再也不敢在戶外吃東西了。

其實,媽媽完全可以等到回家之後或者在沒人的地方再對小紅進行批評教育,這樣不分場合的責備教育效果甚微,很容易使孩子的內心產生陰影。

"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磊之前聽老師講過“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嚥,對健康才有好處”。

於是,小磊在吃飯時都會嚴格遵守細嚼慢嚥的原則。

可是小磊的媽媽是個急性子,每次都等著小磊吃完飯刷碗 等待的過程會讓媽媽心情變得非常煩躁。

小磊的媽媽看到所有人都吃飽了,小磊孩子慢悠悠地嚼著飯菜,就會同往常一樣用筷子打小磊的手,讓小磊快點吃,打得狠了小磊的手上便會出現兩道紅印。由於經常被媽媽用筷子打手,小磊便對吃飯產生了心理陰影,導致現在“談飯色變”。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環境的影響,會影響孩子的認知

孩子的認知是後天在不斷地接觸新事物的過程中形成的,在孩子不斷了解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極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家庭又是孩子小的時候最初接觸的環境和接觸最多的環境,所以家庭環境的影響對孩子認知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連接孩子和外界的樞紐,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也多是通過家庭環境來體現。

比如,父母感情不融洽,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就會使得孩子和他人的交流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認為意見出現分歧時只能通過吵架的方式來解決,很容易歪曲孩子對於如何處理社會關係的認知。

我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經歷三次搬家才搬到適合孟子讀書學習的地方。也正是環境的影響力,使得孟子自小就受文化的薰陶,成為留名史冊的一代大儒。

現代的父母又何嘗不是?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工作買學區房。可是,父母在給孩子創造了硬性條件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心理的培養,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作用。

如果家長下了班回家就看電視、刷朋友圈,又如何能夠要求孩子專心致志地學習呢?只有當自己拿起書本,同孩子一起讀書才會更有利於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

環境的影響在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長一定要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在孩子認知形成的過程中起好導向作用。

上文中所說的孩子害怕吃飯,並不是孩子對飯有恐懼心理,而是在孩子吃飯的過程中,家長給孩子埋下了“情緒地雷”。

孩子被埋下“情緒地雷”的幾種情況

1.在公共場合責罵孩子

孩子做錯了事理應接受批評,在平時面對家長的責備孩子還是可以虛心接受的。可是,在人比較多的場合一定要顧及孩子的面子,因為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若是不給孩子面子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比如,小紅和媽媽出去遊玩,剝的一個果殼順手就扔在了地上。媽媽責令小紅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小紅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趕緊撿起來扔進了垃圾桶。
可是當小紅扔完後,媽媽還是不依不饒,讓小紅在人最多的地方特別大聲地背誦環保小知識,所有人都投來好奇的目光,很快就吸引了一波人圍觀。
小紅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揹著揹著便哭了起來,媽媽則呵斥小紅:“自己亂扔垃圾還有臉哭!”
小紅自此再也不敢在戶外吃東西了。

其實,媽媽完全可以等到回家之後或者在沒人的地方再對小紅進行批評教育,這樣不分場合的責備教育效果甚微,很容易使孩子的內心產生陰影。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2.教育孩子時摻雜個人情緒

有時,父母對孩子大發脾氣並不單單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

常常是在自己心情不好,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時,孩子的一點小錯變成了引爆父母情緒的導火索。父母把自身的壓力、憤怒、委屈藉著孩子不聽話的由頭,一股腦兒地都發洩在孩子身上。孩子也要面子、有羞恥心,父母激烈的言辭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父母的出氣筒、是父母的附帶品。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自卑,每次在父母心情不好時都會遠遠地躲著父母。

孩子做錯了事情,批評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這種批評不應該是自己情緒的宣洩,靠吼的方式只能讓孩子變得懼怕,卻起不到教育作用。

再者,這種暴躁的解決方法會傳遞給孩子錯誤的信息,使得孩子的情緒也會變得難以控制、一觸即發。

3.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就如同前文所說的小磊媽媽因孩子吃飯太慢就打孩子手的事件一般,完全沒有詢問孩子為什麼總是吃這麼慢,也絲毫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就選擇了暴力解決問題。

想必孩子的內心肯定特別委屈,因為孩子的初衷是好的,卻被媽媽訓斥,媽媽也沒有告訴孩子為何吃飯慢會被打。

這樣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且也不明白自己為何捱打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漸漸地,他們在被誤會或者受委屈時都會選擇沉默,不哭鬧也不反駁。這樣的孩子對周遭的一切都缺乏安全感,很可能變得敏感、抑鬱。

家長應該怎樣“排雷”

1.夫妻學會“秀恩愛”,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夫妻關係既是家庭關係的核心,也通常會給孩子折射出社會關係。

有時候父母覺得在孩子面前太恩愛影響不好,所以大多時間都會在孩子面前不流露愛慕之意。其實在父母經常“秀恩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更容易有安全感,孩子只要有了安全感就會敢於創新、敢於嘗試。

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也會加強孩子對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對於意見不一致的現象能夠採取更好的處理方式,善於協調人際關係。

"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磊之前聽老師講過“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嚥,對健康才有好處”。

於是,小磊在吃飯時都會嚴格遵守細嚼慢嚥的原則。

可是小磊的媽媽是個急性子,每次都等著小磊吃完飯刷碗 等待的過程會讓媽媽心情變得非常煩躁。

小磊的媽媽看到所有人都吃飽了,小磊孩子慢悠悠地嚼著飯菜,就會同往常一樣用筷子打小磊的手,讓小磊快點吃,打得狠了小磊的手上便會出現兩道紅印。由於經常被媽媽用筷子打手,小磊便對吃飯產生了心理陰影,導致現在“談飯色變”。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環境的影響,會影響孩子的認知

孩子的認知是後天在不斷地接觸新事物的過程中形成的,在孩子不斷了解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極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家庭又是孩子小的時候最初接觸的環境和接觸最多的環境,所以家庭環境的影響對孩子認知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連接孩子和外界的樞紐,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也多是通過家庭環境來體現。

比如,父母感情不融洽,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就會使得孩子和他人的交流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認為意見出現分歧時只能通過吵架的方式來解決,很容易歪曲孩子對於如何處理社會關係的認知。

我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經歷三次搬家才搬到適合孟子讀書學習的地方。也正是環境的影響力,使得孟子自小就受文化的薰陶,成為留名史冊的一代大儒。

現代的父母又何嘗不是?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工作買學區房。可是,父母在給孩子創造了硬性條件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心理的培養,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作用。

如果家長下了班回家就看電視、刷朋友圈,又如何能夠要求孩子專心致志地學習呢?只有當自己拿起書本,同孩子一起讀書才會更有利於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

環境的影響在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長一定要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在孩子認知形成的過程中起好導向作用。

上文中所說的孩子害怕吃飯,並不是孩子對飯有恐懼心理,而是在孩子吃飯的過程中,家長給孩子埋下了“情緒地雷”。

孩子被埋下“情緒地雷”的幾種情況

1.在公共場合責罵孩子

孩子做錯了事理應接受批評,在平時面對家長的責備孩子還是可以虛心接受的。可是,在人比較多的場合一定要顧及孩子的面子,因為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若是不給孩子面子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比如,小紅和媽媽出去遊玩,剝的一個果殼順手就扔在了地上。媽媽責令小紅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小紅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趕緊撿起來扔進了垃圾桶。
可是當小紅扔完後,媽媽還是不依不饒,讓小紅在人最多的地方特別大聲地背誦環保小知識,所有人都投來好奇的目光,很快就吸引了一波人圍觀。
小紅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揹著揹著便哭了起來,媽媽則呵斥小紅:“自己亂扔垃圾還有臉哭!”
小紅自此再也不敢在戶外吃東西了。

其實,媽媽完全可以等到回家之後或者在沒人的地方再對小紅進行批評教育,這樣不分場合的責備教育效果甚微,很容易使孩子的內心產生陰影。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2.教育孩子時摻雜個人情緒

有時,父母對孩子大發脾氣並不單單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

常常是在自己心情不好,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時,孩子的一點小錯變成了引爆父母情緒的導火索。父母把自身的壓力、憤怒、委屈藉著孩子不聽話的由頭,一股腦兒地都發洩在孩子身上。孩子也要面子、有羞恥心,父母激烈的言辭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父母的出氣筒、是父母的附帶品。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自卑,每次在父母心情不好時都會遠遠地躲著父母。

孩子做錯了事情,批評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這種批評不應該是自己情緒的宣洩,靠吼的方式只能讓孩子變得懼怕,卻起不到教育作用。

再者,這種暴躁的解決方法會傳遞給孩子錯誤的信息,使得孩子的情緒也會變得難以控制、一觸即發。

3.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就如同前文所說的小磊媽媽因孩子吃飯太慢就打孩子手的事件一般,完全沒有詢問孩子為什麼總是吃這麼慢,也絲毫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就選擇了暴力解決問題。

想必孩子的內心肯定特別委屈,因為孩子的初衷是好的,卻被媽媽訓斥,媽媽也沒有告訴孩子為何吃飯慢會被打。

這樣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且也不明白自己為何捱打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漸漸地,他們在被誤會或者受委屈時都會選擇沉默,不哭鬧也不反駁。這樣的孩子對周遭的一切都缺乏安全感,很可能變得敏感、抑鬱。

家長應該怎樣“排雷”

1.夫妻學會“秀恩愛”,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夫妻關係既是家庭關係的核心,也通常會給孩子折射出社會關係。

有時候父母覺得在孩子面前太恩愛影響不好,所以大多時間都會在孩子面前不流露愛慕之意。其實在父母經常“秀恩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更容易有安全感,孩子只要有了安全感就會敢於創新、敢於嘗試。

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也會加強孩子對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對於意見不一致的現象能夠採取更好的處理方式,善於協調人際關係。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2.提高陪伴的質量

父母總是由於各種原因壓縮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忙於生計的父母壓力大、時間少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本就沒多少時間陪伴孩子,那麼就把陪伴孩子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不要再被手機或者其他不重要的事情瓜分,提高陪伴的質量。

有時候,父母看似把休息時間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可是專注力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卻少之又少。父母若是想要提高陪伴的質量,就不要給孩子買了玩具就任其自己玩耍,而應該和孩子互動起來,幫助孩子一起探究各種玩法。

只有和父母有了互動孩子才會放開心扉和父母交流,感受親情的溫暖

"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磊之前聽老師講過“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嚥,對健康才有好處”。

於是,小磊在吃飯時都會嚴格遵守細嚼慢嚥的原則。

可是小磊的媽媽是個急性子,每次都等著小磊吃完飯刷碗 等待的過程會讓媽媽心情變得非常煩躁。

小磊的媽媽看到所有人都吃飽了,小磊孩子慢悠悠地嚼著飯菜,就會同往常一樣用筷子打小磊的手,讓小磊快點吃,打得狠了小磊的手上便會出現兩道紅印。由於經常被媽媽用筷子打手,小磊便對吃飯產生了心理陰影,導致現在“談飯色變”。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環境的影響,會影響孩子的認知

孩子的認知是後天在不斷地接觸新事物的過程中形成的,在孩子不斷了解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極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家庭又是孩子小的時候最初接觸的環境和接觸最多的環境,所以家庭環境的影響對孩子認知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連接孩子和外界的樞紐,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也多是通過家庭環境來體現。

比如,父母感情不融洽,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就會使得孩子和他人的交流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認為意見出現分歧時只能通過吵架的方式來解決,很容易歪曲孩子對於如何處理社會關係的認知。

我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經歷三次搬家才搬到適合孟子讀書學習的地方。也正是環境的影響力,使得孟子自小就受文化的薰陶,成為留名史冊的一代大儒。

現代的父母又何嘗不是?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工作買學區房。可是,父母在給孩子創造了硬性條件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心理的培養,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作用。

如果家長下了班回家就看電視、刷朋友圈,又如何能夠要求孩子專心致志地學習呢?只有當自己拿起書本,同孩子一起讀書才會更有利於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

環境的影響在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長一定要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在孩子認知形成的過程中起好導向作用。

上文中所說的孩子害怕吃飯,並不是孩子對飯有恐懼心理,而是在孩子吃飯的過程中,家長給孩子埋下了“情緒地雷”。

孩子被埋下“情緒地雷”的幾種情況

1.在公共場合責罵孩子

孩子做錯了事理應接受批評,在平時面對家長的責備孩子還是可以虛心接受的。可是,在人比較多的場合一定要顧及孩子的面子,因為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若是不給孩子面子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比如,小紅和媽媽出去遊玩,剝的一個果殼順手就扔在了地上。媽媽責令小紅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小紅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趕緊撿起來扔進了垃圾桶。
可是當小紅扔完後,媽媽還是不依不饒,讓小紅在人最多的地方特別大聲地背誦環保小知識,所有人都投來好奇的目光,很快就吸引了一波人圍觀。
小紅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揹著揹著便哭了起來,媽媽則呵斥小紅:“自己亂扔垃圾還有臉哭!”
小紅自此再也不敢在戶外吃東西了。

其實,媽媽完全可以等到回家之後或者在沒人的地方再對小紅進行批評教育,這樣不分場合的責備教育效果甚微,很容易使孩子的內心產生陰影。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2.教育孩子時摻雜個人情緒

有時,父母對孩子大發脾氣並不單單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

常常是在自己心情不好,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時,孩子的一點小錯變成了引爆父母情緒的導火索。父母把自身的壓力、憤怒、委屈藉著孩子不聽話的由頭,一股腦兒地都發洩在孩子身上。孩子也要面子、有羞恥心,父母激烈的言辭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父母的出氣筒、是父母的附帶品。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自卑,每次在父母心情不好時都會遠遠地躲著父母。

孩子做錯了事情,批評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這種批評不應該是自己情緒的宣洩,靠吼的方式只能讓孩子變得懼怕,卻起不到教育作用。

再者,這種暴躁的解決方法會傳遞給孩子錯誤的信息,使得孩子的情緒也會變得難以控制、一觸即發。

3.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就如同前文所說的小磊媽媽因孩子吃飯太慢就打孩子手的事件一般,完全沒有詢問孩子為什麼總是吃這麼慢,也絲毫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就選擇了暴力解決問題。

想必孩子的內心肯定特別委屈,因為孩子的初衷是好的,卻被媽媽訓斥,媽媽也沒有告訴孩子為何吃飯慢會被打。

這樣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且也不明白自己為何捱打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漸漸地,他們在被誤會或者受委屈時都會選擇沉默,不哭鬧也不反駁。這樣的孩子對周遭的一切都缺乏安全感,很可能變得敏感、抑鬱。

家長應該怎樣“排雷”

1.夫妻學會“秀恩愛”,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夫妻關係既是家庭關係的核心,也通常會給孩子折射出社會關係。

有時候父母覺得在孩子面前太恩愛影響不好,所以大多時間都會在孩子面前不流露愛慕之意。其實在父母經常“秀恩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更容易有安全感,孩子只要有了安全感就會敢於創新、敢於嘗試。

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也會加強孩子對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對於意見不一致的現象能夠採取更好的處理方式,善於協調人際關係。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2.提高陪伴的質量

父母總是由於各種原因壓縮了陪伴孩子的時間,忙於生計的父母壓力大、時間少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本就沒多少時間陪伴孩子,那麼就把陪伴孩子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不要再被手機或者其他不重要的事情瓜分,提高陪伴的質量。

有時候,父母看似把休息時間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可是專注力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卻少之又少。父母若是想要提高陪伴的質量,就不要給孩子買了玩具就任其自己玩耍,而應該和孩子互動起來,幫助孩子一起探究各種玩法。

只有和父母有了互動孩子才會放開心扉和父母交流,感受親情的溫暖

孩子情緒控制力差,家長要時刻警惕,不要給孩子埋下“情緒地雷”

3.控制情緒,關注解決問題

在孩子犯錯時,尤其是多次強調的問題一再犯錯時,很容易觸及到家長的底線,使得家長情緒失控。

這個時候,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可能有點不受控制,及時按下情緒“暫停鍵”,當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之後再冷靜分析孩子總是犯錯的原因,根據原因選擇恰當的解決方法。

這樣更有利於孩子認識到錯誤所在,也更容易接受批評、改正錯誤。

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作為父母,更是孩子模仿的首選對象。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規範自己的言行。不要因為一時的憤怒給孩子造成心靈的創傷,埋下“情緒地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因為一時不察讓教育“潰於蟻穴”。

今日互動:家長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孩子是我們一生的財富,如果你是新手爸媽,面對各種育兒難題不知如何下手解決,可以諮詢我。

關注【楊壹育兒經】,說寶媽聽得懂的話,普及科學的育兒知識,做你最好的育兒閨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