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並非大學唸書的階段,而是人生的最早期,從出生到六歲。

因為0~6歲孩子是處於探索和體驗生活階段,是幼兒智力和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時期。越是瞭解孩子會讓我們的育兒更輕鬆和不走彎路。

今天這篇文章是通過講敘自己2段不同的理念育兒經歷→歸納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反思→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觀念。

1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親身經歷

第一段,做保姆的育兒經歷

2001年剛高中畢業,因家裡經濟條件的不允許我繼續讀書,我的嬸嬸建議我去她市區家中,為她剛出生一個月的孩子做保姆,她就可以供我讀書夜校(電大)。

為了可以繼續讀書,20歲的我決定去嬸嬸家做專負責育兒的保姆(不用參與任何家務事,因為嬸嬸還有請了另外一位負責家務事的保姆)。

嬸嬸是一個事業成功的女性,她是一名手術室醫生,還開了自己的公司。日常生活忙得不可開交,吃飯桌上也是在電話談生意。嬸嬸只在我剛到她家那段時間親手教了我一些新生嬰兒餵養的基本知識之後。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孩子都由我一手負責帶。

但嬸嬸有一個特別的要求,她把8本育兒的書籍交給我學習,要求我按照書裡面的育兒知識來實踐在孩子身上。

那時候網絡不發達,所以育兒知識都是從嬸嬸交給我的《零歲方案》,《哈佛女孩劉亦婷》《賞識教育 》等等8本書中去吸收和去實踐。

記得那時育兒日常就是每天照著書本方法不停地訓練孩子和進行對孩子知識認知灌輸教育。年輕人的照書學習能力真的很強,每天都在高效增加孩子的知識。

在一日復一日的知識填鴨式教育上,嬸嬸也看到他的孩子在一歲左右,就可以根據大人的指令輕鬆去找出漢字和英文字母字卡大概有200個以上。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同時要求我想辦法讓孩子懂得更多的知識,所以家裡只要孩子眼睛能看到的物體,都被貼上大字或者英文字母,孩子的房間也是吊滿字卡。只要孩子醒著就會跟孩子講各種各樣的故事和做各種識字遊戲。嬸嬸也會經常因為孩子懂得這麼多的知識而驕傲,經常在朋友面前展示孩子的才能。

嬸嬸的認可和孩子的依戀,讓我在探索填鴨式知識灌輸教育上越走越遠,每天都會為孩子規律安排周全的“學習計劃”,內容:有念古詩,音樂中運動,街上像復讀機一樣復讀店面招牌大字…

這樣的教育,一直到孩子上了幼兒園,我的大專也畢業了,才結束了。後來在跟嬸嬸聯繫,瞭解孩子的情況才知道,孩子上了幼兒園很快就忘記了我費盡心思教給他的英文和漢字,似乎那那些知識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從沒來過一樣。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第二段,對自己孩子的餵養育兒經歷

從嬸嬸那裡出來後,我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和創業。十年後,自己孩子的到來,那時候我正在經營兩家奶茶店,生活很忙碌,但還是很重視孩子教育的。

因為有了之前知識填鴨式教育經驗後,我對自己的孩子就沒有再實施,過早灌輸知識的教育,而是比較更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

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我犯了一個錯誤,就是過早說教,只要有應景機會就馬上給孩子上一課。一慣喜歡用說教方式來教育孩子,常常用大道理來教育來說服孩子要聽話和懂事。

我的孩子在三歲前的確是很乖,甚至在兩歲時都沒有跟父母對著幹的“叛逆期”過程。在孩子三歲後我發現孩子在幼兒園很膽小,做事也不主動,在生活上也總是任何事都要過來問我的意見,很少會表露個人主觀意見。

孩子的聽話,孩子的乖,讓我知道我的教育出了問題。因為孩子的天性是活潑的,思想應該是活躍的,這樣才更容易走向獨立。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正如《不管教的勇氣》一書曾說:“ 父母要發現孩子的真面目,因為孩子需要的是生活的勇氣,他們遲早會離開父母而獨立。

我希望孩子能把被動的性格變成主動表達性格,也是因為喜歡學齡前教育,我考了幼師資格證,也做了幼兒園老師,至今我依然很慶幸我這樣的決定。

因為學習中我得到更多的科學育兒知識,同時也讓孩子身上,曾存在的育兒問題得到很好的改變和發展。目前孩子已經八歲了,在個人獨立和主動性已有很大的改變了。我依然在育兒的路上,不停的學習和總結。

2

接下來是由2段同不理念的育兒經歷,帶來的幼兒基本教育的反思:

1,過早專注幼兒知識灌輸,對孩子成長意義不大,並會阻確幼兒其他方面的發展。

蘇聯教育家加裡寧曾說過:決不要把他們教育成悶悶不樂,過早就想變為成年的人.

若過早給孩子進行知識灌溉,很容易讓孩子成為悶悶不樂的人,記得在嬸嬸家做保姆,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教育孩子識字和英文字母。想方設法地引導孩子投入知識學習,卻忽略了孩子在其他方面體驗明顯減少。例如,孩子應瞭解更多大自然知識和應適量運動發展孩子身體協調能力。

幼兒的世界應該是多元生活體驗過程,但卻因早早學習天天面對字母的單一體驗。三歲前的幼兒學到的漢字和英文字母,過一段時間教就很快忘記了。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艾爾.金德指出:兒童過早地施加過重的壓力,會增加教育失敗的可能性

兒童過早接受知識過度教育,會增加教育失敗的可能性。三歲之前的孩子應在探索世界和不同的體驗生活中去成長,而不是在知識的灌輸中成長。這樣會使孩子感覺生活無趣,長期以往孩子長大後會逐漸對學習知識失去興趣的。填鴨式的知識教育也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發展,對孩子個人成長極其不利。

2,長期要求孩子聽話和說教式教育,會埋沒孩的個人觀點和探索精神

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說過,兒童不會自己判斷自己,他以別人對他的態度來判斷自己的。

如果我們習慣性的對孩子說教,孩子就會通過我們的語言和對她的態度來對進行自我定義,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他就會根據大人的看法來看待自己,大人認為他不會做這件,他就會覺得真的是自己不會的。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例如有我以前常常會教育孩子並反覆提醒地說:在家裡不要跑這麼快,走路要慢慢走,這樣才不容易跌倒。你還不會穿鞋,我來教你怎麼穿?(實際每次都是自己幫孩子直接穿上了,沒給孩子實操機會)要表現好一點哦,這樣才聽話!

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習得性無助心理行為。他認為個體對自己事情的能力的認知來源於過往的經驗。無助不是天生的,而是習得的。

我們長期要求孩子處於聽話照做的狀態,孩子習慣了我們給予的經驗,而沒有主動去探索不一樣的答案不一樣的體驗。從而會形成習得性無助,過度要求孩子聽話和說教式教育,會打擊到孩子自我肯定和自信心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3.6歲之前,孩子行為習慣是可塑造性的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如果兒童0~3歲時造成的缺陷在3~6歲得不到更正,這些缺陷就會一直存在下去,而且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到6歲時,這個兒童會出現人格偏離等缺陷。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後,這些缺陷會產生很大危害,影響兒童是非觀念的形成。

孩子越小那麼她的性格和行為是更容易糾正和塑造的。但正如蒙臺梭利教育專家所說,孩子的性格缺陷或者行為缺陷得不到更正的話,會對孩子未來產生極大的危害。

例如,我們發現孩子3歲時發現孩子說話很急,行為衝動。那麼我們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有沒有給孩子做了負面的榜樣,形響孩子情緒波。那麼,我們要及時注意培養孩子情緒教養,讓孩子逐漸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若沒有幫助孩子及時修正,那麼孩子越大,情緒和脾氣就會越來越大,這樣對他的社交或者整個性格都存在著很大的負面影響,極不利於孩子健康心理成長。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3

蒙臺梭利曾經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兒童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及其深遠,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0~6歲的孩子呢?

培養0~6歲孩子,有以下四個教育觀念:

第一,每個兒童發展成長是有一定順序和階段性的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把兒童道德發展分為四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2~5歲),它律道德階段(5.6~8歲)可逆性階段(9~10歲)。

除此以外,皮亞傑還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6.7歲),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形式運算階段(12以後)。

由此可見,孩子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是不一樣的,有一定的順序和階段性的,每個發展階段都和孩子的年齡特徵有很大的關係。

曾聽過一位老教師的分享,他說,4.5歲的孩子教不好寫字,教不好數學,是為這年齡特徵的孩子還沒有數字概念沒那麼清晰,手的發育沒迖到能握好筆的水平,以七歲為分界線,七歲以後的孩子寫字有了質飛躍,不是因為之前的積累多,而是手好使了。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所以,0~6歲的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按照孩子的發展階段性和順序性進行,符合孩子年齡特徵的教育,我們不能讓3歲的孩子去讀幼兒園大班,我們也不能讓6歲的孩子去讀幼兒園小班,而是要根據孩子實際的年齡,對其教育進行合理安排。

第二,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教育觀一致和情緒保持穩定的情緒,是培養孩子性格關鍵因素。

蒙臺梭利曾經說過;兒童是一個細心的觀察者,他特別容易或被成人的行為所吸引,進而模仿他們。

我們的父母是一個情緒多變,還是溫和的人,我們的孩子都會根據自己日常的觀察去模仿成人的生活習慣及性情習慣。

我們很易在生活中發現,如果父母情緒波動大,家庭氛圍不和諧,對孩子的性格影響十分重大。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如果能營造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安全的環境氛圍,在孩子成長遇到任何情況都敢來到父母面前,因為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接納,被支持和得到幫助。

雖然我的2段育兒經歷沒有很大的建樹,但因為重視幼兒教育,積極為孩子營造出的家庭氛圍是和諧的,所以孩子們的性格和情緒都是比較穩定的。

父母沒有暴躁的情緒,並教育觀達到一致,這樣氛圍大大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建立社會安全感。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性情,孩子在成長過程,心裡不會有太多負面陰影和消極思想。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第三,重視孩子心身教育,0~2歲注重安全感建立和科學餵養,3~6歲要注重道德感培養,態度,情感,認知能力,技能學習各方面發展為重要。

蒙臺梭利曾說過: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注重孩子的身體需求,更要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0~3歲的孩子處於探索體驗階段,對未知的領域充滿好奇又充滿不安全感。

這階段的孩子孩子經常會用哭聲或者行為來引起大人的注意,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經常跟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傳遞安全感。例如,我們可以抱抱孩子,親一親,撫摸,用溫和的眼神看著孩子,給於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和耐心,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大膽去探索和適應身邊的環境。

3~6的孩子已儲存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逐漸有了更多個人的想法,好奇心和表現慾望也特別強,在心理上的需求是:希望得到家人和老師的重視,注意或者表揚。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道德感和人格形成關鍵時期,父母若要做到以身作則,為孩子作出積極樂觀正面的性格形響是最直接的以身言教有效的育兒方法。孩子的語言,認知,思維都在此階段有了質的飛躍。

《3到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簡單來說3到6歲階段的孩子可以在幼兒園集體裡面學習社交能力,健康的生活習慣,自信的語言表達,科學藝術知識的探索和認知,這些發展讓我們的孩子成長有了質的飛躍。

除了幼兒園的五大領域發展,這階段的孩子也是道德感和人格形成關鍵時期,父母若要做到以身作則,為孩子作出積極樂觀正面的性格形響是最直接的以身言教有效的育兒方法。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第四,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做孩子身後的支持者,而不是“教育者”

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不一樣的爸媽,有不一樣的孩子,所以在養育孩子路上的時候,不要一直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優秀,而是要用眼睛去發現自己家孩子的優點給於支持和認可。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做自己孩子身後得力的支持者。

法國著名啟蒙教育家盧梭說過: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受教者看不出教育的痕跡,但這種教育卻真實地的影響孩子心理,併發揮拓展了孩子潛能發展。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不論是我在嬸嬸家做保姆,還是我養育自己孩子育兒路上,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都是沒有給過孩子充分的信任,也沒曾對孩子“放手”。

總是把孩子牢牢的抓住,給於孩子過多或過早的教育。這些教育只是大人想要的形式,其實是過早干擾教育,阻止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想象力的發展。

在孩子初次探索世界獲取生活經驗時候,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身後做他的支持者,讓他充分體驗生活,體驗勞動,體驗各種嘗試,讓孩子站在前面去不斷嘗試,我們站在後面默默的支持。

2段不同理念的育兒經歷,總結出4點0~6歲孩子教育的觀念

比如孩子第一次嘗試拿起勺子的時候,我們就默默地給他遞給一把勺子,讓他嘗試自己吃飯,孩子要求自己穿鞋,我們就慢慢等他擺弄鞋子。讓孩子更多的嘗試,更多參與到家庭勞動,孩子想嘗試做什麼,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給於孩子足夠的耐心,讓孩子在探索生活經驗中成為一個獨立的實力派孩子。

實力派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支持他慢慢成長的父母,成長這件事,欲速則不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