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不完美媽媽 人生第一份工作 文化 大學 讀書 經濟 教育分享第一線 2019-09-07
"

古時的私塾或者書院的先生都是男的,一書一戒尺,威嚴的很。

如今,學校裡多是女的,不聽話上來就是一教鞭。

每每看到新聞裡女老師打罵孩子,就有人說這些人啊沒生過孩子,不知道對別人的孩子照顧。

每每看到新聞裡男孩子女性化,就有人說都是學校裡男老師少女老師多造成的。

那麼為什麼中小學的女老師那麼多呢?

1.歷史原因

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多地方至今都還認為男孩子多讀書可以,女孩子多讀書沒必要。幾十年前很多女性,被家庭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所以導致我們父母小時候,普遍男性受教育多,知識分子多,走上教書育人崗位的自然也會多一些,與此相比女性較少。

之前曾有人問為什麼臺灣同胞說起國語很娘,其實也是以為時代的原因,大量的女性從事教學行業,導致很多孩子從小接觸的都是女老師,所以也跟著女老師的語氣。

"

古時的私塾或者書院的先生都是男的,一書一戒尺,威嚴的很。

如今,學校裡多是女的,不聽話上來就是一教鞭。

每每看到新聞裡女老師打罵孩子,就有人說這些人啊沒生過孩子,不知道對別人的孩子照顧。

每每看到新聞裡男孩子女性化,就有人說都是學校裡男老師少女老師多造成的。

那麼為什麼中小學的女老師那麼多呢?

1.歷史原因

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多地方至今都還認為男孩子多讀書可以,女孩子多讀書沒必要。幾十年前很多女性,被家庭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所以導致我們父母小時候,普遍男性受教育多,知識分子多,走上教書育人崗位的自然也會多一些,與此相比女性較少。

之前曾有人問為什麼臺灣同胞說起國語很娘,其實也是以為時代的原因,大量的女性從事教學行業,導致很多孩子從小接觸的都是女老師,所以也跟著女老師的語氣。

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2.性別觀念原因。

你不得不承認,因為性別的不同,男女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種種思想的建立上,也會有不同。這是由歷史+文化+社會普遍價值觀等等組成的。

講通俗一點,舉幾個不能完全概括的例子。

“男的賺錢養家,女的相夫教子”

“男的剛強自立,女的嬌弱柔美”

“男的成熟穩重,女的嬌萌可愛”

“……”

這些性別導致的觀念差,當然不是絕對的真理。這點不用和我槓,我只是舉幾個世俗總會有一部分人會認同的例子。

說這個是因為什麼呢?

因為性別導致的不同觀念,真的會影響到人們做職業選擇。

這裡我要舉個真實的例子。

你能想象一個四五十歲一把鬍子的老爺們,跟你私下聊天啥段子都能開的來。到了教小學二年級的蘿蔔頭的時候,說起話來一口一個。

“哎呀,這個小朋友真棒。”

“某某同學真厲害,讓我們給他鼓鼓掌。”

“某某同學答對了,同學們,我們一起表揚他好不好?來,大家一起來,一二三、呱呱叫!”(再配一個手勢動作)

“……”

對了,上面這些話,請用非常童真、可愛、撒嬌、賣萌的口氣來說。

請原諒我還不能想到更多。

那啥,請問,廣大男性同胞,有多少坦然做得來的?(三十多歲帶孩子帶的多的男人請靠邊站,你到這把年紀也不太可能去考教師了)

我恐怕就算女生裡,一些性格比較爽朗、比較man一點的,也會說的起一身雞皮疙瘩吧。

沒辦法,你想教好書,想讓學生能更容易接受你傳授的知識,你就必須用“幼齒化”的方式,和幼齡兒童打交道。

那就更別說如果一個男性去幼兒園教書,還要教小朋友們跳跳舞了。(畫面太美我都不敢看)

上面這個例子,能做到的女性同胞,肯定是比男性要多的。

這就是性別導致的觀念差異,有些事,女性做起來覺得沒什麼,男性做起來就接受不了,所以在職業選擇上,男性自然會迴避這種職業。導致這種職業男性比較偏少。就像體力工人,女性也稀少一樣。

因此,教師這個行業,越往低齡教育走,女性越多,男性越少。

所以你看中小學教育,女性是佔多的。高中、大學,男女的比例就沒有那麼誇張。

3.收入原因

很多人談過收入了。這裡還是再說一下。

教師的收入各地各有不同。比如我就遇到過沿海發達地區的,年收入十五萬以上,差點沒羨慕的我口水流出來。要知道當時我在江西農村學校教書,年收入五萬不到。相差三倍。

所以我發現我在網上遇到的一些夢想做教師的男性,大多在發達地區或者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教書,因為他如果夢想是教書育人,發達地區的收入能給他體面的生活。

但我們這種偏遠農村就不同,你就算高中畢業,出去打工一年五六萬也是基本的吧。稍微有點能力,有點學歷,就更加不止了。

那女性不面臨這個問題嗎?

"

古時的私塾或者書院的先生都是男的,一書一戒尺,威嚴的很。

如今,學校裡多是女的,不聽話上來就是一教鞭。

每每看到新聞裡女老師打罵孩子,就有人說這些人啊沒生過孩子,不知道對別人的孩子照顧。

每每看到新聞裡男孩子女性化,就有人說都是學校裡男老師少女老師多造成的。

那麼為什麼中小學的女老師那麼多呢?

1.歷史原因

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多地方至今都還認為男孩子多讀書可以,女孩子多讀書沒必要。幾十年前很多女性,被家庭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所以導致我們父母小時候,普遍男性受教育多,知識分子多,走上教書育人崗位的自然也會多一些,與此相比女性較少。

之前曾有人問為什麼臺灣同胞說起國語很娘,其實也是以為時代的原因,大量的女性從事教學行業,導致很多孩子從小接觸的都是女老師,所以也跟著女老師的語氣。

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2.性別觀念原因。

你不得不承認,因為性別的不同,男女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種種思想的建立上,也會有不同。這是由歷史+文化+社會普遍價值觀等等組成的。

講通俗一點,舉幾個不能完全概括的例子。

“男的賺錢養家,女的相夫教子”

“男的剛強自立,女的嬌弱柔美”

“男的成熟穩重,女的嬌萌可愛”

“……”

這些性別導致的觀念差,當然不是絕對的真理。這點不用和我槓,我只是舉幾個世俗總會有一部分人會認同的例子。

說這個是因為什麼呢?

因為性別導致的不同觀念,真的會影響到人們做職業選擇。

這裡我要舉個真實的例子。

你能想象一個四五十歲一把鬍子的老爺們,跟你私下聊天啥段子都能開的來。到了教小學二年級的蘿蔔頭的時候,說起話來一口一個。

“哎呀,這個小朋友真棒。”

“某某同學真厲害,讓我們給他鼓鼓掌。”

“某某同學答對了,同學們,我們一起表揚他好不好?來,大家一起來,一二三、呱呱叫!”(再配一個手勢動作)

“……”

對了,上面這些話,請用非常童真、可愛、撒嬌、賣萌的口氣來說。

請原諒我還不能想到更多。

那啥,請問,廣大男性同胞,有多少坦然做得來的?(三十多歲帶孩子帶的多的男人請靠邊站,你到這把年紀也不太可能去考教師了)

我恐怕就算女生裡,一些性格比較爽朗、比較man一點的,也會說的起一身雞皮疙瘩吧。

沒辦法,你想教好書,想讓學生能更容易接受你傳授的知識,你就必須用“幼齒化”的方式,和幼齡兒童打交道。

那就更別說如果一個男性去幼兒園教書,還要教小朋友們跳跳舞了。(畫面太美我都不敢看)

上面這個例子,能做到的女性同胞,肯定是比男性要多的。

這就是性別導致的觀念差異,有些事,女性做起來覺得沒什麼,男性做起來就接受不了,所以在職業選擇上,男性自然會迴避這種職業。導致這種職業男性比較偏少。就像體力工人,女性也稀少一樣。

因此,教師這個行業,越往低齡教育走,女性越多,男性越少。

所以你看中小學教育,女性是佔多的。高中、大學,男女的比例就沒有那麼誇張。

3.收入原因

很多人談過收入了。這裡還是再說一下。

教師的收入各地各有不同。比如我就遇到過沿海發達地區的,年收入十五萬以上,差點沒羨慕的我口水流出來。要知道當時我在江西農村學校教書,年收入五萬不到。相差三倍。

所以我發現我在網上遇到的一些夢想做教師的男性,大多在發達地區或者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教書,因為他如果夢想是教書育人,發達地區的收入能給他體面的生活。

但我們這種偏遠農村就不同,你就算高中畢業,出去打工一年五六萬也是基本的吧。稍微有點能力,有點學歷,就更加不止了。

那女性不面臨這個問題嗎?

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對。收入眾生平等。

但是,你不能否認,在社會普遍價值觀裡,女性賺的錢少,壓力遠不如男性那麼大不是嗎?

比如買車買房,男性承擔吧,了不起男女一起承擔吧。女性完全承擔的……多嗎?

因此,收入也是導致女性更容易接受教師崗位,男性不太能接受的原因。尤其是在欠發達、低收入地區做教師。男女比例懸殊是普遍現象。發達地區我就不敢說了,沒去調研過。

(插句題外話,我做教師的時候,身邊女教師都不想找男教師結婚,原話是:我賺這點錢,他也賺這點錢,那以後不是一起窮。)

4.潛力原因

"

古時的私塾或者書院的先生都是男的,一書一戒尺,威嚴的很。

如今,學校裡多是女的,不聽話上來就是一教鞭。

每每看到新聞裡女老師打罵孩子,就有人說這些人啊沒生過孩子,不知道對別人的孩子照顧。

每每看到新聞裡男孩子女性化,就有人說都是學校裡男老師少女老師多造成的。

那麼為什麼中小學的女老師那麼多呢?

1.歷史原因

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多地方至今都還認為男孩子多讀書可以,女孩子多讀書沒必要。幾十年前很多女性,被家庭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所以導致我們父母小時候,普遍男性受教育多,知識分子多,走上教書育人崗位的自然也會多一些,與此相比女性較少。

之前曾有人問為什麼臺灣同胞說起國語很娘,其實也是以為時代的原因,大量的女性從事教學行業,導致很多孩子從小接觸的都是女老師,所以也跟著女老師的語氣。

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2.性別觀念原因。

你不得不承認,因為性別的不同,男女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種種思想的建立上,也會有不同。這是由歷史+文化+社會普遍價值觀等等組成的。

講通俗一點,舉幾個不能完全概括的例子。

“男的賺錢養家,女的相夫教子”

“男的剛強自立,女的嬌弱柔美”

“男的成熟穩重,女的嬌萌可愛”

“……”

這些性別導致的觀念差,當然不是絕對的真理。這點不用和我槓,我只是舉幾個世俗總會有一部分人會認同的例子。

說這個是因為什麼呢?

因為性別導致的不同觀念,真的會影響到人們做職業選擇。

這裡我要舉個真實的例子。

你能想象一個四五十歲一把鬍子的老爺們,跟你私下聊天啥段子都能開的來。到了教小學二年級的蘿蔔頭的時候,說起話來一口一個。

“哎呀,這個小朋友真棒。”

“某某同學真厲害,讓我們給他鼓鼓掌。”

“某某同學答對了,同學們,我們一起表揚他好不好?來,大家一起來,一二三、呱呱叫!”(再配一個手勢動作)

“……”

對了,上面這些話,請用非常童真、可愛、撒嬌、賣萌的口氣來說。

請原諒我還不能想到更多。

那啥,請問,廣大男性同胞,有多少坦然做得來的?(三十多歲帶孩子帶的多的男人請靠邊站,你到這把年紀也不太可能去考教師了)

我恐怕就算女生裡,一些性格比較爽朗、比較man一點的,也會說的起一身雞皮疙瘩吧。

沒辦法,你想教好書,想讓學生能更容易接受你傳授的知識,你就必須用“幼齒化”的方式,和幼齡兒童打交道。

那就更別說如果一個男性去幼兒園教書,還要教小朋友們跳跳舞了。(畫面太美我都不敢看)

上面這個例子,能做到的女性同胞,肯定是比男性要多的。

這就是性別導致的觀念差異,有些事,女性做起來覺得沒什麼,男性做起來就接受不了,所以在職業選擇上,男性自然會迴避這種職業。導致這種職業男性比較偏少。就像體力工人,女性也稀少一樣。

因此,教師這個行業,越往低齡教育走,女性越多,男性越少。

所以你看中小學教育,女性是佔多的。高中、大學,男女的比例就沒有那麼誇張。

3.收入原因

很多人談過收入了。這裡還是再說一下。

教師的收入各地各有不同。比如我就遇到過沿海發達地區的,年收入十五萬以上,差點沒羨慕的我口水流出來。要知道當時我在江西農村學校教書,年收入五萬不到。相差三倍。

所以我發現我在網上遇到的一些夢想做教師的男性,大多在發達地區或者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教書,因為他如果夢想是教書育人,發達地區的收入能給他體面的生活。

但我們這種偏遠農村就不同,你就算高中畢業,出去打工一年五六萬也是基本的吧。稍微有點能力,有點學歷,就更加不止了。

那女性不面臨這個問題嗎?

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對。收入眾生平等。

但是,你不能否認,在社會普遍價值觀裡,女性賺的錢少,壓力遠不如男性那麼大不是嗎?

比如買車買房,男性承擔吧,了不起男女一起承擔吧。女性完全承擔的……多嗎?

因此,收入也是導致女性更容易接受教師崗位,男性不太能接受的原因。尤其是在欠發達、低收入地區做教師。男女比例懸殊是普遍現象。發達地區我就不敢說了,沒去調研過。

(插句題外話,我做教師的時候,身邊女教師都不想找男教師結婚,原話是:我賺這點錢,他也賺這點錢,那以後不是一起窮。)

4.潛力原因

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很多女孩子喜歡說一句話:我不在乎你現在一無所有,只要你有上進心就行。

非常感動對不對。但其實……上進心這個東西,證實來證實去,最後還是要落到你賺的錢會不會越來越多、社會地位會不會越來越高上面。

但教師這個職業,一眼可以望到老。

用我工作第一年,一位大媽的原話來說。

你現在做教師,你同學A做職員,你同學B做科員。

五年之後,A是主管,B是股長,你是教師。

十年之後,A是經理,B是科長,你還是教師。

二十年之後,A是老總,B是處長,你還特麼是一個教師。

朋友們,想想二十年後同學聚會,你仍舊是一個教師的情形。

女性同胞,會覺得做了二十年還是一個教師的老公,特別有出息嘛?

男性同胞們,你們大概率會想,我老婆還是一個教師,沒什麼啊。要啥出息。

這就是潛力原因,當然也有性別觀念在裡面。所以,造成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教師這個崗位。自然而然,也會增加女教師的比例,減少男教師的基數。

因為上面這4種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原因肯定遠不止上面這四種,我只是說一些比較主要的。

使得小學幾乎是清一色女教師,中學女教師也越來越多,佔了大部分編制。

至於,這種情形對男生有什麼不利影響?

"

古時的私塾或者書院的先生都是男的,一書一戒尺,威嚴的很。

如今,學校裡多是女的,不聽話上來就是一教鞭。

每每看到新聞裡女老師打罵孩子,就有人說這些人啊沒生過孩子,不知道對別人的孩子照顧。

每每看到新聞裡男孩子女性化,就有人說都是學校裡男老師少女老師多造成的。

那麼為什麼中小學的女老師那麼多呢?

1.歷史原因

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多地方至今都還認為男孩子多讀書可以,女孩子多讀書沒必要。幾十年前很多女性,被家庭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所以導致我們父母小時候,普遍男性受教育多,知識分子多,走上教書育人崗位的自然也會多一些,與此相比女性較少。

之前曾有人問為什麼臺灣同胞說起國語很娘,其實也是以為時代的原因,大量的女性從事教學行業,導致很多孩子從小接觸的都是女老師,所以也跟著女老師的語氣。

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2.性別觀念原因。

你不得不承認,因為性別的不同,男女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種種思想的建立上,也會有不同。這是由歷史+文化+社會普遍價值觀等等組成的。

講通俗一點,舉幾個不能完全概括的例子。

“男的賺錢養家,女的相夫教子”

“男的剛強自立,女的嬌弱柔美”

“男的成熟穩重,女的嬌萌可愛”

“……”

這些性別導致的觀念差,當然不是絕對的真理。這點不用和我槓,我只是舉幾個世俗總會有一部分人會認同的例子。

說這個是因為什麼呢?

因為性別導致的不同觀念,真的會影響到人們做職業選擇。

這裡我要舉個真實的例子。

你能想象一個四五十歲一把鬍子的老爺們,跟你私下聊天啥段子都能開的來。到了教小學二年級的蘿蔔頭的時候,說起話來一口一個。

“哎呀,這個小朋友真棒。”

“某某同學真厲害,讓我們給他鼓鼓掌。”

“某某同學答對了,同學們,我們一起表揚他好不好?來,大家一起來,一二三、呱呱叫!”(再配一個手勢動作)

“……”

對了,上面這些話,請用非常童真、可愛、撒嬌、賣萌的口氣來說。

請原諒我還不能想到更多。

那啥,請問,廣大男性同胞,有多少坦然做得來的?(三十多歲帶孩子帶的多的男人請靠邊站,你到這把年紀也不太可能去考教師了)

我恐怕就算女生裡,一些性格比較爽朗、比較man一點的,也會說的起一身雞皮疙瘩吧。

沒辦法,你想教好書,想讓學生能更容易接受你傳授的知識,你就必須用“幼齒化”的方式,和幼齡兒童打交道。

那就更別說如果一個男性去幼兒園教書,還要教小朋友們跳跳舞了。(畫面太美我都不敢看)

上面這個例子,能做到的女性同胞,肯定是比男性要多的。

這就是性別導致的觀念差異,有些事,女性做起來覺得沒什麼,男性做起來就接受不了,所以在職業選擇上,男性自然會迴避這種職業。導致這種職業男性比較偏少。就像體力工人,女性也稀少一樣。

因此,教師這個行業,越往低齡教育走,女性越多,男性越少。

所以你看中小學教育,女性是佔多的。高中、大學,男女的比例就沒有那麼誇張。

3.收入原因

很多人談過收入了。這裡還是再說一下。

教師的收入各地各有不同。比如我就遇到過沿海發達地區的,年收入十五萬以上,差點沒羨慕的我口水流出來。要知道當時我在江西農村學校教書,年收入五萬不到。相差三倍。

所以我發現我在網上遇到的一些夢想做教師的男性,大多在發達地區或者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教書,因為他如果夢想是教書育人,發達地區的收入能給他體面的生活。

但我們這種偏遠農村就不同,你就算高中畢業,出去打工一年五六萬也是基本的吧。稍微有點能力,有點學歷,就更加不止了。

那女性不面臨這個問題嗎?

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對。收入眾生平等。

但是,你不能否認,在社會普遍價值觀裡,女性賺的錢少,壓力遠不如男性那麼大不是嗎?

比如買車買房,男性承擔吧,了不起男女一起承擔吧。女性完全承擔的……多嗎?

因此,收入也是導致女性更容易接受教師崗位,男性不太能接受的原因。尤其是在欠發達、低收入地區做教師。男女比例懸殊是普遍現象。發達地區我就不敢說了,沒去調研過。

(插句題外話,我做教師的時候,身邊女教師都不想找男教師結婚,原話是:我賺這點錢,他也賺這點錢,那以後不是一起窮。)

4.潛力原因

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很多女孩子喜歡說一句話:我不在乎你現在一無所有,只要你有上進心就行。

非常感動對不對。但其實……上進心這個東西,證實來證實去,最後還是要落到你賺的錢會不會越來越多、社會地位會不會越來越高上面。

但教師這個職業,一眼可以望到老。

用我工作第一年,一位大媽的原話來說。

你現在做教師,你同學A做職員,你同學B做科員。

五年之後,A是主管,B是股長,你是教師。

十年之後,A是經理,B是科長,你還是教師。

二十年之後,A是老總,B是處長,你還特麼是一個教師。

朋友們,想想二十年後同學聚會,你仍舊是一個教師的情形。

女性同胞,會覺得做了二十年還是一個教師的老公,特別有出息嘛?

男性同胞們,你們大概率會想,我老婆還是一個教師,沒什麼啊。要啥出息。

這就是潛力原因,當然也有性別觀念在裡面。所以,造成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教師這個崗位。自然而然,也會增加女教師的比例,減少男教師的基數。

因為上面這4種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原因肯定遠不止上面這四種,我只是說一些比較主要的。

使得小學幾乎是清一色女教師,中學女教師也越來越多,佔了大部分編制。

至於,這種情形對男生有什麼不利影響?

為什麼中小學女老師比例越來越大?


嗯,根據我親身經驗來說,尤其是男性小學生,因為大部分時間跟女教師待在一起,缺少男性教育者的言傳身教,真的會少很多MAN的感覺(此刻有些詞窮,不能完全形容到位)。

不管是思想、性格、毅力、勇氣……女教師帶出來的,和男教師帶出來的確有不同。

至於這種差別會不會隨著年紀的增長、父親的影響、社會的影響而恢復,我沒有做長期研究,不敢妄下論斷。

當然對於成年的男性來說,女教師多了,說明你考老師的競爭壓力就少了。說不定進去後,會比較容易混到行政崗位,以後做個校長也比較容易。畢竟不管是政府還是學校,都挺想加大男教師比例的,只是想報考的人數,實在太少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