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愛嘮叨的二胎麻麻 2019-08-22
"

妙妙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而且每次見到她的時候都感覺這個孩子很有禮貌。但是週末的時候因為天氣不太好,所以帶孩子去妙妙家玩兒了一會,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後來提起來讓妙妙的媽媽很是哭鬧,原來還是在家裡有“打人”的習慣,而且是經常對至親的這些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近呢,孩子的脾氣越發的暴躁,稍有一點不順心意的地方,就開始“打”而且還下手越來越重了……

"

妙妙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而且每次見到她的時候都感覺這個孩子很有禮貌。但是週末的時候因為天氣不太好,所以帶孩子去妙妙家玩兒了一會,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後來提起來讓妙妙的媽媽很是哭鬧,原來還是在家裡有“打人”的習慣,而且是經常對至親的這些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近呢,孩子的脾氣越發的暴躁,稍有一點不順心意的地方,就開始“打”而且還下手越來越重了……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妙妙媽媽覺得孩子的行為不太對,而且妙妙家庭向來是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的,不管在外面什麼時候見到這個孩子,總是會熱情主動的打招呼,一點不像媽媽口中描述的孩子的樣子。帶著這個問題,我和妙妙的媽媽一起諮詢了一些過來人,也是育兒方面非常有經驗的一些幼兒園“老教師”了,對孩子的行為可以說是非常瞭解了。且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

妙妙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而且每次見到她的時候都感覺這個孩子很有禮貌。但是週末的時候因為天氣不太好,所以帶孩子去妙妙家玩兒了一會,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後來提起來讓妙妙的媽媽很是哭鬧,原來還是在家裡有“打人”的習慣,而且是經常對至親的這些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近呢,孩子的脾氣越發的暴躁,稍有一點不順心意的地方,就開始“打”而且還下手越來越重了……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妙妙媽媽覺得孩子的行為不太對,而且妙妙家庭向來是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的,不管在外面什麼時候見到這個孩子,總是會熱情主動的打招呼,一點不像媽媽口中描述的孩子的樣子。帶著這個問題,我和妙妙的媽媽一起諮詢了一些過來人,也是育兒方面非常有經驗的一些幼兒園“老教師”了,對孩子的行為可以說是非常瞭解了。且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一般孩子在2歲左右有“打人的”習慣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孩子這個時候其實還無法完全理解打的這個真正含義,他只是想要發洩而已。就像我們常說的,沒有能力的人永遠脾氣大。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兩歲了,他想要去抓住桌子上的某一個東西,或者想要自己動手去搭好一個積木之類的,但是當時2歲左右的孩子自己的能力還無法達到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水平,所以他就會明顯的感覺很焦慮,就會想要發洩,而這個時候剛好家人去給他提供幫助了,他看到你可以做到而他做不到,就會不由的產生這個打人的動作。

"

妙妙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而且每次見到她的時候都感覺這個孩子很有禮貌。但是週末的時候因為天氣不太好,所以帶孩子去妙妙家玩兒了一會,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後來提起來讓妙妙的媽媽很是哭鬧,原來還是在家裡有“打人”的習慣,而且是經常對至親的這些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近呢,孩子的脾氣越發的暴躁,稍有一點不順心意的地方,就開始“打”而且還下手越來越重了……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妙妙媽媽覺得孩子的行為不太對,而且妙妙家庭向來是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的,不管在外面什麼時候見到這個孩子,總是會熱情主動的打招呼,一點不像媽媽口中描述的孩子的樣子。帶著這個問題,我和妙妙的媽媽一起諮詢了一些過來人,也是育兒方面非常有經驗的一些幼兒園“老教師”了,對孩子的行為可以說是非常瞭解了。且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一般孩子在2歲左右有“打人的”習慣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孩子這個時候其實還無法完全理解打的這個真正含義,他只是想要發洩而已。就像我們常說的,沒有能力的人永遠脾氣大。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兩歲了,他想要去抓住桌子上的某一個東西,或者想要自己動手去搭好一個積木之類的,但是當時2歲左右的孩子自己的能力還無法達到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水平,所以他就會明顯的感覺很焦慮,就會想要發洩,而這個時候剛好家人去給他提供幫助了,他看到你可以做到而他做不到,就會不由的產生這個打人的動作。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對於這個時期的小孩子,其實我們不用特別的去介意或者強調孩子的這個動作,更不要去給孩子貼上愛打人的這種標籤。只要對於孩子多一點耐心就好了,鼓勵孩子慢慢來,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完成這個事情,你只需要旁邊多等一等,交給孩子一些方法,讓孩子繼續去探索,千萬不要看著孩子做著費勁,很慢也很著急就自己幫孩子做了。這個時候家長最重要的就是慢慢等,鼓勵,引導為主。等孩子能力慢慢上去了,這個所謂的“打人”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了。

"

妙妙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而且每次見到她的時候都感覺這個孩子很有禮貌。但是週末的時候因為天氣不太好,所以帶孩子去妙妙家玩兒了一會,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後來提起來讓妙妙的媽媽很是哭鬧,原來還是在家裡有“打人”的習慣,而且是經常對至親的這些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近呢,孩子的脾氣越發的暴躁,稍有一點不順心意的地方,就開始“打”而且還下手越來越重了……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妙妙媽媽覺得孩子的行為不太對,而且妙妙家庭向來是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的,不管在外面什麼時候見到這個孩子,總是會熱情主動的打招呼,一點不像媽媽口中描述的孩子的樣子。帶著這個問題,我和妙妙的媽媽一起諮詢了一些過來人,也是育兒方面非常有經驗的一些幼兒園“老教師”了,對孩子的行為可以說是非常瞭解了。且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一般孩子在2歲左右有“打人的”習慣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孩子這個時候其實還無法完全理解打的這個真正含義,他只是想要發洩而已。就像我們常說的,沒有能力的人永遠脾氣大。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兩歲了,他想要去抓住桌子上的某一個東西,或者想要自己動手去搭好一個積木之類的,但是當時2歲左右的孩子自己的能力還無法達到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水平,所以他就會明顯的感覺很焦慮,就會想要發洩,而這個時候剛好家人去給他提供幫助了,他看到你可以做到而他做不到,就會不由的產生這個打人的動作。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對於這個時期的小孩子,其實我們不用特別的去介意或者強調孩子的這個動作,更不要去給孩子貼上愛打人的這種標籤。只要對於孩子多一點耐心就好了,鼓勵孩子慢慢來,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完成這個事情,你只需要旁邊多等一等,交給孩子一些方法,讓孩子繼續去探索,千萬不要看著孩子做著費勁,很慢也很著急就自己幫孩子做了。這個時候家長最重要的就是慢慢等,鼓勵,引導為主。等孩子能力慢慢上去了,這個所謂的“打人”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了。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六七歲了,或者有四歲以上了,孩子已經清晰的知道打人的這個真正意思了,還常常打人的話,說明孩子已經被寵壞了,覺得家人不管什麼時候都會護著自己,都會讓著自己,就會轉挑愛他的人來欺負。

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就非常重要了,不能一味的去縱容孩子,特別是家裡的老人。不要覺得孩子會打人總比在外面受人欺負被人打強吧,從而對孩子放任,這樣只會加重孩子打人的這種情況。更不要跟孩子一起玩兒打人的遊戲,比如拍屁股等等,要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一種非常不禮貌非常錯誤的一種行為。

當這個時期的孩子出現打罵人的行為的時候,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首先嚴肅的自制,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是不對的,是底線,是絕對不可以做的。然後再慢慢的給孩子講道理,讓他主動的去道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不要因為說過一次兩次,就以暴制暴,孩子打人的時候,就“打“回去,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用打來解決問題的印象,適得其反。慢慢去說,去讓孩子真正理解才是王道。

"

妙妙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而且每次見到她的時候都感覺這個孩子很有禮貌。但是週末的時候因為天氣不太好,所以帶孩子去妙妙家玩兒了一會,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後來提起來讓妙妙的媽媽很是哭鬧,原來還是在家裡有“打人”的習慣,而且是經常對至親的這些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近呢,孩子的脾氣越發的暴躁,稍有一點不順心意的地方,就開始“打”而且還下手越來越重了……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妙妙媽媽覺得孩子的行為不太對,而且妙妙家庭向來是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的,不管在外面什麼時候見到這個孩子,總是會熱情主動的打招呼,一點不像媽媽口中描述的孩子的樣子。帶著這個問題,我和妙妙的媽媽一起諮詢了一些過來人,也是育兒方面非常有經驗的一些幼兒園“老教師”了,對孩子的行為可以說是非常瞭解了。且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一般孩子在2歲左右有“打人的”習慣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孩子這個時候其實還無法完全理解打的這個真正含義,他只是想要發洩而已。就像我們常說的,沒有能力的人永遠脾氣大。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兩歲了,他想要去抓住桌子上的某一個東西,或者想要自己動手去搭好一個積木之類的,但是當時2歲左右的孩子自己的能力還無法達到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水平,所以他就會明顯的感覺很焦慮,就會想要發洩,而這個時候剛好家人去給他提供幫助了,他看到你可以做到而他做不到,就會不由的產生這個打人的動作。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對於這個時期的小孩子,其實我們不用特別的去介意或者強調孩子的這個動作,更不要去給孩子貼上愛打人的這種標籤。只要對於孩子多一點耐心就好了,鼓勵孩子慢慢來,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完成這個事情,你只需要旁邊多等一等,交給孩子一些方法,讓孩子繼續去探索,千萬不要看著孩子做著費勁,很慢也很著急就自己幫孩子做了。這個時候家長最重要的就是慢慢等,鼓勵,引導為主。等孩子能力慢慢上去了,這個所謂的“打人”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了。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六七歲了,或者有四歲以上了,孩子已經清晰的知道打人的這個真正意思了,還常常打人的話,說明孩子已經被寵壞了,覺得家人不管什麼時候都會護著自己,都會讓著自己,就會轉挑愛他的人來欺負。

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就非常重要了,不能一味的去縱容孩子,特別是家裡的老人。不要覺得孩子會打人總比在外面受人欺負被人打強吧,從而對孩子放任,這樣只會加重孩子打人的這種情況。更不要跟孩子一起玩兒打人的遊戲,比如拍屁股等等,要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一種非常不禮貌非常錯誤的一種行為。

當這個時期的孩子出現打罵人的行為的時候,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首先嚴肅的自制,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是不對的,是底線,是絕對不可以做的。然後再慢慢的給孩子講道理,讓他主動的去道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不要因為說過一次兩次,就以暴制暴,孩子打人的時候,就“打“回去,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用打來解決問題的印象,適得其反。慢慢去說,去讓孩子真正理解才是王道。

如果孩子大了還有這種行為,說明被寵壞了,及時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所以說,遇到孩子打人並不可怕,關鍵是做家長的要分清是孩子的哪個時期,他為什麼打人。找對關鍵因素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和愛護孩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