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樺樺媽媽最近在為她女兒所苦惱,因為樺樺明明才六歲,就已經很叛逆,媽媽責怪自己不早點對她進行感恩教育。她的好友在去她家玩的時候,發現不是感恩教育的問題,而是樺樺媽媽對樺樺的自決力大力破壞而不自知,才引得樺樺出現叛逆的心理和行為。

例如,樺樺已經可以決定自己外出穿什麼衣服,樺樺媽媽卻執意讓她穿指定的裙子,而樺樺非常討厭穿裙子,她爭不過媽媽,就偷偷地把裙子剪了一個洞,被媽媽發現後遭到嚴厲的責罵,樺樺委屈地在牆角邊做懲罰教育邊哭泣。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要叛逆家長,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所指導的不一致,不會換位思考,就自顧自地認為孩子叛逆。孩子從小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自決力,而家長經常無意識地剝奪孩子這種權利,導致孩子經常使用“蓄意破壞”的辦法,藉此捍衛自己應有的權利。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樺樺媽媽最近在為她女兒所苦惱,因為樺樺明明才六歲,就已經很叛逆,媽媽責怪自己不早點對她進行感恩教育。她的好友在去她家玩的時候,發現不是感恩教育的問題,而是樺樺媽媽對樺樺的自決力大力破壞而不自知,才引得樺樺出現叛逆的心理和行為。

例如,樺樺已經可以決定自己外出穿什麼衣服,樺樺媽媽卻執意讓她穿指定的裙子,而樺樺非常討厭穿裙子,她爭不過媽媽,就偷偷地把裙子剪了一個洞,被媽媽發現後遭到嚴厲的責罵,樺樺委屈地在牆角邊做懲罰教育邊哭泣。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要叛逆家長,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所指導的不一致,不會換位思考,就自顧自地認為孩子叛逆。孩子從小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自決力,而家長經常無意識地剝奪孩子這種權利,導致孩子經常使用“蓄意破壞”的辦法,藉此捍衛自己應有的權利。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1▬

■ 家長的些哪做法會讓孩子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

歌德曾經說過,“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觀念去塑造孩子;我們必須愛他們,任由他們的天性自然發展”。

家長剝奪孩子的自決力,實際上也等同於限制他們天性的發展。

①直接替孩子決定

家長經常認為孩子年紀小,直接幫他們做決定省時間省精力。但是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後,家長直接替孩子做決定就破壞了孩子的內心動機,他們就會不感興趣,提不起精神去完成任務。

有很多小事孩子可以自己獨立去完成,但是家長偏偏喜歡干涉。例如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子,看什麼動畫片等等,家長的過度干涉會使得孩子反感,從而對事情失去興趣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樺樺媽媽最近在為她女兒所苦惱,因為樺樺明明才六歲,就已經很叛逆,媽媽責怪自己不早點對她進行感恩教育。她的好友在去她家玩的時候,發現不是感恩教育的問題,而是樺樺媽媽對樺樺的自決力大力破壞而不自知,才引得樺樺出現叛逆的心理和行為。

例如,樺樺已經可以決定自己外出穿什麼衣服,樺樺媽媽卻執意讓她穿指定的裙子,而樺樺非常討厭穿裙子,她爭不過媽媽,就偷偷地把裙子剪了一個洞,被媽媽發現後遭到嚴厲的責罵,樺樺委屈地在牆角邊做懲罰教育邊哭泣。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要叛逆家長,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所指導的不一致,不會換位思考,就自顧自地認為孩子叛逆。孩子從小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自決力,而家長經常無意識地剝奪孩子這種權利,導致孩子經常使用“蓄意破壞”的辦法,藉此捍衛自己應有的權利。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1▬

■ 家長的些哪做法會讓孩子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

歌德曾經說過,“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觀念去塑造孩子;我們必須愛他們,任由他們的天性自然發展”。

家長剝奪孩子的自決力,實際上也等同於限制他們天性的發展。

①直接替孩子決定

家長經常認為孩子年紀小,直接幫他們做決定省時間省精力。但是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後,家長直接替孩子做決定就破壞了孩子的內心動機,他們就會不感興趣,提不起精神去完成任務。

有很多小事孩子可以自己獨立去完成,但是家長偏偏喜歡干涉。例如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子,看什麼動畫片等等,家長的過度干涉會使得孩子反感,從而對事情失去興趣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有很多“大事”孩子也可以自己決定,例如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決定自己上什麼興趣班,而不是根據家長的意願去被迫選擇。有的女孩子就喜歡極限運動,但是家長覺得女孩子不適合學這些,強行替她報了舞蹈班、書法班。

孩子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但是往往就被冠上“不聽話”的罪名。

②間接破壞孩子的自決力

有的家長不直接替孩子做決定,而是採用間接的手段去逼迫孩子選擇家長早已認定的選項。

例如,孩子不想在暑期報語數英補習班,而是想報興趣班學習畫畫。家長就採用威脅的方法,告訴孩子如果不選擇補習班的話,他就會一整個暑假都會沒有零花錢,而且還要做家務來補上報興趣班的費用,但是他肯報補習班的話就得到獎勵。孩子看似擁有自決力,其實已經被家長牢牢掌控。孩子左右為難,陷入痛苦掙扎的處境。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樺樺媽媽最近在為她女兒所苦惱,因為樺樺明明才六歲,就已經很叛逆,媽媽責怪自己不早點對她進行感恩教育。她的好友在去她家玩的時候,發現不是感恩教育的問題,而是樺樺媽媽對樺樺的自決力大力破壞而不自知,才引得樺樺出現叛逆的心理和行為。

例如,樺樺已經可以決定自己外出穿什麼衣服,樺樺媽媽卻執意讓她穿指定的裙子,而樺樺非常討厭穿裙子,她爭不過媽媽,就偷偷地把裙子剪了一個洞,被媽媽發現後遭到嚴厲的責罵,樺樺委屈地在牆角邊做懲罰教育邊哭泣。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要叛逆家長,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所指導的不一致,不會換位思考,就自顧自地認為孩子叛逆。孩子從小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自決力,而家長經常無意識地剝奪孩子這種權利,導致孩子經常使用“蓄意破壞”的辦法,藉此捍衛自己應有的權利。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1▬

■ 家長的些哪做法會讓孩子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

歌德曾經說過,“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觀念去塑造孩子;我們必須愛他們,任由他們的天性自然發展”。

家長剝奪孩子的自決力,實際上也等同於限制他們天性的發展。

①直接替孩子決定

家長經常認為孩子年紀小,直接幫他們做決定省時間省精力。但是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後,家長直接替孩子做決定就破壞了孩子的內心動機,他們就會不感興趣,提不起精神去完成任務。

有很多小事孩子可以自己獨立去完成,但是家長偏偏喜歡干涉。例如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子,看什麼動畫片等等,家長的過度干涉會使得孩子反感,從而對事情失去興趣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有很多“大事”孩子也可以自己決定,例如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決定自己上什麼興趣班,而不是根據家長的意願去被迫選擇。有的女孩子就喜歡極限運動,但是家長覺得女孩子不適合學這些,強行替她報了舞蹈班、書法班。

孩子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但是往往就被冠上“不聽話”的罪名。

②間接破壞孩子的自決力

有的家長不直接替孩子做決定,而是採用間接的手段去逼迫孩子選擇家長早已認定的選項。

例如,孩子不想在暑期報語數英補習班,而是想報興趣班學習畫畫。家長就採用威脅的方法,告訴孩子如果不選擇補習班的話,他就會一整個暑假都會沒有零花錢,而且還要做家務來補上報興趣班的費用,但是他肯報補習班的話就得到獎勵。孩子看似擁有自決力,其實已經被家長牢牢掌控。孩子左右為難,陷入痛苦掙扎的處境。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2▬

■ 什麼是“自決力”?當孩子有故意搗蛋行為,說明了什麼?

“自決力”指的是孩子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去處理一定的事務的權利,簡單來說即“自我決定的能力”。

孩子不是長大了之後才擁有自決力,而是在小的時候就應該擁有他的自決力,這種能力與孩子的獨立自主的性格息息相關。

當孩子出現故意搗蛋的行為,有的時候是因為他的自決力被破壞,他不得不用這種辦法去維持心裡的平衡,捍衛自己的權利。

當孩子在本該自己選擇的事情上被剝奪選擇權的時候,孩子認為自己不被尊重,就會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和逆反行為,使得孩子與家長逐漸在情感上對立

除了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外,孩子的好奇心本可以通過自決力去滿足,但是家長卻實行強權剝奪了孩子的權利,採取粗暴的手段壓制了他的行為,孩子感到壓抑,就會越來越反抗。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樺樺媽媽最近在為她女兒所苦惱,因為樺樺明明才六歲,就已經很叛逆,媽媽責怪自己不早點對她進行感恩教育。她的好友在去她家玩的時候,發現不是感恩教育的問題,而是樺樺媽媽對樺樺的自決力大力破壞而不自知,才引得樺樺出現叛逆的心理和行為。

例如,樺樺已經可以決定自己外出穿什麼衣服,樺樺媽媽卻執意讓她穿指定的裙子,而樺樺非常討厭穿裙子,她爭不過媽媽,就偷偷地把裙子剪了一個洞,被媽媽發現後遭到嚴厲的責罵,樺樺委屈地在牆角邊做懲罰教育邊哭泣。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要叛逆家長,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所指導的不一致,不會換位思考,就自顧自地認為孩子叛逆。孩子從小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自決力,而家長經常無意識地剝奪孩子這種權利,導致孩子經常使用“蓄意破壞”的辦法,藉此捍衛自己應有的權利。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1▬

■ 家長的些哪做法會讓孩子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

歌德曾經說過,“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觀念去塑造孩子;我們必須愛他們,任由他們的天性自然發展”。

家長剝奪孩子的自決力,實際上也等同於限制他們天性的發展。

①直接替孩子決定

家長經常認為孩子年紀小,直接幫他們做決定省時間省精力。但是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後,家長直接替孩子做決定就破壞了孩子的內心動機,他們就會不感興趣,提不起精神去完成任務。

有很多小事孩子可以自己獨立去完成,但是家長偏偏喜歡干涉。例如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子,看什麼動畫片等等,家長的過度干涉會使得孩子反感,從而對事情失去興趣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有很多“大事”孩子也可以自己決定,例如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決定自己上什麼興趣班,而不是根據家長的意願去被迫選擇。有的女孩子就喜歡極限運動,但是家長覺得女孩子不適合學這些,強行替她報了舞蹈班、書法班。

孩子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但是往往就被冠上“不聽話”的罪名。

②間接破壞孩子的自決力

有的家長不直接替孩子做決定,而是採用間接的手段去逼迫孩子選擇家長早已認定的選項。

例如,孩子不想在暑期報語數英補習班,而是想報興趣班學習畫畫。家長就採用威脅的方法,告訴孩子如果不選擇補習班的話,他就會一整個暑假都會沒有零花錢,而且還要做家務來補上報興趣班的費用,但是他肯報補習班的話就得到獎勵。孩子看似擁有自決力,其實已經被家長牢牢掌控。孩子左右為難,陷入痛苦掙扎的處境。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2▬

■ 什麼是“自決力”?當孩子有故意搗蛋行為,說明了什麼?

“自決力”指的是孩子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去處理一定的事務的權利,簡單來說即“自我決定的能力”。

孩子不是長大了之後才擁有自決力,而是在小的時候就應該擁有他的自決力,這種能力與孩子的獨立自主的性格息息相關。

當孩子出現故意搗蛋的行為,有的時候是因為他的自決力被破壞,他不得不用這種辦法去維持心裡的平衡,捍衛自己的權利。

當孩子在本該自己選擇的事情上被剝奪選擇權的時候,孩子認為自己不被尊重,就會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和逆反行為,使得孩子與家長逐漸在情感上對立

除了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外,孩子的好奇心本可以通過自決力去滿足,但是家長卻實行強權剝奪了孩子的權利,採取粗暴的手段壓制了他的行為,孩子感到壓抑,就會越來越反抗。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3▬■

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孩子的這種“蓄意破壞”心理?

孩子“蓄意破壞”的心理來源於他的自決力被破壞,家長只要還給孩子自決力,他自然就不會再有反叛的行為。

①互相換位思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家長認為可以用自己的經驗替孩子做決定,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錯誤,而孩子認為家長直接用經驗全數剝奪他的自由選擇權,即使是出於好心,也不能夠接受。家長應當與孩子一起換位思考,彼此理解。

蘇聯作家馬卡連柯說過,“平心靜氣的,認真的和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家庭教育技術應有的外部表現,而不應當是專制、憤怒、叫喊、央告、懇求”。

家長可以與孩子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溝通,家長可以適當自我表露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要接納孩子“蓄意破壞”的行為,解除孩子的心理防線,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共同找尋一個最適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樺樺媽媽最近在為她女兒所苦惱,因為樺樺明明才六歲,就已經很叛逆,媽媽責怪自己不早點對她進行感恩教育。她的好友在去她家玩的時候,發現不是感恩教育的問題,而是樺樺媽媽對樺樺的自決力大力破壞而不自知,才引得樺樺出現叛逆的心理和行為。

例如,樺樺已經可以決定自己外出穿什麼衣服,樺樺媽媽卻執意讓她穿指定的裙子,而樺樺非常討厭穿裙子,她爭不過媽媽,就偷偷地把裙子剪了一個洞,被媽媽發現後遭到嚴厲的責罵,樺樺委屈地在牆角邊做懲罰教育邊哭泣。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要叛逆家長,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所指導的不一致,不會換位思考,就自顧自地認為孩子叛逆。孩子從小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自決力,而家長經常無意識地剝奪孩子這種權利,導致孩子經常使用“蓄意破壞”的辦法,藉此捍衛自己應有的權利。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1▬

■ 家長的些哪做法會讓孩子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

歌德曾經說過,“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觀念去塑造孩子;我們必須愛他們,任由他們的天性自然發展”。

家長剝奪孩子的自決力,實際上也等同於限制他們天性的發展。

①直接替孩子決定

家長經常認為孩子年紀小,直接幫他們做決定省時間省精力。但是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後,家長直接替孩子做決定就破壞了孩子的內心動機,他們就會不感興趣,提不起精神去完成任務。

有很多小事孩子可以自己獨立去完成,但是家長偏偏喜歡干涉。例如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子,看什麼動畫片等等,家長的過度干涉會使得孩子反感,從而對事情失去興趣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有很多“大事”孩子也可以自己決定,例如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決定自己上什麼興趣班,而不是根據家長的意願去被迫選擇。有的女孩子就喜歡極限運動,但是家長覺得女孩子不適合學這些,強行替她報了舞蹈班、書法班。

孩子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但是往往就被冠上“不聽話”的罪名。

②間接破壞孩子的自決力

有的家長不直接替孩子做決定,而是採用間接的手段去逼迫孩子選擇家長早已認定的選項。

例如,孩子不想在暑期報語數英補習班,而是想報興趣班學習畫畫。家長就採用威脅的方法,告訴孩子如果不選擇補習班的話,他就會一整個暑假都會沒有零花錢,而且還要做家務來補上報興趣班的費用,但是他肯報補習班的話就得到獎勵。孩子看似擁有自決力,其實已經被家長牢牢掌控。孩子左右為難,陷入痛苦掙扎的處境。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2▬

■ 什麼是“自決力”?當孩子有故意搗蛋行為,說明了什麼?

“自決力”指的是孩子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去處理一定的事務的權利,簡單來說即“自我決定的能力”。

孩子不是長大了之後才擁有自決力,而是在小的時候就應該擁有他的自決力,這種能力與孩子的獨立自主的性格息息相關。

當孩子出現故意搗蛋的行為,有的時候是因為他的自決力被破壞,他不得不用這種辦法去維持心裡的平衡,捍衛自己的權利。

當孩子在本該自己選擇的事情上被剝奪選擇權的時候,孩子認為自己不被尊重,就會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和逆反行為,使得孩子與家長逐漸在情感上對立

除了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外,孩子的好奇心本可以通過自決力去滿足,但是家長卻實行強權剝奪了孩子的權利,採取粗暴的手段壓制了他的行為,孩子感到壓抑,就會越來越反抗。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3▬■

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孩子的這種“蓄意破壞”心理?

孩子“蓄意破壞”的心理來源於他的自決力被破壞,家長只要還給孩子自決力,他自然就不會再有反叛的行為。

①互相換位思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家長認為可以用自己的經驗替孩子做決定,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錯誤,而孩子認為家長直接用經驗全數剝奪他的自由選擇權,即使是出於好心,也不能夠接受。家長應當與孩子一起換位思考,彼此理解。

蘇聯作家馬卡連柯說過,“平心靜氣的,認真的和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家庭教育技術應有的外部表現,而不應當是專制、憤怒、叫喊、央告、懇求”。

家長可以與孩子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溝通,家長可以適當自我表露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要接納孩子“蓄意破壞”的行為,解除孩子的心理防線,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共同找尋一個最適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②不剝奪孩子的自決力,不干涉孩子的選擇

家長不要擅自剝奪孩子的自決力,可以通過商量的辦法來提供意見給孩子參考,讓他反覆思考後再自我決定,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孩子自己的選擇,他要學會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家長也不要通過威脅或者強誘惑的辦法讓孩子強行選擇,孩子會產生怨恨的情緒,激起他的反叛心理。

在孩子出現蓄意破壞行為的時候,家長要了解清楚是不是因為自己侵犯了孩子的自決力。如果是的話,家長可以通過有效溝通來恢復孩子的自決力,讓他消除“蓄意破壞”的心理,迴歸正常的生活。

"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樺樺媽媽最近在為她女兒所苦惱,因為樺樺明明才六歲,就已經很叛逆,媽媽責怪自己不早點對她進行感恩教育。她的好友在去她家玩的時候,發現不是感恩教育的問題,而是樺樺媽媽對樺樺的自決力大力破壞而不自知,才引得樺樺出現叛逆的心理和行為。

例如,樺樺已經可以決定自己外出穿什麼衣服,樺樺媽媽卻執意讓她穿指定的裙子,而樺樺非常討厭穿裙子,她爭不過媽媽,就偷偷地把裙子剪了一個洞,被媽媽發現後遭到嚴厲的責罵,樺樺委屈地在牆角邊做懲罰教育邊哭泣。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要叛逆家長,家長認為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所指導的不一致,不會換位思考,就自顧自地認為孩子叛逆。孩子從小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自決力,而家長經常無意識地剝奪孩子這種權利,導致孩子經常使用“蓄意破壞”的辦法,藉此捍衛自己應有的權利。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1▬

■ 家長的些哪做法會讓孩子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

歌德曾經說過,“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觀念去塑造孩子;我們必須愛他們,任由他們的天性自然發展”。

家長剝奪孩子的自決力,實際上也等同於限制他們天性的發展。

①直接替孩子決定

家長經常認為孩子年紀小,直接幫他們做決定省時間省精力。但是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後,家長直接替孩子做決定就破壞了孩子的內心動機,他們就會不感興趣,提不起精神去完成任務。

有很多小事孩子可以自己獨立去完成,但是家長偏偏喜歡干涉。例如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子,看什麼動畫片等等,家長的過度干涉會使得孩子反感,從而對事情失去興趣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有很多“大事”孩子也可以自己決定,例如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決定自己上什麼興趣班,而不是根據家長的意願去被迫選擇。有的女孩子就喜歡極限運動,但是家長覺得女孩子不適合學這些,強行替她報了舞蹈班、書法班。

孩子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捍衛“自決力”的行為,但是往往就被冠上“不聽話”的罪名。

②間接破壞孩子的自決力

有的家長不直接替孩子做決定,而是採用間接的手段去逼迫孩子選擇家長早已認定的選項。

例如,孩子不想在暑期報語數英補習班,而是想報興趣班學習畫畫。家長就採用威脅的方法,告訴孩子如果不選擇補習班的話,他就會一整個暑假都會沒有零花錢,而且還要做家務來補上報興趣班的費用,但是他肯報補習班的話就得到獎勵。孩子看似擁有自決力,其實已經被家長牢牢掌控。孩子左右為難,陷入痛苦掙扎的處境。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2▬

■ 什麼是“自決力”?當孩子有故意搗蛋行為,說明了什麼?

“自決力”指的是孩子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去處理一定的事務的權利,簡單來說即“自我決定的能力”。

孩子不是長大了之後才擁有自決力,而是在小的時候就應該擁有他的自決力,這種能力與孩子的獨立自主的性格息息相關。

當孩子出現故意搗蛋的行為,有的時候是因為他的自決力被破壞,他不得不用這種辦法去維持心裡的平衡,捍衛自己的權利。

當孩子在本該自己選擇的事情上被剝奪選擇權的時候,孩子認為自己不被尊重,就會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和逆反行為,使得孩子與家長逐漸在情感上對立

除了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外,孩子的好奇心本可以通過自決力去滿足,但是家長卻實行強權剝奪了孩子的權利,採取粗暴的手段壓制了他的行為,孩子感到壓抑,就會越來越反抗。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03▬■

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孩子的這種“蓄意破壞”心理?

孩子“蓄意破壞”的心理來源於他的自決力被破壞,家長只要還給孩子自決力,他自然就不會再有反叛的行為。

①互相換位思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家長認為可以用自己的經驗替孩子做決定,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錯誤,而孩子認為家長直接用經驗全數剝奪他的自由選擇權,即使是出於好心,也不能夠接受。家長應當與孩子一起換位思考,彼此理解。

蘇聯作家馬卡連柯說過,“平心靜氣的,認真的和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家庭教育技術應有的外部表現,而不應當是專制、憤怒、叫喊、央告、懇求”。

家長可以與孩子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溝通,家長可以適當自我表露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要接納孩子“蓄意破壞”的行為,解除孩子的心理防線,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共同找尋一個最適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②不剝奪孩子的自決力,不干涉孩子的選擇

家長不要擅自剝奪孩子的自決力,可以通過商量的辦法來提供意見給孩子參考,讓他反覆思考後再自我決定,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孩子自己的選擇,他要學會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家長也不要通過威脅或者強誘惑的辦法讓孩子強行選擇,孩子會產生怨恨的情緒,激起他的反叛心理。

在孩子出現蓄意破壞行為的時候,家長要了解清楚是不是因為自己侵犯了孩子的自決力。如果是的話,家長可以通過有效溝通來恢復孩子的自決力,讓他消除“蓄意破壞”的心理,迴歸正常的生活。

孩子總是“蓄意搗蛋”?家長破壞孩子的“自決力”,他會這樣反抗

今日互動話題:你有沒有損害過孩子的自決力?你還有其他想法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育兒喇叭花,做您育兒路上最貼心的解語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