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造句方法,讓你的孩子造出正確、具體、內容豐富的句子'

"

3種造句方法,讓你的孩子造出正確、具體、內容豐富的句子

有一次,老師讓用"廣闊"一詞造句,小明在作業本上寫道:"今天,我理解了廣闊的意思。"

又一次,老師讓用"莊嚴"造句,小明又在作業本上寫道:"今天,我理解了莊嚴的意思。"

並向同學們炫耀說:"不管老師讓用哪個詞造句,都能採用這種方式,這叫萬能造句法。"

同學們認為小明的造句法不行,至於怎麼不行,卻說不出理由。

用"萬能造句法"造句行不行呢?不行。為什麼呢?因為造句的目的,是為了檢驗是否準確理解並正確運用某個詞。用一個詞語造句,要同時符合三個方面的要求:理解、運用和正確。

依據這三個標準,就可以知道小明的"萬能造句法"正確不正確了。

不管是第一個句子裡的"廣闊"還是第二個句子裡的"莊嚴",小明"理解"了嗎?他說"理解"了,其實並沒有哪個地方顯示出他理解了。他運用了嗎?運用了。他用得正確嗎?也沒有哪個地方顯示出他用得正確。也就是說,在造句的三個要求裡邊,他造的句子只符合第二個要求。他所造的句子,是不正確的。

"萬能造句法"只能造出不正確的句子。"萬能造句法"一點也不"萬能"。

怎樣指導孩子,才能造出正確、完整、富有創造性的句子呢?

首先,指導孩子弄清楚詞語所適用的範圍

比如"偉大",從詞性上看是個形容詞,從色彩上看是個褒義詞,只能用來形容大且值得稱讚的事物、人或思想感情等。

表現看得見的物體時,可以說:三峽大壩是個偉大的水利工程,萬里長城是偉大的人間奇蹟。

表現傑出的人物時可以說:毛澤東是我們的偉大領袖,竺可楨是偉大的科學家。

表現抽象的概念時可以說:繁榮昌盛的祖國是偉大的,勤勞勇敢的人民是偉大的,胸懷天下虛懷若谷的人格是偉大的。

如果表現的是鄙視、討厭、反對的事物、人或特徵時,即使再大再突出,也不能用偉大來形容。

其次,告訴孩子,造句時詞語可以反覆使用,不是隻能使用一次

有的孩子認為,用詞語造句,使用一次就行了。有的老師在指導學生造句時,也默認這種看法。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句子是表達事物、概念和思想感情的基本單位,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句子可以是簡單的,也可以是複雜的,還可以是相互練習表達多層意思的。

簡單的句子只有主幹,表達出來的意思相對較少,比如"燈光映紅了她的臉"。

複雜的句子除了主幹,還有較多的附帶成分,表達出來的內容比較豐富。比如"橘紅色的燈光,透過薄紗似的燈罩,映紅了她白皙稚嫩的笑臉,幸福而安詳。"

如果寫成排比句,一個詞語少則要用到三次,多則五、六次甚至更多。比如毛岸青、韶華在《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中的一個排比句:"革命鬥爭的烈火映紅了長江,映紅了安源,映紅了井岡,映紅了草地,映紅了陝北、華北、中原、江南。"

上面三個句子,都使用了詞語"映紅了"。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如果是練習造句的話,儘量鼓勵孩子造複雜或者排比的句子,而不造簡單的句子。因為複雜或排比的句子能更快地提高寫作能力。

第三、圍繞一個詞語寫幾個句子或一段話

造句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熟悉、記憶和使用詞語,而是通過造句為寫好作文打基礎。句子造得正確、具體、豐富、新鮮,寫出來的作文容易有趣。

因此,造句時,可以引導孩子用同一個詞語,造好幾個句子或寫一段話。比如紅色造句,可以說書櫃是紅色的,桃花是粉紅色的,大門是深紅色的,幹棗是紫紅色的,落日是血紅色的。還可以說紅色政權、紅色娘子軍、紅色根據地等。

冰心在《觀舞記》裡用"假如"寫過這樣一段話:

假如我是一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的色彩,渲點出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出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出她們的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影。

通過上述三種途徑,可以指導孩子造出正確、恰當、具體、內容豐富、不落俗套的句子。

練習造句是練習作文的第一步,從造句到作文,中間隔著一個片段,也就是幾個相互聯繫的句子。如果從寫句子開始,就考慮到成篇的作文,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去練習寫複雜的句子,那麼,到了高年級,就容易寫出符合字數要求的出類拔萃的作文。

反之,句子造不好,就不容易寫出有文采、有見地的作文。有的孩子寫出來的作文,像那兔子的尾巴——不長,只有乾巴巴地幾句話,即使讓他再搜腸刮肚半天,也湊不夠需要的字數。究其原因,很可能是造句階段,沒有找到正確有效的造句方法。

開頭提到的所謂的"萬能造句法",是偷懶耍滑的表現,不值得炫耀,更不值得效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