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

前段時間和朋友聚會聊起來了老輩人拜年的規矩,那時候的人,磕頭要鄭重其事,不像現在的含糊其辭;拜年也是正兒八經的問候,不是現在走馬觀花的走過場:不僅讓人感嘆現在人是越來越沒規矩了。

我們先不說大人怎麼樣,可以先來看一下現在的孩子,普遍來講都不是特別有規矩,像見到長輩也不問好,在家裡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肆意妄為的耍脾氣,又或者是在學校裡和老師頂嘴等等,這些現象雖然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卻反映著很深刻的一種道理,孩子沒有規矩,而沒有規矩的孩子將來在走向社會的時候,將極容易被快節奏的社會所淘汰。

所以說給孩子在小的時候樹立一定的規矩就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連基本的規矩都沒有,又怎麼能渴望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方圓”呢?因此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人適應社會,從現在開始,家長應該讓孩子變得有規矩了。

"

前段時間和朋友聚會聊起來了老輩人拜年的規矩,那時候的人,磕頭要鄭重其事,不像現在的含糊其辭;拜年也是正兒八經的問候,不是現在走馬觀花的走過場:不僅讓人感嘆現在人是越來越沒規矩了。

我們先不說大人怎麼樣,可以先來看一下現在的孩子,普遍來講都不是特別有規矩,像見到長輩也不問好,在家裡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肆意妄為的耍脾氣,又或者是在學校裡和老師頂嘴等等,這些現象雖然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卻反映著很深刻的一種道理,孩子沒有規矩,而沒有規矩的孩子將來在走向社會的時候,將極容易被快節奏的社會所淘汰。

所以說給孩子在小的時候樹立一定的規矩就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連基本的規矩都沒有,又怎麼能渴望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方圓”呢?因此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人適應社會,從現在開始,家長應該讓孩子變得有規矩了。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老人不動筷子,誰也不能先吃

在現在的很多家庭中,我們都發現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現象,家長們普遍把孩子置於家庭中最高的地位,甚至高於了家裡面的長輩,絲毫不講究尊卑有序這回事,讓人看起來覺得特別沒有章法,而當問及到其中的原因時,家長們又會說“孩子還小,我們得讓著孩子。”

雖然說絕大部分的家庭都這樣,但是曹靜家卻並非如此,相反,他們家非常注重老的傳統,將規矩門學問演繹的特別到位,例如拿吃飯這件事來說,曹靜教導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守規矩,懂禮貌,必須要等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些長輩拿起筷子之後,你才可以再動筷子,這是基本的尊重,不可以什麼都不顧,直接就上桌子開始吃,有客人在的時候,更是如此,這些話孩子都銘記於心,每次都做的非常好,所以很多人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誇獎曹靜家的孩子懂事,大方,沉穩,是一個十足的好孩子。

"

前段時間和朋友聚會聊起來了老輩人拜年的規矩,那時候的人,磕頭要鄭重其事,不像現在的含糊其辭;拜年也是正兒八經的問候,不是現在走馬觀花的走過場:不僅讓人感嘆現在人是越來越沒規矩了。

我們先不說大人怎麼樣,可以先來看一下現在的孩子,普遍來講都不是特別有規矩,像見到長輩也不問好,在家裡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肆意妄為的耍脾氣,又或者是在學校裡和老師頂嘴等等,這些現象雖然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卻反映著很深刻的一種道理,孩子沒有規矩,而沒有規矩的孩子將來在走向社會的時候,將極容易被快節奏的社會所淘汰。

所以說給孩子在小的時候樹立一定的規矩就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連基本的規矩都沒有,又怎麼能渴望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方圓”呢?因此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人適應社會,從現在開始,家長應該讓孩子變得有規矩了。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老人不動筷子,誰也不能先吃

在現在的很多家庭中,我們都發現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現象,家長們普遍把孩子置於家庭中最高的地位,甚至高於了家裡面的長輩,絲毫不講究尊卑有序這回事,讓人看起來覺得特別沒有章法,而當問及到其中的原因時,家長們又會說“孩子還小,我們得讓著孩子。”

雖然說絕大部分的家庭都這樣,但是曹靜家卻並非如此,相反,他們家非常注重老的傳統,將規矩門學問演繹的特別到位,例如拿吃飯這件事來說,曹靜教導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守規矩,懂禮貌,必須要等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些長輩拿起筷子之後,你才可以再動筷子,這是基本的尊重,不可以什麼都不顧,直接就上桌子開始吃,有客人在的時候,更是如此,這些話孩子都銘記於心,每次都做的非常好,所以很多人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誇獎曹靜家的孩子懂事,大方,沉穩,是一個十足的好孩子。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我們經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為什麼要從孩子開始,就要學這樣那樣的規矩呢?

首先,孩子作為一個個體而言,必須要有約束自己的能力,規矩可以相當於是一份框架,時時刻刻約束孩子自己的行為,確保做的合適,不出格,而孩子在逐漸遵守規矩的這個過程中,慢慢地他個人會形成一種體系,即適應能力,不會說想什麼就做什麼,對個人沒有規劃,那麼孩子處於這種狀態的時候,之後即使走入社會時,他也能夠很輕鬆自如的面對,不會為之而苦惱,當然,也會有更多的安全感於其中。

除此之外,我們家長還要懂得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要抓好時機,懂得其中的必要性。

孩子太小的時候,你跟她講半天規矩她也聽不懂,孩子太大了,他做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定之規,哪裡還肯按照大人的說法行事,所以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抓住時機,在合適的時間去給孩子提出規矩,並幫助孩子去執行。

那麼什麼時間給孩子立規矩比較好呢?

如果在孩子過於小的時候,家長去給孩子提規矩這一說,孩子此時會因為沒有很好的感官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而屏蔽你對他傳達的信息,所以這無異於浪費精力。可當你要等到孩子長大了的時候,再去樹立又未免有點晚了,畢竟在他過去的這幾年成長經歷中,他已經找到了適應自己生活的模式,在這個時候去更正,難度非常高,根據蒙特梭利的研究理論顯示,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性格養成,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所以3-6歲就是立規矩關鍵時期,在這個大腦形成的關鍵時期,不管孩子有哪些壞習慣都是可以糾正和更改的,在這個時期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行為,不要給孩子樹立反面的榜樣。要多用積極正面的思想去影響孩子。

"

前段時間和朋友聚會聊起來了老輩人拜年的規矩,那時候的人,磕頭要鄭重其事,不像現在的含糊其辭;拜年也是正兒八經的問候,不是現在走馬觀花的走過場:不僅讓人感嘆現在人是越來越沒規矩了。

我們先不說大人怎麼樣,可以先來看一下現在的孩子,普遍來講都不是特別有規矩,像見到長輩也不問好,在家裡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肆意妄為的耍脾氣,又或者是在學校裡和老師頂嘴等等,這些現象雖然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卻反映著很深刻的一種道理,孩子沒有規矩,而沒有規矩的孩子將來在走向社會的時候,將極容易被快節奏的社會所淘汰。

所以說給孩子在小的時候樹立一定的規矩就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連基本的規矩都沒有,又怎麼能渴望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方圓”呢?因此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人適應社會,從現在開始,家長應該讓孩子變得有規矩了。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老人不動筷子,誰也不能先吃

在現在的很多家庭中,我們都發現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現象,家長們普遍把孩子置於家庭中最高的地位,甚至高於了家裡面的長輩,絲毫不講究尊卑有序這回事,讓人看起來覺得特別沒有章法,而當問及到其中的原因時,家長們又會說“孩子還小,我們得讓著孩子。”

雖然說絕大部分的家庭都這樣,但是曹靜家卻並非如此,相反,他們家非常注重老的傳統,將規矩門學問演繹的特別到位,例如拿吃飯這件事來說,曹靜教導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守規矩,懂禮貌,必須要等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些長輩拿起筷子之後,你才可以再動筷子,這是基本的尊重,不可以什麼都不顧,直接就上桌子開始吃,有客人在的時候,更是如此,這些話孩子都銘記於心,每次都做的非常好,所以很多人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誇獎曹靜家的孩子懂事,大方,沉穩,是一個十足的好孩子。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我們經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為什麼要從孩子開始,就要學這樣那樣的規矩呢?

首先,孩子作為一個個體而言,必須要有約束自己的能力,規矩可以相當於是一份框架,時時刻刻約束孩子自己的行為,確保做的合適,不出格,而孩子在逐漸遵守規矩的這個過程中,慢慢地他個人會形成一種體系,即適應能力,不會說想什麼就做什麼,對個人沒有規劃,那麼孩子處於這種狀態的時候,之後即使走入社會時,他也能夠很輕鬆自如的面對,不會為之而苦惱,當然,也會有更多的安全感於其中。

除此之外,我們家長還要懂得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要抓好時機,懂得其中的必要性。

孩子太小的時候,你跟她講半天規矩她也聽不懂,孩子太大了,他做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定之規,哪裡還肯按照大人的說法行事,所以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抓住時機,在合適的時間去給孩子提出規矩,並幫助孩子去執行。

那麼什麼時間給孩子立規矩比較好呢?

如果在孩子過於小的時候,家長去給孩子提規矩這一說,孩子此時會因為沒有很好的感官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而屏蔽你對他傳達的信息,所以這無異於浪費精力。可當你要等到孩子長大了的時候,再去樹立又未免有點晚了,畢竟在他過去的這幾年成長經歷中,他已經找到了適應自己生活的模式,在這個時候去更正,難度非常高,根據蒙特梭利的研究理論顯示,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性格養成,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所以3-6歲就是立規矩關鍵時期,在這個大腦形成的關鍵時期,不管孩子有哪些壞習慣都是可以糾正和更改的,在這個時期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行為,不要給孩子樹立反面的榜樣。要多用積極正面的思想去影響孩子。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一些小規矩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教孩子,但是有些原則性的問題,絕對要鄭重其事一字一句的說給孩子聽。

1、不告而取謂之竊。

沒有告訴對方,就去拿人家的東西,這就是偷,家長需要教孩子的第一步關鍵就是不能讓其有偷東西的壞習慣,如果有喜歡的東西,你可以說,爸爸媽媽可以給你買,但是絕對不可以偷,這是非常可怕的行為。孩子小的時候對物品的所屬權沒有大概的認知,但是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小就拒絕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要從小就給孩子樹立物權意識,這樣孩子才能夠知道什麼東西,該拿什麼東西不該拿。

2、不打斷別人說話。

很多孩子是急性子,或者過於自我,總喜歡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打斷對方,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既表現出了自己的低素養,又顯得很沒有禮貌,對他人不尊重,當然,這也會引來對方對我們的厭煩,所以在他人和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要認真的去菱聽,直至對方講完或示意我們。

3、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責任二字,家長要告訴孩子的是當發生一件事時,不管後果輕微或者是嚴重,你都必須為你的行為負責,自己的事情永遠要自己擔,如果一個人沒有責任感,那麼他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所以我們永遠不可以做懦夫。孩子犯了錯誤以後一定要讓孩子主動地去道歉,如果對方能夠接受孩子的道歉,那麼要讓孩子對這件事情引以為戒,如果對方不能接受孩子的道歉,那麼孩子自己就要嘗試著去承擔這件事情的後果。

4、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

再有一點就是當事情發生以後,孩子們採取的解決方案如何,問題發生之後,往往需要當事人去解決,而解決方案的好壞也間接影響著其圓滿程度,我們需要交待孩子的是,遇事時一定要冷靜,儘量平和自己的情緒,以一種和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不要一言不合就去採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是不理智的,而且往往會使事態變得更嚴重到時候可能後悔都來不及了。

"

前段時間和朋友聚會聊起來了老輩人拜年的規矩,那時候的人,磕頭要鄭重其事,不像現在的含糊其辭;拜年也是正兒八經的問候,不是現在走馬觀花的走過場:不僅讓人感嘆現在人是越來越沒規矩了。

我們先不說大人怎麼樣,可以先來看一下現在的孩子,普遍來講都不是特別有規矩,像見到長輩也不問好,在家裡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肆意妄為的耍脾氣,又或者是在學校裡和老師頂嘴等等,這些現象雖然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是卻反映著很深刻的一種道理,孩子沒有規矩,而沒有規矩的孩子將來在走向社會的時候,將極容易被快節奏的社會所淘汰。

所以說給孩子在小的時候樹立一定的規矩就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連基本的規矩都沒有,又怎麼能渴望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方圓”呢?因此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人適應社會,從現在開始,家長應該讓孩子變得有規矩了。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老人不動筷子,誰也不能先吃

在現在的很多家庭中,我們都發現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現象,家長們普遍把孩子置於家庭中最高的地位,甚至高於了家裡面的長輩,絲毫不講究尊卑有序這回事,讓人看起來覺得特別沒有章法,而當問及到其中的原因時,家長們又會說“孩子還小,我們得讓著孩子。”

雖然說絕大部分的家庭都這樣,但是曹靜家卻並非如此,相反,他們家非常注重老的傳統,將規矩門學問演繹的特別到位,例如拿吃飯這件事來說,曹靜教導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守規矩,懂禮貌,必須要等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些長輩拿起筷子之後,你才可以再動筷子,這是基本的尊重,不可以什麼都不顧,直接就上桌子開始吃,有客人在的時候,更是如此,這些話孩子都銘記於心,每次都做的非常好,所以很多人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誇獎曹靜家的孩子懂事,大方,沉穩,是一個十足的好孩子。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我們經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為什麼要從孩子開始,就要學這樣那樣的規矩呢?

首先,孩子作為一個個體而言,必須要有約束自己的能力,規矩可以相當於是一份框架,時時刻刻約束孩子自己的行為,確保做的合適,不出格,而孩子在逐漸遵守規矩的這個過程中,慢慢地他個人會形成一種體系,即適應能力,不會說想什麼就做什麼,對個人沒有規劃,那麼孩子處於這種狀態的時候,之後即使走入社會時,他也能夠很輕鬆自如的面對,不會為之而苦惱,當然,也會有更多的安全感於其中。

除此之外,我們家長還要懂得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要抓好時機,懂得其中的必要性。

孩子太小的時候,你跟她講半天規矩她也聽不懂,孩子太大了,他做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定之規,哪裡還肯按照大人的說法行事,所以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抓住時機,在合適的時間去給孩子提出規矩,並幫助孩子去執行。

那麼什麼時間給孩子立規矩比較好呢?

如果在孩子過於小的時候,家長去給孩子提規矩這一說,孩子此時會因為沒有很好的感官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而屏蔽你對他傳達的信息,所以這無異於浪費精力。可當你要等到孩子長大了的時候,再去樹立又未免有點晚了,畢竟在他過去的這幾年成長經歷中,他已經找到了適應自己生活的模式,在這個時候去更正,難度非常高,根據蒙特梭利的研究理論顯示,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性格養成,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所以3-6歲就是立規矩關鍵時期,在這個大腦形成的關鍵時期,不管孩子有哪些壞習慣都是可以糾正和更改的,在這個時期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行為,不要給孩子樹立反面的榜樣。要多用積極正面的思想去影響孩子。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一些小規矩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教孩子,但是有些原則性的問題,絕對要鄭重其事一字一句的說給孩子聽。

1、不告而取謂之竊。

沒有告訴對方,就去拿人家的東西,這就是偷,家長需要教孩子的第一步關鍵就是不能讓其有偷東西的壞習慣,如果有喜歡的東西,你可以說,爸爸媽媽可以給你買,但是絕對不可以偷,這是非常可怕的行為。孩子小的時候對物品的所屬權沒有大概的認知,但是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小就拒絕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要從小就給孩子樹立物權意識,這樣孩子才能夠知道什麼東西,該拿什麼東西不該拿。

2、不打斷別人說話。

很多孩子是急性子,或者過於自我,總喜歡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打斷對方,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既表現出了自己的低素養,又顯得很沒有禮貌,對他人不尊重,當然,這也會引來對方對我們的厭煩,所以在他人和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要認真的去菱聽,直至對方講完或示意我們。

3、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責任二字,家長要告訴孩子的是當發生一件事時,不管後果輕微或者是嚴重,你都必須為你的行為負責,自己的事情永遠要自己擔,如果一個人沒有責任感,那麼他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所以我們永遠不可以做懦夫。孩子犯了錯誤以後一定要讓孩子主動地去道歉,如果對方能夠接受孩子的道歉,那麼要讓孩子對這件事情引以為戒,如果對方不能接受孩子的道歉,那麼孩子自己就要嘗試著去承擔這件事情的後果。

4、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

再有一點就是當事情發生以後,孩子們採取的解決方案如何,問題發生之後,往往需要當事人去解決,而解決方案的好壞也間接影響著其圓滿程度,我們需要交待孩子的是,遇事時一定要冷靜,儘量平和自己的情緒,以一種和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不要一言不合就去採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是不理智的,而且往往會使事態變得更嚴重到時候可能後悔都來不及了。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能約束自己的人,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

說到方式這裡,我們接下來也要談一下家長在給孩子樹立規矩時,所涉及的方式和方法。

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則很有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1、要就事論事。

就事論事,雖然是簡短的四個字,但是卻告訴著父母不要找後賬的一個道理,即不要把之前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再翻出來和孩子講,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也會破壞孩子的耐心。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針對孩子當前的事宜,他做的不好的,不合適的,提出直接的約束和更正,簡單幹脆,不拖拉,不嘮叨,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看待事物更加清晰,而且也更能直接領悟到你的精髓,避免了傷和氣和讓事件渾濁的可能性。要單純的針對這一件事情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孩子才能夠知道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而且也會對這件事情產生的後果印象深刻。

2、道理簡單易懂。

在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可能家長本身陶醉於其中,但是卻忽略了孩子最討厭的就是家長和自己講道理的這種事了,所以他們煩還都來不及,也儘量希望早點結束,那麼此時就要求家長要把說的話清晰簡短的表達出來,不要講大道理,更不要咬文嚼字,也不要反反覆覆,因為在這麼敏感的時期,對孩子來說停留的時間越長,對自己的處境而言就越危險。

3、家長要以身作則。

在給孩子樹立規矩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家長只一味地去約束孩子,讓孩子做這坐那,可是卻忽略自己的行為,甚至可以大大方方的逾越道道紅線,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做家長的想要讓孩子很好的去完成自己提的要求,首先自己就應該以身作則,而不是熟視無睹,大家都遵守的叫做規矩,一個人要遵守的那叫做限制,所以家長們應該重視這一點。

之所以有規矩這個詞,就說明了規矩的重要性,以及設立規矩合理的必要性,對於給孩子設立規矩而言,家長必須要找對時機,找對方法,並擺正自己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此過程真正有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