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心理學 育兒小當家KING 2019-07-13
'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孩子的情緒說變就變,一會兒風和日麗,一會兒大雨傾盆,著實讓父母招架不住。

當孩子情緒一失控,伴隨而來的是哭鬧不止,滿地打滾,不講道理,非得到自己想要的不可。"可怕的兩歲"、"恐怖的三歲"還有"忍不了的四歲",這些"坊間的傳聞"都足以說明孩子的情緒處理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困擾父母的"老大難"問題。

先不說如何處理這個"老大難"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場景:

科科,一個三歲小男孩。正值週末,為了讓科科過上一個充實快樂的週末,於是媽媽做好了詳細的安排和計劃。

當媽媽帶著科科去商場裡的兒童遊樂區時,剛好路過一家玩具店。於是科科徑直走向了玩具店,抱著一個挖掘機並要求媽媽給他買。可是由於家裡已經有很多這種類似的挖掘機玩具了,媽媽不想給科科買。於是科科就開始大哭大鬧,最後甚至在地上打起滾來,面對這種情景,最後媽媽也無招。

'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若你是科科的媽媽,你通常是怎樣處理這種情況的?

有的父母可能直接"來硬的",經常用到一些語言暴力:"別哭了!聽到沒?你再哭試試!"

有的父母不能堅持原則,可能會對孩子說:"好啦好啦,現在就給你買,買了就不要哭啦!"

有的父母無力招架孩子,只能"袖手旁觀",任孩子自由發揮,心想"哭累了,你就消停啦!"

有的父母沒有一點耐心,無法直視孩子的"表演",可能會對孩子說:"你再哭,我就走了,不要你啦!"

有的父母喜歡生拉硬拽,誘導逼迫孩子:"走,前面還有更好的玩具,我們去那裡買"

有的父母有耐心一些,理解孩子心情,會給孩子講道理,可能會對孩子說:"寶貝,家裡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玩具了,這次我們不買可以嗎?"

……

根據處理方式的不同,我們大致可以將父母分成下面六種類型

威嚴型:當孩子有情緒時,總是利用自己的"威嚴"來壓制孩子;

迴避型:當孩子一出現情緒,總是不堅持原則,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以此迴避孩子情緒失控的問題;

慰藉型:當孩子有情緒時,不管不顧,"坐等"孩子情緒衰減,任其"自生自滅",這可以看作是父母的一種"自我安慰";

恐嚇型:當孩子情緒失控,常常用孩子畏懼的結果來嚇唬孩子,以此來改變孩子的想法;

誘逼型:常常以誘惑欺騙的方式來達到改變孩子的想法;

講理型:當孩子有情緒了,有耐心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

'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父母,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越是被禁止的東西,孩子就越想得到?

其實,這就是"禁果效應",用在孩子的身上就是:父母越掩蓋,越不讓孩子嘗試的事物卻越能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讓孩子試圖利用一切方法也要得到。這種由於父母的的禁止和掩飾而造成的逆反現象,就是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禁果效應"說明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的干預越多,孩子的逆反情緒就越強烈,所以父母的教育引導要講究方式,更不要用你的憤怒情緒去刺激孩子更強的逆反情緒。否則,你對孩子情緒的控制將是火上澆油,越燒越旺。當我們知道孩子的"情緒閉環"效應時,就能更好地處理孩子情緒失控的問題。


'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孩子的“情緒閉環”

01

孩子的情緒閉環:為了目標事物不斷輸出情緒

孩子的"情緒閉環"主要是由孩子的目標事物,孩子對目標事物的認知和評價以及孩子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結果三個要素所構成的。其中目標事物是孩子情緒產生的誘導因素,但這一因素在"情緒閉環"中是可以發生變化的。孩子對目標事物的認識和評價是導致孩子產生情緒的決定因素,最後孩子通過情緒和行為來反應對目標事物的認知和評價。而要真正理解孩子的"情緒閉環",父母需要把握這"三個重點"

  • 重點一:"情緒閉環"的建立及運行

當三個要素具備時,孩子的"情緒閉環"就已經建立。其運行過程一般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孩子的目標事物→孩子對目標事物的認知和評價→情緒和行為結果

二種:孩子的目標事物→孩子對目標事物的認知和評價→情緒和行為結果→父母干擾→孩子目標事物發生轉移→孩子對新的目標事物的認知和評價→新的情緒和行為結果

第一種運行只是單純為得不到目標事物而產生情緒和行為結果,而第二種是在第一種的基礎上加上了父母的干擾,其中就產生了新的目標事物,新的認知和評價以及新的新的情緒和行為結果。

'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父母干擾下,孩子的“情緒閉環”

  • 重點二:"情緒閉環"效應的衰減

當在孩子"情緒閉環"運行的過程中,父母是可以通過干擾將孩子的"情緒閉環"效應減弱。其中孩子的目標事物是客觀事實存在的,很難改變,就比如情景當中玩具挖掘機對科科產生的誘惑,這種物質產生的吸引力我們無法改變。但是,父母可以改變什麼呢?那就是孩子對目標事物的認知和評價。比如在情境中,媽媽可以通過改變科科對玩具挖掘機的看法(比如家裡有了,再買一個可能是一種浪費或者引導孩子嘗試其它的玩具),從而減小孩子的"情緒閉環"效應。

  • 重點三:目標事物的轉移

孩子需要得到目標事物,但卻無法實現,這時候孩子產生了情緒。當父母通過合理的引導,孩子的"情緒閉環"效應就會減弱。但是父母因孩子的情緒而產生情緒,並把這種情緒發洩到孩子的身上,"以暴制暴",那麼孩子的目標事物可能就發生了變化,也就是促進了孩子產生更激烈的情緒。比如情景中的科科最開始是由得到不到玩具而產生情緒,但是後面媽媽對自己發脾氣,科科的"痛點"就有可能轉移到媽媽對自己的態度上。這也就是為什麼越是被禁止的東西,孩子越是想得到的原因之一。


'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02

父母把握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和評價是處理孩子情緒失控的關鍵

目標事物最終激發孩子產生情緒,然而目標事物並不是直接原因,孩子對目標事物的認知和評價才是直接原因。這就像我們常說的"生活雖然有很多不如意,但我們換個眼光、換個角度來看待她,也能發現美好的一面"的道理是一樣的。父母要引導孩子對事物作出正確的認知和評價,就需要抓住"三個關鍵點"

  • 關鍵點一:孩子正確認識情緒是切入點

生活有酸甜苦辣,人的情緒就有喜怒哀樂。情緒是很微妙的東西,它就像人身體中的一顆"炸彈",只要觸發條件滿足,隨時可能爆炸。所以孩子有情緒是很正常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情緒失控也不為過,關鍵是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特別是情緒失控時產生的不良情緒。通過"情景與情緒配對",幫助孩子認識"高興"、"愉悅"、"生氣"、"暴躁"、"委屈"和"傷心"等。同時還要讓孩子知道這些情緒對自己和其他人所產生的影響。

'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 關鍵點二:糾正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是發力點

一般來講,愛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很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甚至情緒失控。愛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明顯的特徵,比如:好勝心強,佔有慾望強烈,總是提出絕對化的要求(我必須得到,你一定要給我買……)等。對於這種特徵的孩子我們常用的就是"受挫法",讓孩子適當"吃點虧"能夠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但切記不要一味打壓孩子的慾望。

  • 關鍵點三: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核心點

一個人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說合理的話,走正確的路,它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標"。正確價值觀的建設要從孩子抓起,早抓早受益。當然價值觀的內涵很廣,父母要注重給孩子灌輸做人、做事的道理,並兼具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和良好性格的塑造。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做好孩子的榜樣。


'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03

讀懂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失控是向父母發出的"呼救信號"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情緒失控就是在無理取鬧,亂髮脾氣,通過哭鬧等形式來給父母"施壓"以求得到滿足。當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失控是這樣認識的話,那必然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怎麼看待呢?那就是要把孩子的情緒失控看作是孩子對父母發出的"求救信號",要做到這一點,父母就要抓住"三個認識"

  • 認識一:父母不能因為而孩子的情緒而激發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有的父母因為無法招架而激起自己的情緒,甚至比孩子的情緒還大,更有甚者把脾氣發在了孩子的身上,最終相互傷害,兩敗俱傷。我們知道孩子"情緒閉環"中的"目標事物"是會轉移的,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就是最佳轉移對象。父母的情緒就是對孩子情緒的"加成"。所以父母在處理孩子情緒問題時,一定要在孩子的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 認識二:處理孩子情緒的問題,沒有捷徑,唯有耐心

孩子的情緒失控是孩子內在驅動力作用的結果,也是孩子自我調節並恢復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產生可能很迅速,但是結束需要一個較長的等待。所以父母不能為了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而是要通過自己的耐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並感受孩子心路歷程的變化,這就像面對困難我們要堅持一樣,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 認識三:父母的情緒是一把"雙刃劍"

孩子情緒失控時,父母帶有不良情緒處理只會讓孩子更加牴觸。孩子的情緒就像"彈簧",你強它就強,你弱它就弱。所以父母要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情緒是擴大還是減弱,併合理運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孩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走出情緒失控。


'我都哭了,你還不滿足我':讀懂孩子的情緒你需要知道'情緒閉環'

結束語:父母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沒有捷徑,唯有耐心,不要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變成了孩子"情緒閉環"中目標事物的轉移對象,要重點改變孩子對目標事物的認知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我是育兒小當家KING,既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在教育我的學生。在育兒的道路上,有很多感受,希望可以與您一起分享,在育兒能力上的"本領恐慌",也讓我迫切向您學習,希望您關注和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和學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