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所以,儘管這種相處很短,但卻很高質量。

蘭德爾的生父給他講述當年自己和他媽媽的愛情故事,讓他知道了自己雖然被拋棄,但是卻是在愛的源頭中誕生的。

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再愛過第二個女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最愛。

這個故事溫暖了他內在孩童一個飄零無根的心。

同時,蘭德爾也瞭解到自己為何被拋棄(其實不是拋棄,是有很多無奈),現在的他已懂得成年世界選擇的複雜,也瞭解到他的養母和生父如何在暗中保護他的成長。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所以,儘管這種相處很短,但卻很高質量。

蘭德爾的生父給他講述當年自己和他媽媽的愛情故事,讓他知道了自己雖然被拋棄,但是卻是在愛的源頭中誕生的。

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再愛過第二個女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最愛。

這個故事溫暖了他內在孩童一個飄零無根的心。

同時,蘭德爾也瞭解到自己為何被拋棄(其實不是拋棄,是有很多無奈),現在的他已懂得成年世界選擇的複雜,也瞭解到他的養母和生父如何在暗中保護他的成長。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從心理學上說,每個人的家族歷史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家族故事裡有“我們是誰”的信息。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處,自我感是缺失的。

在36歲這年,蘭德爾尋回生父,與自己的神祕部分和解,瞭解到自己的來處,讓我們看到,對記憶的梳理就是對自我的完整。

其實這也是中年的課題,完整自己。

當我們試圖去理解自己,去釋放遺憾和不解,去原諒過去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時,也就給了自己更多新的可能……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所以,儘管這種相處很短,但卻很高質量。

蘭德爾的生父給他講述當年自己和他媽媽的愛情故事,讓他知道了自己雖然被拋棄,但是卻是在愛的源頭中誕生的。

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再愛過第二個女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最愛。

這個故事溫暖了他內在孩童一個飄零無根的心。

同時,蘭德爾也瞭解到自己為何被拋棄(其實不是拋棄,是有很多無奈),現在的他已懂得成年世界選擇的複雜,也瞭解到他的養母和生父如何在暗中保護他的成長。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從心理學上說,每個人的家族歷史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家族故事裡有“我們是誰”的信息。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處,自我感是缺失的。

在36歲這年,蘭德爾尋回生父,與自己的神祕部分和解,瞭解到自己的來處,讓我們看到,對記憶的梳理就是對自我的完整。

其實這也是中年的課題,完整自己。

當我們試圖去理解自己,去釋放遺憾和不解,去原諒過去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時,也就給了自己更多新的可能……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四

職業認同

——統一內在和外在自我的聲音

凱文,是這個家庭裡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

他完美的外形給他帶來星途坦蕩,但是也帶來了發展的瓶頸。

因為肉體的過於完美,作為演員的他,感到很困惑,觀眾往往不關心他演得好不好,只看到他的肌肉。

而凱文在原生家庭的傷痛,是他因為完美而被忽略。

父母們總關心凱特吃太多長太胖,關心黑人養子甘德爾自卑和太聰明,卻沒人關心“毫無問題的他”。

當他在游泳池跟父母抱怨說:剛才我差點淹死了你們都不知道,你們都在看著凱特和甘德爾,真是讓人心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所以,儘管這種相處很短,但卻很高質量。

蘭德爾的生父給他講述當年自己和他媽媽的愛情故事,讓他知道了自己雖然被拋棄,但是卻是在愛的源頭中誕生的。

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再愛過第二個女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最愛。

這個故事溫暖了他內在孩童一個飄零無根的心。

同時,蘭德爾也瞭解到自己為何被拋棄(其實不是拋棄,是有很多無奈),現在的他已懂得成年世界選擇的複雜,也瞭解到他的養母和生父如何在暗中保護他的成長。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從心理學上說,每個人的家族歷史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家族故事裡有“我們是誰”的信息。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處,自我感是缺失的。

在36歲這年,蘭德爾尋回生父,與自己的神祕部分和解,瞭解到自己的來處,讓我們看到,對記憶的梳理就是對自我的完整。

其實這也是中年的課題,完整自己。

當我們試圖去理解自己,去釋放遺憾和不解,去原諒過去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時,也就給了自己更多新的可能……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四

職業認同

——統一內在和外在自我的聲音

凱文,是這個家庭裡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

他完美的外形給他帶來星途坦蕩,但是也帶來了發展的瓶頸。

因為肉體的過於完美,作為演員的他,感到很困惑,觀眾往往不關心他演得好不好,只看到他的肌肉。

而凱文在原生家庭的傷痛,是他因為完美而被忽略。

父母們總關心凱特吃太多長太胖,關心黑人養子甘德爾自卑和太聰明,卻沒人關心“毫無問題的他”。

當他在游泳池跟父母抱怨說:剛才我差點淹死了你們都不知道,你們都在看著凱特和甘德爾,真是讓人心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他明明是這個家庭最完美的孩子,但也因為沒有問題成了父母花費精力最少的。

因此,一直以來,他最大的問題是發不出真實自己的聲音。不管是在當演員還是在家庭裡,真正的他都沒法得到順暢的表達。

所以36歲這一天,凱文感覺自己的人生太不讓自己滿意。

36歲,他躺在貌似成功、但實際沒有發展的明星生涯上;身邊美女不斷,但卻沒有一個感情確切的歸屬……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做被“看不見”的自己。

於是,36歲這一天,他在舞臺上砸了場子,自暴自棄,打算去紐約追尋真正的戲劇表演藝術。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所以,儘管這種相處很短,但卻很高質量。

蘭德爾的生父給他講述當年自己和他媽媽的愛情故事,讓他知道了自己雖然被拋棄,但是卻是在愛的源頭中誕生的。

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再愛過第二個女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最愛。

這個故事溫暖了他內在孩童一個飄零無根的心。

同時,蘭德爾也瞭解到自己為何被拋棄(其實不是拋棄,是有很多無奈),現在的他已懂得成年世界選擇的複雜,也瞭解到他的養母和生父如何在暗中保護他的成長。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從心理學上說,每個人的家族歷史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家族故事裡有“我們是誰”的信息。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處,自我感是缺失的。

在36歲這年,蘭德爾尋回生父,與自己的神祕部分和解,瞭解到自己的來處,讓我們看到,對記憶的梳理就是對自我的完整。

其實這也是中年的課題,完整自己。

當我們試圖去理解自己,去釋放遺憾和不解,去原諒過去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時,也就給了自己更多新的可能……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四

職業認同

——統一內在和外在自我的聲音

凱文,是這個家庭裡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

他完美的外形給他帶來星途坦蕩,但是也帶來了發展的瓶頸。

因為肉體的過於完美,作為演員的他,感到很困惑,觀眾往往不關心他演得好不好,只看到他的肌肉。

而凱文在原生家庭的傷痛,是他因為完美而被忽略。

父母們總關心凱特吃太多長太胖,關心黑人養子甘德爾自卑和太聰明,卻沒人關心“毫無問題的他”。

當他在游泳池跟父母抱怨說:剛才我差點淹死了你們都不知道,你們都在看著凱特和甘德爾,真是讓人心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他明明是這個家庭最完美的孩子,但也因為沒有問題成了父母花費精力最少的。

因此,一直以來,他最大的問題是發不出真實自己的聲音。不管是在當演員還是在家庭裡,真正的他都沒法得到順暢的表達。

所以36歲這一天,凱文感覺自己的人生太不讓自己滿意。

36歲,他躺在貌似成功、但實際沒有發展的明星生涯上;身邊美女不斷,但卻沒有一個感情確切的歸屬……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做被“看不見”的自己。

於是,36歲這一天,他在舞臺上砸了場子,自暴自棄,打算去紐約追尋真正的戲劇表演藝術。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一個孩子,終於在一片嘈雜中,努力發出了自己聲音。

像不像每個負重前行、不年輕的我們?

工作和生活如此嘈雜不愉快,我們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在費力地一次次辨認自己的聲音。

時時刻刻想要推翻一切,重新開始,活出自己。

想吶喊:這不是我想要的!

只是,有幾個人能像凱文一樣,敢於“砸掉”自己前十幾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場子”,重新奔赴未知的開始呢?

但,不敢歸不敢,

這種“悸動”午夜夢迴時敲打你的心時,

你又要如何給它一個交代呢?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所以,儘管這種相處很短,但卻很高質量。

蘭德爾的生父給他講述當年自己和他媽媽的愛情故事,讓他知道了自己雖然被拋棄,但是卻是在愛的源頭中誕生的。

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再愛過第二個女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最愛。

這個故事溫暖了他內在孩童一個飄零無根的心。

同時,蘭德爾也瞭解到自己為何被拋棄(其實不是拋棄,是有很多無奈),現在的他已懂得成年世界選擇的複雜,也瞭解到他的養母和生父如何在暗中保護他的成長。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從心理學上說,每個人的家族歷史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家族故事裡有“我們是誰”的信息。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處,自我感是缺失的。

在36歲這年,蘭德爾尋回生父,與自己的神祕部分和解,瞭解到自己的來處,讓我們看到,對記憶的梳理就是對自我的完整。

其實這也是中年的課題,完整自己。

當我們試圖去理解自己,去釋放遺憾和不解,去原諒過去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時,也就給了自己更多新的可能……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四

職業認同

——統一內在和外在自我的聲音

凱文,是這個家庭裡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

他完美的外形給他帶來星途坦蕩,但是也帶來了發展的瓶頸。

因為肉體的過於完美,作為演員的他,感到很困惑,觀眾往往不關心他演得好不好,只看到他的肌肉。

而凱文在原生家庭的傷痛,是他因為完美而被忽略。

父母們總關心凱特吃太多長太胖,關心黑人養子甘德爾自卑和太聰明,卻沒人關心“毫無問題的他”。

當他在游泳池跟父母抱怨說:剛才我差點淹死了你們都不知道,你們都在看著凱特和甘德爾,真是讓人心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他明明是這個家庭最完美的孩子,但也因為沒有問題成了父母花費精力最少的。

因此,一直以來,他最大的問題是發不出真實自己的聲音。不管是在當演員還是在家庭裡,真正的他都沒法得到順暢的表達。

所以36歲這一天,凱文感覺自己的人生太不讓自己滿意。

36歲,他躺在貌似成功、但實際沒有發展的明星生涯上;身邊美女不斷,但卻沒有一個感情確切的歸屬……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做被“看不見”的自己。

於是,36歲這一天,他在舞臺上砸了場子,自暴自棄,打算去紐約追尋真正的戲劇表演藝術。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一個孩子,終於在一片嘈雜中,努力發出了自己聲音。

像不像每個負重前行、不年輕的我們?

工作和生活如此嘈雜不愉快,我們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在費力地一次次辨認自己的聲音。

時時刻刻想要推翻一切,重新開始,活出自己。

想吶喊:這不是我想要的!

只是,有幾個人能像凱文一樣,敢於“砸掉”自己前十幾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場子”,重新奔赴未知的開始呢?

但,不敢歸不敢,

這種“悸動”午夜夢迴時敲打你的心時,

你又要如何給它一個交代呢?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所以,儘管這種相處很短,但卻很高質量。

蘭德爾的生父給他講述當年自己和他媽媽的愛情故事,讓他知道了自己雖然被拋棄,但是卻是在愛的源頭中誕生的。

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再愛過第二個女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最愛。

這個故事溫暖了他內在孩童一個飄零無根的心。

同時,蘭德爾也瞭解到自己為何被拋棄(其實不是拋棄,是有很多無奈),現在的他已懂得成年世界選擇的複雜,也瞭解到他的養母和生父如何在暗中保護他的成長。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從心理學上說,每個人的家族歷史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家族故事裡有“我們是誰”的信息。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處,自我感是缺失的。

在36歲這年,蘭德爾尋回生父,與自己的神祕部分和解,瞭解到自己的來處,讓我們看到,對記憶的梳理就是對自我的完整。

其實這也是中年的課題,完整自己。

當我們試圖去理解自己,去釋放遺憾和不解,去原諒過去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時,也就給了自己更多新的可能……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四

職業認同

——統一內在和外在自我的聲音

凱文,是這個家庭裡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

他完美的外形給他帶來星途坦蕩,但是也帶來了發展的瓶頸。

因為肉體的過於完美,作為演員的他,感到很困惑,觀眾往往不關心他演得好不好,只看到他的肌肉。

而凱文在原生家庭的傷痛,是他因為完美而被忽略。

父母們總關心凱特吃太多長太胖,關心黑人養子甘德爾自卑和太聰明,卻沒人關心“毫無問題的他”。

當他在游泳池跟父母抱怨說:剛才我差點淹死了你們都不知道,你們都在看著凱特和甘德爾,真是讓人心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他明明是這個家庭最完美的孩子,但也因為沒有問題成了父母花費精力最少的。

因此,一直以來,他最大的問題是發不出真實自己的聲音。不管是在當演員還是在家庭裡,真正的他都沒法得到順暢的表達。

所以36歲這一天,凱文感覺自己的人生太不讓自己滿意。

36歲,他躺在貌似成功、但實際沒有發展的明星生涯上;身邊美女不斷,但卻沒有一個感情確切的歸屬……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做被“看不見”的自己。

於是,36歲這一天,他在舞臺上砸了場子,自暴自棄,打算去紐約追尋真正的戲劇表演藝術。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一個孩子,終於在一片嘈雜中,努力發出了自己聲音。

像不像每個負重前行、不年輕的我們?

工作和生活如此嘈雜不愉快,我們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在費力地一次次辨認自己的聲音。

時時刻刻想要推翻一切,重新開始,活出自己。

想吶喊:這不是我想要的!

只是,有幾個人能像凱文一樣,敢於“砸掉”自己前十幾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場子”,重新奔赴未知的開始呢?

但,不敢歸不敢,

這種“悸動”午夜夢迴時敲打你的心時,

你又要如何給它一個交代呢?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沒有困惑,就沒有真正的開始

《我們這一天》這部美劇選擇了困惑爆發點就是36歲。

這四個求取自我認同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我們的影子。

而注意觀察,劇中人每個“外在情境”的理順,正是來自我們“內在能量”被整合後,得到的有序感。

也就是說,想不明白,通常也是做不清楚的。

榮格說:

36歲是一箇中年時刻。


它意味著青年時期我們向外求證自我身份的探索基本結束,你可以看到每個人其實沒有生存焦慮,卻都是成長焦慮。


我們要回歸內心,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我自己也發現,因為這個社會的設置是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所以前半生每個人好像都要面對一個基本的生存題目。

即都要在金錢或商業上獲得一定的自我證明,這是一個向外尋求價值的過程。

通常人們探索一些年後,在三十五六歲有一個大致固定的社會角色和職業發展方向。

於是,漸漸的,當生存問題沒那麼迫切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外在自我證明的基本設置明顯有一個偏差,就是它讓人遠離內心和意義感。

發現這一點,是從我們感到生活的痛苦和迷茫開始的:

我為什麼做著做著沒動力了?

怎麼越有能力,卻越迷茫了?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

這時候,人們開始新的方向上探索,逐漸開始圍繞著一套新的價值,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更多是體驗自己的內心。

問自己一些根本問題:

比如開頭提到的,為什麼有些人996是自然,有些人不能全力以赴?

比如在電視劇中,36歲的他們在問的:我是誰?我如果一直胖下去怎麼辦?我什麼時候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職業?等等。

問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對人生的重大挑戰,許多人並不能成功地應付這一挑戰,因而持續走不出來,而就算敢於面對的人,也要經歷痛苦。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所以,儘管這種相處很短,但卻很高質量。

蘭德爾的生父給他講述當年自己和他媽媽的愛情故事,讓他知道了自己雖然被拋棄,但是卻是在愛的源頭中誕生的。

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再愛過第二個女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最愛。

這個故事溫暖了他內在孩童一個飄零無根的心。

同時,蘭德爾也瞭解到自己為何被拋棄(其實不是拋棄,是有很多無奈),現在的他已懂得成年世界選擇的複雜,也瞭解到他的養母和生父如何在暗中保護他的成長。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從心理學上說,每個人的家族歷史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家族故事裡有“我們是誰”的信息。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處,自我感是缺失的。

在36歲這年,蘭德爾尋回生父,與自己的神祕部分和解,瞭解到自己的來處,讓我們看到,對記憶的梳理就是對自我的完整。

其實這也是中年的課題,完整自己。

當我們試圖去理解自己,去釋放遺憾和不解,去原諒過去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時,也就給了自己更多新的可能……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四

職業認同

——統一內在和外在自我的聲音

凱文,是這個家庭裡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

他完美的外形給他帶來星途坦蕩,但是也帶來了發展的瓶頸。

因為肉體的過於完美,作為演員的他,感到很困惑,觀眾往往不關心他演得好不好,只看到他的肌肉。

而凱文在原生家庭的傷痛,是他因為完美而被忽略。

父母們總關心凱特吃太多長太胖,關心黑人養子甘德爾自卑和太聰明,卻沒人關心“毫無問題的他”。

當他在游泳池跟父母抱怨說:剛才我差點淹死了你們都不知道,你們都在看著凱特和甘德爾,真是讓人心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他明明是這個家庭最完美的孩子,但也因為沒有問題成了父母花費精力最少的。

因此,一直以來,他最大的問題是發不出真實自己的聲音。不管是在當演員還是在家庭裡,真正的他都沒法得到順暢的表達。

所以36歲這一天,凱文感覺自己的人生太不讓自己滿意。

36歲,他躺在貌似成功、但實際沒有發展的明星生涯上;身邊美女不斷,但卻沒有一個感情確切的歸屬……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做被“看不見”的自己。

於是,36歲這一天,他在舞臺上砸了場子,自暴自棄,打算去紐約追尋真正的戲劇表演藝術。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一個孩子,終於在一片嘈雜中,努力發出了自己聲音。

像不像每個負重前行、不年輕的我們?

工作和生活如此嘈雜不愉快,我們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在費力地一次次辨認自己的聲音。

時時刻刻想要推翻一切,重新開始,活出自己。

想吶喊:這不是我想要的!

只是,有幾個人能像凱文一樣,敢於“砸掉”自己前十幾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場子”,重新奔赴未知的開始呢?

但,不敢歸不敢,

這種“悸動”午夜夢迴時敲打你的心時,

你又要如何給它一個交代呢?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沒有困惑,就沒有真正的開始

《我們這一天》這部美劇選擇了困惑爆發點就是36歲。

這四個求取自我認同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我們的影子。

而注意觀察,劇中人每個“外在情境”的理順,正是來自我們“內在能量”被整合後,得到的有序感。

也就是說,想不明白,通常也是做不清楚的。

榮格說:

36歲是一箇中年時刻。


它意味著青年時期我們向外求證自我身份的探索基本結束,你可以看到每個人其實沒有生存焦慮,卻都是成長焦慮。


我們要回歸內心,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我自己也發現,因為這個社會的設置是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所以前半生每個人好像都要面對一個基本的生存題目。

即都要在金錢或商業上獲得一定的自我證明,這是一個向外尋求價值的過程。

通常人們探索一些年後,在三十五六歲有一個大致固定的社會角色和職業發展方向。

於是,漸漸的,當生存問題沒那麼迫切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外在自我證明的基本設置明顯有一個偏差,就是它讓人遠離內心和意義感。

發現這一點,是從我們感到生活的痛苦和迷茫開始的:

我為什麼做著做著沒動力了?

怎麼越有能力,卻越迷茫了?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

這時候,人們開始新的方向上探索,逐漸開始圍繞著一套新的價值,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更多是體驗自己的內心。

問自己一些根本問題:

比如開頭提到的,為什麼有些人996是自然,有些人不能全力以赴?

比如在電視劇中,36歲的他們在問的:我是誰?我如果一直胖下去怎麼辦?我什麼時候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職業?等等。

問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對人生的重大挑戰,許多人並不能成功地應付這一挑戰,因而持續走不出來,而就算敢於面對的人,也要經歷痛苦。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就像心理學家榮格本人,也是在35歲的時候和他一度奉為精神之父的弗洛伊德決裂,寫出了《轉變的象徵》這本書,為後來的著作和思想奠定了基礎。

可見,他也經歷了一番活出自己、否定導師的分離焦慮。

如果不把這些“人到中年不如狗”的困惑看作是純粹“痛”,而看作是一個過程,則會發現:它更像是黎明前的黑暗,不痛就不足以衝破你固守的自我限制。

在這裡,我當然不否認人到中年,“體面”與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一個體面的“社會角色”,能讓你得到一個自我價值感,更讓你能夠應付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常開支——這是所有中年生活的體面支撐。

但是,一旦我們過於在乎這個“體面”,而把這個“角色扮演”當成了自我的實質,過於認同它為全部價值,就會有一種“物化”的傾向。

到了中年之後,如果不能把這個物化的傾向穿透、突破和放下,我們就會帶著物化的關係一直生活在一個外在的角色中。

無法進入到真實的內在自我狀態中,因而無法建立起真正的生活的意義感。

於是就會在在“體面”還是“不如狗”之間一再擺盪,也會在無效的外物的驅動下工作,一邊內耗,一邊擁有始終活不出自己的困惑。

我們是否能“如實”面對疲憊又渴望意義的自己,並且從中抽身出來,重新找到人生更底層的“動力”,對於中年的我們至關重要。

我想這就是人生過半時,生命一種最重要的“續航”能力吧。

而我也樂觀地相信,此刻你如果感到內在焦灼,可能只有一個原因:

你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了……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所以,儘管這種相處很短,但卻很高質量。

蘭德爾的生父給他講述當年自己和他媽媽的愛情故事,讓他知道了自己雖然被拋棄,但是卻是在愛的源頭中誕生的。

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再愛過第二個女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最愛。

這個故事溫暖了他內在孩童一個飄零無根的心。

同時,蘭德爾也瞭解到自己為何被拋棄(其實不是拋棄,是有很多無奈),現在的他已懂得成年世界選擇的複雜,也瞭解到他的養母和生父如何在暗中保護他的成長。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從心理學上說,每個人的家族歷史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家族故事裡有“我們是誰”的信息。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處,自我感是缺失的。

在36歲這年,蘭德爾尋回生父,與自己的神祕部分和解,瞭解到自己的來處,讓我們看到,對記憶的梳理就是對自我的完整。

其實這也是中年的課題,完整自己。

當我們試圖去理解自己,去釋放遺憾和不解,去原諒過去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時,也就給了自己更多新的可能……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四

職業認同

——統一內在和外在自我的聲音

凱文,是這個家庭裡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

他完美的外形給他帶來星途坦蕩,但是也帶來了發展的瓶頸。

因為肉體的過於完美,作為演員的他,感到很困惑,觀眾往往不關心他演得好不好,只看到他的肌肉。

而凱文在原生家庭的傷痛,是他因為完美而被忽略。

父母們總關心凱特吃太多長太胖,關心黑人養子甘德爾自卑和太聰明,卻沒人關心“毫無問題的他”。

當他在游泳池跟父母抱怨說:剛才我差點淹死了你們都不知道,你們都在看著凱特和甘德爾,真是讓人心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他明明是這個家庭最完美的孩子,但也因為沒有問題成了父母花費精力最少的。

因此,一直以來,他最大的問題是發不出真實自己的聲音。不管是在當演員還是在家庭裡,真正的他都沒法得到順暢的表達。

所以36歲這一天,凱文感覺自己的人生太不讓自己滿意。

36歲,他躺在貌似成功、但實際沒有發展的明星生涯上;身邊美女不斷,但卻沒有一個感情確切的歸屬……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做被“看不見”的自己。

於是,36歲這一天,他在舞臺上砸了場子,自暴自棄,打算去紐約追尋真正的戲劇表演藝術。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一個孩子,終於在一片嘈雜中,努力發出了自己聲音。

像不像每個負重前行、不年輕的我們?

工作和生活如此嘈雜不愉快,我們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在費力地一次次辨認自己的聲音。

時時刻刻想要推翻一切,重新開始,活出自己。

想吶喊:這不是我想要的!

只是,有幾個人能像凱文一樣,敢於“砸掉”自己前十幾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場子”,重新奔赴未知的開始呢?

但,不敢歸不敢,

這種“悸動”午夜夢迴時敲打你的心時,

你又要如何給它一個交代呢?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沒有困惑,就沒有真正的開始

《我們這一天》這部美劇選擇了困惑爆發點就是36歲。

這四個求取自我認同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我們的影子。

而注意觀察,劇中人每個“外在情境”的理順,正是來自我們“內在能量”被整合後,得到的有序感。

也就是說,想不明白,通常也是做不清楚的。

榮格說:

36歲是一箇中年時刻。


它意味著青年時期我們向外求證自我身份的探索基本結束,你可以看到每個人其實沒有生存焦慮,卻都是成長焦慮。


我們要回歸內心,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我自己也發現,因為這個社會的設置是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所以前半生每個人好像都要面對一個基本的生存題目。

即都要在金錢或商業上獲得一定的自我證明,這是一個向外尋求價值的過程。

通常人們探索一些年後,在三十五六歲有一個大致固定的社會角色和職業發展方向。

於是,漸漸的,當生存問題沒那麼迫切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外在自我證明的基本設置明顯有一個偏差,就是它讓人遠離內心和意義感。

發現這一點,是從我們感到生活的痛苦和迷茫開始的:

我為什麼做著做著沒動力了?

怎麼越有能力,卻越迷茫了?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

這時候,人們開始新的方向上探索,逐漸開始圍繞著一套新的價值,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更多是體驗自己的內心。

問自己一些根本問題:

比如開頭提到的,為什麼有些人996是自然,有些人不能全力以赴?

比如在電視劇中,36歲的他們在問的:我是誰?我如果一直胖下去怎麼辦?我什麼時候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職業?等等。

問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對人生的重大挑戰,許多人並不能成功地應付這一挑戰,因而持續走不出來,而就算敢於面對的人,也要經歷痛苦。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就像心理學家榮格本人,也是在35歲的時候和他一度奉為精神之父的弗洛伊德決裂,寫出了《轉變的象徵》這本書,為後來的著作和思想奠定了基礎。

可見,他也經歷了一番活出自己、否定導師的分離焦慮。

如果不把這些“人到中年不如狗”的困惑看作是純粹“痛”,而看作是一個過程,則會發現:它更像是黎明前的黑暗,不痛就不足以衝破你固守的自我限制。

在這裡,我當然不否認人到中年,“體面”與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一個體面的“社會角色”,能讓你得到一個自我價值感,更讓你能夠應付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常開支——這是所有中年生活的體面支撐。

但是,一旦我們過於在乎這個“體面”,而把這個“角色扮演”當成了自我的實質,過於認同它為全部價值,就會有一種“物化”的傾向。

到了中年之後,如果不能把這個物化的傾向穿透、突破和放下,我們就會帶著物化的關係一直生活在一個外在的角色中。

無法進入到真實的內在自我狀態中,因而無法建立起真正的生活的意義感。

於是就會在在“體面”還是“不如狗”之間一再擺盪,也會在無效的外物的驅動下工作,一邊內耗,一邊擁有始終活不出自己的困惑。

我們是否能“如實”面對疲憊又渴望意義的自己,並且從中抽身出來,重新找到人生更底層的“動力”,對於中年的我們至關重要。

我想這就是人生過半時,生命一種最重要的“續航”能力吧。

而我也樂觀地相信,此刻你如果感到內在焦灼,可能只有一個原因:

你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了……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那天朋友聚會,我們在一起討論最近熱議的“996現象”。

起因是馬雲演說時鼓勵自己的員工,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並說真正奮鬥者都是這樣做的。

朋友“雞賊”地一笑說:

如果我是精英,我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我也不想睡,不需要假期。


你看我一個小白領,也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賺點打工錢,又沒有加班費,我憑什麼要996?

後來,我們就一直在討論“為什麼有人成了精英,有人成不了精英”——

對於精英,別說996了,恨不得24小時幹活。

不是精英,別說996了,955都不願意。

環顧四周,這次聚會的都是35+的人了,活到這個時候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

人和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是“主動性”的差異。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直擊心靈的一問

有人在良性循環,有人卻只是覺得生活不如意,默默在對抗,但又不知道如何理順,所以少了很多創造力。

而生命有一個最大的基礎真理,那就是能量守恆。

當你在很多問題上活得不清不楚、活得費勁時,就無法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全力以赴。

有個關鍵的問題叫:是否“找到自己”?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說起來很俗,但問題的實質可能真的在於:很多人自身的困惑還沒有解決,導致他們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因而,當996提出來,能做到的人,早就已經做到,不需要喊口號。

而強烈反對的,反對的不僅是這種工作方式,他們實際上是在問一個“意義”問題——

我為什麼要這樣全力以赴?

什麼事值得我這樣做?

僅僅因為老闆需要、我就這樣做嗎?

在我的人生裡“全力以赴”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我也想變得優秀,但996就等於奮鬥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中年人奮鬥的動力,來自哪裡?

“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全力工作”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啊,誰不想這樣?

而且,不僅是工作,“充滿雄心和成就感地做好自己任何一件該做的事”,該有多好?

不管是為人父母,當好妻子或丈夫,或是當好朋友……

如果我們能這樣充分地活著,我們會感到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可困惑的是,達到這樣的“狀態”,需要穩定和明晰的自我,而多數中年人處於想要達到、卻困惑的狀態。

但,我必須對這樣的中年人說一聲:恭喜你!

從你意識到你迷茫的那一刻開始,你對真正自我的內在整合工作也開始了。

好消息是,“追尋自我”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美好的過程,它也正是我們中年的重要心理任務。

最近,我看了一個很治癒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之所以叫“我們這一天”,是電視劇很巧妙的敘事安排,劇情從每個人過36歲生日這一天開始展開。

套用一句話,你如何過36歲生日,你也如何過你的一生。

劇中,36歲生日是每個人生活的橫截面,越過表面的矛盾重重,我們其實可以解剖種種中年問題的肌理,這些困惑和困境如此寶貴,以至於我想跟你分享一下。

  • 困惑一

家庭責任感

——自由和責任之間,如何取捨?

如何改變一個文藝青年?

答案:讓他/她生一個孩子。

爸爸傑克36歲生日這一天,他有了三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抱養的)。

曾經,傑克是一個一言不合就在酒吧給別人招呼拳頭的長髮叛逆青年。

現在他剪短了頭髮,不抽菸不喝酒,坐進了格子間。

“換一個能裝下三個孩子的大房子”,是這個低眉順眼的中年好男人心頭最大所願。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而曾經媽媽瑞貝卡是一個滿腦子浪漫、風花雪月的女歌手,她奉行單身……

可她一懷就懷了三胞胎,自從當了三個孩子的媽後,她付出的熱忱連她自己都驚訝了。

在日復一日的餵奶和屎尿屁中,最大的奢望是能看完一本小說。

結果一本薄薄的小說看了兩年還沒看完;一場期盼已久的巡演,也是猶豫再三,不能成行……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看看傑克和瑞貝卡就知道了,從個人到家庭,中年人的大半個自我是被“家庭價值”佔據的。

這是我們為自己找到的“堡壘”,也是為自己構築的“家累”——負重累累的“累”。

關鍵是,

疲勞,僅僅是被佔據的感覺嗎?

如何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小心翼翼找到某種“甘願”,肯定自己的選擇。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每個為人父母的中年男女都必須深諳其中的“取捨”。

帶一個已經夠受的了,同時帶大三個孩子……

傑克累到要靠酗酒來麻痺自己,作為人,他當然會生出了逃離之心,不管是酗酒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

一群損友讓傑克和他們一樣參加高爾夫俱樂部,並且告訴他,他們其實並不喜歡高爾夫,而是因為藉著打高爾夫,男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來幾個小時,逃避家庭瑣碎。

但很快傑克就意識到,他逃避不了,他的眼前總出現妻子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的場景。

經歷這種煎熬之後,他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婚姻中,他不想去做逃避的人!

如果說,婚姻作為愛情的花朵,是年少的體驗;到了中年你可能更加體會到,是深深的義氣!

是互相面對生活困難時,作為戰友的陪伴和支持,給你帶來真正的歸屬感。

對於責任,有一種態度是“甘願被捆綁”。

它是主動付出,清醒看待。

這比起被動承擔,更讓人充滿力量感。

當然,家庭責任感侵佔了過多的自我,你會感到的一種“喪失”,大部分人會去高爾夫,去酗酒、去出軌…… 來暫時逃避它。

但傑克沒有放棄,他堅守了另一種家庭價值——他用最寶貴的自由,換來的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這個價值是一道取捨題,付出的時候其實不用那麼難過,因為你要看到你也得到了很多。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劇中對這種父母的辛勞生動呈現(作為回憶)的同時,也呈現了孩子們36歲的生活(作為當下)。

你可以看到在三個孩子36歲的時候,雖然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但他們有最寶貴的一個財富,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

在他們每次遇到危機時,不斷地被回憶。

他們擁有愛的能力,相互愛著並支持著彼此。

對三個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的呵護,他們度過了有愛、有支撐的少年。

正是父母最大心力傾注的生命能量,變成了孩子的生命能力,支撐他們走到未來,走到更遠。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當然了,育兒確實存在一種廣泛持久的焦慮和被剝奪感。

但育兒是種樹,綠樹成蔭會是一種安慰。

只是,它比較遠,我們無法獲得即時的肯定,此刻都是無盡耕耘而已。

或許,關於家庭責任的困惑,要拉遠一些距離才能看到。

就像傑克和瑞貝卡。

他們盡全力完成了父母的角色,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波折,也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

這些東西是一種自我選擇,不足以為孩子未來感恩而道,它更大意義在於:

在這種困難的堅持中,對自己的意義。

因為一種選擇的堅守,它讓你更瞭解關係的本質是什麼;也讓你必須更好地成為自己,以便護佑你的孩子成為他們自己。

沒有這個足夠“艱難”的任務,不足以讓你進展到這樣的人性深度。

每個愛的付出,反過來都會成為自己的營養。

所以,肯定自己的責任捆綁,也許是人到中年幸福感的一個重要的能力——

在盡力平衡中做好自己,也在不能平衡中肯定自己失衡的付出。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二

自我認同

——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

中年危機第二個最大的議題,其實是“自我認同”。

這個電視劇中,胖姑娘凱特從小就被肥胖困擾。

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

她為此甚至拒絕他喜歡的男人,因為那個男人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這個男人的約會。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人說,難道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聽到這,那個不在乎她胖、真心愛她的男人,簡直“想死”。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為了減肥,凱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但是,她最大的不自由,從來不是胖,而是強迫性地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

一次吵架中,弟弟的女友尖酸刻薄地說:

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


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


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 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

她好半天愣在原地,才發現最害怕的是自己沒有一點價值感,只不過她把價值這件事附著在瘦下來這件事上。

在凱特的減肥和感情中,凱特一直煩惱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她是不是能接納自己的缺點。

是啊,我們天生的那些限制,本來是中性的,比如胖,比如內向, 比如敏感等等等。

在這個現實世界,那些不是通用的高價值、卻真實存在我們自身身上的東西,總讓我們不喜歡我們自己。

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生來就屬於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是否學得會接納自己,和它講和,並且和平地相依相伴“過下去”?

這是凱特很重要的課題,體現在她的感情、她的事業中。

我們如何跟自己的限制相處,正是我們從對抗自己到接納自己的重要過程。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三

尋根&完整

——真正的自我來源於哪裡?

中年危機,第三個最大的危機則是“尋根”。

我們想要對過去的記憶來一個清算,過去我們不明白的想要搞明白,尋求一個自我完整性。

在電視劇裡,傑克和瑞貝卡收養了一個黑人孩子蘭德爾,這個領養的孩子,到了36歲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父——他想要了解:真正的自我來源在哪裡?

36歲那年他找到了生父。

他和生父短暫的現實相處,是他不斷和自己的源頭建立連接的過程;瞭解自己的生父,就像瞭解自己的另一個神祕的部分。

不幸的是,他了解自己的生父聰明有藝術天分的同時,也發現了他處於癌症晚期,即將死亡。

而又因為面對死亡,他的這段中年尋父的經歷又給了他向死而生的啟迪。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所以,儘管這種相處很短,但卻很高質量。

蘭德爾的生父給他講述當年自己和他媽媽的愛情故事,讓他知道了自己雖然被拋棄,但是卻是在愛的源頭中誕生的。

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再愛過第二個女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最愛。

這個故事溫暖了他內在孩童一個飄零無根的心。

同時,蘭德爾也瞭解到自己為何被拋棄(其實不是拋棄,是有很多無奈),現在的他已懂得成年世界選擇的複雜,也瞭解到他的養母和生父如何在暗中保護他的成長。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從心理學上說,每個人的家族歷史和自我認同密切相關,家族故事裡有“我們是誰”的信息。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處,自我感是缺失的。

在36歲這年,蘭德爾尋回生父,與自己的神祕部分和解,瞭解到自己的來處,讓我們看到,對記憶的梳理就是對自我的完整。

其實這也是中年的課題,完整自己。

當我們試圖去理解自己,去釋放遺憾和不解,去原諒過去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時,也就給了自己更多新的可能……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 困惑四

職業認同

——統一內在和外在自我的聲音

凱文,是這個家庭裡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

他完美的外形給他帶來星途坦蕩,但是也帶來了發展的瓶頸。

因為肉體的過於完美,作為演員的他,感到很困惑,觀眾往往不關心他演得好不好,只看到他的肌肉。

而凱文在原生家庭的傷痛,是他因為完美而被忽略。

父母們總關心凱特吃太多長太胖,關心黑人養子甘德爾自卑和太聰明,卻沒人關心“毫無問題的他”。

當他在游泳池跟父母抱怨說:剛才我差點淹死了你們都不知道,你們都在看著凱特和甘德爾,真是讓人心碎。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他明明是這個家庭最完美的孩子,但也因為沒有問題成了父母花費精力最少的。

因此,一直以來,他最大的問題是發不出真實自己的聲音。不管是在當演員還是在家庭裡,真正的他都沒法得到順暢的表達。

所以36歲這一天,凱文感覺自己的人生太不讓自己滿意。

36歲,他躺在貌似成功、但實際沒有發展的明星生涯上;身邊美女不斷,但卻沒有一個感情確切的歸屬……

最重要的是,他不想再做被“看不見”的自己。

於是,36歲這一天,他在舞臺上砸了場子,自暴自棄,打算去紐約追尋真正的戲劇表演藝術。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一個孩子,終於在一片嘈雜中,努力發出了自己聲音。

像不像每個負重前行、不年輕的我們?

工作和生活如此嘈雜不愉快,我們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在費力地一次次辨認自己的聲音。

時時刻刻想要推翻一切,重新開始,活出自己。

想吶喊:這不是我想要的!

只是,有幾個人能像凱文一樣,敢於“砸掉”自己前十幾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場子”,重新奔赴未知的開始呢?

但,不敢歸不敢,

這種“悸動”午夜夢迴時敲打你的心時,

你又要如何給它一個交代呢?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沒有困惑,就沒有真正的開始

《我們這一天》這部美劇選擇了困惑爆發點就是36歲。

這四個求取自我認同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我們的影子。

而注意觀察,劇中人每個“外在情境”的理順,正是來自我們“內在能量”被整合後,得到的有序感。

也就是說,想不明白,通常也是做不清楚的。

榮格說:

36歲是一箇中年時刻。


它意味著青年時期我們向外求證自我身份的探索基本結束,你可以看到每個人其實沒有生存焦慮,卻都是成長焦慮。


我們要回歸內心,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我自己也發現,因為這個社會的設置是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所以前半生每個人好像都要面對一個基本的生存題目。

即都要在金錢或商業上獲得一定的自我證明,這是一個向外尋求價值的過程。

通常人們探索一些年後,在三十五六歲有一個大致固定的社會角色和職業發展方向。

於是,漸漸的,當生存問題沒那麼迫切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外在自我證明的基本設置明顯有一個偏差,就是它讓人遠離內心和意義感。

發現這一點,是從我們感到生活的痛苦和迷茫開始的:

我為什麼做著做著沒動力了?

怎麼越有能力,卻越迷茫了?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

這時候,人們開始新的方向上探索,逐漸開始圍繞著一套新的價值,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更多是體驗自己的內心。

問自己一些根本問題:

比如開頭提到的,為什麼有些人996是自然,有些人不能全力以赴?

比如在電視劇中,36歲的他們在問的:我是誰?我如果一直胖下去怎麼辦?我什麼時候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職業?等等。

問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對人生的重大挑戰,許多人並不能成功地應付這一挑戰,因而持續走不出來,而就算敢於面對的人,也要經歷痛苦。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就像心理學家榮格本人,也是在35歲的時候和他一度奉為精神之父的弗洛伊德決裂,寫出了《轉變的象徵》這本書,為後來的著作和思想奠定了基礎。

可見,他也經歷了一番活出自己、否定導師的分離焦慮。

如果不把這些“人到中年不如狗”的困惑看作是純粹“痛”,而看作是一個過程,則會發現:它更像是黎明前的黑暗,不痛就不足以衝破你固守的自我限制。

在這裡,我當然不否認人到中年,“體面”與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一個體面的“社會角色”,能讓你得到一個自我價值感,更讓你能夠應付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常開支——這是所有中年生活的體面支撐。

但是,一旦我們過於在乎這個“體面”,而把這個“角色扮演”當成了自我的實質,過於認同它為全部價值,就會有一種“物化”的傾向。

到了中年之後,如果不能把這個物化的傾向穿透、突破和放下,我們就會帶著物化的關係一直生活在一個外在的角色中。

無法進入到真實的內在自我狀態中,因而無法建立起真正的生活的意義感。

於是就會在在“體面”還是“不如狗”之間一再擺盪,也會在無效的外物的驅動下工作,一邊內耗,一邊擁有始終活不出自己的困惑。

我們是否能“如實”面對疲憊又渴望意義的自己,並且從中抽身出來,重新找到人生更底層的“動力”,對於中年的我們至關重要。

我想這就是人生過半時,生命一種最重要的“續航”能力吧。

而我也樂觀地相信,此刻你如果感到內在焦灼,可能只有一個原因:

你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了……

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9.5分超治癒家庭劇:中年人最大的體面,是做回自己

現在的你希望36歲是什麼樣子?

本文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大型婚戀網站主編,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 (id: wzhxlx)。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和影視截圖。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lmschina-sales@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