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


01 什麼是歸因偏差?

家長和老師,為了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可能把一些偶然要素誤以為是導致孩子不出色的重要原因。

如果孩子教育失敗了,他們通常會把責任推到外界因素和孩子身上。

比如,孩子考試沒有考好,我們會本能地責怪孩子沒有用功讀書,沒有認真答題,或者考試時太粗心大意。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沒有考好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他們這些地方沒有做好。

我們得出這些原因的現象,就是歸因。而歸因偏差說白了就是,事情做成功時,原因都是自己有能力,自己很厲害。失敗時,則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

如何理解歸因偏差呢?其實,它就是大多數人都具有的,有意無意地將個人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不準確歸因的現象。

簡而言之,就是沒有找到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和本質原因。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歸因偏差就是我們常見的陷阱。

"


01 什麼是歸因偏差?

家長和老師,為了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可能把一些偶然要素誤以為是導致孩子不出色的重要原因。

如果孩子教育失敗了,他們通常會把責任推到外界因素和孩子身上。

比如,孩子考試沒有考好,我們會本能地責怪孩子沒有用功讀書,沒有認真答題,或者考試時太粗心大意。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沒有考好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他們這些地方沒有做好。

我們得出這些原因的現象,就是歸因。而歸因偏差說白了就是,事情做成功時,原因都是自己有能力,自己很厲害。失敗時,則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

如何理解歸因偏差呢?其實,它就是大多數人都具有的,有意無意地將個人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不準確歸因的現象。

簡而言之,就是沒有找到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和本質原因。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歸因偏差就是我們常見的陷阱。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02 如何避免歸因偏差?

盧梭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些方法是不是很多父母,每天都在熟練地演繹著?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我們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我們習慣性用成人的思維和邏輯來面對孩子,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和成長。所以,我們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孩子,我們不懂他們的想法,也就不能有效地解決教育中的困惑和問題。

"


01 什麼是歸因偏差?

家長和老師,為了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可能把一些偶然要素誤以為是導致孩子不出色的重要原因。

如果孩子教育失敗了,他們通常會把責任推到外界因素和孩子身上。

比如,孩子考試沒有考好,我們會本能地責怪孩子沒有用功讀書,沒有認真答題,或者考試時太粗心大意。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沒有考好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他們這些地方沒有做好。

我們得出這些原因的現象,就是歸因。而歸因偏差說白了就是,事情做成功時,原因都是自己有能力,自己很厲害。失敗時,則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

如何理解歸因偏差呢?其實,它就是大多數人都具有的,有意無意地將個人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不準確歸因的現象。

簡而言之,就是沒有找到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和本質原因。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歸因偏差就是我們常見的陷阱。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02 如何避免歸因偏差?

盧梭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些方法是不是很多父母,每天都在熟練地演繹著?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我們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我們習慣性用成人的思維和邏輯來面對孩子,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和成長。所以,我們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孩子,我們不懂他們的想法,也就不能有效地解決教育中的困惑和問題。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避免歸因偏差,首先要做的就是,愛和尊重。

電影《馴龍高手》中有個片段。

部落統領斯托利科依靠自己的武力馴化了無數的猛龍,但面對最強大的夜之怒龍卻沒有辦法。斯托利科的兒子小咯咯也渴望像父親那樣成為馴龍高手,但因為年紀小,力量弱,他根本馴服不了任何龍。

有一次,小咯咯意外撞見了夜之怒龍,一陣驚慌後,小咯咯發現它受傷了,小咯咯很同情它,於是不理會什麼馴龍規則,他用心陪伴著夜之怒龍,幫它療傷,和它一起玩耍。一段日子後,傳說中凶猛無比的夜之怒龍,竟然成了小咯咯的最好玩伴,不僅如此,它還成了小咯咯的專屬侍衛,代號“無牙”。

夜之怒龍,就像那些父母口中不聽話的熊孩子一樣,教育好他們,需要也許不是打罵,而是愛和尊重。

關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才能抵達孩子柔軟的內心。

"


01 什麼是歸因偏差?

家長和老師,為了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可能把一些偶然要素誤以為是導致孩子不出色的重要原因。

如果孩子教育失敗了,他們通常會把責任推到外界因素和孩子身上。

比如,孩子考試沒有考好,我們會本能地責怪孩子沒有用功讀書,沒有認真答題,或者考試時太粗心大意。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沒有考好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他們這些地方沒有做好。

我們得出這些原因的現象,就是歸因。而歸因偏差說白了就是,事情做成功時,原因都是自己有能力,自己很厲害。失敗時,則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

如何理解歸因偏差呢?其實,它就是大多數人都具有的,有意無意地將個人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不準確歸因的現象。

簡而言之,就是沒有找到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和本質原因。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歸因偏差就是我們常見的陷阱。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02 如何避免歸因偏差?

盧梭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些方法是不是很多父母,每天都在熟練地演繹著?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我們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我們習慣性用成人的思維和邏輯來面對孩子,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和成長。所以,我們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孩子,我們不懂他們的想法,也就不能有效地解決教育中的困惑和問題。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避免歸因偏差,首先要做的就是,愛和尊重。

電影《馴龍高手》中有個片段。

部落統領斯托利科依靠自己的武力馴化了無數的猛龍,但面對最強大的夜之怒龍卻沒有辦法。斯托利科的兒子小咯咯也渴望像父親那樣成為馴龍高手,但因為年紀小,力量弱,他根本馴服不了任何龍。

有一次,小咯咯意外撞見了夜之怒龍,一陣驚慌後,小咯咯發現它受傷了,小咯咯很同情它,於是不理會什麼馴龍規則,他用心陪伴著夜之怒龍,幫它療傷,和它一起玩耍。一段日子後,傳說中凶猛無比的夜之怒龍,竟然成了小咯咯的最好玩伴,不僅如此,它還成了小咯咯的專屬侍衛,代號“無牙”。

夜之怒龍,就像那些父母口中不聽話的熊孩子一樣,教育好他們,需要也許不是打罵,而是愛和尊重。

關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才能抵達孩子柔軟的內心。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其次,順應孩子的興趣愛好。

日劇《墊底辣妹》中,女孩耶加是一個濃妝豔抹,整天沉迷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的“壞”孩子。升學考試中,高中生的她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水平。面對這樣的墊底學生,老師坪田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決定按照耶加的喜好,投其所好,吸引她的注意力。於是,坪田老師告訴耶加說,日本第一私立大學裡頭有很多帥哥,耶加可以把這個大學當作高考志願,他會耶加補課。耶加同意了,但坪田老師有個規定:耶加每錯一道題,就要當中卸一道妝。

耶加聽完,嚇壞了,害怕卸妝的她,開始了玩命學習。

有時候,耶加覺得太難了,想半路放棄,坪田老師就會鼓勵她說:“雖然你的答案都是錯的,但答得挺有創意的。”

就這樣,耶加為了心中嚮往的學校,雖然她更多的是關注學校裡的帥哥,在坪田老師的鼓勵和教育下,最後成功考上了日本第一私立大學,完美逆襲,甚至可以說,她做到了大多數人難以實現的目標。

順應孩子的喜好,善加利用,才能激發她心底的熱愛和動力,她才會自主自發地好好學習,為了自己的喜好去努力奮鬥。

"


01 什麼是歸因偏差?

家長和老師,為了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可能把一些偶然要素誤以為是導致孩子不出色的重要原因。

如果孩子教育失敗了,他們通常會把責任推到外界因素和孩子身上。

比如,孩子考試沒有考好,我們會本能地責怪孩子沒有用功讀書,沒有認真答題,或者考試時太粗心大意。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沒有考好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他們這些地方沒有做好。

我們得出這些原因的現象,就是歸因。而歸因偏差說白了就是,事情做成功時,原因都是自己有能力,自己很厲害。失敗時,則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

如何理解歸因偏差呢?其實,它就是大多數人都具有的,有意無意地將個人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不準確歸因的現象。

簡而言之,就是沒有找到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和本質原因。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歸因偏差就是我們常見的陷阱。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02 如何避免歸因偏差?

盧梭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些方法是不是很多父母,每天都在熟練地演繹著?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我們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我們習慣性用成人的思維和邏輯來面對孩子,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和成長。所以,我們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孩子,我們不懂他們的想法,也就不能有效地解決教育中的困惑和問題。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避免歸因偏差,首先要做的就是,愛和尊重。

電影《馴龍高手》中有個片段。

部落統領斯托利科依靠自己的武力馴化了無數的猛龍,但面對最強大的夜之怒龍卻沒有辦法。斯托利科的兒子小咯咯也渴望像父親那樣成為馴龍高手,但因為年紀小,力量弱,他根本馴服不了任何龍。

有一次,小咯咯意外撞見了夜之怒龍,一陣驚慌後,小咯咯發現它受傷了,小咯咯很同情它,於是不理會什麼馴龍規則,他用心陪伴著夜之怒龍,幫它療傷,和它一起玩耍。一段日子後,傳說中凶猛無比的夜之怒龍,竟然成了小咯咯的最好玩伴,不僅如此,它還成了小咯咯的專屬侍衛,代號“無牙”。

夜之怒龍,就像那些父母口中不聽話的熊孩子一樣,教育好他們,需要也許不是打罵,而是愛和尊重。

關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才能抵達孩子柔軟的內心。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其次,順應孩子的興趣愛好。

日劇《墊底辣妹》中,女孩耶加是一個濃妝豔抹,整天沉迷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的“壞”孩子。升學考試中,高中生的她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水平。面對這樣的墊底學生,老師坪田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決定按照耶加的喜好,投其所好,吸引她的注意力。於是,坪田老師告訴耶加說,日本第一私立大學裡頭有很多帥哥,耶加可以把這個大學當作高考志願,他會耶加補課。耶加同意了,但坪田老師有個規定:耶加每錯一道題,就要當中卸一道妝。

耶加聽完,嚇壞了,害怕卸妝的她,開始了玩命學習。

有時候,耶加覺得太難了,想半路放棄,坪田老師就會鼓勵她說:“雖然你的答案都是錯的,但答得挺有創意的。”

就這樣,耶加為了心中嚮往的學校,雖然她更多的是關注學校裡的帥哥,在坪田老師的鼓勵和教育下,最後成功考上了日本第一私立大學,完美逆襲,甚至可以說,她做到了大多數人難以實現的目標。

順應孩子的喜好,善加利用,才能激發她心底的熱愛和動力,她才會自主自發地好好學習,為了自己的喜好去努力奮鬥。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最後一點,允許孩子用自己的節奏來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不同的品種,花期也不一樣。

教育孩子,就是靜待花開的過程。我們要耐住性子慢慢等待,允許孩子用自己的節奏來成長。

這一點,我在女兒身上特別明顯。

她小時候,長牙比很多孩子都晚,別的孩子六個月左右就開始萌牙,她一週歲前後才開始;學走路也很很晚,別的孩子普遍在一週歲左右就能學著走路,她卻直到一歲半,才願意自己扶著東西站著,願意被大人攙著慢慢走。

在我們看來,她是典型的“慢一拍”,基本上在小時候,她的成長節奏明顯慢於其他人。

後來讀書了,她一如既往的保持自己的節奏,在我們急不可耐,幾近抓狂時,幸好她的數學老師,及時和我們做了溝通。

她告訴我們,女兒很聰明,不要輕易批評她。她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讓她按照她的節奏來,她會是一個很棒的孩子。

於是,我們開始尊重她的節奏,別的孩子學琴兩年,就可以考取四級,她要學三年;別的孩子看一篇作文範文,就可以模仿一篇出來,她要看一本書;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如今她升入四年級了,各科學習都很優秀,不僅如此,她還是游泳校隊的種子選手。

當我們放棄用成人的速成理念去要求女兒時,她按照自己的步伐,不慌不忙,帶給我們驚喜和欣慰。

她也許沒有那麼快的領悟力,但她執著認真,她能耐住性子琢磨,成功有早有晚,誰又能否認遲到的成功不是成功呢?

"


01 什麼是歸因偏差?

家長和老師,為了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可能把一些偶然要素誤以為是導致孩子不出色的重要原因。

如果孩子教育失敗了,他們通常會把責任推到外界因素和孩子身上。

比如,孩子考試沒有考好,我們會本能地責怪孩子沒有用功讀書,沒有認真答題,或者考試時太粗心大意。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沒有考好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他們這些地方沒有做好。

我們得出這些原因的現象,就是歸因。而歸因偏差說白了就是,事情做成功時,原因都是自己有能力,自己很厲害。失敗時,則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

如何理解歸因偏差呢?其實,它就是大多數人都具有的,有意無意地將個人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不準確歸因的現象。

簡而言之,就是沒有找到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和本質原因。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歸因偏差就是我們常見的陷阱。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02 如何避免歸因偏差?

盧梭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些方法是不是很多父母,每天都在熟練地演繹著?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我們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我們習慣性用成人的思維和邏輯來面對孩子,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和成長。所以,我們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孩子,我們不懂他們的想法,也就不能有效地解決教育中的困惑和問題。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避免歸因偏差,首先要做的就是,愛和尊重。

電影《馴龍高手》中有個片段。

部落統領斯托利科依靠自己的武力馴化了無數的猛龍,但面對最強大的夜之怒龍卻沒有辦法。斯托利科的兒子小咯咯也渴望像父親那樣成為馴龍高手,但因為年紀小,力量弱,他根本馴服不了任何龍。

有一次,小咯咯意外撞見了夜之怒龍,一陣驚慌後,小咯咯發現它受傷了,小咯咯很同情它,於是不理會什麼馴龍規則,他用心陪伴著夜之怒龍,幫它療傷,和它一起玩耍。一段日子後,傳說中凶猛無比的夜之怒龍,竟然成了小咯咯的最好玩伴,不僅如此,它還成了小咯咯的專屬侍衛,代號“無牙”。

夜之怒龍,就像那些父母口中不聽話的熊孩子一樣,教育好他們,需要也許不是打罵,而是愛和尊重。

關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才能抵達孩子柔軟的內心。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其次,順應孩子的興趣愛好。

日劇《墊底辣妹》中,女孩耶加是一個濃妝豔抹,整天沉迷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的“壞”孩子。升學考試中,高中生的她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水平。面對這樣的墊底學生,老師坪田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決定按照耶加的喜好,投其所好,吸引她的注意力。於是,坪田老師告訴耶加說,日本第一私立大學裡頭有很多帥哥,耶加可以把這個大學當作高考志願,他會耶加補課。耶加同意了,但坪田老師有個規定:耶加每錯一道題,就要當中卸一道妝。

耶加聽完,嚇壞了,害怕卸妝的她,開始了玩命學習。

有時候,耶加覺得太難了,想半路放棄,坪田老師就會鼓勵她說:“雖然你的答案都是錯的,但答得挺有創意的。”

就這樣,耶加為了心中嚮往的學校,雖然她更多的是關注學校裡的帥哥,在坪田老師的鼓勵和教育下,最後成功考上了日本第一私立大學,完美逆襲,甚至可以說,她做到了大多數人難以實現的目標。

順應孩子的喜好,善加利用,才能激發她心底的熱愛和動力,她才會自主自發地好好學習,為了自己的喜好去努力奮鬥。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最後一點,允許孩子用自己的節奏來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不同的品種,花期也不一樣。

教育孩子,就是靜待花開的過程。我們要耐住性子慢慢等待,允許孩子用自己的節奏來成長。

這一點,我在女兒身上特別明顯。

她小時候,長牙比很多孩子都晚,別的孩子六個月左右就開始萌牙,她一週歲前後才開始;學走路也很很晚,別的孩子普遍在一週歲左右就能學著走路,她卻直到一歲半,才願意自己扶著東西站著,願意被大人攙著慢慢走。

在我們看來,她是典型的“慢一拍”,基本上在小時候,她的成長節奏明顯慢於其他人。

後來讀書了,她一如既往的保持自己的節奏,在我們急不可耐,幾近抓狂時,幸好她的數學老師,及時和我們做了溝通。

她告訴我們,女兒很聰明,不要輕易批評她。她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讓她按照她的節奏來,她會是一個很棒的孩子。

於是,我們開始尊重她的節奏,別的孩子學琴兩年,就可以考取四級,她要學三年;別的孩子看一篇作文範文,就可以模仿一篇出來,她要看一本書;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如今她升入四年級了,各科學習都很優秀,不僅如此,她還是游泳校隊的種子選手。

當我們放棄用成人的速成理念去要求女兒時,她按照自己的步伐,不慌不忙,帶給我們驚喜和欣慰。

她也許沒有那麼快的領悟力,但她執著認真,她能耐住性子琢磨,成功有早有晚,誰又能否認遲到的成功不是成功呢?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03 好的教育,一定要避開歸因偏差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論是老師也好,父母也罷,當孩子教育得成功時,他們都很容易將一些偶然因素歸結為成功的要素,而孩子沒教育好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將責任推到孩子身上,或者是其他外界原因,很少從自身反省。

當出現歸因偏差時,孩子的訴求和問題得不到本質解決,而父母繼續在錯誤的歸因上漸行漸遠,所以生活中我們常見的情景就是:不聽話的熊孩子,和情緒失控的父母同時共存。

有效教育,就要避開歸因偏差的陷阱,真正認識我們的孩子,明確知道他們屬於哪一種類型。尊重這些先天因素,用愛去敲開孩子的心門。

否則,一味用成人的強權去要求孩子按照你的喜好去成長,歸因偏差就會越大,我們離自己的教育初衷也會越遠。

當有一天,我們可以和孩子平等共處,懂得對孩子諄諄誘導,懂得共情和尊重,懂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花朵,他們都有自己花期和節奏,我們就會發現,原來真正有效的教育是無形的,它像春雨一般,潤萬物而細無聲,它也像槓桿一般,找到支點,輕鬆撬起千斤。

和天下父母共勉。

"


01 什麼是歸因偏差?

家長和老師,為了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們可能把一些偶然要素誤以為是導致孩子不出色的重要原因。

如果孩子教育失敗了,他們通常會把責任推到外界因素和孩子身上。

比如,孩子考試沒有考好,我們會本能地責怪孩子沒有用功讀書,沒有認真答題,或者考試時太粗心大意。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沒有考好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他們這些地方沒有做好。

我們得出這些原因的現象,就是歸因。而歸因偏差說白了就是,事情做成功時,原因都是自己有能力,自己很厲害。失敗時,則力圖把責任推諉給外界和他人。

如何理解歸因偏差呢?其實,它就是大多數人都具有的,有意無意地將個人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不準確歸因的現象。

簡而言之,就是沒有找到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和本質原因。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歸因偏差就是我們常見的陷阱。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02 如何避免歸因偏差?

盧梭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些方法是不是很多父母,每天都在熟練地演繹著?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我們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我們習慣性用成人的思維和邏輯來面對孩子,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看待孩子的問題和成長。所以,我們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孩子,我們不懂他們的想法,也就不能有效地解決教育中的困惑和問題。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避免歸因偏差,首先要做的就是,愛和尊重。

電影《馴龍高手》中有個片段。

部落統領斯托利科依靠自己的武力馴化了無數的猛龍,但面對最強大的夜之怒龍卻沒有辦法。斯托利科的兒子小咯咯也渴望像父親那樣成為馴龍高手,但因為年紀小,力量弱,他根本馴服不了任何龍。

有一次,小咯咯意外撞見了夜之怒龍,一陣驚慌後,小咯咯發現它受傷了,小咯咯很同情它,於是不理會什麼馴龍規則,他用心陪伴著夜之怒龍,幫它療傷,和它一起玩耍。一段日子後,傳說中凶猛無比的夜之怒龍,竟然成了小咯咯的最好玩伴,不僅如此,它還成了小咯咯的專屬侍衛,代號“無牙”。

夜之怒龍,就像那些父母口中不聽話的熊孩子一樣,教育好他們,需要也許不是打罵,而是愛和尊重。

關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才能抵達孩子柔軟的內心。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其次,順應孩子的興趣愛好。

日劇《墊底辣妹》中,女孩耶加是一個濃妝豔抹,整天沉迷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的“壞”孩子。升學考試中,高中生的她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水平。面對這樣的墊底學生,老師坪田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決定按照耶加的喜好,投其所好,吸引她的注意力。於是,坪田老師告訴耶加說,日本第一私立大學裡頭有很多帥哥,耶加可以把這個大學當作高考志願,他會耶加補課。耶加同意了,但坪田老師有個規定:耶加每錯一道題,就要當中卸一道妝。

耶加聽完,嚇壞了,害怕卸妝的她,開始了玩命學習。

有時候,耶加覺得太難了,想半路放棄,坪田老師就會鼓勵她說:“雖然你的答案都是錯的,但答得挺有創意的。”

就這樣,耶加為了心中嚮往的學校,雖然她更多的是關注學校裡的帥哥,在坪田老師的鼓勵和教育下,最後成功考上了日本第一私立大學,完美逆襲,甚至可以說,她做到了大多數人難以實現的目標。

順應孩子的喜好,善加利用,才能激發她心底的熱愛和動力,她才會自主自發地好好學習,為了自己的喜好去努力奮鬥。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最後一點,允許孩子用自己的節奏來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不同的品種,花期也不一樣。

教育孩子,就是靜待花開的過程。我們要耐住性子慢慢等待,允許孩子用自己的節奏來成長。

這一點,我在女兒身上特別明顯。

她小時候,長牙比很多孩子都晚,別的孩子六個月左右就開始萌牙,她一週歲前後才開始;學走路也很很晚,別的孩子普遍在一週歲左右就能學著走路,她卻直到一歲半,才願意自己扶著東西站著,願意被大人攙著慢慢走。

在我們看來,她是典型的“慢一拍”,基本上在小時候,她的成長節奏明顯慢於其他人。

後來讀書了,她一如既往的保持自己的節奏,在我們急不可耐,幾近抓狂時,幸好她的數學老師,及時和我們做了溝通。

她告訴我們,女兒很聰明,不要輕易批評她。她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讓她按照她的節奏來,她會是一個很棒的孩子。

於是,我們開始尊重她的節奏,別的孩子學琴兩年,就可以考取四級,她要學三年;別的孩子看一篇作文範文,就可以模仿一篇出來,她要看一本書;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如今她升入四年級了,各科學習都很優秀,不僅如此,她還是游泳校隊的種子選手。

當我們放棄用成人的速成理念去要求女兒時,她按照自己的步伐,不慌不忙,帶給我們驚喜和欣慰。

她也許沒有那麼快的領悟力,但她執著認真,她能耐住性子琢磨,成功有早有晚,誰又能否認遲到的成功不是成功呢?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03 好的教育,一定要避開歸因偏差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論是老師也好,父母也罷,當孩子教育得成功時,他們都很容易將一些偶然因素歸結為成功的要素,而孩子沒教育好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將責任推到孩子身上,或者是其他外界原因,很少從自身反省。

當出現歸因偏差時,孩子的訴求和問題得不到本質解決,而父母繼續在錯誤的歸因上漸行漸遠,所以生活中我們常見的情景就是:不聽話的熊孩子,和情緒失控的父母同時共存。

有效教育,就要避開歸因偏差的陷阱,真正認識我們的孩子,明確知道他們屬於哪一種類型。尊重這些先天因素,用愛去敲開孩子的心門。

否則,一味用成人的強權去要求孩子按照你的喜好去成長,歸因偏差就會越大,我們離自己的教育初衷也會越遠。

當有一天,我們可以和孩子平等共處,懂得對孩子諄諄誘導,懂得共情和尊重,懂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花朵,他們都有自己花期和節奏,我們就會發現,原來真正有效的教育是無形的,它像春雨一般,潤萬物而細無聲,它也像槓桿一般,找到支點,輕鬆撬起千斤。

和天下父母共勉。

致命的歸因偏差,它才是教育的最大陷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