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不完美媽媽 玩具 睡眠 素質教育觀察 2019-09-05
"

從小擁有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這一點大家都無法否認。關於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人在文章都詳盡地談到過,這裡就不再敘述了。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充足的安全感,這是一個十分內化的問題,它不像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那樣外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很難捕捉到的。

那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有沒有安全感呢?

"

從小擁有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這一點大家都無法否認。關於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人在文章都詳盡地談到過,這裡就不再敘述了。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充足的安全感,這是一個十分內化的問題,它不像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那樣外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很難捕捉到的。

那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有沒有安全感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一個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的表現:

一、缺乏自我意識

究其原因,可能是從小的環境中長期不被家人接納或被忽視、被羞辱,導致孩子沒有價值感和存在感。久而久之,孩子以自己的存在為恥,不敢呈現那個真實的自己,最終沒有了自我。

比如:

凡事不敢自己做主,總是聽從他人,或尋求他人的意見;

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害怕被人取笑;

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或犧牲自己的需求來討好他人。

二、缺乏自信

因為小時候經歷悲慘,得不到親人的愛和認可,所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也很難相信別人。這樣的孩子同時也很悲觀,遇事總往壞處想,很容易焦慮和緊張。

  • 喜歡反覆確認:這個真的沒有問題嗎?我真的可以這麼做嗎?爸爸媽媽(TA)真的愛我嗎?
  • 總在擔心不好的事,內心不安,不踏實;
  • 做事遲疑不決,需要別人認同,總是處於矛盾和被動的狀態,對他人既依賴又排斥;
  • 敏感、多疑,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敢以真實的樣子示人,愛面子等。
"

從小擁有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這一點大家都無法否認。關於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人在文章都詳盡地談到過,這裡就不再敘述了。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充足的安全感,這是一個十分內化的問題,它不像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那樣外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很難捕捉到的。

那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有沒有安全感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一個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的表現:

一、缺乏自我意識

究其原因,可能是從小的環境中長期不被家人接納或被忽視、被羞辱,導致孩子沒有價值感和存在感。久而久之,孩子以自己的存在為恥,不敢呈現那個真實的自己,最終沒有了自我。

比如:

凡事不敢自己做主,總是聽從他人,或尋求他人的意見;

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害怕被人取笑;

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或犧牲自己的需求來討好他人。

二、缺乏自信

因為小時候經歷悲慘,得不到親人的愛和認可,所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也很難相信別人。這樣的孩子同時也很悲觀,遇事總往壞處想,很容易焦慮和緊張。

  • 喜歡反覆確認:這個真的沒有問題嗎?我真的可以這麼做嗎?爸爸媽媽(TA)真的愛我嗎?
  • 總在擔心不好的事,內心不安,不踏實;
  • 做事遲疑不決,需要別人認同,總是處於矛盾和被動的狀態,對他人既依賴又排斥;
  • 敏感、多疑,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敢以真實的樣子示人,愛面子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三、膽小、害怕獨處

因為小時候有過被拋棄感,或被孤立和傷害過,導致孩子對人際關係和環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

  • 害怕被人排斥或總是擔心是不是惹別人不高興了;
  • 怕黑,要開燈睡覺;怕孤單,睡覺喜歡抱東西等;
  • 怕陌生環境,在新環境中常常表現不安,感到無所適從;
  • 希望有人保護自己,渴望結婚,等等

四、不正常的物質佔有慾

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或家庭重大變故等的原因帶來的物質匱乏,導致孩子感受到生存的危險和不安,產生過度焦慮;或沒有享受到充分的無形之愛而拼命追求有形的物質滿足。

  • 過度追求穩定,害怕變化;
  • 小時候不停地索要玩具等物質,長大後擁有再多的錢也捨不得花;
  • 喜歡囤積一些沒用的東西,捨不得丟東西,做不到斷舍離。或出於補償心理拼命買買買等。
"

從小擁有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這一點大家都無法否認。關於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人在文章都詳盡地談到過,這裡就不再敘述了。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充足的安全感,這是一個十分內化的問題,它不像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那樣外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很難捕捉到的。

那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有沒有安全感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一個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的表現:

一、缺乏自我意識

究其原因,可能是從小的環境中長期不被家人接納或被忽視、被羞辱,導致孩子沒有價值感和存在感。久而久之,孩子以自己的存在為恥,不敢呈現那個真實的自己,最終沒有了自我。

比如:

凡事不敢自己做主,總是聽從他人,或尋求他人的意見;

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害怕被人取笑;

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或犧牲自己的需求來討好他人。

二、缺乏自信

因為小時候經歷悲慘,得不到親人的愛和認可,所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也很難相信別人。這樣的孩子同時也很悲觀,遇事總往壞處想,很容易焦慮和緊張。

  • 喜歡反覆確認:這個真的沒有問題嗎?我真的可以這麼做嗎?爸爸媽媽(TA)真的愛我嗎?
  • 總在擔心不好的事,內心不安,不踏實;
  • 做事遲疑不決,需要別人認同,總是處於矛盾和被動的狀態,對他人既依賴又排斥;
  • 敏感、多疑,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敢以真實的樣子示人,愛面子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三、膽小、害怕獨處

因為小時候有過被拋棄感,或被孤立和傷害過,導致孩子對人際關係和環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

  • 害怕被人排斥或總是擔心是不是惹別人不高興了;
  • 怕黑,要開燈睡覺;怕孤單,睡覺喜歡抱東西等;
  • 怕陌生環境,在新環境中常常表現不安,感到無所適從;
  • 希望有人保護自己,渴望結婚,等等

四、不正常的物質佔有慾

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或家庭重大變故等的原因帶來的物質匱乏,導致孩子感受到生存的危險和不安,產生過度焦慮;或沒有享受到充分的無形之愛而拼命追求有形的物質滿足。

  • 過度追求穩定,害怕變化;
  • 小時候不停地索要玩具等物質,長大後擁有再多的錢也捨不得花;
  • 喜歡囤積一些沒用的東西,捨不得丟東西,做不到斷舍離。或出於補償心理拼命買買買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

父母(尤其母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如果能夠給與孩子足夠的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並延伸出對於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缺乏安全感,其實是一個人內心沒有力量的體現。

安全感是一個人幸福能力的重要來源。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難擁有愛與幸福的能力,甚至一生都在遭受心理創傷陰影的折磨,影響到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

"

從小擁有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這一點大家都無法否認。關於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人在文章都詳盡地談到過,這裡就不再敘述了。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充足的安全感,這是一個十分內化的問題,它不像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那樣外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很難捕捉到的。

那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有沒有安全感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一個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的表現:

一、缺乏自我意識

究其原因,可能是從小的環境中長期不被家人接納或被忽視、被羞辱,導致孩子沒有價值感和存在感。久而久之,孩子以自己的存在為恥,不敢呈現那個真實的自己,最終沒有了自我。

比如:

凡事不敢自己做主,總是聽從他人,或尋求他人的意見;

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害怕被人取笑;

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或犧牲自己的需求來討好他人。

二、缺乏自信

因為小時候經歷悲慘,得不到親人的愛和認可,所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也很難相信別人。這樣的孩子同時也很悲觀,遇事總往壞處想,很容易焦慮和緊張。

  • 喜歡反覆確認:這個真的沒有問題嗎?我真的可以這麼做嗎?爸爸媽媽(TA)真的愛我嗎?
  • 總在擔心不好的事,內心不安,不踏實;
  • 做事遲疑不決,需要別人認同,總是處於矛盾和被動的狀態,對他人既依賴又排斥;
  • 敏感、多疑,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敢以真實的樣子示人,愛面子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三、膽小、害怕獨處

因為小時候有過被拋棄感,或被孤立和傷害過,導致孩子對人際關係和環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

  • 害怕被人排斥或總是擔心是不是惹別人不高興了;
  • 怕黑,要開燈睡覺;怕孤單,睡覺喜歡抱東西等;
  • 怕陌生環境,在新環境中常常表現不安,感到無所適從;
  • 希望有人保護自己,渴望結婚,等等

四、不正常的物質佔有慾

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或家庭重大變故等的原因帶來的物質匱乏,導致孩子感受到生存的危險和不安,產生過度焦慮;或沒有享受到充分的無形之愛而拼命追求有形的物質滿足。

  • 過度追求穩定,害怕變化;
  • 小時候不停地索要玩具等物質,長大後擁有再多的錢也捨不得花;
  • 喜歡囤積一些沒用的東西,捨不得丟東西,做不到斷舍離。或出於補償心理拼命買買買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

父母(尤其母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如果能夠給與孩子足夠的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並延伸出對於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缺乏安全感,其實是一個人內心沒有力量的體現。

安全感是一個人幸福能力的重要來源。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難擁有愛與幸福的能力,甚至一生都在遭受心理創傷陰影的折磨,影響到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因為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影響,已經造成了安全感缺失,是不是就沒有辦法補救了呢?

其實,還是有改變的機會的,只是過程會比較艱難曲折。

一、改變的第一步,是接受。

如果父母意識小時候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安全感缺失,導致TA性格中的缺陷,也不要焦慮,接受TA現在的一切。而不是糾結在那個不可改變的過去裡。

鼓勵孩子接受自己最真實的狀態,多肯定自己的價值,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感覺和需求,不是為了博取別人的認可去勉強自己,或強迫自己過度用力。

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父母要接納孩子。

接納孩子,其實也是接納自己。這也是父母為孩子樹立的一個學習榜樣,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而父母不敢接受孩子現在的模樣,其實也是不敢承認自己從前在教育中的無知。

"

從小擁有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這一點大家都無法否認。關於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人在文章都詳盡地談到過,這裡就不再敘述了。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充足的安全感,這是一個十分內化的問題,它不像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那樣外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很難捕捉到的。

那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有沒有安全感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一個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的表現:

一、缺乏自我意識

究其原因,可能是從小的環境中長期不被家人接納或被忽視、被羞辱,導致孩子沒有價值感和存在感。久而久之,孩子以自己的存在為恥,不敢呈現那個真實的自己,最終沒有了自我。

比如:

凡事不敢自己做主,總是聽從他人,或尋求他人的意見;

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害怕被人取笑;

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或犧牲自己的需求來討好他人。

二、缺乏自信

因為小時候經歷悲慘,得不到親人的愛和認可,所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也很難相信別人。這樣的孩子同時也很悲觀,遇事總往壞處想,很容易焦慮和緊張。

  • 喜歡反覆確認:這個真的沒有問題嗎?我真的可以這麼做嗎?爸爸媽媽(TA)真的愛我嗎?
  • 總在擔心不好的事,內心不安,不踏實;
  • 做事遲疑不決,需要別人認同,總是處於矛盾和被動的狀態,對他人既依賴又排斥;
  • 敏感、多疑,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敢以真實的樣子示人,愛面子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三、膽小、害怕獨處

因為小時候有過被拋棄感,或被孤立和傷害過,導致孩子對人際關係和環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

  • 害怕被人排斥或總是擔心是不是惹別人不高興了;
  • 怕黑,要開燈睡覺;怕孤單,睡覺喜歡抱東西等;
  • 怕陌生環境,在新環境中常常表現不安,感到無所適從;
  • 希望有人保護自己,渴望結婚,等等

四、不正常的物質佔有慾

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或家庭重大變故等的原因帶來的物質匱乏,導致孩子感受到生存的危險和不安,產生過度焦慮;或沒有享受到充分的無形之愛而拼命追求有形的物質滿足。

  • 過度追求穩定,害怕變化;
  • 小時候不停地索要玩具等物質,長大後擁有再多的錢也捨不得花;
  • 喜歡囤積一些沒用的東西,捨不得丟東西,做不到斷舍離。或出於補償心理拼命買買買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

父母(尤其母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如果能夠給與孩子足夠的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並延伸出對於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缺乏安全感,其實是一個人內心沒有力量的體現。

安全感是一個人幸福能力的重要來源。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難擁有愛與幸福的能力,甚至一生都在遭受心理創傷陰影的折磨,影響到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因為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影響,已經造成了安全感缺失,是不是就沒有辦法補救了呢?

其實,還是有改變的機會的,只是過程會比較艱難曲折。

一、改變的第一步,是接受。

如果父母意識小時候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安全感缺失,導致TA性格中的缺陷,也不要焦慮,接受TA現在的一切。而不是糾結在那個不可改變的過去裡。

鼓勵孩子接受自己最真實的狀態,多肯定自己的價值,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感覺和需求,不是為了博取別人的認可去勉強自己,或強迫自己過度用力。

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父母要接納孩子。

接納孩子,其實也是接納自己。這也是父母為孩子樹立的一個學習榜樣,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而父母不敢接受孩子現在的模樣,其實也是不敢承認自己從前在教育中的無知。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二、鼓勵孩子勇敢做自己,聽從自己的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愛自己併成長自己。

父母如果自己意識到過去做錯了事,也要學會坦然承認,向孩子表示歉意,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所以難免會犯錯,但媽媽會努力讓自己越變越好,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最後變成優秀的媽媽。同時也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不完美和錯誤的地方,這並沒有什麼。

其實每個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跟錯誤較勁,羞於承認錯誤,這樣就會讓孩子把錯誤和缺點當成一種恥辱,一次次地隱藏錯誤和壓抑自己,把自己活成一個虛假的人。

我們要學會把錯誤當成一種學習機會,從錯誤中吸取營養。用這樣的態度來影響孩子,才能讓每個經歷都變成有意義的財富。從而讓自己和孩子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獲得自信和力量。

"

從小擁有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這一點大家都無法否認。關於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人在文章都詳盡地談到過,這裡就不再敘述了。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充足的安全感,這是一個十分內化的問題,它不像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那樣外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很難捕捉到的。

那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有沒有安全感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一個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的表現:

一、缺乏自我意識

究其原因,可能是從小的環境中長期不被家人接納或被忽視、被羞辱,導致孩子沒有價值感和存在感。久而久之,孩子以自己的存在為恥,不敢呈現那個真實的自己,最終沒有了自我。

比如:

凡事不敢自己做主,總是聽從他人,或尋求他人的意見;

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害怕被人取笑;

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或犧牲自己的需求來討好他人。

二、缺乏自信

因為小時候經歷悲慘,得不到親人的愛和認可,所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也很難相信別人。這樣的孩子同時也很悲觀,遇事總往壞處想,很容易焦慮和緊張。

  • 喜歡反覆確認:這個真的沒有問題嗎?我真的可以這麼做嗎?爸爸媽媽(TA)真的愛我嗎?
  • 總在擔心不好的事,內心不安,不踏實;
  • 做事遲疑不決,需要別人認同,總是處於矛盾和被動的狀態,對他人既依賴又排斥;
  • 敏感、多疑,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敢以真實的樣子示人,愛面子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三、膽小、害怕獨處

因為小時候有過被拋棄感,或被孤立和傷害過,導致孩子對人際關係和環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

  • 害怕被人排斥或總是擔心是不是惹別人不高興了;
  • 怕黑,要開燈睡覺;怕孤單,睡覺喜歡抱東西等;
  • 怕陌生環境,在新環境中常常表現不安,感到無所適從;
  • 希望有人保護自己,渴望結婚,等等

四、不正常的物質佔有慾

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或家庭重大變故等的原因帶來的物質匱乏,導致孩子感受到生存的危險和不安,產生過度焦慮;或沒有享受到充分的無形之愛而拼命追求有形的物質滿足。

  • 過度追求穩定,害怕變化;
  • 小時候不停地索要玩具等物質,長大後擁有再多的錢也捨不得花;
  • 喜歡囤積一些沒用的東西,捨不得丟東西,做不到斷舍離。或出於補償心理拼命買買買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

父母(尤其母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如果能夠給與孩子足夠的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並延伸出對於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缺乏安全感,其實是一個人內心沒有力量的體現。

安全感是一個人幸福能力的重要來源。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難擁有愛與幸福的能力,甚至一生都在遭受心理創傷陰影的折磨,影響到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因為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影響,已經造成了安全感缺失,是不是就沒有辦法補救了呢?

其實,還是有改變的機會的,只是過程會比較艱難曲折。

一、改變的第一步,是接受。

如果父母意識小時候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安全感缺失,導致TA性格中的缺陷,也不要焦慮,接受TA現在的一切。而不是糾結在那個不可改變的過去裡。

鼓勵孩子接受自己最真實的狀態,多肯定自己的價值,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感覺和需求,不是為了博取別人的認可去勉強自己,或強迫自己過度用力。

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父母要接納孩子。

接納孩子,其實也是接納自己。這也是父母為孩子樹立的一個學習榜樣,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而父母不敢接受孩子現在的模樣,其實也是不敢承認自己從前在教育中的無知。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二、鼓勵孩子勇敢做自己,聽從自己的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愛自己併成長自己。

父母如果自己意識到過去做錯了事,也要學會坦然承認,向孩子表示歉意,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所以難免會犯錯,但媽媽會努力讓自己越變越好,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最後變成優秀的媽媽。同時也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不完美和錯誤的地方,這並沒有什麼。

其實每個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跟錯誤較勁,羞於承認錯誤,這樣就會讓孩子把錯誤和缺點當成一種恥辱,一次次地隱藏錯誤和壓抑自己,把自己活成一個虛假的人。

我們要學會把錯誤當成一種學習機會,從錯誤中吸取營養。用這樣的態度來影響孩子,才能讓每個經歷都變成有意義的財富。從而讓自己和孩子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獲得自信和力量。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三、做孩子最好的精神支柱和港灣。

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全面爆發時,早年受父母越多錯誤對待的孩子,叛逆表現越明顯。這時,父母就需要抓住這一個孩子尋找自我和內心力量的關鍵期來彌補之前的缺憾。

如果此前父母一直以自我為中心,此時一定要學會轉化自己的思維方式,尊重孩子的獨立和自我意識,改變之前打壓孩子的心態,學會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從以往的“挑錯”轉向“發現寶藏”,從忽略、打擊孩子轉變為看到孩子、引導孩子。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青春期時安然而平和地度過,並在突破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完善人格。

無論什麼時候,父母始終是孩子內心最強大的那一個精神支柱。

當孩子知道父母始終站在自己背後做自己的心靈港灣時,他就有了做自己的勇氣和力量。最終,他會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收穫內心的安全感。

而這些,需要父母先成長自己,讓自己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來影響孩子。因此,教育孩子的過程,同時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從小擁有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這一點大家都無法否認。關於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人在文章都詳盡地談到過,這裡就不再敘述了。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充足的安全感,這是一個十分內化的問題,它不像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那樣外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很難捕捉到的。

那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有沒有安全感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一個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往往會有以下的表現:

一、缺乏自我意識

究其原因,可能是從小的環境中長期不被家人接納或被忽視、被羞辱,導致孩子沒有價值感和存在感。久而久之,孩子以自己的存在為恥,不敢呈現那個真實的自己,最終沒有了自我。

比如:

凡事不敢自己做主,總是聽從他人,或尋求他人的意見;

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害怕被人取笑;

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或犧牲自己的需求來討好他人。

二、缺乏自信

因為小時候經歷悲慘,得不到親人的愛和認可,所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也很難相信別人。這樣的孩子同時也很悲觀,遇事總往壞處想,很容易焦慮和緊張。

  • 喜歡反覆確認:這個真的沒有問題嗎?我真的可以這麼做嗎?爸爸媽媽(TA)真的愛我嗎?
  • 總在擔心不好的事,內心不安,不踏實;
  • 做事遲疑不決,需要別人認同,總是處於矛盾和被動的狀態,對他人既依賴又排斥;
  • 敏感、多疑,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敢以真實的樣子示人,愛面子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三、膽小、害怕獨處

因為小時候有過被拋棄感,或被孤立和傷害過,導致孩子對人際關係和環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

  • 害怕被人排斥或總是擔心是不是惹別人不高興了;
  • 怕黑,要開燈睡覺;怕孤單,睡覺喜歡抱東西等;
  • 怕陌生環境,在新環境中常常表現不安,感到無所適從;
  • 希望有人保護自己,渴望結婚,等等

四、不正常的物質佔有慾

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或家庭重大變故等的原因帶來的物質匱乏,導致孩子感受到生存的危險和不安,產生過度焦慮;或沒有享受到充分的無形之愛而拼命追求有形的物質滿足。

  • 過度追求穩定,害怕變化;
  • 小時候不停地索要玩具等物質,長大後擁有再多的錢也捨不得花;
  • 喜歡囤積一些沒用的東西,捨不得丟東西,做不到斷舍離。或出於補償心理拼命買買買等。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

父母(尤其母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如果能夠給與孩子足夠的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合理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並延伸出對於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缺乏安全感,其實是一個人內心沒有力量的體現。

安全感是一個人幸福能力的重要來源。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難擁有愛與幸福的能力,甚至一生都在遭受心理創傷陰影的折磨,影響到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因為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影響,已經造成了安全感缺失,是不是就沒有辦法補救了呢?

其實,還是有改變的機會的,只是過程會比較艱難曲折。

一、改變的第一步,是接受。

如果父母意識小時候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安全感缺失,導致TA性格中的缺陷,也不要焦慮,接受TA現在的一切。而不是糾結在那個不可改變的過去裡。

鼓勵孩子接受自己最真實的狀態,多肯定自己的價值,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感覺和需求,不是為了博取別人的認可去勉強自己,或強迫自己過度用力。

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父母要接納孩子。

接納孩子,其實也是接納自己。這也是父母為孩子樹立的一個學習榜樣,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而父母不敢接受孩子現在的模樣,其實也是不敢承認自己從前在教育中的無知。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二、鼓勵孩子勇敢做自己,聽從自己的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愛自己併成長自己。

父母如果自己意識到過去做錯了事,也要學會坦然承認,向孩子表示歉意,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所以難免會犯錯,但媽媽會努力讓自己越變越好,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最後變成優秀的媽媽。同時也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不完美和錯誤的地方,這並沒有什麼。

其實每個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跟錯誤較勁,羞於承認錯誤,這樣就會讓孩子把錯誤和缺點當成一種恥辱,一次次地隱藏錯誤和壓抑自己,把自己活成一個虛假的人。

我們要學會把錯誤當成一種學習機會,從錯誤中吸取營養。用這樣的態度來影響孩子,才能讓每個經歷都變成有意義的財富。從而讓自己和孩子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獲得自信和力量。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三、做孩子最好的精神支柱和港灣。

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全面爆發時,早年受父母越多錯誤對待的孩子,叛逆表現越明顯。這時,父母就需要抓住這一個孩子尋找自我和內心力量的關鍵期來彌補之前的缺憾。

如果此前父母一直以自我為中心,此時一定要學會轉化自己的思維方式,尊重孩子的獨立和自我意識,改變之前打壓孩子的心態,學會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從以往的“挑錯”轉向“發現寶藏”,從忽略、打擊孩子轉變為看到孩子、引導孩子。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青春期時安然而平和地度過,並在突破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完善人格。

無論什麼時候,父母始終是孩子內心最強大的那一個精神支柱。

當孩子知道父母始終站在自己背後做自己的心靈港灣時,他就有了做自己的勇氣和力量。最終,他會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收穫內心的安全感。

而這些,需要父母先成長自己,讓自己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來影響孩子。因此,教育孩子的過程,同時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幫孩子找回童年成長中失去的安全感,父母先要做到這三點


[素質教育觀察]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今日推薦文章:

孩子出現問題,其實是提醒我們跳出教育盲點的一個信號

如果你總是為孩子的表現不如意而焦慮,這就是你的解藥

消失的17歲生命:與衝動的青春期孩子較勁,是一種危險的舉動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精選好文:

這是素質教育觀察為大家整理的一份閱讀清單,請查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