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法庭上,章瑩穎在北大活動中歌唱的視頻在播放,章爸爸忍不住衝到大屏下仔細觀看,弟弟傷心地走出法庭,旁聽席很多人也淚目了。可是,被告人克里斯滕森卻面無表情,這個在男朋友眼中最美好的女孩兒,在北大舞臺上歌唱的鮮活生命被他殘忍終結,他卻心無所動。

克里斯滕森,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助教,他很聰明,算得上高智商,他用幾個月的時間來策劃謀殺,擁有高智商的人要來害人,讓人心驚膽顫。

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在大家都希望克里斯滕森被執行死刑的時候,克里斯滕森的律師布萊恩卻提出了54條輕判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克里斯滕森一直在和精神健康作鬥爭,他曾經尋求心理健康治療,但沒有得到他需要的幫助。

很多犯罪者在童年就被埋下了“禍根"

1、被壓制的童年

大家還記得藥家鑫案嗎?藥家鑫曾經在公開採訪時說過自己的殺人動機是因為“害怕她沒完沒了地纏著我的父母”。為什麼他最怕的是父母被纏上?

藥家鑫的父母在回憶教育他的過程中,也反思了這個問題。他的父親說:“因為我是當兵的,自己說了命令性的東西,你幹啥幹啥,我也沒給他去說什麼理由。我可能說話有點兒尖酸,我對別人不會這樣,因為我想讓我兒子好,一針見血地扎到要害,他可能是很刺痛的。"

他的母親說:“從小我教育他的,凡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只要打架了,不管誰對誰錯,他回來肯定是捱罵的。"

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藥家鑫自己在庭審時說:“從小,上初中開始,我就特別壓抑,經常想自殺,因為除了無休止的練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覺得活著沒有意思,覺得別人都很快樂,我自己做什麼都沒有意義。"

在父母親看似嚴格,貌似正常的教育下,卻是孩子長時間的壓抑和低價值感,藥家鑫的悲劇是家庭教育的悲劇。

再來看克里斯滕森,他的父親發現他在15歲的時候有自殺的傾向。認識克里斯滕森的人對他的評價是:不和任何人交談或者眼神接觸,經常面無表情地盯著鏡子裡的自己。有些心理專家猜測:克里斯騰森的父母可能對孩子進行了隱性的行動上和精神上的壓制,使其在長期受到控制慾極強的父母的掌控後,變得壓抑、內向,甚至自卑和自我否定。正因為不夠自信,所以克里斯滕森大部分時間在正常社交時會表現出有些笨拙,不太活躍。而這一切也是辯方要求減輕對克里斯滕森懲罰的理由之一,因為他的童年使他心理不健康,所以,他才做出了現在這種冷酷的行為。

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2、虐待-童年難說的痛

其實,很早之前,犯罪心理學家在分析一些殺人犯時就發現:童年時期遭受的虐待是這些罪犯殺人的重要社會學因素。

美國聯邦調查局曾對36名性侵害者及連環殺人犯進行過研究,並提供了一份關於這些人童年的統計數據:他們中有74%受過心理虐待,42%受過身體虐待,43%受過性虐待。超過一半人的父母有精神病史和犯罪記錄。

這裡我特別要強調一下什麼叫“心理虐待”。 “心理虐待”又稱“心靈施暴",是指那種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有意或無意的經常性和習得性的發生的導致影響兒童心理健康並使其受到傷害的言行。其表現行為有:

威脅恐嚇:包括言辭訓斥、罰站、不讓睡覺、罰小黑屋等。

疏遠冷落:包括不理不睬、不親近、總拉著一張臉、冷冰冰

武斷專橫:全盤否定、不準解釋、評價孩子時總帶上“從來”、“每次"、“沒有一點"等誇大的字眼。

壓抑剝奪:對孩子的天性進行無情的扼殺和剝奪,如不允許孩子游戲,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要求苛刻:以成人的標準去衡量、評價和要求孩子,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導致孩子頻繁地產生挫折感。

愛算舊賬: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總是拿以前的事情來打擊孩子

講到這裡,很多家長都中槍了吧?

作為家長,我們要先樹立這樣一個觀念,並不只是打和罵才叫虐待孩子,能夠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言行都算是“心理虐待",就像冷暴力也是一種暴力一樣,家長必須引起重視。

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3、對生命“無感"的背後是不愛交流的家長

“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鏘鏘三人行》分析章瑩穎案中提出:克里斯滕森可能是一個“性獵人”,他不是精神病,而是興趣異常。有犯罪幻想的人其實很多,但是會踏出那一步的很少。而踏出的人往往是缺乏“觀念"(人行為的底線)。

何為“觀念”?李玫瑾教授說:“觀念不是知識得來的,是在觀到的同時形成的念,是隨勢而就的。它可以在飯桌上發生,可以在生活當中,通過父母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當中發生。比如父母從小就跟孩子講,那是一條命,這可不能隨便亂來的,只要父母說過這個話,這個孩子大腦當中就有這樣的印象。家長從來沒有說過這類話,什麼命不命的,孩子就沒有這個觀念。”

所以,凡是缺少觀念的東西,往往都是在這個人成長過程中的親子關係有問題,最重要的是他的父母在養育過程當中可能言語交流是非常少的。

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父母缺乏跟孩子之間的交流,家長不愛跟孩子講話,在最開始的時候,可能只體現在孩子的語言發展比較慢。比如,我們發現有不少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其實是語言發展遲緩,發展遲緩的原因就在於父母沒有跟孩子多說話。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沃建中老師就曾經講過一個例子:父母一個北大畢業,一個清華畢業,都是高材生,結果孩子語言發展遲緩。 在查找原因時發現:媽媽性格內向,不愛講話;爸爸工作很忙,跟孩子的交流也少;他們僱的保姆也不愛說話,甚至能抱著孩子三四個小時不說一句話。結果這一切就造成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後來經過一年半的訓練,孩子才追上了正常人的語言水平。

不愛跟孩子講話,間接的影響就是,影響孩子思維的發展,不能很好地形成觀念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方式,其背後包含著文化,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價值觀念等等。孩子在家長的“嘮嘮叨叨"當中,一方面不斷地學習語言,一方面建立起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說,父母常跟孩子唸叨生命的可貴,孩子才會建立起珍惜生命的觀念。

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給家長的教育建議。

1、在孩子6歲前做“會嘮叨”的家長

在孩子6歲以前,要跟孩子多嘮叨一些生活中“細枝末節”的事情。這是小螞蟻不能隨便踩,刀是危險的等等。這時候的嘮叨孩子們是樂意聽的,孩子在家長看似瑣碎的嘮叨中不斷地學習詞彙、語句,並建立起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

不要覺得這些沒有用,孩子也不會懂,更不要覺得這是大媽、奶奶才會做的低水平的事,其實,家長講過的話做過的事兒都在孩子的頭腦中留下了印象和痕跡,在孩子以後的人生當中,這些印象都可能會蹦出來或者偷偷地在潛意識裡為孩子發揮作用。

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2、給孩子“發聲”的機會

  • 當孩子犯了錯,家長不要先急著批評,可以讓孩子先思考一會兒,給他一次“申訴”的機會。

看看有沒有合理的原因是家長沒有注意到的。就算孩子找不出合理的原因來解釋,在他思考和申訴的過程當中,孩子用自己的思維重新理解了一遍這個事件,家長再幫助孩子分析和引導會更有效果,孩子也不會因為自己沒有解釋的機會,而覺得自己被壓抑而委屈。

  • 當家長和孩子在對同一個事件上有不同意見時怎麼辦?

首先家長不要把自己置於權威的位置,認為自己的想法肯定比孩子更高明更有遠見。事實上,即使是成人,我們的想法也會受限於知識和經驗而有侷限性。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我們不妨聽一聽孩子自己的想法,在聽完之後,有時家長會發現孩子在一些事情上有很好的直覺,也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就算家長依然認為自己的是對的,通過跟孩子的交流,也會發現孩子的所關注的點到底在哪裡,在下一步的引導當中也會更有針對性。

有充分表達自己機會的孩子,不僅有了自己情緒的出口,而且在每一次的表達當中還增長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學會了人際交往的正確方法一雙向溝通。

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3、杜絕對孩子的暴力行為

打罵和冷暴力都會讓孩子成長在陰影之中。經常被家長言語貶低的孩子自卑。被家長關進小黑屋的孩子可能產生幽閉恐懼症。經常被家長打的孩子可能會暗暗地滋生暴力行為。

有人會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嚴格教育孩子難道是錯嗎?藥家鑫的媽媽也曾經發出同樣的感慨和疑問。豆媽想說:教育孩子肯定是需要的,但不一定得用暴力行為教育,我們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採用,講故事、看繪本、轉移注意力、替代等等很多方法大家都可以根據不同的教育場景來採用。

章瑩穎案反思:為什麼有的家庭會培養出高智商但卻會犯罪的孩子

4、不要過早地讓孩子觀看暴力血腥的內容。

在國外,影視內容都有嚴格的分級制度。在我國,也對影視劇有嚴格的審查制度。國際上已經達成共識:暴力血腥的內容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應該被嚴格限制。可是,偏偏有些家長卻忽視這個問題,甚至有一些家長還認為:就是要讓孩子面對真實的世界。這是一種武斷又危險的想法。

曾經聽過一位國學老師講了一個自己親身的經歷。小學五年級時,他的語文老師給他們講刑警大隊的故事,上來就描述了一個凶案現場,這位老師覺得這是文學,他卻嚇得很久都不敢獨自睡覺,甚至他到了四五十歲想到這件事還有害怕的感覺。這還僅僅是聽到而非見到暴力血腥的場面,就對一個五年級的孩子以後的人生產生這樣的影響,如果是更小的孩子呢?其實,這也是李玫瑾教授所講的觀和唸的形成,在觀到那些血腥暴力場面的一刻,有些念(也許就是犯罪的念)就產生了。再看看克里斯滕森,他頻頻流連於暗網,暗網中那些暗黑的畫面和知識對他的犯罪行為也是有助推作用的。

鑑於暴力血腥的鏡頭對孩子的衝擊力太大,建議家長一定要秉承這樣一個原則:能晚看就晚看,能不看就不看。

寫到這裡,我想跟家長說的是:我們不僅要教育孩子一些安全知識,避免像章瑩穎這樣的悲劇事件發生,更要從小正確地教育孩子,避免孩子變成克里斯滕森這樣危險的人物。在任何一個國家,家庭教育的責任都很大,不可忽視!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現在的倆娃媽,多平臺原創作者。不喜雞湯,不崇尚權威,秉承逗比的精神,努力用實踐檢驗理論,聚焦於“家長力”的真正增長。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