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自我效能感的4要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專業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一人”。他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涉及四個要素:

1、 真實體驗

失敗會帶來挫折感,成功又不常降臨。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那麼幫助孩子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時,不妨把目光從遠大的目標上轉移到孩子能勝任的簡單課題上,讓孩子能夠不斷勝任任務,體驗成功,建立起信心。

褚時健以自己種橙的經驗告誡年輕人“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底蘊技能提高,信心就提高,人就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去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要做的,便是不斷教孩子著眼於小事,磨練“底蘊技能”。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自我效能感的4要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專業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一人”。他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涉及四個要素:

1、 真實體驗

失敗會帶來挫折感,成功又不常降臨。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那麼幫助孩子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時,不妨把目光從遠大的目標上轉移到孩子能勝任的簡單課題上,讓孩子能夠不斷勝任任務,體驗成功,建立起信心。

褚時健以自己種橙的經驗告誡年輕人“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底蘊技能提高,信心就提高,人就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去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要做的,便是不斷教孩子著眼於小事,磨練“底蘊技能”。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榜樣作用

許多人都喜歡看勵志故事,知乎上關於“自律”的話題總能收穫超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我們之所以如此喜愛看別人的成功故事,是因為這些故事給了我們代理體驗,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覺得自己也能去完成困難的挑戰,達成目標,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到模仿的對象,觀察榜樣的行動,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自我效能感的4要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專業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一人”。他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涉及四個要素:

1、 真實體驗

失敗會帶來挫折感,成功又不常降臨。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那麼幫助孩子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時,不妨把目光從遠大的目標上轉移到孩子能勝任的簡單課題上,讓孩子能夠不斷勝任任務,體驗成功,建立起信心。

褚時健以自己種橙的經驗告誡年輕人“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底蘊技能提高,信心就提高,人就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去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要做的,便是不斷教孩子著眼於小事,磨練“底蘊技能”。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榜樣作用

許多人都喜歡看勵志故事,知乎上關於“自律”的話題總能收穫超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我們之所以如此喜愛看別人的成功故事,是因為這些故事給了我們代理體驗,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覺得自己也能去完成困難的挑戰,達成目標,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到模仿的對象,觀察榜樣的行動,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3、 獲得鼓勵

如果我們肯定孩子的行動,往往能激勵孩子下次表現得更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對孩子說“再試一試,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解題辦法”,“我相信你能做到的”,這些都是給到孩子的積極反饋。我們在情緒變得消極,猶豫著逃避和放棄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得到鼓勵和幫助,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這樣被寄希望於在困難時刻給予肯定和關懷的重要存在。獲得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自我效能感的4要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專業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一人”。他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涉及四個要素:

1、 真實體驗

失敗會帶來挫折感,成功又不常降臨。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那麼幫助孩子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時,不妨把目光從遠大的目標上轉移到孩子能勝任的簡單課題上,讓孩子能夠不斷勝任任務,體驗成功,建立起信心。

褚時健以自己種橙的經驗告誡年輕人“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底蘊技能提高,信心就提高,人就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去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要做的,便是不斷教孩子著眼於小事,磨練“底蘊技能”。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榜樣作用

許多人都喜歡看勵志故事,知乎上關於“自律”的話題總能收穫超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我們之所以如此喜愛看別人的成功故事,是因為這些故事給了我們代理體驗,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覺得自己也能去完成困難的挑戰,達成目標,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到模仿的對象,觀察榜樣的行動,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3、 獲得鼓勵

如果我們肯定孩子的行動,往往能激勵孩子下次表現得更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對孩子說“再試一試,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解題辦法”,“我相信你能做到的”,這些都是給到孩子的積極反饋。我們在情緒變得消極,猶豫著逃避和放棄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得到鼓勵和幫助,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這樣被寄希望於在困難時刻給予肯定和關懷的重要存在。獲得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4、 振奮士氣

回想高中時期,每年高考前,總有低年級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為高三的學姐學長“喊樓”鼓勁,整齊而聲勢浩大的“高考加油”一遍遍迴盪在校園裡,場面十分震撼人心!這樣的“喊樓”行動,釋放了高三學子的壓力,讓他們備受鼓舞,也激勵低年級的孩子要努力學習,以期今後在高考的戰場上出色表現。

當孩子在困難面前變得沮喪洩氣時,通過某些行動或儀式幫助孩子鼓起幹勁、讓孩子抖擻精神,或者令氣氛變得輕鬆的話,都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自我效能感的4要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專業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一人”。他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涉及四個要素:

1、 真實體驗

失敗會帶來挫折感,成功又不常降臨。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那麼幫助孩子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時,不妨把目光從遠大的目標上轉移到孩子能勝任的簡單課題上,讓孩子能夠不斷勝任任務,體驗成功,建立起信心。

褚時健以自己種橙的經驗告誡年輕人“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底蘊技能提高,信心就提高,人就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去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要做的,便是不斷教孩子著眼於小事,磨練“底蘊技能”。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榜樣作用

許多人都喜歡看勵志故事,知乎上關於“自律”的話題總能收穫超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我們之所以如此喜愛看別人的成功故事,是因為這些故事給了我們代理體驗,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覺得自己也能去完成困難的挑戰,達成目標,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到模仿的對象,觀察榜樣的行動,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3、 獲得鼓勵

如果我們肯定孩子的行動,往往能激勵孩子下次表現得更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對孩子說“再試一試,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解題辦法”,“我相信你能做到的”,這些都是給到孩子的積極反饋。我們在情緒變得消極,猶豫著逃避和放棄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得到鼓勵和幫助,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這樣被寄希望於在困難時刻給予肯定和關懷的重要存在。獲得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4、 振奮士氣

回想高中時期,每年高考前,總有低年級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為高三的學姐學長“喊樓”鼓勁,整齊而聲勢浩大的“高考加油”一遍遍迴盪在校園裡,場面十分震撼人心!這樣的“喊樓”行動,釋放了高三學子的壓力,讓他們備受鼓舞,也激勵低年級的孩子要努力學習,以期今後在高考的戰場上出色表現。

當孩子在困難面前變得沮喪洩氣時,通過某些行動或儀式幫助孩子鼓起幹勁、讓孩子抖擻精神,或者令氣氛變得輕鬆的話,都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日本花樣滑冰選手羽生結弦身上,自我效能4要素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羽生結弦因在平昌冬奧會男子花樣滑冰項目中奪得金牌而廣為人知,名聲大噪、備受矚目。這風光的一切自然離不開羽生結弦的勤奮刻苦,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的教練布萊恩·奧瑟。羽生結弦在奧瑟的帶領下成長為一名世界級的運動選手,原因之一便是自我效能感的大幅提升。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自我效能感的4要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專業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一人”。他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涉及四個要素:

1、 真實體驗

失敗會帶來挫折感,成功又不常降臨。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那麼幫助孩子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時,不妨把目光從遠大的目標上轉移到孩子能勝任的簡單課題上,讓孩子能夠不斷勝任任務,體驗成功,建立起信心。

褚時健以自己種橙的經驗告誡年輕人“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底蘊技能提高,信心就提高,人就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去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要做的,便是不斷教孩子著眼於小事,磨練“底蘊技能”。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榜樣作用

許多人都喜歡看勵志故事,知乎上關於“自律”的話題總能收穫超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我們之所以如此喜愛看別人的成功故事,是因為這些故事給了我們代理體驗,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覺得自己也能去完成困難的挑戰,達成目標,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到模仿的對象,觀察榜樣的行動,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3、 獲得鼓勵

如果我們肯定孩子的行動,往往能激勵孩子下次表現得更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對孩子說“再試一試,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解題辦法”,“我相信你能做到的”,這些都是給到孩子的積極反饋。我們在情緒變得消極,猶豫著逃避和放棄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得到鼓勵和幫助,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這樣被寄希望於在困難時刻給予肯定和關懷的重要存在。獲得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4、 振奮士氣

回想高中時期,每年高考前,總有低年級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為高三的學姐學長“喊樓”鼓勁,整齊而聲勢浩大的“高考加油”一遍遍迴盪在校園裡,場面十分震撼人心!這樣的“喊樓”行動,釋放了高三學子的壓力,讓他們備受鼓舞,也激勵低年級的孩子要努力學習,以期今後在高考的戰場上出色表現。

當孩子在困難面前變得沮喪洩氣時,通過某些行動或儀式幫助孩子鼓起幹勁、讓孩子抖擻精神,或者令氣氛變得輕鬆的話,都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日本花樣滑冰選手羽生結弦身上,自我效能4要素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羽生結弦因在平昌冬奧會男子花樣滑冰項目中奪得金牌而廣為人知,名聲大噪、備受矚目。這風光的一切自然離不開羽生結弦的勤奮刻苦,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的教練布萊恩·奧瑟。羽生結弦在奧瑟的帶領下成長為一名世界級的運動選手,原因之一便是自我效能感的大幅提升。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投入奧瑟的門下後,羽生結弦用幾個月的時間不斷地練習基本的滑冰技巧,基本技能的訓練為他積累了真實體驗,也為之後羽生結弦練就最擅長的高難度跳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練布萊恩·奧瑟本身就是寫進花滑名人堂的傳奇巨星,他曾在1987年贏得世錦賽男子單人滑金牌,是兩屆奧運會銀牌得主。對導師的選擇於成功非常重要,羽生結弦在這一點上受益匪淺,在榜樣作用的影響下,羽生結弦的自我效能快速提升,也得以更快地成長起來。

奧瑟特別擅長鼓勵自己的門徒。比賽中,當羽生完成一個高難度的後內結環四周跳動作時,奧瑟會大喊“結弦,太棒了”,並會欣喜若狂地鼓起掌來。在平時的訓練中,也會大聲稱讚“看,你做到了!”

每每到了比賽之前,奧瑟會幫助羽生結弦排除外界的干擾,防止他看到網上的匿名誹謗而導致心情低落。布萊恩·奧瑟很懂得如何在賽前幫助自己的弟子振奮士氣。

布萊恩·奧瑟無疑是提升自我效能的名師,在他的指導下,羽生結弦也飛快地成長起來,並取得無數耀眼的優異成績。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自我效能感的4要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專業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一人”。他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涉及四個要素:

1、 真實體驗

失敗會帶來挫折感,成功又不常降臨。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那麼幫助孩子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時,不妨把目光從遠大的目標上轉移到孩子能勝任的簡單課題上,讓孩子能夠不斷勝任任務,體驗成功,建立起信心。

褚時健以自己種橙的經驗告誡年輕人“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底蘊技能提高,信心就提高,人就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去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要做的,便是不斷教孩子著眼於小事,磨練“底蘊技能”。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榜樣作用

許多人都喜歡看勵志故事,知乎上關於“自律”的話題總能收穫超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我們之所以如此喜愛看別人的成功故事,是因為這些故事給了我們代理體驗,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覺得自己也能去完成困難的挑戰,達成目標,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到模仿的對象,觀察榜樣的行動,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3、 獲得鼓勵

如果我們肯定孩子的行動,往往能激勵孩子下次表現得更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對孩子說“再試一試,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解題辦法”,“我相信你能做到的”,這些都是給到孩子的積極反饋。我們在情緒變得消極,猶豫著逃避和放棄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得到鼓勵和幫助,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這樣被寄希望於在困難時刻給予肯定和關懷的重要存在。獲得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4、 振奮士氣

回想高中時期,每年高考前,總有低年級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為高三的學姐學長“喊樓”鼓勁,整齊而聲勢浩大的“高考加油”一遍遍迴盪在校園裡,場面十分震撼人心!這樣的“喊樓”行動,釋放了高三學子的壓力,讓他們備受鼓舞,也激勵低年級的孩子要努力學習,以期今後在高考的戰場上出色表現。

當孩子在困難面前變得沮喪洩氣時,通過某些行動或儀式幫助孩子鼓起幹勁、讓孩子抖擻精神,或者令氣氛變得輕鬆的話,都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日本花樣滑冰選手羽生結弦身上,自我效能4要素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羽生結弦因在平昌冬奧會男子花樣滑冰項目中奪得金牌而廣為人知,名聲大噪、備受矚目。這風光的一切自然離不開羽生結弦的勤奮刻苦,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的教練布萊恩·奧瑟。羽生結弦在奧瑟的帶領下成長為一名世界級的運動選手,原因之一便是自我效能感的大幅提升。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投入奧瑟的門下後,羽生結弦用幾個月的時間不斷地練習基本的滑冰技巧,基本技能的訓練為他積累了真實體驗,也為之後羽生結弦練就最擅長的高難度跳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練布萊恩·奧瑟本身就是寫進花滑名人堂的傳奇巨星,他曾在1987年贏得世錦賽男子單人滑金牌,是兩屆奧運會銀牌得主。對導師的選擇於成功非常重要,羽生結弦在這一點上受益匪淺,在榜樣作用的影響下,羽生結弦的自我效能快速提升,也得以更快地成長起來。

奧瑟特別擅長鼓勵自己的門徒。比賽中,當羽生完成一個高難度的後內結環四周跳動作時,奧瑟會大喊“結弦,太棒了”,並會欣喜若狂地鼓起掌來。在平時的訓練中,也會大聲稱讚“看,你做到了!”

每每到了比賽之前,奧瑟會幫助羽生結弦排除外界的干擾,防止他看到網上的匿名誹謗而導致心情低落。布萊恩·奧瑟很懂得如何在賽前幫助自己的弟子振奮士氣。

布萊恩·奧瑟無疑是提升自我效能的名師,在他的指導下,羽生結弦也飛快地成長起來,並取得無數耀眼的優異成績。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父母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儘管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幸遇到人生的導師和教練,但是父母依然可以通過練習,在家庭當中提高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

1、 稱讚孩子付出的努力

那些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的孩子,背後總是有善於培養他們自信心的父母。他們會稱讚完成了家庭作業的孩子說“真棒!今天完成得比昨天快呢,而且寫得很整齊”,而有些父母總是在無意識中打擊孩子對自己的信心,因為他們往往更注重事情的結果“這道題的答案不對啊,你是不是上課沒有好好聽?”

父母習慣於直接指出孩子的不足和錯誤,而忽略了孩子有能力在我們的提示下自己找到並修改錯誤。“真棒!作業都寫完啦,我想如果再仔細檢查一下,這份作業肯定能拿A”,只要一句稱讚和提示,孩子就能夠自己察覺問題,找到問題並解決它,這樣的體驗能夠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更願意去挑戰困難的事情,堅信憑藉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達成目標。

這種正向的積累將使孩子逐漸學會依靠自己去提升能力,這種來自自身的能量不容易因環境變化而改變,是孩子自信心的堅實基礎。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自我效能感的4要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專業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一人”。他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涉及四個要素:

1、 真實體驗

失敗會帶來挫折感,成功又不常降臨。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那麼幫助孩子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時,不妨把目光從遠大的目標上轉移到孩子能勝任的簡單課題上,讓孩子能夠不斷勝任任務,體驗成功,建立起信心。

褚時健以自己種橙的經驗告誡年輕人“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底蘊技能提高,信心就提高,人就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去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要做的,便是不斷教孩子著眼於小事,磨練“底蘊技能”。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榜樣作用

許多人都喜歡看勵志故事,知乎上關於“自律”的話題總能收穫超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我們之所以如此喜愛看別人的成功故事,是因為這些故事給了我們代理體驗,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覺得自己也能去完成困難的挑戰,達成目標,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到模仿的對象,觀察榜樣的行動,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3、 獲得鼓勵

如果我們肯定孩子的行動,往往能激勵孩子下次表現得更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對孩子說“再試一試,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解題辦法”,“我相信你能做到的”,這些都是給到孩子的積極反饋。我們在情緒變得消極,猶豫著逃避和放棄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得到鼓勵和幫助,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這樣被寄希望於在困難時刻給予肯定和關懷的重要存在。獲得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4、 振奮士氣

回想高中時期,每年高考前,總有低年級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為高三的學姐學長“喊樓”鼓勁,整齊而聲勢浩大的“高考加油”一遍遍迴盪在校園裡,場面十分震撼人心!這樣的“喊樓”行動,釋放了高三學子的壓力,讓他們備受鼓舞,也激勵低年級的孩子要努力學習,以期今後在高考的戰場上出色表現。

當孩子在困難面前變得沮喪洩氣時,通過某些行動或儀式幫助孩子鼓起幹勁、讓孩子抖擻精神,或者令氣氛變得輕鬆的話,都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日本花樣滑冰選手羽生結弦身上,自我效能4要素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羽生結弦因在平昌冬奧會男子花樣滑冰項目中奪得金牌而廣為人知,名聲大噪、備受矚目。這風光的一切自然離不開羽生結弦的勤奮刻苦,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的教練布萊恩·奧瑟。羽生結弦在奧瑟的帶領下成長為一名世界級的運動選手,原因之一便是自我效能感的大幅提升。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投入奧瑟的門下後,羽生結弦用幾個月的時間不斷地練習基本的滑冰技巧,基本技能的訓練為他積累了真實體驗,也為之後羽生結弦練就最擅長的高難度跳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練布萊恩·奧瑟本身就是寫進花滑名人堂的傳奇巨星,他曾在1987年贏得世錦賽男子單人滑金牌,是兩屆奧運會銀牌得主。對導師的選擇於成功非常重要,羽生結弦在這一點上受益匪淺,在榜樣作用的影響下,羽生結弦的自我效能快速提升,也得以更快地成長起來。

奧瑟特別擅長鼓勵自己的門徒。比賽中,當羽生完成一個高難度的後內結環四周跳動作時,奧瑟會大喊“結弦,太棒了”,並會欣喜若狂地鼓起掌來。在平時的訓練中,也會大聲稱讚“看,你做到了!”

每每到了比賽之前,奧瑟會幫助羽生結弦排除外界的干擾,防止他看到網上的匿名誹謗而導致心情低落。布萊恩·奧瑟很懂得如何在賽前幫助自己的弟子振奮士氣。

布萊恩·奧瑟無疑是提升自我效能的名師,在他的指導下,羽生結弦也飛快地成長起來,並取得無數耀眼的優異成績。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父母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儘管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幸遇到人生的導師和教練,但是父母依然可以通過練習,在家庭當中提高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

1、 稱讚孩子付出的努力

那些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的孩子,背後總是有善於培養他們自信心的父母。他們會稱讚完成了家庭作業的孩子說“真棒!今天完成得比昨天快呢,而且寫得很整齊”,而有些父母總是在無意識中打擊孩子對自己的信心,因為他們往往更注重事情的結果“這道題的答案不對啊,你是不是上課沒有好好聽?”

父母習慣於直接指出孩子的不足和錯誤,而忽略了孩子有能力在我們的提示下自己找到並修改錯誤。“真棒!作業都寫完啦,我想如果再仔細檢查一下,這份作業肯定能拿A”,只要一句稱讚和提示,孩子就能夠自己察覺問題,找到問題並解決它,這樣的體驗能夠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更願意去挑戰困難的事情,堅信憑藉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達成目標。

這種正向的積累將使孩子逐漸學會依靠自己去提升能力,這種來自自身的能量不容易因環境變化而改變,是孩子自信心的堅實基礎。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追求“最好的自己”

除了對孩子的行動給予積極反饋,父母還需要幫助孩子設立目標。有些孩子很容易把成敗看得很重,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他們學習的目標是“取得好成績”和“取得好名次”。我們都知道,勝者總是有限的,失敗和挫折才是人生的常態。以成功作為目標,就意味著除非成功,否則迎接我們的將是一次次的失敗。

父母引導孩子看重付出的努力和認真程度,幫助孩子追求“最好的自己”,那麼孩子就能漸漸形成起不服輸的態度,因為只要他們每一次朝著目標行動,就更接近 “最好的自己”,這種良性循環能幫助孩子透過成敗看到自己的成長。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自我效能感的4要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專業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一人”。他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涉及四個要素:

1、 真實體驗

失敗會帶來挫折感,成功又不常降臨。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那麼幫助孩子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時,不妨把目光從遠大的目標上轉移到孩子能勝任的簡單課題上,讓孩子能夠不斷勝任任務,體驗成功,建立起信心。

褚時健以自己種橙的經驗告誡年輕人“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底蘊技能提高,信心就提高,人就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去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要做的,便是不斷教孩子著眼於小事,磨練“底蘊技能”。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榜樣作用

許多人都喜歡看勵志故事,知乎上關於“自律”的話題總能收穫超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我們之所以如此喜愛看別人的成功故事,是因為這些故事給了我們代理體驗,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覺得自己也能去完成困難的挑戰,達成目標,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到模仿的對象,觀察榜樣的行動,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3、 獲得鼓勵

如果我們肯定孩子的行動,往往能激勵孩子下次表現得更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對孩子說“再試一試,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解題辦法”,“我相信你能做到的”,這些都是給到孩子的積極反饋。我們在情緒變得消極,猶豫著逃避和放棄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得到鼓勵和幫助,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這樣被寄希望於在困難時刻給予肯定和關懷的重要存在。獲得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4、 振奮士氣

回想高中時期,每年高考前,總有低年級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為高三的學姐學長“喊樓”鼓勁,整齊而聲勢浩大的“高考加油”一遍遍迴盪在校園裡,場面十分震撼人心!這樣的“喊樓”行動,釋放了高三學子的壓力,讓他們備受鼓舞,也激勵低年級的孩子要努力學習,以期今後在高考的戰場上出色表現。

當孩子在困難面前變得沮喪洩氣時,通過某些行動或儀式幫助孩子鼓起幹勁、讓孩子抖擻精神,或者令氣氛變得輕鬆的話,都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日本花樣滑冰選手羽生結弦身上,自我效能4要素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羽生結弦因在平昌冬奧會男子花樣滑冰項目中奪得金牌而廣為人知,名聲大噪、備受矚目。這風光的一切自然離不開羽生結弦的勤奮刻苦,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的教練布萊恩·奧瑟。羽生結弦在奧瑟的帶領下成長為一名世界級的運動選手,原因之一便是自我效能感的大幅提升。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投入奧瑟的門下後,羽生結弦用幾個月的時間不斷地練習基本的滑冰技巧,基本技能的訓練為他積累了真實體驗,也為之後羽生結弦練就最擅長的高難度跳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練布萊恩·奧瑟本身就是寫進花滑名人堂的傳奇巨星,他曾在1987年贏得世錦賽男子單人滑金牌,是兩屆奧運會銀牌得主。對導師的選擇於成功非常重要,羽生結弦在這一點上受益匪淺,在榜樣作用的影響下,羽生結弦的自我效能快速提升,也得以更快地成長起來。

奧瑟特別擅長鼓勵自己的門徒。比賽中,當羽生完成一個高難度的後內結環四周跳動作時,奧瑟會大喊“結弦,太棒了”,並會欣喜若狂地鼓起掌來。在平時的訓練中,也會大聲稱讚“看,你做到了!”

每每到了比賽之前,奧瑟會幫助羽生結弦排除外界的干擾,防止他看到網上的匿名誹謗而導致心情低落。布萊恩·奧瑟很懂得如何在賽前幫助自己的弟子振奮士氣。

布萊恩·奧瑟無疑是提升自我效能的名師,在他的指導下,羽生結弦也飛快地成長起來,並取得無數耀眼的優異成績。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父母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儘管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幸遇到人生的導師和教練,但是父母依然可以通過練習,在家庭當中提高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

1、 稱讚孩子付出的努力

那些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的孩子,背後總是有善於培養他們自信心的父母。他們會稱讚完成了家庭作業的孩子說“真棒!今天完成得比昨天快呢,而且寫得很整齊”,而有些父母總是在無意識中打擊孩子對自己的信心,因為他們往往更注重事情的結果“這道題的答案不對啊,你是不是上課沒有好好聽?”

父母習慣於直接指出孩子的不足和錯誤,而忽略了孩子有能力在我們的提示下自己找到並修改錯誤。“真棒!作業都寫完啦,我想如果再仔細檢查一下,這份作業肯定能拿A”,只要一句稱讚和提示,孩子就能夠自己察覺問題,找到問題並解決它,這樣的體驗能夠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更願意去挑戰困難的事情,堅信憑藉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達成目標。

這種正向的積累將使孩子逐漸學會依靠自己去提升能力,這種來自自身的能量不容易因環境變化而改變,是孩子自信心的堅實基礎。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追求“最好的自己”

除了對孩子的行動給予積極反饋,父母還需要幫助孩子設立目標。有些孩子很容易把成敗看得很重,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他們學習的目標是“取得好成績”和“取得好名次”。我們都知道,勝者總是有限的,失敗和挫折才是人生的常態。以成功作為目標,就意味著除非成功,否則迎接我們的將是一次次的失敗。

父母引導孩子看重付出的努力和認真程度,幫助孩子追求“最好的自己”,那麼孩子就能漸漸形成起不服輸的態度,因為只要他們每一次朝著目標行動,就更接近 “最好的自己”,這種良性循環能幫助孩子透過成敗看到自己的成長。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3、 父母的逆境故事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孩子),爸爸媽媽知道的比自己更多,去過更多的地方,自己解答不出的題目爸媽都會!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總是高大的,許多孩子都以自己的爸爸媽媽為偶像,似乎沒有什麼問題能夠難倒他們。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並不是什麼困難都難不倒,我們也曾經歷過挑戰和低谷,這將會使孩子感到無比驚訝,我們面對困難並戰勝挫折的經歷,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激動人心的,而孩子也會從中受到極大的鼓舞。

久世浩司在《抗壓力·親子篇》中分享了他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舉辦“親子抗壓力講座”時講到了孩子們的切身體會:“媽媽戰勝逆境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也有媽媽感慨道:“聽到我遭受挫折的故事,孩子非常驚訝。”

孩子們能從父母的逆境故事中獲得能量,獲得哪怕跌倒了也可以再試一次的勇氣。

"

新學期剛開學,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了一句孩子寫作業的事,一下子媽媽群就炸開了鍋。

有個媽媽說,“我家娃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難的題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氣得把自己的作業本都撕掉了!就這麼點芝麻小事兒就畏難,以後學習壓力更大了不知道怎麼辦。”

此言一出,許多媽媽都表示深有體會,自己家娃也是這樣的:

-拼圖拼一半拼不下去了就全部弄亂,扔回盒子裡

-明明是自己吵了很久要買的航空母艦模型,自己沒拼出個樣子還說等爸爸下班留給爸爸拼

-看到別人家孩子騎自行車說想騎,結果買回來騎了兩次,就說不會,不騎了!

有些家長氣得乾脆把孩子的東西扔掉。父母們很納悶,我也沒少鼓勵孩子呀?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誇孩子很棒,總是給孩子打氣加油,怎麼孩子一遇到難題還是會退縮呢?

孩子遇到困難就中途放棄;在進行某些興趣愛好或體育活動時,沒有想象中順利就失去幹勁;不願挑戰難題。很多孩子都存在過這些問題,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常以為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出了問題。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有沒有充分培養起自我效能感,決定了一個人是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是越挫越勇,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什麼是自我效能感呢?

自我效能感的英語為“self-efficacy”,在《抗壓力·親子篇》中這樣描述到:自我效能感意為“對達成既定目標和成果所需能力的確信”。

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對自己“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心。與模糊的自信相比,自我效能感賦於了孩子達成目標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擁有了去挑戰更高目標的動力。

在企業界備受尊崇的褚時健就是這樣一個越挫越勇,不斷挑戰更高目標的人。關於褚時健的一生,很少有人不佩服他。他青年從政,30歲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改造。中年從商,問鼎香菸品牌紅塔集團掌門人,退休前夕從巔峰摔落,鋃鐺入獄。古稀之年,一無所有的他白手起家,包山種橙,用十年時間從一代煙王變成一代橙王,85歲已是億萬富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儘管一生波折,但無論摔得有多慘,無論是怎樣的起點和年紀,褚老總是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耕耘。褚橙曾經遭遇嚴重質量問題,他選擇砍掉3.5萬棵橙樹保質量,而不是逃避問題或放棄。褚時健無疑是一個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萬科創始人王石說:“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

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那些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充滿著對自己所從事領域的信心。不同於盲目自信,他們對自己定下的目標,始終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夠達成,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比起空洞地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放棄”,激發孩子內在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更重要。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自我效能感的4要素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專業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被稱為“自我效能感研究第一人”。他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涉及四個要素:

1、 真實體驗

失敗會帶來挫折感,成功又不常降臨。如果父母想培養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那麼幫助孩子經歷一些小的成功體驗就是最好的選擇。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時,不妨把目光從遠大的目標上轉移到孩子能勝任的簡單課題上,讓孩子能夠不斷勝任任務,體驗成功,建立起信心。

褚時健以自己種橙的經驗告誡年輕人“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底蘊技能提高,信心就提高,人就會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去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要做的,便是不斷教孩子著眼於小事,磨練“底蘊技能”。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榜樣作用

許多人都喜歡看勵志故事,知乎上關於“自律”的話題總能收穫超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我們之所以如此喜愛看別人的成功故事,是因為這些故事給了我們代理體驗,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覺得自己也能去完成困難的挑戰,達成目標,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幫助孩子找到模仿的對象,觀察榜樣的行動,將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3、 獲得鼓勵

如果我們肯定孩子的行動,往往能激勵孩子下次表現得更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對孩子說“再試一試,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解題辦法”,“我相信你能做到的”,這些都是給到孩子的積極反饋。我們在情緒變得消極,猶豫著逃避和放棄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得到鼓勵和幫助,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這樣被寄希望於在困難時刻給予肯定和關懷的重要存在。獲得父母的鼓勵,是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4、 振奮士氣

回想高中時期,每年高考前,總有低年級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為高三的學姐學長“喊樓”鼓勁,整齊而聲勢浩大的“高考加油”一遍遍迴盪在校園裡,場面十分震撼人心!這樣的“喊樓”行動,釋放了高三學子的壓力,讓他們備受鼓舞,也激勵低年級的孩子要努力學習,以期今後在高考的戰場上出色表現。

當孩子在困難面前變得沮喪洩氣時,通過某些行動或儀式幫助孩子鼓起幹勁、讓孩子抖擻精神,或者令氣氛變得輕鬆的話,都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日本花樣滑冰選手羽生結弦身上,自我效能4要素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羽生結弦因在平昌冬奧會男子花樣滑冰項目中奪得金牌而廣為人知,名聲大噪、備受矚目。這風光的一切自然離不開羽生結弦的勤奮刻苦,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的教練布萊恩·奧瑟。羽生結弦在奧瑟的帶領下成長為一名世界級的運動選手,原因之一便是自我效能感的大幅提升。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在投入奧瑟的門下後,羽生結弦用幾個月的時間不斷地練習基本的滑冰技巧,基本技能的訓練為他積累了真實體驗,也為之後羽生結弦練就最擅長的高難度跳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練布萊恩·奧瑟本身就是寫進花滑名人堂的傳奇巨星,他曾在1987年贏得世錦賽男子單人滑金牌,是兩屆奧運會銀牌得主。對導師的選擇於成功非常重要,羽生結弦在這一點上受益匪淺,在榜樣作用的影響下,羽生結弦的自我效能快速提升,也得以更快地成長起來。

奧瑟特別擅長鼓勵自己的門徒。比賽中,當羽生完成一個高難度的後內結環四周跳動作時,奧瑟會大喊“結弦,太棒了”,並會欣喜若狂地鼓起掌來。在平時的訓練中,也會大聲稱讚“看,你做到了!”

每每到了比賽之前,奧瑟會幫助羽生結弦排除外界的干擾,防止他看到網上的匿名誹謗而導致心情低落。布萊恩·奧瑟很懂得如何在賽前幫助自己的弟子振奮士氣。

布萊恩·奧瑟無疑是提升自我效能的名師,在他的指導下,羽生結弦也飛快地成長起來,並取得無數耀眼的優異成績。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父母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儘管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幸遇到人生的導師和教練,但是父母依然可以通過練習,在家庭當中提高孩子“只要去做就能成功”的信念。

1、 稱讚孩子付出的努力

那些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的孩子,背後總是有善於培養他們自信心的父母。他們會稱讚完成了家庭作業的孩子說“真棒!今天完成得比昨天快呢,而且寫得很整齊”,而有些父母總是在無意識中打擊孩子對自己的信心,因為他們往往更注重事情的結果“這道題的答案不對啊,你是不是上課沒有好好聽?”

父母習慣於直接指出孩子的不足和錯誤,而忽略了孩子有能力在我們的提示下自己找到並修改錯誤。“真棒!作業都寫完啦,我想如果再仔細檢查一下,這份作業肯定能拿A”,只要一句稱讚和提示,孩子就能夠自己察覺問題,找到問題並解決它,這樣的體驗能夠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更願意去挑戰困難的事情,堅信憑藉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達成目標。

這種正向的積累將使孩子逐漸學會依靠自己去提升能力,這種來自自身的能量不容易因環境變化而改變,是孩子自信心的堅實基礎。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2、 追求“最好的自己”

除了對孩子的行動給予積極反饋,父母還需要幫助孩子設立目標。有些孩子很容易把成敗看得很重,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他們學習的目標是“取得好成績”和“取得好名次”。我們都知道,勝者總是有限的,失敗和挫折才是人生的常態。以成功作為目標,就意味著除非成功,否則迎接我們的將是一次次的失敗。

父母引導孩子看重付出的努力和認真程度,幫助孩子追求“最好的自己”,那麼孩子就能漸漸形成起不服輸的態度,因為只要他們每一次朝著目標行動,就更接近 “最好的自己”,這種良性循環能幫助孩子透過成敗看到自己的成長。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3、 父母的逆境故事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孩子),爸爸媽媽知道的比自己更多,去過更多的地方,自己解答不出的題目爸媽都會!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總是高大的,許多孩子都以自己的爸爸媽媽為偶像,似乎沒有什麼問題能夠難倒他們。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並不是什麼困難都難不倒,我們也曾經歷過挑戰和低谷,這將會使孩子感到無比驚訝,我們面對困難並戰勝挫折的經歷,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激動人心的,而孩子也會從中受到極大的鼓舞。

久世浩司在《抗壓力·親子篇》中分享了他在日本NHK教育電視臺舉辦“親子抗壓力講座”時講到了孩子們的切身體會:“媽媽戰勝逆境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也有媽媽感慨道:“聽到我遭受挫折的故事,孩子非常驚訝。”

孩子們能從父母的逆境故事中獲得能量,獲得哪怕跌倒了也可以再試一次的勇氣。

“媽媽,我不會”:孩子畏難怕事,你教對了嗎?

拼不上拼圖,解不開題目都是小事,但從長遠考慮的父母能從這些小事中幫孩子建立起對自己能力和價值的信心。

我們的孩子也許無法成為下一個褚時健,或者下一個羽生結弦,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他的潛力遠遠大於自己的想象,成功也許會來得晚一些,但它終將犒賞那些努力做到最好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