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不完美媽媽 漂流 菲姐育兒園 2019-09-02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什麼是嚴厲控制型父母?

嚴厲控制型父母表現為:通過嚴厲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子女只能遵守父母定的規矩,沒有選擇,沒有自由。

不光是批評打罵孩子的父母,有些笑容鞠講道理的父母,也屬於嚴厲控制型。

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孩子不對,我跟他講道理總行了吧!於是孩子一刻不順從,父母一刻不停止說教,直到孩子屈從為止。

嚴厲控制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父母是親子關係中唯一的主導者,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去執行,沒有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也發展不出感到“我能行”的技能。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什麼是嚴厲控制型父母?

嚴厲控制型父母表現為:通過嚴厲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子女只能遵守父母定的規矩,沒有選擇,沒有自由。

不光是批評打罵孩子的父母,有些笑容鞠講道理的父母,也屬於嚴厲控制型。

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孩子不對,我跟他講道理總行了吧!於是孩子一刻不順從,父母一刻不停止說教,直到孩子屈從為止。

嚴厲控制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父母是親子關係中唯一的主導者,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去執行,沒有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也發展不出感到“我能行”的技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嚴厲控制型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父母的嚴厲控制,使孩子的行為始終依靠外在控制。父母需要隨時捕捉孩子的行為,判斷好壞,以便進行獎勵或懲罰。

父母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孩子就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更別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尤其是嚴厲的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認為,懲罰的長期效果有下面四種表現:1、憤恨2、報復3、反叛4、退縮 偷偷摸摸 自卑

就像我在超市遇到的母子。兩個女兒在母親的呵斥下,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直接回應:“挑好了。”

小兒子則用哭喊撲打進行反抗。

母親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大了以後反叛行為會更強烈,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兩個女孩兒也會越來越畏縮,不斷放棄自我來尋求母親的認可。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什麼是嚴厲控制型父母?

嚴厲控制型父母表現為:通過嚴厲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子女只能遵守父母定的規矩,沒有選擇,沒有自由。

不光是批評打罵孩子的父母,有些笑容鞠講道理的父母,也屬於嚴厲控制型。

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孩子不對,我跟他講道理總行了吧!於是孩子一刻不順從,父母一刻不停止說教,直到孩子屈從為止。

嚴厲控制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父母是親子關係中唯一的主導者,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去執行,沒有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也發展不出感到“我能行”的技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嚴厲控制型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父母的嚴厲控制,使孩子的行為始終依靠外在控制。父母需要隨時捕捉孩子的行為,判斷好壞,以便進行獎勵或懲罰。

父母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孩子就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更別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尤其是嚴厲的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認為,懲罰的長期效果有下面四種表現:1、憤恨2、報復3、反叛4、退縮 偷偷摸摸 自卑

就像我在超市遇到的母子。兩個女兒在母親的呵斥下,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直接回應:“挑好了。”

小兒子則用哭喊撲打進行反抗。

母親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大了以後反叛行為會更強烈,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兩個女孩兒也會越來越畏縮,不斷放棄自我來尋求母親的認可。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鄰居有一個兒子鼕鼕,今年20歲了。兩口子老來得子,從來不打罵孩子。平常也是呵護備至,每天從頭管到腳,有一點不合適都要念叨唸叨。

東東15歲那年,有一次被母親嘮叨急了,一拳錘在了玻璃門上。雖然手上流著血,可是世界立馬清淨了。母親驚詫害怕的眼神,讓東東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在接受嚴厲批評或者懲罰的時候,是否心中充滿了負面情緒?是否想要反抗或掩蓋錯誤來避免羞辱?或者放棄原則討好別人?

陰雲密佈的土地上,是沒辦法結出積極樂觀的小果實的,對你的孩子更是這樣。

如果嚴厲控制有用,那天底下還有平凡人嗎?畢竟,成年人想要收拾一個小孩子,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能打罵,不講道理,我們還能怎麼辦?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什麼是嚴厲控制型父母?

嚴厲控制型父母表現為:通過嚴厲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子女只能遵守父母定的規矩,沒有選擇,沒有自由。

不光是批評打罵孩子的父母,有些笑容鞠講道理的父母,也屬於嚴厲控制型。

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孩子不對,我跟他講道理總行了吧!於是孩子一刻不順從,父母一刻不停止說教,直到孩子屈從為止。

嚴厲控制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父母是親子關係中唯一的主導者,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去執行,沒有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也發展不出感到“我能行”的技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嚴厲控制型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父母的嚴厲控制,使孩子的行為始終依靠外在控制。父母需要隨時捕捉孩子的行為,判斷好壞,以便進行獎勵或懲罰。

父母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孩子就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更別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尤其是嚴厲的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認為,懲罰的長期效果有下面四種表現:1、憤恨2、報復3、反叛4、退縮 偷偷摸摸 自卑

就像我在超市遇到的母子。兩個女兒在母親的呵斥下,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直接回應:“挑好了。”

小兒子則用哭喊撲打進行反抗。

母親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大了以後反叛行為會更強烈,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兩個女孩兒也會越來越畏縮,不斷放棄自我來尋求母親的認可。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鄰居有一個兒子鼕鼕,今年20歲了。兩口子老來得子,從來不打罵孩子。平常也是呵護備至,每天從頭管到腳,有一點不合適都要念叨唸叨。

東東15歲那年,有一次被母親嘮叨急了,一拳錘在了玻璃門上。雖然手上流著血,可是世界立馬清淨了。母親驚詫害怕的眼神,讓東東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在接受嚴厲批評或者懲罰的時候,是否心中充滿了負面情緒?是否想要反抗或掩蓋錯誤來避免羞辱?或者放棄原則討好別人?

陰雲密佈的土地上,是沒辦法結出積極樂觀的小果實的,對你的孩子更是這樣。

如果嚴厲控制有用,那天底下還有平凡人嗎?畢竟,成年人想要收拾一個小孩子,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能打罵,不講道理,我們還能怎麼辦?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不可否認,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一些教育方法,對我們這一代父母和孩子已經不適用了。

我要討論的不是怎麼讓孩子乖乖聽話,而是讓孩子合作、上進、有尊嚴地成長。

【當遇到問題時】問話比告知答案重要,讓孩子學著有主見。

嚴厲控制型父母的典型特徵:我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必須聽話!

你問他:“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怎樣人呢?”

他多半會說:“希望孩子有主見有魄力,是一個優秀的人。”

這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

有主見的孩子是從小培養的,而不是隨著孩子18歲成年,自動生成的。遇到問題時多問孩子個為什麼,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更好。儘管這會花費我們很多的精力和時間。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什麼是嚴厲控制型父母?

嚴厲控制型父母表現為:通過嚴厲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子女只能遵守父母定的規矩,沒有選擇,沒有自由。

不光是批評打罵孩子的父母,有些笑容鞠講道理的父母,也屬於嚴厲控制型。

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孩子不對,我跟他講道理總行了吧!於是孩子一刻不順從,父母一刻不停止說教,直到孩子屈從為止。

嚴厲控制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父母是親子關係中唯一的主導者,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去執行,沒有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也發展不出感到“我能行”的技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嚴厲控制型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父母的嚴厲控制,使孩子的行為始終依靠外在控制。父母需要隨時捕捉孩子的行為,判斷好壞,以便進行獎勵或懲罰。

父母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孩子就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更別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尤其是嚴厲的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認為,懲罰的長期效果有下面四種表現:1、憤恨2、報復3、反叛4、退縮 偷偷摸摸 自卑

就像我在超市遇到的母子。兩個女兒在母親的呵斥下,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直接回應:“挑好了。”

小兒子則用哭喊撲打進行反抗。

母親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大了以後反叛行為會更強烈,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兩個女孩兒也會越來越畏縮,不斷放棄自我來尋求母親的認可。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鄰居有一個兒子鼕鼕,今年20歲了。兩口子老來得子,從來不打罵孩子。平常也是呵護備至,每天從頭管到腳,有一點不合適都要念叨唸叨。

東東15歲那年,有一次被母親嘮叨急了,一拳錘在了玻璃門上。雖然手上流著血,可是世界立馬清淨了。母親驚詫害怕的眼神,讓東東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在接受嚴厲批評或者懲罰的時候,是否心中充滿了負面情緒?是否想要反抗或掩蓋錯誤來避免羞辱?或者放棄原則討好別人?

陰雲密佈的土地上,是沒辦法結出積極樂觀的小果實的,對你的孩子更是這樣。

如果嚴厲控制有用,那天底下還有平凡人嗎?畢竟,成年人想要收拾一個小孩子,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能打罵,不講道理,我們還能怎麼辦?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不可否認,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一些教育方法,對我們這一代父母和孩子已經不適用了。

我要討論的不是怎麼讓孩子乖乖聽話,而是讓孩子合作、上進、有尊嚴地成長。

【當遇到問題時】問話比告知答案重要,讓孩子學著有主見。

嚴厲控制型父母的典型特徵:我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必須聽話!

你問他:“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怎樣人呢?”

他多半會說:“希望孩子有主見有魄力,是一個優秀的人。”

這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

有主見的孩子是從小培養的,而不是隨著孩子18歲成年,自動生成的。遇到問題時多問孩子個為什麼,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更好。儘管這會花費我們很多的精力和時間。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假期裡想著出去玩兒。初步鎖定了兩個地方:一家新開的大型遊樂場。一處是高山漂流。

家長或許會考慮經濟因素,決定去新開的遊樂場,享受開業優惠。或者覺得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驚險又刺激。

既然是全家活動,不妨藉著這個機會問問孩子的看法:

  • 我們為什麼要出去玩兒呢?
  • 你願意是哪一處,為什麼?

其實我們以前也經常出去,只是有時候大人很開心,孩子看起來興致缺缺。

兒子說:大人為什麼不偏食呢?因為他們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很貼切,是不是?

終於,我發現了這個“問問題大法”。

孩子的考慮結果如下:

  • 平常不在學校就在家裡,太悶了。出去轉轉能見世面,也能放鬆心情。
  • 遊樂設施大同小異。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真實又刺激。
  • 遊樂遊樂場雖然有優惠,可是平常經常玩兒不新鮮。還是高山漂流更能放鬆心情。

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怎樣去得到,不對抗的親子關係真好!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什麼是嚴厲控制型父母?

嚴厲控制型父母表現為:通過嚴厲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子女只能遵守父母定的規矩,沒有選擇,沒有自由。

不光是批評打罵孩子的父母,有些笑容鞠講道理的父母,也屬於嚴厲控制型。

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孩子不對,我跟他講道理總行了吧!於是孩子一刻不順從,父母一刻不停止說教,直到孩子屈從為止。

嚴厲控制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父母是親子關係中唯一的主導者,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去執行,沒有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也發展不出感到“我能行”的技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嚴厲控制型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父母的嚴厲控制,使孩子的行為始終依靠外在控制。父母需要隨時捕捉孩子的行為,判斷好壞,以便進行獎勵或懲罰。

父母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孩子就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更別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尤其是嚴厲的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認為,懲罰的長期效果有下面四種表現:1、憤恨2、報復3、反叛4、退縮 偷偷摸摸 自卑

就像我在超市遇到的母子。兩個女兒在母親的呵斥下,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直接回應:“挑好了。”

小兒子則用哭喊撲打進行反抗。

母親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大了以後反叛行為會更強烈,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兩個女孩兒也會越來越畏縮,不斷放棄自我來尋求母親的認可。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鄰居有一個兒子鼕鼕,今年20歲了。兩口子老來得子,從來不打罵孩子。平常也是呵護備至,每天從頭管到腳,有一點不合適都要念叨唸叨。

東東15歲那年,有一次被母親嘮叨急了,一拳錘在了玻璃門上。雖然手上流著血,可是世界立馬清淨了。母親驚詫害怕的眼神,讓東東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在接受嚴厲批評或者懲罰的時候,是否心中充滿了負面情緒?是否想要反抗或掩蓋錯誤來避免羞辱?或者放棄原則討好別人?

陰雲密佈的土地上,是沒辦法結出積極樂觀的小果實的,對你的孩子更是這樣。

如果嚴厲控制有用,那天底下還有平凡人嗎?畢竟,成年人想要收拾一個小孩子,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能打罵,不講道理,我們還能怎麼辦?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不可否認,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一些教育方法,對我們這一代父母和孩子已經不適用了。

我要討論的不是怎麼讓孩子乖乖聽話,而是讓孩子合作、上進、有尊嚴地成長。

【當遇到問題時】問話比告知答案重要,讓孩子學著有主見。

嚴厲控制型父母的典型特徵:我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必須聽話!

你問他:“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怎樣人呢?”

他多半會說:“希望孩子有主見有魄力,是一個優秀的人。”

這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

有主見的孩子是從小培養的,而不是隨著孩子18歲成年,自動生成的。遇到問題時多問孩子個為什麼,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更好。儘管這會花費我們很多的精力和時間。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假期裡想著出去玩兒。初步鎖定了兩個地方:一家新開的大型遊樂場。一處是高山漂流。

家長或許會考慮經濟因素,決定去新開的遊樂場,享受開業優惠。或者覺得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驚險又刺激。

既然是全家活動,不妨藉著這個機會問問孩子的看法:

  • 我們為什麼要出去玩兒呢?
  • 你願意是哪一處,為什麼?

其實我們以前也經常出去,只是有時候大人很開心,孩子看起來興致缺缺。

兒子說:大人為什麼不偏食呢?因為他們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很貼切,是不是?

終於,我發現了這個“問問題大法”。

孩子的考慮結果如下:

  • 平常不在學校就在家裡,太悶了。出去轉轉能見世面,也能放鬆心情。
  • 遊樂設施大同小異。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真實又刺激。
  • 遊樂遊樂場雖然有優惠,可是平常經常玩兒不新鮮。還是高山漂流更能放鬆心情。

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怎樣去得到,不對抗的親子關係真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佈置任務時】責任劃分比監督管用,讓孩子學著有擔當。

每天監督孩子的言行真的很累,而且沒用!因為我們不在身邊時,孩子就不會再那樣做,或者不知道該怎做。

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劃分責任區,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假期裡孩子們是比較放鬆的。有的就開始晚睡並且晚起。早晨怎樣喊孩子起床吃飯呢?

有的父母見孩子沒起床,就大聲批評:“你個懶蛋,晚上不要再看電視了!”

也有的會一遍又一遍地喊,直到孩子用被單把頭蒙起來,父母自己生氣又凌亂。

我家的經驗是這樣的:只喊一遍,告訴他10分鐘後開始吃飯。

如果孩子不起,那就等著吃中午那一頓吧。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什麼是嚴厲控制型父母?

嚴厲控制型父母表現為:通過嚴厲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子女只能遵守父母定的規矩,沒有選擇,沒有自由。

不光是批評打罵孩子的父母,有些笑容鞠講道理的父母,也屬於嚴厲控制型。

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孩子不對,我跟他講道理總行了吧!於是孩子一刻不順從,父母一刻不停止說教,直到孩子屈從為止。

嚴厲控制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父母是親子關係中唯一的主導者,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去執行,沒有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也發展不出感到“我能行”的技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嚴厲控制型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父母的嚴厲控制,使孩子的行為始終依靠外在控制。父母需要隨時捕捉孩子的行為,判斷好壞,以便進行獎勵或懲罰。

父母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孩子就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更別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尤其是嚴厲的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認為,懲罰的長期效果有下面四種表現:1、憤恨2、報復3、反叛4、退縮 偷偷摸摸 自卑

就像我在超市遇到的母子。兩個女兒在母親的呵斥下,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直接回應:“挑好了。”

小兒子則用哭喊撲打進行反抗。

母親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大了以後反叛行為會更強烈,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兩個女孩兒也會越來越畏縮,不斷放棄自我來尋求母親的認可。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鄰居有一個兒子鼕鼕,今年20歲了。兩口子老來得子,從來不打罵孩子。平常也是呵護備至,每天從頭管到腳,有一點不合適都要念叨唸叨。

東東15歲那年,有一次被母親嘮叨急了,一拳錘在了玻璃門上。雖然手上流著血,可是世界立馬清淨了。母親驚詫害怕的眼神,讓東東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在接受嚴厲批評或者懲罰的時候,是否心中充滿了負面情緒?是否想要反抗或掩蓋錯誤來避免羞辱?或者放棄原則討好別人?

陰雲密佈的土地上,是沒辦法結出積極樂觀的小果實的,對你的孩子更是這樣。

如果嚴厲控制有用,那天底下還有平凡人嗎?畢竟,成年人想要收拾一個小孩子,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能打罵,不講道理,我們還能怎麼辦?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不可否認,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一些教育方法,對我們這一代父母和孩子已經不適用了。

我要討論的不是怎麼讓孩子乖乖聽話,而是讓孩子合作、上進、有尊嚴地成長。

【當遇到問題時】問話比告知答案重要,讓孩子學著有主見。

嚴厲控制型父母的典型特徵:我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必須聽話!

你問他:“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怎樣人呢?”

他多半會說:“希望孩子有主見有魄力,是一個優秀的人。”

這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

有主見的孩子是從小培養的,而不是隨著孩子18歲成年,自動生成的。遇到問題時多問孩子個為什麼,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更好。儘管這會花費我們很多的精力和時間。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假期裡想著出去玩兒。初步鎖定了兩個地方:一家新開的大型遊樂場。一處是高山漂流。

家長或許會考慮經濟因素,決定去新開的遊樂場,享受開業優惠。或者覺得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驚險又刺激。

既然是全家活動,不妨藉著這個機會問問孩子的看法:

  • 我們為什麼要出去玩兒呢?
  • 你願意是哪一處,為什麼?

其實我們以前也經常出去,只是有時候大人很開心,孩子看起來興致缺缺。

兒子說:大人為什麼不偏食呢?因為他們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很貼切,是不是?

終於,我發現了這個“問問題大法”。

孩子的考慮結果如下:

  • 平常不在學校就在家裡,太悶了。出去轉轉能見世面,也能放鬆心情。
  • 遊樂設施大同小異。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真實又刺激。
  • 遊樂遊樂場雖然有優惠,可是平常經常玩兒不新鮮。還是高山漂流更能放鬆心情。

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怎樣去得到,不對抗的親子關係真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佈置任務時】責任劃分比監督管用,讓孩子學著有擔當。

每天監督孩子的言行真的很累,而且沒用!因為我們不在身邊時,孩子就不會再那樣做,或者不知道該怎做。

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劃分責任區,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假期裡孩子們是比較放鬆的。有的就開始晚睡並且晚起。早晨怎樣喊孩子起床吃飯呢?

有的父母見孩子沒起床,就大聲批評:“你個懶蛋,晚上不要再看電視了!”

也有的會一遍又一遍地喊,直到孩子用被單把頭蒙起來,父母自己生氣又凌亂。

我家的經驗是這樣的:只喊一遍,告訴他10分鐘後開始吃飯。

如果孩子不起,那就等著吃中午那一頓吧。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媽媽負責做好早餐,起床吃飯是孩子的事。你既然選擇不起床,就要為餓半天肚子這件事負責任。

你早上九點鐘起來告訴我,快餓死了。我很明白你的感受,但是不會為你加餐或者買零食,因為我不為你的選擇負責任。

這樣孩子在做決定之前,就會考慮一下後果,看看自己是否願意承擔。

父母監督總有看不到的時候,當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任成為習慣,就會變得有擔當。

【發生衝突時】尊重比嚴厲更有效,讓自己和孩子都有尊嚴。

孩子做了一件很過分的事,難道父母不應該生氣嗎?

尤其是孩子故意激怒你的時候,父母不應該嚴厲地懲罰他嗎?

難道讓我們放棄做父母的責任,對孩子不管不問嗎?!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什麼是嚴厲控制型父母?

嚴厲控制型父母表現為:通過嚴厲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子女只能遵守父母定的規矩,沒有選擇,沒有自由。

不光是批評打罵孩子的父母,有些笑容鞠講道理的父母,也屬於嚴厲控制型。

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孩子不對,我跟他講道理總行了吧!於是孩子一刻不順從,父母一刻不停止說教,直到孩子屈從為止。

嚴厲控制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父母是親子關係中唯一的主導者,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去執行,沒有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也發展不出感到“我能行”的技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嚴厲控制型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父母的嚴厲控制,使孩子的行為始終依靠外在控制。父母需要隨時捕捉孩子的行為,判斷好壞,以便進行獎勵或懲罰。

父母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孩子就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更別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尤其是嚴厲的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認為,懲罰的長期效果有下面四種表現:1、憤恨2、報復3、反叛4、退縮 偷偷摸摸 自卑

就像我在超市遇到的母子。兩個女兒在母親的呵斥下,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直接回應:“挑好了。”

小兒子則用哭喊撲打進行反抗。

母親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大了以後反叛行為會更強烈,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兩個女孩兒也會越來越畏縮,不斷放棄自我來尋求母親的認可。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鄰居有一個兒子鼕鼕,今年20歲了。兩口子老來得子,從來不打罵孩子。平常也是呵護備至,每天從頭管到腳,有一點不合適都要念叨唸叨。

東東15歲那年,有一次被母親嘮叨急了,一拳錘在了玻璃門上。雖然手上流著血,可是世界立馬清淨了。母親驚詫害怕的眼神,讓東東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在接受嚴厲批評或者懲罰的時候,是否心中充滿了負面情緒?是否想要反抗或掩蓋錯誤來避免羞辱?或者放棄原則討好別人?

陰雲密佈的土地上,是沒辦法結出積極樂觀的小果實的,對你的孩子更是這樣。

如果嚴厲控制有用,那天底下還有平凡人嗎?畢竟,成年人想要收拾一個小孩子,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能打罵,不講道理,我們還能怎麼辦?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不可否認,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一些教育方法,對我們這一代父母和孩子已經不適用了。

我要討論的不是怎麼讓孩子乖乖聽話,而是讓孩子合作、上進、有尊嚴地成長。

【當遇到問題時】問話比告知答案重要,讓孩子學著有主見。

嚴厲控制型父母的典型特徵:我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必須聽話!

你問他:“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怎樣人呢?”

他多半會說:“希望孩子有主見有魄力,是一個優秀的人。”

這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

有主見的孩子是從小培養的,而不是隨著孩子18歲成年,自動生成的。遇到問題時多問孩子個為什麼,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更好。儘管這會花費我們很多的精力和時間。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假期裡想著出去玩兒。初步鎖定了兩個地方:一家新開的大型遊樂場。一處是高山漂流。

家長或許會考慮經濟因素,決定去新開的遊樂場,享受開業優惠。或者覺得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驚險又刺激。

既然是全家活動,不妨藉著這個機會問問孩子的看法:

  • 我們為什麼要出去玩兒呢?
  • 你願意是哪一處,為什麼?

其實我們以前也經常出去,只是有時候大人很開心,孩子看起來興致缺缺。

兒子說:大人為什麼不偏食呢?因為他們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很貼切,是不是?

終於,我發現了這個“問問題大法”。

孩子的考慮結果如下:

  • 平常不在學校就在家裡,太悶了。出去轉轉能見世面,也能放鬆心情。
  • 遊樂設施大同小異。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真實又刺激。
  • 遊樂遊樂場雖然有優惠,可是平常經常玩兒不新鮮。還是高山漂流更能放鬆心情。

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怎樣去得到,不對抗的親子關係真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佈置任務時】責任劃分比監督管用,讓孩子學著有擔當。

每天監督孩子的言行真的很累,而且沒用!因為我們不在身邊時,孩子就不會再那樣做,或者不知道該怎做。

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劃分責任區,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假期裡孩子們是比較放鬆的。有的就開始晚睡並且晚起。早晨怎樣喊孩子起床吃飯呢?

有的父母見孩子沒起床,就大聲批評:“你個懶蛋,晚上不要再看電視了!”

也有的會一遍又一遍地喊,直到孩子用被單把頭蒙起來,父母自己生氣又凌亂。

我家的經驗是這樣的:只喊一遍,告訴他10分鐘後開始吃飯。

如果孩子不起,那就等著吃中午那一頓吧。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媽媽負責做好早餐,起床吃飯是孩子的事。你既然選擇不起床,就要為餓半天肚子這件事負責任。

你早上九點鐘起來告訴我,快餓死了。我很明白你的感受,但是不會為你加餐或者買零食,因為我不為你的選擇負責任。

這樣孩子在做決定之前,就會考慮一下後果,看看自己是否願意承擔。

父母監督總有看不到的時候,當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任成為習慣,就會變得有擔當。

【發生衝突時】尊重比嚴厲更有效,讓自己和孩子都有尊嚴。

孩子做了一件很過分的事,難道父母不應該生氣嗎?

尤其是孩子故意激怒你的時候,父母不應該嚴厲地懲罰他嗎?

難道讓我們放棄做父母的責任,對孩子不管不問嗎?!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當然不是的!只是我們在盛怒之下,處理問題的效果並不好。

神經學專家保羅·麥克裡恩,提出了大腦的“三位一體”假設。即人類的大腦由爬行動物腦、古哺乳動物腦、新哺乳動物腦組成。爬行動物腦包括腦幹和小腦。語言或非語言對抗都會引發爬行動物腦的各種反應,人就會像攻擊的爬行動物那樣進行反擊。

俗話說,“打人沒好手,罵人沒好口”,就是爬行動物腦在發生作用。

面對行為不當的孩子,我們是任由爬行動物腦接管我們的身體,進行攻擊和反抗呢?還是為孩子做好控制情緒的榜樣呢?

  1. 這個時候我們要閉上嘴,避免口不擇言。手背後,避免粗暴的身體接觸。這是對自己也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
  2. 我們可以暫時走開。留出時間和空間,先讓自己和孩子冷靜下來。
  3. 當我們足夠冷靜時,告訴孩子我們接下來會怎麼做:
  • 我很抱歉你這麼生氣,但是我不接受你做法。
  • 如果你不能尊重我,我不會和你說話,或者處理問題。
  • 當你心平氣和的時候,我很願意和你一起討論,讓你不那麼生氣的方法。

只有控制好情緒,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同時也為孩子樹立控制情緒的榜樣。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什麼是嚴厲控制型父母?

嚴厲控制型父母表現為:通過嚴厲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子女只能遵守父母定的規矩,沒有選擇,沒有自由。

不光是批評打罵孩子的父母,有些笑容鞠講道理的父母,也屬於嚴厲控制型。

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孩子不對,我跟他講道理總行了吧!於是孩子一刻不順從,父母一刻不停止說教,直到孩子屈從為止。

嚴厲控制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父母是親子關係中唯一的主導者,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去執行,沒有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也發展不出感到“我能行”的技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嚴厲控制型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父母的嚴厲控制,使孩子的行為始終依靠外在控制。父母需要隨時捕捉孩子的行為,判斷好壞,以便進行獎勵或懲罰。

父母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孩子就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更別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尤其是嚴厲的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認為,懲罰的長期效果有下面四種表現:1、憤恨2、報復3、反叛4、退縮 偷偷摸摸 自卑

就像我在超市遇到的母子。兩個女兒在母親的呵斥下,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直接回應:“挑好了。”

小兒子則用哭喊撲打進行反抗。

母親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大了以後反叛行為會更強烈,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兩個女孩兒也會越來越畏縮,不斷放棄自我來尋求母親的認可。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鄰居有一個兒子鼕鼕,今年20歲了。兩口子老來得子,從來不打罵孩子。平常也是呵護備至,每天從頭管到腳,有一點不合適都要念叨唸叨。

東東15歲那年,有一次被母親嘮叨急了,一拳錘在了玻璃門上。雖然手上流著血,可是世界立馬清淨了。母親驚詫害怕的眼神,讓東東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在接受嚴厲批評或者懲罰的時候,是否心中充滿了負面情緒?是否想要反抗或掩蓋錯誤來避免羞辱?或者放棄原則討好別人?

陰雲密佈的土地上,是沒辦法結出積極樂觀的小果實的,對你的孩子更是這樣。

如果嚴厲控制有用,那天底下還有平凡人嗎?畢竟,成年人想要收拾一個小孩子,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能打罵,不講道理,我們還能怎麼辦?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不可否認,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一些教育方法,對我們這一代父母和孩子已經不適用了。

我要討論的不是怎麼讓孩子乖乖聽話,而是讓孩子合作、上進、有尊嚴地成長。

【當遇到問題時】問話比告知答案重要,讓孩子學著有主見。

嚴厲控制型父母的典型特徵:我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必須聽話!

你問他:“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怎樣人呢?”

他多半會說:“希望孩子有主見有魄力,是一個優秀的人。”

這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

有主見的孩子是從小培養的,而不是隨著孩子18歲成年,自動生成的。遇到問題時多問孩子個為什麼,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更好。儘管這會花費我們很多的精力和時間。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假期裡想著出去玩兒。初步鎖定了兩個地方:一家新開的大型遊樂場。一處是高山漂流。

家長或許會考慮經濟因素,決定去新開的遊樂場,享受開業優惠。或者覺得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驚險又刺激。

既然是全家活動,不妨藉著這個機會問問孩子的看法:

  • 我們為什麼要出去玩兒呢?
  • 你願意是哪一處,為什麼?

其實我們以前也經常出去,只是有時候大人很開心,孩子看起來興致缺缺。

兒子說:大人為什麼不偏食呢?因為他們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很貼切,是不是?

終於,我發現了這個“問問題大法”。

孩子的考慮結果如下:

  • 平常不在學校就在家裡,太悶了。出去轉轉能見世面,也能放鬆心情。
  • 遊樂設施大同小異。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真實又刺激。
  • 遊樂遊樂場雖然有優惠,可是平常經常玩兒不新鮮。還是高山漂流更能放鬆心情。

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怎樣去得到,不對抗的親子關係真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佈置任務時】責任劃分比監督管用,讓孩子學著有擔當。

每天監督孩子的言行真的很累,而且沒用!因為我們不在身邊時,孩子就不會再那樣做,或者不知道該怎做。

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劃分責任區,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假期裡孩子們是比較放鬆的。有的就開始晚睡並且晚起。早晨怎樣喊孩子起床吃飯呢?

有的父母見孩子沒起床,就大聲批評:“你個懶蛋,晚上不要再看電視了!”

也有的會一遍又一遍地喊,直到孩子用被單把頭蒙起來,父母自己生氣又凌亂。

我家的經驗是這樣的:只喊一遍,告訴他10分鐘後開始吃飯。

如果孩子不起,那就等著吃中午那一頓吧。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媽媽負責做好早餐,起床吃飯是孩子的事。你既然選擇不起床,就要為餓半天肚子這件事負責任。

你早上九點鐘起來告訴我,快餓死了。我很明白你的感受,但是不會為你加餐或者買零食,因為我不為你的選擇負責任。

這樣孩子在做決定之前,就會考慮一下後果,看看自己是否願意承擔。

父母監督總有看不到的時候,當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任成為習慣,就會變得有擔當。

【發生衝突時】尊重比嚴厲更有效,讓自己和孩子都有尊嚴。

孩子做了一件很過分的事,難道父母不應該生氣嗎?

尤其是孩子故意激怒你的時候,父母不應該嚴厲地懲罰他嗎?

難道讓我們放棄做父母的責任,對孩子不管不問嗎?!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當然不是的!只是我們在盛怒之下,處理問題的效果並不好。

神經學專家保羅·麥克裡恩,提出了大腦的“三位一體”假設。即人類的大腦由爬行動物腦、古哺乳動物腦、新哺乳動物腦組成。爬行動物腦包括腦幹和小腦。語言或非語言對抗都會引發爬行動物腦的各種反應,人就會像攻擊的爬行動物那樣進行反擊。

俗話說,“打人沒好手,罵人沒好口”,就是爬行動物腦在發生作用。

面對行為不當的孩子,我們是任由爬行動物腦接管我們的身體,進行攻擊和反抗呢?還是為孩子做好控制情緒的榜樣呢?

  1. 這個時候我們要閉上嘴,避免口不擇言。手背後,避免粗暴的身體接觸。這是對自己也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
  2. 我們可以暫時走開。留出時間和空間,先讓自己和孩子冷靜下來。
  3. 當我們足夠冷靜時,告訴孩子我們接下來會怎麼做:
  • 我很抱歉你這麼生氣,但是我不接受你做法。
  • 如果你不能尊重我,我不會和你說話,或者處理問題。
  • 當你心平氣和的時候,我很願意和你一起討論,讓你不那麼生氣的方法。

只有控制好情緒,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同時也為孩子樹立控制情緒的榜樣。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當然了,如果你覺得這樣讓你很沒面子,體現不出做父母的威嚴,我也無話可說。你只管去和孩子大戰300回合好了,直到你年老體衰打不動了為止。

【事情搞砸時】允許孩子犯錯,並讓他在試錯中成長。

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都會被孩子搞得一塌糊塗,讓人憤憤不已。嚴厲控制型父母會很生氣:我們英明至此,怎麼生了你這麼個笨蛋!

其實不妨這樣想: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是什麼都會的,所有的技能都是後天習得的。孩子正在經歷的就是學習的過程。難道有誰一生下來就會用筷子吃飯嗎?

再拿走路來說。有人生病了臥床兩個月,康復以後會發現不能正常走路了。要人扶著不斷練習才能恢復如初。使用熟練的技能都這樣,更何況孩子們學習新技能,怎麼能指望他一遍就會不出亂子呢?

我兒子前幾天學包餃子。一個個餃子包的千奇百怪,臉上、衣服上、地上到處都是麵粉,廚房就跟受災現場是的。

我要罵他活兒沒幹多少,卻害我拼命收拾廚房嗎?

出門買個菜的功夫,家裡就亂七八糟玩具扔的到處都是。我要大吼“我剛收拾的衛生”嗎?

養育孩子是個超操心的過程。管著孩子不要亂搞亂動,無疑是最省心的,可那樣孩子學不會有用的新技能。

現在,兒子的餃子已經包得有模有樣,也學會了收拾房間衛生。生活經驗告訴我,允許孩子犯錯,他才能在試錯中不斷地成長。

"

剛才帶孩子去買東西,超市裡的人還是蠻多的。

“快點兒!挑好了沒有?!”一個高分貝的聲音忽然響起,嚇了大家一跳。

喊話的是一位3個孩子的母親。兩個小女孩兒轉過頭來,懦懦地說:“挑好了。”

母親又問身邊的小兒子:“好了沒有?回家了!”

小男孩兒指著貨架說:“我要那個小汽車。”

“不行,趕緊走!”

男孩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拿著玩具槍向著母親打了過去。場面一時混亂起來,面對眾人詫異的目光,母親尷尬不已節節後退。孩子邊哭邊一路追打。

看到這一幕,不禁為這位嚴厲控制型母親掬一把擔憂的淚。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什麼是嚴厲控制型父母?

嚴厲控制型父母表現為:通過嚴厲的手段對孩子進行管教,子女只能遵守父母定的規矩,沒有選擇,沒有自由。

不光是批評打罵孩子的父母,有些笑容鞠講道理的父母,也屬於嚴厲控制型。

有些父母覺得打罵孩子不對,我跟他講道理總行了吧!於是孩子一刻不順從,父母一刻不停止說教,直到孩子屈從為止。

嚴厲控制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你不要那樣做,並且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話。父母是親子關係中唯一的主導者,孩子只能按部就班去執行,沒有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也發展不出感到“我能行”的技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嚴厲控制型父母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父母的嚴厲控制,使孩子的行為始終依靠外在控制。父母需要隨時捕捉孩子的行為,判斷好壞,以便進行獎勵或懲罰。

父母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孩子就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更別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尤其是嚴厲的懲罰,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認為,懲罰的長期效果有下面四種表現:1、憤恨2、報復3、反叛4、退縮 偷偷摸摸 自卑

就像我在超市遇到的母子。兩個女兒在母親的呵斥下,放棄了自己的想法,直接回應:“挑好了。”

小兒子則用哭喊撲打進行反抗。

母親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大了以後反叛行為會更強烈,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兩個女孩兒也會越來越畏縮,不斷放棄自我來尋求母親的認可。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鄰居有一個兒子鼕鼕,今年20歲了。兩口子老來得子,從來不打罵孩子。平常也是呵護備至,每天從頭管到腳,有一點不合適都要念叨唸叨。

東東15歲那年,有一次被母親嘮叨急了,一拳錘在了玻璃門上。雖然手上流著血,可是世界立馬清淨了。母親驚詫害怕的眼神,讓東東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在接受嚴厲批評或者懲罰的時候,是否心中充滿了負面情緒?是否想要反抗或掩蓋錯誤來避免羞辱?或者放棄原則討好別人?

陰雲密佈的土地上,是沒辦法結出積極樂觀的小果實的,對你的孩子更是這樣。

如果嚴厲控制有用,那天底下還有平凡人嗎?畢竟,成年人想要收拾一個小孩子,實在是太容易了。

不能打罵,不講道理,我們還能怎麼辦?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不可否認,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一些教育方法,對我們這一代父母和孩子已經不適用了。

我要討論的不是怎麼讓孩子乖乖聽話,而是讓孩子合作、上進、有尊嚴地成長。

【當遇到問題時】問話比告知答案重要,讓孩子學著有主見。

嚴厲控制型父母的典型特徵:我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必須聽話!

你問他:“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怎樣人呢?”

他多半會說:“希望孩子有主見有魄力,是一個優秀的人。”

這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呢?

有主見的孩子是從小培養的,而不是隨著孩子18歲成年,自動生成的。遇到問題時多問孩子個為什麼,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更好。儘管這會花費我們很多的精力和時間。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假期裡想著出去玩兒。初步鎖定了兩個地方:一家新開的大型遊樂場。一處是高山漂流。

家長或許會考慮經濟因素,決定去新開的遊樂場,享受開業優惠。或者覺得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驚險又刺激。

既然是全家活動,不妨藉著這個機會問問孩子的看法:

  • 我們為什麼要出去玩兒呢?
  • 你願意是哪一處,為什麼?

其實我們以前也經常出去,只是有時候大人很開心,孩子看起來興致缺缺。

兒子說:大人為什麼不偏食呢?因為他們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很貼切,是不是?

終於,我發現了這個“問問題大法”。

孩子的考慮結果如下:

  • 平常不在學校就在家裡,太悶了。出去轉轉能見世面,也能放鬆心情。
  • 遊樂設施大同小異。高山漂流貼近大自然,真實又刺激。
  • 遊樂遊樂場雖然有優惠,可是平常經常玩兒不新鮮。還是高山漂流更能放鬆心情。

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怎樣去得到,不對抗的親子關係真好!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佈置任務時】責任劃分比監督管用,讓孩子學著有擔當。

每天監督孩子的言行真的很累,而且沒用!因為我們不在身邊時,孩子就不會再那樣做,或者不知道該怎做。

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劃分責任區,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假期裡孩子們是比較放鬆的。有的就開始晚睡並且晚起。早晨怎樣喊孩子起床吃飯呢?

有的父母見孩子沒起床,就大聲批評:“你個懶蛋,晚上不要再看電視了!”

也有的會一遍又一遍地喊,直到孩子用被單把頭蒙起來,父母自己生氣又凌亂。

我家的經驗是這樣的:只喊一遍,告訴他10分鐘後開始吃飯。

如果孩子不起,那就等著吃中午那一頓吧。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媽媽負責做好早餐,起床吃飯是孩子的事。你既然選擇不起床,就要為餓半天肚子這件事負責任。

你早上九點鐘起來告訴我,快餓死了。我很明白你的感受,但是不會為你加餐或者買零食,因為我不為你的選擇負責任。

這樣孩子在做決定之前,就會考慮一下後果,看看自己是否願意承擔。

父母監督總有看不到的時候,當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任成為習慣,就會變得有擔當。

【發生衝突時】尊重比嚴厲更有效,讓自己和孩子都有尊嚴。

孩子做了一件很過分的事,難道父母不應該生氣嗎?

尤其是孩子故意激怒你的時候,父母不應該嚴厲地懲罰他嗎?

難道讓我們放棄做父母的責任,對孩子不管不問嗎?!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當然不是的!只是我們在盛怒之下,處理問題的效果並不好。

神經學專家保羅·麥克裡恩,提出了大腦的“三位一體”假設。即人類的大腦由爬行動物腦、古哺乳動物腦、新哺乳動物腦組成。爬行動物腦包括腦幹和小腦。語言或非語言對抗都會引發爬行動物腦的各種反應,人就會像攻擊的爬行動物那樣進行反擊。

俗話說,“打人沒好手,罵人沒好口”,就是爬行動物腦在發生作用。

面對行為不當的孩子,我們是任由爬行動物腦接管我們的身體,進行攻擊和反抗呢?還是為孩子做好控制情緒的榜樣呢?

  1. 這個時候我們要閉上嘴,避免口不擇言。手背後,避免粗暴的身體接觸。這是對自己也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
  2. 我們可以暫時走開。留出時間和空間,先讓自己和孩子冷靜下來。
  3. 當我們足夠冷靜時,告訴孩子我們接下來會怎麼做:
  • 我很抱歉你這麼生氣,但是我不接受你做法。
  • 如果你不能尊重我,我不會和你說話,或者處理問題。
  • 當你心平氣和的時候,我很願意和你一起討論,讓你不那麼生氣的方法。

只有控制好情緒,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同時也為孩子樹立控制情緒的榜樣。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當然了,如果你覺得這樣讓你很沒面子,體現不出做父母的威嚴,我也無話可說。你只管去和孩子大戰300回合好了,直到你年老體衰打不動了為止。

【事情搞砸時】允許孩子犯錯,並讓他在試錯中成長。

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都會被孩子搞得一塌糊塗,讓人憤憤不已。嚴厲控制型父母會很生氣:我們英明至此,怎麼生了你這麼個笨蛋!

其實不妨這樣想: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是什麼都會的,所有的技能都是後天習得的。孩子正在經歷的就是學習的過程。難道有誰一生下來就會用筷子吃飯嗎?

再拿走路來說。有人生病了臥床兩個月,康復以後會發現不能正常走路了。要人扶著不斷練習才能恢復如初。使用熟練的技能都這樣,更何況孩子們學習新技能,怎麼能指望他一遍就會不出亂子呢?

我兒子前幾天學包餃子。一個個餃子包的千奇百怪,臉上、衣服上、地上到處都是麵粉,廚房就跟受災現場是的。

我要罵他活兒沒幹多少,卻害我拼命收拾廚房嗎?

出門買個菜的功夫,家裡就亂七八糟玩具扔的到處都是。我要大吼“我剛收拾的衛生”嗎?

養育孩子是個超操心的過程。管著孩子不要亂搞亂動,無疑是最省心的,可那樣孩子學不會有用的新技能。

現在,兒子的餃子已經包得有模有樣,也學會了收拾房間衛生。生活經驗告訴我,允許孩子犯錯,他才能在試錯中不斷地成長。

“驕縱是害,狠心是愛”?醒醒吧,別讓你的嚴厲傷了自己害了娃

結束寄語:

如果你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乖乖聽話,並覺得自己的意見不容置疑,那麼不論脾氣暴躁還是溫和,你都可能是一位嚴厲控制型的父母。

父母的嚴厲控制下,孩子很難培養出責任感,而且嚴厲的懲罰還會導致親子關係惡化。

教養孩子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我們不能只圖省事:

【遇到問題時】問話比告知答案更重要,讓孩子學著有主見。

【佈置任務時】責任劃分比監督更管用,讓孩子學著有擔當。

【發生衝突時】尊重比嚴厲更有效,讓自己和孩子有尊嚴。

【事情搞砸時】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在試錯中不斷成長。

希望孩子們都能在尊重、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快樂成長!

我是@菲姐育兒園。分享育兒經驗,推送育兒理念,喜歡我的內容可以關注我。歡迎大家轉發,評論,點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