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男?巨嬰女?愛的再滿,也不要讓孩子成為這類人(父母必看)

最近,小編看了一部腦洞大開的小短片

《巨嬰》

電影的開始,兒子從床上爬起來,伸著懶腰,打著哈欠,然後直挺挺地站著。媽媽看到兒子起床了,趕忙跑過去給他穿衣服。穿好衣服,兒子拿起遊戲機開始玩起來。這時,爸爸坐在餐桌前看報紙,媽媽端著美味的飯菜走到兒子的身邊,把飯菜一口一口的喂到了兒子的嘴裡。吃完早飯,媽媽又為兒子颳起了鬍子……

媽寶男?巨嬰女?愛的再滿,也不要讓孩子成為這類人(父母必看)

隨著一聲巨響,父親出了車禍,離開了人世,家裡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媽媽只得變賣傢俱以維持生活。兒子看中了一款VR眼鏡,想讓媽媽給他訂購一個。媽媽生平第1次拒絕了兒子的要求。兒子想起小時候,不管自己在電視上看見了什麼玩具,只要他想要,媽媽就會立即打電話給賣家訂購。

兒子摔掉手中的遊戲機,伸手去掏媽媽的口袋。可是,他翻遍了媽媽身上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幾塊錢。他打掉了媽媽手中的零錢,坐在沙發上生悶氣。媽媽割下自己的一個腎臟交給兒子。兒子應腎臟換回VR眼鏡,媽媽卻因失血過多而死去……

可沒多久,腎換來的錢,也給敗光了。他摸了摸咕隆咕隆的肚子,想喊媽媽,卻發現,媽媽早已嚥氣。他把家裡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找到能填肚子的東西。

最終,“巨嬰”不堪飢餓的折磨,扒開媽媽傷口,重新鑽回她的肚子,再次成為一個嬰兒。

媽寶男?巨嬰女?愛的再滿,也不要讓孩子成為這類人(父母必看)

很諷刺,卻也很真實。

“慈母”多敗兒

這裡的慈母為什麼要用上引號

因為並不是說所有的“慈母”都會把兒子慣壞,社會上也有很多慈母教育出優秀孩子的案例。但如果只是慣著他,從來不綜合管教,那就肯定會慣壞。兒子被慣壞了,你就別指望什麼“養兒能防老”,不現實。

孩子小時候,你可能覺得多寵著慣著沒事,可是,該管教的地方不管教,讓他從小養成了壞毛病,長大之後就很難改掉。

媽寶男?巨嬰女?愛的再滿,也不要讓孩子成為這類人(父母必看)

電影全程沒有一句對話,唯一的臺詞“媽”,都是來自兒子的口中——年幼的兒子想要電視中的玩具,一聲“媽”,母親就無限地滿足他;一把年紀、鬍子拉碴的兒子睡醒,直挺挺地站著,喊“媽”,母親立馬來給他穿衣;捧著遊戲機坐在餐桌前的兒子,一邊打遊戲,一邊喊“媽”,母親過來餵飯;父親去世,兒子看上VR眼鏡,指著電視喊“媽”;兒子玩累了,餓了,喊“媽”;兒子發現母親死去,鑽進母親肚子前,喊“媽”……


盧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過分的溺愛,只能將孩子培養成生活不能自理、為人處事自私偏激的大齡巨嬰。然而,社會是殘酷的,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也不可能給予孩子他想要的一切。很諷刺,卻也很真實。

過於溺愛孩子,把孩子放第一位的家庭容易出現什麼情況?

夫妻關係破裂

對於有些家庭來說,隨著孩子的出生,夫妻之間的感情沒有得到昇華,反而變得比較糟糕。而究其原因多是女性當了媽媽以後,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注意力和全部精力都轉移到孩子身上。如此一來,勢必就會忽略甚至冷落老公。尤其是有些女性受某種觀念的影響,擔心孩子將來會和自己不親近,於是變本加厲地對孩子傾注自己的一切。長此以往,就算再好的夫妻感情,也是會出現裂痕的。由於感受不到妻子的關愛和在乎,男人也會開始吝嗇自己的付出。而這種微妙的轉變,對於女性來說,可能會感覺老公不理解自己的辛苦,進而開啟各種抱怨。可以說,隨著夫妻關係從第一位往下降的時候,這個家庭就已經隱藏著悲劇。

媽寶男?巨嬰女?愛的再滿,也不要讓孩子成為這類人(父母必看)

“媽寶、爸寶”的誕生

去年,朱雨辰的媽媽上了個《我家那小子》裡面,因為說出了太多的驚呆眾人的話讓網友們無比心疼朱雨辰啊,什麼沒有自我,一輩子都給了兒子。跟著朱雨辰南征北戰的跑劇組,就是讓他吃的乾淨又衛生。如此的照顧兒子,包括希望自己的兒媳婦也能全身心的照顧自己的孩子:覺著女人的職責就是什麼呢,一定要做賢妻良母的,既然選擇嫁進來就一定要適應這個角色的。

媽寶男?巨嬰女?愛的再滿,也不要讓孩子成為這類人(父母必看)

自理能力差 缺乏主見

以自我中心、缺乏互助意識、不會換位思考、缺乏協助合作,等等,慢慢地,孩子容易變得自私、孤僻、缺少幸福感等。也從小就缺少獨立自主決定的機會,遇到事情,缺少父母在身邊的指導很肯定,遇到事情,感到十分迷茫,結果只能回去繼續依賴父母,這樣的孩子的成長便成為了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父母應該改變的觀念

1.不要經常說“孩子們啊,爸爸媽媽這麼多年含辛茹苦都是為了你啊!你可得好好聽話,不然怎麼對得起我呦!”

這句話,本質上是一種道德綁架,因為我為你付出了很多,所以你一定要感恩,如果你有一點不聽我話的行為,那你就是喪心病狂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在這種道德壓迫下,孩子們逐漸的會不敢反抗家長,哪怕家長的行為是錯的。一旦自己內心反抗了媽媽,他們就會感受到道德上的壓力,覺著自己是白眼狼,久而久之,他們就放棄了反抗,也不再學會去反抗,於是就變成了媽寶。

papi醬曾在自己的視頻中說過,其實大多數孩子更希望父母明白,孩子也是希望父母能幸福,你們的生活不應該只有子女,父母總是說,我都是為了你們,你們幸福我們才開心,其實這句話也正是孩子想還給父母的,父母能幸福,孩子才能更幸福。

媽寶男?巨嬰女?愛的再滿,也不要讓孩子成為這類人(父母必看)

2. 不要覺得孩子啥都不行,過度包辦

孩子太差了,成績不好,腦子不好,沒自己孩子就得死,所以自己給孩子挑了衣服、挑了學校、挑了工作、挑了對象……這樣的父母,還會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碾壓,讓孩子喪失自主性之外還會讓孩子自卑,進而讓孩子更依賴萬能的父母,更喪失自主性……導致惡性循環。

可以給孩子們建議,但是不要去剝奪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

3.尊重孩子的意見和看法 適當放手

在合適的時間適當放手,讓孩子去成長,在碰壁的過程中,孩子不僅會哇哇大哭,還會記得下次跳過這個撞哭的地方,更快的奔跑。家庭的重要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聽聽孩子的意見。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不同。


好的父母,不是無節制的犧牲付出,而是要教會孩子懂得感恩;

好的父母,不是無界限的控制操縱,而是要教會孩子學會去愛;

好的父母,不是獨自承擔所有的苦,而是讓孩子獨立面對未知的苦;

好的父母,不是無底線的百依百順,而是讓孩子明白什麼才是人生。

我們可以給孩子全部的愛 但請不要給孩子我們全部的思想!

終有一天,兒女都會自立門戶,而父母也將體面退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