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以為自己“太敏感了”,殊不知背後隱藏著與眾不同的才能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林書彤 2019-04-03
你總以為自己“太敏感了”,殊不知背後隱藏著與眾不同的才能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總是覺得自己與他人不同,與社會格格不入。

他們很難融入群體,對群體所關注的、討論的話題,沒有太多興趣,他們更喜歡獨處。

他們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經常為了一些看似“芝麻粒兒”的小事而情緒低落。

如果他們的所作所為給他人造成了困擾,他們很容易有罪惡感,喜歡責備自己,甚至給自己貼上“太沒用”、“都是自己的錯”、“一無是處”等負面標籤。

他們都是一群容易敏感、心靈脆弱的人,心理學家把這群人叫做“高敏感性人群”。

據統計,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高敏感型人格。

毫無疑問,有些人生而敏感,許多作家、藝術家和思想家身上都帶有高敏感型人格的特徵。

高敏感型人大多會因為自己的“敏感”而痛苦不堪,他們努力嘗試,努力討好和迎合他人,想要將自己變成他人期待的樣子,但他們的靈魂太過脆弱,以致於他們總是很快就陷入疲憊和難以言說的無力感中。

那麼高敏感真的是一種負面特質嗎?

丹麥心理學家伊爾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中指出,高敏感性特徵的確給人帶來了痛苦,但高敏感同時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

如果高敏感型人群能夠懂得利用這種特質,那麼他們就能夠成就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伊爾斯·桑德也曾經是高敏感族的一員,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結合心理學對高敏感族的研究,她寫下了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為全世界敏感族瞭解自己、挖掘自己與眾不同的潛能打開了一扇窗。

你總以為自己“太敏感了”,殊不知背後隱藏著與眾不同的才能

一、高敏感族有哪些異於常人的特質?

任何事物都是兩面性的,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高敏感族雖然很容易對人、對事敏感,但在敏感的背後,也隱藏著很多與眾不同的才能。

1、高敏感型人的神經系統異常發達。

高敏感型人最典型的特質就是過於敏感,而且這種“敏感”像是一種本能,無法控制。

作者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擁有更為發達、更為敏感的神經系統。

就好像他們的頭上插了一根天線,更容易感知到外部的信息,隨後這些信息會觸發大腦裡的各種神經元,進而形成各種想法。

發達的神經系統賦予了高敏感型人豐富的想象力,這就導致他們的內心世界往往精彩紛呈,所以他們更願意一個人呆著,並很少感到孤獨無聊。

2、高敏感型人擁有高度的共情能力。

有研究顯示,高敏感族的腦區共情部分,明顯要比一般人活躍。

假如一個高敏感人跟一個心情抑鬱的人聊完天,他會覺得自己也有點抑鬱了,因為他把自己代入到了朋友的處境中,與他深度共情。

高敏感人善於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加上他們努力地想要表現友善與包容,所以他們往往成為朋友傾訴的對象。

但充滿共情的對話往往容易消耗人的精力,並且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高敏感人都不善於從共情的痛苦情緒中立即走出來。

你總以為自己“太敏感了”,殊不知背後隱藏著與眾不同的才能

3、高敏感型人往往有很強的責任感。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高敏感型人就比普通人,更容易感知到周圍的不安和焦慮。

他們嘗試解決困境,但一旦遭遇失敗,他們就容易產生深深的負罪感,認為事情之所以不如意,都跟自己脫不了干係。

比如,當一個高敏感型的孩子看到媽媽不開心,他會努力表現地很乖、很聽話,不給媽媽惹麻煩,希望藉此能夠讓媽媽好受一點。

他還會去安慰媽媽,當媽媽不領情,甚至發脾氣的時候,他會覺得“我又惹媽媽生氣了”,成功地把別人的情緒過錯當成自己的責任。

4、高敏感型人的危機管理能力更強。

想象一下,你要去參加一個聚會,你會立即投入到新環境之中進行探索,還是說先等一等,先觀察一下,等摸清了形勢再行動?

高敏感型人往往會偏向於後一種,傾向於謹言慎行。

他們喜歡思考過度,把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都想個遍,以此避免給他人帶來麻煩和不便。

因為預料和想象到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和問題,他們也更容易陷入焦慮之中。

倘若他們能夠“對症下藥”,提前為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準備,那麼他們將會避免各種傷害,成為一個非常好的危機管理者。

你總以為自己“太敏感了”,殊不知背後隱藏著與眾不同的才能

二、為什麼高敏感族會如此“敏感”?

“敏感”這個詞,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是一個貶義詞,尤其是在社交場合,說你“太敏感”,基本上就是說你這個人“太計較”,“太小題大做”,“臉皮太薄,開不了玩笑”。

那麼這種“敏感”是天生的嗎?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如此“敏感”?

1、源於成長過程中“給別人帶來麻煩和痛苦的經歷”

作者認為,大多數高敏感型人格的“敏感”都是環境所致,也就是說,是後天養成的。

他們從小就因為自己的缺點而備受指責,覺得自己總在給他人帶來麻煩和痛苦。

比如,大人總說小孩子“太敏感”,總是批評這個孩子“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總是指責這個孩子“不會安慰人”,總是埋怨這個孩子“不夠聽話”或者“不夠貼心”。

如果這些情況經常出現,相當於給這些孩子從小就貼上了一條難以撕掉的標籤。

儘管孩子慢慢長大,但這些負面標籤卻被不斷內化,成為了他們“敏感”的傷疤。

2、高標準下的高期待

高敏感型的人總是喜歡給自己制定過高的標準。

比如說:

每一件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每一個場合,我都要儘量讓自己表現完美。

跟人聊天的時候,我不能讓自己和他人感到尷尬。

我不能暴露自己的缺點。

這個月的目標必須全部實現。

標準越高,實現的難度越大;目標越多,失望的機率也就越大;失望得越多,對自我的看法就越消極;想法越消極,對周圍的事情就越容易敏感。

你總以為自己“太敏感了”,殊不知背後隱藏著與眾不同的才能

4、高標準下的低自尊

為什麼他們要給自己制定高目標呢?因為高敏感型人往往是低自尊的人。

舉個例子,一個人在工作上表現的十分優秀,業績年年第一,顯然他出色的工作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但他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仍然沒有安全感、仍然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就是低自尊的表現。

因為時常懷疑自己的價值,所以高敏感型人需要通過實現一些高目標,來獲得他人的認可,就像作者說的,“你越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你越會努力去遵循一些高標準的要求,讓自己可以值得被愛。”

但可悲的是,很多高敏感型人即使在實現了很多高目標之後,也沒有真正認可和接納自身的價值。

他們會覺得,別人喜歡他、跟他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實現的高目標,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地位、取得的成就和能夠為他人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他本人。

如果一直保持這樣的認知,那麼無論他取得怎樣的成就,他在骨子裡都是自卑的。

你總以為自己“太敏感了”,殊不知背後隱藏著與眾不同的才能

三、高敏感型人如何變得不再“敏感”?

高敏感型人都非常喜歡自我消耗,發達的神經系統確實容易讓他們“想太多”,這導致他們在生活中到處碰壁。

那麼如何正確應對這種“高敏感”呢?

1、認識到“敏感”不是缺陷,相反它可以豐富你的人格。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沒有比把高度敏感歸為一種病理特徵更離譜的事了。如果真是這樣,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態的了。”

高敏感型人並不是什麼異類,只是比普通人稍微敏感一點。

林黛玉就是一個典型的高敏感型人,但是完全不妨礙她收穫大批粉絲,有人還覺得她的“敏感”十分可愛。

如果你總覺得自己與他人格格不入,覺得自己是不被喜愛的,總是把高敏感想的過於悲觀,那麼你終其一生,都無法真正接納自己。

2、利用“敏感”這個天賦去共情和反思。

高敏感型人都有很好的共情能力。

不要小看這種能力,無論是在社交中、談話中、還是諮詢談判中,共情能力都非常重要。

利用共情的天賦,你能夠設身處地地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想事情,感受對方的情緒,覺察到對方未被滿足的或被忽視的需求,一旦你覺知到了這個需求點,那麼它將會打開你通往對方內心的大門。

你總以為自己“太敏感了”,殊不知背後隱藏著與眾不同的才能

3、降低自己的標準,給自己設立合理的目標。

無可置否,一個人越優秀,想要主動跟他認識的人也就越多。

但高敏感型人真正想要的,更多的是個人價值的認可,而不是個人成就的認可。

高敏感型人可以多嘗試對他人說“不”,同時適當地降低一下自己的目標,你會發現,確實有一些人“離開”了你,但同時,也有一些人靠近了你。

而這些人,是真正認可你這個人,而不是你為他們所做的事,才跟你成為朋友的。

4、擁有正確的認知,才能擁有健康的情緒。

“敏感”雖然有它的好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敏感”可以無條件包容,畢竟它還是會時不時刺痛我們的神經,影響我們的情緒和生活。

想要不那麼“敏感”,改變認知非常重要,因為不是情緒決定認知,而是認知決定情緒。

情緒是一種本能的反應,一般是無法控制的,但認知,我們卻是可以主動選擇的。

如果你認為,“這件事不值得你大動干戈”,“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這個人不是故意的”,你的情緒就會漸漸得到緩和。

你總以為自己“太敏感了”,殊不知背後隱藏著與眾不同的才能

5、狠狠地愛自己。

作者認為,高敏感型人的心理治療的首要目標,就是愛自己,關切自己,同情自己。

高敏感型人通過高標準來彌補自己的低自尊,但不斷的失敗又增強了他們消極的自我形象。

只有當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時,才想要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這像是一個魔咒,每個人都不可避免。

但一個人心智成熟的標誌就是,要學會對自己內心的期待放手,因為“滿足他人的期待”永遠是一個無底洞。

人更應該學會愛自己,因為只有自己不會離棄自己。

要學會跟自己和解,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即便自己做的不夠好,也可以對自己說上一句:“就讓它這樣吧,至少現在我還愛著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