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市場需要阿里影業?

如今中國電影市場對於互聯網影視公司的剛需究竟體現在哪?

文/龐宏波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互聯網影視公司?

這是一個一直以來,業內從來沒有正面回答過的問題。其實在這個問題的背後,是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獨有的高度互聯網化。

但是從最開始的IP聯動在到後來的基礎設施,互聯網影視公司一直都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在前行。

1600億,這是過去一整年影視板塊蒸發掉的數字。可以說,從去年上影節到今年上影節,中國影視板塊的熱錢褪了個乾淨。如果樂觀一點的話,某種程度上,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留下的會是未來短期內相對穩定的發展狀態。

大盤在短期內想要實現高速增長已經不再現實,單純的外部剛需已經無法將市場帶入到一個新的維度。這個時候,市場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互聯網影視公司似乎就是一個非常值得回答的問題。

但仔細去發現,目前留存在市場的互聯網影視公司依然分為諸多類別,很難將其完全的統一起來進行一個相對準確的解答。

五年,6月24日是阿里影業五週年的紀念日。如果將問題縮小為“如今市場需要什麼樣的阿里影業”,在覆盤阿里影業五年軌跡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窺探到市場對於互聯網影視公司的發展需求。

1

全產業鏈生態為什麼需要互聯網影企?

中國電影市場需要正視兩個特徵,一個是現在的高度互聯網化,一個是未來的高度集中化。

為什麼市場需要阿里影業?

高度互聯網化,是中國電影市場最獨特的發展特徵。從最開始的在線購票到後來的互聯網宣發,互聯網基本上重塑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新秩序。完成這一使命的,是互聯網影視公司。

那麼,毫無疑問在現行的市場規則下互聯網影視公司顯然承擔著更大的市場支撐,這是由這五年市場發展趨勢積澱下來的。

如果去正視電影產業的發展,會發現電影產業的發展是靠科技來驅動的。科技,不僅僅是上游的拍攝方式,還有終端的體驗方式。那麼迅速在五年內構建高度互聯網體系的中國電影市場,自然需要互聯網影視公司產生更多的觸及。

這種觸及,一方面是產業端上下游的技術輔助,一方面是市場端的用戶打通。如果將這種使命所賦予給傳統的影視公司,其結果是很難想象的。因為其一方面沒有技術支持,另一方面沒有用戶數據。

但與此同時,高度互聯網化的內地市場所處於的階段是產業化的初級階段。擔任阿里大文娛事業群總裁的樊路遠此前在金爵論壇表示好萊塢六大有《復聯》等一大批IP電影,而中國電影幾乎沒有拍三部以上的電影。

為什麼市場需要阿里影業?

樊路遠參加兩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

事實上,這恰恰表明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產業化水準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而產業化初級還體現在電影票房佔總收入超過六成;超600億市場所對應的是17.2億總觀影人次和僅僅破1的觀影頻次;6萬塊銀幕所對應的是550部院線電影數量。

如果對比好萊塢,這是中國電影市場短時間內所無法抹平的發展差距。在談及好萊塢時,市場普遍存在一個誤區。認為一部電影票房的高低,體現的是市場集中化的問題,事實上並非如此,好萊塢六大背後是多達數百家獨立的電影製作公司。

單靠一家或幾家公司撐起一個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是毫無成功可能性的。而在國內,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市場頭部公司互相參投影片的頻次增加,除了主控的國產大片外,引進片和劇集內容開始增多。

這其實才是中國電影市場未來必然會出現的高度集中化趨勢,而非電影市場年度票房TOP5前四部均為國產片。

那麼,高度集中化的發展趨勢所對應的其實是內容的分散化。因為內容製作有著天然的自然規律,尤其是這兩年市場因為集中化趨勢投資成本加大,所帶來的製作週期延長,單純的通過主控項目判斷一家公司成敗已經太過落後。

那麼相比較傳統的影視內容公司,為什麼頭部製作團隊會選擇阿里影業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呢?其實從這兩年市場發展來看,下游基礎設施“底層建設”的優勢不斷增加,逐漸形成了內容發行一體化。

因為在互聯網宣發業務上的高度整合,阿里影業在渠道上的優勢恰恰成為了其內容製作的吸引力。

2018年,阿里影業推出了“錦橙合制計劃”。目前已經公佈或亮相的包括了《小豬佩奇過大年》、《刺殺小說家》、《拆彈專家2》、《第一爐香》、《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等。這個基於未來5年頭部檔期的電影計劃,某種程度上是如今阿里影業在內容端最理想的選擇。

因為目前市場550部院線電影勢必無法滿足6萬塊甚至更多的銀幕需求,想要實現電影市場的二級增長需要的是更多的內容。但由於內地市場高度互聯網化的發展特徵,決定了中國電影市場無法和好萊塢一樣形成“六大體系”。

所以,合制對於內容的激活遠遠要高於自制對於市場的試錯

另外,今年阿里影業在進口片的參與度增高,《綠皮書》、《何以為家》、《波西米亞狂想曲》、《徒手攀巖》均和阿里影業建立聯繫。尤其是《一條狗的使命2》檔期“空降”,體現的則是阿里影業在此塊業務上的發力。這些進口片的引進,大部分市場反饋都非常理想。

為什麼市場需要阿里影業?

此外,阿里影業和華誼兄弟、博納影業等頭部公司建立合作關係。6月19日,博納影業聯合阿里影業推出了“中國驕傲三部曲”,《烈火英雄》、《決勝時刻》和《中國機長》均由博納影業、阿里影業出品。在購票方式上,阿里影業旗下的用戶觀影決策平臺淘票票,有望推出“三部曲”的觀影套票。

這些優質內容的提供,已經很難去苛求是否是阿里影業本身自制。一方面是提供或服務更多樣的優質內容,一方面是推動電影產業工業化升級,這是目前全產業生態對於互聯網影企最大的訴求。

2

再看新基礎設施,還需要什麼?

上影節。

為什麼市場需要阿里影業?

當年,俞永福正是在上影節宣佈了阿里影業的轉型,轉型為新基礎設施服務公司。事實上,回看阿里影業這一次“切換賽道”,所帶來的正向價值遠遠超過了當初外界的想象。

如今,阿里影業旗下的互聯網宣發業務開始盈利,阿里魚、娛樂寶為主的綜合開發業務成為了財報裡最亮眼的一個分支。而從去年推出的燈塔平臺到今年推出的雲尚製片系統,阿里影業在新基礎設施上完成了閉環建設

目前,超80%的在線購票率決定了目前市場關於在線票務平臺的競爭格局不會發生大的更迭。事實上,從最開始的票務平臺到如今的觀影決策平臺,撬動用戶的主動性成為了這一板塊下一階段的競爭中心。

從燈塔平臺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燈塔已經累計服務了176個電影項目、109個客戶,為電影舉行了82場試映會,定製了210個服務報告,發佈了117個市場觀察報告,影響用戶觀影決策路徑達3.2億次。

為什麼市場需要阿里影業?

李捷在上影節期間表示,經過一年的探索和沉澱,燈塔進入了“最佳客戶實踐階段”,通過數字化宣發服務來為電影產業賦能。

但除了通過數據“導航”電影產業之外,應該看到的是外部不穩定的市場環境所帶來的內部波動。由於中國電影市場本身完成了互聯網化,所以內部發展需要互聯網“零死角”覆蓋

相比之下,北美所盛行的完片擔保模式就是基於北美市場的“基礎設施服務”。內地,則因為工業化程度較低,需要找到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基礎設施服務”。

但從淘票票到燈塔,從鳳凰雲智到阿里魚,目前的新基礎設施更多是基於市場終端。而上游的製作,則處於嚴重的工業化“斷層”。但彌補這一斷層,除了持續的人才扶持和培養外,同樣需要數據化和工具化應用的出現。

為什麼市場需要阿里影業?

在上影節前後,阿里影業推出了雲尚製片管理系統。在開發期,系統的試用版就服務了近30個劇組使用。而數據化和線上化的影視製作,本身會是未來內地市場的發展方向,也是工業化和產業化的必經方向。

新基礎設施本身就是為產業樹立“外牆”,而外牆的作用本身就是控制風險。最開始的線上購票,不斷通過多樣化的信息和評分來決策觀影,到後來出現的試映會和觀影測試等互聯網宣發手段,再到如今數據化和線上化的影視製作,某種程度上都是為了控制產業風險的基礎設施手段。而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內地市場產業風險的,只能是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的互聯網影視公司。

3

需要什麼樣的淘票票?

用戶激活。

為什麼市場需要阿里影業?

2017年底2018年初,內地電影市場的口號是“保存量擴增量”。但2018年的真實情況是存量用戶出現了流失,而今年這種現象更為嚴重。

其實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關於用戶有兩個發展特徵。一個是,中國電影市場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用戶的高度重疊,其實相對而言保證了兩個市場的“絕對剛需”。另一個是,在近五年進入市場的用戶有很大一部分“低價用戶”,當低價票補消退後,這批用戶會隨著新的娛樂消費方式快速流失

那麼對於淘票票而言,如何在現有市場裡尋找新的用戶激活方式就成為了重點。應該看到的是阿里影業是一個垂直生態公司,基於阿里經濟體之下,對於用戶場景的觸達能力顯然更強。例如此前,淘票票和淘寶、支付寶形成合作,其價值不是十億級用戶的導流,而是購票方式場景的多樣化。此後,淘票票和餓了麼合作,成為了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的重要落腳點。

今年,淘票票在和優酷的觀影協同上有了進一步打通。這背後,其實就是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用戶高度重疊的市場特徵,在院線電影市場用戶增長乏力時,如何通過觀影協同來無縫對接用戶是一個思考點。

為什麼市場需要阿里影業?

將電影線上場景和線下場景全面打通,一方面是電影互聯網宣發的觸達場景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是利用“週末雙享購”等方式來實現兩端會員的正向增長

此前,外界普遍擔憂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的“終極之爭”。但實際上,國內市場院線觀影具有強社交屬性,這意味著院線電影市場的剛需很難弱化。真正對院線電影市場產生衝擊的是短視頻消費模式,而線上和線下場景觀影協同某種程度上並不會對院線電影消費產生弱化影響。

目前,90後甚至00後成為了消費主力。年輕消費群體主動性消費的趨勢,決定了不同消費模式都需要主動爭奪用戶時間。優酷背後的互聯網年輕群體,其實是院線電影最需要的“增量”,只有通過熟悉的娛樂場景將其“導流”到線下影院,才能在短期內完成院線電影市場的用戶激活。

往往,外界對於互聯網影視公司的需求帶著天然的“有色眼鏡”,但目前高度互聯網化的發展特性和未來高度集中化的發展趨勢,都註定需要互聯網影視公司有更多樣的產業觸達。

本文為作者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註,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1152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