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要漲到38萬美元一個?請先想清楚這3個問題

比特幣要漲到38萬美元一個?請先想清楚這3個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小編:記得關注哦

文章來源:等待戈多178

比特幣要漲到38萬美元一個?請先想清楚這3個問題

近來醉奶比特幣及其餘數字幣的文章又多了起來,有的直接以“幣圈牛市已初現”為題,重新拿出“投資聖盃”的勁頭,得出比特幣要漲到“38萬一枚”的結論,精確到個位數,以證明結論的有理有據。有的大佬更是信誓旦旦的給出預測,說經過1年多的熊市,4000美元已經是鐵底,震盪向上,在明年的比特幣產量減半時將會超過2萬美元的最高值。

結論的結論其實只是只有一句話:現在就是買入數字幣的最好時機。撩撥的人春心蕩漾,自制力差的人可能就會理解成現在是梭哈的最好時機。

我很認真的思考他們的邏輯,彷彿有理有據,但我受訓多年的理智阻斷了我。

第一個問題,為啥在比特幣從4100美元猛漲到5000美元之後,醉奶比特幣和數字幣的文章才多起來了呢?心理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叫“說服效應”,即我們更容易被可信的信息來源所說服,而不是可信的論據。很多人都覺得價格就是關於價值的可靠的信息來源,價格反映了所有市場意見的綜合平衡,所以比特幣價格漲了就是他們得出牛市初現的最大原因。說這是經濟學現象,不如說這更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第二個問題,比特幣熊市時間已經很長,還有比特幣產量減半等,還有去年以來的數個國家法幣崩潰,當地民眾更喜歡比特幣等,得出牛市將來的結論。首先比特幣產量減半將會導致比特幣價格大漲的結論已經證偽,大家可以去看比特幣的歷史價格走勢,比特幣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認可的人群多了,共識大了,跟減不減半關係不大。

然後說熊市已經很長了,所以牛市將來,這種結論本質是源於人們的一種“奇幻思維”,基於過往的經驗,而把不相關的事情聯繫起來從而形成因果鏈,過去熊市幾年之後,然後牛市來了,所以這次也會這樣。只是牛市跟時間有什麼關係呢,更不可能精確到某年某月。好比你每週五都去喂火雞,火雞就會覺得週五是個好日子,從而在週五歡欣雀躍。然而不知道的是你在感恩節的那個週五將會宰了它們。

熊市已久,牛市將來,如果預測有效,要麼是又被他們蒙對了,不過更大的可能是魯迅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當大家對某年是牛年形成了共識,的確是可能活生生的人造出一個牛市來的。

但本質上,他們通過時間來預測牛市是站不住腳的,經不起推敲的。既然經不起推敲,稍有點風吹草動,就可能隨時崩塌。

關於比特幣會漲到38萬美元,信仰滿滿,前景夠美,具體的推演邏輯大概是比特幣成為世界通用的價值儲存尺度等。他們從比特幣的歷經10年發展壯大,價格底部越來越高,從而得出比特幣的進一步大發展將是一種不言而喻的真理。現在信仰比特幣不會歸零的人都是這樣的邏輯:比特幣已經歷經無數次歸零考驗,反而左右逢生,愈發強大,已經不言而喻的證明了比特幣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強大。

實際上這已經陷入了一種思維範式或者說牢籠。比特幣過去10年的大發展只是對有限歲月的簡單總結,但在邏輯上,並不能把比特幣未來繼續大發展作為自證的真理。比如諾基亞過去曾是手機行業的霸主,但不表明他將永遠是霸主。

比特幣能否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通用價值儲存尺度,還是依賴於比特幣技術的發展。比特幣在小範圍的貨幣試驗上可行,但並不代表在全球的大規模商業社會裡依舊實用。咱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某項技術在實驗室可行,但就是無法大規模商用,為啥,技術不過關嘛。從牛頓提出第三運動定律,到阿波羅11號利用這個原理登月,中間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關數不勝數。比特幣現在也面臨著這樣的窘境。

實際上,隨著比特幣使用人群的擴大,這樣的弊端已經愈發明顯,比如網絡擁堵愈發嚴重,交易延遲,發展個閃電網絡,又被指責過於中心化無法獲得信任,還有區塊所在內存越來越大,以及隨著使用人群的擴張導致不斷的硬分叉等,如果技術不進步的話,這些似乎又反過來限制著比特幣使用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那比特幣經近10年的發展,技術上的進步大嗎?我看到一個比特幣信徒的狂呼:比特幣是如此完美,以至於誕生10年我們不需要做任何變動。我似乎看到了比特幣近10年來的底層技術發展在原地踏步。

我們仔細的思考比特幣的原理,去中心化,大規模的協作,不可逆,無需第三方的信任機器,通過去中心化犧牲效率來贏取信任,如果比特幣在技術上不能大幅革新的話,比特幣將永遠無法在效率上比拼過中心化的貨幣。而我們現在的範式思維裡依舊是效率優先。至於信任嘛,還遠遠沒有效率重要。

就算在比特幣的退而求其次的抗通脹的價值儲存上,鑑於比特幣底層技術已經原地踏步了10年,我憑什麼相信它在未來10年內能突飛猛進呢?事實上,相對於比特幣成為全球通用的價值儲存尺度,我覺得比特幣如果技術原地踏步的話,更可能會被牢牢鎖定在1億人的使用範疇之內。現在全球有5千萬人使用比特幣,未來,增長增長,達到1億人,不能再多了,因為技術不支持嘛,5千萬能達成共識,1億可能就要分裂了。

這裡一定有人說比特幣過去不是一直突破自己的上限嘛,但這代表比特幣就沒有上限嗎?2匹馬拉馬車比一匹馬拉跑的快,3匹馬比2匹快,但再多的馬拉也沒有火車跑的快,這裡就牽扯到前面所說的範式革命的問題,因為馬多了,內耗也增加了,一直到反噬它。實際上比特幣現在也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5千萬人用比特幣就擁堵成這個樣子,那如果是50億人呢?它還不崩潰掉?

這還是在主流世界不加阻擋主動擁抱的情況下,實際上比特幣要革的是中心化機構的命,他們怎麼可能束手就擒啊,或者以退為進,“兄弟,你既然要挑大王旗,多承擔點社會責任吧,繳納33%的交易稅怎麼樣”,能用100種辦法限制你,還真不要不信。

一言以蔽之,比特幣漲到30萬美元一個,格局夠大,遠景夠美,但希望真的是微乎其微。所以李笑來說的幣圈發展還需要10年,不是悲觀了,我覺得反而是樂觀了。

然後第三個問題,如果我都能想到這些,那些人中龍鳳的大佬難道想不到這個問題嗎?他們為何現在還敢這樣說呢?就喜歡被打臉?

我仔細的想想,不得不由衷的佩服他們,不虧是人中龍鳳,個個都是玩弄人性的高手。試想,就算一年後牛市沒來,甚至10年後牛市都沒來,誰還記得他們?記得又能怎麼樣呢?宣稱1999年就能登陸火星的專家可不少,事後有人去追究他們的責任嗎?

他們一定深諳:遠期目標能否取得,和現在獲利其實關聯性不大。在當下,他們大聲宣揚牛市快來了,大家快買呀,然後他們手中的貨順利出掉,他們的技術原地踏步甚至都沒有什麼技術的公司活得風生水起。至於遠景能否實現,“在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事實上現在比特幣有價值依舊來源於人們相信它有價值,甚至比特幣能超有價值,依舊來源於人們相信它將成為世界貨幣的超級樂觀預期。排除掉不合法的暗網交易,比特幣在現實層面依舊得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支撐。這也是比特幣屢屢被主流媒體指責為旁氏騙局的最大原因。那一個個比特幣信徒買入比特幣的最大邏輯依舊是現在比特幣使用人群過小,隨著使用人群的增多,入場資金的增多,比特幣一定越來越貴,嚴重依賴後來者的資金進場情況,而不是任何比特幣本身產生的價值。

羅伯特·希勒在他2000年出版的《非理性繁榮》中提出“自然發生的旁氏騙局”,泛指脫離經濟基本面的金融市場泡沫,比如上證指數漲到1萬點的A股,比如房價均價100萬的北京房價。我很認可這個說法,比特幣絕不是主流媒體說的那個“旁氏騙局”,儘管它已經跌了80%,但它還是相當於上證指數1萬點的A股,或者均價500萬的北京房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要買比特幣,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買的是什麼東西。準確而言,比特幣雖已經發展了10年,但比特幣以及它底層的區塊鏈技術依舊在原地踏步,依舊像是一個醜陋的玩具,在一個非常原始的時期,從萌芽到大規模落地,還任重道遠,目前我們還看不到那個“奇點臨近””。

說了這麼多邏輯上的東西,我們再來說點實在的,既然如果比特幣牛市沒有來,比特幣的基本面沒有改善,那這波為啥上漲呢?還有沒有買入的邏輯呢?

在幣圈,大家口口聲聲的講價值投資,實際上採用的都是趨勢投資。看大趨勢,在趨勢朝上的時候,買入。在大趨勢朝下的時候,要敢於賣出。這波上漲,不過是因為2019年貨幣寬鬆的一致預期。大家預計貨幣寬鬆,然後買入,然後真的上漲了,預期對了,更多人買入,不過是預期的自我實現。但要想吸引更多的人,持續上漲,一定還要看基本面的改善。說到底,如果沒有基本面的支撐,預期也一定會走向自我毀滅,那時“煙花爆炸的瞬間絢麗且美”,只是你能否逃掉呢?千萬不要高估自己哦,畢竟每個司機都覺得自己的駕駛水平在前30%。

所以,以能夠承受的一定比例的財富,慢慢的定投,對新世界保持一份期待,等待它的含苞待放,又或者它最終被證明只是社會走的一條歪路,那就當我們為社會探索而做的一點貢獻吧。

如果再有人以“投資聖盃,牛市將來”為名,讓你禁不住的想梭哈,先想想上面幾個問題。記得一點,能讓我們真正相信的一定是來源於技術的大幅進步,來源於殺手級應用的落地,來源於商業模式的成熟。

額外再記住哈耶克曾說的那句話,大意是:“那些鋪滿鮮花和美好的道路,可能也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