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在同一個產地,為何價格相差上千塊?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當地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時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從此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碧螺春在同一個產地,為何價格相差上千塊?

碧螺春屬於綠茶類。國家保護的碧螺春原產地為蘇州吳中區太湖中的太湖洞庭山(在江蘇吳縣),分東、西兩山,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

碧螺春在同一個產地,為何價格相差上千塊?


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

金庭鎮(西山)全境十二個行政村都種茶,重點茶區在秉場、石公堂裡、東村、衙甪里、東河、縹緲村一帶,其餘東蔡、林屋、庭山、蔣東、元山各村也有分佈。茶園面積965公頃。

東山鎮全境十二個行政村中,茶區主要分佈在山區的莫釐、碧螺、雙灣、楊灣、陸巷五個村。

碧螺春只產於蘇州東山,西山,那東山和西山哪種地方的碧螺春好?有什麼區別呢?東山的碧螺春還是西山的碧螺春,哪個更正宗呢?

碧螺春在同一個產地,為何價格相差上千塊?


洞庭東山是個半島與大陸相連,而洞庭西山是座島嶼,靠的是太湖大橋相連。在沒有造太湖大橋前,西山要到陸地上要擺渡到東山,東山是西山的必經之地,東山交通便利九十年代初,茶葉去除供銷社話,很多茶商自行前往洞庭山採購茶葉,茶商由於受一湖之隔而會習慣的在洞庭購買碧螺春,而那時候洞庭西山的碧螺春成為東山茶商的貨源,默默的為東山碧螺春做著貢獻。曾有茶客,以為西山沒有碧螺春的。

隨著太湖大橋的建立,從2002年開始洞庭西山碧螺春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發展歸發展。但很多還是受以前賣的價格普遍低低是由於要受東山茶商的剝去一層皮。久而久之,頭腦中的價格概念已經形成了,而今雖然交通發達了,但是價格還是相比東山要低。由於受價格影響,西山的碧螺春在品質上(主要是做工和挑揀上)要比東山碧螺春遜色一點,不去全部,而是總體。

碧螺春在同一個產地,為何價格相差上千塊?


由於地理環境的因數,東山茶商從事碧螺春茶葉生意的時間要比西山的早十年左右這十年的經驗讓東山茶商對工藝和品質的追求上要比西山茶商要求來的要高。主要體現在一是挑揀總體東山茶農要比西山的茶農要挑揀的乾淨,二是等級比西山茶農分的要細,三是做工要比西山強。當然這些不是說全部的東山茶商或者茶農要比西山的茶農或者茶商要強。只是說個總體,所以說由於追求了工藝和品質,在成本上東山碧螺春要比西山碧螺春來的要高一些,以至於碧螺春價格要高一些。那東山碧螺春和西山碧螺春現在到底還有區別嗎?

答案就是……

東西山碧螺春統稱蘇州洞庭山碧螺春,由於土質、氣候、降雨量、茶樹品種等都是一樣的,所以壓根兒沒區別!!只要是蘇州東山和西山產的碧螺春茶,按照碧螺春的工藝進行加工,都正宗!!!

碧螺春在同一個產地,為何價格相差上千塊?

只有這裡產的碧螺春才能稱為“洞庭碧螺春”或“洞庭山碧螺春”,有不少商家用名字來混淆顧客,比如“蘇州碧螺春”“太湖碧螺春”“江蘇碧螺春”,這些名字均是不規範的不是原產地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