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下去了!這兩天,外國網友也都在瘋狂奔馳

來源:參考消息

這一次,奔馳是真的“火”了。

從4月9日一位年輕女性“王小姐”(媒體化名)坐在奔馳車引擎蓋上哭訴維權的視頻曝出,到近一週後的今天,“奔馳”兩字始終牢牢霸佔著中國互聯網熱搜榜。

而隨著關注度的上升和媒體的介入,事件本質也發生著變化——一樁簡單的交易糾紛,正逐漸升級為大眾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探討,和對整個汽車行業銷售內幕的追問。

看不下去了!這兩天,外國網友也都在瘋狂奔馳

視頻截圖(圖片來自網絡)

圍繞“王小姐”最新維權錄音中披露的“金融服務手續費”問題,梅賽德斯-奔馳14日發表聲明稱:一向尊重並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業務運營,不向經銷商及客戶收取任何金融服務手續費。

“梅賽德斯-奔馳公開並反覆要求經銷商要誠信守法,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最新聲明寫道。

這紙聲明顯然還無法阻止“奔馳漏油事件”的持續延燒。小銳注意到,當中國網友紛紛花式cue奔馳之際,外國網友也已經忍不下去了,除了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熱心地關注、跟蹤事態發展,他們還瘋狂@奔馳總部:敦促這個老牌車企正視事實,儘快拿出解決方案。

“是時候醒醒了!”網友們這樣喊話道。

“不要再讓這位中國女士哭泣!”

儘管截至今天(15日)小銳發稿時,“奔馳漏油事件”還鮮見外媒報道,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國外社交媒體上的熱鬧。

“王小姐”哭訴視頻曝光僅僅兩天後,就有外國網友關注到此事並對視頻進行了轉發。

“(奔馳)你難道不知道嗎?這個視頻在中國媒體和社交網絡上非常火爆!成千上萬的人支持這位可憐的女士,並且反對奔馳更換新發動機的決定。”11日,這位外國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專門@奔馳。

看不下去了!這兩天,外國網友也都在瘋狂奔馳

第二天,視頻迅速傳播開來。外國網友對這一事件的討論也迅速增加。

瞭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許多人開始主動@奔馳官方賬號,直截了當地問:你知道中國奔馳發生的事情嗎?

看不下去了!這兩天,外國網友也都在瘋狂奔馳

更多“心疼小姐姐”的網友們則表示看不下去奔馳4S店的種種推諉欺騙,紛紛建議奔馳總部拿出最快速的解決辦法,“不要再讓這位中國女士哭泣”:

看不下去了!這兩天,外國網友也都在瘋狂奔馳

大規模聲援王小姐的同時,也有不少外國網友感嘆,曾幾何時,奔馳也是被視為行業標杆的存在,如今卻因為未妥善處理髮動機漏油事件陷入醜聞中。

看不下去了!這兩天,外國網友也都在瘋狂奔馳

事件發酵第7天,奔馳經銷商仍未給出解決方案

當奔馳總部被社交媒體上一波又一波的外國網友喊話“包圍”時,其在中國的官方賬號也差點被“玩壞”——自4月份以來更新的幾乎所有微博,都無一例外被聞訊趕來的網友“攻陷”。留言中,“漏油”兩個字,成了最亮的關鍵詞。

看不下去了!這兩天,外國網友也都在瘋狂奔馳

而奔馳官微最新的一條更新,是4月13日的一份迴應聲明。

聲明中,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稱,已派專門工作小組赴西安,併力求達成令各方滿意的解決方案。

對北京奔馳“遲來的”表態,網友們並不買賬。

看不下去了!這兩天,外國網友也都在瘋狂奔馳

令網友們感到憤怒的,不僅有道歉的姍姍來遲,更有至今仍未向“王小姐”給出的解決方案的推脫……

到今天,“奔馳漏油事件”已是被曝光後的第7天。

4月9日,“王小姐”坐在西安利之星4S店一輛奔馳車引擎蓋上,眼含熱淚但條理清晰地講述了她此前半個多月裡的糟心維權經歷:剛買的車還沒開出4S店就漏油,4S店在退錢、換車之間來回糾結數日後提出的解決方案竟然是——根據國家“三包”換髮動機。

多方抗議、投訴無果後,“王小姐”只能爬上奔馳車“撒潑”,視頻傳遍網絡,引發輿論一邊倒式的同情和支持。

此後事態持續升級——就在13日北京奔馳發出聲明後的第二天,“王小姐”與4S店負責人的一段錄音再度將輿論引爆:有理有力表達訴求的同時,“王小姐”一舉踢爆她在購買漏油車的同時還受4S店欺騙、從而支付了所謂“金融服務費”。

“王小姐”忍無可忍之下選擇“硬剛”。目前,西安當地已成立由工商、質監、物價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調查涉事門店汽車質量問題。

別助長“老實人吃虧”的不良風氣

正如有評論人士總結,在“王小姐”維權歷程中,她說出的兩句話成為改變事情走向的關鍵點:

一是坐在奔馳引擎蓋上哭訴時她說:我是一個講道理的人,但奔馳經銷商卻把講道理當成了軟弱而加以欺凌,導致她不得不用這種“丟臉”的方式進行維權……

二是與4S店負責人見面時她說:要換髮動機,你們搬出國家“三包”,但“三包”同樣規定的提供備用車,你們就說要看具體情況。為什麼對你們有利的“三包”就拿出來對待消費者,對你們不利的條款就視而不見?

短短兩段話,卻道出了無數普通消費者面對“店大欺客”時的種種無奈:多數不好意思撕破臉的老實人,只好選擇吃啞巴虧。

“總體上看,中國消費者維權成本高,維權渠道少的狀況仍普遍存在。這種狀況很容易催生撒潑甚至極端維權,結果助長了‘老實人吃虧’的不良風氣。”新加坡《聯合早報》15日發文寫道,“(這種風氣)對消費者、商家以及整個社會都不是好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