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能大一統,為什麼歐洲不能?

英國脫歐,意料之外嗎?不,意料之內,我要是英國女王或卡梅倫,絕對支持脫離歐盟,雖然嘴上可以不說,但心裡卻明鏡似的,早該退了,原因很簡單,兩條。

第一條,歷史原因。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本來就不是一夥的,雖然歷史上英國王室與歐洲大陸王室有姻親,但屬表侄關係,若即若離,剛開始還親暱,後來就越來越遠了。從拿破崙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基本倖免,歐洲都沒有借血與火的熔爐鍛造在一起,何況不大認同歐洲的英國呢?這個“遊離分子”更不會自己跳進歐洲這個大熔爐裡。

第二條,現實原因。歐盟算什麼?一個鬆散的各懷心思的party,幾位混得不錯的大佬天天請那些小兄弟吃飯,這些小兄弟還嫌飯菜鹹了淡了;大佬們逢年過節還要發紅包,群裡的小兄弟還嫌紅包太少,整天鬧著退群。來自中東的那些遠房親戚更厲害,直接住進主人的客廳,隨便到冰箱裡拿吃拿喝,一點也不把自己當外人,主人還要顧及上等人、文明人的優雅,不敢怒也不敢言,忍不住批評了兩句,人家就拿衝鋒槍到你臥室裡突突突突,英國一看這陣勢,讓我繼續為你們埋單?沒門,開溜。

"
中國能大一統,為什麼歐洲不能?

英國脫歐,意料之外嗎?不,意料之內,我要是英國女王或卡梅倫,絕對支持脫離歐盟,雖然嘴上可以不說,但心裡卻明鏡似的,早該退了,原因很簡單,兩條。

第一條,歷史原因。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本來就不是一夥的,雖然歷史上英國王室與歐洲大陸王室有姻親,但屬表侄關係,若即若離,剛開始還親暱,後來就越來越遠了。從拿破崙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基本倖免,歐洲都沒有借血與火的熔爐鍛造在一起,何況不大認同歐洲的英國呢?這個“遊離分子”更不會自己跳進歐洲這個大熔爐裡。

第二條,現實原因。歐盟算什麼?一個鬆散的各懷心思的party,幾位混得不錯的大佬天天請那些小兄弟吃飯,這些小兄弟還嫌飯菜鹹了淡了;大佬們逢年過節還要發紅包,群裡的小兄弟還嫌紅包太少,整天鬧著退群。來自中東的那些遠房親戚更厲害,直接住進主人的客廳,隨便到冰箱裡拿吃拿喝,一點也不把自己當外人,主人還要顧及上等人、文明人的優雅,不敢怒也不敢言,忍不住批評了兩句,人家就拿衝鋒槍到你臥室裡突突突突,英國一看這陣勢,讓我繼續為你們埋單?沒門,開溜。

中國能大一統,為什麼歐洲不能?

那為什麼中國能大一統呢?

首先要感謝秦始皇同志,從中國地圖來看,兩千多年前的秦國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相當於歐洲的白俄羅斯位置,白俄羅斯屬內陸,不靠海,背靠俄羅斯的廣袤原野,再遠點就是西伯利亞凍土,有點像我們的甘肅、青海和新疆,前面是波蘭、德國、法國等,好比彼時我們的楚國、趙國、齊國,哪一個都不是軟柿子,都是列強啊!秦國既無戰略地位之優,也非中心地位,何以能統一六國?可能這就是命。

公元前221年,中國就進入了大一統,南到越南,東到大海,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而直到公元2016年,歐洲還是四分五裂的歐洲。

從秦始皇起,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中國開始進入穩定文明的階段。中國歷史開始經歷統一,分裂,再統一,再分裂的循環,每一次循環幾乎都是穩定體之外的文明打擾的結果,而非內在的分裂。在經歷一次次外來文明的襲擾後,中國還是兩千年前的中國,是奇蹟嗎?絕對是,因為絕無僅有。

秦朝有了萬里長城,所以外患解除,文明體日漸鞏固,雖遭逢陳勝吳廣發難,劉邦項羽楚漢爭霸,但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亂了也就近二十年,中國又是一統天下的面貌。

漢朝(前202—220)延續了四百多年,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到漢元帝劉奭,漢匈戰爭不斷,勝利天平逐漸偏於漢朝,最牛的一句話出自漢朝大將陳湯之口: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這是中原王朝分崩離析的年代,從公元220年到581年,五胡亂華,華夷混雜,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糾纏不休三百多年。之後便是隋唐帝國(581—907),又是一統天下,延續了三百多年。

唐朝過後是五代十國,城頭變幻大王旗,但不過五十多年的光景,北宋開始了,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北宋延續國祚一個半世紀。北宋的主要對手是誰?契丹、西夏和金。北宋完了是南宋,延續國祚又是一個半世紀,主要對手變成了金和蒙古。

"
中國能大一統,為什麼歐洲不能?

英國脫歐,意料之外嗎?不,意料之內,我要是英國女王或卡梅倫,絕對支持脫離歐盟,雖然嘴上可以不說,但心裡卻明鏡似的,早該退了,原因很簡單,兩條。

第一條,歷史原因。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本來就不是一夥的,雖然歷史上英國王室與歐洲大陸王室有姻親,但屬表侄關係,若即若離,剛開始還親暱,後來就越來越遠了。從拿破崙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基本倖免,歐洲都沒有借血與火的熔爐鍛造在一起,何況不大認同歐洲的英國呢?這個“遊離分子”更不會自己跳進歐洲這個大熔爐裡。

第二條,現實原因。歐盟算什麼?一個鬆散的各懷心思的party,幾位混得不錯的大佬天天請那些小兄弟吃飯,這些小兄弟還嫌飯菜鹹了淡了;大佬們逢年過節還要發紅包,群裡的小兄弟還嫌紅包太少,整天鬧著退群。來自中東的那些遠房親戚更厲害,直接住進主人的客廳,隨便到冰箱裡拿吃拿喝,一點也不把自己當外人,主人還要顧及上等人、文明人的優雅,不敢怒也不敢言,忍不住批評了兩句,人家就拿衝鋒槍到你臥室裡突突突突,英國一看這陣勢,讓我繼續為你們埋單?沒門,開溜。

中國能大一統,為什麼歐洲不能?

那為什麼中國能大一統呢?

首先要感謝秦始皇同志,從中國地圖來看,兩千多年前的秦國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相當於歐洲的白俄羅斯位置,白俄羅斯屬內陸,不靠海,背靠俄羅斯的廣袤原野,再遠點就是西伯利亞凍土,有點像我們的甘肅、青海和新疆,前面是波蘭、德國、法國等,好比彼時我們的楚國、趙國、齊國,哪一個都不是軟柿子,都是列強啊!秦國既無戰略地位之優,也非中心地位,何以能統一六國?可能這就是命。

公元前221年,中國就進入了大一統,南到越南,東到大海,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而直到公元2016年,歐洲還是四分五裂的歐洲。

從秦始皇起,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中國開始進入穩定文明的階段。中國歷史開始經歷統一,分裂,再統一,再分裂的循環,每一次循環幾乎都是穩定體之外的文明打擾的結果,而非內在的分裂。在經歷一次次外來文明的襲擾後,中國還是兩千年前的中國,是奇蹟嗎?絕對是,因為絕無僅有。

秦朝有了萬里長城,所以外患解除,文明體日漸鞏固,雖遭逢陳勝吳廣發難,劉邦項羽楚漢爭霸,但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亂了也就近二十年,中國又是一統天下的面貌。

漢朝(前202—220)延續了四百多年,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到漢元帝劉奭,漢匈戰爭不斷,勝利天平逐漸偏於漢朝,最牛的一句話出自漢朝大將陳湯之口: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這是中原王朝分崩離析的年代,從公元220年到581年,五胡亂華,華夷混雜,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糾纏不休三百多年。之後便是隋唐帝國(581—907),又是一統天下,延續了三百多年。

唐朝過後是五代十國,城頭變幻大王旗,但不過五十多年的光景,北宋開始了,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北宋延續國祚一個半世紀。北宋的主要對手是誰?契丹、西夏和金。北宋完了是南宋,延續國祚又是一個半世紀,主要對手變成了金和蒙古。

中國能大一統,為什麼歐洲不能?

兩宋加起來也是三百多年的歷史。

蒙古鐵騎橫掃今俄羅斯、中東和東歐大平原,最西抵近今奧地利維也納附近,然後滅了金、西遼、西夏、大理,最後進攻南宋,中國第一次進入大一統但非漢人主導的政權,延續了不到一百年。

明朝興起,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重新恢復漢人的大一統,明朝延續國祚近三百年。明朝末年,後金興起,清朝從順治、康熙起,迅速漢化和儒家化,建立了比元朝更穩固的政權,延續了兩個半世紀,算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最長時期了,後期的清朝基本是滿漢一體,很難說是純粹的愛新覺羅氏的政權。清朝的終結最終源於一個異族———大和民族,從1894年到1949年,亂了半個世紀,中國才重新一統。

只有中國人才有“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條古訓,才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感慨,中國以外的人是不大理解其中深意的。

中國每次大一統都能延續幾百年的歷史,農耕文明和儒家治理形成了一個超穩態的治理結構。可以這樣說,在農耕文明社會,你找不到比儒家治理更好的治理方法了,即使進入工業文明社會,儒家治理依舊生機勃勃,沒有任何理由證明儒家不歡迎民主政治,儒家治理其實就是民主政治在農耕文明社會的序言。

所以,我們要感謝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雍正、乾隆,因為他們,我們才享受了一統天下的制度紅利,而歐洲雖然也曾試圖一統,但沒有成功。美洲有嗎?有,華盛頓和林肯。但他們的老家都在歐洲,他們只不過是隨風飄到美洲的種子,已經不知道鄉關何處。

當然,如果列位要找上述每個人的缺點,那也能找出一籮筐,但我們若是拉開歷史的視界,從戰略層面上來評價他們,他們個個都是造福中國的偉人,中國這所恢宏大氣的房屋就是在他們手上建立並一代又一代接力維護的,所以,大一統才成為中國人血液裡的東西,成為文化基因,永遠傳遞下去。

"
中國能大一統,為什麼歐洲不能?

英國脫歐,意料之外嗎?不,意料之內,我要是英國女王或卡梅倫,絕對支持脫離歐盟,雖然嘴上可以不說,但心裡卻明鏡似的,早該退了,原因很簡單,兩條。

第一條,歷史原因。英倫三島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本來就不是一夥的,雖然歷史上英國王室與歐洲大陸王室有姻親,但屬表侄關係,若即若離,剛開始還親暱,後來就越來越遠了。從拿破崙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基本倖免,歐洲都沒有借血與火的熔爐鍛造在一起,何況不大認同歐洲的英國呢?這個“遊離分子”更不會自己跳進歐洲這個大熔爐裡。

第二條,現實原因。歐盟算什麼?一個鬆散的各懷心思的party,幾位混得不錯的大佬天天請那些小兄弟吃飯,這些小兄弟還嫌飯菜鹹了淡了;大佬們逢年過節還要發紅包,群裡的小兄弟還嫌紅包太少,整天鬧著退群。來自中東的那些遠房親戚更厲害,直接住進主人的客廳,隨便到冰箱裡拿吃拿喝,一點也不把自己當外人,主人還要顧及上等人、文明人的優雅,不敢怒也不敢言,忍不住批評了兩句,人家就拿衝鋒槍到你臥室裡突突突突,英國一看這陣勢,讓我繼續為你們埋單?沒門,開溜。

中國能大一統,為什麼歐洲不能?

那為什麼中國能大一統呢?

首先要感謝秦始皇同志,從中國地圖來看,兩千多年前的秦國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相當於歐洲的白俄羅斯位置,白俄羅斯屬內陸,不靠海,背靠俄羅斯的廣袤原野,再遠點就是西伯利亞凍土,有點像我們的甘肅、青海和新疆,前面是波蘭、德國、法國等,好比彼時我們的楚國、趙國、齊國,哪一個都不是軟柿子,都是列強啊!秦國既無戰略地位之優,也非中心地位,何以能統一六國?可能這就是命。

公元前221年,中國就進入了大一統,南到越南,東到大海,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而直到公元2016年,歐洲還是四分五裂的歐洲。

從秦始皇起,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中國開始進入穩定文明的階段。中國歷史開始經歷統一,分裂,再統一,再分裂的循環,每一次循環幾乎都是穩定體之外的文明打擾的結果,而非內在的分裂。在經歷一次次外來文明的襲擾後,中國還是兩千年前的中國,是奇蹟嗎?絕對是,因為絕無僅有。

秦朝有了萬里長城,所以外患解除,文明體日漸鞏固,雖遭逢陳勝吳廣發難,劉邦項羽楚漢爭霸,但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亂了也就近二十年,中國又是一統天下的面貌。

漢朝(前202—220)延續了四百多年,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到漢元帝劉奭,漢匈戰爭不斷,勝利天平逐漸偏於漢朝,最牛的一句話出自漢朝大將陳湯之口: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這是中原王朝分崩離析的年代,從公元220年到581年,五胡亂華,華夷混雜,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糾纏不休三百多年。之後便是隋唐帝國(581—907),又是一統天下,延續了三百多年。

唐朝過後是五代十國,城頭變幻大王旗,但不過五十多年的光景,北宋開始了,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北宋延續國祚一個半世紀。北宋的主要對手是誰?契丹、西夏和金。北宋完了是南宋,延續國祚又是一個半世紀,主要對手變成了金和蒙古。

中國能大一統,為什麼歐洲不能?

兩宋加起來也是三百多年的歷史。

蒙古鐵騎橫掃今俄羅斯、中東和東歐大平原,最西抵近今奧地利維也納附近,然後滅了金、西遼、西夏、大理,最後進攻南宋,中國第一次進入大一統但非漢人主導的政權,延續了不到一百年。

明朝興起,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重新恢復漢人的大一統,明朝延續國祚近三百年。明朝末年,後金興起,清朝從順治、康熙起,迅速漢化和儒家化,建立了比元朝更穩固的政權,延續了兩個半世紀,算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最長時期了,後期的清朝基本是滿漢一體,很難說是純粹的愛新覺羅氏的政權。清朝的終結最終源於一個異族———大和民族,從1894年到1949年,亂了半個世紀,中國才重新一統。

只有中國人才有“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條古訓,才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感慨,中國以外的人是不大理解其中深意的。

中國每次大一統都能延續幾百年的歷史,農耕文明和儒家治理形成了一個超穩態的治理結構。可以這樣說,在農耕文明社會,你找不到比儒家治理更好的治理方法了,即使進入工業文明社會,儒家治理依舊生機勃勃,沒有任何理由證明儒家不歡迎民主政治,儒家治理其實就是民主政治在農耕文明社會的序言。

所以,我們要感謝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雍正、乾隆,因為他們,我們才享受了一統天下的制度紅利,而歐洲雖然也曾試圖一統,但沒有成功。美洲有嗎?有,華盛頓和林肯。但他們的老家都在歐洲,他們只不過是隨風飄到美洲的種子,已經不知道鄉關何處。

當然,如果列位要找上述每個人的缺點,那也能找出一籮筐,但我們若是拉開歷史的視界,從戰略層面上來評價他們,他們個個都是造福中國的偉人,中國這所恢宏大氣的房屋就是在他們手上建立並一代又一代接力維護的,所以,大一統才成為中國人血液裡的東西,成為文化基因,永遠傳遞下去。

中國能大一統,為什麼歐洲不能?

房屋建好了,至於裡面的結構,如何去裝修,那就看後來人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風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但前人不可能把樹都栽完了。

中國的大一統還有著無窮的想象,歐洲的大一統則似乎已經成了一個夢,gone with the wind(隨風而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