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年輕人已走在養生前沿 可想做好這門生意並不容易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魏官紅

扎心!年輕人已走在養生前沿 可想做好這門生意並不容易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打開小紅書,在搜索欄中鍵入“保健品”,你會看到八萬多篇相關筆記,其中相當數量的筆記獲得了上萬次點贊。相比以前,有著“未雨綢繆”意識的年輕人對養生更為關注,抗初老產品也逐漸得到他們的喜愛。

一份來自丁香醫生的《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在70前、70後、80後、90後四個年齡段的公眾中,年齡越小,對於健康的自評呈現階梯式下降的趨勢。尤其是80後、90後年輕人,同時面臨著職場壓力和生活壓力,健康自評分數均未達到7分。

一邊是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一邊是被無限販賣的焦慮,年輕人似乎總覺得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去捍衛自己的髮際線,或是去抵抗爬上眼周的細紋……而這種瀰漫在青年群體中的焦慮,被保健品公司捕捉到了。但想要做好這門與年輕人養生有關的生意,商家也面臨著不小的考驗。

年輕人正在成為主力買手

據Euromonitor數據,2018年,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627億元,同比增長9.8%,預計2018年~2023年的複合增長率為9.10%。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保健品形成千億元市場規模,年輕人也出了不少力。

一位女性受訪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前我主要是在護膚品上針對性地進行‘抗初老’,通過身邊朋友推薦後開始使用內服產品。現在吃的是葡萄籽,功能主要是抗氧化,算是入門級的抗初老保健品。”

叮噹健康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國內年輕人群體中的養生人數已超七成,在有養生意識的80後、90後人群中,80後養生佔比高達38.7%,且女性保健品消費佔比高達60%。數據顯示,女性成了保健品的消費主體,其中29歲~38歲的女性消費保健品的佔比高達45.6%,39歲~40歲的女性保健品消費額佔比為27.3%,而18歲~28歲的女性在保健品上的消費額也在不斷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這門與“年輕人養生”有關的生意,參與企業眾多。湯臣倍健(300146,SZ)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針對年輕群體輕功能、重體驗的消費習慣,推出電商專供普通食品,同時與Line friends展開IP跨界,聯手大英博物館展開藝術跨界,塑造年輕化品牌形象。東阿阿膠(000423,SZ)則力圖在產品上突破“藥品化”傳統認知,其推出的一些休閒食品,喊出“氣血保養”的口號,將目光瞄準年輕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外國保健品公司也盯上了這門生意,紛紛通過開設線上官方旗艦店或聯手跨境電商的方式“殺”入中國市場。加拿大品牌Jamieson全球零售銷售市場執行副總裁Don Bird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跨境電商為海外保健品佈局中國增添了強大引擎,而這也是驅動更多年輕人關注保健品的原因之一。”據其介紹,Jamieson在近三年內已與天貓國際、京東國際、網易考拉等電商平臺進行戰略合作,在跨境電商渠道的銷量佔比從0提升至90%以上。

同時,Don Bird表示,“我們注意到了保健品市場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越來越在意自身的健康管理,包括對頭髮、皮膚的護理,我們發現當前女性關愛產品和運動營養產品的市場需求都很可觀。”

競爭激烈 監管趨嚴

另一方面,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隨著澳優乳業、西王食品、合生元等公司收購國外保健品品牌,越來越多的企業跨界進入保健品市場,國內保健品市場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

朱丹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分析稱:“處於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加之保健品消費人群的低齡化,保健品公司在營銷思路及營銷渠道方面均發生了深刻變化,以往的藥店推廣、會議營銷等模式需要轉變,從目前整個主流消費群體的購物行為來看,電商、社群成為俘獲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重要渠道。”

Don Bird認為,儘管跨境電商對進口保健品敞開了渠道資源,但對於海外品牌來說,僅依靠線上流量還不夠,線下市場是考驗海外品牌能否深入紮根中國的有力證據之一。

事實上,自2016年7月《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實施以來,保健食品行業正式步入“註冊制”與“備案制”雙軌並行的時代。《辦法》規定,保健食品境外生產廠商可作為備案人,首次進口的屬於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保健食品,且營養物質已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的,可以向相關機構提交保健食品備案申請,企業通過備案後便可進入線下渠道銷售。對海外品牌來說,想要線下圈地,如何快速過審“藍帽子”是線下佈局首先要面對的難題。

不過,隨著國內對保健食品的監管趨嚴,要過審“藍帽子”並不容易。因此,朱丹蓬認為,在保健食品之外,食品功能化將是重要的發展趨勢,如娃哈哈推出緩解視力疲勞的飲料,江中集團推出猴姑米稀等食療產品等。Jamieson方面也表示,為了更快地進入中國線下,其同樣在開發和引進無須註冊的常規食品。

對此,朱丹蓬表示:“功能性食品的宣傳銷售將受到國家廣告法、食品法等限制,目前很多企業在宣傳時通過‘打擦邊球’去提及其所謂的功能,但隨著政策端收緊,產業端也將作出調整。從消費端看,產品的品質、品牌與服務體系才是贏得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