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沉默》的真相,其實你並不知道'

"
"
《保持沉默》的真相,其實你並不知道

作為一部懸疑電影,《保持沉默》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案件的真相。很多人認為的真相就是冒充萬思成的張小杰是本案的真凶。但是我要告訴你未必。

沒錯,真相未必就是片尾所告訴觀眾的。

下面我就帶大家瞭解真相的祕密。

———————————————— 劇透預警 ————————————————

場間吐槽【端木蘭的父親:失蹤了(雙規了)→ 被抓了(進去了)→自殺了(滅口了)】

"
《保持沉默》的真相,其實你並不知道

作為一部懸疑電影,《保持沉默》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案件的真相。很多人認為的真相就是冒充萬思成的張小杰是本案的真凶。但是我要告訴你未必。

沒錯,真相未必就是片尾所告訴觀眾的。

下面我就帶大家瞭解真相的祕密。

———————————————— 劇透預警 ————————————————

場間吐槽【端木蘭的父親:失蹤了(雙規了)→ 被抓了(進去了)→自殺了(滅口了)】

《保持沉默》的真相,其實你並不知道

開始

1.4個真相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事實:真相不可抵達。由於歷史的不可溯洄性,一件事情發生後,我們就不可能再對它進行觀測,我們只能通過事件的痕跡去推斷最有可能的真相。

在《保持沉默》中,先後又四個真相出現,分別是:

真相1:吳正為(吳鎮宇)在法庭上提供的真相,凶手是吉米

真相2:端木蘭(周迅)在法庭上提供的真相,凶手是密室中的第三人

真相3:田景程(祖峰)通過端木蘭向大家傳遞的真相,凶手是田景程自己

真相4:吉米(孫睿)在家裡告訴端木蘭的真相,凶手是吉米自己

公訴方吳鎮宇的真相1其實很簡單,證明案發的化妝間是密室,案發時,密室中只有萬文芳和吉米兩個人,所以吉米必是凶手。

辯護方的反駁也簡單,證明案發地點不是密室(比如又通風管道),所以端木蘭的真相是第三人是凶手。但是吳鎮宇通過拿出新證據吉米的社交網絡日誌,成功的讓陪審團相信吉米又很大的作案動機,所以真相1打敗了真相2.

接著,田景程故意讓端木蘭找到了真相3,吉米並沒有刺入致命的第二刀,而是田景程自己刺的,並通過端木蘭的“非法”錄音和在法庭上發瘋,讓陪審團相信了這一真相。真相3打敗了真相2

吉米被釋放後,關於吉米養父母死亡原因的美國來信,讓吳正為懷疑吉米是凶手,進而導致端木蘭到吉米家質問,吉米說出了真相4:萬思成小朋友早在慈濟院的大火中死了,自己其實是張小杰,由於一直嫉妒萬思成的媽媽,所以偷了信物,後來,來到香港認親,卻被發現自己是冒充的,於是殺死了萬文芳。

由於這個真相的震撼性,我們都相信了它,但是注意它的證據呢?拿分親子鑑定報告只存在於吉米的口中,電影中並未真正出現,而十幾年前的大火有沒有見證者,到底發生了什麼沒人能說清。所以啊,相信真相4,只是一廂情願而已。不信的話,我現在拿出真相5,看看有沒有說服力。

2.真相5

其實現在的萬思成就是真正的萬思成,當年在慈濟院,剛來的萬思成,一直以為媽媽在跟自己做遊戲並沒有不要自己,堅持媽媽只是跟自己做遊戲的萬,自然受到了孤立和攻擊。帶頭攻擊他的就是張小杰,張說我們都是多餘的孽障,沒人疼沒人愛。

慢慢的萬思成的大腦裡形成了兩種不兼容的想法:媽媽只是在跟他做遊戲和媽媽扔下了他。這兩種想法慢慢變成了潛在的人格。有一天,慈濟院發生大火,萬逃了出來,眼看著張被燒死,深深的震撼了他,這兩種想法也藉此發展成了兩種人格,萬思成擁有了雙重人格:原來自己愛媽媽的正向人格和張小杰恨媽媽的負向人格。而偷信物吊墜的記憶則代表著身體控制權的轉移:從正向人格轉移到負向人格。大火燒死萬思成的記憶代表這一人格被壓制。(這是一正向人格,所以跟它聯繫的是火)

負向人格控制下的萬被美國養父母帶到了美國,沒想到卻遭受了虐待,結果負向人格發展成復仇人格。他殺害了養父母,又來到香港準備殺掉萬文芳。復仇人格以為自己是張小杰冒充萬思成,第一次在衛生間遇到了萬文芳,但是畢竟還是親生母親,潛意識中萬思成在猶豫之時,被進來的老田帶走。

這期間,萬文芳與萬思成又接觸,帶他看醫生,知道了他的雙重人格,希望喚醒他被壓制的正向人格。所以案發的那次見面是萬文芳設計好的想給萬思成一個刺激,她偽造了一份親子鑑定,並告訴萬思成這是老田做的,說他們並沒有血緣關係,以這種揭穿,刺激復仇人格,喚起他心裡對母親的渴望喚醒正向人格。

但結果沒控制好,復仇人格刺了他第一刀,萬文芳想反正都挨刀了,不如順勢又把刀插深了一下,以再次刺激萬思成並釋放他的怨氣,結果自己死了,死之前告訴老天要救萬思成。

而在萬文芳順勢插了第二刀時,萬思成的正向人格終於被喚醒了,他不知所措,以為是別人殺了萬文芳,他逃到水邊,選擇了跳水,跳水則像慈濟院的火一樣,代表著負向人格的壓制。

接著,正向人格在端木蘭的幫助下被釋放,然後再北京的家裡,端木蘭的逼問下,兩個人格再次混亂,說出上上面的真相4。接著被圍攻掉進冰窟窿的記憶代表著負向人格的壓制,正向人格放了人質端,又再失落中跳樓自殺。

關於那份假的親子鑑定,端以為是田做的真鑑定,田以為是萬文芳做的真鑑定,死者為大,他們互相沒有再仔細討論,所以最後墓碑上寫的是張小杰。

怎麼樣?這個真相5可以嘛?

也許吉米的跳水,同年的掉進冰窟窿,以及慈濟院的火都是一種象徵吧​。

但這到底是不是真相,你同意不知道,你只能去選擇信與不信,真相是不可抵達的真相是不可抵達的(當然同前4個真相一樣,真相5中也是有很多漏洞的)

再說回到電影​

其實這部電影的推理設計並不是那麼令人滿意的,最後找到“真相”的關鍵是那封美國來信,而不是主人公的能力過硬,而且,最後給吉米的動機歸結於原生家庭引起的精神問題也有些牽強,片尾的溫情照片更是讓人摸不到頭腦​。

案情刨去設置的不是很好的這一點,也沒有讓主人公通過案件有顯著的成長,所以整個電影會讓人感覺到乏力​。​

3.對稱設計

如果說真相5中的水與火是對稱的設計,那麼整個電影的結構中還有明顯的對稱性設計,如周迅的一人飾兩角。這是一種暗示,暗示萬文芳和端木蘭互為鏡像,萬文芳是單身媽媽,端木蘭也面臨了做單親母親的風險;祖峰和吳鎮宇也一樣,他們喜歡的女人都有一個別人的孩子。只不過他們做了不同的選擇。

不考慮真相5,張小杰身上也有著萬思成的影字,偷信物就是表現。可以說相對於周迅一人飾兩角,張小杰可以說是兩角飾一人,萬思成被媽媽拋棄已經夠慘了,單是還有著羨慕他的張小杰。張小杰被美國夫婦領養也一定被其他慈濟院小朋友羨慕,但其實他的生活是虐待。

但是問題在於,端木蘭與萬文芳的對稱,祖峰與吳鎮宇的對稱,以及張小杰身上隱約的對稱,在片中並沒有起應有的作用,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很多觀眾看完之後會對周迅一人分飾兩角的用意感到困惑。

像​案件設計一樣,這一設計也讓人感到乏力。​

4.整體平庸

在劇情的設計中,可以看出導演是用心的,但完成的作品還是平庸。首先主角端木蘭在故事中並沒有面臨嚴重到足以暴漏其真我的內外部衝突,有限的衝突也只是限於因為老公出軌而離婚,以及在是否生下孩子的抉擇上,衝突太小所以角色沒有成長,沒有弧光。在情感故事之外就是案件的邏輯故事了,前半部分還可以,單身後半部分有些生硬,前面被吊起的胃口得不到滿足。

影片中最能打動人的是周迅那幾段約會中,情愛兩難的表演,不漏痕跡,盡得風流。為此也值得一看了。

最後,更多腦洞影評,公眾號:流年取次花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