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3):這幾道題你知道答案嗎?

第二期答案:

11、答案:D解析:上聯言蘇門父子三人均為填詞名家,下聯四大家是韓、柳、歐、蘇四家,其中蘇家包括蘇洵、蘇軾、蘇轍,仍然是對蘇門的盛讚。

12、答案:A解析:《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又稱前漢書,東漢班固撰,主要記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 後漢書》九十卷,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 《三國志》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由西漢劉向所整理編寫。《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書。《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

13、答案:B解析:二十四節氣是一個統稱,其中包括十二個中氣和十二個節氣,中氣和節氣相間地排列。從春分起十二個中氣分別是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屬於十二個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後的節氣是清明,其後的節氣依次是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驚蟄。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24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4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代文化常識(3):這幾道題你知道答案嗎?

14、答案:C解析:“干支紀法”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這種“干支紀法”形成的一種曆法,叫干支歷。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六十甲子表: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古代文化常識(3):這幾道題你知道答案嗎?

15、答案:A解析:三省六部制的職能:三省,分別為:

尚書省——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

門下省——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

中書省——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

中書省主要負責與皇帝討論法案的起草,草擬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內容,並根據情況退回給中書省。這兩個部門是決策機構,通過審查的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

六部,分別為:

吏部:負責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員 。

戶部:負責土地、戶口、財政、國庫等。

禮部:負責科舉、祭祀、典禮、學校等。

兵部:負責軍事、軍政事務。

刑部:負責司法、審計事務。具體審判事務另有大理寺負責。重大案件組織刑部、御史臺、大理寺會審,謂三司審。

工部:負責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16、答案:B解析:

“四書”是指《論語》 、《孟子》 、《大學》和《中庸》 。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大學》是儒家基本經典之一,原為《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曾子作,全面總結了先秦儒家關於道德修養、道德作用及其與治國平天下的關係。

《中庸》為儒家思孟學派的代表著作,原為《禮記》之一篇,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

《尚書》是中國漢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

《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周易》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我國最古老、最有權威、最著名的一部經

典,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是一部古代占筮之書,古人創造它是為預知社會人事的吉凶禍福變化。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的編年史,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古代文化常識(3):這幾道題你知道答案嗎?

17、《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四庫”是指:( )

A、仁、義、禮、智 B、禮、樂、書、數

C、詩、書、禮、易 D、經、史、子、集

答案:D解析: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及相關著作,史部收錄史書,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禮、樂、射、御、書、數”,孔子合稱“六藝”。禮:禮節(即今德育);樂:音樂;射:射箭技術(鍛鍊體格,品格修養);御:駕馭馬車的技術;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數:算法(計數)。現在來說就是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的“五經”,即《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18、答案:C解析:及笄jī之年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歲。舊時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

初生: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金釵之年:女子12歲;豆蔻之年:女子13——14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碧玉年華:女子16歲;

桃李年華:女子20歲;花信年華:女子24歲;

舞勺之年:男子13——15歲(學文舞);

舞象之年:男子15——20歲 (學武舞);

弱冠之年:男子20歲;而立之年:男子30 歲;不惑之年:男子40 歲;

知命之年:男子50 歲;花甲之年:男子60 歲;古稀之年:男子70 歲;

耄耋(mào dié)之年:80、90歲(耄:八九十歲年紀;耋:七八十歲年紀);

期頤之年:男子100歲。

喜壽:77歲;米壽:88歲;白壽:99歲;茶壽:108歲。

按照中國人習俗,向高齡老人祝壽有“喜壽”“米壽”“白壽”“茶壽”之說。

把“喜”“米”“白”“茶”四字作為高齡老人的壽年,是有講究的。

“喜壽”是指七十七歲。這是因為“喜”字寫成草體很像七十七。“米壽”指八十八歲。這是因為“米”字上部一點一撇像“八”,下部的一撇一捺也是個“八”,中間一橫一豎像“十”,加起來八十八。“白壽”指九十九。這是因為“白”字是“百”字上面少一橫,百減去一,不是九十九嗎?“茶壽”指一百零八歲。這是因為“茶”的草頭為“二十”,“茶”字下半部是“八十八”,加起來就不是一百零八。

19、答案:A解析:

“五嶽”分別為東嶽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西嶽華山(海拔2155米,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南嶽衡山(海拔1300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北嶽恆山(海拔2016米,位於山西省渾源縣)、中嶽嵩山(海拔1512米,位於河南省登封市)。五嶽景色各有特點,受到許多遊客的青睞,許多文人作家也留下了大量詩文作品。其中泰山和嵩山曾經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

“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中嶽嵩山之峻,北嶽恆山之幽,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全世界。

20、答案:C 解析:

木代表生長的物質,火代表可以散發熱能的物質,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動的物質,可以循環;金代表堅固的物質。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屬陽,水、金屬陰,土是中性。

古代文化常識(3):這幾道題你知道答案嗎?

第三期問題:

21、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之統稱,在不同時期,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並不相同。五刑有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後封建制五刑是指:( )

A、墨、劓(yì割鼻)、剕(fèi砍腳)、宮、大辟(pì死刑)

B、笞(chī )、杖、徒(勞役)、流(流放)、死

C、黥(qíng墨字)、劓(yì割鼻)、斬趾、梟首(xiāo砍頭)、菹(zū剁肉醬)

D、磔(zhé 凌遲)、髡(kūn剃髮)、髕(bìn割膝骨)、炮烙、刵(èr割耳朵)

22、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後來伯仲之弟統稱“叔父”。古代稱為“伯夷”、“仲尼”、“叔向”、“季路”的四人,正確的排行順序是:( )

A、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B、老大、老二、老三、最小

C、老二、老三、老四、老大 D、老三、老四、老大、老二

23、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東”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東朝西”。傳統課文《鴻門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順序正確的是:( )

A、項羽、項伯、劉邦、范增、張良 B、項伯、范增、項羽、劉邦、張良

C、項伯、項羽、范增、劉邦、張良 D、項羽、項伯、范增、劉邦、張良

24、我國古代史書是記載歷史事實的歷史散文,要求如實地記載真實的歷史事件,不允許採取文學創作的方法進行虛構。史書編排體例分為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歷史)、紀傳體(以人物活動為中心反映歷史)、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記敘歷史)、記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記載歷史;根據編排的年代跨度情況,史書又分為通史和斷代史。下面對《史記》、《左傳》、《戰國策》、《漢書》編排體例判斷正確的是:( )

A、紀傳體、國別體、編年體、通史 B、通史、 國別體、編年體、通史

C、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斷代史 D、通史、 編年體、國別體、通史

古代文化常識(3):這幾道題你知道答案嗎?

25、中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即干支紀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和年號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號干支兼用法”為紀年方法的是:( )

①“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②“慶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啟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6、生肖文化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時間文化,是用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與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種計時系統。將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依次分配於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作為十二個時辰計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比如:從晚上11時開始計時,晚上11時到到第二天1時(即“子時”)。下面用生肖計時正確的是:( )

A、狗:晚上7-9時(即“戌時”) B、牛:下午1-3時(即“丑時”)

C、猴:凌晨3-5時(即“申時”) D、羊:凌晨1-3時(即“未時”)

27、中國古人用“天色紀時法”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時、日入、黃昏、人定。從夜晚23時至凌晨01時開始第一個時辰,依次循環。下面根據天色的變化理解的時辰正確的是:( )

①《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句中“雞鳴”是凌晨01時至03時;

②《孔雀東南飛》:“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句中“黃昏”是晚上19時至21時,“人定”是夜晚23時至凌晨01時;

③《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23時至凌晨01時;

④《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時,門壞”,句中“晡時”是下午17是至19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8、古代有“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後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後一天叫“晦”。下面關於“月相紀日法”用法分析正確的是:( )

①《五人墓碑記》:“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陰曆三月十五日。

②《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陰曆每月初的一天;朔:陰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陰曆七月十六日。

④“今當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誕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這個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寧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這個月初四。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⑦ D、③⑤⑦

29、《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有的“六義”,即是指“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下面對《詩經》“六義”的理解正確的是:( )

A、“頌”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共105篇。

B、“風”是國風,即西周時期各國的民間歌謠,《詩經》中的精華,共305篇。

C、“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說的內容。

D、“賦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30、時節紀月法,是中國古代一種記錄月份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利用四季(古稱四時)或者節氣物候的特點來給月份命名或代稱月份。如“氣和端月燈籠伴,位正元陽爆竹嘶”是利用“端月”指一年的開始為“正”之意,“菊月”就是用當月有代表性的植物“菊”代稱九月。下面對代表性的植物指稱紀月正確的是:( )

A、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三月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八月

C、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六月

D、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三月

答案解析下期揭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