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2》

選茶:產區海拔的高“度”,過猶不及

“度”,有計量單位名稱的含義,角度,維度,以及高度。

購買白茶,產區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俚語,相信已經人人耳聞。

然而,新入門的茶友,卻常常摸不透——

高山,該是多高的海拔?雲霧,又該是怎樣的雲霧?

高山茶的概念,說起來輕巧,細細一捋,處處模糊。

但別擔心,白茶樹合適的海拔,同樣有理可據。

浙大的教授,將浙江一帶生長在高山500-900米之間的茶定義為高山茶。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2》

選茶:產區海拔的高“度”,過猶不及

“度”,有計量單位名稱的含義,角度,維度,以及高度。

購買白茶,產區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俚語,相信已經人人耳聞。

然而,新入門的茶友,卻常常摸不透——

高山,該是多高的海拔?雲霧,又該是怎樣的雲霧?

高山茶的概念,說起來輕巧,細細一捋,處處模糊。

但別擔心,白茶樹合適的海拔,同樣有理可據。

浙大的教授,將浙江一帶生長在高山500-900米之間的茶定義為高山茶。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而江浙一帶的山,常常在1900-2100米的海拔區間。

以此對應,福鼎地區種植在600-900米之間的白茶樹,即被稱之為高山白茶。

許多茶友抱有一種天真的心態——“茶樹的海拔,應該越高越好。”

然而,海拔的高度,同樣是白茶樹需要權衡的一個“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會下降0.6攝氏度。

茶樹喜陰喜溼,600-900米之間的海拔高度,正好能為白茶樹營造適宜的溫度。

此時,晝夜溫差較大,是茶樹成長的一大助力。

然而,海拔超過一個“度”,900米以上的高山溫度,已經成為茶樹生長的阻礙。

於此同時,陽光,也成為了白茶樹生長的“攔路虎”。

觀察高山,常常能發現,高山的雲霧,往往攔截在高山的中上部分。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2》

選茶:產區海拔的高“度”,過猶不及

“度”,有計量單位名稱的含義,角度,維度,以及高度。

購買白茶,產區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俚語,相信已經人人耳聞。

然而,新入門的茶友,卻常常摸不透——

高山,該是多高的海拔?雲霧,又該是怎樣的雲霧?

高山茶的概念,說起來輕巧,細細一捋,處處模糊。

但別擔心,白茶樹合適的海拔,同樣有理可據。

浙大的教授,將浙江一帶生長在高山500-900米之間的茶定義為高山茶。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而江浙一帶的山,常常在1900-2100米的海拔區間。

以此對應,福鼎地區種植在600-900米之間的白茶樹,即被稱之為高山白茶。

許多茶友抱有一種天真的心態——“茶樹的海拔,應該越高越好。”

然而,海拔的高度,同樣是白茶樹需要權衡的一個“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會下降0.6攝氏度。

茶樹喜陰喜溼,600-900米之間的海拔高度,正好能為白茶樹營造適宜的溫度。

此時,晝夜溫差較大,是茶樹成長的一大助力。

然而,海拔超過一個“度”,900米以上的高山溫度,已經成為茶樹生長的阻礙。

於此同時,陽光,也成為了白茶樹生長的“攔路虎”。

觀察高山,常常能發現,高山的雲霧,往往攔截在高山的中上部分。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反倒是海拔過高的山地,光禿禿的,沒有云霧的保護。

此時,超出900米的高山地區,迎接著極強的紫外線。

在強烈的日晒下,人的肌膚尚且難以承受,更何況是身嬌體軟的茶樹嫩葉。

海拔過高的地區,即使有白茶樹苟延殘喘,它長出的葉片也品質下滑——

葉片中的茶氨酸被紫外線大量破壞,葉綠素也過早分解。

海拔過高的白茶樹,製成的白茶往往生苦生澀,並非好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的白茶,並非誕生在最高的山尖。

品質優秀的白茶,生長在雲霧繚繞的高山產區。

這個並非山峰的最高處,也並非山腳最低處。

此處的雲霧保護茶樹,又漫射陽光,給予白茶樹最充分的成長條件。

選茶,高山白茶雖好,但海拔卻並非越高越好。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2》

選茶:產區海拔的高“度”,過猶不及

“度”,有計量單位名稱的含義,角度,維度,以及高度。

購買白茶,產區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俚語,相信已經人人耳聞。

然而,新入門的茶友,卻常常摸不透——

高山,該是多高的海拔?雲霧,又該是怎樣的雲霧?

高山茶的概念,說起來輕巧,細細一捋,處處模糊。

但別擔心,白茶樹合適的海拔,同樣有理可據。

浙大的教授,將浙江一帶生長在高山500-900米之間的茶定義為高山茶。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而江浙一帶的山,常常在1900-2100米的海拔區間。

以此對應,福鼎地區種植在600-900米之間的白茶樹,即被稱之為高山白茶。

許多茶友抱有一種天真的心態——“茶樹的海拔,應該越高越好。”

然而,海拔的高度,同樣是白茶樹需要權衡的一個“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會下降0.6攝氏度。

茶樹喜陰喜溼,600-900米之間的海拔高度,正好能為白茶樹營造適宜的溫度。

此時,晝夜溫差較大,是茶樹成長的一大助力。

然而,海拔超過一個“度”,900米以上的高山溫度,已經成為茶樹生長的阻礙。

於此同時,陽光,也成為了白茶樹生長的“攔路虎”。

觀察高山,常常能發現,高山的雲霧,往往攔截在高山的中上部分。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反倒是海拔過高的山地,光禿禿的,沒有云霧的保護。

此時,超出900米的高山地區,迎接著極強的紫外線。

在強烈的日晒下,人的肌膚尚且難以承受,更何況是身嬌體軟的茶樹嫩葉。

海拔過高的地區,即使有白茶樹苟延殘喘,它長出的葉片也品質下滑——

葉片中的茶氨酸被紫外線大量破壞,葉綠素也過早分解。

海拔過高的白茶樹,製成的白茶往往生苦生澀,並非好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的白茶,並非誕生在最高的山尖。

品質優秀的白茶,生長在雲霧繚繞的高山產區。

這個並非山峰的最高處,也並非山腳最低處。

此處的雲霧保護茶樹,又漫射陽光,給予白茶樹最充分的成長條件。

選茶,高山白茶雖好,但海拔卻並非越高越好。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3》

選茶:白茶幹“度”,8.5%的嚴格標準

“度”,同樣有表明物質相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濃度、熱度,甚至幹度。

幹度之於白茶,是品質基礎中的基礎。

而白茶的產區已定,觀察白茶的品質,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且不說品類,也不提春秋茶季,得先觀察白茶最基礎的指標“幹度”,即含水量。

品質優秀的白茶,首先必然得做到幹度達標。

尤其白茶,它是一種將含水量清清楚楚標明在國標的茶類。

足以看出,合格的幹度之於白茶,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

白茶,作為一種能夠久存的茶類,經得起多年儲存的基礎,便是含水量。

含水量是它的生命線,當水分越過8.5%的分水嶺,茶葉便很容易受潮變質。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2》

選茶:產區海拔的高“度”,過猶不及

“度”,有計量單位名稱的含義,角度,維度,以及高度。

購買白茶,產區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俚語,相信已經人人耳聞。

然而,新入門的茶友,卻常常摸不透——

高山,該是多高的海拔?雲霧,又該是怎樣的雲霧?

高山茶的概念,說起來輕巧,細細一捋,處處模糊。

但別擔心,白茶樹合適的海拔,同樣有理可據。

浙大的教授,將浙江一帶生長在高山500-900米之間的茶定義為高山茶。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而江浙一帶的山,常常在1900-2100米的海拔區間。

以此對應,福鼎地區種植在600-900米之間的白茶樹,即被稱之為高山白茶。

許多茶友抱有一種天真的心態——“茶樹的海拔,應該越高越好。”

然而,海拔的高度,同樣是白茶樹需要權衡的一個“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會下降0.6攝氏度。

茶樹喜陰喜溼,600-900米之間的海拔高度,正好能為白茶樹營造適宜的溫度。

此時,晝夜溫差較大,是茶樹成長的一大助力。

然而,海拔超過一個“度”,900米以上的高山溫度,已經成為茶樹生長的阻礙。

於此同時,陽光,也成為了白茶樹生長的“攔路虎”。

觀察高山,常常能發現,高山的雲霧,往往攔截在高山的中上部分。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反倒是海拔過高的山地,光禿禿的,沒有云霧的保護。

此時,超出900米的高山地區,迎接著極強的紫外線。

在強烈的日晒下,人的肌膚尚且難以承受,更何況是身嬌體軟的茶樹嫩葉。

海拔過高的地區,即使有白茶樹苟延殘喘,它長出的葉片也品質下滑——

葉片中的茶氨酸被紫外線大量破壞,葉綠素也過早分解。

海拔過高的白茶樹,製成的白茶往往生苦生澀,並非好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的白茶,並非誕生在最高的山尖。

品質優秀的白茶,生長在雲霧繚繞的高山產區。

這個並非山峰的最高處,也並非山腳最低處。

此處的雲霧保護茶樹,又漫射陽光,給予白茶樹最充分的成長條件。

選茶,高山白茶雖好,但海拔卻並非越高越好。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3》

選茶:白茶幹“度”,8.5%的嚴格標準

“度”,同樣有表明物質相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濃度、熱度,甚至幹度。

幹度之於白茶,是品質基礎中的基礎。

而白茶的產區已定,觀察白茶的品質,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且不說品類,也不提春秋茶季,得先觀察白茶最基礎的指標“幹度”,即含水量。

品質優秀的白茶,首先必然得做到幹度達標。

尤其白茶,它是一種將含水量清清楚楚標明在國標的茶類。

足以看出,合格的幹度之於白茶,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

白茶,作為一種能夠久存的茶類,經得起多年儲存的基礎,便是含水量。

含水量是它的生命線,當水分越過8.5%的分水嶺,茶葉便很容易受潮變質。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白茶一旦受潮,品質再難挽回,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白茶品質跌落谷底。

受潮變質的白茶,葉片中的水分會以露珠的形勢析出葉片表面。

與此同時,茶葉中的豐厚內質和茶香也會跟著一起流逝。

日積月累,這些變質的白茶茶香寡淡,滋味單薄,絕非好茶。

故而選茶,必須牢牢把控白茶的幹度。

幹度達標的白茶,葉片較為緊繃,色澤顏色呈現深綠,芽頭光滑而直挺,白毫順滑,彷彿羊絨毛衣般的質感。

上手一摸,芽頭較為堅硬,芽尖扎手,葉片十分乾燥,輕輕一捻,就碎成粉末狀。

而幹度不達標的白茶,葉片稍稍舒張,顏色也相對較淺,偏向黃綠淺綠。

同樣是上手感受,幹度不對的茶,芽身粗糙,毫毛雜亂,手感更軟,葉片難以碎裂。

沖泡,也是感受白茶的幹度是否達標的方式。

這是為了檢測茶葉的耐泡程度。須知,幹度不達標的茶,並不耐泡!

藏在葉片中的水分,此時便開始禍害茶葉的滋味。

若是一款茶葉,只能勉強沖泡四五次。

再往後衝泡,這茶呈現出香氣淡、滋味寡的模樣,絕對是幹度不達標的白茶!

選茶,幹度同樣是硬指標,牢記8.5%以下的含水量!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2》

選茶:產區海拔的高“度”,過猶不及

“度”,有計量單位名稱的含義,角度,維度,以及高度。

購買白茶,產區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俚語,相信已經人人耳聞。

然而,新入門的茶友,卻常常摸不透——

高山,該是多高的海拔?雲霧,又該是怎樣的雲霧?

高山茶的概念,說起來輕巧,細細一捋,處處模糊。

但別擔心,白茶樹合適的海拔,同樣有理可據。

浙大的教授,將浙江一帶生長在高山500-900米之間的茶定義為高山茶。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而江浙一帶的山,常常在1900-2100米的海拔區間。

以此對應,福鼎地區種植在600-900米之間的白茶樹,即被稱之為高山白茶。

許多茶友抱有一種天真的心態——“茶樹的海拔,應該越高越好。”

然而,海拔的高度,同樣是白茶樹需要權衡的一個“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會下降0.6攝氏度。

茶樹喜陰喜溼,600-900米之間的海拔高度,正好能為白茶樹營造適宜的溫度。

此時,晝夜溫差較大,是茶樹成長的一大助力。

然而,海拔超過一個“度”,900米以上的高山溫度,已經成為茶樹生長的阻礙。

於此同時,陽光,也成為了白茶樹生長的“攔路虎”。

觀察高山,常常能發現,高山的雲霧,往往攔截在高山的中上部分。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反倒是海拔過高的山地,光禿禿的,沒有云霧的保護。

此時,超出900米的高山地區,迎接著極強的紫外線。

在強烈的日晒下,人的肌膚尚且難以承受,更何況是身嬌體軟的茶樹嫩葉。

海拔過高的地區,即使有白茶樹苟延殘喘,它長出的葉片也品質下滑——

葉片中的茶氨酸被紫外線大量破壞,葉綠素也過早分解。

海拔過高的白茶樹,製成的白茶往往生苦生澀,並非好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的白茶,並非誕生在最高的山尖。

品質優秀的白茶,生長在雲霧繚繞的高山產區。

這個並非山峰的最高處,也並非山腳最低處。

此處的雲霧保護茶樹,又漫射陽光,給予白茶樹最充分的成長條件。

選茶,高山白茶雖好,但海拔卻並非越高越好。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3》

選茶:白茶幹“度”,8.5%的嚴格標準

“度”,同樣有表明物質相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濃度、熱度,甚至幹度。

幹度之於白茶,是品質基礎中的基礎。

而白茶的產區已定,觀察白茶的品質,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且不說品類,也不提春秋茶季,得先觀察白茶最基礎的指標“幹度”,即含水量。

品質優秀的白茶,首先必然得做到幹度達標。

尤其白茶,它是一種將含水量清清楚楚標明在國標的茶類。

足以看出,合格的幹度之於白茶,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

白茶,作為一種能夠久存的茶類,經得起多年儲存的基礎,便是含水量。

含水量是它的生命線,當水分越過8.5%的分水嶺,茶葉便很容易受潮變質。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白茶一旦受潮,品質再難挽回,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白茶品質跌落谷底。

受潮變質的白茶,葉片中的水分會以露珠的形勢析出葉片表面。

與此同時,茶葉中的豐厚內質和茶香也會跟著一起流逝。

日積月累,這些變質的白茶茶香寡淡,滋味單薄,絕非好茶。

故而選茶,必須牢牢把控白茶的幹度。

幹度達標的白茶,葉片較為緊繃,色澤顏色呈現深綠,芽頭光滑而直挺,白毫順滑,彷彿羊絨毛衣般的質感。

上手一摸,芽頭較為堅硬,芽尖扎手,葉片十分乾燥,輕輕一捻,就碎成粉末狀。

而幹度不達標的白茶,葉片稍稍舒張,顏色也相對較淺,偏向黃綠淺綠。

同樣是上手感受,幹度不對的茶,芽身粗糙,毫毛雜亂,手感更軟,葉片難以碎裂。

沖泡,也是感受白茶的幹度是否達標的方式。

這是為了檢測茶葉的耐泡程度。須知,幹度不達標的茶,並不耐泡!

藏在葉片中的水分,此時便開始禍害茶葉的滋味。

若是一款茶葉,只能勉強沖泡四五次。

再往後衝泡,這茶呈現出香氣淡、滋味寡的模樣,絕對是幹度不達標的白茶!

選茶,幹度同樣是硬指標,牢記8.5%以下的含水量!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4》

泡茶:泡茶濃“度”,仔細權衡。

“濃”度超標的茶,是許多人對茶的錯誤印象。

這些濃度超標的茶,常常出現在長輩手中——

一杯茶,在玻璃杯中從早跑到晚,茶葉厚厚地堆積在底部,淹沒過半的玻璃杯。

濃度超標的茶,還常常出現在味覺遲鈍的茶友手中——

他們將好好的茶葉久久悶泡,浸泡得苦澀濃釅,“不苦不澀不是茶”嘛!

然而,濃度超標的茶是何模樣?

苦、澀、抿上一口,舌尖便被苦澀浸泡得哀嚎。

腸胃不好的人喝上幾口,胃部甚至會有些不舒服的感受。

要知道,苦和澀,是所有茶葉悶泡後都會產生的滋味。

當投茶過多,或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中“苦澀”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全線釋放。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2》

選茶:產區海拔的高“度”,過猶不及

“度”,有計量單位名稱的含義,角度,維度,以及高度。

購買白茶,產區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俚語,相信已經人人耳聞。

然而,新入門的茶友,卻常常摸不透——

高山,該是多高的海拔?雲霧,又該是怎樣的雲霧?

高山茶的概念,說起來輕巧,細細一捋,處處模糊。

但別擔心,白茶樹合適的海拔,同樣有理可據。

浙大的教授,將浙江一帶生長在高山500-900米之間的茶定義為高山茶。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而江浙一帶的山,常常在1900-2100米的海拔區間。

以此對應,福鼎地區種植在600-900米之間的白茶樹,即被稱之為高山白茶。

許多茶友抱有一種天真的心態——“茶樹的海拔,應該越高越好。”

然而,海拔的高度,同樣是白茶樹需要權衡的一個“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會下降0.6攝氏度。

茶樹喜陰喜溼,600-900米之間的海拔高度,正好能為白茶樹營造適宜的溫度。

此時,晝夜溫差較大,是茶樹成長的一大助力。

然而,海拔超過一個“度”,900米以上的高山溫度,已經成為茶樹生長的阻礙。

於此同時,陽光,也成為了白茶樹生長的“攔路虎”。

觀察高山,常常能發現,高山的雲霧,往往攔截在高山的中上部分。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反倒是海拔過高的山地,光禿禿的,沒有云霧的保護。

此時,超出900米的高山地區,迎接著極強的紫外線。

在強烈的日晒下,人的肌膚尚且難以承受,更何況是身嬌體軟的茶樹嫩葉。

海拔過高的地區,即使有白茶樹苟延殘喘,它長出的葉片也品質下滑——

葉片中的茶氨酸被紫外線大量破壞,葉綠素也過早分解。

海拔過高的白茶樹,製成的白茶往往生苦生澀,並非好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的白茶,並非誕生在最高的山尖。

品質優秀的白茶,生長在雲霧繚繞的高山產區。

這個並非山峰的最高處,也並非山腳最低處。

此處的雲霧保護茶樹,又漫射陽光,給予白茶樹最充分的成長條件。

選茶,高山白茶雖好,但海拔卻並非越高越好。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3》

選茶:白茶幹“度”,8.5%的嚴格標準

“度”,同樣有表明物質相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濃度、熱度,甚至幹度。

幹度之於白茶,是品質基礎中的基礎。

而白茶的產區已定,觀察白茶的品質,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且不說品類,也不提春秋茶季,得先觀察白茶最基礎的指標“幹度”,即含水量。

品質優秀的白茶,首先必然得做到幹度達標。

尤其白茶,它是一種將含水量清清楚楚標明在國標的茶類。

足以看出,合格的幹度之於白茶,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

白茶,作為一種能夠久存的茶類,經得起多年儲存的基礎,便是含水量。

含水量是它的生命線,當水分越過8.5%的分水嶺,茶葉便很容易受潮變質。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白茶一旦受潮,品質再難挽回,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白茶品質跌落谷底。

受潮變質的白茶,葉片中的水分會以露珠的形勢析出葉片表面。

與此同時,茶葉中的豐厚內質和茶香也會跟著一起流逝。

日積月累,這些變質的白茶茶香寡淡,滋味單薄,絕非好茶。

故而選茶,必須牢牢把控白茶的幹度。

幹度達標的白茶,葉片較為緊繃,色澤顏色呈現深綠,芽頭光滑而直挺,白毫順滑,彷彿羊絨毛衣般的質感。

上手一摸,芽頭較為堅硬,芽尖扎手,葉片十分乾燥,輕輕一捻,就碎成粉末狀。

而幹度不達標的白茶,葉片稍稍舒張,顏色也相對較淺,偏向黃綠淺綠。

同樣是上手感受,幹度不對的茶,芽身粗糙,毫毛雜亂,手感更軟,葉片難以碎裂。

沖泡,也是感受白茶的幹度是否達標的方式。

這是為了檢測茶葉的耐泡程度。須知,幹度不達標的茶,並不耐泡!

藏在葉片中的水分,此時便開始禍害茶葉的滋味。

若是一款茶葉,只能勉強沖泡四五次。

再往後衝泡,這茶呈現出香氣淡、滋味寡的模樣,絕對是幹度不達標的白茶!

選茶,幹度同樣是硬指標,牢記8.5%以下的含水量!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4》

泡茶:泡茶濃“度”,仔細權衡。

“濃”度超標的茶,是許多人對茶的錯誤印象。

這些濃度超標的茶,常常出現在長輩手中——

一杯茶,在玻璃杯中從早跑到晚,茶葉厚厚地堆積在底部,淹沒過半的玻璃杯。

濃度超標的茶,還常常出現在味覺遲鈍的茶友手中——

他們將好好的茶葉久久悶泡,浸泡得苦澀濃釅,“不苦不澀不是茶”嘛!

然而,濃度超標的茶是何模樣?

苦、澀、抿上一口,舌尖便被苦澀浸泡得哀嚎。

腸胃不好的人喝上幾口,胃部甚至會有些不舒服的感受。

要知道,苦和澀,是所有茶葉悶泡後都會產生的滋味。

當投茶過多,或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中“苦澀”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全線釋放。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此時的茶湯,苦澀的滋味掩蓋了茶葉的其他滋味。

苦澀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是茶葉中最傲嬌的存在。

茶多酚適量,能夠幫助身體抗氧化,調血脂,消除人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保護細胞膜的結構。

咖啡鹼適量,也能夠幫助提神,疲憊的時候,一杯清茶足以消除疲憊。

同時,這兩種物質,都具有解熱鎮痛的效果。

然而,凡事有度。

一小杯茶湯,融入了過多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味蕾苦澀便罷,健康還有風險。

首當其衝——過量的茶多酚,會對胃部造成刺激。

許多茶友的腸胃較弱,乍一下接觸到濃茶,很容易引起不適。

緊接著,過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提神效果過猶不及,反倒影響睡眠。

更可怕的是,過量的茶多酚有引起痛風的危險。

追求濃茶的“濃”度,是對味蕾的負擔,更是對身體的負擔。

濃茶一杯,不能養生,反倒傷身。

過濃的茶,不合時宜。

沖泡白茶,濃“度”需要謹慎把握,110ml的蓋碗搭配5g幹茶,剛剛好。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2》

選茶:產區海拔的高“度”,過猶不及

“度”,有計量單位名稱的含義,角度,維度,以及高度。

購買白茶,產區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俚語,相信已經人人耳聞。

然而,新入門的茶友,卻常常摸不透——

高山,該是多高的海拔?雲霧,又該是怎樣的雲霧?

高山茶的概念,說起來輕巧,細細一捋,處處模糊。

但別擔心,白茶樹合適的海拔,同樣有理可據。

浙大的教授,將浙江一帶生長在高山500-900米之間的茶定義為高山茶。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而江浙一帶的山,常常在1900-2100米的海拔區間。

以此對應,福鼎地區種植在600-900米之間的白茶樹,即被稱之為高山白茶。

許多茶友抱有一種天真的心態——“茶樹的海拔,應該越高越好。”

然而,海拔的高度,同樣是白茶樹需要權衡的一個“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會下降0.6攝氏度。

茶樹喜陰喜溼,600-900米之間的海拔高度,正好能為白茶樹營造適宜的溫度。

此時,晝夜溫差較大,是茶樹成長的一大助力。

然而,海拔超過一個“度”,900米以上的高山溫度,已經成為茶樹生長的阻礙。

於此同時,陽光,也成為了白茶樹生長的“攔路虎”。

觀察高山,常常能發現,高山的雲霧,往往攔截在高山的中上部分。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反倒是海拔過高的山地,光禿禿的,沒有云霧的保護。

此時,超出900米的高山地區,迎接著極強的紫外線。

在強烈的日晒下,人的肌膚尚且難以承受,更何況是身嬌體軟的茶樹嫩葉。

海拔過高的地區,即使有白茶樹苟延殘喘,它長出的葉片也品質下滑——

葉片中的茶氨酸被紫外線大量破壞,葉綠素也過早分解。

海拔過高的白茶樹,製成的白茶往往生苦生澀,並非好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的白茶,並非誕生在最高的山尖。

品質優秀的白茶,生長在雲霧繚繞的高山產區。

這個並非山峰的最高處,也並非山腳最低處。

此處的雲霧保護茶樹,又漫射陽光,給予白茶樹最充分的成長條件。

選茶,高山白茶雖好,但海拔卻並非越高越好。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3》

選茶:白茶幹“度”,8.5%的嚴格標準

“度”,同樣有表明物質相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濃度、熱度,甚至幹度。

幹度之於白茶,是品質基礎中的基礎。

而白茶的產區已定,觀察白茶的品質,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且不說品類,也不提春秋茶季,得先觀察白茶最基礎的指標“幹度”,即含水量。

品質優秀的白茶,首先必然得做到幹度達標。

尤其白茶,它是一種將含水量清清楚楚標明在國標的茶類。

足以看出,合格的幹度之於白茶,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

白茶,作為一種能夠久存的茶類,經得起多年儲存的基礎,便是含水量。

含水量是它的生命線,當水分越過8.5%的分水嶺,茶葉便很容易受潮變質。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白茶一旦受潮,品質再難挽回,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白茶品質跌落谷底。

受潮變質的白茶,葉片中的水分會以露珠的形勢析出葉片表面。

與此同時,茶葉中的豐厚內質和茶香也會跟著一起流逝。

日積月累,這些變質的白茶茶香寡淡,滋味單薄,絕非好茶。

故而選茶,必須牢牢把控白茶的幹度。

幹度達標的白茶,葉片較為緊繃,色澤顏色呈現深綠,芽頭光滑而直挺,白毫順滑,彷彿羊絨毛衣般的質感。

上手一摸,芽頭較為堅硬,芽尖扎手,葉片十分乾燥,輕輕一捻,就碎成粉末狀。

而幹度不達標的白茶,葉片稍稍舒張,顏色也相對較淺,偏向黃綠淺綠。

同樣是上手感受,幹度不對的茶,芽身粗糙,毫毛雜亂,手感更軟,葉片難以碎裂。

沖泡,也是感受白茶的幹度是否達標的方式。

這是為了檢測茶葉的耐泡程度。須知,幹度不達標的茶,並不耐泡!

藏在葉片中的水分,此時便開始禍害茶葉的滋味。

若是一款茶葉,只能勉強沖泡四五次。

再往後衝泡,這茶呈現出香氣淡、滋味寡的模樣,絕對是幹度不達標的白茶!

選茶,幹度同樣是硬指標,牢記8.5%以下的含水量!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4》

泡茶:泡茶濃“度”,仔細權衡。

“濃”度超標的茶,是許多人對茶的錯誤印象。

這些濃度超標的茶,常常出現在長輩手中——

一杯茶,在玻璃杯中從早跑到晚,茶葉厚厚地堆積在底部,淹沒過半的玻璃杯。

濃度超標的茶,還常常出現在味覺遲鈍的茶友手中——

他們將好好的茶葉久久悶泡,浸泡得苦澀濃釅,“不苦不澀不是茶”嘛!

然而,濃度超標的茶是何模樣?

苦、澀、抿上一口,舌尖便被苦澀浸泡得哀嚎。

腸胃不好的人喝上幾口,胃部甚至會有些不舒服的感受。

要知道,苦和澀,是所有茶葉悶泡後都會產生的滋味。

當投茶過多,或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中“苦澀”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全線釋放。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此時的茶湯,苦澀的滋味掩蓋了茶葉的其他滋味。

苦澀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是茶葉中最傲嬌的存在。

茶多酚適量,能夠幫助身體抗氧化,調血脂,消除人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保護細胞膜的結構。

咖啡鹼適量,也能夠幫助提神,疲憊的時候,一杯清茶足以消除疲憊。

同時,這兩種物質,都具有解熱鎮痛的效果。

然而,凡事有度。

一小杯茶湯,融入了過多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味蕾苦澀便罷,健康還有風險。

首當其衝——過量的茶多酚,會對胃部造成刺激。

許多茶友的腸胃較弱,乍一下接觸到濃茶,很容易引起不適。

緊接著,過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提神效果過猶不及,反倒影響睡眠。

更可怕的是,過量的茶多酚有引起痛風的危險。

追求濃茶的“濃”度,是對味蕾的負擔,更是對身體的負擔。

濃茶一杯,不能養生,反倒傷身。

過濃的茶,不合時宜。

沖泡白茶,濃“度”需要謹慎把握,110ml的蓋碗搭配5g幹茶,剛剛好。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5》

泡茶:泡茶溫“度”,100度最佳!

泡茶的最後一個度,當屬溫度。

水溫,是茶友泡茶時爭執不下的話題。

但對白茶,無論新白茶還是老白茶,蓋碗沖泡,最佳的溫度,必然是100度。

優質白茶的內質,謹慎地鎖在茶葉內部,開啟這個內質寶箱的鑰匙,便是沸水。

鮮爽的茶氨酸,清甜的茶多糖,帶來些許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它們藏在葉片中。

此時,只有在沸水地浸泡下,這些主導茶湯滋味的因素,才能有序地浸出。

溫水泡茶或者冷水泡茶,達不到白茶想要的“溫度”,茶湯中便多出遺憾——

溫水或冷水,難以喚醒內物質豐厚的白茶,水浸出物只析出一點點,滋味零星。

若是茶友在溫水和冷水的基礎下,選擇悶泡白茶。

此時,茶湯中只會滿溢不在意溫度的茶多酚和咖啡鹼,茶湯苦澀,難以言喻。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2》

選茶:產區海拔的高“度”,過猶不及

“度”,有計量單位名稱的含義,角度,維度,以及高度。

購買白茶,產區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俚語,相信已經人人耳聞。

然而,新入門的茶友,卻常常摸不透——

高山,該是多高的海拔?雲霧,又該是怎樣的雲霧?

高山茶的概念,說起來輕巧,細細一捋,處處模糊。

但別擔心,白茶樹合適的海拔,同樣有理可據。

浙大的教授,將浙江一帶生長在高山500-900米之間的茶定義為高山茶。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而江浙一帶的山,常常在1900-2100米的海拔區間。

以此對應,福鼎地區種植在600-900米之間的白茶樹,即被稱之為高山白茶。

許多茶友抱有一種天真的心態——“茶樹的海拔,應該越高越好。”

然而,海拔的高度,同樣是白茶樹需要權衡的一個“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會下降0.6攝氏度。

茶樹喜陰喜溼,600-900米之間的海拔高度,正好能為白茶樹營造適宜的溫度。

此時,晝夜溫差較大,是茶樹成長的一大助力。

然而,海拔超過一個“度”,900米以上的高山溫度,已經成為茶樹生長的阻礙。

於此同時,陽光,也成為了白茶樹生長的“攔路虎”。

觀察高山,常常能發現,高山的雲霧,往往攔截在高山的中上部分。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反倒是海拔過高的山地,光禿禿的,沒有云霧的保護。

此時,超出900米的高山地區,迎接著極強的紫外線。

在強烈的日晒下,人的肌膚尚且難以承受,更何況是身嬌體軟的茶樹嫩葉。

海拔過高的地區,即使有白茶樹苟延殘喘,它長出的葉片也品質下滑——

葉片中的茶氨酸被紫外線大量破壞,葉綠素也過早分解。

海拔過高的白茶樹,製成的白茶往往生苦生澀,並非好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的白茶,並非誕生在最高的山尖。

品質優秀的白茶,生長在雲霧繚繞的高山產區。

這個並非山峰的最高處,也並非山腳最低處。

此處的雲霧保護茶樹,又漫射陽光,給予白茶樹最充分的成長條件。

選茶,高山白茶雖好,但海拔卻並非越高越好。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3》

選茶:白茶幹“度”,8.5%的嚴格標準

“度”,同樣有表明物質相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濃度、熱度,甚至幹度。

幹度之於白茶,是品質基礎中的基礎。

而白茶的產區已定,觀察白茶的品質,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且不說品類,也不提春秋茶季,得先觀察白茶最基礎的指標“幹度”,即含水量。

品質優秀的白茶,首先必然得做到幹度達標。

尤其白茶,它是一種將含水量清清楚楚標明在國標的茶類。

足以看出,合格的幹度之於白茶,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

白茶,作為一種能夠久存的茶類,經得起多年儲存的基礎,便是含水量。

含水量是它的生命線,當水分越過8.5%的分水嶺,茶葉便很容易受潮變質。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白茶一旦受潮,品質再難挽回,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白茶品質跌落谷底。

受潮變質的白茶,葉片中的水分會以露珠的形勢析出葉片表面。

與此同時,茶葉中的豐厚內質和茶香也會跟著一起流逝。

日積月累,這些變質的白茶茶香寡淡,滋味單薄,絕非好茶。

故而選茶,必須牢牢把控白茶的幹度。

幹度達標的白茶,葉片較為緊繃,色澤顏色呈現深綠,芽頭光滑而直挺,白毫順滑,彷彿羊絨毛衣般的質感。

上手一摸,芽頭較為堅硬,芽尖扎手,葉片十分乾燥,輕輕一捻,就碎成粉末狀。

而幹度不達標的白茶,葉片稍稍舒張,顏色也相對較淺,偏向黃綠淺綠。

同樣是上手感受,幹度不對的茶,芽身粗糙,毫毛雜亂,手感更軟,葉片難以碎裂。

沖泡,也是感受白茶的幹度是否達標的方式。

這是為了檢測茶葉的耐泡程度。須知,幹度不達標的茶,並不耐泡!

藏在葉片中的水分,此時便開始禍害茶葉的滋味。

若是一款茶葉,只能勉強沖泡四五次。

再往後衝泡,這茶呈現出香氣淡、滋味寡的模樣,絕對是幹度不達標的白茶!

選茶,幹度同樣是硬指標,牢記8.5%以下的含水量!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4》

泡茶:泡茶濃“度”,仔細權衡。

“濃”度超標的茶,是許多人對茶的錯誤印象。

這些濃度超標的茶,常常出現在長輩手中——

一杯茶,在玻璃杯中從早跑到晚,茶葉厚厚地堆積在底部,淹沒過半的玻璃杯。

濃度超標的茶,還常常出現在味覺遲鈍的茶友手中——

他們將好好的茶葉久久悶泡,浸泡得苦澀濃釅,“不苦不澀不是茶”嘛!

然而,濃度超標的茶是何模樣?

苦、澀、抿上一口,舌尖便被苦澀浸泡得哀嚎。

腸胃不好的人喝上幾口,胃部甚至會有些不舒服的感受。

要知道,苦和澀,是所有茶葉悶泡後都會產生的滋味。

當投茶過多,或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中“苦澀”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全線釋放。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此時的茶湯,苦澀的滋味掩蓋了茶葉的其他滋味。

苦澀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是茶葉中最傲嬌的存在。

茶多酚適量,能夠幫助身體抗氧化,調血脂,消除人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保護細胞膜的結構。

咖啡鹼適量,也能夠幫助提神,疲憊的時候,一杯清茶足以消除疲憊。

同時,這兩種物質,都具有解熱鎮痛的效果。

然而,凡事有度。

一小杯茶湯,融入了過多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味蕾苦澀便罷,健康還有風險。

首當其衝——過量的茶多酚,會對胃部造成刺激。

許多茶友的腸胃較弱,乍一下接觸到濃茶,很容易引起不適。

緊接著,過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提神效果過猶不及,反倒影響睡眠。

更可怕的是,過量的茶多酚有引起痛風的危險。

追求濃茶的“濃”度,是對味蕾的負擔,更是對身體的負擔。

濃茶一杯,不能養生,反倒傷身。

過濃的茶,不合時宜。

沖泡白茶,濃“度”需要謹慎把握,110ml的蓋碗搭配5g幹茶,剛剛好。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5》

泡茶:泡茶溫“度”,100度最佳!

泡茶的最後一個度,當屬溫度。

水溫,是茶友泡茶時爭執不下的話題。

但對白茶,無論新白茶還是老白茶,蓋碗沖泡,最佳的溫度,必然是100度。

優質白茶的內質,謹慎地鎖在茶葉內部,開啟這個內質寶箱的鑰匙,便是沸水。

鮮爽的茶氨酸,清甜的茶多糖,帶來些許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它們藏在葉片中。

此時,只有在沸水地浸泡下,這些主導茶湯滋味的因素,才能有序地浸出。

溫水泡茶或者冷水泡茶,達不到白茶想要的“溫度”,茶湯中便多出遺憾——

溫水或冷水,難以喚醒內物質豐厚的白茶,水浸出物只析出一點點,滋味零星。

若是茶友在溫水和冷水的基礎下,選擇悶泡白茶。

此時,茶湯中只會滿溢不在意溫度的茶多酚和咖啡鹼,茶湯苦澀,難以言喻。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同時,泡茶的溫度100度,更是為了激發白茶的珍貴香氣。

白茶內部,眾多構築茶香的芳香醇類物質,有高中低沸點之分。

品白茶,若是茶香不能全線激發,聞香品茶,頓時失去了應有的樂趣。

冷水和溫水,只能激發白茶內部的中低沸點的茶香,高沸點的茶香白白浪費。

唯有沸水,一視同仁。

高溫催發白茶高沸點的茶香,等出湯時稍稍冷卻,中低沸點的茶香應溫而出。

茶香曼妙,層疊多變,這才是白茶擁有的香氣!

弄錯泡茶的“溫度”,白茶的香氣寡淡不說,茶湯的滋味還有欠缺——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選對泡茶的溫度,好茶滋味,才能重重氤氳,茶香悠遠。

"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紅樓夢》在曹雪芹的筆下,“批閱十載,增刪五次”。

偌大的大觀園,化成黑紙白字的幾十萬字,多少靈魂翩躚而過,留下多少嘆息。

重新翻閱,晴雯的命運令人感嘆——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大觀園形形色色的人物,晴雯不是最出彩的一個,也不是著墨最多的一個。

偏偏那股掌握不好“度”的偏執,成為掩卷嘆息的一顆心尖痣。

她總是鋒芒畢露,從外貌到待人處世,都彷彿一把開了刃的刀劍。

小丫鬟偷東西,不顧他人的勸阻,撐著重病的身姿也要將她趕走。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明明她只是嫉惡如仇的性子,卻因為掌握不好處世的“度”。

“刻薄”、“以大欺小”的做法,落在旁人眼中,反倒成了心胸狹隘的最好話柄。

晴雯不被理解,病上加病,卻不想自己的這一遭,園中平添了多少敵意的眼睛。

最後,旁人一句輕飄飄的“就看不慣她那蕩樣”,王夫人將她趕出園。

不知晴雯最後,回顧一生,會不會後悔過對“度”的把握。

想必,以她剛烈性子,當是不悔。

然而晴雯伊人已逝,“度”,卻成了經久不衰的話題。

活在世間,處處離不開對“度”的把握——

雨水潤物細無聲,氾濫則會成災;陽光照耀萬物,過於強烈則會釀禍。

選茶泡茶,同樣進退有“度”。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2》

選茶:產區海拔的高“度”,過猶不及

“度”,有計量單位名稱的含義,角度,維度,以及高度。

購買白茶,產區海拔高度很重要!

“高山雲霧出好茶”的俚語,相信已經人人耳聞。

然而,新入門的茶友,卻常常摸不透——

高山,該是多高的海拔?雲霧,又該是怎樣的雲霧?

高山茶的概念,說起來輕巧,細細一捋,處處模糊。

但別擔心,白茶樹合適的海拔,同樣有理可據。

浙大的教授,將浙江一帶生長在高山500-900米之間的茶定義為高山茶。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而江浙一帶的山,常常在1900-2100米的海拔區間。

以此對應,福鼎地區種植在600-900米之間的白茶樹,即被稱之為高山白茶。

許多茶友抱有一種天真的心態——“茶樹的海拔,應該越高越好。”

然而,海拔的高度,同樣是白茶樹需要權衡的一個“度”。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會下降0.6攝氏度。

茶樹喜陰喜溼,600-900米之間的海拔高度,正好能為白茶樹營造適宜的溫度。

此時,晝夜溫差較大,是茶樹成長的一大助力。

然而,海拔超過一個“度”,900米以上的高山溫度,已經成為茶樹生長的阻礙。

於此同時,陽光,也成為了白茶樹生長的“攔路虎”。

觀察高山,常常能發現,高山的雲霧,往往攔截在高山的中上部分。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反倒是海拔過高的山地,光禿禿的,沒有云霧的保護。

此時,超出900米的高山地區,迎接著極強的紫外線。

在強烈的日晒下,人的肌膚尚且難以承受,更何況是身嬌體軟的茶樹嫩葉。

海拔過高的地區,即使有白茶樹苟延殘喘,它長出的葉片也品質下滑——

葉片中的茶氨酸被紫外線大量破壞,葉綠素也過早分解。

海拔過高的白茶樹,製成的白茶往往生苦生澀,並非好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的白茶,並非誕生在最高的山尖。

品質優秀的白茶,生長在雲霧繚繞的高山產區。

這個並非山峰的最高處,也並非山腳最低處。

此處的雲霧保護茶樹,又漫射陽光,給予白茶樹最充分的成長條件。

選茶,高山白茶雖好,但海拔卻並非越高越好。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3》

選茶:白茶幹“度”,8.5%的嚴格標準

“度”,同樣有表明物質相關性質所達到的程度,濃度、熱度,甚至幹度。

幹度之於白茶,是品質基礎中的基礎。

而白茶的產區已定,觀察白茶的品質,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且不說品類,也不提春秋茶季,得先觀察白茶最基礎的指標“幹度”,即含水量。

品質優秀的白茶,首先必然得做到幹度達標。

尤其白茶,它是一種將含水量清清楚楚標明在國標的茶類。

足以看出,合格的幹度之於白茶,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

白茶,作為一種能夠久存的茶類,經得起多年儲存的基礎,便是含水量。

含水量是它的生命線,當水分越過8.5%的分水嶺,茶葉便很容易受潮變質。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白茶一旦受潮,品質再難挽回,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白茶品質跌落谷底。

受潮變質的白茶,葉片中的水分會以露珠的形勢析出葉片表面。

與此同時,茶葉中的豐厚內質和茶香也會跟著一起流逝。

日積月累,這些變質的白茶茶香寡淡,滋味單薄,絕非好茶。

故而選茶,必須牢牢把控白茶的幹度。

幹度達標的白茶,葉片較為緊繃,色澤顏色呈現深綠,芽頭光滑而直挺,白毫順滑,彷彿羊絨毛衣般的質感。

上手一摸,芽頭較為堅硬,芽尖扎手,葉片十分乾燥,輕輕一捻,就碎成粉末狀。

而幹度不達標的白茶,葉片稍稍舒張,顏色也相對較淺,偏向黃綠淺綠。

同樣是上手感受,幹度不對的茶,芽身粗糙,毫毛雜亂,手感更軟,葉片難以碎裂。

沖泡,也是感受白茶的幹度是否達標的方式。

這是為了檢測茶葉的耐泡程度。須知,幹度不達標的茶,並不耐泡!

藏在葉片中的水分,此時便開始禍害茶葉的滋味。

若是一款茶葉,只能勉強沖泡四五次。

再往後衝泡,這茶呈現出香氣淡、滋味寡的模樣,絕對是幹度不達標的白茶!

選茶,幹度同樣是硬指標,牢記8.5%以下的含水量!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4》

泡茶:泡茶濃“度”,仔細權衡。

“濃”度超標的茶,是許多人對茶的錯誤印象。

這些濃度超標的茶,常常出現在長輩手中——

一杯茶,在玻璃杯中從早跑到晚,茶葉厚厚地堆積在底部,淹沒過半的玻璃杯。

濃度超標的茶,還常常出現在味覺遲鈍的茶友手中——

他們將好好的茶葉久久悶泡,浸泡得苦澀濃釅,“不苦不澀不是茶”嘛!

然而,濃度超標的茶是何模樣?

苦、澀、抿上一口,舌尖便被苦澀浸泡得哀嚎。

腸胃不好的人喝上幾口,胃部甚至會有些不舒服的感受。

要知道,苦和澀,是所有茶葉悶泡後都會產生的滋味。

當投茶過多,或是浸泡時間太長,茶葉中“苦澀”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全線釋放。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此時的茶湯,苦澀的滋味掩蓋了茶葉的其他滋味。

苦澀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是茶葉中最傲嬌的存在。

茶多酚適量,能夠幫助身體抗氧化,調血脂,消除人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保護細胞膜的結構。

咖啡鹼適量,也能夠幫助提神,疲憊的時候,一杯清茶足以消除疲憊。

同時,這兩種物質,都具有解熱鎮痛的效果。

然而,凡事有度。

一小杯茶湯,融入了過多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味蕾苦澀便罷,健康還有風險。

首當其衝——過量的茶多酚,會對胃部造成刺激。

許多茶友的腸胃較弱,乍一下接觸到濃茶,很容易引起不適。

緊接著,過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提神效果過猶不及,反倒影響睡眠。

更可怕的是,過量的茶多酚有引起痛風的危險。

追求濃茶的“濃”度,是對味蕾的負擔,更是對身體的負擔。

濃茶一杯,不能養生,反倒傷身。

過濃的茶,不合時宜。

沖泡白茶,濃“度”需要謹慎把握,110ml的蓋碗搭配5g幹茶,剛剛好。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5》

泡茶:泡茶溫“度”,100度最佳!

泡茶的最後一個度,當屬溫度。

水溫,是茶友泡茶時爭執不下的話題。

但對白茶,無論新白茶還是老白茶,蓋碗沖泡,最佳的溫度,必然是100度。

優質白茶的內質,謹慎地鎖在茶葉內部,開啟這個內質寶箱的鑰匙,便是沸水。

鮮爽的茶氨酸,清甜的茶多糖,帶來些許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它們藏在葉片中。

此時,只有在沸水地浸泡下,這些主導茶湯滋味的因素,才能有序地浸出。

溫水泡茶或者冷水泡茶,達不到白茶想要的“溫度”,茶湯中便多出遺憾——

溫水或冷水,難以喚醒內物質豐厚的白茶,水浸出物只析出一點點,滋味零星。

若是茶友在溫水和冷水的基礎下,選擇悶泡白茶。

此時,茶湯中只會滿溢不在意溫度的茶多酚和咖啡鹼,茶湯苦澀,難以言喻。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同時,泡茶的溫度100度,更是為了激發白茶的珍貴香氣。

白茶內部,眾多構築茶香的芳香醇類物質,有高中低沸點之分。

品白茶,若是茶香不能全線激發,聞香品茶,頓時失去了應有的樂趣。

冷水和溫水,只能激發白茶內部的中低沸點的茶香,高沸點的茶香白白浪費。

唯有沸水,一視同仁。

高溫催發白茶高沸點的茶香,等出湯時稍稍冷卻,中低沸點的茶香應溫而出。

茶香曼妙,層疊多變,這才是白茶擁有的香氣!

弄錯泡茶的“溫度”,白茶的香氣寡淡不說,茶湯的滋味還有欠缺——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選對泡茶的溫度,好茶滋味,才能重重氤氳,茶香悠遠。

產地高度、白茶幹度、泡茶溫度,教你如何把握選茶泡茶的尺度

《6》

茶中滋味萬千,掌握不好“度”,卻容易讓好茶的滋味全面崩潰。

選茶時產地過高,白茶的滋味澀而苦。

白茶幹度不達標,儲存埋下長久的隱患。

追求茶湯濃度,只是沉溺在苦澀的茶湯中自欺欺人。

而泡茶溫度有別,茶湯的滋味全然不同。

度,是一把尺子,衡量一杯茶湯的最終表現。

尺度改變一杯茶,而這把尺,便握在茶友手中。

度量衡,濃澀甘。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