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東的一封信|2008年:好公司和差公司

巴菲特 投資 巴郡公司 萊特兄弟 達言達語 2017-05-21

巴菲特致股東的一封信|2008年:好公司和差公司

巴菲特2008年的這封股東信實在值得好好讀一讀。

前面幾封信裡,我跟你分享過巴菲特有哪些投資指標。在今天要讀的這封信裡,巴菲特完整地闡述了他心中的好公司應該滿足哪些條件,以及還不錯的公司,非常糟糕的公司分別是什麼樣子。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他一直在尋找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也就是擁有“護城河”。同時,這個“護城河”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一道需要不斷重複開挖的‘護城河’,等於根本就沒有護城河”。

所有投資者都偏愛低投入高回報的投資,巴菲特心愛的喜詩糖果正是這樣,它既帶來了豐厚利潤,也不需要很大的資金進行再投入,於是老巴用喜詩糖果賺到的錢,又陸續買入了其他有吸引力的公司。對他來說,喜詩糖果就像亞當夏娃一樣,起到了開枝散葉的效果。

反過來也一樣,一些公司雖然收入能夠迅速增長,但卻需要巨大的投資來維持這種增長。最糟糕的是,即便維持了增長也賺不到太多錢,甚至根本沒錢賺。很多人知道巴菲特不碰科技股,儘管他也承認某些科技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將會改變世界,但他認為自己並沒有能力去分辨,在這些新技術中,哪一項新技術擁有持久的競爭優勢,哪一項新技術能在未來帶來穩定的利潤。

航空公司就是巴菲特心中糟糕公司的代表。他甚至說,如果萊特兄弟試飛的時候,有位富有遠見的資本家也在現場,那麼他應該立刻把萊特給打下來,這樣就算是給萊特的後代們幫了一個大忙了。

相信這封信會給你提供一個看待公司的新角度。看完之後,你不妨對號入座找一找,你周圍有什麼好公司,還不錯的公司,以及非常糟糕的公司。

一起來看看巴菲特在2008年股東信中,是如何評價這三類公司的:

<2008年股東信節選>

先來看一下哪些公司會讓我們眼前一亮。同時,也要說說什麼樣的企業是我們希望極力避開的。一個真正偉大的企業必須要有持久的“護城河”,能夠保證出色的投資回報。任何能夠獲取高回報的商業“堡壘”,都必然會受到競爭者的反覆挑釁。所以,一個公司要獲得持續的商業成功,必須要有堅不可摧的壁壘。這個要麼是低成本優勢,就像是蓋可保險和好市多超市,要麼具有強大的國際品牌,比如可口可樂、吉列和美國運通。商業史上充斥著各種“羅馬火焰筒”。如果公司的“護城河”被證實是虛假的,那麼很快就會被超越。我們對“持續性”的標準就排除了那些不斷快速變化的產業。儘管資本主義所孕育的“創造性破壞”對整個社會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它成了投資確定性的障礙。一道需要不斷重複開挖的“護城河”,最終等於根本沒有“護城河”。另外,這個標準也排除了那些高度依賴於一個偉大CEO的企業。當然,一個了不起的CEO對於公司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資產,在伯克希爾我們擁有這樣一批CEO。他們的才能為公司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價值,這是普通CEO們經營企業所無法達到的高度。但是,如果一個企業需要一個超級明星來取得卓越的成就,那麼這個生意本身就似乎不那麼偉大了。一個由你們當地首席腦外科醫生領導的合夥制診所,可能也有快速增長的巨大盈收,但是以後會怎麼樣就很難說了。當這位首席醫生不在了,那麼診所的“護城河”也就沒有了。我們要尋找的生意,是在穩定行業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如果它的成長迅速,更好。但是即使沒有成長,那樣的生意也是值得的。我們只需要簡單地把從這些企業中獲得的收益,去購買其他類似的企業就可以了。從來沒有規定說你從哪兒掙的錢就必須花在哪裡。事實上,這樣的做法通常是一個錯誤:真正偉大的生意,不但能從有形資產中獲得巨大回報,而且在任何持續期內,不用拿出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再投資,以維持其高回報率。讓我們來看一下這種夢想中的生意範本——我們所有的喜詩糖果公司。盒裝巧克力的生意,一聽就無法讓人興奮。且不說全美的人均消費很低,現在不再成長。許多名噪一時的品牌都已消失,並且在過去40年中只有三個公司賺到的收益是超過象徵意義的。真的,我相信,喜詩糖果的收入大部分雖然來源於很少幾個州,但卻佔到整個行業將近一半的收入。1972年,我們用2500萬美元買下喜詩糖果時,它的銷售額是3000萬美元,稅前利潤不到500萬美元。企業的運營成本是800萬美元,也就是投入產出比是60%。有兩方面的原因實現了營運成本的最小化。一是,產品是現金銷售,沒有應收賬款;二是,生產和分銷的週期很短,存貨最小化。2007年喜詩糖果的銷售額是3.83億美元,稅前利潤是8200萬美元,運營成本是4000萬美元。這意味著從1972年到2007年,我們只增加了3200萬美元的年運營成本。這麼多年來,喜詩糖果的稅前利潤總共達到了13.5億美元,扣除運營成本後,所有這些利潤都流入了伯克希爾。在繳納公司稅費後,我們用餘下的利潤買了其他有吸引力的公司。如同亞當和夏娃最初的碰撞,帶來了60億人口一樣,喜詩糖果為了我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它對於伯克希爾來說,就如《聖經》上說的:“豐腴膏沃而且生養眾多”。在全美,像喜詩糖果這樣的企業著實不多。一般情況下,要將公司的利潤從500萬美元提升到8200萬美元,需要投入4億美元甚至更多資金才能辦到。因為成長型的公司要提高銷售額,不只是需要運營資金,而且還要增加對固定資產的投資。一個公司為滿足它的成長,對資本的需求是否有大幅增長,正好證實它,是否能成為一項滿意的投資。一個不需要大資金投入就能帶來源源不斷收入的業務,實在太棒了。你也可以去看看微軟和谷歌的生意。一個良好,但不能稱為卓越的例子就是我們擁有的飛安公司。就我所知,飛安為他們客戶創造利益的方式和其他公司別無二致。它也擁有一項持久的競爭優勢:參加飛行訓練,如果選擇其他公司,而不是這家頂尖的飛機訓練公司,就像在一次外科手術前,對價格斤斤計較。當然,這項生意如果要持續增長,就需要將利潤中的很大一部分拿出來進行再投入。當我們1996年買下飛安公司時,它的稅前運營利潤是1.1億美元,在固定資產上的淨投入是5.7億美元。固定資產的投入主要用來購買飛行訓練模擬器,以配合那些新的飛機型號。飛安公司的稅前運營利潤在2007年達到2.7億美元,也就是說,與1996年相比增加了1.6億美元的利潤。這個利潤帶給我們的回報,相比我們對固定資產增加的投入來說還不錯,但和喜詩糖果帶給我們的,根本沒法比。因此,如果僅僅計算經濟回報,飛安公司是一個良好的,但絕非超乎尋常的業務。它那種高投入高產出對於很多公司來說也這樣。例如,投資公用事業公司,我們巨大的投入在以很快的速度貶值。至此之後的十年裡,我們可以從這個生意裡掙到相當多的錢,但是我們需要投入數十億美元才能實現它。現在讓我們來說說糟糕的生意,糟糕的生意是那種收入增長雖然迅速,但需要巨大投資來維持增長,過後又賺不到多少,甚至沒錢賺的生意。比如航空業。從萊特兄弟飛行成功的那天到現在,這個行業所謂的競爭優勢,被證明純粹子虛烏有。事實上,如果當時有哪位富有遠見的資本家在萊特兄弟試飛的小鷹鎮現場,他就應該當場把奧維爾·萊特擊落,那真是給萊特的後輩們幫了個大忙。航空業從第一個航班開始,對資金的需求就是貪得無厭的。投資者在本應對它避而遠之的時候,往往受到成長的吸引,將錢源源不斷地投入這個無底洞。比如我,也很慚愧地加入了這場愚蠢的活動,在1989年買入了全美航空(該公司2015年正式併入美國航空)的優先股。還沒等付款支票上的墨跡乾透,全美航空就開始走下坡路,不久以後,它就不再支付優先股的股息給我們。不過,我們還算走運。在又一輪被誤導的,對航空公司的樂觀情緒爆發時,我們在1998年賣掉了我們手裡的股票,竟然也大賺了一筆。在我們出售後的10年裡,全美航空申請破產了,而且是兩次!總結下這三類公司的特徵。出色的公司,能逐年帶來異乎尋常的高收益率;良好的公司,能帶來有吸引力的回報率,不過投入也在增加;最後,那些糟糕的公司,既給不了足夠的收益率,又需要你為那些令人失望的回報繼續投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