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為啥惹南太島國不高興?當地人吐心聲:他們給援助,但索取也多

“澳大利亞政府口口聲聲說澳與其他太平洋島國是一個大家庭,但其對待家庭成員的態度就是霸凌!”在南太島國,這樣公開批評澳大利亞的聲音並不少見。澳是南太地區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也是對南太島國援助最多的國家。澳不僅歷史上曾殖民或代管部分島國,而且至今依舊在政治、經濟、防務、文化、教育等領域“左右”著很多南太島國。儘管澳大利亞為自身利益也有一些拉攏南太島國的舉措,但後者對“澳式傲慢”“家長式援助”的反感度近些年不斷上升。尤其是在事關南太島國生存的減排問題上,澳大利亞總是與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拯救家園的雄心唱反調,根本不考慮島國的未來。帶著“主人思維”的澳大利亞如果還不做出改變,那麼“要當家做主”的南太島國就還會一次次說“不”。

“南太地區代理人”老想恩威並施

南太島國主要是指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瓦努阿圖、薩摩亞、所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瑙魯、帕勞、圖瓦盧等14個島國。南太島國曆史上都曾被長期殖民,其中巴新、瑙魯等都是在結束澳大利亞殖民統治後獨立的,一些島國或多或少與澳有過歷史恩怨。陸地面積只有21.1平方公里的瑙魯,20世紀初英國人就上島開採磷酸鹽,此後劃歸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管。瑙魯二戰期間還被日軍佔領。1947年成為聯合國託管地,仍由澳、新、英共管,直到1968年1月31日獨立。在澳管治期間,聯合國多次要求澳政府公佈開採瑙魯磷礦的數量、成本和售價,以期使瑙魯人得到合理回報,但澳方總是不予理會。澳方的傲慢讓瑙魯人非常不滿,最終通過努力不僅收回磷礦開採權,也贏得國家的獨立。1989年,瑙魯還通過國際法院指控澳管治期間未能盡力保護環境,減低採礦帶來的環境破壞。

從澳大利亞的角度看,南太島國長期以來生活在自己的“恩威”之下。首先,絕大多數南太島國都是英聯邦成員,與自視“英國南太地區代理人”的澳大利亞保留著十分類似的政治體系。《環球時報》記者在巴新採訪時,有當地商人表示,雖然巴新是個獨立國家,但事實上很多政策都受澳影響,特別是在能源礦產、交通運輸、司法等領域,都有澳籍顧問。其次,從經濟領域看,澳大利亞是南太島國的最大貿易伙伴以及投資者,也是南太島國的最大援助國。

同時,澳大利亞還是巴新最大的貿易伙伴與投資國。澳投資約佔巴新所有外資的2/3,巴新的工、礦、林、農、漁各業幾乎均為澳日英美等國公司控制。此外,澳太平洋勞工計劃及季節性工人項目也為島國的幾十萬人口解決了短期就業問題。澳大利亞還影響或控制著島國的防務與安全。除新西蘭、巴新、斐濟及湯加有自己的軍隊外,南太其他島國的防務基本上都由澳承擔。在文化教育等領域,大多數南太島國的青年領袖或政府官員一定程度上都在澳接受過高等教育或短期培訓。很多島國的高官還在澳購置房產,讓子女到澳留學。

從去年巴新歷史上第一次舉辦APEC峰會就可窺澳大利亞對南太島國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澳是此次峰會最大援助國,峰會主會址——APEC會議中心是由澳援建的,部分會議代表及絕大多數媒體人員居住的海上酒店——兩艘豪華遊輪也由澳方提供。同時,澳還派遣兩艘軍艦負責峰會的海陸空安保。

在《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期間住的史坦利酒店,每天都能看到十多名澳大利亞工程兵出入,當地人說他們是幫助巴新修建通信設施的。據《澳大利亞人報》當時報道,有兩名澳大利亞移民擔任峰會協調機構的首席執行官和APEC事務部長。此外,擔任巴新APEC會議媒體顧問的是一名澳大利亞資深記者,很多采訪要由其安排才可以。

“澳大利亞給援助,但索取也多”

曾留學澳大利亞,並在珀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的科尼利烏斯·皮拉,是巴新一家醫院的外科醫生。皮拉開車陪《環球時報》記者轉巴新首都莫爾斯比港時說:“我們巴新人真的要感謝中國人。近幾年來,隨著到巴新做生意、投資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巴新也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走的快速路就是中國人修的,以前的路不僅窄,還坑坑窪窪的。”談到澳大利亞,他表示:“澳大利亞人是給了我們援助,但索取的也多,我們國家的礦產、能源等資源都被他們控制,巴新自己卻撈不到多少好處。幾十年了,巴新還是一個貧窮的國家。”

雖然澳大利亞對南太島國提供了大量援助,不少南太島國也擁有豐富的漁業、礦產等資源,但多年來南太島國仍是全球最不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近年來,一些島國對澳大利亞的“家長式援助”變得越來越直言不諱。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媒體對此也有反思。《澳大利亞人報》去年6月報道說,一份針對中澳兩國對南太島國的援助調查報告顯示:澳大利亞的援助原則是“我給你錢,但你必須按照我們要求的方式去開支”,澳方的援助相當一部分都回流至澳,因為這些錢被花在澳籍顧問的工資、旅行及食宿等方面,最後留給援助國的已經不多;而中國援助則更加有效,也無政治附加條件,當地政府使用這些援助會更加靈活。《紐約時報》去年7月曾報道,所羅門群島官員經常抱怨澳美兩國政府只是喜歡指手畫腳,而不是幫助其發展。讓南太地區官員不滿的還有,很多援助資金落回到外國顧問和承包商身上。

《環球時報》記者在莫爾斯比港採訪時,遇到的當地官員與百姓對澳印象與《澳大利亞人報》和《紐約時報》的報道基本一致。負責國際媒體事務的高級官員米歇爾·傑雷維說:“多年來澳雖然也給了我們不少援助,但他們援助的費用大多花在了由澳專家主導的培訓、諮詢以及住宿、交通等服務費用上,對巴新政府希望改善的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教育等幫助甚微。”米歇爾認為,包括澳在內的一些西方國家不希望看到巴新強大獨立,只想讓巴新永遠依靠它們。從某種意義上講,澳大利亞是授人以魚,而中國則是授人以漁。這也是巴新幾十年來一直無法擺脫貧窮落後的癥結所在,巴新現在必須爭取獨立的發展道路。

澳無視島國生存危機惹眾怒

太平洋島國區域的地區合作組織——太平洋島國論壇的總部位於斐濟首都蘇瓦,但該組織有一半以上的高級管理人員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日常事務受這兩國影響相當大。2013年前後,很大程度出於對澳新干涉島國內政的不滿,斐濟領導人發起成立側重經濟發展合作的“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PIDF)”,成員國僅有相關的太平洋島國,管理人員也是清一色的“島民”。PIDF的公關總監尼特西·那拉因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雖然該組織在獨立性上較太平洋島國論壇強不少,但由於與澳新關係不睦,缺乏資金支持,政策協調困難,很多發展援助項目難以推進。

除了澳大利亞的“家長式援助”讓南太島國感到不快外,澳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態度也在加劇雙方的矛盾。南太島國希望澳大利亞停止開採新煤礦,但澳方出於自身經濟利益考慮,總是不停地進行“導致大規模殺死、淹死島國人民的碳排放”。

澳知名南太問題專家、TNC太平洋諮詢公司負責人苔絲·凱恩博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針對莫里森總理及澳政府在減排與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政策,南太島國領導人的批評聲近兩年持續高漲。去年太平洋島國論壇瑙魯峰會期間,澳政府企圖推動將中國崛起及對地區軍事威脅作為論壇峰會的主要議題並與島國簽署排他性安全合作協定,但遭到島國的反對,最後簽署的宣言,只明確將氣候變化定為太平洋島國地區唯一最大威脅。不久前,斐濟、圖瓦盧等“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國家在斐濟簽署宣言,呼籲全面取消煤炭生產,並批評“個別國家”反其道行之。

本月中旬,圖瓦盧舉辦第50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會議期間,莫里森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拒絕讓步,以及對島國的攻擊性言論引起南太島國的不滿,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分歧。島國希望聯合聲明支持逐步消除火力電廠並暫停新煤礦,但澳方將其更換為督促各國考慮聯合國祕書長關於無新煤炭生產及結束化石燃料補貼的呼籲。澳方的做法就是以“氣變事實”掩蓋南太島國的“氣變危機”。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指責莫里森在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磋商時盛氣凌人,還老拿錢說事兒,“非常侮辱人”。姆拜尼馬拉馬說:“莫里森來參加會議只是為了確保澳政策能得到太平洋島國的支持。我原以為莫里森是我的好朋友,但很明顯,我錯了。”圖瓦盧總理索波阿加也表示,莫里森只關心“拯救澳經濟”。

“西方必須接受中國在南太的存在”

南太島國為什麼敢於向澳大利亞說“不”?在巴新採訪時,《環球時報》記者感受到,當地不少人仍對那段被澳大利亞殖民的歷史耿耿於懷。一名曾擔任內閣部長的巴新國會議員說:“澳經常指責中國在南太搞‘新殖民主義’,但事實上中國人帶來的是商船與財富,澳當年做的才是壓榨與掠奪。”據瞭解,澳統治巴新的近70年間,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特別是在教育領域,白人小孩都在國際學校讀書,不允許與當地土著同校。巴新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擁有第一所大學。澳大利亞一度對巴新土著居民前往該國讀大學,入讀法律、醫療等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有所限制。該國會議員還透露說:“美國都選出了黑人總統,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成為公眾假期,澳大利亞卻對那段歷史依舊諱莫如深!”

前常駐巴新、瓦努阿圖等國的澳外交官珍妮·海沃德-瓊斯在7月出版的《澳大利亞外交關係》雜誌上撰文稱,在島國的法庭上有澳大利亞法官,在它們的首都有澳大利亞銀行。基里巴斯、瑙魯、圖瓦盧等島國將澳元作為本國貨幣。民眾可看到澳大利亞電視臺,澳英式橄欖球隊在當地也擁有大量球迷。但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澳一直將島國視為極度貧窮和弱小的國家,是“被援助的客戶”。

巴新首都行政區省長鮑威斯·帕克普曾在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雖然中國不斷上升的影響是澳美的關切,但這不是我們的關切。因為與中國的合作合情合理,中國對巴新的投資都通過正常的政府程序審批,不是我們卑躬屈膝地說,‘只管來,想做啥就做啥’。”

在苔絲·凱恩看來,莫里森既要保住總理寶座,又希望煤炭工業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因此澳大利亞與南太島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分歧短期內恐無法彌合。而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中國持續發展以及“一帶一路”繼續在南太地區落地,中國在南太地區影響還將繼續上升,中國確實給南太島國在發展經濟方面帶來更多選擇,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必須接受中國影響將在南太地區長期存在的事實。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